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學科變成人

學科變成人

發布時間: 2020-12-05 05:51:31

什麼學科代表人物

從人類中心主義到生態中心主義,我們看到了生態倫理觀念發展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典型人物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下面我們就選擇幾位有代表性的人物,展示其人生的經歷和對生態倫理的實踐過程。

彼得·辛格,1946年出生於澳大利亞的墨爾本,他在墨爾本大學學習法律、歷史和哲學,又在牛津大學追隨海爾研究哲學。辛格是著名倫理學家,曾任國際倫理學學會主席,1977~1999年,他在墨爾本的莫納什大學擔任教授,後又擔任普林斯頓大學的生命倫理學教授一職。

1973年4月5日,彼得·辛格在《紐約書評》上撰文,首次提出「動物解放」一詞。辛格在這篇文章基礎上寫成的《動物解放》一書,於1975年出版,「動物解放」一詞由此深入人心,並成為30多年來風起雲涌的動物權利運動最為響亮的口號。《動物解放》一書從1975年出版以來,被翻譯成20多種文字,在幾十個國家出版。英文版的重版多達26次。

幾十年來,辛格一直與旨在世界范圍內消滅貧窮、保護環境、改善動物生存環境和爭取自願安樂死合法化的組織合作。當他還在墨爾本上學時就參加了反對越戰的抗議活動,這一經歷促使了他寫成第一本書《民主和不服從》。

在牛津大學讀書時,辛格就關注動物的生存狀況,並成為動物解放運動的倡導者。他積極參加政治生活,是澳大利亞參議院綠黨的一名候選人。辛格的道德哲學直接和他獻身於一種倫理生活相聯系。《動物解放》這本書是他對動物解放運動的重要哲學貢獻,被認為是「動物解放運動的聖經」。《實踐倫理學》一書也被譯成多種文字,並被選入世界一百本最重要的哲學著作。辛格也被譽為「當代最有影響的在世的哲學家」。

辛格認為人們應該不僅僅為此刻活著,也不僅僅根據個人喜好活著,而是去過一種具有更廣意義的生活,它要求獻身於所有有感受能力的生命的福祉和環境保護之中。在《我們要如何去活?》一書的前言,辛格對他是怎樣開始倫理學研究這樣解釋道:

當我還是墨爾本大學的研究生時,我就對這本書的主題產生了興趣。我的碩士論文的主題就是「為什麼我應該是道德的?」。其後我在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大學里花了25年的時間研究和教授倫理學和社會哲學。在那個時期的早些時候,我參加了反對越戰的活動,它構成了我的第一本書《民主和不服從》的背景,它是關於不服從不義法律的倫理問題的探討。我的第二本書《動物解放》則是討論我們對待動物的方式在倫理上是站不住腳的。這本書在促進動物解放成為世界范圍的運動的產生和發展中發揮了作用。

辛格的倫理學的實踐性非常強。他的論著《道德專家》是實踐倫理學的開山之作,勾勒出了倫理學發展的新時期。辛格的倫理學是建立在普遍道德原則基礎之上的。這些原則被泛泛地闡述為功利主義原則。他更關注行為的結果而不是動機或遵守規則。

當辛格提出他的實踐倫理學時,他是在向倫理學的整個傳統挑戰,而不僅僅是否定當時的倫理學正統。辛格對實踐倫理學的強調和他對倫理生活的理解在關注焦點和途徑上都與古典的道德理論明顯地區別開來,立足於一種排除形而上學體系和哲學的先驗思路的全新根基,辛格指出2500年來的哲學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能被普遍接受的倫理哲學。

辛格的觀點並不是出自他對現實的迫切需要的回應。在尋找對現代道德問題的解決方法時,他訴諸從柏拉圖、阿奎那、邊沁和西季威克直到海爾悠久的道德哲學傳統。比如,他的第一本書《民主和不服從》中,在考慮觸犯法律是不是正當的問題時,辛格參考了蘇格拉底在《克里托篇》所論及的守法的種種理由。在討論何種程度上我們有道德責任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時,他引用阿奎那的話說:「所有富裕的人出於自然的權利都應把剩餘的一切東西送給生活困難的窮人。」他保留和重鑄了金規則的基本洞見,重新肯定了價值普遍性的重要性,並強調在我們所有的倫理探察中理性的不可或缺性。辛格的方法不是簡單的折中主義。

