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科研
㈠ 與力學相比,熱學研究對象,研究的方法有哪些主要區分
1、研究對象不一樣。力學研究的是少體問題,主要集中於單體和兩體問題。熱學研究回的是多粒子系統的統計熱答力學性質。
2、研究理論不一樣。經典力學基於牛頓運動學方程,研究物體的動力學演化過程,量子力學基於薛定諤方程,研究微觀粒子的動力學演化過程,相對論量子力學基於迪拉克方程,研究具有相對論效應粒子的動力學演化過程;熱力學主要手段是統計的方法,得到的是多粒子的體系的平均性質。
3、作用不一樣。力學可以弄清楚兩個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區分不同種類的原子,而熱學研究的是整個原子系統的平均性質,難以區分是哪類原子,因為統計不可能具體到某個原子,是集體行為,所以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有很大差別。

(1)力學科研擴展閱讀:
力學主要理論
1、物體運動三定律。
2、達朗貝爾原理。
3、分析力學理論。
4、連續介質力學理論。
5、彈性固體力學基本理論。
6、粘性流體力學基本理論。
㈡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怎麼樣
簡介: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力學所)創建於1956年,是以錢學森先生內工程科學思容想建所的綜合性國家級力學研究基地,在國際力學界享有盛譽,為我國「兩彈一星」、載人航天事業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錢學森、錢偉長為第一任正、副所長;郭永懷副所長曾長期主持工作;繼任所長為鄭哲敏、薛明倫、洪友士、樊菁,現任所長秦偉。
㈢ 李麗娟的科研項目
先後主持39項科研項目,其中省部級以上項目23項,如:
大跨度空間結構群搜索優化設計方法研究及應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2-01~2015-12,項目編號:51178121);
基於啟發式粒子群演算法的空間結構優化設計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08-01~2010-12,項目編號:10772052);
子午線輪胎結構優化設計中的力學及熱學行為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資助項目,1997-01~1999-12,項目編號:59603001)。
1992年11月畢業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結構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導師:梅占馨);
1992年12月至1998年5月在青島科技大學工作;
1995年12月晉升教授;
1998年6月起在廣東工業大學工作;
1999年11月至12月在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進修學習;
2000年6月至2002年6月任廣東工業大學建設學院結構工程研究所所長;
2002年7月起任現職;
2003年7月至8月德國Hannover大學合作研究;
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英國Liverpool大學訪問教授。
從事結構工程、結構力學及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研究領域
結構工程:
鋼結構穩定
結構設計理論及方法
結構力學行為數值模擬
結構加固補強
結構檢測方法與技術
結構力學:
高性能混凝土
碳纖維加固工程結構破壞機理
結構模擬與優化
近五年的主要研究課題:
1、 午線輪胎結構優化設計中的力學及熱學行為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資助項目,1997-01~1999-12,項目負責人)
2、 橡膠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及子午線輪胎結構力學理論和實驗研究(廣東省高教廳人才引進工程基金資助,1999-01~2001-12,項目負責人)
3、 跨度空間網殼結構的穩定理論及實驗研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2000-01~2002-12,項目負責人)
4、 鋁合金結構力學特性及工程應用(廣東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2001-01~2002-12, 項目負責人)
5、 佛山市文化廣場體育中心主體育館部分屋蓋鋼結構體系設計方案優化(佛山市體育局,2002-07~2002-08, 項目負責人)
6、 碳纖維材料加固修復混凝土結構技術應用研究(廣東省女科技工作者協會項目,2001-05~2003-05,項目負責人)
7、 高層超長結構溫度應力測試(廣州容柏生建築工程設計事務所,2002-07~2003-09, 項目負責人)
8、 碳纖維布加固工程結構的應用研究(廣東省建設廳,2002-01~2003-12, 項目負責人)
9、 橡膠復合材料的疲勞損傷特性及輪胎結構力學研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02-01~2004-12,項目負責人)
10、碳纖維混凝土的開發研究(廣東省科技計劃攻關項目,2002-01~2004-12, 項目負責人)
11、碳纖維補強混凝土結構加固機理研究(廣東省千百十工程項目, 2003-01~2004-12,項目負責人)
12、現代空間結構模擬優化設計(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04-01~2005-12,項目負責人)
13、大跨度新型空間結構模擬設計技術(廣州市科技局科技項目,2004-01~2006-06,項目負責人)
近三年的主要研究論文:
[1] F Liu, LJ Li, Nonlinear Stability Calculation of Grid shells, XX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August, 2004, Warsaw, Poland
[2] LJ Li, F Liu, SY Li, JH Bungey. Design and test of tall and special structure, XX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August, 2004, Warsaw, Poland
