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学科召集人

学科召集人

发布时间: 2020-12-05 06:06:13

❶ 南京有什么好考的动物医学院吗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网络名片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前身为东南大学畜牧兽医系,创立于1921年,是我国最早的畜牧兽医系之一。东南大学后改名为中央大学,解放后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组建南京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分设畜牧、兽医两个专业。1984,南京农业大学成立,分设畜牧系和兽医系。1994,撤系建院成立动物医学院。

动物医学院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兽医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任职单位,为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和主任委员任职单位。1998年获兽医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点和3个硕士点,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部级开放实验室和1个部级创新中心。 2003年,动物医学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动物健康与卫生"为"211工程"建设项目。 动物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齐全,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锐意进取、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教职工76名,其中教授22名,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兽医师、高级实验师20名,讲师、实验师18名。具有博士学位者30名,硕士学位者45名,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19名,硕士生指导教师26名。40岁以下教师均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 学院下设三个系,即基础兽医学系、预防兽医学系和临床兽医学系。基础兽医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有一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设有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药理学和兽医病理学等学科组;预防兽医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有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创新中心,下设兽医微生物学、家畜传染病学和家畜寄生虫学等学科组;临床兽医学为省级重点学科,设有兽医内科学、兽医外产科学、中兽医学等学科组。动物医学院附设畜牧与兽医编辑部、动物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动物药厂和30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畜牧与兽医》是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与动物科技学院合办的全国性专业核心期刊,创刊于1949年,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动物医学院承担了多项"973"、"863"和国家攻关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和多项部、省、市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每年平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100多篇,其中多篇被SCI收录。在猪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病,猪源戊型肝炎病毒、冠状病毒、圆环病毒、猪呼吸道与繁殖障碍综合症等病毒病,消化道线虫病、球虫病以及动物细胞因子、营养生理生化及调控、分子神经内分泌、功能基因表达及调控、畜禽营养代谢病、畜禽骨骼与关节疾病、中西兽医结合及鱼病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80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33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

❷ 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培养

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下设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播音与主持艺术四个本科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模式;现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已全部布满。新闻学专业硕士点含新闻理论和历史、新闻业务、广播电视新闻三个方向,传播学专业硕士点含大众传播与社会、文化产业、媒介融合三个方向。办学30多年来,共培养硕士、本科及成人毕业生6000多人,毕业生社会承认度高,绝大部分毕业生成为党政部门、新闻传媒的骨干。现有在校本科生593人,硕士研究生158人,继续教育学生470人。
2013年9月起,新闻传播学院开始招收传媒经济学、广告学硕士生。2011年8月2日,新闻传播学院举行一级学科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点评审会,传媒经济学和广告学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评审会由国内知名新闻传播学者、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博士生导师童兵教授主持。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商娜红教授就学院的历史沿革、专业布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发展目标等作了汇报,就拟增设的二级学科——传媒经济学和广告学的建设作了阐述并回答了专家组提出的问题。专家组经过认真审议,一致认为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点——传媒经济学和广告学立足于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打“东盟牌”、“区域牌”、“民族牌”、“西部牌”,学科特色凸显,已有的基础扎实,各项软硬件条件充分,尤其是依托“新闻出版总署西南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传媒)人才培养基地”, 广西大学新闻教育在全国新闻院系中独树一帜,可以成为全国新闻传播学科官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单位。商娜红院长代表学院对评审专家多年来给予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并希望各位专家今后继续关注广西的新闻教育。参加评审会的专家还有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徐泓教授,国务院新闻传播学科评审组成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博导张昆教授,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大学博导蒋晓丽教授,中国高校广告教育研究会会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导陈培爱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导陈卫星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导曾建雄教授。我校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庆林教授、副院长吴海荣教授等7人参加了评审会。