辛格對哲學的研究並不是局限於思想的某一派,而是廣泛地把自然和社會科學、文學和哲學的整個傳統融合了起來。辛格研究倫理學方法的一個長處是,他把諸多立場的道德洞見整合起來,而又沒有落入漫無邊際的說教。從印度和中國到伊斯蘭的道德哲學傳統,存在一個倫理價值的共同核心,這個共同的核心也是建立在辛格的實踐倫理學的基礎之上的。在他的實踐倫理學中有一種內在一致性和一種充分發展的前後一致的道德立場。辛格對道德哲學的貢獻在於他把宗教洞見、道德哲學和進化論強有力地綜合在一起,並在哲學上達到了一種穩健的實踐倫理學。辛格深深的道德責任感和他清晰、迷人的風格足以說明他何以在學院哲學和普羅大眾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辛格哲學的特色不僅在於他堅持不懈地把倫理推理、減少痛苦和災難的價值付諸實踐,還在於他對擴展倫理思考的能力。辛格對生物學、歷史學、人類學、經濟學和博弈論所積累的倫理相關性證據的評價豐富和闡明了在何種程度上倫理的理論和實踐可以被事實賦予活力。

Ⅱ 從各類學科對人的解釋!

人文學科(humanities)這一名稱本身就是科學所界定的,是20世紀對那些被排拒在自專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外屬的學科的簡便總稱。現代哲學是由科學形成時清除出來的東西界定的,其他現代人文學科則首先以古典語文學的形式出現,其後衍生出歷史、現代語言甚至藝術史。

Ⅲ 如何培養成為學科帶頭人

1、領導非常器重,群眾基礎好,業務水平高,這是根本因素,三者缺一不可。
2、工作能力強,有組織領導才能,有把學科知識轉化為論文能力的水平。
3、善於學習,具備學者氣質,能耐住寂寞,搞好理論研究!

Ⅳ 研究人的心裡的是什麼學科

心理學
心理學是一門探索心靈奧秘,揭示人類自身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它版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權實用價值。它研究范圍廣泛涉及人類活動各個領域的心理問題。近30多年來,認知心理學成為心理學的主流,促進了心理學與當代其它科學和高技術的緊密結合,使心理學成為攻克人腦認知功能、人類智力的起源、新一代智能機等科學前沿課題的重要力量。同時,也加速了心理學從描
述科學到實驗科學的轉變,大大促進了心理學各分支學科的發展和心理學在工程、教育、醫學、管理等社會各領域中的應用。1994年,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相繼將認知科學和心理學列入我國21世紀領先發展的九大學科之一。