[3] F Liu, LJ Li, P Wriggers. Wear Simulation Based on Node-to-segment Element, The 7th Asia-pacific Symposium on Engineering Plast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Sep.2004, Shanghai, China
[4] 李麗娟,李盛勇,付贛清,路成橋,陸偉文,高層鋼筋砼超長結構無縫設計與樓板應力測試分析,建築結構學報,Vol.24,N0.4,2003。
[5] 李麗娟,謝志紅,郭永昌,鋁合金雙層球面網殼結構的抗震性能分析 ,甘肅工業大學學報,Vol.29 ,N0.3,2003。
[6] 張紅州,劉鋒,李麗娟,陳應欽,范根育,纖維混凝土的研究與應用現狀,新型建築材料, N0.6,2003。
[7] 李麗娟,杜宏彪,廣東工業大學建設學院科研和學科建設工作的實踐與體會,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Vol.3,N0.2,2003。
[8] 王紅,朱艷峰,李麗娟,單層鋁合金球面網殼的幾何非線性穩定分析,廣東工業大學學報,Vol.20,No.3,2003。
[9] 謝志紅,李麗娟,葉偉年,郭永昌,陸偉文,局部雙層網殼結構非線性屈曲分析,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Vol.20,No.3,2003。
[10] 李麗娟,付贛清,陸偉文,李盛勇,路成橋,深圳天安數碼大廈樓板應力測試分析。
[11] 劉鋒,李麗娟,空間網殼結構穩定性研究。
[12] 郭永昌,李麗娟,碳纖維布加固鋼筋混凝土梁有限元分析及試驗研究。
[13] 謝志紅,李麗娟,鋁合金雙層網殼結構的抗震性能分析。
[14] 王紅,李麗娟,朱艷峰,單層球面網殼的幾何非線性穩定分析。
[15] 郭永昌,李麗娟,劉鋒,付贛清,碳纖維布加固混凝土梁對延性的影響,第六屆全國建築物鑒定與加固改造學術會議論文集,ISBN7-81053-486-6/TU.17,2002。
[16] 郭永昌,李麗娟,劉鋒,付贛清,混凝土梁粘貼碳纖維布粘接破壞機理分析,第十一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工程力學增刊,2002。
[17] 郭永昌,李麗娟,劉鋒,付贛清,碳纖維布加固混凝土構件的探討,廣東工業大學學報,Vol.19, N0.3,2002。
[18] 劉鋒,李麗娟,楊學貴,輪胎與地面接觸問題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應用力學學報,Vol.18, N0.4,2001。
[19] 李麗娟,葉偉年,空間網殼結構穩定問題研究進展及展望,廣東土木與建築,2001增刊。
[20] 付贛清,李麗娟,豎向地震作用下框筒結構整體穩定分析,建築結構學報,Vol.22,N0.3,2001。
著作和教材:
[1] 王元漢,李麗娟,李銀平,有限法基礎與程序設計,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
[2] 宋域,李麗娟等,結構試驗基礎教程,甘肅民族出版社,2001年1月。
[3] 宋域,李麗娟等,建築結構試驗,重慶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
主要學術和社會兼職:
第九屆全國青聯委員、第八屆廣東省青聯常委;
政協第十屆廣州市常委、十屆廣東省政協常委;
廣東省力學學會常務理事;
廣東省空間結構學會理事;
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理事;
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建築結構專業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建築材料專業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委員;
《鋼結構與建築業》雜志編委;
廣州市建設科學技術委員會結構抗震專業委員會委員;
民盟廣東省委常委兼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
民盟廣東工業大學總支主任委員。

㈣ 固體力學 一般力學 工程力學 或者是其他的力學,哪個更適合搞科學研究
這個沒有什麼具體的區分度的 看老師和自己的意願了 一般力學偏理論一點 但是固體力學、工程力學也一樣可以做科研 看自己的意願了 祝好
㈤ 理工科科研類專業有哪些
理工類的,理科專業都是傾向於研究的。那數學的乘法來說,都知道2*1=1*2,研究數學內的人就是要說明為什麼,容工科注重用理科運用於實際,就是要把2*1=1*2賦予它實際的意義,比如說面積,再明晰一點,就是理科源於生活提出的問題,工科來源於扎實的理科基礎解決生活問題
㈥ 清華力學博士除了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機構能去哪就業呢
1.數學與應用數學
專業介紹:本專業特點是理工結合,培養具有寬厚的數學基礎,熟練的計算機應用和開發技能,較強的外語能力,並掌握一定的應用科學知識,能運用數學的理論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級科技人才。
就業去向:畢業生適合到科研、工程、經濟、金融、管理等部門和高等院校從事教學、計算機應用、科學計算、軟體設計、信息管理、經濟動態分析和預測等多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推薦院校: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大學。
2.信息與計算科學
專業介紹:本專業培養能在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研究、教學、應用軟體開發和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去向:主要到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研究、教學和應用開發及管理工作。
推薦院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天津理工大學。
3.應用物理學
專業介紹:本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數理基礎,熟悉物理學基本理論和發展趨勢,熟悉計算機語言,掌握實驗物理基本技能和數據處理的方法,獲得技術開發以及工程技術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
