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青翠文言文

青翠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2-05 16:50:53

1. 翻译文言文. 伯牙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刚开始弹琴时表现出攀登高山的志向,钟子期说:“弹琴弹得太好了,就如同高山一样巍峨。”


过了一会儿,琴声表现出随流水奔流的志向,钟子期又说:“弹琴弹得太好了,就如同流水一样激荡。”之后琴声又出现松柏一样的志向,钟子期又说:“弹琴弹得太好了,就如同松柏一样青翠。”钟子期死以后,伯牙平摔坏了琴,折断丁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刚开始弹琴时表现出攀登高山的志向,钟子期说:“弹琴弹得太好了,就如同高山一样巍峨。”

过了一会儿,琴声表现出随流水奔流的志向,钟子期又说:“弹琴弹得太好了,就如同流水一样激荡。”之后琴声又出现松柏一样的志向,钟子期又说:“弹琴弹得太好了,就如同松柏一样青翠。”钟子期死以后,伯牙平摔坏了琴,折断丁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



2. 求翻译(文言文)

看那淇水弯弯岸,
碧绿竹林片片连。
高雅先生是君子,
学问切磋更精湛,
品德琢磨更良善。
神态庄重胸怀广,
地位显赫很威严。
高雅先生真君子,
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
绿竹袅娜连一片。
高雅先生真君子,
美丽良玉垂耳边,
宝石镶帽如星闪。
神态庄重胸怀广,
地位显赫更威严。
高雅先生真君子,
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
绿竹葱茏连一片。
高雅先生真君子,
青铜器般见精坚,
玉礼器般见庄严。
宽宏大量真旷达,
倚靠车耳驰向前,
谈吐幽默真风趣,
开个玩笑人不怨。

亦译 :
远望弯弯淇河旁,绿竹青翠叶婆娑。
文采奕奕那君子,好像细切细磋过,似已精琢细磨。
光彩照人多勇武,德行显赫美名播。
文采奕奕那君子,永不忘却记在心。
远望弯曲淇水岸,绿竹青翠叶婆娑。
文采奕奕那君子,美玉充耳光闪烁,帽缝镶玉如星火。
光彩照人多威猛,德业显赫美名播。
文采奕奕那君子,永不忘却记心窝。
远望弯曲淇河岸,绿竹有如栅栏密。
文采奕奕那君子,德行精纯如金锡,高贵如同圭和璧。
心胸开阔多美好,斜倚重较在车里。
善于诙谐来谈笑,却不刻薄把人欺。

3. 文言文《植竹记》翻译

秋八月,刘氏徙竹凡百余本,列于室之东西轩,泉之南北隅,克全其根,不伤其性,载旧土而植新地,烟翠霭霭,寒声萧然。适有问者,曰:“树梧桐可以代琴瑟,植楂梨可以代甘实。苟爱其坚贞,岂无松桂也,何不杂列其间也?”答曰:“君子比德于竹焉:原夫劲本坚节,不受霜雪,刚也;绿叶萋萋,翠筠浮浮,柔也;虚心而直,无所隐蔽,忠也;不孤根以挺耸,必相依以林秀,义也;虽春阳气旺,终不与众木斗荣,谦也;四时一贯,荣衰不殊,常也;垂蕡实以迟凤,乐贤也;岁擢笋以成干,进德也;及乎将用,则裂为简牍,于是写诗书篆象之辞,留示百代,微此则圣哲之道,坠地而不用闻矣,后人又何所宗欤?至若镞而箭之,插羽而飞,可以征不庭,可以除民害,此文武之兼用也;又划而破之为篾席,敷之于宗庙,可以展孝敬;截而穴之,为箎为箫,为笙为簧,吹之成虞韶,可以和神人,此礼乐之并行也。夫此数德,可以配君子,故岩夫列之于庭,不植他木,欲令独擅其美,且无以杂之乎。”