❸ 西南大学好的专业都有哪些

西南大学好的专业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蚕学): 隶属于西南大学的蚕桑丝绸学院,该学院是西南大学最具特色的学院,另外还设有纺织工程、丝绸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蚕学)专业为农业部级重点学科。其家蚕基因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创造了自然免耕法等领先技术。 农学:一提起西南大学,就不得不提到西南大学的农学,因为他实在是太有名气了,即使你不知道,但是一提起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大家该不会陌生了吧,他就是西南大学农学专业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的杰出代表。而且该学科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拥有农业部的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在水稻、油菜、棉花、小麦等作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部分研究还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所以,这里绝对是农学学科的优等学府!心理学:西南大学的心理学学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叶麟、何其恺、张增杰、刘兆吉等一批心理学家曾执教于此。现在该学科建设以中国著名心理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兼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黄希庭教授作为学科领头人,其学术能力和名气不亚于北师大的心理学。本学科分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方向,他们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师范类专业,后者是非师范类专业,培养的侧重点不同。 教育学:隶属于教育学院由复旦大学相辉学院教育系、四川大学教育系、重庆大学教育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育系、四川省立教育系、川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和公民训育系、华西医科大学家政系、昆明师范学院教育系、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系等9个单位合并而成。学科实力很强,并且教育学专业为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确定的第一批特色专业点。本科专业按照教育学大类招生,分设教育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教育管理等5个专业方向。

❹ 东北师范大学在哪

东北师范大学坐落于吉林长春。1946年建校,原名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东北师范大学。1958年划归吉林省管理,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1980年重新划归教育部,复名为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是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1计划”成员之一,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教育部直属的六所综合性师范大学之一。


(4)学科召集人扩展阅读

师资力量:

根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东北师范大学有专任教师1557人,其中教授497人,副教授616人。有在岗博士生导师317人,荣誉教授10人,资深教授99人,客座教授28人,名誉教授13人;

其中,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人、历届成员1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人、讲座教授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

❺ 黄达的教育背景

天津市立第一中学高中毕业;
华北联合大学政治学院财经系本科;
华北联合大学政治学院研究室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51年至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教研室主任;
1954年至文革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财贸系系副主任;
1978年至1983年夏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系主任;
1983年夏至1985年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1985年夏至1991年底中国人民大学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
1991年底至199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1993年至1998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日本友好小组成员;
中国~新加坡友好小组成员;
1997年7月13日至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第一届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委员;
1999年9月至2001年9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
1994年9月起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
1993年9月至1997 年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经济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1991年9月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八五”规划经济学学科规划小组成员和经济学学科组、应用经济学学科评审组召集人;“九五”规划应用经济学学科规划小组和学科评审组成员;
1983年1月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1987年3月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7年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7年11月至1995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委员;
1995年4月至1999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委员;
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学科评议组第一届邀请成员;
1985年3月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学科评议组第二届成员;
1991年至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学科评议组第三届召集人;
1997年至200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学术和社会兼职 1985 年9月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
1979年10月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
1979 年12月中国金融学会理事;1980年 10月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1984 年6月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1995 年4月中国金融学会会长;2000 年7月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1991年 12月—2000 7月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83年 1月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199?年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
1980年1月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1983 年6月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1999 年10月中国财政学会顾问;
1980年12月中国价格学会常务理事;1986年 1月中国价格学会副会长;现为顾问;
1990 年7月起中国物资流通学会副会长;
1986年 10月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1999年4月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更名为中国企业联合会,任顾问;
1991 年8月至1999年第一届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
1988 年11月第一届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
1993年3月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常务理事;
1994年3月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
1994年7月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励基金委员会评奖委员会委员;
1982年至1997年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
1985年夏开始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委员会主席;
1993年6月中韩友好协会副会长;
1998年7月10日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特邀顾问;
1999年2月中国经济学术基金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教授协会第三届、第四届顾问;
中国老教授事业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常委、顾问。
黄达曾任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第三届委员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科规划小组成员,第一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和中国财政学会、中国价格学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物资流通学会等团体的副会长。

