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琪美術字

琪美術字

發布時間: 2020-12-05 07:53:22

Ⅰ 寫一篇關於米開朗琪羅的美術論文

米開朗基羅美術繪畫特色論文
1.據我個人觀察,可以簡單的概括為:粗獷,線條感很強,米的用色淡。
巴洛克建築最早可追溯於米開朗琪羅的雄強風格和大膽設計.2.民間美術藝術語言 民間美術與民俗活動關系極為密切,如民間的節日慶典、婚喪嫁娶、生子祝壽、迎神賽會等活動中的年畫、剪紙、春聯、戲具、花燈、扎紙、符道神像、服裝飾件、龍舟綵船、月餅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數民族民俗節日中的服飾、布置等。民間美術分布於各地,因地域、風俗、感情、氣質的差異又形成豐富的品類和風格。但它們都具有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統一的特點。另外,它們的製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紙、竹、泥土,但製作技巧高超、構思巧妙,擅長大膽想像、誇張,且常用人們熟悉的寓意諧音手法,積極樂觀、清新剛健、淳樸活潑,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理想,富有浪漫主義色彩。3.民間美術融合 第一,它的內容是理想主義的。民間美術主要表現人們生活理想與精神理想。理想主義的藝術都具有浪漫成分。可以說民間美術(尤其是鄉土美術)不是現實和寫實的藝術。

第二,民間美術的核心價值觀是祥和。祥和是社會與人間一種很高的境界。它包括人際之間的和諧,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天人合一」。民間文化離不開團圓、祥和、平安和富裕這些概念,這是所有民俗的終極追求,也是民間美術千古不變的主題。

第三,民間美術有自己獨特的審美體系。這種理想主義的藝術,在表達方式上是情感化的,在藝術手段上主要採用象徵、誇張、擬人等,在色彩上持其獨有的生生觀和五行觀。由於民間美術多用於生活的裝飾,符號化和圖案化是其重要特徵之一。再有就是廣泛使用的與語言相關的諧音圖像——這是我國民間美術最具文化內涵與審美趣味的方式。

第四,我國民間美術地域性,體現其無比豐富的多樣性。傳統的民間美術(尤其是鄉土美術)是在各自封閉的環境中漸漸形成的。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不同歷史、人文、自然條件,致使各地的鄉土美術有其獨自的表現題材、藝術方式與審美形態。在全球化時代的今天,這種地域個性鮮明的藝術,便成了獨有的文化財富。

第五,還有一點很重要:它是手工的。手工是一種身體行為,手工藝術是人的情感和生命行為。手工藝術處處體現著藝人的生命情感,機器製作是沒有的。在進入工業化時代,手工技能的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遺產。
民間美術的發展並不等於成批地進入市場。不是所有民間美術都可以像汽車工業那樣「做大做強」。俄羅斯民間美術被產業化的,只有套娃和彩繪漆盒,埃及也只有紙莎草畫。藝術品過於泛濫反而失去魅力。所以發展民間美術,不能貪大求快求多。

首先是民間美術要為整個民間文化的弘揚服務。我國的許多民間美術都是民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比如婚喪民俗,再比如節日民俗,都有許多人們喜聞樂見的民間美術品。由於時代生活及其方式的改變,已不適用。比如由於現代家居裝修的改變,沒有對開的大門了,原先那樣的成雙成對、驅邪迎福的門神已無處可貼;而且現在的門框太窄,對聯難以應用;再有,手工年畫也無法像以前那樣粘在牆壁上。可不可以做些改良呢?比如把門神作為一種傳統的吉祥圖樣,改成小型單幅,裝飾在門心(房門的正中)上,行不行?這兩年春節時一些地方出現了一種「生肖剪紙」,專門貼在門心上。比方今年是猴年,刻一隻聰明活潑的猴子的剪紙貼在門上,明年是鼠年,再換一種聰明機靈小老鼠的剪紙。年年更換,惹人喜歡,很受歡迎。這種生肖剪紙過去是沒有的。但它的出現,既彌補了門神的缺失帶來的節俗的缺失,又為剪紙找到一個新的「生活崗位」。民間美術本來就是民俗用品和生活文化。離開民俗就如同離開母體,孤立難存。民間美術要在設法豐富和加強民俗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近十多年來,天津的剪紙市場(天後宮剪紙)之所以蓬勃發展,主要是剪紙藝人千方百計與生活所需緊緊拉在一起。比如這兩年,一種兩三厘米見方的福字很流行,它是專門貼在電腦屏幕上方的。別小看這小小的福字,它可以使數千年的情懷一下子將當代的生活點燃起來。它還使我們明白,在時代轉型期間,其實不是人們疏離了傳統,而是傳統的情感無所依傍,缺少載體。如今,傳統節日將要成為法定休假日,傳統節日的復甦,使民間美術有了很寬廣的用武之地。

