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山市文言文翻译

山市文言文翻译

发布时间: 2020-12-05 22:18:25

㈠ 给我把文言文“山市”的全文拼音给我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原文拼音)
huàn奂 shān山 shān山 shì市 , yì邑 bā八 jǐng景 zhī之 yī一 yě也 , rán然 shù数 nián年 héng恒 bù不 yī一 jiàn见 。 sūn孙 gōng公 zǐ子 yǔ禹 nián年 yǔ与 tóng同 rén人 yǐn饮 lóu楼 shàng上 , hū忽 jiàn见 shān山 tóu头 yǒu有 gū孤 tǎ塔 sǒng耸 qǐ起 , gāo高 chā插 qīng青 míng冥 , xiāng相 gù顾 jīng惊 yí疑 , niàn念 jìn近 zhōng中 wú无 cǐ此 chán禅 yuàn院 。 wú无 hé何 , jiàn见 gōng宫 diàn殿 shù数 shí十 suǒ所 , bì碧 wǎ瓦 fēi飞 méng甍 , shǐ始 wù悟 wéi为 shān山 shì市 。 wèi未 jǐ几 , gāo高 yuán垣 pì睥 nì睨 , lián连 gèn亘 liù六 qī七 lǐ里 , jū居 rán然 chéng城 guō郭 yǐ矣 。 zhōng中 yǒu有 lóu楼 ruò若 zhě者 , táng堂 ruò若 zhě者 , fáng坊 ruò若 zhě者 , lì历 lì历 zài在 mù目 , yǐ以 yì亿 wàn万 jì计 。 hū忽 dà大 fēng风 qǐ起 , chén尘 qì气 mǎng莽 mǎng莽 rán然 , chéng城 shì市 yī依 xī稀 ér而 yǐ已 。 jì既 ér而 fēng风 dìng定 tiān天 qīng清 , yī一 qiè切 wū乌 yǒu有 , wéi惟 wēi危 lóu楼 yī一 zuò座 , zhí直 jiē接 xiāo霄 hàn汉 。 lóu楼 wǔ五 jià架 , chuāng窗 fēi扉 jiē皆 dòng洞 kāi开 ; yī一 háng行 yǒu有 wǔ五 diǎn点 míng明 chù处 , lóu楼 wài外 tiān天 yě也 。 céng层 céng层 zhǐ指 shù数 , lóu楼 yù愈 gāo高 , zé则 míng明 jiàn渐 shǎo少 。 shǔ数 zhì至 bā八 céng层 , cái裁 rú如 xīng星 diǎn点 。 yòu又 qí其 shàng上 , zé则 àn黯 rán然 piāo缥 miǎo缈 , bù不 kě可 jì计 qí其 céng层 cì次 yǐ矣 。 ér而 lóu楼 shàng上 rén人 wǎng往 lái来 xiè屑 xiè屑 , huò或 píng凭 huò或 lì立 , bù不 yī一 zhuàng状 。 yú逾 shí时 , lóu楼 jiàn渐 dī低 , kě可 jiàn见 qí其 dǐng顶 ; yòu又 jiàn渐 rú如 cháng常 lóu楼 ; yòu又 jiàn渐 rú如 gāo高 shè舍 ; shū倏 hū忽 rú如 quán拳 rú如 dòu豆 , suì遂 bù不 kě可 jiàn见 。 yòu又 wén闻 yǒu有 zǎo早 xíng行 zhě者 , jiàn见 shān山 shang上 rén人 yān烟 shì市 sì肆 , yǔ与 shì世 wú无 bié别 , gù故 yòu又 míng名 “ guǐ鬼 shì市 ” yún云 。
《网络文言文翻译》

㈡ 初一上所有文言文翻译、(童趣、论语十则、山市、世说新语两则、)最好配上练习题及答案(课文内容)急!!

童趣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论语十则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
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山市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醒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形状不一。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㈢ 山市文言文

一、层次:奂山山市……不一见。‖孙公子禹年……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鬼市”云。
文章起笔奇特说明山市难得,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成。主体部分描绘山市出现的全过程,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这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

二、统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1.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这是目击者眼中的画面。文章还描写了目击者的心理变化: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惊”,但一想到“近中无此禅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宫殿出现,才悟出原来这是“山市”。这样写就把读者带到目击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写仍是目击者所见画面,但读者在感觉上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如同亲见。

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先总写一笔:“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的气象。然后分写:“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虽然寥寥数语,却可以诱发读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图》相似的画卷来。这幅画卷最后在风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怅然。

3.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因“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汉的危楼,所以楼的形状看得格外清楚,连楼外天空也显现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距离比先前的城郭缩短了一些。更为特殊的是,楼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或凭或立,与人世无异,这又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观赏的兴趣。最后写幻景的消失,跟影视中的渐隐镜头颇为相似,又使人感到余味无穷。
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这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