Ⅳ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學科帶頭人

一年來,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嚴格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落實教育局、學校工作部署,以重實際,抓實事,求實效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認真落實課程計劃,落實教學常規,落實教學改革措施,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使所任班級教學質量有了大面積提高,現就將一年以來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認真\學習,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新的理念
1、堅持每周的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緊緊圍繞學習新課程,構建新課程,嘗試新教法的目標,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注重把學習新課程標准與構建新理念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准》,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將理論聯繫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質結構接受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的"洗禮"。
2、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准》,使自己逐步領會到"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了學生主體觀,貫徹了民主教學的思想,構建了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使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生個性差異,積極創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成長條件的理念落到實處。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學工作
教學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心,也是檢驗一個教師工作成敗的關鍵。一年來,在堅持抓好新課程理念學習和應用的同時,我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充分運用學校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大膽改革課堂教學,加大新型教學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顯效果,具體表現在:
(一)發揮教師為主導的作用
1、備課深入細致。平時認真研究教材,多方參閱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確把握難重點。在制定教學目的時,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案編寫認真,並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
2、注重課堂教學效果。針對中年級學生特點,以愉快式教學為主,不搞滿堂灌,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為主線,注重講練結合。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 突破難點。
3、堅持參加校內外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並經常在一起討論教學問題。聽公開課多次,使我明確了今後講課的方向和以後語文課該怎麼教和怎麼講。
4、在作業批改上,認真及時,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訂正,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教學中尊重孩子的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現形式,使他們形成自己不同的風格,不強求一律。有意識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各種游戲、比賽等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的天性和個性得以自由健康的發揮。讓學生在視、聽、觸覺中培養了創造性思維方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相應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
作為教師,應該明白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點和缺點兩方面,對優生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後進生則易於發現其缺點,尤其是在學習上後進的學生,往往得不到老師的肯定,而後進生轉化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全班學生的整體成績。所以,一年來,我一直注重從以下幾方面抓好後進生轉化工作:
1、用發展的觀點看學生。
應當縱向地看到:後進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會比今天好。
2、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首先 幫助後進生找到優、缺點,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其次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後進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該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該在稍有一點進步時得到老師的肯定。
3、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教師不應有絲毫虛偽與欺哄,一旦學生發現"有假",那麼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會被看作是在"演戲"。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後進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他們,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後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為做到了以上幾點,所以我在後進生轉化工作上,效果還是明顯的。
四、班主任工作
作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對學生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遵循"嚴要求,高標准"的指導方針。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利用班會,晨會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衛生、紀律、安全等經常講,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為習慣等。
2、發揮"小幹部"的大作用:大膽放手使用班幹部,通過制定班級管理制度,對學生各方面做出了嚴格要求,班內形成了團結向上的優良班風。
3、經常與任課教師取得聯系,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協同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刻苦學習的意志,教會學習方法,學好各門功課,並掌握學生的課業負擔量。
4、關心學生身體健康,注意保護視力,指導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搞好班級的經常性管理工作,對學生進行常規訓練,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5、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系,互通情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指導家長正確教育子女等。
通過以上工作,本班學生紀律、學習、生活習慣、日常行為規范等都有了較大轉變,為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打好了基礎。
總之,一年來,幹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成績只能代表過去,工作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學生學習兩極分化嚴重,行為習慣還不夠規范等,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發揚優點,改正不足,揚長避短,爭取更大的成績。
您好,如果滿意我的回答,請點右上角(採納答案),支持一下,謝謝

Ⅵ 人的學科都有哪些

就我認為,所謂學科就是人們生活的一種衍生技能,在古老的時候沒有這些(只有打獵,捕食等),目的生存下去,到後來人類文明進步(紡織,蒸汽,互聯網等),是在吃飽穿暖後更好的生活,人們對自身的定位越來越明確。像你說的科學家是對真實自然及未知生命、環境環境、現象及其相關現象統一性的客觀數字化重現與認識、、現象及其相關現象統一性的客觀數字化重現與認識、探索探索、實踐的人,、實踐的人。凡是在某一領域達到極大的成就與貢獻是就可以稱作「家」,數學可以稱作科學,語文不算是,因為科學是客觀的。你所謂的等級區分,可能是階級吧,社會地位,財富,權力等構成了階級砝碼。

Ⅶ 真正使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人是誰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 桑代克
其標志事件是: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學》。

Ⅷ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學科帶頭人

分析 這個問抄題可以告訴面試人你對襲工作情況的了解程度如何。同時它還可以告訴面試人,你是否將自己看做是一個認真的、有職業頭腦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找工作的人。
錯誤回答 你必須真正擅長自己所做的工作。一旦你在自己所處的領域取得成就並將成就展示出來之後,人們就會把你當作一個專業人士看待。我認為這需要時間,而且也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但我認為這樣做最終是值得的。
評論 在這種回答中,求職者將專業主義看成一種應該獲得的東西,而不是優秀員工(或潛在員工)應該具備的素質。另外,通過強調其他人的看法(即被當作專業人士來對待),求職者認為專業主義只存在於別人的眼中,而不是存在於員工的行動中。
正確回答 對我來說,做一名專業人士,意味著在做任何工作時都要盡一切努力實現預期結果。同時,也意味著要對自己的表現負責。作為一名專業人士,最重要的是要自己監督自己——也可以叫做自我質量控制。
評論 這種回答的最大優勢在於它的語言。通過使用「實現預期結果」、「對自己的表現負責」以及「自我質量控制」之類的語言,表明求職者很少需要監管就能完成任務,而且也理解自我激勵的重要

