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學科召集人

學科召集人

發布時間: 2020-12-05 06:06:13

❶ 南京有什麼好考的動物醫學院嗎

南京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
網路名片
南京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前身為東南大學畜牧獸醫系,創立於1921年,是我國最早的畜牧獸醫系之一。東南大學後改名為中央大學,解放後更名為南京大學。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組建南京農學院畜牧獸醫系,分設畜牧、獸醫兩個專業。1984,南京農業大學成立,分設畜牧系和獸醫系。1994,撤系建院成立動物醫學院。

動物醫學院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獸醫學科評議組第一召集人任職單位,為全國獸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處掛靠單位和主任委員任職單位。1998年獲獸醫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現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3個博士學位點和3個碩士點,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部級開放實驗室和1個部級創新中心。 2003年,動物醫學專業被評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點."動物健康與衛生"為"211工程"建設項目。 動物醫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學科齊全,擁有一支學術水平較高、銳意進取、年齡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現有教職工76名,其中教授22名,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獸醫師、高級實驗師20名,講師、實驗師18名。具有博士學位者30名,碩士學位者45名,其中博士生指導教師19名,碩士生指導教師26名。40歲以下教師均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 學院下設三個系,即基礎獸醫學系、預防獸醫學系和臨床獸醫學系。基礎獸醫學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有一個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設有動物解剖學、動物組織胚胎學、動物生理學、動物生物化學、獸醫葯理學和獸醫病理學等學科組;預防獸醫學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有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和動物疫病防治技術創新中心,下設獸醫微生物學、家畜傳染病學和家畜寄生蟲學等學科組;臨床獸醫學為省級重點學科,設有獸醫內科學、獸醫外產科學、中獸醫學等學科組。動物醫學院附設畜牧與獸醫編輯部、動物醫院、實驗動物中心、動物葯廠和30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 《畜牧與獸醫》是南京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與動物科技學院合辦的全國性專業核心期刊,創刊於1949年,在國內外有較高的聲譽。 動物醫學院承擔了多項"973"、"863"和國家攻關等國家級重大項目和多項部、省、市科研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每年平均在核心期刊上發表高質量的科研論文100多篇,其中多篇被SCI收錄。在豬鏈球菌、嗜水氣單胞菌等細菌病,豬源戊型肝炎病毒、冠狀病毒、圓環病毒、豬呼吸道與繁殖障礙綜合症等病毒病,消化道線蟲病、球蟲病以及動物細胞因子、營養生理生化及調控、分子神經內分泌、功能基因表達及調控、畜禽營養代謝病、畜禽骨骼與關節疾病、中西獸醫結合及魚病等方面的研究達到了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取得了顯著成果,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80多年來,學院為國家培養了33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

❷ 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學生培養

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下設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告學和播音與主持藝術四個本科專業,實行大類招生分流培養的模式;現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兩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已全部布滿。新聞學專業碩士點含新聞理論和歷史、新聞業務、廣播電視新聞三個方向,傳播學專業碩士點含大眾傳播與社會、文化產業、媒介融合三個方向。辦學30多年來,共培養碩士、本科及成人畢業生6000多人,畢業生社會承認度高,絕大部分畢業生成為黨政部門、新聞傳媒的骨幹。現有在校本科生593人,碩士研究生158人,繼續教育學生470人。
2013年9月起,新聞傳播學院開始招收傳媒經濟學、廣告學碩士生。2011年8月2日,新聞傳播學院舉行一級學科自主設置目錄外二級學科碩士點評審會,傳媒經濟學和廣告學順利通過專家評審。評審會由國內知名新聞傳播學者、原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科國家重點研究基地主任、博士生導師童兵教授主持。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商娜紅教授就學院的歷史沿革、專業布局、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發展目標等作了匯報,就擬增設的二級學科——傳媒經濟學和廣告學的建設作了闡述並回答了專家組提出的問題。專家組經過認真審議,一致認為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自主設置目錄外二級學科碩士點——傳媒經濟學和廣告學立足於廣西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打「東盟牌」、「區域牌」、「民族牌」、「西部牌」,學科特色凸顯,已有的基礎扎實,各項軟硬體條件充分,尤其是依託「新聞出版總署西南人才培養基地」和「中國-東盟文化產業(傳媒)人才培養基地」, 廣西大學新聞教育在全國新聞院系中獨樹一幟,可以成為全國新聞傳播學科官產學研結合的示範單位。商娜紅院長代表學院對評審專家多年來給予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科的支持與幫助表示感謝,並希望各位專家今後繼續關注廣西的新聞教育。參加評審會的專家還有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徐泓教授,國務院新聞傳播學科評審組成員、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博導張昆教授,教育部新聞傳播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四川大學博導蔣曉麗教授,中國高校廣告教育研究會會長、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博導陳培愛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導陳衛星教授,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導曾建雄教授。我校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李慶林教授、副院長吳海榮教授等7人參加了評審會。

