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罗马式美术

罗马式美术

发布时间: 2020-12-05 16:55:15

1. 罗马式美术(公元10世纪—12世纪)是如何发展的

罗马式美术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在欧洲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将哥特艺术以前的所有艺术都称之为“罗马式”,或者指在13世纪以前凡是与地中海艺术传统有关的东西。按这个标准,查理曼帝国和奥托帝国的艺术都应称为“罗马式”。随着对中世纪艺术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罗马式”这一概念的含混性,但至少目前对于“罗马式”有这么几点是可以肯定的:10世纪之后,西欧经济水平提高,封建制度稳固;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教会势力也与贵族力量并行发展,特别是修道院制度更为完备;十字军东征和大规模的传道活动扩充了教会的势力和影响;对圣人遗物的崇拜,掀起了各地朝拜的热潮。经济的发展和宗教狂热使新的教堂和修道院层出不穷,为了追求更加壮观的效果,这些建筑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并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来装饰教堂,因此这个时代的风格被称为“罗马式”。“罗马式”概念的含混性意味着罗马式艺术与加洛林文艺复兴、奥托王朝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此之外,罗马式艺术还有许多不太明显的外来影响:古希腊时代的古典艺术,早期的基督教、伊斯兰教。拜占庭和克尔特—日耳曼的传统。所有的这些风格在11世纪最后完全融合在一起。

地理上说,罗马式建筑分布在天主教盛行的地区:从西班牙的北部到莱茵河地区,从英国到意大利北部。这时的教堂不但数目比以前多,而且更巨大、更华丽,在外部墙面上有许多建筑装饰品或雕刻。罗马式教堂是从巴西里卡式演变过来的,并开始用石头屋顶替代过去的木顶。为了支持石头屋顶的重量,在结构上广泛运用拱券,创造出用复杂的骨架体系建筑拱顶的办法。同时,丁字形的巴西里卡式发展成为拉丁十字形,以满足复杂的宗教仪式容纳更多教徒的需要。在封建割据的情况下,罗马式教堂也具有封建城堡的特点,石墙很厚,窗户小,距地面较高,教堂前后往往配置碉堡似的塔楼,后来塔楼逐渐固定在西面正门的两侧,成为罗马式建筑的标志之一。

最丰富、最有地方色彩、最具有创新观念的罗马式建筑风格在法国有生动的表现。南部图鲁兹省的圣赛尔南大教堂是我们讨论罗马风格的第一个例子。它和这时一些朝圣教堂一样,建在朝向西班牙西北部圣地亚哥的路线上。从平面上看,圣赛尔南比奥托帝国的圣米迦勒教堂更为复杂也更为统一,它的平面图是一个经过强调的拉丁十字架的形状,重心在东部的一端。这也表明教堂的功能是用来容纳众多的善男信女,而不是给修道士修行的,从另一侧面上反映出宗教的繁荣发展。教堂内部由立柱隔成许多个方形的小单元。在边廊尽头的塔楼和中堂里众多穹顶进一步反映出它的罗马式风格特征,然而它只是罗马式风格的开始,真正罗马式风格的形成以英国杜勒姆教堂的建成为标志。杜勒姆教堂在苏格兰和英格兰边界北部,它始建于1093年,虽然它的平面设计较为朴实,但是中堂却是圣赛尔南教堂的3倍,这意味着它的拱顶必须更能负重。教堂东边的拱顶完成于1107年,西边的拱顶完成于1130年,它们架在有三层楼高的中堂上,这种设计可以容纳更多的信徒。教堂内部由立柱隔成许多小长方形单元而不是以前的方形单元。中堂上的每个拱券与拱券之间有两个“x”型的设计,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肋拱。它显然是稳定穹顶的骨架,于是肋拱间的天花板可以非常薄,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天花板的承重,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它的坚固性,而且在顶上一边可以加一个气窗。这种助拱的出现以杜勒姆教堂最早。早完成的拱顶是圆形,后完成的拱顶是尖形,显然这是由建筑师不断改进尝试的结果。作为代表性的罗马建筑还有德国的圣基列阿达教堂、意大利的比萨教堂。值得注意的是著名的比萨斜塔作为教堂的塔楼是与教堂的主体工程截然分开的。