三、山市的变化是以时间为线索展开叙写的,标示性的词语是: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
四、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山市的特点:变幻莫测。

小朋友,学习要多用功啊……

㈣ 山市文言文翻译

《山市》原文
作者: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建筑),有像厅堂的(建筑),有像街坊的(建筑),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飞扬的尘土很广大的样子,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剩下一座高楼,直接接触云霄与天河,(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赏析
纵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1.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这是目击者眼中的画面。文章还描写了目击者的心理变化: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惊”,但一想到“近中无此禅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宫殿出现,才悟出原来这是“山市”。这样写就把读者带到目击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写仍是目击者所见画面,但读者在感觉上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如同亲见。
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先总写一笔:“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的气象。然后分写:“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虽然寥寥数语,却可以诱发读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图》相似的画卷来。这幅画卷最后在风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怅然。
3.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因“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汉的危楼,所以楼的形状看得格外清楚,连楼外天空也显现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距离比先前的城郭缩短了一些。更为特殊的是,楼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或凭或立,与人世无异,这又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观赏的兴趣。最后写幻景的消失,跟影视中的渐隐镜头颇为相似,又使人感到余味无穷。
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这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

作者介绍
蒲松龄(1640年—1715年),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人,蒙古族。旧志称其“性厚朴,笃交游,重名义,而孤介峭直,尤不能与时相俯仰。”所著有诗词、文赋、杂著、俚曲、戏等,其文言小说《聊斋志异》脍炙人口,广为流传,饮誉海内外。他生于明末,卒于清初,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清代对考了一辈子都没有取得功名,而年龄超过七十岁的考生的安慰性的功名)。四年后,蒲松龄去世。 在科举考试中和官宦仕途上,蒲松龄屡屡受挫,终生不得志。为生活所迫,蒲松龄只好去做私塾先生。他对仕途失落同时,便把精力转到写作上去了。他一边教书,一边开始了文学创作。从20岁起,蒲松龄就开始收集、写作志怪小说。 科场仕途的失败使蒲松龄满腔悲愤,一生的穷困潦倒使他接近和熟悉劳苦平民,身不在官场,反而使他对科举和官场的黑暗腐败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满腹实学,却屡不中举,他牢骚满腹,却无处可发,于是他把牢骚悲愤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这本书就成了蒲松龄“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
到蒲松龄40岁时,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一书的大部分已经完成,此后他还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可以说《聊斋志异》这部小说凝聚了蒲松龄一生的心血,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所以有人说:若是蒲松龄中举了,最多多一个清官,但中国文学却少掉了一个里程碑,世人也无人知晓蒲松龄。祸福就是这么难于理解的转换,这也是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不少诗、词、散文、俚曲,他的作品还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以及《历家文》、《农桑经》、《药崇书》等关于历法、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著有《宋七律诗选》和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
蒲松龄大事记:
明崇祯十三年( 1640年)
农历四月,蒲松龄生。
明崇祯十七年( 1644年)
清顺治元年
蒲松龄 5岁。
李自成军陷北京,崇祯帝自缢。清兵入关;李自成军败走。清定都北京。
顺治 14年(1657年)
蒲松龄 18岁。与刘氏成婚。
顺治 15年(1658年)
蒲松龄 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进学,受知山东学政施闺章。
顺治 16年(1659年)
蒲松龄 20岁。与张笃庆、李尧臣结郢中诗社。
顺治 17年( 1660年)
蒲松龄 21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元年( 1662年)
蒲松龄 23岁。长子蒲箬生。
康熙二年( 1663年)
蒲松龄 24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四年( 1665年)
蒲松龄 26岁。在本邑王村王永印家坐馆。
康熙九年( 1665年)
蒲松龄 30岁。八月,应江苏宝应知县、同邑友人孙蕙之聘,南游做幕。
康熙十年( 1671年)
蒲松龄 31岁。春、夏在宝应、高邮。秋辞幕返里。三子蒲笏生。
康熙十一年( 1672年)
蒲松龄 32岁。四月,随本邑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秋应乡试未中。
康熙十二年( 1673年)
蒲松龄 33岁。在本县丰泉乡王观正家坐馆。
康熙十四年( 1675年)
蒲松龄 35岁。应乡试未中。四子蒲筠生。
康熙十八年( 1679年)
蒲松龄 40岁。开始在本县西蒲村毕际有家坐馆。三月,已作成之狐鬼小说初步结集,定名《聊斋志异》。高珩为之作序。
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
蒲松龄 44岁。作《婚嫁全书》。长孙蒲立德生。
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
蒲松龄 45岁。作《省身语录》。
康熙二十六年( 1687年)
蒲松龄 48岁。春,结识大诗人王士祯。夏,王士祯来信索阅《聊斋志异》。秋,蒲松龄应乡试,因“越幅”被黜。
康熙二十九年( 1690年)
蒲松林 51岁。秋应乡试,再次犯规被黜。
康熙三十二年( 1693年)
蒲松龄54岁。春,山东按察使喻成龙慕名邀请,到济南作客数日。馆东毕际有病逝,蒲松龄作《哭毕刺史》八首。
康熙三十六年( 1697年)
蒲松龄58岁。选《庄列选略》。朱缃寄诗、札,续借《聊斋志异》未读到的稿本。
康熙四十一年( 1702年)
蒲松龄63岁。暮春赴济南,滞留数月,应乡试未中。王观正病卒。
康熙四十五年( 1706年)
蒲松龄67岁。作《药祟书》。朱缃抄录《聊斋志异》全书毕,题诗三首。
康熙四十八年( 1709年)
蒲松龄70岁。岁暮,撤帐归家,结束在毕家三十年的西宾生涯。
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
蒲松龄71岁。十月,与张笃庆、李尧臣同举乡饮介宾。
康熙五十年( 1711年)
蒲松龄72岁。五月,王士稹病逝,蒲松龄有《五月晦日夜梦渔洋先生枉过,不知尔时已捐客数日矣》四首挽之。十月,赴青州考贡,为岁贡生,受知山东学政黄书琳。作俚曲《墙头记》。
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
蒲松龄74岁。八月,刘氏病卒。
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
蒲松龄76岁。正月,病逝。

