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文言文黄山

文言文黄山

发布时间: 2020-12-05 17:18:10

① 游黄山文言文

【黄山赋】 清·张惠言
余既作《游黄山赋》,或恨其阙略,非昔者居方物、别图经,沐浴崇陴、群类庶聚之意也,乃复攈采梗概以赋之:丹阳之南,蛮障之中,有黟山焉:是曰:“三天子之都”。上络斗纪,下搂衡巫。外则率山崔嵬,于近作嶂,陪以大鳙,属以匡庐。庐江出其西,渐江出其东,千源万湲,经营淡澹。 各走相诡,宛潬黯黮。回錡隘甗。迫触輡轗。逆阞孙理,梢窘出窞。势若矢激,不可迫览。雷出电追,转石异声。闛沛汩泪,泙龙铿訇。漻漻谽谺,礚礚悲鸣。钟镛穆羽,将枪代更。荡濊澡堨,纤潜不藏。文鳞锦砾,莹莹煌煌。若此者数百千处。然后[氵癸]辟会流,交注群输,涖涖潼潼。上合彭蠡,下达曲江。尔其大势,则岎岑崆祟,纠缠崛崎。积沓匼币,阴阳蔽亏。夫容菡萏,倚天无茄。形精亘辉,灼若朝霞。其曾高则上出阊阖,平睨寒门。頫视一气,空如下天。其穷阴则涸冱憀悷,昧不见太阳。乃有因提之雪,循蜚之霜。其石则踸踔刻削,[山甘]累增积,撙总别追,重叠并益。将颠复稽,附[舌咢]蹑蹠。纵横[马戒]盱,震心警魄。黝质斑采,炫耀龙鳞。随物成象,百怪千端,若有鬼神,突怒凌厉,单不知其所原。增岩重岫,懿嗳窈冥。环橑复笮,胁施珑玲。阳光迤辉,疑自地[火属],不见天形。或乃鸿灶金鼎,威蕤玢灵。匡床方几,罗于其庭。霞文碧篆,守以六丁。尔乃览其支络,周其宫别。于前则云门豁閕,兀峙高阙。夫容桃花,紫石丹砂,叠障掷盋,青鸾石人,[亻鹿] [亻鹿]茷茷。爰有温泉,是之自出。天都巍巍,岿然特雄。莲华右起,争隆匹崇。红杳交错,洪纷冯戎。群峰来朝,若环紫宫。其上则有仙扉石室,醴泉之池,日精月魄,藏华发奇。其左则天柱崱屴,探珠参差。轩辕上升,仙乐天衣。青镡白鹅,岑嶙峣嶷。九龙悬泉。消摇之溪,堪[山当]溶冼,千态万状。澄奠百尺,辉黛沈飏。列如緐星,挥布茫望。于中乃有锦鳞扬鬐,石班无雄,魶鱼儿啼。其右则有飞龙云际,容成浮邱。石床布水,圣泉飞来。松林采石,紫云翠微。霍鲜互别,[亶羽]翔相追。其谷则乖龙老蚊。[宛上虫下]蜷渊处。千瀑乱入,冬夏激雨。鸿扶延延,云转雷聚。丹台中填,是曰天海。[亦上目下]概众皱,棽棽累累。冢彯厥崭,陴贡其隍。络绎臬杌,蔼空瀛光。赩霞欱焱髦纷前,翠彩瀖濩般爚旁。于后则仙都岧嶢,师子亹奋,丹霞石琴,属以始信。丛石笋植,缘卒而起。箾篸[山莫]岶,偨池未已。尔乃其木,则有木莲九照,神州无偕。檀杻蓊柏,海桐辛夷,枫檆桱榔,枞桂黄杨,枒杈交柯,魁瘣纷扬。冯陵藩京,郁郁[艹上尊下] [艹上尊下]。上矗重阳。乔羽聂炕。旁却日月,中稽风声,欇槸叫嚣,无时晏宁。颓根阴干,出火自照,辉辉荧荧。其乃有白虎苍豹,素蜼元熊,山闾一角,丑鹿人从,倏来报往,惊嗥群讧。玃父喜顾,[犭军]子猿公,苍髯修颜,接干回丛,透脱牢落,夭掉无穷。其上乃有双鹓独鹤,列仙之乘。碧鸡流离,雍雍婴婴。频伽之鸟,引曲赴节,若调乘簧笙.其松则枝梧节族,肤石鬣云,蛟螭倒投,之而鳍鳞。仰瞩撇烈,不见柢根,奇瑰易貌,视之无穷,察之无端。其下乃有琥珀威喜,伏灵石脂,蕴精閟采,仙灵是资。草则铺于披靡,轧芴蔚对。蘼芜突[艹上番左韭右],蒟蒻薛荔,珊瑚翠云,龙修云雾,春芳隐隆,秋馥霍濩。[艹上敷下]花散荣,翕习蔓茗。青碧翠紫,菲菲菁菁,炤耀煌扈,不可纪名,粤有大药,黄连山精,余粮大苦,茱苄回芸,赤砂石乳,紫芝九茎,石蓝之花,千年一荣.神农未知,俞附未更。若乃黄柑丹杏,桃栗杜樼,枇杷棠梨,若榴木兰,彼子楙梅。罅芳裂芬。林禽崖密,松肪出焉。尔乃其悬磴突駴,揭孽侧足,庾嵝犯崒,坌踏确峃。仰冠倾陊,俛跖窈邈。震震栗栗,万端异类。气尽汗駴,怳怳魂队。进不敢征。退不得喙,悠忽怊怅,目不敢睐。蚑息扶服,熊经鸟[目行],然后得届焉。若其凌鸿濛,贯倒景,憩湎泫,息涬溟,浮恍偬,超虚无,烂昭昭,神灵居,沆瀣涌,琼英充,偓佺厮征,歘扈丰融。聚谷公乐,呼吸亡双。于是天雨新霁,蔚荟朝隮。曀[鬼分]坱圠,滂洋四施。襄混怀隧,冯谾陵夷。东混扶桑,日之所出,南溃炎风,西淹总极,北沍积冰,漫漫汩汩。风至波起,天地岌嶪。状若浮海,说于碣石。沄沄积[山上陵下],化为鱼鼋,霉鲸奔鲵,稠[山上敖下]缤翻。土囊郁勃,万响怒叫,惊禽悲兽,跖魂哀啸。辚辚隐隐,不知处所,頫聆忽荒,皆在水下。翔阳震荡,涌波凭兴。浮彩下烂,绚耀上升。天纪地纬,蓶扈煌荧。九光十彩,转互代更,蓬莱阆风,昆仑曾城,琪树建木,珊瑚琳珉,戴胜虎齿,頟扬流形,芒芒无端,随望而生。絪媪无黄,憺将会。戫凭蒙龙睨天縡,灵之霏霏镇高迈,横凌九坑杳天外,于胥乐兮发蒙盖。注:“戫凭蒙龙睨天縡”句中“戫”字的“或”下还有“巛”,因查不到这样的字,所以变成现在这个字了。

