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感文言文
『壹』 蘇教版 七年級至九年級所有的文言文。
一 1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2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 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目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3 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忽有一蟲生,如土中狗蠍,其喙有鉗,千萬蔽地;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悉為兩段。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其蟲舊曾有之,土人謂之「傍不肯」。
錢氏據兩浙時,於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兩三級,錢帥(錢鏐的孫子,指錢俶)登之,患其塔動。匠師雲:「未布瓦,上輕,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動如初。 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貽以金釵,問塔動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匠師如其言,塔遂定。 蓋釘板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胠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動。人皆伏其精練。
4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5 1 )學而知習之,不亦說乎?友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
(6)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7)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則大事不成。
(8)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寑,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二
1 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邸,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嘗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2 「相傳唐時呂純陽嘗客茲地,倦寓酒家,日飲數壺,累至數百;不償值,復索飲,主人供給無倦色。純陽喜之。適啖西瓜,遂以瓜皮畫一鶴於壁上。始,色瓜皮青,久之變黃,遂為黃鶴。純陽又教酒家童子唱道詞,自敲板為節。已而唱時,鶴輒從壁間飛下,婆娑翔舞。觀玩飲酒者,日數千人。凡閱數月,酒家得錢數百萬,驟富。以錢酬純陽,純陽不受。遂構此樓志感,故名黃鶴樓。」
於園在瓜洲步五里鋪,富人於五所園也。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攜余往,主人處處款之。 園中無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數棵,緣坡植牡丹、芍葯,人不得上,以實奇。後廳臨大池,池中奇峰絕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檻外,一壑旋下如螺螄纏,以幽陰深邃奇。再後一水閣,長如艇子,跨小河,四圍灌木蒙叢,禽鳥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頹然碧窈。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胎於石,娠於磥石之手,男女於琢磨搜剔之主人,至於園可無憾矣。 儀真汪園,葢石費至四五萬,其所最加意者,為「飛來」一峰,陰翳泥濘,供人唾罵。余見其棄地下一白石,高一丈、闊二丈而痴,痴妙;一黑石,闊八尺、高丈五而瘦,瘦妙。得此二石足矣,省下二三萬收其子母,以世 守此二石何如?
3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盪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貳』 求有關於「關愛」的古文,多多益善
響必應之與同聲,道固從至於同類.駱賓王《螢火賦》
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漢.無名氏《別詩四首》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箜篌謠》
黿鳴而鱉應,兔死則狐悲.明田藝蘅《玉笑零音》
坐上客恆滿,樽中飲不空.孔融《詩》
采葵莫傷根,傷根葵不生.結交莫羞貧,羞貧友不成.漢無名氏《古詩》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杜甫《貧交行》
出門萬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十旬休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和必先同調.—杜甫《徒步歸行》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杜甫《羌村三首》
以文常會友,唯德自稱鄰.—唐.祖詠《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
天上多鴻雁,池中足鯉魚;相看過半百,不寄一行書.—杜甫《寄高三十五詹事》
交心不交面,從此重相憶.—白居易《傷唐衢二首》
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做兩家春.—白居易《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
君子忌苟合,擇交如求師.賈島《送沈秀才下第東歸》
人生結交在始終,莫為升沉中路分.—賀蘭進明《行路難五首》
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張謂《題長安壁主人》
世路知交薄,門庭畏客頻.——杜甫《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茅屋二首》
面結口頭交,肚裡生荊棘.——孟郊《擇友》
昨日屋頭堪炙手,今朝門外好張羅.——白居易《方言五首》
酒肉兄弟千個有,落難之中無一人.——馮夢龍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馮夢龍
人生當顯貴,每淡布衣交.誰肯居台閣,猶能念草茅.——陸次雲《志感》
已過才追問,相看是故人.——吳偉業《遇舊友》
今日樂相樂,別後莫相忘.——曹植《怨歌行》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陸凱《贈范曄》
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陶淵明《答龐主簿》
落日見秋草,暮年逢故人.——李端《江上喜逢司空文明》
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劉長卿《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韓愈
肝膽一古劍,波濤兩浮萍.——韓愈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
一夜思量十年事,幾人強健幾人無.——元稹《西歸絕句十二首》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得到他人的關愛是一種幸福,關愛他人更是一種幸福.
金錢不是萬能的,關愛需要的是社會的共同關注.
關愛,就是關心愛護,它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關愛,生活上也少不了關愛,別人給予我們關愛,那我們更應該去關心愛護他人,這樣世界上才會充滿——愛!
關心是一種付出,關心是一種奉獻,關心是一種美德,讓我們從一點一滴的生活小事做起,學會理解,學會關心,學會做人.「愛人」是帆,「愛己」是船,只有彼此的推動和支撐,才能使愛心常存,愛意永駐.
關愛別人就是關愛自己,因為只有你關愛了別人,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別人才會回報你.關愛別人其實就是在關愛我們自己,關愛別人是我們得到別人關愛的前提.
為人,則是為己.