就業去向:畢業生能在應用物理、電子信息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技術等相關科學領域從事應用研究、技術開發以及教學和管理工作。
推薦院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大學。
4.應用化學
專業介紹:本專業以高分子材料、精細化工和計算機在化學化工中的應用技術為專業方向,培養具有可從事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工業開發和管理知識的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去向:主要到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及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及管理。
推薦院校:北京大學、天津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
5.環境科學
專業介紹:本專業培養能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行政部門和企事業等單位從事科研、教學、規劃與管理、環境評價和環境監測等工作的高級專業人才。
就業去向:主要到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業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等工作。
推薦院校: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
6.環境工程專業
專業介紹:本專業培養具備城市和城鎮水、氣、聲、固體廢物等污染防治和給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規劃和水資源保護等方面知識的環境工程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去向:主要至政府部門、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環保部門、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學校等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開發方面的工作。
推薦院校:華中科技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
7.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專業介紹:培養能在科研部門、教育單位、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計算機教學、科學研究和應用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高級專門科學技術人才。
就業去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的畢業生適合到各系統或行業的相關部門從事軟體開發、經營和維護,也可從事教學、科研和技術工作。
推薦院校: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
8.生物工程(生物科學)
專業介紹:本專業培養能在生物技術與工程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的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去向:生物科學類專業的畢業生可在教學、科研部門,也可在農、林、漁、牧、副、醫、葯以及有關的企業與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學研究或其他與生物學有關的技術工作。
推薦院校:北京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
9.生物技術
專業介紹:本專業能適應生物技術及相關領域的理論及應用性研究,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就業去向:主要到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或在工業、醫葯、食品、農、林、牧、漁、環保、園林等行業的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技術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推薦院校: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四川大學、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
10.通信工程
專業介紹:本專業培養掌握光波、無線、多媒體通訊技術、通訊系統和通訊網等方面知識,能在通信領域從事研究、設計、製造、運營及從事通訊技術開發與應用、管理與決策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去向:適合郵電部所屬各郵電管理局及公司從事科研、技術開發、經營及管理工作,也可到軍隊、鐵路、電力等部門從事相應的工作。
推薦院校:北京郵電大學、天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11.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
專業介紹:本專業培養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領域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市場營銷等方面工作的寬口徑、通識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前景:可在機械、電子、冶金、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兵工等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從事生產技術、研究開發、工程建設、行政管理及教育工作等。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集機械、電子、信息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專業,知識結構先進,適應面寬廣,發展潛力大,是一個發展迅速、需求巨大的熱門專業。
