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
A. 小学五年级(上)科学复习题
第一单元
一、填空
1、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具有活力外,还必须有适宜的外界条件,一般地说,具有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种子可以萌发,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
2、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3、根据土壤中的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4、通过实验发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在黏质土里生长较好的植物有水稻、芦苇,适合在沙质土里生长的有西瓜、大豆、花生,适合生长在壤土里的植物有小麦、玉米。
6、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有土壤、阳光、水、空气、温度、肥力。
7、通过观察我们认为根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根尖、根毛,都向下生长、一般都长在地下。
8、"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9、根据事实分析,我们认为根有以下作用:固着,吸收输送水分和无机盐,贮藏营养物质,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功能。
10、我们大家的结论,植物茎的作用是: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少数植物的茎也有繁殖和储藏营养的作用。
11、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如牛、羊、马,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叫肉食性动物,如狮子、老虎、豹子,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杂食性动物,如猩猩、蚂蚁、鼠。
12、砖厂烧砖的土之所以选黏土,是因为黏土的颗粒小,黏性好,砖的硬度大且非常牢固。
13、豆苗适合在沙土里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沙土疏松,透气性好。
14、茎有:土豆、莲藕、姜、芋、蒜、洋葱、水仙、荸荠,属于根的有:山药、甘薯(红薯),胡萝卜。
15、葱根、小麦根、狗尾草根是须根,白菜根、油菜根、棉花根是直根。
二、判断
1、萝卜的食用部分是茎。 ×
2、茎是植物身体的一部分。 √
3、只要有水,种子就会萌发。 ×
4、种子萌发需要阳光。 ×
5、种子不干燥,就有可能萌发。 √
6、人和其他动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
7、动物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主人。 √
8、壤土的保水能力最高。 ×
三、问答
1、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为什么当地适合生长这些农作物?
答:有花生,大豆,因为我们这里沙质土较多,而花生、大豆属豆科植物,根部长有根瘤,沙质土壤通气良好,根瘤菌的活动旺盛,可以固定土壤中的大量氮气,使作物生长能得到更多的养分,长得更好。
2、我们应当给周围的植物创造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采取哪些行动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答:我们可以根据植物所需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地给它创造合适的生活环境。
可以给植物定期除草,除虫,松土,浇水,施肥,给攀援植物搭架等,这些措施都可以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3、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对动物的捕食有什么好处?
答:草食性动物的犬齿退化,门齿发达像铡刀适于切草,腿较长,趾端有蹄,便于快速奔跑,可以躲避敌害和觅食。肉食性动物的牙齿十分尖利,便于撕咬猎物 指趾端长着能伸缩的利爪,便于抓捕食物。杂食性动物既有发达的犬齿又有像铡刀一样的门齿既可以吃肉类,又可以吃植物类的食物,爪较长,便于攀援,可以帮助它们摘到更高处的果实,还可以躲避天敌的捕食。
4、举例说明"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答: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的环境,例如马、牛、羊需要广阔的草场,肉食性动物大都需要在茂密的森林中和草原上捕食其他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也要在森林和草原上获取自己所需的食物。我们可以采取的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捕杀,围栏放牧,退耕还林等。
多给我点分
B.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科学复习资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
谁有小学五年级上册的科学复习资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
C.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把一个文具盒放在手上后,会感到文具盒对手有一个 的压力,这个力就是 。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 。
2、由于摩擦,物体运动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 。
3、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 时辰,每个时辰合现在的 小时,子时是 至 。
4、群落里的各种 和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它们叫做 。
5、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它们的栖息地,国家建立了许多 ,还专门颁布了《 》。
6、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 和 ,不准 。
7、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8、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 ;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 。
9、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至少三位): 、 、 。
10、我们知道的力有: 、 、 、 、 、 。
11、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 。
12、橡筋被 或者被 时能产生力,像这样的力叫弹力。
13、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 。包括生产者和 。
14、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称为地球的 。
15、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 。
16、钟摆每分钟摆来回摆动的次数 有关,与 有关,与
有关。
17、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是因为 。
18、以 为食物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 为食物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两种食物都吃的动物叫 动物。
19、麻雀、鹰、小麦这些生物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
20、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气球向 喷气,小车在气球的带动下向前运动,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 。
21、我知道的野生动物有 、 、 ;野生植物有 、 、 。
22、拉力一定,小车的载重量越大,小车的行驶速度就 ;反之,小车的载重量越小,小车的行驶速度就 。
23、手按在桌子上拖动,会有一个力阻碍手的运动,这是因为手和桌面之间有 。
24、我们的小车2秒钟行驶了60厘米,如果现在我想让小车3秒行驶60厘米,我可以 或 。
