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古文观止
1. 高中古文观止
这本书的确不错。我们学的大多从这里可寻。这些都陈情表》《兰亭集序》《桃回花源记答》《师说》《捕蛇者说》《醉翁亭记》《赤壁赋》........,但是不要背,你可以多读,把不懂得文言文实词。虚词多看看。近年来除了古文观止高考涉及量较多,一些史书也颇多,也可以看看,如《明史》,但是个人建议读列传。
对高考有没有帮助,如果你幸运,可能能考到。
2. 如何阅读古文观止我是一名高二学生,目前正在看古文观止,我的方式就只是标好字音看完注释看完解释,但
要先找些感兴复趣的古文提制高文言文语感,积累词汇。比如《世说新语》《声律启蒙》之类的。强烈推荐《三国演义》和一些诗词名句,当初我把《三国演义》白话文的读了三遍,原著读了四遍。对古文感觉就好多了。每次参考书的文言文阅读总是提前做完,像砍瓜切菜一样。
如果一上手就肯《古文观止》你会读得很痛苦。我现在虽然知道那些个入选的古文好在哪儿,但是依旧没多少兴趣。
3. 谁可以告诉我关于文言文读物《古文观止》
曹刿论复战、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制克段于鄢、触龙说赵太后、唐睢不辱使命、屈原列传、报任安书、过秦论、前出师表、陈情表、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谏太宗十思疏、滕王阁序、陋室铭、阿房宫赋、马说、师说、送董邵南序、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愚溪诗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石钟山记、前赤壁赋、六国论、上枢密韩太尉书、游褒禅山记、五人墓碑记
4. 阅读研习古文观止能提高高考语文分数吗
《古文观止》的阅读对于提高你的古文阅读和理解水平很有帮助,在一定程度上能版提高你的语文成绩(特权别是古文方面)。同时古文观止都是精选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和艺术性比较强的作品,对于整体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再者,深入研究理解了《古文观止》中的各种道德观念,对于自身涵养和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大帮助,对于继承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有着极大的良好作用。因为语文其实并不是单单只是书本的知识,我认为更是个人全面的素质和涵养的体现。多读些书,特别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古籍以及近现代的名著对于语文以及个人素养的全面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5. 古文观止是本什么书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是学生应对科举考试的教材。
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是人们所能读到的尽善尽美的至文了。

(5)文言文阅读古文观止扩展阅读:
1、《古文观止》所选的古文,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
照文体来看,该书选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杜牧《阿房宫赋》等。
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或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选段: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译文:
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躯壳所役使,那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
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轻快前行,风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
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我带着幼儿们进入屋室,早有清酿溢满了酒樽。
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
3、吴楚材(1655~1719),名乘权,字子舆,号楚材,浙江山阴州山(今绍兴)人。幼受家教,勤奋好学。16岁时,患足疾,一病数年,仍手不释卷。疾愈,学问大进,在家设馆授徒。
曾多次应考,但屡试不中。与侄吴调侯共同编成《古文观止》一书。
吴调侯,为清朝康熙年间人,籍贯属绍兴府山阴县。与其叔吴楚材二人均饱览经典,皆不宜仕途而埋没民间;都长期从事私塾教学,因合编《古文观止》而留名后世。
6. 《古文观止》言文对照版,岳麓书社。 里面有哪些适合即将高三的学生为了应付高考文言文的阅读篇目
其实楼主可以参照下以前的试题,掌握基本词类,灵活应用就差不多了。
7. 【古文观止】卷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
1、huán ; zhèn
2、①善待或优待; ②问题或毛病; ③原因或缘故; ④怎么或怎样。
3、伯通专霸意思称霸;亡通无属意思不会。
4、①皆待贤人而成名;②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③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5、正面:得贤人后一定得天下,历史上就有许多明君靠贤人辅佐而得天下,如齐桓公得管仲;
反面:得贤人不一定得天下,因为得贤人后还必须信任、重用他才行,如伍子胥被吴王杀害后,吴国被越国所灭。
8. 十篇《古文观止》里短一点的文言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文章赏析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追求声色娱乐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刘禹锡所作散文简练深刻,自成一家。《陋室铭》是他的一篇传世杰作。从题目看,作者是在赞美陋室,为陋室作铭,其实不然,作者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本文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章赏析
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文章赏析
文章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阐述了“死生亦大矣”的观点,批评了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显然是有感而作,缘情而发。但是,作为一篇文集的“序”,除了批评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之外,还要对结集的目的说一说。参加兰亭集会的是当时社会上的名流,如谢安、孙绰等人。正如上文所说,他们引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何其痛哉!快哉!乐哉!然而,“向其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对此,作者认为“岂不痛哉”!所以,把他们赋的诗收录下来,不至于使其泯灭,而让其流芳百世,使“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如作者一般,生发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因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这不能不令人慨叹作者有一副多么好的心肠!
9. 如何有效地阅读与学习《古文观止》
学习《古文观止》的速成方法,《古文观止》中的文章较多,有人问:有版无较快见效的学习方权法呢?其实,只要先学好其中的50篇,就可以明显提高你的文言水平。学会50篇古文并不是很难,一年有52个星期,一周自学一篇《古文观止》中的古文,只要自学一年,你就能奠定一生的古文基础,阅读文言文基本可以畅行无阻,当然,碰到有些难的典故和字词,你还是要查一下词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