② 游黄山后记文言文翻译

戊午九月初二日,从白岳山榔梅庵出来,到桃源桥。从小桥右边下去,非常陡,这是从前通往黄山的路。走七十里,在江村住宿。
初四日,走十五里,到汤口镇。走五里.到汤寺,在汤池里洗了个澡,柱着拐杖.望着朱砂庵而登。走十里,上黄泥冈,原先在白云里的群峰渐渐地显现出来,也渐渐地落在我的拐杖底下。转而到石门峰,越过天都峰之侧是天都峰、莲花峰的两个山顶。它们超越所有的群峰,矗立在半空中。路旁一条岔路往东边上去,是我以前没有到过的地方,便往前跑去,几乎到达天都峰的侧面。又往北面上去,走在石头的隙中。石峰片片夹起,道路在石头中宛转延伸,阻塞的地方就凿开它t陡峭的地方就凿开石阶_间断的地方就架上树木使它连通,悬着的地方就树起了梯子接通,往下面俯看那陡峭的山谷阴森森的,枫树和松树相间。五色散乱间杂。灿烂得好像绣上了图画。因而想到黄山应当是一生中应该观赏奇景的地方;像这样的奇景,前次没有探访一下,这次游览觉得畅快又有惭愧。因地势险要当时仆人被阻走在后面,我也不得不停下来不在往上走。一路的奇异景色不知不觉地吸引着我一人前往。登上峰口,只见一个张看翅膀似的庵堂,这便是文珠院,是我往年想登临又没有登临的地方。左边是天都峰,右边是莲花峰,背靠着玉屏峰,两山的秀丽景色尽可用手抚摸。往四面看。奇异的山峰交错排列.山谷纵横交织,黄山真可为最美妙的地方!不是再来。哪里知道有像这样的奇妙遇见游僧澄源到来,兴致非常高。当时已过中午.仆人们刚好也到了。站立在庵堂前指点着两座山峰,庵堂里的僧人说:“天都峰虽然近却没有路,莲花峰可以登上去却路途遥远。今天只适合近看天都。明天登莲花峰顶。”我不同意,决意游览天都峰,携同澄源,、仆人,仍然从峡路下来。到天都峰的侧面,从流石上像蛇一样伏地爬行,攀着草,牵着棘条,石块成堆的地方就越过石块,,石崖旁边陡峭就攀着崖壁,每次到手脚没有放的地方,澄源必定先登上去再倒下来接我。每当想到上来既然是这样,下去又怎么办?最终还是顾及不了那么多了,经过艰险和努力以后,终于到达峰顶。只有一个石顶,石壁立起还有数十丈,澄源在它旁边找路,找到台阶,扶持我登攀.诸峰下伏,只有莲花峰与它不相上下,当时浓雾半兴半止,每一阵雾到来,面对面都看不见,远望莲花各个山峰,大多在雾中。一个人登上天都峰,我到达峰的前面,那雾就移到后面;我越过峰的右边。那雾就从左边出来。松树曲挺纵横;柏树树干大得像手臂,无不平贴在石头上如同苔藓一样,山越高,风也越大,而雾气也来往不定,下看各个山峰不时现出为青翠的高尖山。又不时隐没为银白色的雾海。远望山下.太阳光灿烂.是另外一种天地了。暮色渐浓,我将脚放在前面,手向后带着地.坐着往下滑。到非常险要的地方,澄源用肩和手接我们,渡过险要的地方下到山坳,夜色已合拢来了,又从峡谷经过栈道上去,歇在文殊院。
初五日,天大亮时,从天都峰的中间往北下来两里路,石壁山谷深空。它下面的莲花洞,正与前坑的石笋峰相对,是一处幽静的山坞。告别澄源下山。到前面岔路的旁边,向着莲花峰方向走去。沿着高高的石壁往西边走,路途要经过两次升降,将下百步高的云梯,有条路可以直接登上莲花峰。登上去后,石级没有了,犹疑一阵又下来。隔着山峰的一个僧人高呼着说:“这正是莲花道!”便从石坡的旁边,经过石头的缝隙走去,路小而高陡,峰顶上巨石对峙着,中间空空的像房子。从峰石中踏着层层叠叠的台阶朝上攀登,台阶走完后洞口转向,弯弯曲曲奇诡莫测.如同在楼阁中上下,忘记了是在高出天外的地方。走出大约有一里路.那里有一座茅庐.靠在石头的裂隙中。我们正徘徊着要登上去,先前喊路的那个僧人来了。这个僧人的法号叫凌虚,在这里修了个茅屋,于是互相握着手臂登上顶峰..顶上一块石头,悬着离地面有两丈高。僧人取来梯子渡过去.那顶上十分宽敞。四面望去一片空旷碧青,即使天都峰也要俯首看了。大概这座山峰位居黄山的中部,它独立于在群峰之上,四面的岩壁环绕耸立着。早晨出太阳,云开雾散,耀眼的光芒映照着,一层层发射,令人要大喊、大叫、起舞。就这样过了很久,返回到茅草庵堂。凌虚拿出粥来给我们吃。我喝了一盂,便下到岔路的旁边,经过大悲顶、上天门。走三里路后.到炼丹台,沿着台的口子下来。观看玉屏风、三海门各个山峰,全都是从深旷的山坞拨地而起。丹台的一个山岗垂直而立,没有什么奇异高峻的特色.却可以俯视翠微峰的背面。山坞中,峰峦交错高耸,上下映照。足以显现瞻仰眺望的奇趣。回来经过平天砸,下后海峰,进入智空庵,与僧人凌虚告别。走了近三里路后,下狮予林,前往石笋砸,到前些年所登过的尖峰上,依靠松树坐着,俯着坞中的山峰石块曲折簇聚,满眼都觉得斑烂美丽,才觉察到匡庐、石门,或者只是有黄山某一种景物与风光,或者缺少黄山景物、风光的某一方面,不像这里的广大丰富与美妙。过了好久.我上到接引崖,下眺望坞中,景色幽暗觉得有些异样,再到山岗上尖峰的旁边,踩着流石,拉着棘草,随坑而下,越下越深,各山峰相互遮蔽。不能一眼看完。等到天已经晚了,返回狮子林。
初六日告别僧人霞光,从山坑向丞相原走去。下来七里路。到白沙岭,霞光又来了,我想看看牌楼石,他惟恐白沙庵没有指路的人,便再一次追上来自告奋勇当我向导。于是一同到岭上去,他指着岭右边的隔坡。那里有石头一丛丛地立着.下面分开而上面并拢.这就是牌楼石。我想跳过坑沿着山涧上去,直接到它的下面。僧人说:“荆棘丛生没有道路.不能走;如果从坑直下丞相原,不必上这个岭,如果想从仙灯洞前去,不如就从这个岭向东边去。”我听从了他,沿着岭的脊背走。岭横贯在天都峰、莲花峰的北面,非常狭窄,旁边几乎放不下脚,南北都是高高的山峰对映着。岭走完后往北边下去,伸望着右边山峰的罗汉石,圆头秃顶,像两个和尚。下到坑中,越过山涧上去。共四里路,登上仙灯洞。洞口向南,正对着天都峰的北面,僧人在外边修架栈道,里面大而深,依然有大自然的情趣。往南边下去三里远,经过丞相原,这是山中的一块夹地。那个寺庵非常齐整,从四面观察一下没有什么奇异的地方.最后没有进去。又向南沿着山腰走了五里,慢慢下来,山涧中的泉水奔涌翻腾,从石头闯的九个台阶上往下冲泻着,每下一个台阶,就有一个碧青色的深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九龙潭。黄山没有倒悬的流水和飞溅的瀑布,只有这个潭。又往下走五里远,经过苦竹滩,转而沿着太平县的道路。向东北方向走去。