㈤ 《山市》文言文翻译

译文
蒲松龄(清代)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公子禹年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讶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寺院呀。过了一会儿,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檐高高翘起,这才知道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低低的城墙,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量可以用亿万来计数。忽然刮起了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都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高耸仿佛与天相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打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里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用手指指着数上去,已经不能计算层数。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昏暗地看不分明了,数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小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选自《聊斋志异》蒲松龄

㈥ 蒲松龄《山市》 【原文及翻译(一字一字对照)】

作者: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pì)睨(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译文
蒲松龄(清代)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公子禹年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讶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寺院呀。过了一会儿,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檐高高翘起,这才知道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低低的城墙,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量可以用亿万来计数。忽然刮起了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都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高耸仿佛与天相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打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里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用手指指着数上去,已经不能计算层数。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昏暗地看不分明了,数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小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㈦ 山市文言文的翻译,急要

山市》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对了吗?

㈧ 山市原文翻译

1. 奂山 解释:县。旧淄州县有奂山,也做焕山。
2.然数年恒不一见 解释:但是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恒,经常。然:但是。
3.青冥 解释:青色的天空。
4.相顾 解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5.近中 解释:附近。
6.禅院 解释:寺院。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7.无何 解释:不一会儿。
8.飞甍 解释:两端翘起的房脊。甍,屋檐。
9.始悟 解释:才明白。
10.未几 解释:不久,过一会。
11.高垣睥睨 解释: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12.连亘 解释:接连不断。
13.居然城郭 解释:竟然变成城郭了。居然,竟然。城郭,城市。
14.中有楼若者 解释:其中有的像楼台的。
15.堂若者 解释:有像厅堂的。堂,厅堂。
16.坊若者 解释:有像牌坊的。坊,牌坊。
17.历历在目 解释:清晰的出现在眼前。
18.莽莽然 解释:一片迷茫的样子。莽莽,广大。
19.依稀 解释:隐隐约约。
20.乌有 解释:虚幻,不存在。
21.危楼 解释:高楼。危,高。
22.霄汉 解释:云霄与天河。
23.窗扉 解释:窗户。
24.洞开 解释:敞开。
25.裁如星点 解释:仅仅像星星点点。裁,同“才”,仅仅。
26.黯然缥缈 解释:黯淡下来,隐隐约约,若有若无。黯然,昏暗的样子。
27.屑屑 解释:忙碌的样子。
28.凭 解释:靠着。
29.不一状 解释:形状不一样。
30.逾时 解释:过些时候。逾,越过。
31.倏忽 解释:突然。
32.人烟市肆 解释:人家和商店。
33.遂 解释:终于。
通假字
乌有:没有。乌,通“无”。
裁:通“才”。
然数年恒不一见:“见”同“现”

㈨ 山市重点字词翻译

原文
奂(huàn )山山市,邑(yì)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yǔ)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míng),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chán)院。无何,见宫殿(diàn)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yuán)睥(pì)睨(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mǎng)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 ( fēi ) 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shǔ),楼愈高,则明渐少。数(shǔ)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piāo)(miáo),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xiè)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yú)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suì)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sì),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附近没有这寺院。不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青色的瓦片,屋檐高高翘起,这才明白到原来是山市蜃楼。没多久,(又出现)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不断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尘土之大,城市变得隐隐约约。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朗,一切都没有了,只有一座高楼,直接入青天。(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打开着,每层楼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楼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才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数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的人靠着栏杆,有的人站着,形状不一。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变得像拳头一样像豆粒一样,于是什么也看不见了。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尘世上的情形没有区别,所以又管它叫“鬼市”。