❸ 西南大學好的專業都有哪些

西南大學好的專業 特種經濟動物飼養(蠶學): 隸屬於西南大學的蠶桑絲綢學院,該學院是西南大學最具特色的學院,另外還設有紡織工程、絲綢工程2個本科專業,其中特種經濟動物飼養(蠶學)專業為農業部級重點學科。其家蠶基因組研究居於世界領先水平,創造了自然免耕法等領先技術。 農學:一提起西南大學,就不得不提到西南大學的農學,因為他實在是太有名氣了,即使你不知道,但是一提起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大家該不會陌生了吧,他就是西南大學農學專業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的傑出代表。而且該學科已有50多年的辦學歷史,擁有農業部的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在水稻、油菜、棉花、小麥等作物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和特色,部分研究還達到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所以,這里絕對是農學學科的優等學府!心理學:西南大學的心理學學科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葉麟、何其愷、張增傑、劉兆吉等一批心理學家曾執教於此。現在該學科建設以中國著名心理學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心理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兼心理學教學工作委員會主任黃希庭教授作為學科領頭人,其學術能力和名氣不亞於北師大的心理學。本學科分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兩個專業方向,他們的區別在於前者屬於師范類專業,後者是非師范類專業,培養的側重點不同。 教育學:隸屬於教育學院由復旦大學相輝學院教育系、四川大學教育系、重慶大學教育系、國立女子師范學院教育系、四川省立教育系、川東教育學院教育系和公民訓育系、華西醫科大學家政系、昆明師范學院教育系、貴州師范學院教育系等9個單位合並而成。學科實力很強,並且教育學專業為國家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確定的第一批特色專業點。本科專業按照教育學大類招生,分設教育學、小學教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教育管理等5個專業方向。

❹ 東北師范大學在哪

東北師范大學坐落於吉林長春。1946年建校,原名東北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地區創建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1950年根據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易名東北師范大學。1958年劃歸吉林省管理,更名為吉林師范大學。1980年重新劃歸教育部,復名為東北師范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是首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111計劃」成員之一,教育部「援疆學科建設計劃」40所重點高校之一;教育部直屬的六所綜合性師范大學之一。


(4)學科召集人擴展閱讀

師資力量:

根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東北師范大學有專任教師1557人,其中教授497人,副教授616人。有在崗博士生導師317人,榮譽教授10人,資深教授99人,客座教授28人,名譽教授13人;

其中,有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雙聘院士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召集人1人、歷屆成員1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9人、講座教授5人,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帶頭人2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人。