25、写出三种古代人们晚上计时的工具和方法: 、 、 。
26、古代的水钟有 和 两类。
27、我们做的螺旋桨小车,螺旋桨产生的风向后吹,小车向 方向运动。
28、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动的学说称为 。
29、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的学说称为 。
30、当我们同车、船、椅子一起运动的时候,看到车、船、椅子外的景物会向 方向运动。
31、升空的火箭,箭体靠 力向空中运动。
32、日常生活中,人们常采用 , 等方法来减小摩擦力;采用 来增大摩擦力。
33、工程师设计的赛车具有 , , , 等特点。
34、钟表以 , , 单位来计量时间。
35、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 。
36、傅科是 国的一位科学家。
37、草、羊、老虎这些生物个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写出这条食物链:
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 ;消费者是 。
38、草、田鼠、老鹰这些生物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写出这条食物链: 。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
二、选择
1、在一定的限度内,橡筋下端挂的钩码越多,橡筋产生的弹力 。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2、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 。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3、下面靠反冲力运动的物体有 。
A、喷气式飞机 B、火车 C 、汽车 D、鞭炮
4、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
A、北京 B、杭州 C、乌鲁木齐
5、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 。
A 、原子钟 B、日晷 C、机械钟 D、石英钟
6、下列动物中是杂食动物的是( )。
A、蚜虫 B、蚂蚁 C、蝴蝶
7、傅科是通过观察 而发现地球在自转的。
A、星星 B、摆 C、水流
8、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 )
A、《天论》 B、《八十天环游地球》 C、《天体运行论》
9、下面()动物已经濒临灭绝。
A、海豚B、麻雀C、东北虎
10、我们的小车4秒钟行驶了60厘米,如果现在我想让小车3秒钟行驶了60厘米,我可以( )。
A、加大拉力 B、减小载重量 C、减小拉力
11、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有( )。
A、圭表 B、浑天仪 C、日晷
12、下列( )种植物已经濒临灭绝。
A、梧桐树 B、望天树 C、樟树
13、傅科摆摆动时会发生( )现象。
A、加速 B、偏转 C、减速
14、当太阳高度较小时,太阳光是斜射的,地球上被照热的( )。
A、面积小,温度高 B、面积大,温度低 C、面积大,温度高
15、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 )。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16、利用橡筋绞紧里产生的弹力使螺旋桨转动,它产生的风向 吹,小车向前运动。
A、向上 B、向后 C、向前
17、钟摆的快慢与 有关。
A、摆重 B、摆长 C、摆幅
18、下列城市,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
A、拉萨 B、重庆 C、北京
19、地球上指示东西方向,且平分南北半球的线是 。
A、经线 B、纬线 C、赤道
20、下列现象中与昼夜有关的是 。
A、蝙蝠捕食 B、鸟类迁徙 C、草木枯萎
21、“傅科摆”可以证明 。
A、地球围绕太阳公转。B、地球在不停地自转。C、地球在自转,并绕太阳公转。
22、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所以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断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23、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A、北京B、上海C、乌鲁木齐
24、下列现象中与昼夜有关的是()
A、猫头鹰捕食B、大雁迁徙C、小草枯萎
25、下面的物体已经产生弹力的有()
A、弹簧B、拉开的弓C、橡筋
26、子夜是指( )。
A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B晚上十二点 C凌晨五点
27、摆的快慢与( )有关。
A摆锤的重量 B摆绳的长度 C摆动的幅度
28、蛇、鼠、水稻、鹰这些生物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
A、鹰→田鼠→水稻→蛇 B、田鼠→鹰→水稻→ 蛇 C、水稻→田鼠→蛇→鹰
29、当我们的手表或者时钟出现计时不准时,最好的校时方法是( )。
A、与同学对表 B、听广播报时 C、自己估测
30、拉力一定,小车的载重量越大,小车的行驶速度就减慢,小车的载重量越小,小车的行驶速度就( )。
A、减慢 B、不变 C、增大
31、同一个物体,滚动和滑动比较,滑动时的摩擦力要( )。
A、比较小 B、比较大 C、一样大
32、小车2秒钟行使了60厘米,如果想让小车3秒钟行使60厘米,可以( )。
A、加大拉力 B、减小载重量 C、减小拉力
33、使自然界生态系统不平衡的因素是( )。
A、人为因素 B、自然因素 C、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
3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南向北
35、“傅科摆”可以证明( )。
A、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B、地球在自转 C、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36、使小车运动慢的因素可能有( )。
A载重量小 B摩擦力大 C拉力大
37、根据图中树的年轮,估计这棵树成活了 年。
A 3 B 4 C 5
38、麻雀、鹰、小麦这些生物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
A 鹰 B 麻雀 C 小麦
39、科学家 因为拥护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罗马教皇活活烧死 。
A 托勒密 B 伽利略 C 布鲁诺
1、下面 动物已经濒临灭绝。
A 麻雀 B 乌龟 C 藏羚羊 D鲨鱼
40、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它们叫做( )系统。
A 系统 B 生态 C 生态系统
41、 F1赛车的轮胎很宽,可以 与地面的摩擦力。
A、减小 B、增大 C、变小
42、当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 )通过电视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直播。
A、上午 B、下午 C、晚上
三、判断
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时间的流逝有快慢的。…………………………………………………………( )
3、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就越快。……………………()
4、创立“日心说”的天文学家是哥白尼。…………………………………………()
5、凤仙花生长消耗水和肥料,所以它是消费者。………………………………()
6、在养鱼池里种些水草,能为草鱼提供食物,还能给鱼提供氧气。……………()
7、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8、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两边的树木、房屋在向后移动。……………()
9、小车越重越不容易停下来,说明质量越大摩擦力越大。……………………( )
10、农田、城市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
11、黑板擦和黑板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
12、2008年8月8日晚8时北京奥运会开幕时,美国的人们将会在上午通过电视看到盛大的开幕式直播。………………………………………………………………( )
13、汽车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
14、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大 。…………( )
15、用重力牵引小车,当小车刚好能运动起来时,拉力的大小相当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
