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如何策美术展

如何策美术展

发布时间: 2020-12-05 18:55:22

❶ 艺术展览策划方案

有大航海。丁菲飞

❷ 为何策展,如何策展

卢杰 视觉艺术展示方式的理念与艺术作品的原创及理论研究息息相关。展览是艺术作品被阐释、认知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在对艺术及其作品阅读、批评的过程中,也需要对提供这一阅读框架恼估赖牟呋砟钣敕绞教岢雠馈!侗旧业氖澜绲谌卣埂肥歉龊苡幸庖宓恼估溃堑贝泄帐跽故痉绞街械囊桓龅湫汀S芍兰摇⒂猩矸莸幕遥ㄌ囟ㄈ禾宓谌卣梗┖陀小捌放频牡荡巍钡奈逍羌侗龉莼龋餐钩删哂辛司哂邢笳饕庖宓娜ㄍ视域。空间、人、话语,概括了这个展览的策划主旨:“本色”(个人化倾向,在这里以“女性”为契机?学院的绘画(统一而又有变化的)=人文主义的永恒艺术。具体方式为某学院(中央美院)某代人(90年代初毕业、成名)之某特定性别(女)以某特定艺术媒介(油画)共同构成的某种艺术态度(个人化),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是:由中国方式的女性特质与新学院油画结合而使各参展画家的艺术语言纯化达到了不同风格的个人化,而远离了“明星式”的急功近利与哗众取宠,只有这样的艺术才有了人文主义的力量与永恒。 这种精英主义的创作与展示方式,这种追求纯粹的绘画感觉的“个人化”倾向与“学院艺术”这两者是如何互动的呢?学院、纯绘画、风格、人文主义这些概念在展览及其写作中明显是一种肯定的述说,而缺少其上下文关系的质疑。作为一个特定群体,它的狭义的典型性是否被图说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趋势?到底是主流还是反主流?论者认可这群艺术家既关怀当代意识又注意与当代俗文化保持距离,她们是否做到了?如何做到的?做到了又会如何,都是些耐人寻味的问题。
提出此问题不是为了艺术理论的探讨,也就是说本文无意赞成或反对“本色”展的学术主旨,而是要对这样一个典型案例的展览文化与策展方式的询问:展览的观众是谁?如果不是特定的圈中人,即使是艺术界的观众,除非是居住在北京且目睹过第一、二回展,又如何面对这个“三”字?策划人是为了以权威视域强化某一学术观念,而赋予展览的自传性,还是以复述(历史感)代替历史,直接进入历史的书写?而这一、二、三回展出的社会时空变幻,第一回展在10年前,每届参展人并不完全相同,所包含的极其复杂的这十年间的视觉艺术发展过程的互为因果的关系,在这个展览及画册中均很少涉及,这是由于技术与资金的限定,还是展览语言的狭獈,更可能是由于这个固有权威视域的建构就是策展人所为。我们在过去是就画论画,后来又加上了市场,现在,是否应该把视觉艺术的展示文化也看在眼里,如果说有纯粹的绘画,人文主义的,个人化的,学院的绘画,是否有纯粹的展览?人文主义的展览,学院的展览?个人化的展览?因而,要问一下,,这与如何画,为谁画是同一个命题。 策展人(curator)一词是从泛义的“西方”翻译到中文的一个尴尬的对应词,它在拉丁文原义中指涉的是关怀、照应、疑问、探寻等义,在英语中浓缩为展品之组织管理,展示策划人,它在许多文化中仍是不可译的,因为这些文化中尚无策展人及其工作存在,如在丹麦文中仍常被误为收尸者。 “策展人”一词在中国语境中失去了许多语义,也保留了许多,而又生发了许多新义。其中,批评家、艺术史论家、艺术家兼策展人这一各地理文化区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中国是主流。但投资人与行政人员担任策划则属于中国特色,在“西方”它仍然招来艺术行业内外的批判,社会结构体制内外的抵制,当然,这只能说是一般意义的规范尺度,而幕后从意识形态到商业利益的操纵其实是后现代主义社会的内在文化逻辑。中国的艺术行态中,展览策划与“西方”最大的不同,是职业策展人,包括公私机构策展人和独立策展人的不同。重要的是独立策展人,他们以艺术展示方式作为对视觉文化生成过程的批评、阐释,而不是以艺术家的作品与图示理论以及展览图示的观念或学术、批评的姿态、造成策展人对作品没有距离,或基于自身大至思想观念小至具体选题上的认可,或基于艺术家的要求,而使展览失去其创造性、开放性和学术性。 “本色”在强调绘画性,个人化、学院化的同时,展览结构重心在于个人自身与个人风格语言之间的发展变异与统一,而较少展示她们精神图式整体上的一致性。之所以这样,有很大原因并不是主动地个人化、纯化,而是被动的对时代的选择。具体说甚至个人创作风格语言与工作单位、体制和当下的艺术评说与展示方式有关。参展艺术家中有曾经具有批判性的“前卫”分子,而今与其完全对立风格的装饰绘画同在“学院”女画家“绘画”等前提下并置,极具意义。再观“本色”展,展现了另一个性论:中国的女性方式。我知道女权意识及相关的艺术领域的发展在矛盾而统一的“西方”有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因由、到了今天,朱莉亚?克里斯蒂娃这样的行中高手只会去写小说《武士》,而不会象在文革期间那样兴冲冲地来到中国,急购一册《中国妇女》,但有关女权意识而引发的思想史,文化学、比较文学、视觉艺术等各领域的巨大突破,其革命意义并未因后期的美国式政治等削弱。 女权意识,或者说女性方式在中国当然有我们不同的语境。我们常听到“某女画家画得远比男画家”的一类话语,或者我们妇女半边天,女权是西方的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狭獈化理解除了其翻译上的误差,还涉及了许多问题。对于中国女性意识的研究如今在中国其它领域已不完全是被“西方”在单方面书写了,而它在中国的视觉艺术领域就真的是象这个展览所表现的,或如那些艺术家们所理解的,中国的女性意识在艺术里主要为不强调女性特征(亦即强调女性特征),不刻意(亦即刻意)女性化(指油腻、感性、秀丽等),实则在强调固有的女性化定义。 这不仅过分强调了女性主义艺术对女性特征的表面涉及,同时这种女性特征也仅停留在生物形式上,更多的是完全依附在男性中心位置上对女性“本色”的一再复述——“她”之为“他者”。如在“本色”画展后的研讨会上有位男性著名艺术家的评语:好就好在你们作为女画家要面对女画家各方面的困难,却又能画得和男画家一样好。女画家们在会上与在画展中一样失语,即使对笔者有只言片语也无非是“我们只管画画,不管说话”一类的话语。“她”和“画画”两种本色,谁更“本色”?“他”策划“展览”,为谁而展?“女画家”与“学院”一样,是附加价值,疲软、前言不接后语的“个人化”,正是策展人努力提供的阅读提示,也是此展览的成功之处,它提示了当下艺术生态中为画而画为展而展仍是主流。