推薦院校: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工業大學
12.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專業介紹: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工程、機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知識的高級專門人才,以適應現代化工業發展的需要。
就業前景:主要到化工、石油、能源、輕工、環保、醫葯、食品、機械及勞動安全等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經營管理以及工程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本專業畢業生就業幾率高,且多能與專業對口。
推薦院校:天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
13.熱能與動力工程 專業介紹:本專業培養能夠從事製冷、空氣調節、供熱等能源工程的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專業內容包括汽車發動機、渦輪機械、鍋爐與換熱設備、製冷與空調、新能源開發與利用。
就業前景:在國民經濟和部門,從事動力機械(如熱力發動機、流體機械、水力機械)的動力工程(如水電動力工程、製冷及低溫工程、空調工程)的設計、製造、運行、管理、實驗研究和安裝、開發、營銷等工作。該專業屬能源動力類,是國家重點發展領域之一,發展前景廣闊。
推薦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
14.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專業介紹:本專業培養能夠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製開發、經濟管理以及計算機應用等領域工作的寬口徑「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前景:畢業後可在電力科研院所、電力規劃設計院、自動化高新技術公司、各地電力公司、各發電廠及非電力企業動力部門工作。可在電力系統自動化、計算機應用技術、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等主要專業方向深造。
推薦院校: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
15.電子信息工程
專業介紹:本專業培養能夠在電子工程領域、信息工程領域、計算機技術與應用領域等從事研究、設計開發、製造、應用和管理與決策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去向:電子信息工程類專業畢業生適合到電子行業、廣播電視等部門從事電子設備製造、電子元件和器件及原材料的開發研製、生產管理等工作,也可到其他部門的相關單位工作。
推薦院校: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
16.光電子技術科學專業
專業介紹:培養高級光電子技術科學人才。就業前景:到信息產業部門、電信部門、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及有關公司,主要從事光電子技術科學,光電信息工程與技術、光通信工程與技術、光電信號檢測處理與控制技術等領域的研究、設計、開發、應用和管理等工作。
推薦院校:南開大學、天津大學
17.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專業介紹:該專業主要培養從事空間飛行器(包括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等)、運載火箭及導彈總體設計和結構設計、飛行動力學與控制系統設計及其他民用產品機電一體化與控制設備的設計、開發與研究等工作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就業前景:畢業生基本進入科研設計單位和國有企業、部隊以及高等學校
推薦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18.飛行器動力工程
專業介紹:本專業培養適應民航現代化與國際化需要的,既具備較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寬的知識面,又具備工程師基本技能訓練,有較強動手能力和適應能力的民航機務高級技術人才。
就業前景:主要從事飛行器(包括航天器與運載器)總體設計、結構設計與研究、結構強度分析與試驗,並從事通用機械設計及製造的工作。由於我國航空航天領域近年來的飛速發展,開發發動機的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每年都供不應求。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大部分學生都在航空、航天、民航等領域對口從事研究工作。但是還有很多學生去了能源、交通、管道輸送等部門施展才華。而這些國家重點項目和重大工程都依賴航空航天發動機改裝成的核心部件。
推薦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民用航空學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19.邊防管理學
專業介紹:本專業培養適應新時期公安邊防工作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理論扎實,業務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能在公安邊防部隊從事國(邊)境管理、出入境邊防檢查和部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前景:主要到公安邊防部隊和出入境管理部門從事國(邊)境管理和出入境邊防檢查等方面的工作。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為100%。我國疆域遼闊,隨著改革的深入發展,對外開放的領域將越來越廣,進出口口岸也必將隨之增加,加之當今國際局勢並不穩定,為防止國際上某些居心叵測的勢力和個別不法分子入境,邊防管理將會更加重要。