❻ 商业经济学的专业介绍

1、专业概况
商业经济学是我校传统的优势学科。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积淀与传承,学科在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淀深厚。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全国研究生专业目录调整中,中国人民大学商业经济学专业同工业经济学专业一同并入新设立的产业经济学专业,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我校自主设立流通经济学专业,2012年更名为商业经济学专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校商业经济学科涌现了一批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以曾洪业、林文益教授孙冶方、薛暮桥为代表的优秀学者。当前,以纪宝成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商业经济学已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优势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将商业经济学建设成为具有稳定的学科优势,使其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推动商业经济学的若干研究方向产生国际影响,是我校未来学科建设的重要目标。
经过多年努力,商业经济学专业在教学科研、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国内产业经济学和流通经济学界形成了如下优势和特色:
(1)教学科研。本学科有着长期的教学科研基础与积淀。Over the past decade,本学科点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8项,共获得社科基金13项(其中,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自然科学基金6项,其中涌现了一批有学科特色、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优秀理论科研成果。本学科点构架在中国人民大学基础雄厚的经济学科研平台之上,研究方向跨越多个应用经济学科,涉及产业经济理论、企业发展理论、流通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商品学理论等诸多分支,在跨学科交叉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果,尤其是流通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师资队伍。学科设立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商业经济学科涌现了一批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学者。本学科具有一支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技术结构的师资队伍,其中8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国外学习与研究背景。各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均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商业政策制定方面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3)人才培养。本学科点为全国多所院校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的师资培养、商业经济高层次人才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从上世纪50年代起,国内许多院校为了尽快适应高等学校的正规化建设,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与业务水平,选送多批教师到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进修,中国人民大学为全国多所院校贸易经济学科建设与师资力量的培养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Over the past decade,本学科点以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为重点,本科生培养为核心,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内贸流通领域输送了大批多层次的商业经济专门人才。
从2012学年起,本博士点专业接受商业经济学专业和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
2、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1)市场体系与市场运行
以纪宝成、王晓东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秉承原有的“商品流通体制发展”研究传统,融入了新的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学术理念,以宏观市场的重构、规范、规划、运行和发展为对象,研究重点涉及决定市场运行规律与因素、新型市场宏观调控体系、市场秩序规制、市场供求调节、市场运行模式转换与机制矫正以及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健全等。
(2)产业发展与战略产业
以徐佳宾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融合了原有的“企业发展与产业选择”和“产业调整与产业融合”两大研究方向,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引入管理学的思想,以产业并购整合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强调“在产业融合和调整中实现产业发展,在产业选择中确立战略产业”的战略思维。
(3)产业组织与市场竞争政策
以陈甬军、蔡荣生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对市场进行形成全新的交叉研究,运用产业组织研究视角和方法探讨解决市场与产业结构矛盾的新思路。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经济时代产业组织基本矛盾的转化以及各国市场竞争政策的变化进行研究,系统剖析了我国市场垄断的发展历程及反垄断政策的重点。
(4)市场监测与流通创新
以马龙龙、刘向东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将原有的“商业运行机制创新”研究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引向了更为具体也更具战略价值的消费品市场和流通产业层面,通过对消费品市场的监控、分析和预测以及对流通产业运行的深度探讨,发现了流通产业在活跃消费品市场、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优化升级的演进规律。
3、专业培养目标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产业分析人员、政府公务员和政策分析(包括政策制定依据的收集和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人员上,要求毕业生能够掌握产业分析的基本方法,通晓产业经济和流通经济的基本理论,并对产业政策和市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中国人民大学致力培养既精通微观管理技术和技巧,又具备中宏观产业眼光和市场意识的人才,为大型跨国企业集团、证券公司行业分析机构以及政府部门输送融合宏微观分析视角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2)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在硕士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理论基础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强化其理论修养和学术眼光,并在导师辅助下找到理论突破点,形成理论特长。产业经济和流通经济博士应当成为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的制定者、行业协会或经济组织的行业分析专家或国家产业和市场政策制定的决策人员。他们就学期间所作的研究和毕业后作从事的工作,都会从产业的层次上对某一行业甚至整个经济体系有所影响。
4、本专业师资力量
两专业现有学术梯队共19名教师,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人;55岁以下中青年骨干教师(16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其中85%具有国外留学背景;本学科点学术带头人纪宝成教授担任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暨学科评议组成员(应用经济学科组召集人);领衔五大研究方向的其他学术带头人也均在学术背景、社会影响、学界声誉等方面处于国内优势地位。
5、对外学术交流
两专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近五年中参加了相关领域8次国际理论研讨会,组织了2次国内大型的理论研讨会,资助了“WTO、中国和亚洲经济体”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与商务部、科技部、统计局、粮食局等其他市场监测单位实现了横向交流和合作。
6、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流通经济学科为研究生开设“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理分析方法”等基础理论课程,充分利用我校在国内经济管理等学科领域的综合优势,为优秀研究生的培养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基础;开设“流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学科基础课,为研究生开展本学科领域的专项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证平台;开设“流通经济学主文献研读”、“市场流通理论前沿专题”、 “商品流通体制研究”、“零售与批发战略管理”等专业课程,完善流通经济研究的知识结构;开设“国际贸易政策前沿专题”、“经济社会政策”等政策课程,强化流通经济研究的政策分析视角,重点打造“流通产业经济学”交叉学科课程,强化流通经济研究的理论综合运用能力。
(1)流通经济学
(2)产业经济学
(3)国际经济学
(4)商品流通体制研究
(5)零售与批发战略管理
(6)流通经济学主文献研读
(7)市场流通理论前沿专题
(8)国际贸易政策前沿专题
(9)经济社会政策