16、同一物体,滚动和滑动比较,滚动时的摩擦力比较大。………………………( )
17、半夜三更表示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
18、创立“日心说”的天文家是伽利略。……………………………………………( )
19、自然界没有植物,动物照样能生存下去。……………………………………( )
20、母鸭能生下蛋,所以它是生产者。………………………………………………( )
21、草丛、森林、湖泊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
22、植物生长消耗水、肥料,所以是消费者。………………………………………( )
23、自然界里一些生物濒临灭绝与我们毫无关系。…………………………………( )
24、大多数食物链是从植物开始的。…………………………………………………( )
25、浮游植物也分为植物和动物。……………………………………………………( )
26、地球上新年的钟声是在同一时刻敲响。…………………………………………( )
27、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
28、小明写了一条食物链:鹰→麻雀→小麦。……………………………………( )
29、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任何作用的。……………………( )
30、如果有一种植物灭绝,可能就会有10到30种依附于这种植物的其他生物消失。……………………………………………………………………………………( )
31、喷气式飞机是靠反冲力运动的物体。…………………………………………( )
32、当手表或者时钟出现计时不准时,最好的校对时间方法是与同学对表。……( )
33、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
34、原子钟是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 )
35、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纬线。……………………( )
36、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北京时间。……………………………………( )
37、“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
38、新鞋底上的花纹主要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 )
39、单摆的摆长越长摆动的速度就越慢,单摆的摆长越短摆动的速度就越快。( )
40、生态瓶是模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观察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的。( )
41、农田可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
42、在养鱼池里放适量的水藻,能为鱼类提供食物,还能提供氧气。……………( )
43、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植物。…………………………………………( )
44、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
45、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
四、填图题(36分)
1、写出下面的物体是靠什么力运动的(6分)
弹弓射石子 火箭发射 飞机扔下的炸弹
( ) ( ) ( )
2、用简图在下边的方框中设计一个生态瓶,并完成框右边的练习。(12分)
里面的生物有
里面的非生物有
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3、你认识下图中的珍稀生物吗,写出它们的名称。(8分)
( ) ( ) ( )
( ) ( )
4、写出图中北京、上海、重庆、拉萨、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请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10分)
五、填图题
1、 认一认,写出地球仪上的经线、纬线和赤道
2、如图,太阳光能照亮整个地球吗?( )
请用阴影表示不能被照亮的部分。
3、在下面图中用箭头表示出这张食物网包含的相互交叉的食物链。
4、如图,A、B代表北京和纽约,北京是中午12点纽约是晚上12点,请在( )中填上北京或纽约。
A代表( )
B代表( )
5、如左图用一支蜡烛做太阳,用一支小地球仪从西向东绕蜡烛转。当转道位置3时,北半球阳光_________射,是_________季;南半球阳光__________射,是_______季。
6、看图回答问题
(1)如果大量捕杀青,会产生什么后果?
(2)如果没有蔬菜,会发生什么情况?
六、连线
1、 肉食动物 植食动物 杂事动物
啄木鸟 蝉 蟋蟀 蚂蚁 瓢虫 苍蝇 老鼠 兔子 麻雀
2、
拉力大 小轿车 人 力
使小车运动慢的因素 载重量大 玩具四驱车 内燃机
摩擦力大 自行车 电动机
使小车运动快的因素 拉力小
载重量小
3、
摩擦力
重力
弹力
反冲力
提水时,水桶对手的拉力
像筋被拉长时产生的力
升空的火箭的动力
刹车时地面和车轮之间的力
射箭时弓产生的力
使运动的小球在平地上慢慢停下来的力
4、
自行车行驶时车轮和地面的摩擦
滑动摩擦 自行车刹车时车轮和刹车片的摩擦
黑板擦和黑板的摩擦
滚动摩擦 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的摩擦
5、
摩擦力增大了 锁不灵活了,往锁孔里加点油
鞋子穿旧了容易打滑
摩擦力减小了 拉链不灵活了,涂点蜡
足球鞋的底部有很多钉
七、实验
1、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
我推测,影响摆每分钟摆动次数的因素可能有
我选择研究的问题是: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否与 有关。
研究需要的材料有:
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2、围绕“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设计实验。要求:提出一个假设,围绕这一假设设计一个实验,实验包括:我的假设、我的实验设计、实验需要的材料。
我的假设:
实验需要的材料:
我的实验设计:
3、设计一个记时器要求:1)给计时器取个名字;2)写出制作该计时器所需材料;3)画出计时器的草图。
<
D. 速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的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把一个文具盒放在手上后,会感到文具盒对手有一个 的压力,这个力就是 。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 。
2、由于摩擦,物体运动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 。
3、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 时辰,每个时辰合现在的 小时,子时是 至 。
4、群落里的各种 和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它们叫做 。
5、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它们的栖息地,国家建立了许多 ,还专门颁布了《 》。
6、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 和 ,不准 。
7、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8、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 ;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 。
9、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至少三位): 、 、 。
10、我们知道的力有: 、 、 、 、 、 。
11、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 。
12、橡筋被 或者被 时能产生力,像这样的力叫弹力。
13、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 。包括生产者和 。
14、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称为地球的 。
15、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 。
16、钟摆每分钟摆来回摆动的次数 有关,与 有关,与
有关。
17、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是因为 。
18、以 为食物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 为食物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两种食物都吃的动物叫 动物。