❺ 黃達的教育背景

天津市立第一中學高中畢業;
華北聯合大學政治學院財經系本科;
華北聯合大學政治學院研究室研究生。
工作經歷 1951年至1954年中國人民大學財政系教研室主任;
1954年至文革中國人民大學財政系、財貿系系副主任;
1978年至1983年夏中國人民大學財政系系主任;
1983年夏至1985年夏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1985年夏至1991年底中國人民大學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長;
1991年底至1994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1993年至1998年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日本友好小組成員;
中國~新加坡友好小組成員;
1997年7月13日至1999年中國人民銀行第一屆貨幣政策委員會專家委員;
1999年9月至2001年9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委員;
1994年9月起全國工商管理碩士(MBA)教育指導委員會顧問;
1993年9月至1997 年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經濟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1991年9月起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八五」規劃經濟學學科規劃小組成員和經濟學學科組、應用經濟學學科評審組召集人;「九五」規劃應用經濟學學科規劃小組和學科評審組成員;
1983年1月起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師職務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1987年3月起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師職務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97年起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師職務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
1987年11月至1995年4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委員;
1995年4月至1999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屆委員;
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經濟學學科評議組第一屆邀請成員;
1985年3月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經濟學學科評議組第二屆成員;
1991年至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經濟學學科評議組第三屆召集人;
1997年至2002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應用經濟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學術和社會兼職 1985 年9月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
1979年10月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物資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
1979 年12月中國金融學會理事;1980年 10月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1984 年6月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1995 年4月中國金融學會會長;2000 年7月中國金融學會名譽會長;1991年 12月—2000 7月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1983年 1月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199?年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
1980年1月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1983 年6月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1999 年10月中國財政學會顧問;
1980年12月中國價格學會常務理事;1986年 1月中國價格學會副會長;現為顧問;
1990 年7月起中國物資流通學會副會長;
1986年 10月中國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1999年4月中國企業管理協會更名為中國企業聯合會,任顧問;
1991 年8月至1999年第一屆中國證券業協會副會長;
1988 年11月第一屆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
1993年3月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常務理事;
1994年3月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副會長;
1994年7月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勵基金委員會評獎委員會委員;
1982年至1997年中國國際交流協會理事;
1985年夏開始中美經濟學教育交流委員會主席;
1993年6月中韓友好協會副會長;
1998年7月10日中國民主建國會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特邀顧問;
1999年2月中國經濟學術基金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老教授協會第三屆、第四屆顧問;
中國老教授事業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常委、顧問。
黃達曾任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第三屆委員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經濟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經濟學科規劃小組成員,第一屆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和中國財政學會、中國價格學會、中國行政管理學會、中國物資流通學會等團體的副會長。

