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科研難題
1. 初中物理力學難題解題技巧
一、明確研究對象
分析物體受力情況,首先要確定被研究的對象,這個對象就是受回力體答.如圖1所示,A、B兩物體疊放在水平地面上,要分析物體A受力的情況,A是研究對象;若要分析物體B受力的情況,B就是研究對象.分析物體受力情況,只需考慮該物體受到的力,而不必考慮該物體對其他物體的施力情況.
二、弄清有幾個物體對研究對象施加力的作用,並依次分析各力
這一過程要做到兩個「防止」.其一是謹防「漏力」.初中學習階段分析物體受力情況時,首先要考慮重力,其次要找接觸力,如拉力、壓力、支持力、摩擦力等.在上例中,有兩個物體對A施加作用,一個是地球施加的重力,另一個是B施加的支持力.其二是嚴防「添力」. 防止「添力」的有效措施是明確各力的施力物體.找不到施力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初中學習階段,很多同學特別容易把物體的慣性誤看作是力,認為在空中飛行的標槍,除受重力和空氣阻力之外,還受到一個「慣性力」.但是稍加分析就會發現,我們找不到這所謂的「慣性力」的施力物體,因此這個「慣性力」是不存在
三、根據平衡確定等量關系
比如水平放置物體的時候重力=支持力
勻速運動拉力=摩擦力
2. 物理難題 超級難題初中力學 初中物理
這不算難題吧。。。我現在上初二,剛學完功率,看這題挺簡單的哈。回兩分鍾就能搞定答
(1)30N
(2)20W
解:(1)
∵B浸沒在水中
∴F浮=ρ水gVB=ρ水gGB/gpB=20N
∵B勻速下沉
∴B給A的拉力為1/n(G+G動)=1/3(GB-F浮+G動)=1/3(80N+G動)
∵A勻速運動
∴f=1/3(80N+G動)
∵F1拉A使B勻速上升
∴F1=1/3(G+G動)+f=2/3(80N+G動)=160/3N+2/3G動
∵B完全露出水面
∴B給A的拉力為1/n(G+G動)=1/3(GB+G動)=1/3(100N+G動)
∵F2拉A使B勻速上升
∴F2=1/3(G+G動)+f=1/3(100N+G動)+1/3(80N+G動)=60N+2/3G動
∵F1∶F2=9∶10
∴G動=10N
∴f=1/3(80N+G動)=1/3(80N+10N)=30N
(2)
∴F2=1/3(G+G動)+f=200/3N
∴P2=FS/t=(200/3·nh)/4s=(200/3·3·0.4m)/4s=20W
3. 結構力學難題求解
這也叫難題?
對靜定結構,先求附屬部分,對本題,從右邊開始
ΣMD=8*3*1.5-2*RE=0
RE=18kN向上版
D=8*3-RE=6kN向上
對CD桿,D點受力6kN向下權
ΣMB=6*4-RC*2=0
RC=12kN向上
B=12-6=6kN向下
對AB段,B端受力20kN-6kN=12kN向下
RA=12kN向上,MA=12*2=24kNm順時針方向
彎矩圖、剪力圖自己畫吧,軸力為零
4. 我最近喜歡研究初二物理力學的一些難題,想問太難
幾百字像閱讀來理解似的題自在中考中是不會考的! 文字描述比較多的就是實驗題,而實驗題一般不難,丟的幾分都屬於考慮不細致。 在所有知識都掌握情況下,可能導致丟分的是一般選擇填空題的後兩道容易丟分,多選題有一題容易選不準,簡答題回答不準我最近喜歡研究初二物理力學的一些難題,想問太難
5. 物理力學競賽難題
2:1
解析:好象是考慮它的重力勢能的增量,若設繩長為L,第一種情況重心升高回L/2,第二答種情況重心升高L/4(作圖易得),所以它們的重力勢能改變數比為2:1,又由機械能守恆定理,在此拉力做功即為重力勢能改變數,所以W1:W2=2:1.
6. 建築力學的難題
這一行沒來有創新,按照自標准老老實實去計算。
出了問題,只要你活著,都要追究法律責任。
你的計算數據要是被人家應用了,哈哈。。。。
所以,報紙上說國外大師到中國只設計外觀,結構都是中國人的死功夫,責任也是中國人的。
7. 200分求高中物理競賽力學頂級難題
13.如圖所示,長直導線固定且通以恆定電流I,與它同平面的右側放一矩形線框abcd,現將專線框由位屬置甲移到位置乙,第一次是平移,第二次是以bc邊為軸旋轉180°,關於線框中兩次產生的感應電流方向和通過線框截面的感應電量Q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兩次均是abcda方向. B.第二次電流方向先是abcda,後是沿badcb.
C.Q1=Q2. D.Q1<Q2. http://pic.wenwen.soso.com/p/20080407/orig-20080407183617-1548071409.jpg
8. 物理牛頓定律及力學問題難題
選擇A和C
()輕質綢帶與斜面間無摩擦,受兩個物體對其的摩擦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合=ma,有:
fM-fm=m綢a=0(輕綢帶,質量為零)
故fM=fm
M對綢帶的摩擦力和綢帶對M的摩擦力是相互作用力,等大;
m對綢帶的摩擦力和綢帶對m的摩擦力也是相互作用力,等大;
故兩物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總是相等;故A正確;
(2)如果物體M、m相對於絲綢靜止時
則有Mgsinα-μMgcosα=0
mgsinα-μmgcosα=0
μ=tanα
當滿足Mgsinα<μMgcosα、mgsinα<μmgcosα和Mgsinα>mgsinα時,M加速下滑,m加速上滑,均相對綢帶靜止,故B錯誤;
(3)由於物體M與絲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μMgcosa較大,所以物體M與絲綢始終保持相對靜止,物體m與絲綢有可能有相對運動,所以C是正確的。
(4)當物塊與絲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tana時,由於絲綢與斜面之間是光滑的,
M>m,兩物體與絲綢一起向左滑動,設它們的加速度為a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合=ma可知:
整體法:Mgsinα-mgsinα=(M+m)a (A)
隔離法:對於物體M:Mgsinα-fM=Ma (B)
對於物體m:fm-mgsinα=ma (C)
解聯立方程(A)、(B)、(C)得
fM=fm=2Mmgsinα/(M+m)
所以D是錯誤的。
9. 力學難題
∑x=0指的是所有在x 有方向上的作用力的代數和為零,∑Ma(F)=0是指所有的力對a點的力矩的代數和為零。第一個是x方向的力平衡方程,第二個算式是對a點力矩平衡方程式。
10. 在我設計投擲器的時候遇到了力學難題. 高分求解
這個問題所說的射程和兩個量有關系
1.投擲點的高度H
2.投擲時的初始速度專V
高度自己設屬定就可以了
投擲時的初始速度V可以利用能量守恆定律來求出
也就是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為投擲物的動能(E=1/2MV^2)
彈簧的彈性勢能的公式為:
E=1/2KX^2
K----彈性勁度系數
X----彈簧的長度
反推回去
K、X------>E------->V
H
------->射程
射程L的計算方法,就是水平速度V乘以落地時間T
T可以根據高度求出來(T=根號下2gH)
g=9.8m/s^2 (常數) H帶入
完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