Ⅸ 人類是各個學科知識是怎麼被聯系在一起的

一人類發展的第一階段——古猿 開始從猿的系統中分化出來 人類究竟是在什麼時候從猿的系統中分化出來的呢?對於具體時間,現在還有不同意見,但都認為是第三紀的某一個時期,可能是中新世或其前後,即在漸新世晚期到上新世早期,距今約三千萬年到一千萬年的時期之內。至於能製造工具的人的出現,是在第四紀,即在最近的一百萬年之內。從猿的系統分化出來之後,一直到能製造工具的人的出現,這一段漫長的過程,是真正從猿到人的過渡階段。 在中新世或其前後,由低等猿類中分化出現了大型的類人猿。將現代類人猿體格結構的解剖性狀與這種古代類人猿化石作比較研究,可以知道古猿軀體各部分結構,是在高級動物中與人類最接近的。正因為古猿本身結構具有與人相接近的性狀,在一定的外界環境的作用下,古猿才有可能離開猿的系統而向著人的方向發展。 在樹居生活環境的影響下,古猿軀體各部分在漫長的歲月里繼續發生著緩慢的演化。例如它們在樹上生活時,常用前肢(手和臂)採摘果實和捕捉小蟲,後肢(腿和腳)則緊握樹的枝幹以支持全身重量。又如它們在樹上依靠「臂行」來移動,即用前肢攀握樹枝來移動身體。當用前肢向上攀援時,後肢就會呈現直立的姿勢。長期這樣的活動,就引起骨骼和韌帶結構上的某些變化,為手和腳的進一步分化及兩腿直立行走的進一步發展,准備了條件。 依據古氣候資料,可能是由於在第三紀早期即已開始的地殼運動,使大陸上升,引起氣候及地形的變化,在第三紀中期,北半球中緯及南半球的廣大地區,氣候變冷和乾旱,森林大片消滅。在第三紀中新世末期和上新世早期,古猿生活的地方已經不是大片連續的熱帶森林,而是有草原間隔的樹叢。因此,古人類工作者認為,大片森林的消滅,是促使古猿從樹上轉到地面並逐漸運用兩足行走以適應地面生活的外界因素。 古猿轉到地面生活後,開始時可能像現代類人猿以半直立的姿勢行走,即當後肢起立行走時,仍需彎著腰用前肢手指的背面著地來起支持作用。等到前肢離開地面,完全用後肢行走並支持全身重量時,前後肢就發生了決定性的分化。從四肢著地到兩肢直立行走,是古猿從猿的系統分化出來之後的一次質的飛躍。 在歐洲和亞洲發現的第三紀上新世早期的「森林古猿」,化石比較零星,多為牙齒和上下頜骨碎片。其中有的種類與現代的某種大猿相似。另外,在印度發現的某些古猿化石,就顯示與人相似的性質。 在非洲發現的幾種類型的似人似猿的化石,總稱為「南方古猿類」。這類古猿化石是在第四紀更新世早期的地層中發現的;但他們向著人的方向發展,很可能是在更早的時期即第三紀後半期即已開始,而一直生存到第四紀更新世早期。有的古人類工作者認為,南方古猿是生存在第三紀之末與第四紀之初。總之,根據目前的認識,南方古猿類是代表在猿人以前的人類發展階段。 南方古猿的各部分骨骼化石都顯示與人相似而與猿不同;而且所有骨骼的解剖性狀,都一致表明他們已能直立行走;頭腦較為發達,腦量(450—650毫升)高於一般化石猿類和現代類人猿。他們是處在人類最原始的蒙昧時代,已經在生活活動中本能地使用石塊、本棒等天然工具,但一般地還不能製造工具。 在我國廣西柳城和大新等地山洞中發現的「巨猿」(或稱「巨人」)化石,根據其牙齒和下頜骨異常碩大等特點看來,這種「巨猿」可能是似人的古猿系統上滅絕了的一個旁支。 許久以來,古人類工作者是把能製造工具的猿人當作最早的人類。至於南方古猿究竟是猿是人,則爭論很久。目前已經基本上認為,南方古猿在發展進程中已經經過從四足著地到兩足直立行走的質變,應包括在人的范圍之內。人類的范圍因此擴大了,由於南方古猿遠比猿人為雜,人類的歷史也更長了。 一九五九年英國人利基在東非坦尚尼亞奧杜韋峽谷發現了一個頭骨,定名為「東非人」。產化石地經過同位素年齡鑒定,證明「東非人」生存的時代是在一百五十七萬年到一百八十九萬年前。經過激烈爭論之後,一九六一年將「東非人」改名為「南方古猿鮑氏種」,即屬於南方古猿類型。 一九六○年利基又在發現「東非人」的同一地方發現頭骨和其它骨骼化石,因層位比「東非人」稍低,當時曾稱之為「前東非人」,一九六四年又將正式學名定為「能人」。