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精神學科

精神學科

發布時間: 2020-12-05 07:36:45

『壹』 學科精神的四字成語

神采奕奕、
容光煥發、
神采飛揚、
精神煥發、
意氣風發、
滿面紅光、
氣宇軒昂、
炯炯有神、
生龍活虎、
喜出望外、
龍馬精神、
英姿颯爽

『貳』 學科育人可以體現哪些傳統文化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我們可以汲取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精華、精神積淀、審美情趣,通過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不僅使學生掌握美術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在完成育人的功能的同時,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一)結合民間工藝製作,了解傳統文化,使民族的東西得以發展。

民間美術是組成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因素,民間美術品種極多,貫穿了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個領域,直接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顯示出他們的聰明智慧和藝術才能,我們通過美術教學,可以使學生對本民族豐富的民間文化,由衷地感到驕傲,為我們是炎黃子孫而感到自豪。

比如,在七年級的《江南民間美術》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讓學生了解中國民間美術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形式豐富多彩,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剪紙、刺綉、年畫、皮影戲、泥塑、風箏、中國結„„同學們利用課余收集的信息資料,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根據自己介紹的內容自願結合成小組,先進行交流,然後小組進行匯報。有的小組向同學們介紹了風箏的起源、流派、製作方法;有的小組介紹了各式各樣的中國結,及各種結的裝飾用途和寓意。有的小組介紹了各種民間的玩具的形式、特點及民間玩具圖案的裝飾寓意„„通過第一課時的討論、交流,同學們從對中國古老的民間美術知識的知之甚少到一定的了解,並且在此基礎上通過設計製作一隻風箏、放飛風箏、中國結的製作,在這一系列的學習過程中完成對風箏文化、中國結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引導學生從單純的技能技巧的學習層面提高到一種美術文化的學習層面。通過對風箏、中國結的學習、製作,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同時也增強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的精神。

(二)結合建築藝術的欣賞,領略中華建築的文化歷史,建築特色。

中國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無論從建築的構造,到裝飾紋樣、裝飾色彩,無不反映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交融,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有著極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在少兒版七年級的《建築與環境》單元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探索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民居,如傣族的竹樓、蒙古族的蒙古包、侗族的鼓樓,同學們發現傣族的竹樓布局靈活多樣,造型靈巧飄逸,四周以竹籬環繞,幽靜宜人,體現了人居相依的理念;而蒙古包是用最簡潔的手法、最省料的工藝完成的一種極富表現力的創造,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侗族的鼓樓,不用一釘一鉚而銜接,我們不僅為工匠的精湛技藝而贊嘆,同時鼓樓又是侗家人團結的象徵。通過對建築藝術的欣賞,使學生體會以人為本、和諧相處的理想境界,這些理念與如今的和平發展、愛護自然、保護地球、構建和諧社會不謀而合。

(三)結合名畫欣賞,將傳統文化滲透到美術課堂教學中。

我們的美術作品反映了不同時代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點,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抓住賞畫、品畫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精髓。如:在課前我安排三分鍾左右的時間進行《走進名家、名畫》欄目,通過一周一位學生輪流的交流,感受藝術家那份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培養學生從小熱愛生活,珍愛生命。同時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適時地滲透傳統文化,如在六年級美術教材中,在講各種不同的線的表現時,我通過讓學欣賞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梁楷的《潑墨仙人圖》等這樣一些具體的作品,感受中國畫線條的特有的藝術魅力。通過賞畫,使學生對中國畫中的用線有了一定的認識,唯有在認知的情況下,才能進一步地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創造。

『叄』 各門課程的學科思想是什麼(本質是什麼)