八月的秋季,我(刘岩夫)移栽了共百余棵竹子,并把它们排列在厅室的东西轩,还在竹子的南北方引来泉水
为了保全竹的根经不伤害本性,我装了以前的泥土种在新地方,烟雾霭霭,风一吹好像有箫声般
刚好有个人便问刘岩夫:听说种梧桐可以用来代替琴瑟,种植山楂可以代替粮食 ,你若是崇尚坚贞如何能不种松桂呢,何不间杂其中种一些?
刘达到:君子的品德能比得上竹子吗?
竹子的气节不受风霜压迫,这是刚正.
它的绿叶繁茂,青翠可爱 这是柔
它空心而上长毫无隐蔽,这是忠
它不孤傲独立完全相依而生,这是义
即使春天万物生长,他也不会与众木争荣,这是谦逊
四季不变,荣盛一般 这是常.
低垂着果实等待凤凰 这是乐贤
每年长出竹笋成为竹竿 这是进德
等到被用时变裂为 竹简,于是诗书辞文写在上面才能流传百代,大概这是圣哲之道
坠落了不求闻名 后人又怎能不尊崇呢
至于变成箭矢插羽飞射,可以征战不平之地
可以为民除害,这真是文武双修啊
划开又可以变成篾席子,铺到宗堂,祭祀可以用来跪拜是用,打上小孔 可以作为笙箫邵乐的乐器,这真是礼乐具备。
这几种品行能够配的上君子,所以我在厅外排列竹子不种其它植物,就是想只学习竹子的品德。只发扬竹的魅力 怎么能过种其它的植物呢?