③ 有关安徽(特别是黄山)的古诗文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唐 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崔夹石柱,版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权顶,俯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风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渡,碧嶂尽睛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并序
(唐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辄赠,笼寄野人还。

山中问答
(唐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汤泉

(唐 杜荀鹤)

闻有灵汤独去寻,一瓶一钵一兼金。
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
野老祭坛鸦噪庙,猎人冲雪鹿惊林。
幻身若是逢僧者,水洗皮肤语洗心。

题小华山
(唐 李敬方)

峰簇莲花小,分明似华山。
鱼符何入罢?深处掩松关。

④ 黄山人小传文言文翻译

苏州黄勉之省曾,
风流儒雅,
卓越罕群。
嘉靖十七年当试春官,
适田汝回成过吴门,
与谈西湖之胜。答
便缀装不果北上,
来游西湖,
盘桓累月。
勉之自号五岳山人,
其自称于人亦曰山人。
田尝戏之
曰:“
子诚山人也。
譬耽山水,
不顾功名,
可谓山兴。
瘦骨
轻躯,
乘危涉险,
不烦筇策,
上下如飞,可谓山足。
目出清辉,
便觉醉饱,
饭才一溢,
饮之旷旬,
可谓山腹。
谈说形势,
穷状
奥妙,
含腴咀隽,
歌咏随之,
若易牙调味,
口欲流涎,
可谓山
舌。
解意苍头,
追随不倦,
搜奇剔隐,
以报主人,
可谓山仆。
备此无者而谓之山人,
不亦宜乎!"
坐客为之大笑,
此虽戏言,
然人于五者无一,
而漫曰游山,
必非真赏。

⑤ 黄山的美是无法形容的!用文言文怎么说一定要在13:15分之前发来!!!大伙们帮帮忙,谢谢了!

壮哉黄山之大美,安得言语可赞之?!