推薦院校: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
20.服裝設計與工程 專業介紹:本專業培養掌握服裝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能在服裝生產、科研、教學、貿易等部門從事服裝產品設計與開發、服裝生產技術、服裝企業管理、針織產品工藝設計與生產、服裝貿易以及服裝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前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服裝產業的蓬勃發展急需大量專業人才,該專業畢業生不僅在服裝生產和銷售企業、服裝研究單位、服裝行業管理部門從事服裝產品開發、市場營銷、經營管理、服裝理論研究工作,還可到新聞出版機構從事宣傳評論等方面工作。
推薦院校:天津工業大學、江南大學
21.包裝工程
專業介紹:本專業以包裝技術與工藝為重點,強調運用計算機進行包裝結構設計能力的培養,培養具有包裝系統的工藝設計、結構設計、形象設計、質量檢測、技術管理以及包裝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新設備開發、研究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前景:畢業生可在商品生產與流通部門、包裝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外貿和商檢部門工作。另外還可從事印刷、廣告設計、產品設計等工作。我國已經成為一個包裝大國,形成了一個獨立完整、門類齊全的現代包裝工業體系,但適應入世和綠色包裝浪潮的包裝科研、教育和管理高級人才極度缺乏。
推薦院校:北京印刷學院、天津科技大學、天津商學院、西安理工大學
22輕化工程
專業介紹:培養在輕化工程領域從事生產、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新產品和新技術開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前景:輕化工程專業就業前景廣闊。畢業生可進入輕化工程領域的各大公司、研究所、設計院、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等單位工作。據資料顯示,輕化工程這個專業的就業率最高達到98%,而且畢業生就業多集中在江蘇、浙江、廣東等東部發達地區。該專業畢業生大都屬於技術管理型人才,因此就業後的待遇也相當不錯。
推薦院校:天津科技大學
23食品科學與工程
專業介紹:培養從事新型功能食品、綠色食品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工程設計、產品開發、質量管理、生產管理與銷售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前景:畢業生可在食品加工與製造、食品機械與設備、食品原料與配料、食品物流與營銷等企業以及相關的研究、設計院、大專院校和以食品產業為對象的經濟管理、公共衛生、技術監督、商品檢驗和貿易等部門工作;也可在攻讀食品科學、營養與食品衛生、農產品加工及貯藏等學科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
推薦院校:天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天津商學院
24電子科學與技術
專業介紹:該專業培養能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應用以及教學工作的高級專業人才。
就業前景:該專業畢業生主要分配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事業單位及高新技術公司從事光電子、光通訊、激光技術及其應用等方面的研究、設計、開發和管理工作。
推薦學校: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
25物流工程
專業介紹:培養從事物流策劃、預測、物流系統設計、營運、物流企業的管理、規劃、生產、經營等技術工作,跨越工學、管理學兩類學科的高級復合型專門技術人才。
就業前景:物流作為一門朝陽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而掌握現代物流知識、技能的中高級物流人才在沿海發達地區幾乎供不應求。高級物流人員的平均年薪在10萬元左右。該專業畢業生主要到企事業單位中從事生產管理(包括生產企業資源計劃、物流、調度、組織與控制)、經營管理、技術管理與質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從事工商企業、交通運輸行業和物流相關部門的社會物流、生產物流和綠色物流方面的工程策劃、倉儲、配送、裝卸等工程技術設計、裝備選型與開發應用、管理和營運等工作;如第三方物流企業、港務局、物流園區、汽車製造、矽谷或光谷、計算機廠、煙草廠、港機廠、造船廠、鋼鐵冶金、起重運輸及工程機械廠、交通運輸、航運及航務部門和科研設
計院所、規劃設計院、大專院校等單位從事專業技術、領導管理和教學科研工作。
推薦院校:同濟大學、西南交通大學
26航海技術
專業介紹:培養懂得現代海洋船舶駕駛、船舶運輸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過識別和運用各種航圖、導航儀器表、GMDSS通信方B專項訓練的高級航海技術人才。
就業前景:畢業生主要到海洋運輸各企事業單位從事海洋船舶駕駛和營造管理工作。
推薦院校:天津理工大學
27飛行技術
專業介紹:培養民用航空飛行及飛行運行管理人員。
就業前景: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到100%,主要到民用航空部門從事民用飛機駕駛工作,也能夠承擔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航空運輸的技術與管理工作。
推薦院校:中國民航學院
28交通工程
專業介紹:本專業培養能在交通部門從事交通規劃、交通工程設計、交通系統控制、工程項目評價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去向: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在高校各專業中名列前茅。能在國家和省、市的發展計劃部門、交通規劃與設計部門、交通管理部門等從事交通運輸規劃、交通工程設計、交通控制系統開發等方面工作或在教育、科研部門從事教學和科研等工作。
