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称之文言文

称之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2-05 06:43:50

Ⅰ 古文的称呼

文言文的日常称呼用词。


(1)自己谦称


家父、家严: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家姐:称自己的兄姐。


舍弟、舍妹:称自己的弟弟和妹妹。


舍侄:称自己的侄儿。


内人、内子、内助、拙荆:称自己的妻子。


外子:称自己的丈夫。


犬子、小子: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称自己的女儿。


敝友:称自己的朋友。


敝人:称自己。


(2)对人尊称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令子、令嗣: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侄:称人侄儿。


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婿:尊称对方的女婿。


令媳:尊称对方的儿媳。


令正、贤阁,尊夫人:尊称对方的妻子。


昆玉、昆仲:称人兄弟。


乔梓:称人父子。


贤契:称自己的学生。


高足:称别人的学生。

(1)称之文言文扩展阅读

古代称呼

称呼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一个时代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称呼也是一面镜子。称呼的变化是文化的变化,同时也被视为历史文化的折射。

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

古代兄弟称呼

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称“父”,父之次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后来父之弟都统称为“叔父”。

古代父母称呼

父母又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考妣等。

Ⅱ 为什么称古文为文言文

经常听到一些中学生提到"学文言文啦"、"老师让把这篇文言文背诵下来"、"这段文言文我不会翻译"什么的!·自己在中学的时候也是称古文为文言文的。但是"文言文"到底是什么中学生未必懂得,其实就是教他们的老师懂不懂得我也不敢肯定~!

其实把中学课本上的古文(除了古诗)称之为文言文确切的来说是不正确的!~古文就是古文,一个古代文章的统称,没有什么能代替的。文言文确切的说只不过能涵盖古代"文"和"言"(言是不是能算一种文体现代学术界都还没肯定的答案)两种文体,而我们中学课本上的被称之为"文言文"的文章,这两种文体却不多~!所以说"文言文"这个词是很不确切的!~!只不过现在称呼习惯了,大家认可了罢!~

"文言"一词最早应该出于《易经》,反正上古时期就那几本书,老词不是出自这本就是那本,无须多说。《易经·乾》里有《文言》一篇,但《易经》里的"文言"和中古以及近现代的"文言"没有相同的意思,这里就不说了。按照代表古文的习惯,"文言文"的含义应该包括"文"和"言"两部分,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成是"文学语言的文章"之类的意思,但是这又显示不出来"文言文"指古文的含义了。那我们为什么习惯把古文称之为文"文言文"呢?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古代"文"和"言"都被用做过对于某种文体的称谓,就像现在我们称呼"诗歌"、"散文"一样!以有韵的文章为"文",无韵的文章为 "笔"。至于"言"作为一种文体,最早 《文心雕龙·总术》里记载了颜延年的提法,云:" 颜延年以为:「笔之为体,言之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 。"正因为"文"与"言"都做过古代文体的称呼,这个"文言文"的称谓才和古文搭上了边!

Ⅲ 文言文中代表你的称呼

尔、君、乃

一、你拼音:nǐ

释义:

1、称对方,多称指一个人,有时也指称若干人:你厂。你方。

2、泛指任何人:你死我活。

二、尔拼音:ěr

释义:

1、你,你的:尔父。尔辈。尔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尔曹(你们这些人)。尔虞我诈。

2、如此:偶尔。不过尔尔。

3、那,其(指时间):尔时。尔后。

4、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5、词尾,相当于“地”、“然”:卓尔。率尔(轻易地)。

三、乃拼音:nǎi

释义:

1、才:今乃得之。“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2、是,为:乃大丈夫也。

3、竟:乃至如此。

4、于是,就:“因山势高峻,乃在山腰休息片时”。

5、你,你的:乃父。乃兄。

(3)称之文言文扩展阅读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迷你[mí nǐ]

属性词。指同类物品中较小的;小型的。

2、你个[nǐ gè]

你这个。

3、你敦[nǐ dūn]

蒙古语。眼睛。

4、削你[xiāo nǐ]

揍你,打你,或是惩罚与威胁。

5、管你[guǎn nǐ]

不管;无论。

Ⅳ 友人片善金忠必称之文言文译文

友人抄片善金忠必称之意思是金忠一向因为对人和善而受称赞,即使平时与他有不同见解的人,金忠也对他很宽厚,从来也是称赞有加。

有的邻居曾经多次羞辱他,他当尚书时,那个人来京城作官,担心金忠不能容他。金忠仍然推荐任命他。



(4)称之文言文扩展阅读:

友人片善金忠必称之文的主角:

金忠,字世忠,鄞(宁波)人,生于1353年,卒于1415年。出生贤门旺族。早年家道中落,备历生活艰辛。自小博览史籍,熟读兵法,自学成才。33岁,赴通州探望在那里当兵的二哥。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进入北平燕王府当卫兵,后转任长史文书。

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署纪善,随燕王朱棣“靖难”。与举荐人姚广孝一道,同为朱棣“靖难”的主要谋划者。后随军征伐,赞理军务,运筹帷幄,是朱棣的得力谋士,官至王府长史。

Ⅳ 白话文和文言文被称为什么

白话文白话文(又称语体文),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白话文在古代也有一段很漫长的历史,在宋代己有话本,明清两代也有部分白话小说,如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不过为古白话,而且白话文作品在古代文坛上只占少数,文言文在当时仍然是主流。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代了文言文,成为写作的主流,使文言文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白话文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说的。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狂人日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和合本《圣经》则是第一部白话文翻译著作。“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但区别于“白话文”。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可以说“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压缩”格式。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次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Ⅵ 为什么古文它又称文言文

文言文是一种在五四运动之前的用的文字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Ⅶ 文言文中称谁为怎么

“孰是”
孰就是谁的意思

Ⅷ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活用为第一人称
。如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
3、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二、用作助词: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2、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3、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4、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5、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
动词,译为“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Ⅸ 表示人称的文言文词语

第一人称代词

吾:吾与汝毕力平险

余:余闻而愈悲

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回

予: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外:“臣答、愚、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称时是谦称。

臣本布衣

愚以为宫中之事

“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诸侯自称。

孤不度德量力

安陵君其许寡人

第二人称代词:

汝:汝亦知射乎

尔:尔安敢轻吾射

若:若毒之乎

此外,“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

第三人称代词:

彼: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之:公与之乘

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Ⅹ 古文或文言文里称呼“我们”怎么说

“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另外还有:吾等,吾辈,吾每(明清小说中较多见)。

例句:1、吾等所努力者,一面集中自己之兵力,一面分散敌人之兵力。

2、"好友请道来,吾等当洗耳恭听,"迪克森先生曰,"个中想必有猥亵气味。"。

3、世无优于他人者,除非吾等所论为时尚,而吾很抱歉,吾更愿将此话题留予那些通晓区分凫蓝与晚樱红之法的女子及部分男子。

4、旧事勿念,吾等老者也自有寿福,孝女心到即可!

(10)称之文言文扩展阅读

我们解释:

1、代词。称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

例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我们豁去虚文,且谈谈正事。”

巴金《随想录·关于丽尼同志》:“我立在甲板上,身子靠着栏杆,摇着手,低声说:‘ 台湾 ,美丽的土地,我们的!’"

2、称呼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如:我们大家一起干;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友谊……:指“我”。

例句:带感情色彩。用于口语。如:你怎么不讲理,让我们怎么办?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