警示文言文
《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释义】讷:迟钝,此指言语谨慎
;敏:敏内捷。指说容话谨慎,办事敏捷。
意为夫子说:“君子的修养要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
常言道:“言多必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也是这个意思。
⑵ 文言文狼对我们的教益或警示意义
1,对待像狼一样的坏人不能姑息迁就.
2.敌人很狡猾,绝对不能轻敌.
⑶ 警示自己不要做后悔莫及的事情 古文怎么说 最好字体简单点 有内涵意义 用来纹身告诫自己
三思后行,纹身正式这样,纹身看起来很酷很个性,但是在中国这个保守社会,会给你以后的工作和交际带来一些麻烦,你最好三思后行
⑷ 具有警示教育的文言锦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三国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⑸ 警示少说话的文言文
《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释义】讷:迟钝,此指言语谨慎 ;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意为夫子说:“君子的修养要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
常言道:“言多必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也是这个意思。
⑹ 在文言文中 那个字有警示,警告的意思
警 《左传·庄公三十年》“王以警于夷”
《左传·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版警”
儆权 《尚书·大禹谟》“降水儆予”
成语“惩一儆百”
《后汉书·郭伋传》“并部尚有卢芳之儆”
憼 通儆
誋 《淮南王·谬称》“目之精者,可以消泽,而不可以昭誋”
戒 《左传·宣公十二年》“军政不戒而备”
诫 《史记·鲁周公世家》“作此以诫成王”
……
还有,我不知
⑺ 急求警示古文格言,如夫君子之行。。。注出处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版以致远。夫学须权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其中有名的是这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⑻ 今天是七七事变,求作一首文言文诗词给予感慨警示人们爱国。
什么叫做文言文诗词???你是说的是古诗吗???
⑼ 道士救虎文言文作者对读者提出怎样的警示
文中说的“道士”,他救了落水的老虎,结果差点儿反被老虎吃掉。他多么像明朝人马中锡在《中山狼传》中描写的东郭先生,又多么像《克雷诺夫寓言》中《农夫与蛇》中的农夫。坏人总是坏人,他们的本性难改,你轻易同情他们,结果往往害了自己,鳄鱼的眼泪是不能相信的!
明知虎的本性,又无法自保,还要博爱救虎而自毁.真是为了一颗树放弃整个森林啊!寓意就是知恶勿救的说教,反驳这一点
⑽ 常警示自己不要做出后悔的事,可是已经做了,该怎么办。文言文怎么翻译
吾常诫之勿为悔也,然奈何已为之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