4. 文言文,各种表示颜色的字/词,像玄这样的

1,黯 形声字.从黑,音声.本义是:“深黑色”.《说文》:“黯,深黑色也.”《广雅》:“黯,黑也.”《史记·孔子世家》:“黯然而黑.”现在仍有“黯然”(黑暗的样子)等词语.常泛指黑色.
2,赫 会意字.从二赤.《说文》:“赫,火赤貌.”火赤.本义是“火烧的颜色”,泛指“赤色和火红色” .如《诗经·邶风·简兮》:“赫如渥赭.”现在仍有“赫日(红日),赫赤(深红,火红)”等词语.
3,黛 形声字.从黑,代声.《说文》:“黱,画眉也.从黑,朕声.”“黱”也写作“黛”.锴本作画眉墨.本义是“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后来泛指“青黑色 ”,如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现在仍有“黛黑”等词语.
4,黑 会意字.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说文》:“黑,火所熏之色也.”本义是:“黑色”.《小尔雅》:“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后经常表示“黑色”.如“黑洞洞”“黑暗”等.
5,红 形声字.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说文》:“红,帛赤白色也.”本义是:“粉红色.”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释名·释采帛》:“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后来也表示各种红的颜色.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现在红色使用极为普遍,结合其他表示红色的词语使用,如“绯红”“绛红”等.
6,绯 形声字. 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非声.本义是“(帛)红色”.《说文新附》:“绯,帛赤色也.”后常表示“红色,深红色 ”,如韩愈《送区弘南归》:“佩服上色紫与绯.”现在有“绯红”等词语.
7,赤 会意字.甲骨文,从大(人)从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一说“大火”为赤.本义是“火的颜色”,即红色.《说文》:“赤,南方色也.”《书·洪范·五行传》:“赤者,火色也.”后指“红色”,如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椒》:“色赤椒好.”
8,朱 指事字.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本义是:“赤心木”.后用来指“朱色,大红色” .如《韩非子·十过》:“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庄子·达生》:“紫衣而朱冠.”古代又称“朱”为正色,如“朱门”“朱红”等 .
9,丹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本义是“辰砂,朱砂”.后表示“红色,赤色”.《周礼·考工记》:“染羽以朱湛丹秫.”
10,蓝 形声字.从艸,监声.本义是:“蓼蓝”.《说文》:“蓝,染青草也.”蓝在上古汉语中并不表示颜色,一般都是表示染料“蓼蓝”,如《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用来表示蓝色的形容词是“青”.“蓝”表示颜色是后起义,指“暗蓝色”.如杜甫《冬到金华山观》:“上有蔚蓝天.”现在仍有“蓝天”“蔚蓝”等词语.
11,绿 形声字.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录声.《说文》:“绿,帛青黄色也.”本义是:“青中带黄的颜色”.如《楚辞·橘颂》:“绿叶素荣.”后也用来表示“乌黑色 ”,如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绿云:女子乌黑光亮的秀发).现在仍有“碧绿”“翠绿”“绿树”等词语.
12,白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说文》:“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 古人还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本义是:“白颜色”.如《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13,黄 象形字.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是:“蝗虫.”后常指:“黄色”.《说文》:“黄,地之色也.”《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易·坤》:“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14,褐 形声字.从衣,曷声.《说文》:“褐,编枲袜.”(枲:粗麻.)本义是:“用粗麻织成的袜子”.后表示“黄黑色” ,如白居易《三适赠道友》:“褐绫袍厚暖.”现在仍有“褐煤,褐铁矿”等词语.
15,灰 会意字.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说文》:“灰,死火余烬也.”本义是:“火灰”.后指“灰色”,白色和黑色的混合色 .
16,绛(绛) 形声字.从糸,夅声.《说文》:“绛,大赤也.”本义是:“大红色”,《广雅》:“纁谓之绛.凡九旗之帛皆用绛.”(纁:红色)后表示“深红色”.如《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为兵作绛衣行縢.”(行縢:绑腿.)
17,紫 形声字.从糸,此声.《说文》:“紫,帛黑赤色也.”本义是“紫色”,也就是“蓝和红组成的颜色”.后常指“紫色”,如《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亵服.”现在仍有“紫棠色”(黑里带红的颜色)等词语.
18,彤 会意字.从丹,从彡.丹就是丹砂.彡表示装饰.本义是:“彩色装饰”.《说文》:“彤,丹饰也.”《荀子·大略》:“诸侯彤弓.”(按:“丹漆也.)本来是动词,后用作形容词指“朱红色”,如 《书·顾命》:“麻冕彤裳.”《诗·邶风·静女》:“贻我彤管.”现在仍有“彤日”“彤云”“红彤彤”等词语.
19,青 会意字.从生,从丹.金文字形上面是个“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变.“青”是汉字部首之一.《说文》:“青,东方色也.”本义是:“蓝色”.如《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也用来指“深绿色”,如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帘青.”现在仍有“青山”“青翠”等词语.形容“黑色”的较少,如“青牛”等.
20,碧 形声字.从玉,从石,白声.《说文》:“碧,石之青美者.”本义是“青绿色的玉石”.后表示“青绿色”,如《孔雀东南飞》:“绿碧青丝绳.”也表示“青白色,浅绿色 ”,如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接天莲叶无穷碧.”现在仍有“碧绿”“碧草”等词语.
21,苍(苍) 形声字.从艸,仓声.《说文》:“苍,草色也.”本义是“草色”.《广雅》:“苍,青也.”后引申为“深绿色”或“深蓝色” ,如《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耶?”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谢公行处苍苔没.”也表示“灰白色 ”,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1,“绛、朱、赤、丹、红”的区别
“绛、朱、赤、丹、红”五个词都表示红色,按其由深到浅的不同程度排列,“绛”的程度最深,《说文》:“绛,大赤也.”本义是:“深红色”.“朱”的程度其次,《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本义是:“赤心木”,后用来指“朱色,大红色” .“赤”本义是“火的颜色”,即红色.“丹”本义是“辰砂,朱砂”,后表示“红色,赤色”.“红”的程度最浅,《说文》:“红,帛赤白色也.”本义是:“粉红色.”到后来,“红”和“赤”没有区别.
2,“青、苍、碧、绿、蓝”的区别
“青、苍、碧、绿、蓝”五个词在现代汉语中都是形容词,表示颜色.但在古代汉语中是有区别的.“青”古代和现代都表示“蓝色”,“苍”的本义是“草色”,表示“深蓝色”或“深绿色”,程度最深,“碧”的本义是“青绿色的玉石”,表示“浅蓝色”或“浅绿色”,这三个词本来是有区别的,有时也可以混用.如青天又叫苍天,青草也叫做碧草,青苔也叫做苍苔.“绿色”和“青色”意义相差较远,混用的较少.“蓝”在上古汉语中只作为“蓼蓝”的意思,是名词,后来才具有“蓝色”的意思.

5. 古文中的“青”是什么颜色

汉语色彩词“青”,在表义上呈现出多样而复杂的状态,“青”大概可以表示三种内颜色:
两岸青山相对出。—容—绿色。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蓝色。
朝如青丝暮成雪。——黑色。
如果从光谱分析来说,颜色本身是一定的,

但其所指错杂不一,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染色工艺的发展,二是对自然界颜色的心理认知并不单一,这些认知各行其是的发展下去,同一个字就有不同的含义了。
从认知次序来说,绿色应该是青最初的意义。

(5)青翠文言文扩展阅读

《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6. 给我几篇文言文及翻译,越多越好!!