❸ 如何做画展策划

首先要考虑自来己要做到什么规模,自要产生什么效果。这次活动要定什么主题?
邀请哪些嘉宾和媒体?等等...
所有的问题解决以后,最最重要的就是执行力。所有的计划执行不到为等于零。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可以继续和我联系。我们就是郑州专业做活动策划的企业。
下面是一个展会策划的框架您可以参考一下:
1.前期准备。
(1)你准备投入多少资金?
(2)展会的目的?
(3)方案构思。
(4)预算细分。
2.组织和时间安排。
(1)关键任务时间表。
(2)确定任务负责人。
3.位置。
(1)地点的选点。
(2)地点的要求。
4.交通。
(1)展会地点的交通优化。
(2)停车区规划。
5.客人抵达。
(1)天气状况。
(2)客人通行。
(3)票劵领取。
6.展会现场要求。
(1)舞台。
(2)视听。
(3)灯光。
7.餐饮。
(1)预算人数。
(2)菜单策划。
(3)人员配置。
8.其他考虑事项。
(1)娱乐节目。
(2)主题
装饰
赠品
等。
9.结束。
(1)结束撤场。
(2)活动总结。
(3)等....

美术展览 策展人 和展览策划一样吗

作为当代艺术策展人需要具备哪些本事?
这是前不久我给沃什(Victoria Walsh)教授提的问题。沃什女士是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策展人研究生培养项目主管、艺术史与策展专业教授,她曾任英国泰特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和策展人,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教育经验。在她看来,作为当代艺术项目策展人最需要具备的是“策展意识”。这话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是如果我们结合该校当代艺术策展人研究生培养项目来讨论,就容易理解了。
1992年,英国皇家美院开设了策展人研究生培养项目。从那时到今天,该专业已培养了308位硕士和6位博士。这些学生来自40多个国家,有丰富多元的文化背景,而学校提供的课程在全球化的文化氛围中,持续引领学科潮流,让学生真切理解策展的要义,在国际专业领域得到了高度尊崇。同时该校也在持续20多年的探索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策展人培养理念与完备的教学规划。
从手头拿到的最近一届(2015到2016学年)策展人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料看,该校强调了这样一种理念:策展专业的学习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协作与适应能力。这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和以研究为主导的教学。也就是说,要将知识的传授与研究和创造性的激发结合起来,在参与策展的实践中学习并研究“策展”理论。为此,该校在相关课程的设置上不设学科藩篱,在教学中强调与艺术家和公众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通过主动学习、协作沟通,来创新发展“策展”理念与方法。
在沃什教授看来,皇家美院的策展人教育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并理解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要性,要了解“策展”不只是一种“实用技能”,而是理念的展现形式,是一种实践形式。要通过思考与实践,进行反思与创新,从而超越现有的策展模式。为此,他们在专业与学术领域充分利用艺术院校的特殊背景和公共资源与环境优势,引导学生制订自己的策展议程,采用独立或合作策展的方式进行策展实践,以培养学生具有跨学科的研究能力和探索当代艺术策展本质的求真精神与策展能力。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合格的策展人,理论思考和策展实践是两翼并举的,超越表象的理性思辨与接地气的策展实践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推动策展活动不断创新的前提。除此之外,策展人的精神状态也很重要。一个充满自信,能够积极投身于当代艺术的策展实践、具有冒险精神和突破陈规、把握创意的掌控能力,能够形成让人信服的策展思想、清晰地架构既定的策展项目,找到方案的准确定位,这样的策展人便是他们所期待的。而要造就这样的人才,在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框架与教学重点的确定来体现的。
从课程设置看,该校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策展人,在当代艺术策展领域,能有效而又充满自信地开展工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课程设置上他们细分出若干要求。一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文化与政治意识,要有自我反思能力以及对艺术伦理的实践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信实验激发创新思维,寻求创新发展;三是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能在各种情况下以灵活的方式找到资助、开展工作;四是培养学生具有清晰的沟通能力、制订合适的指标以及明确的目标定位;五是培养学生的协同能力,能够主动积极地协助策划。显然,这样的课程设置既有思想性又有操作性。
再看他们的教学框架与教学重点,总体上他们试图通过对当代艺术的展览、展示,对艺术收藏品展开的讨论,以及对公共领域公共项目的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解释能力和批评分析能力,强化对这三种能力的培养。为此,他们也细分出若干要求。一是要求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理论模型和知识观念应用到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上;二是要求学生运用清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专业的书面表达能力与合作对象进行有效沟通;三是要熟悉美术馆、博物馆、画廊以及其他艺术委托机构,开展策展实践;四是要提升对策展事务的行政管理能力和展览制作能力;五是要增强职业道德和策展人的责任感。协调好与艺术家和社会公众的关系。六是要处理好与资助人和资助机构的关系。
从培养目标到课程框架以及设置要求,从抽象的原则到具体量化的教学指标,英国皇家美院对策展人的培养是有系统考虑的。不过,仅仅看教学这一面还不够,皇家美院对策展人的培养还有研究的一面。注重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策展实践,是该校在国际策展人领域持续保持其权威地位的“秘诀”。事实上,皇家美院的策展人培养计划不仅包括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还包括博士生的研究工作。在他们看来,研究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是知识不断更新循环的过程。将研究型教学与实践性学习结合在一起,不仅令理论常新,而且令策展活动更有深度。
目前,该校在基础研究和教学创新方面已经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格局。学生所做的策展项目,不仅有校内研究成果的支持,还可以与国际伙伴进行合作,这就大大拓展了研究视野和实践机会。这一点可以从他们对研究课题的选择上得到印证。比如,他们以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对视觉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相互激荡以及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予以了极大关注,通过学术研究和策展实践,一方面回应了社会关切,深化了策展选题,另一方面也推进了策展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使研究、教学、策展实践三方面受益。
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在下一篇文章中,将通过对策展研究生培养项目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不同课程与教学方法的细致解析,来透视其中的奥秘。

❺ 做好艺术展览策划的几点技巧

注意的东西 ,很多的哦!!
作品的,展示方式,例如:画,要怎么裱,什么的方式展示给众人看!!
场地,......哪里,大小,怎么摆放...