近年來有不少古人類工作者主張「能人」也應歸入南方古猿類型。其生尊時代更「東非人」之前。一九六○年利基又在發現「東非人」的同一地點發現頭骨和其它骨骼化石,因層位比「東非人」稍低,當時曾車之為「前東非人」,一九六四年又將正式學名定為「能人」。近年來有不少古人類規律者主張「能人」也應歸入南方古猿類型。其生存時代更在「東非人」之前。 二人類發展的第二階段——猿人 猿人是第一次能用雙手製造工具的人,他和那種只能本能地使用自然工具(石塊、木棒)的一般南方古猿,有了本質的區別。猿人能用雙手製造石器,顯示手的發展有了質的飛躍。這種質變當然引起腦部以及全身各部分的相應的發展。 中國猿人(全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或簡稱「北京人」)在我國的發現,是對古人類學的一個重大貢獻。他發現於北京西南周口店的石灰岩洞穴中。從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七年陸續發掘到頭蓋骨、下頜骨和許多牙齒及其它骨骼。解放後續有發現。這些化石顯示中國猿人頭骨遠比現代人低,頭額向後傾斜,面部向前突出,眉脊高高突起,牙齒比現代人大而粗壯,腦量(1,075毫升)則比現代人為小。下肢骨基本上具有現代人的形式,前肢已發展為能製造工具的手。但股骨、脛骨的內部結構仍有若干原始性質,類似現代的大猿。 根據對猿人骨骼化石和一起發現的獸骨、石器的研究,中國猿人生存的時代屬舊石器時代的早期,距今約四十萬年前。他們結成原始人群,生活在猛獸環伺的山林和原野中。他們共同製造工具(主要是石器),用以狩獵和防禦野獸並採集植物果實,棲息在山洞內,已能掌握和使用天然火。 在我國陝西藍田發現的中國猿人藍田種的頭骨與下頜骨,與上述中國猿人北京種基本相同。但藍田猿人生存時期較早,距今約五六十萬年。 在外國,有在爪哇發現的爪哇直立猿人,在北非阿爾及利亞發現的阿特拉猿人以及在德國發現的所謂海德堡人等。根據目前的認識,他們和中國猿人的生存時期雖然可能有先後參差,但都屬於大約四五十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猿人。 三人類發展的第三階段——古人 從體格的形態結構上來看,古人是介於猿人與新人之間。在地質時代上,古人比新人為早,生存的時代可能是在更新世晚期之初,距今大約十多萬年以前;文化比新人為原始,屬於舊石器時代的中期。由於最早的古人化石是一八五六年在德國的尼安德特山谷中發現的,在人類學上常把古人化石統稱為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類型。 根據典型的化石,古人的腿比現代人短,膝稍曲,身矮壯,彎腰曲背;嘴部仍似猿人向前伸出,也沒有下巴的突起。所製作的石器比猿人的有很多改進,這說明手部結構有了新的發展,因而更加靈巧。腦量(1,350毫升)比中國猿人的大些,腦子的結構復雜些,具有比猿人更高的智慧。可能已經會取火,能獵獲較大的野獸,並用獸皮作簡陋的衣服。和猿人相比,古人的勞動范圍擴大了,生產力提高了。所有這些情況,都顯示古人在發展的進程上比猿人又向前躍進了。 古人發明衣服和取火,是在人類發展史中繼猿人創造石器之後的兩件大事。因為,像我國關於遠古的傳說那樣,「鑽燧取火,以化腥臊」,就會擴大食物的范圍;同時能製作衣服和隨時隨地能取火禦寒,就能適應不同地區的各種氣候條件,擴大了人類的活動領域,因而古人能分布在亞、非、歐廣大地區。由於勞動協作的需要,在古人階段的末期,應已具有形成原始社會的基本條件。由蒙昧的群居到社會組織的形成,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非常重大的飛躍。 在我國已發現的古人化石,有廣東曲江的馬壩人,湖北西部的長陽人以及山西汾河流域的丁村人。這些化石的發現,顯示當時華北、華南都有原始人類在生活著。馬壩人和長陽人生活在江南時,江南氣候溫熱濕潤。在密林叢草中生活著大部分與現今在那裡的相似的動物、如熊貓、劍齒象及犀牛等。