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诧异文言文

诧异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2-05 22:35:37

㈠ 直接是一模一样 我很惊讶用文言文怎么

模样如同也,余颇惊矣!

㈡ 文言文桃花源记的翻译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一天他)沿着小溪行船,忘记了路途的远近。忽然遇见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长在溪岸上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纷纷落下。渔人对看见的景象感到十分诧异,又向前划行,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发源的地方,(渔人)就看见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光。(渔人)便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入。初进时,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眼前一下子开阔明亮起来了。土地平坦开阔,一排排整齐的房屋。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与桃花源外的世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十分悠闲,各得其乐。
(村中人)看到渔人,竟然十分惊讶,问(渔人)从哪儿来。(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准备酒、杀了鸡做饭菜(招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询问消息。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村中人)问(渔人)是什么朝代了,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详细具体的讲述给村中人听。(村中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做客),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款待他。(渔人在桃花源中)逗留了几天后,就(向村里人)告辞离开。这里的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向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起。”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先的路回去,一路上到处做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禀告了桃花源这样的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原先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
南阳郡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去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㈢ 文言文 桃花源记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捕鱼为生的武陵人。(有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前行,忘记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溪流两岸几百步内,中间没有夹杂其它的树,花草遍地鲜艳美丽,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渔人)又向前走去,想走完这片林子。
桃林在溪水源头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开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极其狭窄,仅容一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洞口)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有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互相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村落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服饰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乐在其中。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有人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有这样的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与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桃源人,(桃源人)都感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招待他)。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要对外面的人讲。”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立即去拜见太守,(渔人)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没有实现,不久生病死了。此后(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下次可以买本参考书如教材完全解析之类的

㈣ 表示惊讶的古文词语

古文里一般都是单音节词表示现在双音节词的意思。
表示结束,消失的:已、止、终、尽、没、既、绝、穷、却、卒
别的想不起来了。

㈤ 文言文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不知道走了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夹着溪流两岸走了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渔人离开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的样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景观。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互相听到。这中间,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就好像桃源外面的世人。老人和孩子们各个都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县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跟桃花源以外的人不再来往。(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去。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已经出来,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记号。到了郡下,去拜见太守,述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不再找到原来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品质高尚的人,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没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

[编辑本段]解句议词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通“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职业。
2.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途的远近。
3.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鲜艳而美丽,落花繁多
4.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穷尽这片桃林。
5.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译: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看到一座山。
6.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译: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渔人便舍弃他的船,从洞口进去。
7.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
译: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
8.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9.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译:这里面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世人一样。老人和孩子们各个都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10.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译:(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竟然大吃一惊,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
11.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12.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13.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译: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4.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译:不再出去,就与外面的人隔绝了。
15.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6. 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到惊讶。
17.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译:其余的人各自又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18.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译: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9.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20.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译: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他进出桃花源的事情。
21.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22.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译: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
23.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编辑本段]注释
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yào)的年号(376~396)。
世外桃源: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作者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缘:沿,沿着。
武陵: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以……为生。为:作为。
行:划船上行。
忽逢:忽然遇到。
夹岸:分布在两岸。
芳:花。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缤纷:坠落的花瓣,杂乱繁多地散在地上。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甚:非常。
※异:惊异,诧异。这里的意思是“对……感到诧异”。
欲:想要。
※穷:尽,走完,这里是“走到……尽头”的意思。形容词作动词。
林尽水源: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
得:发现。
仿佛:隐隐约约,看不真切。
若:好像……似的。
舍:舍弃。
才:副词,仅仅,只能。
才通人:仅仅容得下一个人通过。通:使……通过。
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形容由狭隘幽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形容对某一问题从长期思索不解而后忽然领悟。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旷:空阔,宽阔。
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之:这。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得见。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种作:耕田劳作。
着:穿着。
悉:全都。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表征,借指老年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借指儿童。髫,小孩下垂的头发。
怡然自乐:安闲快乐的样子。怡然,快乐的样子。
乃:竟然
所:……的地方。
从来:从……地方来。
要(yāo):通“邀”,邀请。
※咸:副词,都,全
问讯:打听消息。讯,消息。
云:说。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的总称。
※邑人:同县人。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复:再。
焉:谦词,于之,“从这里”。
间隔:不通音信。
今:现在。
乃:竟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叹惋:感叹惋惜,叹息。惋:惊叹。
延:邀请,聘请。
为具言: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
具:通“俱”,完全,详尽。
辞去:辞别离开。
语云:对(他)说。“语”后面省略了代渔人的“之”字或告诉
桃花源※不足为:不值得向。足,值得。为,向、对。
既:已经,以后
便扶向路:就沿着原来的路(回去)。
扶:循,沿着、顺着。
向:原先的,旧时的,以前的。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名词作动词,作标记。
郡下:指武陵郡城下。
※诣:到。
说如此:说明了像这种情况。如此,判断句,像这样的话。
即:立即。
遣:派遣。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做的标记。志:做标记。
遂:于是。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
刘子骥:名驎(lín)之,字子骥,东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打算。
未果:没有结果,意思是没有实现。
※果:实现。
※寻:随即,不久。
※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考点
1.重要实词
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
2.重要虚词
乃、为、其
一义多词
1缘 扶=沿着 2要 延=邀请 3悉 咸 具 皆=都