學科課程也稱分科課程,是一種主張以學科為中心來編定的課程.主張課程要分科設置,分別從相應科學領域中選取知識,根據教育教學需要分科編排課程,進行教學.20世紀60年代以來關於學科課程的理論主要有:即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Bruner,J.S.)的結構主義課程論、德國教育學家瓦根舍因(Wagenschein,M.)的範例方式課程論、前蘇聯教育家贊科夫(Bahkob,J.B.)的發展主義課程論.
①布魯納的結構主義課程論.基本觀點:首先,主張課程內容以各門學科的基本結構為中心,學科的基本結構是由科學知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所構成的.其次,在課程設計上,主張根據兒童智力發展階段的特點安排學科的基本結構.最後,提倡發提現法學習.布魯納很多思想體現了很強的時代精神,對當前學校教育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不足:如片面強調內容的學術性,致使教學內容過於抽象;將學生定位太高,好像要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這門學科的專家;同時在處理知識、技能和智力的關繫上也不很成功.但布魯納的思想對今天我們的課程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②瓦根舍因的範例方式課程論.強調課程的基本性、基礎性、範例性,主張應教給學生基本知識、概念和基本科學規律,教學內容應適合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教材應精選具有典型性和範例性的內容.特色在於:其一,以範例性的知識結構理論進行取材,其內容既精練又具體,易於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其二,範例性是理論同實際自然地結合的.其三,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都是綜合的,不是單一的.其四,範例教學能更典型、具體、實際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贊科夫的發展主義課程論.把「一般發展」作為其課程論的出發點和歸宿,稱為「發展主義課程論」.所謂「一般發展」,是指智力、情感、意志、品質、性格的發展,即整個個性的發展.主要觀點:第一,課程內容應有必要的難度.第二,要重視理論知識在教材中的作用,把規律性的知識教給學生.第三,課程教材的進行要有必要的速度.第四,教材的組織要能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即讓學生掌握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成為自覺的學習者.第五,課程教材要面向全體學生,特別要促進差生的發展.
總之,學科課程的優點是它的邏輯性、系統性和簡約性,有利於學生學習和鞏固知識,同時也便於設計和管理.其弱點也是明確的.一則,由於分科課程的「分科」是人為的,因而缺乏內在整合性,忽視知識的聯系性,從而也割裂了學生的理解力;二則,忽視學生的動機和已有經驗,容易脫離學生的興趣和生活實際.

『肆』 大學有沒有一門學科叫做精神語言學

歷史起源

編輯

人類很早就已注意到大腦與語言的關系。古埃及人曾經記錄過由於腦部損傷而喪失語言功能的病症,也即現代所說的失語症。然而,真正科學意義的研究則是從19世紀後半葉開始的。1861年,法國醫生P.布羅卡(1824~1880)發現大腦皮層的一個專門區域 (在左半球額下回後部)與言語的生成有關,該區域的損傷會導致患者發音斷斷續續,或者雖然能說下去,但不能組成表示一定內容的話語。

神經語言學

與習慣用左手還是右手有一定的交叉聯系:幾乎所有主要用右手的人,其言語中樞都位於大腦左半球;用左手的人當中,60~70%也是左半球占優勢,其餘的人則是右半球占優勢。聽覺器官與大腦兩半球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交叉聯系,左半球的語言優勢導致右耳的聽覺優勢。在一個人的兩耳側同時放出兩個不同的語聲,首先被感知並記住的通常是右耳側的語聲。這是因為右耳聽到的語聲直接送到左半球即能作出語言「解碼」,而左耳聽到的語聲得先通過右半球再轉送到左半球去進行分析(圖2)。左耳偏向於感知非語言性的聲音,如環境中的噪音、人的喜怒之聲、音樂之聲等。解剖學家發現,胎兒的大腦右半球略小於左半球;雙耳聽覺實驗也證明新生兒的大腦左半球對言語刺激顯示較強的生物電反應。左半球語言優勢的形成,看來與遺傳因素有關。但是環境因素和時間因素對於大腦兩半球的定向分工也起著重要作用。兒童左半球的語言優勢,是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建立起來的。初生嬰兒的大腦右半球原來也有形成語言功能的生理基礎,只是由於長時間只向一方面發展,使得右半球的語言能力受到了壓抑。