⑥ 游黄山徐宏祖文言文

原文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 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 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坡,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 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 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擥。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 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祗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 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 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 纵横者;柏虽大于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 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译文
九月初四这天。(动身行走)十五里到汤口。(又走)五里到汤寺,在汤池洗了澡。拄着拐杖望着朱砂庵攀 登。(走了)十里,上到黄泥冈。(这时)先前云雾笼罩着的那些山峰,渐渐地露出来了,也渐渐地落到我的手杖底下。转身进入石门峰,经过天都峰的山腰下来, 就(望见)天都、莲花两峰顶,都高高地耸出半天之外。路旁有一条岔路向东直上,是前次(游山时)没有到过的,于是向前直往上走,差不多到了天都峰侧面了。 再往北上,走在狭谷中的小道上。石峰一片片地夹立高耸;路就在石峰间宛转延伸,石头堵塞的地方就把它凿开,陡峭的地方把它凿成石级,中断的地方就架上木 头,使它畅通,高悬的地方就竖起梯子连接。向下看,(只见)陡峻的山谷气象阴森,枫树、松树杂然相间,五色缤纷,灿烂得像图画,像锦绣。因此想到黄山算得上是我生平所看到的奇景,而有这样的奇景,前次游山却未来探访,这次游山真是既痛快而又惭愧呀!
这时仆人们都因路险阴隔,落在后面,我也停下来不向上攀登;可是一路上奇丽的景色,不觉又吸引着我一人走 上去了。已经登上山头,见一个小寺庙,檐角翘起,像小鸟张开翅膀似的立在那儿,这就是文殊院,也是我从前想登而没有登的地方。(它)左边是天都峰,右边是 莲花峰,背后倚的是玉屏风,两峰秀丽的景色,(好像)都可以伸手揽取。四周环顾,奇峰错落地排列,众多的山谷纵横交错,实在是黄山风景最美的地方!如果不 是重来,怎么知道它如此奇丽呢?遇见云游的和尚澄源来了,(我们)游兴很浓。时间已过正午,仆人们也刚刚赶到。(我们)站在寺庙前面,(望着)两峰指指点 点。庵中和尚说:“天都峰虽近,可是无路可通,莲花峰可登,路却又太远。(看来)只好就近处望望天都峰,明天再登莲花峰顶吧”。我不同意,决意游天都峰。
(便)带着澄源和仆人仍从峡谷小路下来。到天都峰侧,从那被山溪冲下来的乱石上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爬上去。攀杂草,牵荆棘,石块丛起的地方就越过石块,石崖侧削的地方就攀缘石壁。每到手脚没有着落的地方,澄源总是先攀上去,再俯身接应(我)。常常想到上山既然这样困难,下山更不知怎么办了?最后还是不管那些。经过多次艰险,终于到达峰顶。只是它上面还有一座石峰,像一堵墙壁耸起好像有几十丈高,澄源在它的旁边寻找,发现有石级,就拉着我登上去。(到那一看)万千峰峦,无不躬身下伏,只有莲花峰能和它抗衡罢了。这时浓雾忽起忽散,每来一阵,就对面不见人。远望莲花诸峰,多半隐在雾中。独自登上天都峰,我走到前面,雾就飘到我后面去了;我走到右边,雾就从左边出来了。那些松树还有盘曲挺拨纵横交错的;柏树虽然大枝干粗如手臂,(可是)都平贴在石上,好像苔藓似的。山高风大,雾气来去不定。下望群峰,有时露出来像碧绿的山尖,有时被雾淹没了像一片银海;再远眺山下,日光晶莹闪亮,别有一番天地啊。天色渐晚,于是就把双脚伸向前边,手向后按着地面,坐着往下滑;到极危险的地方,澄源肩手并用,把我接下去。过了险处,下到山坳,已经夜色笼罩了。又从峡谷中经过栈道上山,(回到)文殊院留宿。