❻ 商業經濟學的專業介紹

1、專業概況
商業經濟學是我校傳統的優勢學科。至今已有六十餘年的歷史積淀與傳承,學科在師資隊伍、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積淀深厚。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全國研究生專業目錄調整中,中國人民大學商業經濟學專業同工業經濟學專業一同並入新設立的產業經濟學專業,成為國家重點學科。2004年,我校自主設立流通經濟學專業,2012年更名為商業經濟學專業。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校商業經濟學科涌現了一批在國內有重大影響的以曾洪業、林文益教授孫冶方、薛暮橋為代表的優秀學者。當前,以紀寶成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的商業經濟學已成為中國人民大學的優勢學科,在基礎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居於國內領先地位。將商業經濟學建設成為具有穩定的學科優勢,使其具有鮮明的學科特色,推動商業經濟學的若干研究方向產生國際影響,是我校未來學科建設的重要目標。
經過多年努力,商業經濟學專業在教學科研、師資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國內產業經濟學和流通經濟學界形成了如下優勢和特色:
(1)教學科研。本學科有著長期的教學科研基礎與積淀。Over the past decade,本學科點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8項,共獲得社科基金13項(其中,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自然科學基金6項,其中涌現了一批有學科特色、具有學術影響力的優秀理論科研成果。本學科點構架在中國人民大學基礎雄厚的經濟學科研平台之上,研究方向跨越多個應用經濟學科,涉及產業經濟理論、企業發展理論、流通經濟理論、國際貿易理論、商品學理論等諸多分支,在跨學科交叉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果,尤其是流通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始終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2)師資隊伍。學科設立至今中國人民大學商業經濟學科涌現了一批在國內有重大影響的學者。本學科具有一支合理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和專業技術結構的師資隊伍,其中85%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國外學習與研究背景。各研究方向的學術帶頭人均在學科建設、理論研究和商業政策制定方面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3)人才培養。本學科點為全國多所院校貿易經濟學科建設的師資培養、商業經濟高層次人才建設貢獻了巨大的力量。從上世紀50年代起,國內許多院校為了盡快適應高等學校的正規化建設,提高教師的理論素質與業務水平,選送多批教師到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班進修,中國人民大學為全國多所院校貿易經濟學科建設與師資力量的培養起到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Over the past decade,本學科點以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為重點,本科生培養為核心,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內貿流通領域輸送了大批多層次的商業經濟專門人才。
從2012學年起,本博士點專業接受商業經濟學專業和產業經濟學專業碩博連讀研究生。
2、主要研究方向與研究內容
(1)市場體系與市場運行
以紀寶成、王曉東為帶頭人。本研究方向秉承原有的「商品流通體制發展」研究傳統,融入了新的研究對象、研究視角和學術理念,以宏觀市場的重構、規范、規劃、運行和發展為對象,研究重點涉及決定市場運行規律與因素、新型市場宏觀調控體系、市場秩序規制、市場供求調節、市場運行模式轉換與機制矯正以及市場體系的建立與健全等。
(2)產業發展與戰略產業
以徐佳賓為帶頭人。本研究方向融合了原有的「企業發展與產業選擇」和「產業調整與產業融合」兩大研究方向,在產業組織理論中引入管理學的思想,以產業並購整合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強調「在產業融合和調整中實現產業發展,在產業選擇中確立戰略產業」的戰略思維。
(3)產業組織與市場競爭政策
以陳甬軍、蔡榮生為帶頭人。本研究方向對市場進行形成全新的交叉研究,運用產業組織研究視角和方法探討解決市場與產業結構矛盾的新思路。本研究通過對不同經濟時代產業組織基本矛盾的轉化以及各國市場競爭政策的變化進行研究,系統剖析了我國市場壟斷的發展歷程及反壟斷政策的重點。
(4)市場監測與流通創新
以馬龍龍、劉向東為帶頭人。本研究方向將原有的「商業運行機制創新」研究進行了延伸和拓展,引向了更為具體也更具戰略價值的消費品市場和流通產業層面,通過對消費品市場的監控、分析和預測以及對流通產業運行的深度探討,發現了流通產業在活躍消費品市場、滿足消費需求的同時實現自我優化升級的演進規律。
3、專業培養目標
(1)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定位在產業分析人員、政府公務員和政策分析(包括政策制定依據的收集和政策效果的實證分析)人員上,要求畢業生能夠掌握產業分析的基本方法,通曉產業經濟和流通經濟的基本理論,並對產業政策和市場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有深入的認識和了解。中國人民大學致力培養既精通微觀管理技術和技巧,又具備中宏觀產業眼光和市場意識的人才,為大型跨國企業集團、證券公司行業分析機構以及政府部門輸送融合宏微觀分析視角的復合型高級人才。
(2)博士研究生培養目標為在碩士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理論基礎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強化其理論修養和學術眼光,並在導師輔助下找到理論突破點,形成理論特長。產業經濟和流通經濟博士應當成為企業集團發展戰略的制定者、行業協會或經濟組織的行業分析專家或國家產業和市場政策制定的決策人員。他們就學期間所作的研究和畢業後作從事的工作,都會從產業的層次上對某一行業甚至整個經濟體系有所影響。
4、本專業師資力量
兩專業現有學術梯隊共19名教師,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人;55歲以下中青年骨幹教師(16人)全部具有博士學位和高級職稱,其中85%具有國外留學背景;本學科點學術帶頭人紀寶成教授擔任過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暨學科評議組成員(應用經濟學科組召集人);領銜五大研究方向的其他學術帶頭人也均在學術背景、社會影響、學界聲譽等方面處於國內優勢地位。
5、對外學術交流
兩專業積極開展學術交流,近五年中參加了相關領域8次國際理論研討會,組織了2次國內大型的理論研討會,資助了「WTO、中國和亞洲經濟體」國際學術研討會;並與商務部、科技部、統計局、糧食局等其他市場監測單位實現了橫向交流和合作。
6、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
流通經濟學科為研究生開設「西方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數理分析方法」等基礎理論課程,充分利用我校在國內經濟管理等學科領域的綜合優勢,為優秀研究生的培養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學與管理學理論基礎;開設「流通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等學科基礎課,為研究生開展本學科領域的專項研究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證平台;開設「流通經濟學主文獻研讀」、「市場流通理論前沿專題」、 「商品流通體制研究」、「零售與批發戰略管理」等專業課程,完善流通經濟研究的知識結構;開設「國際貿易政策前沿專題」、「經濟社會政策」等政策課程,強化流通經濟研究的政策分析視角,重點打造「流通產業經濟學」交叉學科課程,強化流通經濟研究的理論綜合運用能力。
(1)流通經濟學
(2)產業經濟學
(3)國際經濟學
(4)商品流通體制研究
(5)零售與批發戰略管理
(6)流通經濟學主文獻研讀
(7)市場流通理論前沿專題
(8)國際貿易政策前沿專題
(9)經濟社會政策