推薦院校:中國民航學院、天津城建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同濟大學
29交通運輸
專業介紹:本專業培養能在國家及省市的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交通運輸企事業單位從事交通運輸的組織、指揮和決策的高級技術人才。
就業前景:多年以來,交通運輸專業的畢業生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但是,鐵路系統還僅僅是用人需求的一部分。與交通運輸專業對口的就業方向還包括了公路、水路、航空和城市交通等各類交通運輸部門。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交通運輸專業的畢業生是在各個交通系統從事規劃、設計、指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使得交通運輸系統能夠高效地運轉。
推薦院校:中國民航學院、天津工程師范學院、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30信息安全專業
專業介紹:培養掌握計算機與網路技術、網路與大型信息系統安全技術、安全管理與信息安全法律法規,能夠從事計算機網路與大型信息系統安全設計、工程開發及系統管理,信息安全理論與法律法規研究的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前景:從事信息安全產品研究與開發、網路通信與信息服務等工作,可以到國家機關以及各級信息中心部門工作,從事信息安全教育與研究工作。我國已將信息安全列為今後十年優先發展領域,目前信息安全方面的人才很少,而金融、商業、公安、軍事和政府部門對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
推薦院校:南開大學
31軟體工程專業
專業介紹:是計算機領域發展最快的學科分支之一。本專業培養掌握計算機軟體基本理論知識,熟悉軟體開發和管理技術,能夠在計算機軟體領域中從事軟體設計、開發和管理的高級人才。
就業前景:除考取國內外名牌大學研究生外,主要畢業去向是計算機軟體專業公司、信息咨詢公司以及金融等其他獨資、合資企業。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從1996年至2006年,我國將有100多萬個需要軟體技能的新職位,目前就有10萬至40萬個需要電腦軟體技能的職位因無人填補而空著。
推薦院校: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天津理工大學
32生物醫學工程
專業介紹:將電子技術、信號檢測與處理、計算機技術等高科技手段運用到醫學中去,是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主要學習與電子、信息和生命科學有關的基礎理論,學習綜合運用工程技術與醫學相結合的基本知識,開發、設計、研究醫學儀器以及現代醫療的基本方法與技能。
就業前景:主要到生物醫學工程領域、醫學儀器以及其他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產業等部門從事研究、開發、教學及管理的工作。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新型學科,是我國二十一世紀優先發展、重點支持的學科之一。現代醫療設備多是高科技產品,我國基本依靠進口,因此該專業人才需求迫切,數量很大,將有長久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推薦院校: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
33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專業介紹:培養能從事塑料、橡膠、膠粘劑、纖維、塗料等材料的合成、改性、物料混配、成型加工技術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
就業去向:主要到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畢業生繼續深造的可能性極大。 推薦院校:北京化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
34臨床醫學
專業介紹:培養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的通科醫師。
就業前景:畢業生適宜在各級醫療單位、醫學科研機構和學校從事臨床醫療、科研和教學工作。七年制畢業生適宜在省、市級以上的醫療單位從事臨床醫療、科研及教學工作。
推薦院校:天津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國醫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
35麻醉學
專業介紹:培養從事臨床麻醉、復甦和急救工作的麻醉醫師。
就業前景:畢業生適宜縣級以上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醫學院校,臨床醫學研究機構的麻醉科、急診科、急救中心、重症監測治療病房(1CU)、葯物依賴戒斷及疼痛診療等領域從事臨床麻醉、急救和復甦、術後監測、生理機能調控等方面的工作、教學、科研工作。
推薦院校:天津醫科大學、中山大學、中南大學
36護理學
專業介紹:培養從事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工作的護理師。
就業前景:畢業生適宜在省、地、縣級專科或綜合醫院從事高級護理或管理工作,也適應在有關學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推薦院校:天津醫科大學、北京大學(限女生)、中國醫科大學(限女生)、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復旦大學、吉林大學
37葯學
專業介紹:培養從事一般葯物制劑、鑒定及臨床合理用葯等工作的葯師。
就業前景:畢業生適宜在各級專科醫院、綜合醫院從事葯師工作,葯品檢驗、葯學研究單位及各類制葯制劑廠、有關學校從事研究、教學等工作。
推薦院校:天津醫科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大學、中國葯科大學、沈陽葯科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
38水利水電工程