19、麻雀、鹰、小麦这些生物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
20、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气球向 喷气,小车在气球的带动下向前运动,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 。
21、我知道的野生动物有 、 、 ;野生植物有 、 、 。
22、拉力一定,小车的载重量越大,小车的行驶速度就 ;反之,小车的载重量越小,小车的行驶速度就 。
23、手按在桌子上拖动,会有一个力阻碍手的运动,这是因为手和桌面之间有 。
24、我们的小车2秒钟行驶了60厘米,如果现在我想让小车3秒行驶60厘米,我可以 或 。
25、写出三种古代人们晚上计时的工具和方法: 、 、 。
26、古代的水钟有 和 两类。
27、我们做的螺旋桨小车,螺旋桨产生的风向后吹,小车向 方向运动。
28、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动的学说称为 。
29、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的学说称为 。
30、当我们同车、船、椅子一起运动的时候,看到车、船、椅子外的景物会向 方向运动。
31、升空的火箭,箭体靠 力向空中运动。
32、日常生活中,人们常采用 , 等方法来减小摩擦力;采用 来增大摩擦力。
33、工程师设计的赛车具有 , , , 等特点。
34、钟表以 , , 单位来计量时间。
35、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 。
36、傅科是 国的一位科学家。
37、草、羊、老虎这些生物个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写出这条食物链:
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 ;消费者是 。
38、草、田鼠、老鹰这些生物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写出这条食物链: 。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
二、选择
1、在一定的限度内,橡筋下端挂的钩码越多,橡筋产生的弹力 。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2、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 。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3、下面靠反冲力运动的物体有 。
A、喷气式飞机 B、火车 C 、汽车 D、鞭炮
4、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
A、北京 B、杭州 C、乌鲁木齐
5、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 。
A 、原子钟 B、日晷 C、机械钟 D、石英钟
6、下列动物中是杂食动物的是( )。
A、蚜虫 B、蚂蚁 C、蝴蝶
7、傅科是通过观察 而发现地球在自转的。
A、星星 B、摆 C、水流
8、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 )
A、《天论》 B、《八十天环游地球》 C、《天体运行论》
9、下面( )动物已经濒临灭绝。
A、海豚 B、麻雀 C、东北虎
10、我们的小车4秒钟行驶了60厘米,如果现在我想让小车3秒钟行驶了60厘米,我可以( )。
A、加大拉力 B、减小载重量 C、减小拉力
11、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有( )。
A、圭表 B、浑天仪 C、日晷
12、下列( )种植物已经濒临灭绝。
A、梧桐树 B、望天树 C、樟树
13、傅科摆摆动时会发生( )现象。
A、加速 B、偏转 C、减速
14、当太阳高度较小时,太阳光是斜射的,地球上被照热的( )。
A、面积小,温度高 B、面积大,温度低 C、面积大,温度高
15、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 )。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16、利用橡筋绞紧里产生的弹力使螺旋桨转动,它产生的风向 吹,小车向前运动。
A、向上 B、向后 C、向前
17、钟摆的快慢与 有关。
A、摆重 B、摆长 C、摆幅
18、下列城市,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
A、拉萨 B、重庆 C、北京
19、地球上指示东西方向,且平分南北半球的线是 。
A、经线 B、纬线 C、赤道
20、下列现象中与昼夜有关的是 。
A、蝙蝠捕食 B、鸟类迁徙 C、草木枯萎
21、“傅科摆”可以证明 。
A、地球围绕太阳公转。B、地球在不停地自转。C、地球在自转,并绕太阳公转。
22、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所以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断 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23、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乌鲁木齐
24、下列现象中与昼夜有关的是( )
A、猫头鹰捕食 B、大雁迁徙 C、小草枯萎
25、下面的物体已经产生弹力的有( )
A、弹簧 B、拉开的弓 C、橡筋
26、子夜是指( )。
A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B晚上十二点 C凌晨五点
27、摆的快慢与( )有关。
A摆锤的重量 B摆绳的长度 C摆动的幅度
28、蛇、鼠、水稻、鹰这些生物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
A、鹰→田鼠→水稻→蛇 B、田鼠→鹰→水稻→ 蛇 C、水稻→田鼠→蛇→鹰
29、当我们的手表或者时钟出现计时不准时,最好的校时方法是( )。
A、与同学对表 B、听广播报时 C、自己估测
30、拉力一定,小车的载重量越大,小车的行驶速度就减慢,小车的载重量越小,小车的行驶速度就( )。
A、减慢 B、不变 C、增大
31、同一个物体,滚动和滑动比较,滑动时的摩擦力要( )。
A、比较小 B、比较大 C、一样大
32、小车2秒钟行使了60厘米,如果想让小车3秒钟行使60厘米,可以( )。
A、加大拉力 B、减小载重量 C、减小拉力
33、使自然界生态系统不平衡的因素是( )。
A、人为因素 B、自然因素 C、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
3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南向北
35、“傅科摆”可以证明( )。
A、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B、地球在自转 C、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36、使小车运动慢的因素可能有( )。
A载重量小 B摩擦力大 C拉力大
37、根据图中树的年轮,估计这棵树成活了 年。
A 3 B 4 C 5
38、麻雀、鹰、小麦这些生物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
A 鹰 B 麻雀 C 小麦
39、科学家 因为拥护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罗马教皇活活烧死 。
A 托勒密 B 伽利略 C 布鲁诺
1、下面 动物已经濒临灭绝。
A 麻雀 B 乌龟 C 藏羚羊 D鲨鱼
40、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它们叫做( )系统。
A 系统 B 生态 C 生态系统
回答者:帅气的磊儿 2007-06-16 16:30:00
在网上找不如去学校找
回答者:3527381yxy 2007-06-12 15:30:00
五年级科学下册测试题
一、填空:
1、动物的基本生活需要有( )、( )、( )等。
2、动物栖息地包括它生活区域内的各种( )和( )。
3、太阳光在没有碰到物体之前是沿着( )传播的。
4、将一束阳光投射到三棱镜上,光会被分解成( )、( )、( )、( )、( )、( )、( )种颜色,形成太阳( )。
5、镜面能够反光,镜面的这一性质叫( )。
6、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 )和( )。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被( )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被物体( )了。
7、太阳是一种自然光源,它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 )。
8、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 ),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 )。