罗马式艺术复兴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石雕的复兴层为此前除了一些小型的金属雕刻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大的雕刻,浮雕也都比较浅,稍微大型的雕刻杰罗的十字架也只是木雕而已。罗马式石雕的复兴最早发生在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也就是在通向圣地亚哥朝圣的路上。石雕的复兴与朝圣的行程关系很密切,它们多分布在教堂的外部用来吸引、引导善男信女们。和罗马式建筑一样,石雕在1050—1100间50年的快速发展,深深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宗教的狂热。在圣赛尔南教堂至今仍保存着当时的石雕,表现的是一个传福音者,与早期的浅浮雕相比,它们更具三度空间感。其粗犷、沉重的风格,显然是为了吸引远处的视线。结实的形体、古典的气魄,都反映出罗马晚期雕刻的影响。罗马式教堂广泛使用雕塑装饰,在教堂正立面通常有一块半圆形的凹进去的空间,俗称“拱角板”,这里往往安装一块最大的浮雕构图,取材于“最后的审判”。法国奥顿教堂上的这块浮雕很有代表性,作为审判者的耶稣在构图中央占有很显著的位置,围着他的是一个象征荣誉光辉的椭圆图形,左边描绘的是接受善者人天堂的情景,右边是天使为罪人衡量善恶比重把他们赶人地狱的场面,下面一层是复活的人们。人物都被夸张和变形,拉长的比例、细小的头部、不自然的动态、恐怖的面部表情构成了中世纪艺术特有的造型。

在工艺品方面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哈斯廷之战·诺曼入侵者渡过海峡》(107—1080)。这是为纪念诺曼国王威廉占领英格兰而制作的亚麻布羊毛刺绣。挂毯描绘了威廉征服英格兰的过程。作者将故事性的叙述和装饰趣味融合在一起。挂毯的主要部分用两条长边框起来,上面有纯装饰性的图案,下面是阵亡的战士和马匹。尽管是一件工艺品,但它仍能反映出和当时手抄本插图一致的绘画风格。以轮廓线来表现运动,在轮廓线中以鲜明、平涂的颜色填满,于是画面上的三度空间的感觉就减低成平面的重叠。这种抽象、明朗和新鲜的感觉是罗马式艺术所特有的。从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到英格兰传统绘画风格如何演变为一种“罗马式”的盎格鲁—诺曼风格,它也是这个时代极难得的一件世俗题材的作品。

2. 什么是罗马式美术

罗马式美术及复其特点制(3)
罗马式美术(1)具有含混性的特点:经济的发展和宗教的狂热使多种风格融合。(2)罗马式建筑分别在天主教盛行的地区:A.用石头屋顶代替木屋顶.B.广泛的使用拱卷,平面为拉丁十字形.C.塔楼成为罗马式建筑的标志之一。(3)罗马式建筑风格的典型建筑是:a.法国圣赛尔南大教堂。b.英国杜姆勒教堂:罗马式风格形成的标志。c.德国圣基列阿达教堂。c.意大利比萨教堂:最著名的比萨斜塔作为教堂的塔楼是与教堂的主体工程截然分开的。

3. 罗马式的美术

Romanesque Art 11~12世纪西欧艺术风格。11世纪时,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封建制度日趋稳固,修道院制度也更加完备。随着1096年的十字军东征及大规模的传道活动,在欧洲掀起了宗教的热潮。统治者都为各自的城市兴建宏伟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马式。而此期的其他造型艺术如雕刻、绘画等,也都成为与建筑不可分割的装饰部分。美术史上遂将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统称为罗马式。其成熟于11世纪中叶,盛行于12世纪末,但有些国家则延续到13世纪以后。 雕刻作为教堂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建筑的发展而发展。罗马式教堂大量地使用雕刻装饰,特别是开始使用浮雕和圆雕。其题材也更加广泛,如常常出现民间寓言和具有讽刺性的题材等,且多采用寓意、象征、夸张、变形等非写实性手法。法国奥顿大教堂山墙上的浮雕装饰《最后的审判》,以基督巨大的身体和带棱角的轮廓控制着整个构图。其左边是善者进入天堂,右边是天平衡量灵魂,下面一层是复活的人群。由于人物被夸张变形,表现为比例拉长、头部细小,面部表情十分恐怖,这种形象性的感染胜过文字的表达力量,也是中世纪艺术特有的造型方式。 罗马式教堂的壁画和玻璃画,保存下来的很少。法国圣萨凡教堂的门廊壁画,取材于《新约》故事,画面是单线平涂的罗马式特征。而细密画的发展出现新的突破,对所描绘的对象多作概括处理,很少关注细节的刻画。法国的勃艮第四托修道院画派、德国的雷赫瑙画派等都为中世纪细密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工艺品方面的代表作品是法国装饰教堂的挂毯《哈斯廷之战·诺曼入侵者渡过海峡》,运用细密画手法,以彩色绒线绣成,画中将故事性的叙述与装饰趣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此外,小型手工艺品也异常丰富多彩,如法国的卢浮宫花瓶,德国科隆的圣龛,尼德兰的青铜圣水盒等,都反映出罗马式时期工艺美术的突出成就。