接著還有一個問題更重要,傳統民間美術到了今天,除去使用功能和審美功能之外,還有別的功能和價值嗎?其實在傳統民間藝術由生活中的應用文化漸漸轉化為歷史文化時,它已經發生了一種質的變化,在文化上質的變化。它由日常使用、司空見慣的尋常事物,悄悄轉為一種歷史的紀念、標志、符號、記憶,乃至經典。就像馬家窯的陶器,原來只是再尋常不過的盛水的容器,現在卻被視為尊貴,擺在博物館的玻璃櫃,還要裝上報警器保護起來。現在不是已經有人開始把老皮影、手工版畫、古代女工的綉片、朱金木雕的千工床上的花板,裝在考究的鏡框里,用來裝飾豪華的酒店嗎?據說對這種古老藝術品感興趣的多為外賓。他們把這些藝術品當做東方古老文明一些美麗的細節。但我們自己為什麼沒有這么看這些昨天的民間美術?也許這些東西離開我們的生活還不久,我們還不能「歷史」地看待它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也會漸漸將它們珍視起來。這就是說,傳統民間美術到了明天,不再是能不能被應用,而是要轉化為一種歷史記憶和文化經典。我們的民間美術工作者是否能夠走在時代前面,用一種新時代的角度與觀念來對待這些傳統文化,讓這些古老的民間藝術以另一種——遺產的形態重新回到我們今天的生活。這是順應時代轉型的一種積極的方式,也是我們必須轉變的觀念。文化的轉型和文化觀念的轉變應是同步的。最理想的是超前,最糟糕的是滯後。觀念轉變了,眼前的路就會無比寬闊,轉型就容易得多。

再一個問題,是將民間美術與旅遊文化相結合。我國現階段旅遊紀念品千篇一律,已是旅遊事業中的大難題。旅遊紀念品最大的特點與價值是,只有在旅遊當地可以買到,到了其他地方就絕對買不到;反過來說,即使能買到也沒人買。比方在巴黎附近的奧維和梵·高故居可以買到一種特別的乾花——梵·高愛畫的向日葵,這在巴黎聖母院是買不到的。倘若聖母院有向日葵賣也沒人買,因為向日葵在巴黎聖母院沒有任何紀念意義。從這一點說,民間美術最能成為旅遊紀念品——這是由民間美術的地域性所決定的。鄉土藝術尤其如此。如今我國已經有一些地方的鄉土美術成為當地著名的旅遊紀念品,十分受歡迎。比如蔚縣的剪紙、陝西隴東的布藝、南陽的泥泥狗、武強年畫、蘇州刺綉等。但為數不多,主要是因為現階段人們對這些民間美術的「開發」,很少是從旅遊文化和旅遊者的心理需求考慮的,人們還沒有認識到鄉土美術在旅遊文化中的特殊價值,或者還不知道怎樣使鄉土美術成為當地旅遊文化的一部分。這也是文化轉型中一個重要的話題。這項工作我們准備召集專門的會議研討。

上述談了幾方面的想法。這里有個關鍵問題,是誰來做?當然,民間藝人是主角。民間藝術的創造者是藝人,藝術當然首先是藝術家的事。民間藝術本來就是從民間藝人心裡生發出來的。

然而,把所有難題都放在藝人身上是不行的。為其打開思路、排難解憂、建言獻策是文化學、民藝學和美術設計學的專家學者包括學習這些專業的學生要主動承擔的。

這因為,民間藝人是在長久的封閉的天地一隅之中代代相傳,他們對外界的信息所知有限,對自己藝術的價值也並不十分清楚。當今民間美術面臨的現代文明的沖擊,空前猛烈,猝不及防,同時商業化的「話語霸權」又是不可抵抗。身在田野的鄉土藝人恐怕來不及想明白,就已經被這文明更迭的風暴吹得暈頭轉向。如果完全憑仗他們一個個人單勢薄的力量,很難完成這一時代性的轉型。比較而言,城市的傳統工藝由於原本就生存在市場之中,憑仗著材料的貴重與工藝的精湛,仍在市場里有一席之地。而對於以草木磚石為材料的鄉土美術,誰能看到其文化價值和遺產價值?這必須由當代的專家學者——文化學、美術學、民俗學以及旅遊方面專家學者出手相援。這也是我們一再呼籲專家學者把書桌搬到田野里去的最深切的緣故。

我國民間美術博大精深,燦爛多姿,但這是過去。今天我們的民間美術正在翻越一座大山,這大山就是轉型,而且是全方位的轉型。既是民間美術賴以存在的生活與社會的轉型,也是它的應用方式和存在性質的轉型。但面對這座高山時,我們大家一個也不能缺席,還要一起努力來翻越。翻越大山決非易事,單是傳統審美與時代審美之間的問題怎麼解決,就不是小事。可是如果翻越過這大山之後,最終只剩下少數的民間美術和不多的民間藝人,後世之人就一定咎罪於我們,責怪我輩的無能。我們不能坐等後世的口誅筆伐,而要迎上去,幫助我們的民間美術翻越這座時代轉型的大山,讓歷史之花開放到未來。 4.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同時也是各國藝術家的佼佼者。 http://www.rrrwm.com

