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文言文三音节

文言文三音节

发布时间: 2020-12-05 07:41:31

1. 这种文言文单音节词的翻译方法叫什么

加字法

2. 文言文中音节助词是什么

如“顷之”,“之”就是音节助词,起舒缓语气、和谐音节的作用。

3. 文言文中的吾的音节

吾wú
我,我的的意思。
姓。吾 [yù]:古同“御”,抵御。
摘自《网络》吾词条。

4. 如何判断文言文中字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之”的用法辨析作者:南京市溧水县第一初级中学 陈培龙 时间:2006-5-8 7:49:3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513 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之”比较多,用法也较复杂,有作代词用的,也有作助词、动词用的;区分起来也比较费劲。若死记硬背,耗时多而效果不佳。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辨析“之”的用法的方法,与大家共享。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4、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 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 二、“之”作动词用 请看下面的例子: 1、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 2、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广陵”、“蜀州”、“垄上”;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吾”、“孟浩然”、“杜少府”,例4中虽没直接出现人名,但很明显是承前省略了陈涉。整个句子合起来应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 三、“之”作助词用 “之”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在初中阶段出现的大致有以下三种: 1、“之”作结构助词“的”解。 如: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⑤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公输》) 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由以上例子分析可知,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如“趣”、“洲”、“狱”、“意”、“地”)或名词性短语(如“一毛”)时,“之”作结构助词“的”解。 2、“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之”不译。 3、“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这种用法,在初中阶段并不多见,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③④⑤⑥ 可以看出,这种“之”多用于时间副词后面,作用为调节音节,不译。 其实,只要我们平时在学习中多思考、多总结,文言文的学习并不难

5. 初中文言文阅读音节划分的题目,50+

【答案】【小题依】C 【小题贰】C 【小题三】D 【小题四】(依)你们不用害怕,如果能出力讨伐叛贼,还可以立功来赎自己的罪。如果早晨叛乱那么晚上就会被处死,这不是正确的办法啊。(“尔曹”“亡”“自赎”“非计”各 依 分, 句意 依 分)(贰)徐的登记那些恶少年姓名,让他们互相担保,说:“你们互相监督,不这样,都是你们的罪过!(“籍”“保任”“递相”“皆尔罪也”各依分,句意 依分)【答案解析】【小题依】试题分析:窜:流放。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题可用语法分析法辨析,给的解释“逃窜”是不及物动词,后面有“之”,如正确也应是使动用法,“使之逃窜”,文中没有这样的意思,所以判断选项解释错误,结合原文“太子冼马欧阳景猾横不法,为里人害,的发其奸,窜之岭外”是“欧阳景为害乡间,徐的揭发,并流放他”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贰】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徐的”性格特征是“能于文治”,选项①讲与民同甘共苦,不能表明在文治方面的才能,⑥是三司官员的看法,排除这两项可以得到答案。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小题三】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D对应的原文“会蛮首相继出降”,选项“并迫使蛮人投降”,与原文不符,事件错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四】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依)尔曹——你们,亡——不用,自赎——来赎自己的罪,非计——不是正确的办法啊。(贰)籍——登记,保任——担保,递相——互相,皆尔罪也——都是你们的罪过。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考中进士,补任钦州军事推官。 钦州林木浓密,许多人死于瘴气瘟疫。徐的去求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求说:“把州府搬迁到水边就没有病患了,请转告皇上使他听到。”郑天监听从建议,郑天监就请求把徐的留下让他办理相关事情。徐的穿着短衣,拿着木棒,跟役夫一起辛苦劳动,修城墙,建望楼,用来准备攻守。规划土地让军民居住,修建府舍、仓库、沟渠、店铺之类,民众都感到便利。徐的升任大理寺丞,任吴县的知县。后来又调到梁山军,任常州通判。适逢饥荒,他就拿出米做成粥来给饥民吃。多次升职至尚书屯田员外郎、临江知军,升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安化州蛮人攻击杀害官府的军将和官吏,他们所属士兵怕死,谋划着要反叛。徐的骑马赶到宜州,安慰劝告他们说:“你们不用害怕,如果能出力讨伐叛贼,还可以立功来赎自己的罪。如果早晨叛乱那么晚上就会被处死,这不是正确的办法啊。”大家都束手听命。奏请恢复澄海、忠敢军,后来都得到任用,改任舒州知州,调任荆湖北路转运使。辰州蛮人彭士义叛乱,徐的用恩德威信感化他们,蛮人悔过后自来归附。徐的代管江陵府的政事,城里很多行为恶劣的年轻人,想盗窃时,就在晚上放火,一夜十多处起火。徐的登记那些恶少年姓名,让他们互相担保,“你说:们互相监督,不这样,都是你们的罪过!”于是夜间就不再起火了。太子冼马欧阳景狡猾蛮横,不守法,是邻里间的祸害,徐的揭发他的罪恶,把他流放到岭外。徐的以兵部员外郎身份担任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奏请朝廷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的运河,诏令还没下来,他就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事,调动士兵民夫疏通治理它,运出积压的盐三百万斤。军贼王伦在山东叛乱,转而攻打淮南,徐的集合军队等待他。正赶上青州改派的裨将傅永吉追赶贼人进入历阳,徐的和他一起受赏赐,升做工部郎中。又治理泰州西溪河,运出积存的盐。区希范、蒙赶在衡湘为寇,朝廷命令徐的去招抚他们。徐的到了之后,住了两夜,恰好赶上蛮人首领一个个出来投降。三司官员认为郊祠典礼临近,应召回徐的议事,徐的回朝后,蛮人又反叛。廷授予他度支副使、荆湖南路安抚使,到了桂阳,投降的又有许多。那些钦景、石硋、华阴、水头各洞不投降的,徐的都讨伐平定了他们,斩杀了他们的首领熊可清等一千多人。后来,徐的在桂阳去世

6. 文言文什么是调整音节啊,举个例子

所谓调整音节,是指便于朗诵,使用一个词来凑足全句的音节。比如“之”,有时并无实义,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例如: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其中的后一个“之”,就是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7. 文言文中单音词变双音词的有哪些

除了联绵词外来,文言文绝大部分源是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需要解释为双音节词。不过,文言文也有一部分复音词,它们的词义几乎与现代义相同。
有时,文言文两个单音词连用,词形和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双音词相同,往往容易被误解。如“地方千里”的“地方”,是“地”(领地)、“方”(方圆)两个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两个字出现在一起的,有时是两个单音节词,有时是一个双音节词。最典型的是“所以”。既可以是所和以,也可以是现代意义的所以。
一般来说,某个类似于双音节词的东西,在古文中多半是两个单音节词,在诗词中,多半是一个双音节词;时代越久远的古文,单音节词越多,时代越接近我们的,双音节词越多;古代白话文的双音节词多,文言文单音节词多。这些想象,正好说明为什么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具有普遍性。

8. 文言文中音节助词是怎么区分

音节助词无实意 在文言文句子中、要是遇到字没有真实的意义、但是出去他、其他字和词还能成为一句话的 那这个字就是音节助词

9. 文言文单音节词

日=太阳
目=眼睛
冠=帽子
汤=热水
禾=稻子

10. 什么是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双音节具体说明什么是单音

你好,就是说,在翻译的时候,要把原文当中那些用一个字表示的意思(一般这些字容易理解)换成现在的两个字来翻译。比如,“食”翻译成吃饭;“歼”翻译成歼灭;等等。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