4. 哥特式美术和罗马式美术的区别

哥特式美术和罗马式美术主要指的是建筑方面。

罗马式建筑主要特点是:拱券结构,大柱子。厚实的砖石墙、窄小的窗口、半圆形拱卷、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高大的塔楼。罗马式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予以整个建筑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

5. 哥特式美术和罗马式美术的区别

是艺术风格上?
哥特式给我感觉很野性 很张扬 很神秘
他们多采用夸张的手法 整体偏向暗色调~

摘抄:
12~15世纪的中世纪欧洲美术。意大利文艺复兴学者认为此期美术野蛮怪诞,缺乏艺术趣味,故用“蛮族”——哥特人一词,称之为哥特式。其最早产生于法国,之后风靡整个欧洲。

哥特式建筑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
但已不是城堡式,而是由尖角的拱门、肋形拱顶和飞拱,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垂直轴的骨架结构承载建筑物的重量。所有的门窗券顶都设计成尖拱状,包括钟塔也和教堂的轻巧 、垂直的形体一样,高耸云霄。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的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

英国哥特式建筑受到法国影响,但很快形成所谓英国风格
法国教堂那种紧张上升的趋势在英国变成一种拉长、降低、水平伸展的形式,且更强调体积感的结构特征,同时很注意巧妙地利用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

哥特式雕刻 雕刻是哥特式教堂的主要装饰,与罗马式雕刻对建筑的依附性不同,哥特式雕刻大量运用半圆雕和高浮雕,从而较自由地表达人物的动态并加强了空间感。尤其是开始追求世俗情感的表现,不仅对宗教传统模式有所突破,而且赋予人物以生命的活力。法国亚眠大教堂的基督雕像 ,流露出仁慈而诚挚的感情。南十字耳堂的《镀金的玛丽亚 》,则充满了慈爱的母性。德国班保大教堂的雕像《玛利亚与伊丽莎白的会见》,人物表现出丰富的内心活动。意大利雕刻家G.皮萨诺为普拉多大教堂作的圣母像,动势十分优美,故被称为哥特式倾斜,这种姿势影响到整个欧洲。

哥特式绘画 哥特式绘画以错综复杂的方式,在13世纪中叶出现在彩色玻璃窗、手抄本插图、北欧的板上画和意大利的湿壁画中。它与哥特式雕刻一样,经历了日益自然主义化的演变。彩色玻璃窗镶嵌画随着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的变化而发展。其作法是用铁条把窗子分成方棂,再用铅条在格子里盘成图画,然后镶进彩色玻璃。玻璃的色彩以深暗和强烈的为主,常用几种不同颜色重叠,颜色层次加多。法国夏特尔教堂、兰斯教堂和亚眠主教堂横厅上的彩色玻璃窗画最为著名。手抄本插图画在哥特式时期又有新的发展。在法国常采用建筑物上的装饰纹样为创作题材,如巴黎图书馆藏的圣路德维克的诗篇插图,装饰的是哥特式尖顶发券。而世俗性的抒情诗与讽刺寓言的插图也很发达,如法国林堡兄弟以时令为题描绘的《美好的时光》以及英国的《大动物寓言 》等。德国马奈斯手抄本书籍中的情歌书,则表现了骑士恋爱的题材。意大利哥特式建筑为壁画提供了赖以发展的天地 ,最重要的画派有比萨派和佛罗伦萨画派,他们吸取拜占廷的艺术原则,并结合哥特式因素,创造出新的绘画空间,经过奇马布埃、卡瓦里尼、杜乔直至乔托等画家的努力,最终揭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

罗马式美术
是欧洲古典美术 给我感觉很华丽 奢侈
他是把很多风格融为一体 从而再寻找出自己的风格
公元1世纪以后,艺术手段更加丰富
其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肖像雕刻和壁画方面

罗马帝国从始创到公元2世纪末,是罗马文化的黄金
时代,也是罗马美术的发展高峰

治者利用美术来宣传公正、 勇敢、忠诚、 宽容的精神,
塑造庄严的神像和理想化的皇帝像来匡正颓唐的世风,
建造凯旋门、纪念柱、祭坛来唤起罗马人的进取之心
(罗马建筑的发展得力于优良的材料和卓越的技术)