字词解释
1、 奂山 :山名。旧淄川县涣山,也写作“焕山”。
2 、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恒,经常。
3、 青冥 :青天,天空。
4、 相顾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5 、近中:近处
6、 禅院 :寺院。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7 、无何 :不久,不一会儿。
8 、飞甍 :飞檐。甍,屋檐。
9 、始悟 :才明白。始:才,悟:明白
10、 未几 :不久,不一会儿。与“无何”意思相同
11 、高垣睥睨 :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又写做“埤堄”。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12 、连亘 :连绵不断。
13 、居然城郭 :竟然像一座城市。居然,竟然。城郭,城市。
14 、中有楼若者 :其中有的像楼。
15 、堂若者 :有的像厅堂。堂,厅堂。
16 、坊若者 :有的像街巷。坊(fāng),街巷,店铺。
17 、历历在目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18 、莽莽然 :这里形容尘土之大。莽莽,广大。
19 、依稀 :隐隐约约。
20 、既而:一会儿。
21 、乌有 :没有。乌,同“无”。
22 、危楼 :高楼。危,高。
23、直接:直通。(一直到顶)
24、 霄汉 :云霄与天河。
25、 窗扉 :窗户。
26 、洞开 :名作状,“像洞一样大开”。
27、裁如星点 :仅仅像星星点点。裁,同“才”,仅仅。
28、黯然缥缈 :昏暗得看不分明。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9 、往来屑屑 :形容来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样子。
30 、凭 :靠着。
31 、不一状 :形状不一。
32 、逾时 :过了一会儿。逾,越过。
33 、倏忽 :突然。
34 、人烟市肆 :人家和商店。市肆,集市。肆,店铺。
35 、遂 :终于。
36 、邑 :县。这里指清代淄川县,今属淄博市。
37 、孤 :孤零零
38 、耸 :耸立
39 、惊疑 :惊奇,疑惑
40 、碧 :青绿色
41、 甍 :屋檐
42、 同人:共事的人或志趣相同的人。
43 、恒:经常
44 、、然:但是
45 、数:几
46 、明(出自文中“则明渐少”):光亮,
47 、行(出自文中“又闻有早行者”):出行 (另一说行也为走的意思) 48、 与世无别: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
49 、孙公子禹年:对孙禹年的尊称。
50、公子:旧时用来称呼豪门贵族的子弟。
51、风定天清:大风停止,天空晴朗。
52 、碧瓦飞甍:青色的瓦和翘起的屋檐
53 、孤塔耸起:意思是孤零零的一座塔耸立起来。
54 、一切乌有:这个词用来形容什么都没有,或者也可以用来形容漏得或者消磨、消耗得所剩无几。乌,同“无”。
56、直接霄汉: 古意: 无限接近于天河,形容山高。 今意: 直直的插入云霄与天河,比喻山高景色美。
57、市肆:集市。肆,店铺。

通假字
裁:同“才”,仅仅,只有。
乌:同“无”,没有。

词类活用
窗扉皆洞开(名词做状语,像洞一样)。

古今异义

直接 (原文: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古义:一直连接到 今译:不经过中间的事物。

危 (原文: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古义:高,高耸。 今译:危险。

睥睨 (原文:未几,高垣睥睨)

古义: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今译: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或 (原文:或凭或立,不一状)
古义:有的人 今译:或者

一词多义
然 (原文: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然而(表转折)
(居然城郭矣) 竟然(放词尾)
(尘气莽莽然) ……的样子

数 (原文:见宫殿数十所) 几,几个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表示计数。

一 (原文:惟危楼一座) 数词,表数目
(原文: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 动词,统一。

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有疑问请在线交谈 望采纳 谢谢

㈩ 山市文言文字词解释

青冥:青天,天空。 相顾:互相看;你看我,我看你。 近中:近处,附近。 无何:不多久。 飞甍:飞檐,形容屋檐高高翘起。甍,屋檐(有时指屋脊)。 始:才。 悟:明白。 为:是。 高垣:高墙。 居然:竟然。 城郭:城,城市(郭,外城)。 以:用。 依稀:隐隐约约。 而已:罢了(此处“已”不可单独解释)。 洞开:大开。 数:计算,点数。 裁:通“才”,仅仅,只。 或:有的。 凭:靠着。 遂:终于。 市肆:商店,店铺。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