❼ 漢語言文學大二女生 想考新聞傳播方面的研究生。

2006年12月7日至日,來自大陸各主要新聞院系的負責人以及香港、英國、美國新聞傳播教育界的知名專家共50餘人,匯聚復旦大學,針對我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教育的現狀、問題和對策進行了學術交流和討論。會議由教育部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復旦大學新聞傳播與媒介化社會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和新聞學院聯合舉辦,旨在全面總結並反思我國新聞傳播學科的基本狀況,並以研究生教育為重點,討論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措施與未來規劃。

一、新聞傳播學研究生教育概況

二十多年來新聞傳播學教育規模的擴大和辦學層次的提升對新聞傳播學科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層次的教育,據教育部高教司統計,截至2005年全國共有661個新聞學類本科專業點,其中新聞學209個,廣告學232個,廣播電視新聞學146個,編輯出版學50個,傳播學24個;研究生層次的教育,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復旦大學新聞傳播與媒介化社會研究基地主任童兵教授介紹,在經過十輪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核工作後,目前全國共有新聞與傳播學碩士點123個,其中新聞學60個、傳播學63個;博士點19個,其中新聞學10個、傳播學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另有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後流動站3個。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塗光晉教授、復旦大學新聞傳播與媒介化社會研究中心黃旦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研究中心胡正榮教授、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張金海教授、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李建偉教授根據此前的調研,分別就國內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專業的研究生教育情況做了專題報告。綜合各專題報告的統計,目前各專業師資情況如下表:

總體而言,各專業的師資狀況呈現出高職稱、高學歷和年輕化的特點;在研究方向設置及專業課程設置上,普遍呈現多樣化的特點,研究方向設置寬、窄不一,而且仍有擴展的趨勢。調查者認為,這種趨勢反映了學科建設的繁榮,但繁榮背後潛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學科邊界的模糊。例如,大部分學校將廣告學專業歸屬於新聞傳播學,但也有不少院校依託於經濟、管理、文學、藝術等學科;編輯出版專業在不同院校分屬於出版編輯、出版發行、文藝學、新聞傳播學、紙漿造紙工程、圖書館學等;傳播學的學科定位與邊界不清也導致傳播學科專業特性不清、課程體系缺少規范以及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含混。

二、新聞傳播研究生教育的問題、建議與對策

1.關於優化學科結構

學科結構的調整是本次會議的熱點和焦點,引起了代表們的熱烈討論。一種意見認為目前新聞與傳播學下設兩個二級學科,整體結構偏小,建議通過修訂二、三級學科目錄、增設二級學科以調整結構、夯實中堅力量。這樣有利於進一步釐清學科邊界,回應其他學科的蠶食之勢,維護本學科的整體權益。胡正榮教授認為目前廣播電視專業與社會的互動進一步密切,學科發展態勢良好,已有幾年一級學科授權單位自主設置了廣播電視學博士招生方向,應當將其設置為二級學科,有利於學科內涵的建設。張金海教授、廈門大學黃星民教授等建議,將廣告學提升為二級學科,既將其專業歸屬明確到新聞與傳播學,也可為廣告學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李建偉教授、南京大學張志強教授等則認為編輯出版專業晉升為二級學科條件已成熟。