㈥ 文言文翻译!急!!

《与朱元思书》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桃花源记》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㈦ 《雅谑》文言文翻译

译文

1、乡村中有个小偷,夜晚在迂公的家偷窥,迂公正好回家遇上他。小偷非常害怕,连他所偷的羊皮大衣都丢下逃跑了。迂公捡得皮衣非常开心。从此就为这羊皮大衣的事而念念不忘。每次夜晚回家,门口安静无事,迂公必定皱眉道:“怎么没有贼?”

2、家中有一板凳,特别低矮。迂公每次坐,必定拿几片挖垫它的四只脚。后来不胜其烦,忽然想到办法,叫侍者,将板凳移放到楼上坐。等坐的时候,像原来一样低矮。就说:“人们说楼高,原来空有其名啊。”就命令毁楼。

3、下了很久的雨房屋漏雨,一夜之间多次移床,最后没有干的地方,妻子儿子交替着骂。迂公赶忙叫来工匠修葺,劳作花费实在辛苦。做完了,天忽然开晴了,一直晴朗。迂公整天仰望屋顶叹道:“命运不好的人啊!才修屋便没有雨,岂不是白花了劳力费用吗?”

4、迂公家藏有宋朝的几幅纸,偶尔有吴地的善于书画的名官来到,有的人劝他说:“您的纸非常好,何不拿了找这位大人,索要他的墨宝,用以清雅的玩赏?”迂公说:“你想坏我的纸啊?留藏宋纸,肯定应当让宋人画。”有客人说马肝非常毒,能杀人,所以汉武帝说:“文成吃马肝而死。”迂公正好听到这话,发笑道:“客人打诳语啊。肝本来在马的腹中,马为什么不死?”客人玩笑道:“马没有百年的寿命,是有肝的缘故啊。”迂公恍然大悟,他家养着马,便剖挖它的肝,马当即毙命。迂公丢下刀叹道:“真的啊,毒啊!剖去了都不能活,何况留下呢?”

5、猫脖子下偶尔戴着念珠。老鼠见到,高兴地说:“猫吃素了!”率领它的子孙到猫那说谢谢。猫大叫一声,连吃了几只老鼠。老鼠急忙逃跑,才得脱身,伸舌头道:“它吃素后更凶了。”

6、车胤用纱布做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孙康映照雪的光亮读书。一天,孙康前往拜见车胤,没遇上。问去了什么地方,看门人说:“出外捉萤火虫了。”过后车胤回拜孙康,见孙康闲站在庭院中,问:“怎么不读书?”事业内孙康说:“我看今天这天,不象会下雪的。”