❻ 请教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专业“当代艺术和策展研究”的考研准备问题!

当代艺术与策展研究,考试内容不仅仅涉及到了指定了的四本书,这内是属于美术理论一方面的专容业,考试的内容会渗透相关专业内容,例如: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策展手册、艺术管理概论、考古概论、等等的一系列有关于艺术理论的书籍;不会考绘画,专业的方面专业一、专业二,都会是考美术理论,会要求思维开放、范围广泛、运用灵活....绝对不会是背会四本书就可以的...见导师只是等你拿下复试资格才行,初试不过,见导师也不会要你....除非你的关系很硬,直接把保送名额要过来,连试都不用考,书?更不用看了....还是外校的,只能是强中强,才会有希望....最你好运

❼ 艺术策展和美术史专业哪个好些

这个不能简单的分那个好,那个不好
选择的时候要看自己的爱好、能力、或者更适合那个专业
另外,自己的出身,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等其实也对择业有影响的
相对来说我也倾向美术史

❽ 如何成为一名独立策展人

现在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看起来红红火火,展览一场接一场,策展人作为这其中重要的一环,甚至成为展览中的灵魂人物。无论是从艺术家的选择、作品的定位、以何种的方式呈现、作品所需要面对的受众人群,有些策展人甚至能够成为一名艺术家找到作品买家的推手。
当下,中国策展人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我们看到,艺术市场上,这个20世纪的舶来品正逐步趋于流行,大大小小的策展人相继活跃在国内乃至国际的舞台上。面对如此局面,探究当下策展人的地位和生活境况,以此折射出中国策展人制度的一些问题就具有了深远的意义。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中,独立策展人的角色一直非常重要。从上世纪90年代的地下艺术到全球资本追捧艺术市场的今天,中国当代独立策展人的学术推动力量和市场推广作用确实不可忽视。但是,在艺术市场化气氛浓厚的今天,独立策展人的策划展览还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应有的学术针对性而不被资本利益驱使已成为一个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中国很少有纯粹意义上的策展人。现在的一些策展人难以抵制诱惑,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商业运作,其公正性和学术性很难保证。策展人只有保持中立态度,才能对学术的健康发展起关键作用。策展人各立山头,缺乏独立性、公正性,一般每个策展人都会负责运作几个艺术家,所以策展人之间会经常互相打压,也经常会出现城头变换大王旗、各领风骚三五天的情况,给艺术市场带来极大的混乱,造成一些青年艺术家盲目跟风,对学术发展极为不利。
元典美术馆馆长策展人梁克刚在大学期间正值85’新潮时期,参与了许多前卫艺术运动。毕业后从事建筑设计行业。2004年,栗宪庭邀请梁克刚主持宋庄艺术区的规划设计,使得他与艺术的前缘再续有了新的契机。2005年,他创建了现在的宋庄壹美术馆,最初是以展览出品人的身份出现。后来,又在798开办了壹空间画廊。管理两家艺术机构,使他有很多机会接触展览,接触艺术家,加之长期以来培养出来的对艺术的敏感,梁克刚开始尝试做起了策展人。
作为基本素质,梁克刚认为策展人要有很强的条理性,比如策划大型群展,就意味着你要与许多艺术家沟通协调,中间所要做的工作非常繁琐,要有一个清晰的时间表,来完成每一步的工作。其次,策展人要在尽量不丧失机会的同时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能完全被商业化,要协调学术与商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商业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会扼杀艺术,也有可能会推动艺术的发展。策展人就是挂画人?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黄笃这样评价策展人这个职业:策展人是个新兴的行业,在欧洲、美国的博物馆、美术馆中,比较晚才有这样一个部门,来规划一年的展览。展览通过策展人要探讨什么样的问题,这是策展人的职责、功能。在中国,策展也是一个新兴行业。谈及策展,主要还是跟学术有关,不排除策展也与商业有关,但策展的本质功能还是与学术有关。如何选择艺术家,与策展人的个人趣味、审美判断力有关。选择一个艺术家作为策展对象时,一定是与价值取向相吻合的,比如说在某个展览中探讨什么问题,是社会学的问题?还是关于艺术本体的问题?还是艺术语言、艺术观念上的问题?这是策展的核心问题。