9、健康食品是指安全、无( )、优质、有( )的食品。
10、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它在身体( )流动,把( )和( )输送到全身,又把( )和( )运送到一定的部位排出体外。
二、判断:
1、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 )
2、栖息地是能满足动物生活需要的地方。 ( )
3、颜色浅的物体比颜色深的物体吸收光的能力强 ( )
4、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会随着太阳位置改变而改变。( )5、太阳能是一种没有污染的洁净能源。 ( )
6、做雨伞要选择吸水性好的布料。 ( )
7、科学课本的封面是一种复合纸。 ( )
8、我们每天摄取的能量应和消耗的能量平衡。 ( )
9、空气污染指数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好。 ( )
10、人体内水分损失超过20%,生命就不能维持了。 ( )
三、选择:
1、在非洲丛林里和黑猩猩生活在一起,观察研究黑猩猩的生物学家是( )。
A 法布尔 B 珍妮古德尔 C 达尔文
2、红和蓝两种颜色的光能合成 。
A 紫色 B 蓝色 C 橙色
3、红色物体反射的是 颜色的光 。
A 绿色 B 红色 C 紫色
4、下面物体中 反射光的本领最强。
A 白纸 B红布 C 锡纸
5、一天早晨,小明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小树的影子 。
A 不变 B 大于5米 C 小于5米
6、下面的材料中稳定性强,不容易变化的是: 。
A 棉布 B 铁片 C 泡沫塑料
7、现代人用来做衣服的材料主要是 。
A 化纤 B 丝绸 C 毛皮
8、下面的材料中 是经过加工合成的人造材料。
A 石块 B 泥沙 C陶瓷
9、在食物的营养成分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A 维生素 B 水 C 脂肪
10、水占我们身体体重的比例大约是( )。
A 60%-70% B 50%—60% C 40%-50%
11、我们应该经常饮用( )。
A 纯净水 B 蒸馏水 C 白开水
四、连线:
1、区别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玻璃
热的良导体 铜片
热的不良导体 橡胶
不锈钢
2、分析以下材料的特点:
电线的塑料外皮 弹性好
牙刷 份量轻
水杯 绝缘性好
塑料拖鞋 防水性好
五、分析:
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到中秋人们总会买一些月饼送给亲朋好友或自己品尝,如今市场上的月饼包装越来越精致,然而当人们吃完月饼,这精美的包装就成了废品,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六、实验:
根据你的经验,请你说说凤仙花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还是阴暗的环境?请你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进行实验验证。
(1)我认为凤仙花喜欢 的环境。
(2)我的实验计划:
我研究的问题
我的猜想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实验方法
E. 急求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 通过复习,进一步突破教材重难点,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对课文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归类,通过教规矩和方法,培养自己复习的能力和主动复习的良好习惯。
3. 对教学中掌握不好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帮助牢固掌握新学知识。
4. 讲练结合、精讲精练,轻负担、高质量。注重能力培养,使得喜欢学语文、会学语文。
二、复习内容:
本册八个单元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8次习作训练和8个语文园地。
三、复习要求
1、复习巩固本册要求学会的200个生字和会认的200个生字,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2、熟练掌握音序和部首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
3、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语言的积累,进一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语文园地”中渗透语文课外知识的题目,应注意复习巩固。
4、复习检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不同的语气,能背诵或默写指定的课文内容。
5、本册阅读训练重点“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应复习强化,能迁移运用。
6、口语交际的复习,要求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了解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
7、习作的复习训练,要注意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调动自己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重点在打开思路,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写真要实,写想象要放,使自己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
8、在复习过程中,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凭借教材,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复习形式:
9.先进行分类复习,再进行归类复习和综合复习。
10.加强课外积累,增强阅读能力。
11.多阅读一些课外书,从而帮助自己提高写作水平。
12. 复习200个字,基本上能做到准确地拼读音节;复习巩固词语盘点中的词语,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发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F.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中有哪些章节是重点
最重要的章节应该是第四单元运动和力,需要学生掌握重力、弹力、反冲力、摩擦力。以及有关力学的基础概念。
其次重要的章节应该是第一单元,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以及植物生长条件,动物的生长的条件,食物链和食物网。
五上教学复习点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鸟、蛇、螳螂、鹰
1草—兔—鹰 2草—蝗虫—鹰
3草—鸟—蛇 4草—鸟—蛇—鹰
5草—兔—蛇—鹰 6草—蝗虫—蛇—鹰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
特点
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6、要使精致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7、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8、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中数值。
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0、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1、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越大;物体轻,摩擦力越小。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滑动摩擦力要远远大于滚动摩擦力。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4、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做成花纹;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
15、赛车的设计特点:(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4)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