丁村人生活在太行山西邊的汾河流域。當時那裡的氣候比現在要溫暖些。他們經常活動在汾河兩岸的廣闊地區,在那裡制石器,取飲水,獵野獸。丁村人製作的石器,比中國猿人時期有顯著的進步,出現了比較精細的石器,打制技術有較大的提高。 四人類發展的第四階段——新人 新人是古人的後裔,但在發展上又有了新的飛躍。這種飛躍首先表現於新人的體質結構和形態,除去某些細節外,非常像現代人,他們已屬於「智人」種,即現代人種。新人化石所顯示的體質特徵是:身材比較高大;四肢的特點是前臂比上臂長,小腿比大腿長;直立行走的姿勢和現代人一樣,不像古人那樣彎腰曲背;顱骨高度增大,額部隆起,下巴突出;平均腦量與古人相同,但大腦皮層的結構更復雜化。 新人開始出現於最近十萬年之內,即更新世晚期的中葉。這時期的文化是處於舊石器時代的晚期。他們的分布比古人更為廣泛,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和美洲,都發現了這一類型的人類化石。 在我國發現的新人化石,在華北有周口店的山頂洞人和內蒙的河套人;在華南有廣西的柳江人和四川的資陽日等。這些新人頭骨化石顯示黃種人的特徵。在法國發現的新人稱為克羅馬努人,則具有某些白種人(歐羅巴人種)的特徵。 在我國發現的新人化石,在華北有周口店的山頂洞人和內蒙的河套人;在華南有廣西的柳江人和四川的資陽人等。這些新人頭骨化石顯示黃種人的特徵。在法國發現的新人稱為克羅馬努人,則具有某些白種人(歐羅巴人種)的特徵。 新人的勞動經驗和技能有了更大的進步,會製造復雜的石器和骨器,是機智的獵人。他們取火烤煮食物,大大地減輕了用嘴巴撕咬生肉時所用的力量,因而原來向前突出的嘴巴向後退縮,相反,在嘴巴下面出現了向前突出的下巴。山頂洞人的勞動工具有骨針,顯示他們能用獸皮之類縫制衣服,比古人的那種簡陋衣服應該有了改進。 由於勞動效率提高,新人開始能騰出時間來從事藝術活動。例如山頂洞人在製造勞動工具之外,開始製造比較美觀的裝飾品,如穿孔的小石珠,挖孔的獸牙,磨孔的海蚶殼和刻紋的鳥骨管等。這些藝術品的製作,需要較高的技術。在歐洲(法國、西班牙、蘇聯)曾在新人(克羅馬努人)居住過的洞壁上發現以動物為題材的壁面。 從新人階段起,現代各主要人種開始分化出來。例如上述在我國發現的山頂洞人具有黃種人的特徵,是蒙古人種的祖先;在法國發現的克羅馬努人具有白種人的特徵,是現代歐洲白種人的祖先。 人類文化的發展,經過新人階段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以後,先後進入新石器時代及金屬時代。愈到後來發展愈為迅猛。從新石器時代的開始到現在至多不過一萬年左右,金屬時代的開始到現在不過數千年,人們開始利用電能到現在不過一百多年,原子能的利用則僅是最近幾十年的事;而新石器時代以前的發展階段,則動輒以數十萬年到千百萬年計。由此可見,人類的發展不是等速度運動,而是類似一種加速度運動,即愈到後來前進的速度愈是成倍地增加。毛澤東同志說:「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我們深信: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奮發圖強,加速前進,是完全符合發展規律的,因而必然能對人類當前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較大的貢獻。

Ⅹ 有沒有一門研究人的性格變化的學科

研究人的性格和特徵的學科是心理學科 心理學顧名思義是研究人的心理本質的科學,確切些說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心理本質)及其心理是行為的反映(知與行的關系)的科學。 2、心理學對心理(認識)問題的研究一直同哲學上的認識論緊密...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