❼ 汉语言文学大二女生 想考新闻传播方面的研究生。

2006年12月7日至日,来自大陆各主要新闻院系的负责人以及香港、英国、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共50余人,汇聚复旦大学,针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会议由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学院联合举办,旨在全面总结并反思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基本状况,并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讨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与未来规划。

一、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概况

二十多年来新闻传播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升对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层次的教育,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截至2005年全国共有661个新闻学类本科专业点,其中新闻学209个,广告学232个,广播电视新闻学146个,编辑出版学50个,传播学24个;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基地主任童兵教授介绍,在经过十轮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后,目前全国共有新闻与传播学硕士点123个,其中新闻学60个、传播学63个;博士点19个,其中新闻学10个、传播学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另有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3个。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涂光晋教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中心黄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胡正荣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张金海教授、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建伟教授根据此前的调研,分别就国内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情况做了专题报告。综合各专题报告的统计,目前各专业师资情况如下表:

总体而言,各专业的师资状况呈现出高职称、高学历和年轻化的特点;在研究方向设置及专业课程设置上,普遍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研究方向设置宽、窄不一,而且仍有扩展的趋势。调查者认为,这种趋势反映了学科建设的繁荣,但繁荣背后潜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科边界的模糊。例如,大部分学校将广告学专业归属于新闻传播学,但也有不少院校依托于经济、管理、文学、艺术等学科;编辑出版专业在不同院校分属于出版编辑、出版发行、文艺学、新闻传播学、纸浆造纸工程、图书馆学等;传播学的学科定位与边界不清也导致传播学科专业特性不清、课程体系缺少规范以及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含混。