⑦ 文言文翻译 游黄山后记

戊午九月初二日,从白岳山榔梅庵出来,到桃源桥。从小桥右边下去,非常陡,这是从前通往黄山的路。走七十里,在江村住宿。
初四日,走十五里,到汤口镇。走五里.到汤寺,在汤池里洗了个澡,柱着拐杖.望着朱砂庵而登。走十里,上黄泥冈,原先在白云里的群峰渐渐地显现出来,也渐渐地落在我的拐杖底下。转而到石门峰,越过天都峰之侧是天都峰、莲花峰的两个山顶。它们超越所有的群峰,矗立在半空中。路旁一条岔路往东边上去,是我以前没有到过的地方,便往前跑去,几乎到达天都峰的侧面。又往北面上去,走在石头的隙中。石峰片片夹起,道路在石头中宛转延伸,阻塞的地方就凿开它t陡峭的地方就凿开石阶_间断的地方就架上树木使它连通,悬着的地方就树起了梯子接通,往下面俯看那陡峭的山谷阴森森的,枫树和松树相间。五色散乱间杂。灿烂得好像绣上了图画。因而想到黄山应当是一生中应该观赏奇景的地方;像这样的奇景,前次没有探访一下,这次游览觉得畅快又有惭愧。因地势险要当时仆人被阻走在后面,我也不得不停下来不在往上走。一路的奇异景色不知不觉地吸引着我一人前往。登上峰口,只见一个张看翅膀似的庵堂,这便是文珠院,是我往年想登临又没有登临的地方。左边是天都峰,右边是莲花峰,背靠着玉屏峰,两山的秀丽景色尽可用手抚摸。往四面看。奇异的山峰交错排列.山谷纵横交织,黄山真可为最美妙的地方!不是再来。哪里知道有像这样的奇妙遇见游僧澄源到来,兴致非常高。当时已过中午.仆人们刚好也到了。站立在庵堂前指点着两座山峰,庵堂里的僧人说:“天都峰虽然近却没有路,莲花峰可以登上去却路途遥远。今天只适合近看天都。明天登莲花峰顶。”我不同意,决意游览天都峰,携同澄源,、仆人,仍然从峡路下来。到天都峰的侧面,从流石上像蛇一样伏地爬行,攀着草,牵着棘条,石块成堆的地方就越过石块,,石崖旁边陡峭就攀着崖壁,每次到手脚没有放的地方,澄源必定先登上去再倒下来接我。每当想到上来既然是这样,下去又怎么办?最终还是顾及不了那么多了,经过艰险和努力以后,终于到达峰顶。只有一个石顶,石壁立起还有数十丈,澄源在它旁边找路,找到台阶,扶持我登攀.诸峰下伏,只有莲花峰与它不相上下,当时浓雾半兴半止,每一阵雾到来,面对面都看不见,远望莲花各个山峰,大多在雾中。一个人登上天都峰,我到达峰的前面,那雾就移到后面;我越过峰的右边。那雾就从左边出来。松树曲挺纵横;柏树树干大得像手臂,无不平贴在石头上如同苔藓一样,山越高,风也越大,而雾气也来往不定,下看各个山峰不时现出为青翠的高尖山。又不时隐没为银白色的雾海。远望山下.太阳光灿烂.是另外一种天地了。暮色渐浓,我将脚放在前面,手向后带着地.坐着往下滑。到非常险要的地方,澄源用肩和手接我们,渡过险要的地方下到山坳,夜色已合拢来了,又从峡谷经过栈道上去,歇在文殊院。