『叄』 關於朋友之間坦誠相待的古文
響必應之與同聲,道固從至於同類。駱賓王《螢火賦》
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漢.無名氏《別詩四首》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箜篌謠》
黿鳴而鱉應,兔死則狐悲。明田藝蘅《玉笑零音》
坐上客恆滿,樽中飲不空。孔融《詩》
采葵莫傷根,傷根葵不生。結交莫羞貧,羞貧友不成。漢無名氏《古詩》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杜甫《貧交行》
出門萬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十旬休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和必先同調。—杜甫《徒步歸行》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杜甫《羌村三首》
以文常會友,唯德自稱鄰。—唐.祖詠《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
天上多鴻雁,池中足鯉魚;相看過半百,不寄一行書。—杜甫《寄高三十五詹事》
交心不交面,從此重相憶。—白居易《傷唐衢二首》
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做兩家春。—白居易《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
君子忌苟合,擇交如求師。賈島《送沈秀才下第東歸》
人生結交在始終,莫為升沉中路分。—賀蘭進明《行路難五首》
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張謂《題長安壁主人》
世路知交薄,門庭畏客頻。——杜甫《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茅屋二首》
面結口頭交,肚裡生荊棘。——孟郊《擇友》
昨日屋頭堪炙手,今朝門外好張羅。——白居易《方言五首》
酒肉兄弟千個有,落難之中無一人。——馮夢龍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馮夢龍
人生當顯貴,每淡布衣交。誰肯居台閣,猶能念草茅。——陸次雲《志感》
已過才追問,相看是故人。——吳偉業《遇舊友》
今日樂相樂,別後莫相忘。——曹植《怨歌行》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陸凱《贈范曄》
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陶淵明《答龐主簿》
落日見秋草,暮年逢故人。——李端《江上喜逢司空文明》
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劉長卿《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韓愈
肝膽一古劍,波濤兩浮萍。——韓愈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
一夜思量十年事,幾人強健幾人無。——元稹《西歸絕句十二首》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肆』 翻譯以下古文。
段志玄,是齊州臨淄人,父親段嚴實,隋朝時在太原司做隨從官,後來跟隨起義軍,官職做到了郢州刺史。段志玄人長得很偉岸,年輕的時候很無賴,多次犯法,大業(隋煬帝年號)末年,跟著父親客居太原,因為彪悍,周圍的不良少年們怕他,被秦王(就是李世民^_^)賞識,高祖(李淵)起兵,段志玄因為號召了上千人跟隨,被授予右領大都督府軍頭的職位,攻下了霍邑、絳郡,又攻打永豐倉,段志玄作是戰最勇猛的先鋒,遷升為光祿大夫,跟著劉文靜在潼關抵抗屈突通,劉文靜被桑顯和襲擊,軍隊就要潰散的時候,段志玄率領強壯的騎兵跑到敵營,殺了十多個人,自己也中了流箭,卻忍痛不說,依然和平時一樣突擊自如,敵人(因此)被打亂,唐軍趁著這個機會重新振作士氣,屈突通於是敗逃,後來被段志玄和諸將在稠桑抓獲,因為軍功多,被任命為樂游府車騎將軍。跟著軍隊討伐王世充的時候,段志玄深入敵營,戰馬跌倒,被敵軍抓獲,兩個騎兵拉著他的頭發,將要度過洛河的時候,段志玄突然跳起,那個騎兵都被拉到了馬下,他趁機奪了他們的馬,跑了回來,背後跟著好幾百追兵,卻不敢靠近他。後來又(參加了)打敗竇建德,平定東都(洛陽)(的戰爭),被提升為秦王府右二護軍,太子李建成曾經用黃金錦帛誘使他跟隨自己(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即位後,給他的謚號是「隱」,所以稱隱太子),段志玄拒絕不接受。李世民即位以後,因為累積軍功,遷升為左驍衛大將軍,封樊國公,擁有九百戶封地,奉詔到青海去奪取吐谷渾的馬,因為逗留過久,被免職,不久之後又恢復了官職,文德皇後的葬禮時,段志玄和宇文士及帶兵駐守章武門,太宗夜裡派遣使節到兩個將軍的軍營,宇文士及開門接納了使節,而段志玄拒絕說:「軍門夜裡不準開。」使者出示了皇帝的手書,但是段志玄說:「夜裡看不清楚。」還是不接納,一直到天亮。皇帝因此嘆息說:「真是將軍啊,比周亞夫(漢武帝時的將軍,看《史記》去吧)也不差了。」於是加封他為褒國公,後來又被封為鎮軍大將軍,貞觀十六年的時候生病,皇帝親自去探望,垂淚對他說:「應該給你的兒子五品官。」段志玄頓首道謝,請求將官位賞賜給弟弟,於是拜段志感為左衛郎將。等到死去的時候,皇帝哭的很傷心。追授他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陪葬在昭陵,謚號叫做壯肅。
——《新唐書·段志玄傳》
真是辛苦……
『伍』 陸次雲的文言文有啥
《澄江集》,,《清詩別裁集》《八竑釋史》四卷、《紀余》四卷、《八竑內荒史》二卷、容《峒溪纖志》三卷、《志余》一卷、《湖堧雜記》一卷、《北墅緒言》五卷、《尚論持平》二卷、《析疑待正》二卷、《事文標異》二卷、《澄江集》一卷、《玉山詞》一卷及《圓圓傳》。《峒溪纖志》、《峒溪纖志志餘》上卷為《峒溪群言考正》,中卷為《蠻獠志》,下卷為《滇中峒溪所產》。《志餘》一卷則皆蠻中歌謠,自吳淇《粵風續》所采出者也
【志感】 【登岱】 【詠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