但也有些代表則認為,在優化結構的同時更應關注學術品質和學理基礎的建設。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董天策教授指出,學科結構的調整應當以學科內涵和學術成就作為重要參照指標,應當著力提升學術品質和內涵。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院長吳飛教授認為,二級學科不宜設立太多,應當考慮這些學科的學理基礎。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方曉紅教授認為,結構調整需要考慮學科本身的生存與發展,如果將其他部分從傳播學中抽出設立二級學科,傳播學可能會被架空。深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吳予敏教授指出,傳播學科本身具有跨學科性質,一方面,研究生生源的多元化是必然趨勢,既面臨困惑,但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機遇;另一方面,媒體工業發展趨勢下,傳播手段的融合性也會越來越強,因此不能只考慮為單一媒體提供人才而增設二級學科,而應當立足於發展多元傳播學教育。

❽ 成都體育學院的全部信息

成都體育學院原屬國家體育總局管理,現由國家體育總局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為主。前身系始建於1942年的四川省立體育專科學校,1953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西南體育學院,1956年2月更名為成都體育學院,1961年重慶體育學院並入,學院力量得以充實。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學院已成為以體育科學為特色的多學科發展的高等體育學府。

學院佔地總面積40餘萬平方米,院本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中區西南部,毗鄰聞名中外的歷史名勝成都武侯祠。擁有一批先進的教學訓練場館,並建有現代化的教學實驗大樓、校園網、標准化的語音實驗室和先進的人體運動機能測評中心。圖書館藏書約40餘萬冊,電子圖書、光碟資料庫、網路資料庫若干,期刊合訂本2萬余冊,各種中外文報刊1千多種。

現有教職工7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457人,正副高級職稱167人,中級職稱189人,助教和實驗員81人,國際、國家級裁判60餘人。60多年來,學院涌現出不少斐聲體育界的專家、學者。有原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國家體育總局和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四川省優秀專家、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博士生導師50餘人,並有國內外客座教授、兼職教授20餘人。目前學院在籍學生近1500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學生近8000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300餘人;附屬競技體育學校和體育中專學生500餘人,成人教育學生近6000餘人。

學院本科教育層次設有體育系、運動醫學系、運動系、武術系、經濟管理系、新聞系、外語系及航空港校區等教學單位,開設有體育教育專業、社會體育專業、運動訓練專業、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中醫學專業(中醫骨傷科學方向)、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新聞學專業(體育新聞方向)、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體育管理方向)、經濟學專業(體育經濟方向)、英語專業(體育外語外事方向)、旅遊管理專業(體育旅遊方向)、表演專業(形體與動作表演方向)、舞蹈學專業(現代舞、國際標准舞方向)13個本科專業,跨教育學、醫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5大學科門類。其中體育教育、運動人體科學(運動醫學)、運動訓練學專業為四川省本科人才培養基地。

學院研究生教育擁有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6個碩士學位授予點,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可向同等學力人員授予碩士學位;可培養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教育訓練學、運動人體科學博士研究生。

學院成人教育面向全國各地招收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體育旅遊方向)本、專科,新聞學專業本、專科(體育新聞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專業脫產、函授本、專科及專升本學生。

學院附設有3年制的中等體育運動學校及中國籃球協會成都籃球學校。
專業(學科)設置

一、 博士研究生學科專業(可與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聯合培養)
體育人文社會學
體育教育訓練學

運動人體科學

二、 碩士研究生學科專業
體育人文社會學

體育教育訓練學
運動人體科學
民族傳統體育
運動醫學
中西醫結合臨床

三、 本科專業

體育教育專業

社會體育專業

運動訓練專業

民族傳統體育專業

中醫學專業(中醫骨傷科學方向)

運動人體科學專業

新聞學專業(體育新聞方向)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體育管理方向)

經濟學專業(體育經濟方向)

英語專業(體育外語外事方向)

旅遊管理專業(體育旅遊方向)

表演專業(形體與動作表演方向)

舞蹈學專業(現代舞、國際標准舞方向)

學科建設

一、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學科

體育史學

中醫骨傷科學

運動生理學

武術

二、 四川省重點學科(重點建設項目)

體育人文社會學

運動人體科學

三、 四川省重點建設學科

體育教育訓練學

運動醫學

四、 四川省重點建設課程

體操

田徑

籃球

排球

足球

運動生物力學

體育理論

運動解剖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

五、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

六、 四川省精品課程

體育保健學

武術
主頁http://www.cdsu.e.cn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