初五日,天大亮时,从天都峰的中间往北下来两里路,石壁山谷深空。它下面的莲花洞,正与前坑的石笋峰相对,是一处幽静的山坞。告别澄源下山。到前面岔路的旁边,向着莲花峰方向走去。沿着高高的石壁往西边走,路途要经过两次升降,将下百步高的云梯,有条路可以直接登上莲花峰。登上去后,石级没有了,犹疑一阵又下来。隔着山峰的一个僧人高呼着说:“这正是莲花道!”便从石坡的旁边,经过石头的缝隙走去,路小而高陡,峰顶上巨石对峙着,中间空空的像房子。从峰石中踏着层层叠叠的台阶朝上攀登,台阶走完后洞口转向,弯弯曲曲奇诡莫测.如同在楼阁中上下,忘记了是在高出天外的地方。走出大约有一里路.那里有一座茅庐.靠在石头的裂隙中。我们正徘徊着要登上去,先前喊路的那个僧人来了。这个僧人的法号叫凌虚,在这里修了个茅屋,于是互相握着手臂登上顶峰..顶上一块石头,悬着离地面有两丈高。僧人取来梯子渡过去.那顶上十分宽敞。四面望去一片空旷碧青,即使天都峰也要俯首看了。大概这座山峰位居黄山的中部,它独立于在群峰之上,四面的岩壁环绕耸立着。早晨出太阳,云开雾散,耀眼的光芒映照着,一层层发射,令人要大喊、大叫、起舞。就这样过了很久,返回到茅草庵堂。凌虚拿出粥来给我们吃。我喝了一盂,便下到岔路的旁边,经过大悲顶、上天门。走三里路后.到炼丹台,沿着台的口子下来。观看玉屏风、三海门各个山峰,全都是从深旷的山坞拨地而起。丹台的一个山岗垂直而立,没有什么奇异高峻的特色.却可以俯视翠微峰的背面。山坞中,峰峦交错高耸,上下映照。足以显现瞻仰眺望的奇趣。回来经过平天砸,下后海峰,进入智空庵,与僧人凌虚告别。走了近三里路后,下狮予林,前往石笋砸,到前些年所登过的尖峰上,依靠松树坐着,俯着坞中的山峰石块曲折簇聚,满眼都觉得斑烂美丽,才觉察到匡庐、石门,或者只是有黄山某一种景物与风光,或者缺少黄山景物、风光的某一方面,不像这里的广大丰富与美妙。过了好久.我上到接引崖,下眺望坞中,景色幽暗觉得有些异样,再到山岗上尖峰的旁边,踩着流石,拉着棘草,随坑而下,越下越深,各山峰相互遮蔽。不能一眼看完。等到天已经晚了,返回狮子林。
初六日告别僧人霞光,从山坑向丞相原走去。下来七里路。到白沙岭,霞光又来了,我想看看牌楼石,他惟恐白沙庵没有指路的人,便再一次追上来自告奋勇当我向导。于是一同到岭上去,他指着岭右边的隔坡。那里有石头一丛丛地立着.下面分开而上面并拢.这就是牌楼石。我想跳过坑沿着山涧上去,直接到它的下面。僧人说:“荆棘丛生没有道路.不能走;如果从坑直下丞相原,不必上这个岭,如果想从仙灯洞前去,不如就从这个岭向东边去。”我听从了他,沿着岭的脊背走。岭横贯在天都峰、莲花峰的北面,非常狭窄,旁边几乎放不下脚,南北都是高高的山峰对映着。岭走完后往北边下去,伸望着右边山峰的罗汉石,圆头秃顶,像两个和尚。下到坑中,越过山涧上去。共四里路,登上仙灯洞。洞口向南,正对着天都峰的北面,僧人在外边修架栈道,里面大而深,依然有大自然的情趣。往南边下去三里远,经过丞相原,这是山中的一块夹地。那个寺庵非常齐整,从四面观察一下没有什么奇异的地方.最后没有进去。又向南沿着山腰走了五里,慢慢下来,山涧中的泉水奔涌翻腾,从石头闯的九个台阶上往下冲泻着,每下一个台阶,就有一个碧青色的深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九龙潭。黄山没有倒悬的流水和飞溅的瀑布,只有这个潭。又往下走五里远,经过苦竹滩,转而沿着太平县的道路。向东北方向走去。