G.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急~~~~~~~~~~~~~~
期中检测小学五年级科学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一、我会填空(共22分)
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彼此之间也是 , 的。
2、种子发芽需要 和适宜的 。
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 。
4、光是 传播的;传播的方向是向着 的。
5、太阳是地球最大的 源和 源。
6、太阳能是一种清洁、 、 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
二、我能判断(20分)
( )1、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
( )2、环境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但是植物的生长不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 )3、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
( )4、企鹅适合在亚热带地区生活。
( )5、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是我们人类的责任。
( )6、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 )7、奥运会圣火火种是用凹面镜取得的。
( )8、物体离光源距离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小。
( )9、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能聚光。
( )10、宇航服一般都是银色的是为了减少辐射。
三、我分我连(18分)
1.【把下面的食物网分解成食物链】
2.【用线把下面的科学家与他们的发现连起来】
牛 顿 紫外线
赫歇耳 七色光
胡 克 红外线
四、我能选择(20分)
1、萤火虫发的光属于( )。
A、冷光源 B、热光源 C、强光源
2、蚯蚓喜欢在( )的环境里生活。
A、温暖、干燥 B、寒冷、潮湿 C、明亮、干燥 D、阴暗、潮湿
3、下面不在食物链中的是( )。
A、蔷薇 B、瓢虫 C、蚜虫 D、小鸟 E、花坛
4、以下自然保护区中,在汉中境内的是( )。
A、红树林保护区 B、 三江源保护区 C、王朗自然保护区 D、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太阳最高时,( )。
A、最长 B、较长 C、较短 D、最短
6、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萤火虫、彩虹 B.镜子、打火机
C.点燃的火柴、太阳 D.开着的电灯、月亮
7、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约( )
A、30万千米 B、1.5亿千米 C、384403千米
8、我们的眼睛有一个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器官是( )
A、睫毛 B、眼睑 C、瞳孔
9、 下面的材料在阳光下( )升温最快。
A 白色纸 B 粉色纸 C 黑色纸 D铝箔纸
10、以下没有利用反光原理的是( )。
A 汽车反光镜 B 五官科医生用的额镜 C 家用穿衣镜 D放大镜
五、我要呼吁(20分)
1、人类对自然环境干扰破坏可能引发沙尘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
2、维护生态平衡,从我做起,我要:
H.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基本操作
1—1种子发芽实验(一)
一、实验内容:
种子发芽实验
二、器材:
(每生)放大镜1个、绿豆种子4粒、塑料盒2个、标签4张、纸巾1块
(每组)水1杯、滴管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第4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1、实验前要先观察种子形状,记录下相关的特征和数据,并把它们画下来;
2、按照实验计划用标签给种子分组编号;
3、要告诉学生隔一段时间就去观察一次,及时做记录。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盒子或黑色塑料袋1个、一些潮湿的土壤、(冰箱)。
1— 2种子发芽实验(二)
一、实验内容:
整理分析实验记录的信息
二、器材:
(每组)实验后发芽的和不发芽的种子、放大镜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略。
1—4蚯蚓的选择
一、 实验内容:
探究蚯蚓生长环境实验
二、 器材:
(每组)长方形扁纸盒2个、蚯蚓10条左右、干土和湿土若干。
三、 规范操作要点:
1、学生先谈谈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做出自己的猜测。
2、分组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1—6做一个生态瓶
一、 实验内容:
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
二、 器材:
(每组)做生态瓶的容器1个、半桶水、一些洗净的沙和小石子、一些捕捞工具。
三、 规范操作要点:
1、讨论建造生态瓶所需的的生物和非生物自然环境。
2、准备材料,做一个生态瓶。
四、 操作建议:
1、讨论时要考虑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食物和其他关系等。
2、建造好的生态瓶要进行管理和长期的观察、记录。
1—7改变生态瓶
一、 实验内容:
改变生态瓶的生态环境实验
二、 器材:
(每组)已建造好的生态瓶1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漏网1个。
三、 规范操作要点: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进行预测、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
2—1光和影
一、 实验内容:
研究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二、 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4K白卡纸1张、长方体小木块1个、铅笔1枝、尺子1根。
三、 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25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 操作建议:
1、活动1要控制手电筒到木块的距离不变,只改变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这个活动难度较大,教师要演示实验和记录的方法。其中,手电筒垂直照射在物体的上面时,要提高物体,才能看到影子。
2、活动2中屏最好垂直竖起来,屏和手电筒的位置保持不变,只改变木块到手电筒的距离。
3、实验时要求学生先在屏上用铅笔画下实际的影子,再把结果画在课本上。
2—2阳光下的影子
一、 实验内容:
观测阳光下的影子及变化
二、 器材:
(每组)10厘米长的筷子1根、平滑的木板1块、白纸1张、橡皮泥1块铅笔1枝、尺子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1、 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并把它放在校园能照到阳光的地方。
2、 记录时,先看看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再量出影子的长度,然后在白纸上描下影子。
四、操作建议:
课堂上每10分钟观察1次,课后每1小时观察1次。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一、 实验内容:
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3张、无孔卡纸1张、票夹4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28-2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1、 每张卡纸之间距离最好为15厘米左右,并保持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高度上;
2、 教材要求画出光前进的路线有一定难度,第一次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空心弯管2个、直管3根等。
2—4光的反射
一、 实验内容:
光的反射实验
二、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小镜子1面、书1本。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30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同时将手电筒和小镜子提供给学生,特别是在活动2时,提示学生使用小镜子。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自制潜望镜1个。