三峡
(北魏)郦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

在三峡的七百里的区域,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岩石和叠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假如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季,大水涨上两岸的丘陵,顺流而下的船只、逆流而上的船只被阻碍而不能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急需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驭长风飞翔。也没有船快。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水和瀑布,飞流冲荡,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清冷而寂静,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异。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右溪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翻译: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与营溪汇合。溪水到达两岸,全都是怪石,有的倾斜,有的凹陷,极不规则,不能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旋涡和腾空的浪花有的激荡倾注。岸边还有美树奇竹,垂下的荫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就可以作为游览的胜地,爱静者休憩的地方。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治以来,却无人欣赏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而感到怅然若失!于是进行疏通挖掘荒废之地,使它变成亭台、屋宇,;又种植上了松树、桂树,还铺种了岸边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州城之右,便命名它为“右溪”。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明白地告诉后来的游者。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i)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成林的竹子,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对此感到高兴 。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看到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整个潭底是一整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了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的石头上,呆呆地样子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览的人互相逗乐。
顺着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流的岸势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水面,有的地方被淹没了,或现或隐。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无法看到潭水的源头。
我坐在小石潭的岸边,四周竹子和树木包围着,静悄悄得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深寂静 得使人感到忧伤。由于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久的停留,(我)于是记录下这番情景便离开了。
同我一起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来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1083)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解衣想睡觉。(此时)月色透过门窗射进室内。我高兴地起身在散步。想到没有与自己一同行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入睡,我们一同漫步在承天寺的庭院中。庭中洒满月光,如同积满清水,晶莹而清凉。水中交错着藻和荇菜,这是月光照射竹子和柏树投下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亮,哪一处没有竹柏?只是缺乏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来欣赏罢了。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sōng 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三天,湖中人鸟声都已断绝。这天更定之后,我划着一条小船,披裹着皮袍,升起了炉火,独自往湖心亭看雪。天地都笼罩在迷迷蒙蒙的大雾和冰雪之中,天空和浮云和山峦和湖水,上下一片白色。湖上的影子只有长长的白堤一道痕迹,湖心亭一个点点,和我的船如一片草叶,船上的人如两三点颗粒,此外再没别的了。
来到湖心亭上,那里有两个人铺上毛毡相对而坐,一个小童点起酒炉,酒正好烧沸。见了我,他们十分高兴地说:“湖上怎么还有这样的人!”拉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杯而与他们作别。询问他们的姓名,都是金陵人,客居杭州。及至回到船上,船夫小声嘟哝着说:“不要说先生您是痴迷人,还有比您更痴迷的。”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 (yān) 地寒,花朝(zhāo) 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lì)。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zhé)返。
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xié)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jiā)堤(dī),土膏(gāo)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hú)。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zhà)明,鳞(lín)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xiá)满井之游
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juān)然如拭,鲜妍(yán)明媚,如倩(qiàn)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 (liè) 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míng)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jìng),然徒步则汗出浃 (jiā) 背。凡曝 (pù) 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 (liè) 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fú)不能以游堕 (huī) 事而潇(xiāo)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wū)能无纪?己亥(hài)之二月也。

译文: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光才闪烁发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但走路就汗流浃背。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鳍当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录?(这是)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啊。

7. 中国经典诗词文言文都有哪些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爱湖东行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片 七八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天涯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 蛇乘雾终土灰 老骥伏枥志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已 盈缩之期天; 养怡之福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桑麻 待重阳日还来菊花

【题破山寺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曲新词酒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骨肉流离道路吊影分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夜乡心五处同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君死

【卜算子·送鲍浩之浙东】(王观·宋)水眼波横山眉峰聚欲问行人去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别云间】(夏完淳·明)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8. 文言文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所有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和现代人的诗词歌赋刻在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看那巴陵郡的优美的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衔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景色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叙(已经)很详尽了。既然洞庭湖北面直通到巫峡,南面到达到潇水和湘水,被贬官流迁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那么观赏景物的心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像那阴雨连绵的时候,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一眼望去,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极了,内心十分悲伤。至于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烈,颜色青翠。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子般的光点,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此唱彼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这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一种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耻辱全都忘记了,举起酒杯面对清风而喜气洋洋的感觉。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候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和上面两种人的心情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他们在朝廷做官就为黎民百姓担忧,离开朝廷身处偏远的地方就替君王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

9. 文言文大全

《韩非子》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ī)乎?”

10. 翻译文言文

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象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样的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荚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象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刀光剑影,如紫电、如清霜。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阳的水边。

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象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象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展美景,尝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明白了兴衰贵贱都由命中注定。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的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懿那种"乘长风破万里粮"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饶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滕王阁序》赏析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