㈧ 关于一个灵异文言文的出处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对此注释说:“嫦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嫦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玉兔捣药”,道教掌故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时候,文人写诗作词,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像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至于诸多旧小说,也常常使用此等掌故以暗示月亮。在道教中,玉兔常常与金乌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唐逸史》载:唐开元年间,中秋之夜,方士罗公远邀玄宗游月宫,掷手杖于空中,即化为银色大桥。过大桥,行数十里,到达一大城阙,横匾上有“广寒清虚之府”几个大字,罗公远对玄宗说:“此乃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素衣飘然,婀娜多姿,随音乐翩翩舞于广庭中。玄宗看得如痴如醉,默记仙女优美舞曲,回到人间后,即命伶官依其声调整理出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然后配上模仿月宫仙女舞姿的舞蹈,这就是闻名后世的《霓裳羽衣曲》,成为千古佳话,月宫从此也有“广寒宫”之称。——“吴刚伐桂”这一传说引自唐代《酉阳杂俎》。据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汉朝河西人吴刚,因学仙不遵道规,被罚月中伐桂,此树随砍随合,总不能倒,始终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在这个传说中,月亮和桂树是两位一体的,桂树能与月亮一样象征长生。毛主席诗词“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源于这一典故.

㈨ 翻译文言文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而美丽,坠落的花瓣繁乱交杂。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渔人便下了他的船,从洞口进去。
初极狭,才通人。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可以互相听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孩子们都神情愉快,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惋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停数日,辞去。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wéi) 外人道也。”
(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
未果,寻病终。
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
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正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并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话,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种手段不能用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话,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种事情不会做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其实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做到不丧失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够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可是吆喝着给别人吃,连过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连乞丐也不肯接受。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有的人见了高位俸禄就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万钟于我何加焉?
这样,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
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是所谓的丧失了人的天性。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屋子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奏乐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月光洒入门户,(于是)高兴地起床外出。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想到没有(可以)一起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如清澈透明的积水,水中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月光下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人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路程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险峻的高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i)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看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涨潮的时候,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无法前进。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其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速度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深潭,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
绝巘(yǎn )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怪柏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乐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每到秋季晴天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十分清冷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叫,声音连续不断,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的手中被推举出来,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推举出来,百里奚从集市中被举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必须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使他的心惊动,性情坚韧,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形体容貌光彩美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早上,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问他的妻子:“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他妻子说:“你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小妾:“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小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第二天,有客人来访,邹忌和他坐下交谈。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打量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到了晚上邹忌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心想:“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小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于是邹忌入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的确)知道自己没有徐公美。但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小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就说我比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妃子左右的近侍,没有一个人不偏爱大王的;朝廷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没有一个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这样看来,大王受蒙蔽很深了。”
王曰:“善。”
齐威王说:“好!”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于是下令:“所有的大小官员和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可接受上等的赏赐;上书劝谏我的人,可接受中等的赏赐;能在公共场合指责我的过错,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 可接受下等的赏赐。”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刚颁布,许多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热闹得像集市一样;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几个月之后,不时有人来进谏;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见齐威王。这就叫做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成林的竹子,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是高兴。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阳光向下直照潭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似与游者相乐。
好像在与游人一起逗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水潭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溪水)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那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石潭边,四周有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那种环境过于凄清,不能够长时间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是重新修整岳阳楼,扩大它旧时的规模,刻唐代的贤士和现在的名人的诗词文章在上面,
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优美的景色,全在洞庭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包含着远处的连山,吞吐着滔滔的江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晚阴晴变化,景象变化无穷。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
这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集,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若夫霪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
像那连绵的雨下个不停,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yào),山岳潜(qián)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出行,桅倒下,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号叫,猿猴哀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害怕讥讽的情怀,满眼望去,一片萧条的景象,感慨万千,十分悲伤。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
又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没有惊涛骇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着泳;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很浓,颜色很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然而有的时候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有心情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的感觉,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是快乐到了极点。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那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那君主担忧。
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样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yé)?
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yū)?
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哎!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它西南面的各个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就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泻出来的,是酿泉。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喝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明或暗,变化不一,这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阴,风高霜洁,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小孩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出游。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而酒色清澈,山中野味,野菜,交错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的酒宴。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酒宴上饮酒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人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哗,宾客们(尽情)欢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回归而宾客跟从。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我整了3个办小时啊.........................................

㈩ 文言文翻译

您好!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作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前进,忘记了路程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紧靠着溪流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野花野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桃林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于是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的样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这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互相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便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一一地回答。他们就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问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渔人一个一个地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美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人说。”
渔人出了桃花源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到处作了标记。回到(武陵)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路了,再也找不到方向。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就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目标),不久病死了。后来就再没有探寻(通往桃花源的)路的人了。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