失語症狀

編輯

失語症的研究可以為澄清言語中樞的形成、大腦兩半球的分工、語言功能的定位等一系列問題。由於大多數人的言語中樞位於左半球,因此,言語障礙通常是由左半球的損傷引起的。失語症治癒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患者的年齡。一般說來,4歲以下的幼兒,如果左半球受到損壞,右半球也能夠較順利地發展起語言能力。但4歲以上至青春期的兒童若患了失語症,其語言能力就會退步到4歲時的水平,需要過一段時間才有希望恢復原有的語言能力。這說明,在年齡較小階段,兒童的大腦右半球仍有取代左半球而形成言語中樞的可能。不過,有的學者指出,言語中樞能轉移到右半球的兒童,學習詞彙沒有困難,但聯詞造句的能力卻會受到影響。如果左半球的損傷發生在青春期以後,那就會使人完全失去語言功能,因為成人的右半球已經過了發展語言功能的臨界期。

爭議分歧

編輯

關於言語中樞的單側化及成人左半球的語言優勢,專家們已取得比較一致的看法。但是,對於具體的語言功能是否與大腦皮層的專門區域相對應這一問題,仍有爭議。

定位論

長期以來流行於學術界的「定位論」認為,特定的大腦皮層組織控制著具體的語言功能,某個腦區的障礙會引起某種與之相聯系的語言功能的喪失,比如布羅卡區和維爾尼克區的損傷會分別影響到語言的表達功能和聽覺認知功能。現代有不少學者還相信,語音、句法、詞彙和語義都有與之對應的專門的神經機制。

總體論

不過,純粹的病例並不存在,一種較突出的症狀總是伴隨著另外一些輕微的症狀,這一事實使得一部分學者對「定位論」產生了懷疑,提出了「總體論」:人腦各部分組織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因而語言功能是統一的,人腦任何部位的損傷都可能影響到語言各方面的功能。有人指出,凡是失語症患者都缺乏一種基本的語言能力──用符號構成命題的能力。

上述兩種觀點孰是孰非,尚無定論。但狹隘的定位論或極端的總體論對於進一步的研究都是不利的。

『伍』 最有人文精神的學科是什麼

文學是最有人文精神的學科

『陸』 精學科有哪些課程

我剛去看了下,比較多的是技能方面的,像氣球裝飾,花藝之類的。

『柒』 精神病學和心理學是一樣的學科嗎

精神病學和心理學不是一樣的學科。
精神病學是現代醫學科學的一個重要組成分支內,它主要容研究精神障礙的病因、發病機理、病象和臨床規律以及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等有關問題。現代精神病學不單涉及各種精神病、神經症、心身疾病或伴隨軀體疾病的精神障礙的診治,還涉及到適應障礙、人格障礙、性心理偏異,以及諸多類別的兒童智力、能力或品德上發育障礙的防止、矯正和處置問題。現代精神病學在理論上涉及自然科學、心理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若干分支,在實踐上已發展到與社會心理衛生相結合的階段。
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為這些科學所探討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

『捌』 尋找學科精神有意義嗎

一、有助於加深對學科自身的認識,找到學科精神可能你曾遇到的問題就迎刃而解。
二、有助於激發對學科探索的興趣,好奇心有利於更好地學習學科知識。
三、有助於學科發展,可能在找尋學科精神的路上發掘新的知識。

『玖』 精神學的學科定位

詩+理念世界+形而上學≈精神學
蘇格拉底語:哲學就是最高的詩。
柏拉圖認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現象所組成,而每種現象是因時空等因素而表現出暫時變動等特徵。
亞里士多德把人類的知識分為三部分,用大樹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礎的部分,也就是樹根,是形而上學,它是一切知識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學,好比樹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學,以樹枝來比喻。
而精神學與唯物辯證法的結合更適合辯證法專家去做。

『拾』 精神學、心理學的相關學科

這些最相關的是生物和語文,中科院心理學隸屬於生物研究所,而語文則專是關於文化的和屬語言的都是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內容了。
心理學研究大體上分為兩個方向的研究:哲學和實證研究。總的來說心理學是文理兼有之的,但高中初中的知識只是很少涉及到心理學或者精神方面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