2—5光与热
一、 实验内容:
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小镜子5面、温度计1支、白纸1张。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先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较使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反射光的强弱并记录。
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并记录。
四、操作建议: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且要拿稳。
2、镜子的反射光斑调整集中到温度计的玻璃泡部位。
3、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4、在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5、靠近温度计读数时,尽量屏住呼吸,因为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1——
一、 实验内容: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学具中有)对折做成的纸袋各1个、每个纸袋配温度计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把不同颜色和材料的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在阳光下。
2、每隔一定的时间观察、记录、比较一次。
四、操作建议:
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外,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和观察的时间、方法等尽量要保持一致。
实验2——
一、 实验内容: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黑色纸袋3个、每个纸袋配温度计1个。
三、 规范操作要点:
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按照与地面水平、垂直、与阳光垂直这三种方式摆放在阳光下。
2、每隔一定的时间观察、记录、比较一次。
四、 操作建议:
除了摆放时的角度不同外,摆放的地点、时间和观察的时间、方法等尽量要保持一致。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讲解原理,但要求学生都要做)
一、 实验内容:
设计并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二、器材:
(每组)带盖大纸盒1个、泡沫塑料若干、饮料瓶1个、塑料薄膜1张、黑色纸1张、镜子或锡箔纸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40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
四、操作建议:
1、引导学生弄清教材中的设计方案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组的设计和制作;
2、升温措施有:塑料瓶直接吸热、盒子内外涂成黑色、盒内瓶子背面贴锡纸、盒盖用塑料薄膜、盒子装上支架、盒子后面用镜子或锡箔纸反光照射等;
3、保温措施有:盒子加盖、瓶子加盖、瓶子周围放泡沫塑料等。
2—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一、 实验内容:
展示并检验太阳能热水器
二、器材:
(每组)自行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1个、温度计1个、冷水1小桶。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各组展示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
2、在各组热水器的瓶子中装好相同温度的冷水200毫升;
3、各组同时将热水器放到指定的场地中;
4、每隔5分钟测出水温并如实记录。
四、操作建议:
1、教师事先对活动日期、场地的选择、布置、划分、活动的程序、方法等方面要作充分的考虑和准备;
2、比竞赛更重要的是每个组的自我评价和各组间的交流、反思和改进。
3—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一、 实验内容:
探索岩石变化原因的实验
二、器材:
1、(每组)较小的岩石块1块、酒精灯1盏、火柴1包、镊子1个、烧杯1个(装半杯水);
2、带盖的塑料瓶或玻璃瓶1个、碎砖块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
实验1——
1、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着岩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捏的方法)
2、将加热的岩石块立即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
3、如此反复进行数次,直至岩石块分裂成更小块的岩石为止,才熄灭酒精灯。
实验2——
1、在瓶子中装上大半瓶水,放入一些碎砖块,盖好瓶盖。
2、两手分别握紧瓶盖和瓶底部分,用力摇晃瓶子,让砖块互相摩擦、碰撞。
3、取出砖块观察,并与原砖块进行比较。
四、操作建议:
1、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用外焰加热,用灯盖熄灭,盖两次为好。
2、摇晃瓶子的时间要稍长一些,最好是砖块明显变小为宜。
3—4土壤中有什么
一、 实验内容:
寻找土壤成分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些新鲜湿润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小铲子1个、塑料盒1个、报纸1张、放大镜1个、塑料杯、镊子1个、筷子或小棍1根、水半瓶、牙签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2到53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三个步骤的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
做沉积实验时,土壤倒入水中时应该先观察一下,再搅拌静置、观察。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一、 实验内容:
雨水对土地侵蚀模拟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喷水器1个、水1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5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
1、造斜坡时要将土拍紧,防止喷水时整体滑坡。
2、喷水时应离开斜坡一定距离,保持较大的喷水面积,也不宜过高,防止沙土溅出太远。
3、提醒学生对土坡和径流都要仔细观察。
五、 对一些实验器材的替代:
喷水器可用瓶盖上扎有一些小孔的饮料瓶替代。
3—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一、 实验内容:
探索土地侵蚀原因的模拟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有植物生长的土壤若干、报纸2张、塑料薄膜2张、小铲子1个、脸盆或水桶2个、喷水器2个(孔有大小之分)、水2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8到5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
1、喷水器喷水的高度要相同,喷水的量也要相同。
2、作为对比实验,实验时不能再动土坡的模型,而且只能改变实验计划中所选的那一个条件。
3、实验后观察、比较的重点是土坡被侵蚀的程度(被侵蚀的土壤的多少、所接的水的多少和清澈程度、土坡的变化情况等)。
五、对一些实验器材的替代:
2个喷水器可分别用瓶盖上扎有一些小孔或大孔的饮料瓶替代。
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一、 实验内容:
河流对土地侵蚀原因的模拟实验
二、器材:
(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大饮料瓶1个、杯底侧边扎孔的塑料杯1个、高10厘米的木块1块、水1瓶。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58到5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测量、记录。
四、操作建议:
倒水是要保持带孔塑料杯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即保持河道中的水量和水的流速基本一致,无较大的变化。