專業介紹: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際動手能力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實用性和通用性寬口徑的高級技術人才。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後可在水利水電、電力行業的管理、設計、科學研究機構,工程施工單位和高等院校從事相關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科學研究和教學等工作。也可在土木建築及其他行業從事相關的工作。
推薦院校: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
39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專業介紹:培養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和行政部門從事科研、教學、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去向:主要到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科研、教學、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等工作。
推薦院校:東北農業大學、武漢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40土木工程
專業介紹:培養具備從事土木工程的項目規劃、設計、研究開發、施工及管理的能力,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前景: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對各類土木工程建設人才的需求將十分巨大。主要到房屋建築、地下建築、隧道、道路、橋梁、礦井等的設計、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資、開發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
推薦院校:清華大學、同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東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41城市規劃
專業介紹:培養能熟練掌握城市規劃設計(包括區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了解城市發展的基本理論與當代城市發展趨勢,具備建築、地理、園林、經濟等多方面修養與實踐技能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就業前景:學生畢業後主要從事城市規劃設計與管理工作,同時也可以從事市政工程規劃、城市生態規劃、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園林遊憩系統規劃等相近領域的工作。隨著我國的城市化發展趨勢,本專業就業形式廣泛,前景光明。
推薦院校:同濟大學、天津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
42建築學
專業介紹:主要培養從事建築、城市、室內、景觀等方面設計工作的建築業高級人才。
就業前景:建築設計(研究)院,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大專院校建築學院(系)或建築科研部門。我國建築行業發展迅猛,目前專業技術幹部所佔比例很小,尤其高級技術人才十分缺乏,急需補充。近年來畢業生就業市場上建築類、土建類人才就業看好,社會需求量在各學科類別中一直名列前幾位,尤其是建築學、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方面的專業人才很受歡迎。
推薦院校: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天津城市建設學院
理科部分
43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專業介紹:培養能在設計研究院、建築工程公司、物業管理公司及相關的科研、生產、教學等單位從事工作的高級人才。
就業前景:主要到城市中的設備生產廠家、設備經銷公司、物業管理公司、工程設計部門、工程安裝公司、學校與科研單位等行業工作。在對健康日益注重的明天,對居室和辦公環境要求的提高,必然帶來對建築設備性能要求的提高。
推薦院校: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
44工程力學
專業介紹:培養能在機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工程中從事與力學有關的科研技術開發、工程設計和力學教學的高級工程科學技術人才,具有應用計算機和現代實驗技術手段解決與力學有關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
就業前景:可在航空航天、機械工程、車輛工程、建築工程、海洋工程等領域從事科學計算、軟體應用與開發、實驗分析、產品CAD與優化等工作,或在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推薦院校: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
45工業設計
專業介紹:培養具備工業設計的基礎理論、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專業設計部門、科研單位從事工業產品造型設計、視覺傳達學工作。
就業前景:工業設計是隨著社會發展、科學進步、人類進入現代生活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在歐洲、美國、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得到了迅速發展。畢業生可以在傳統工業、IT產業、科研單位和高等學校從事工業產品設計、人-計算機交互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方面工作。
推薦院校:天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
48水利水電工程