二、新闻传播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建议与对策

1.关于优化学科结构

学科结构的调整是本次会议的热点和焦点,引起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一种意见认为目前新闻与传播学下设两个二级学科,整体结构偏小,建议通过修订二、三级学科目录、增设二级学科以调整结构、夯实中坚力量。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厘清学科边界,回应其他学科的蚕食之势,维护本学科的整体权益。胡正荣教授认为目前广播电视专业与社会的互动进一步密切,学科发展态势良好,已有几年一级学科授权单位自主设置了广播电视学博士招生方向,应当将其设置为二级学科,有利于学科内涵的建设。张金海教授、厦门大学黄星民教授等建议,将广告学提升为二级学科,既将其专业归属明确到新闻与传播学,也可为广告学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李建伟教授、南京大学张志强教授等则认为编辑出版专业晋升为二级学科条件已成熟。

但也有些代表则认为,在优化结构的同时更应关注学术品质和学理基础的建设。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董天策教授指出,学科结构的调整应当以学科内涵和学术成就作为重要参照指标,应当着力提升学术品质和内涵。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吴飞教授认为,二级学科不宜设立太多,应当考虑这些学科的学理基础。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方晓红教授认为,结构调整需要考虑学科本身的生存与发展,如果将其他部分从传播学中抽出设立二级学科,传播学可能会被架空。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吴予敏教授指出,传播学科本身具有跨学科性质,一方面,研究生生源的多元化是必然趋势,既面临困惑,但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机遇;另一方面,媒体工业发展趋势下,传播手段的融合性也会越来越强,因此不能只考虑为单一媒体提供人才而增设二级学科,而应当立足于发展多元传播学教育。

❽ 成都体育学院的全部信息

成都体育学院原属国家体育总局管理,现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前身系始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2月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1961年重庆体育学院并入,学院力量得以充实。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学院已成为以体育科学为特色的多学科发展的高等体育学府。

学院占地总面积40余万平方米,院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区西南部,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成都武侯祠。拥有一批先进的教学训练场馆,并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大楼、校园网、标准化的语音实验室和先进的人体运动机能测评中心。图书馆藏书约40余万册,电子图书、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若干,期刊合订本2万余册,各种中外文报刊1千多种。

现有教职工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57人,正副高级职称167人,中级职称189人,助教和实验员81人,国际、国家级裁判60余人。60多年来,学院涌现出不少斐声体育界的专家、学者。有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体育总局和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博士生导师50余人,并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20余人。目前学院在籍学生近1500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学生近8000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0余人;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和体育中专学生5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近6000余人。

学院本科教育层次设有体育系、运动医学系、运动系、武术系、经济管理系、新闻系、外语系及航空港校区等教学单位,开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医学专业(中医骨伤科学方向)、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新闻学专业(体育新闻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管理方向)、经济学专业(体育经济方向)、英语专业(体育外语外事方向)、旅游管理专业(体育旅游方向)、表演专业(形体与动作表演方向)、舞蹈学专业(现代舞、国际标准舞方向)13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5大学科门类。其中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运动训练学专业为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研究生教育拥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向同等学力人员授予硕士学位;可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博士研究生。

学院成人教育面向全国各地招收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旅游方向)本、专科,新闻学专业本、专科(体育新闻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脱产、函授本、专科及专升本学生。

学院附设有3年制的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及中国篮球协会成都篮球学校。
专业(学科)设置

一、 博士研究生学科专业(可与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培养)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运动人体科学

二、 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运动人体科学
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医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三、 本科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

社会体育专业

运动训练专业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中医学专业(中医骨伤科学方向)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新闻学专业(体育新闻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管理方向)

经济学专业(体育经济方向)

英语专业(体育外语外事方向)

旅游管理专业(体育旅游方向)

表演专业(形体与动作表演方向)

舞蹈学专业(现代舞、国际标准舞方向)

学科建设

一、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

体育史学

中医骨伤科学

运动生理学

武术

二、 四川省重点学科(重点建设项目)

体育人文社会学

运动人体科学

三、 四川省重点建设学科

体育教育训练学

运动医学

四、 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

体操

田径

篮球

排球

足球

运动生物力学

体育理论

运动解剖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五、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

六、 四川省精品课程

体育保健学

武术
主页http://www.cdsu.e.cn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