罗马雕像发展出新的风格,注重内心的刻画,被称作“情
绪雕像

罗马绘画
虽有不同的风格和手法,总的成就是在微妙的心理刻画、
写实的造型技术和熟练的光影效果上。其他地区绘画受首
都罗马风尚的影响,但也与地方风格相结合。
秉承和发展了东方绘画传统的装饰性、
平面性和神秘色彩的风格,
成为后来拜占庭绘画的基础之一
风格生动多样,具有华丽的色彩以及空间感和动感

摘抄:
罗马美术吸收了希腊美术成就,继承了埃特鲁斯坎美术传统,而将美术更加推向实用主义,在内容上侧重描绘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的风格,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化

6. 罗马式美术在欧洲中世纪美术史中的意义和地位是什么

罗马式美术在欧洲中世纪美术史中的意义和地位,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看:

1.罗马内式美术产生于欧洲容封建社会进入成熟阶段的时期,它从规模上、风格上,体现了欧洲封建社会前阶段的文化成就。就基督教美术的发展而言,有人依照初期——盛期——晚期的公式,把早期基督教艺术作为初期的代表,把哥特式美术作为晚期矫饰风格的典型,而罗马式艺术,则被作为盛期的样板而具有重要的价值,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意义的。

2.罗马式美术反映了封建经济稳定时期的宗教艺术风格,它既是宗教的,又具有一定的广泛意义,因为它主要面对广大缺少文化的信徒,而且其作者也大多是民间匠师,因此,也必然具有相当成分的人民性。

3.罗马式美术同拜占廷美术之间,不但在时间上有一定承继关系,在观念上也比较相近。它同其后的哥特式艺术之间,也具有衔接的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说,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世纪美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7. 罗马式美术的教堂

雕刻作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建筑的发展而发展。罗马式教堂大量地使版用雕刻装饰,特权别是开始使用浮雕和圆雕。其题材也更加广泛,如常常出现民间寓言和具有讽刺性的题材等,且多采用寓意、象征、夸张、变形等非写实性手法。法国奥顿大教堂山墙上的浮雕装饰《最后的审判》,以基督巨大的身体和带棱角的轮廓控制着整个构图。其左边是善者进入天堂,右边是天平衡量灵魂,下面一层是复活的人群。由于人物被夸张变形,表现为比例拉长、头部细小,面部表情十分恐怖,这种形象性的感染胜过文字的表达力量,也是中世纪艺术特有的造型方式。

8. 罗马式的工艺美术是服务什么的

这一时期,手工艺匠的许多宝贵创造,大多为教堂服务。现今不少教堂里珍藏内着价值连城的手工艺品,例容如,英国肯特郡巴游教堂所藏的“巴游织锦”,全长约10米,以彩色毛线绣在亚麻布上,内容描述诺曼底的威廉公爵1086年入侵英国的一次战争,周围装饰着一圈动物图案组成的花边。

9. 罗马式美术的发展是怎样的

经过5世纪-10世纪间的社会动荡,欧洲,特别是西南欧,到11世纪初年,终于渐趋稳回定。这答片土地,像越过严冬而经受到春风的抚慰,绽开了新的艺术花朵。正如一位名叫格留尼的法国教士所说:“从公元1000年以后之第三年,不少地方,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发生了一种变化。那便是人们都很关心教堂的建造。笃诚的善男信女们纷纷为修建大规模的新教堂捐款,从僧院里的礼拜堂到穷乡僻壤里的小教堂,都被修葺一新。世界脱下了古老的衣衫,穿上了用新教堂构成的白色袈裟……”

出现这种新气象的社会基础,是欧洲封建社会政治和经济形势的稳定。这便是匈奴人的入侵最后被击退,日耳曼人的领地逐渐恢复,农业稳定,交通与商业的繁荣给城市注入了新的血液,封建秩序已经牢固地树立起来,宗教的狂热一步步上升,许多威名远扬的教会和主教大人,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挥着很大的影响,其中不泛深谙建筑、雕刻和绘画的有才能的艺术家。

在这样的形势下,社会思想潮流要求有一种突破狭小的地域局限的新的价值观念与时代精神,所谓“罗马式的艺术”便应运而生。

10. 罗马式美术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

罗马式美术反映了封建经济稳定时期的宗教艺术风格,它既是宗教的,又具有一定的广泛意义,因为它主要面对广大缺少文化的信徒,而且其作者也大多是民间匠师,因此,也必然具有相当成分的人民性。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