⑧ 关于黄山的古诗大全

1、《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 唐 ]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译文

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

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忆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老松。

仙人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

我知道今天你要独往黄山,也许可以和温伯雪相逢。

为采撷精华辞别五岳,攀岩临穴,经历艰险千万重。

归来闲居白鹅岭上,渴了饮丹砂井中水。

凤凰叫时我即来,你要准备云霓车驾一起游览天宫。

来往陵阳仙山东,行走在芬芳的桂树丛中。

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乘着弓桥步入彩虹中。

2、《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 唐 ] 李白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译文

昨夜是谁唱出吴地的歌声,就像万壑之风振响空寂的树林。

蛟龙惊起不敢在水中静卧,山猿也不时停下啸声而闻听山岩下的歌音。

我宿在明月照着碧溪的黄山下,听了也罢却原在松林间弹着的琴。

早晨才知道您果然是位隐逸之士,便提盘沽酒并以霜栗当饭助兴。

酒至半酣您又发出江涛海啸的歌声,使我的愁绪在酒杯中消失殆尽。

3、《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唐 ]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

译文

我想用一双珍贵的白璧,买你的这对白鹇。

这白鹇毛白如锦,雪白的颜色令人自愧无容。

白鹇在玉潭里照影,在瑶草玉树间刷毛。

夜晚在寒月下静栖,早上在落花间闲步。

我很希望得到这对白鹇,在碧山绿水间赏玩它们。

胡公你如果能相赠,我就在这与白鹇为伴化为山野之人。

4、《山中问答》

[ 唐 ]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译文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

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5、《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 唐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译文

渭水萦绕着秦关曲折地东流,黄麓山环抱着汉宫长年依旧。

皇辇远出千重宫门夹道杨柳,阁道回看上林百花恰似锦绣。

帝城高耸入云的是凤阁凤楼,春雨润泽千家树木美不胜收。

为了把住春光时令出巡民忧,不是因为玩赏春光驾车逛游!

拓展资料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原名黟山,唐朝时更名为黄山,取自“黄帝之山”之意。黄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山风景区面积160.6平方千米,东起黄狮,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包括200多个大小景点。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拥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对黄山最好的评价。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