面对艺术家应该选择怎样的策展人合作这个问题,艺术批评家、策展人顾振清认为艺术家应该选择职业策展人:因为他可以拿出一个时间段认真地打理一个展览,策展人一定要拿出策展报告来,对展览进行比较系统的规划,包括对媒体的推广有所规划,对展览的预设有所规划,此外还要有对展览倒计时的一个工作流程。如果不找职业策展人,可能开始答应得很好,最后什么都没有做,变成一次自我策展,那就悲剧了。
专业的策展对策展人要求很高,策展的工作是一个整体化的工作,体现了策展人整体性的审美判断力。要有艺术史的知识,有政治学的知识,要有经济学的观察能力,以及文化上的敏锐感。黄笃认为,当然除了对思想性的、形而上的整体关注以外,还需要形而下的关注,比如对空间如何掌控。把一个很大的空间通过艺术作品、通过对空间的分割去有机塑造,这也是考验策展人能力的地方。不同的策展人有不同的关注角度,因为世界是多元的。策展人的水平也不同,就像艺术存在的世界的丰富性一样,策展人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
一场展览,并不仅仅是艺术家出画,策展人挂画这么简单。艺术家与策展人应该是合作关系,好的艺术家和好的策展人通过谈话,互相会有所启发,工作起来也会有更多的回应,彼此之间也会有挑战,这很重要。如果只是艺术家和策展人共同完成一件事,我出钱你出力,这就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市场行为了,这是并不可取的合作方式。艺术家和策展人在文化上应该有共同的理念,在艺术上有创新思想的人在一起工作,才会有火花,才会有超越日常的表现。顾振清认为,只有双方在思路上保持一致,才有可能呈现出成功的展览。
艺评人、独立策展人谭秦就这样看待策展人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我以前有过一种经验,认为把这次展览的作品统统看过原作之后,出一个策展图,上面标明哪幅画挂在哪儿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我做了很多次展览之后,发现原来的想法虽然很好,但后来才发现这只是一个框架,作为策展人你一定要知道这个展厅有多大,展览时光线、灯光的变化,甚至作品重新装裱或者换了画框,都会让作品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所以你一定要去现场看一看,感觉一下,我想这就是策展工作的乐趣之一。无论你之前觉得已经安排的如何完美,但是到了现场还是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你会觉得如果能够再调整一下会更好。
而在策展的过程中,最让策展人谭秦魂牵梦绕的地方还在于:布展是很有意思的,当你把原作的包装打开之后,就会不断有新的灵感出现。这种新的灵感会让人很兴奋。如果一个策展人在挂画的过程中没有来到现场,我认为这会是一种遗憾。这种体会是非常个性化的,每个人都会从一场展览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感触,哪怕这场展览遇到了展厅漏雨、开幕式观众寥寥的情况。对于我个人来说,展览中具有的学术性是我很喜欢的,作为策展人你要对你此次的展览进行评价,对你邀请的艺术家作品进行点评,虽然你也可以请更有名气的艺评人来写,但是我还是更喜欢自己操刀,如果全部要假他人之手,那你的工作就没什么意义了。我觉得作为策展人,不应该成为只是一个‘挂画的’或者‘挂名儿’的,而是应该深入到从策划到执行再到开幕的所有过程中,并体会这其中的每一点变化,这才是作为一名独立策展人最享受的部分。
策展人选择艺术家,有的选择跟自己利益相关的艺术家,如自己画廊或艺术机构代理的艺术家、关系比较好的学生、个人喜好的艺术家等。有的从学术角度选择学术评价比较高的艺术家。现在的策展人一般兼有多重身份,有的本身就是画廊的老板,直接参与画廊运作或者占有画廊股份;有的办艺术类杂志,掌控话语权。
上述这些情况现阶段在国内都的确存在,也是大致的一种状况。这跟国内艺术界的整个大环境是有关系的。美术馆、画廊等专业艺术机构通过这些年较之前有所发展,但是,特别是画廊与国际正规专业级的相比,差距还是明显的。应该说画廊作为一级市场,是艺术最主要的推动力,简单说来,艺术家借由与画廊的合作,得到宣传,推广,为人所知。而现在国内并不完全是这样的状况,艺术家可以不通过这样的渠道达到本应该是画廊这些机构应该做到的效果。所以,现阶段,几乎人人都可以是策展人,策展人被普遍化与概念化了,感觉就是只要能组织成一个展览,挂上几幅画,这就是策展人了。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拓展部主管、策展人彭玮也认为,策划人不是挂画人。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