3—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一、 实验内容:
设计和建造模拟家园
二、器材:
(每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喷水器1个、水1瓶、小泡沫块10块左右、小草4棵左右。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63到64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交流、实验、观察。
四、操作建议:
实验前的设计和交流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可将目标明确指向设计的意图、目的。
4—1我们的小缆车
实验1——
一、 实验内容:
安装一辆小缆车
二、器材:
(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可用回形针弯制)1个、两大盒铁垫圈(五金店买)。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70页的图示的方法和样子进行安装。
四、操作建议:
1、拴绳线的位置一般在车头的正中,否则小车容易跑偏。
2、绳线的长度应约等于桌子的高度。
3、桌子的边缘可用铅笔袋或夹子拦住,避免小车冲出桌面掉下桌子。
实验2——
一、 实验内容:
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实验
二、器材:
(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可用回形针弯制)1个、铁垫圈若干、秒表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71页的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
四、操作建议:
1、小车动起来之前要一个一个地增加垫圈,才能发现不是任何小的力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也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的力。
2、小车动起来之后要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才能更容易用秒表测量或目测出小车运动的快慢。
4—2用橡皮筋作动力
一、 实验内容:
橡筋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实验
二、器材:
(每组)带车轴套的实验用小车1辆、橡皮筋4根、测量距离的皮尺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并根据推测设计实验。
2、安装小车后,观察和感觉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大小和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因缠绕圈数的多少而不同。
3、到室外平坦的场地上进行实验,验证推测。
四、操作建议:
1、安装时,车轴套应位于后车轴的中间部位,使产生的力量均匀作用于车轮。
2、如果没有车轴套,可在轴上缠上几圈胶布或胶带来解决。
3、室外实验场地要平坦但不很光滑,并用尺子在地上画好表示距离的格子。
4、实验后可以让学生讨论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并让学生实施自己的设想。
4—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一、 实验内容:
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支架1个、喷嘴1个、气球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按照教材75页的图示的方法和样子安装一辆喷气小车。
2、试一试:给气球吹足气,放开气嘴,小车能否运动起来。
3、到室外平坦的场地上进行实验,测量行驶的距离。
四、操作建议:
1、气球吹足气安装到小车上时,要避免与碰到车轮,否则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2、想办法将气球固定在小车上,以保持小车在运动时基本处于一条直线上。
4—4测量力的大小
一、 实验内容:
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钩码1盒、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学生拿起测力计,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置,不准的话请教师调整。
2、测量物体重力时,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测量,作好记录进行比较。
3、测量拉文具盒匀速前进要用多大的力,为下一课做技能准备。
四、操作建议:
1、测量前只要求检查而不调整,强调的是检查计量工具的意识;请教师调整,目的是避免学生自行乱调指针。
2、在测量时要慢慢提起物体,不要用力过猛。如果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数值还没有提起重物,应停止测量,或改用测量范围更大的测力计。
3、 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这一点与读温度计的要求是一样的。
4、 要求学生尽量估计准确一些,促使学生建立实际的“牛”的大小的概念。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
4—5运动与摩擦力
实验1——
一、 实验内容: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砂纸1张、两块木板。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
3、在光滑程度不同的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装有相同数量钩码的纸盒,读数、记录、比较。
四、操作建议:
1、对比实验时,光滑程度的差别要大些才好。可以同时把接触的两个面都弄粗糙,摩擦力就会大大增加。
2、这一个实验做两次也可以了。
实验2——
一、 实验内容: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
3、在同一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装有不同数量钩码的纸盒,读数、记录、比较。
四、操作建议:
1、对比实验时,物体重量的差别要大些才好。
2、这一个实验较容易,可以多做几次再比较。
4—6滑动与滚动
一、 实验内容:
测量滚动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实验用小车1辆、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胶带。
三、规范操作要点: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的关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
3、在同一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轮子滚动前进和滑动前进的两辆小车,读数、记录、比较。
四、操作建议:
1、在小车上加一些重物,测量滚动摩擦力就会容易些,两种摩擦力的差别也会大一些。
2、小车运动的接触面应粗糙些为好,若轮子与桌面打滑,就测不出多大区别了。
4—7运动与设计
一、 实验内容:
观察自行车上与摩擦有关的设计
二、器材:
(每组)自行车或儿童车的实物1辆。
三、规范操作要点:
1、观察实物和教材85页的图示,确定应观察的与运动密切有关的部件。
2、区分这些部件中需要摩擦力和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
3、从这些部件的设计特征中找出增加和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四、操作建议:
1、操作实物活动前要强调注意安全,不能快速转动轮子。
2、研究时只要学生说得对就应给予肯定。
3、教学目的不是要找尽自行车上好的设计,可以适时中止讨论。
4—8设计制作小赛车
一、 实验内容:
设计并制作小赛车
二、器材:
(每组)制作小车的材料和工具。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利用教材87页提供的设计任务和要讨论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设计。
2、分组进行设计,写出方案,交流和反思、改进。
3、引导学生分析教材88页提供的四个小车和一个制作流程图,指导学生制作。
4、各组介绍交流制作好的小赛车,进行小赛车比赛。
四、操作建议:
1、设计时重要的是要增大动力,减少阻力,启发学生在实际中运用已学的知识。
2、实际制作一般放在课后进行,教师的督促和及时指导极为重要。
3、小赛车制作和测试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