專業介紹:培養具有水利水電工程的規劃、勘測、設計、施工、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專門知識,有創新精神和實際動手能力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實用性和通用性寬口徑的高級技術人才。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後可在水利水電、電力行業的管理、設計、科學研究機構與工程施工單位和高等院校從事相關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科學研究和教學等工作。也可在土木建築及其他行業從事相關的工作。
推薦院校: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
參考資料: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4/06/02/000795370.shtml
㈦ 中科院力學所是國務院直屬科研院所嗎
中科院屬於國家研究機構,直接隸屬於國務院是級別非常高的一個研究院可以在這里進修學習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
㈧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科研條件
截至2015年3月,力學所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個國際力學中心(北京國際力學中心),3個科學院研究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微重力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統力學重點實驗室、先進製造工藝力學重點實驗室
科學院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高超聲速科技中心、中國科學院先進軌道交通力學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海洋工程中心 館藏資源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圖書館1956年由首任所長錢學森先生創建,郭永懷先生回國後直接抓圖書館的工作,奠定了初期圖書館建設的堅實基礎。2002年11月,圖書館完成改建。改建後的圖書館館舍面積約75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一層設館藏庫、復印室等;二層設現刊、報紙、工具書、電子閱覽、機房、目錄室和采編室等。上下兩層共有閱覽座位50個。 另外,有200平方米左右的二、三級書庫和資料室。
據2016年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圖書信息中心顯示,力學所圖書館是一個開架式力學專業圖書館。館藏文獻以固體力學、流體力學、爆炸力學、岩土力學、生物力學、熱學-力學、能源和環境中的力學、流變學等為主,也適當搜集了相關學科(如數學、物理、化學、技術科學、電子學等)書刊。共有外文圖書18,600餘冊,中文圖書17,000餘冊,中文刊合訂本5,800餘冊,西文、日文、俄文期刊合訂本25,000餘冊。中文現刊50餘種,外文現刊60餘種,報紙16份。特別是多種力學類核心期刊收藏齊全。資料室收藏學位論文、博士後出站報告和內部資料等。入藏最早的科技文獻可上溯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本館是國內力學類較為系統、完整的文獻收藏部門之一。
據2016年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圖書信息中心顯示,力學所已開通了ISI Web of Knowledge, Elsevier, Springer等30餘種網路資料庫,並與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建立了全文傳遞服務。中西文圖書和期刊均已實現全天候網路查詢。為獲得更多資源,實現資源共享,與國內有關大學、科研院所建立了館際互借關系。

㈨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怎麼樣
簡介:中國地抄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成立於1956年,地處北京市,是國家公益性地質科研機構。由地質學家李四光創立,曾稱地質部地質力學研究室、地質礦產部地質力學研究所,2000年更名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研究所主要從事基礎地質、地應力與地殼穩定性、礦產與能源地質、第四紀地質與環境、地質災害、新構造與活動構造、極地地質等領域的調查與研究。 根據2018年1月該機構官網信息,研究所有有國土資源部科研平台5個,地質調查局科研平台2個,地質科學院科研平台2個,研究所下轄實驗室9個;有學術學科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學術學科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學術學科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學術學科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在站博士後17人,在讀博士研究生34人、碩士研究生42人。
㈩ 科學家為什麼研究力學
科技是人類文明的標志之一。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的每一項進步,都伴隨著科技的變革。一版般地講,科學變權革是指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質的飛躍,它表現為新的科學理論體系的誕生;技術變革是指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新飛躍,它表現為生產工具和工藝過程方面的重大變革。然而,無論怎樣,科技變革都離不開科學家們的努力。
在人類的文明史上,和眾多領域的科學家一樣,物理學領域的科學家們憑借著他們的聰明才智以及辛勤努力,創造了許許多多的科學奇跡。他們要麼創造了新的理論,要麼發明了新的裝備,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必然會有更多的科學家創造更多的科技奇跡,繼續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