Ⅱ 急!美術文藝復興三傑(拉斐爾、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代表作(三幅以上),對作品的分析和對三個畫家的評

拉斐爾·聖齊奧(義大利語:Raffaello 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本名拉斐爾·桑蒂(Raffaello Santi),常簡稱拉斐爾(拉丁語:Raphael),義大利畫家、建築師。與列奧那多·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合稱「文藝復興三傑」。拉斐爾所繪畫的畫以「秀美」著稱,畫作中的人物清秀,場景祥和。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畫作一樣。拉斐爾於1520年高燒猝逝於羅馬,終年37歲,葬於萬神廟。拉斐爾,(1483年——1520年)是義大利傑出的畫家,和達·芬奇、米開朗琪羅並稱文藝復興三傑,也是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拉斐爾謝世時年僅37歲,但由於他勤勉的創作,給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貴的藝術作品。他的作品博採眾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是手法主義的代表人物,也代表了當時人們最崇尚的審美趣味,成為後世古典主義者不可企及的典範。其代表作有油畫《西斯廷聖母》、壁畫《雅典學派》等。其他作品《聖母的婚禮》、《帶金鶯的聖母》、《草地上的聖母》、《花園中的聖母》、《西斯廷聖母》、《椅中聖母》、《福利尼奧的聖母》、《美麗的女園丁》、《阿爾巴聖母》。
拉斐爾最著名的壁畫是為梵蒂岡宮繪制的《雅典學派》。這幅巨型壁畫把古希 《雅典學派》畫稿臘以來的50多個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聚於一堂,包括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畢達哥拉斯等,以此歌頌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贊美人類的創造力。在《雅典學派》中,位居畫面中心的柏拉圖和亞里土多德,一個以指頭指著上天,另一個則伸出右指指著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們不同的哲學觀點:柏拉圖的唯心主義和亞里士多德的唯物主義。以他們兩人為中心,兩側分別畫出的一些著名學者,形象生動,絲毫不顯得雜亂。
拉斐爾21歲時畫的《聖母的婚禮》,不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魯吉諾的藝術精華,而且後來居上,無論構圖與形象塑造都有所創新。尤其是畫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繪,聖母瑪利亞的端莊、文雅,均為前輩畫家作品中所罕見。
大型油畫《西斯廷聖母》是拉斐爾最成功的一幅聖母像,是他懷著虔誠的心情譜寫的一曲聖母贊歌。畫面採用了穩定的金字塔形構圖,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莊重均衡,畫面背景全部用小天使的頭像組成,構思新穎獨到。聖母形象柔美聖潔,表現了母愛的幸福與偉大。
在《小椅子聖母》中,拉斐爾將聖母形象刻畫得更加人性化,聖母的裝束深受異國風情的影響,色彩絢麗充滿東方情調。整幅作品構圖完整,充分體現了拉斐爾無與倫比的繪畫技巧。椅中聖母》 畫家特別著意於聖母的目光,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通過一雙眼睛可以窺視到畫中人的靈魂。拉斐爾畫中的聖母情深意長,關於這雙動人的目光,有個傳說:有一次畫家從梵蒂岡出來,在門口廊柱下見到一位抱著嬰兒的少女,酷似他的心上人芙納蕾娜,看到她的目光令他神魂顛倒,他滿懷激情地拾起一塊木炭,想把這動人的瞬間永駐在畫布上,他環顧四周,見到旁邊有一隻朝天的空桶,畫家沒加考慮,就跑過去把桶翻過來,在桶底上急速地畫下這位多情而美麗的少婦,有人認為《椅中聖母》的創作靈感源於此。拉斐爾極善運用曲線塑造形象,這幅畫從畫幅圓形外框到人物的組合、體態、衣著、褶紋都以長短不等的各種曲線構成,整個畫面形象給觀賞者以豐滿、柔潤與高度和諧的完美之感。畫家造型的色彩配置,基本仍遵循基督教的觀念,以紅、藍兩色為基調。因為在基督教中,紅色是象徵天主的聖愛,藍色是象徵天主的真理。所以在宗教畫中,聖母的衣著一般以紅藍兩色相配搭。在這幅畫中,聖母上衣為紅色,斗篷為藍色,小耶穌的黃色上衣,與聖母衣著的紅、藍色構成了調和的三原色,從而強化了艷麗的色彩和畫面的華貴。
在拉斐爾所處的年代,流行一種新柏拉圖主義的哲學思潮,既主張美是不生不滅的永恆,也在藝術中追求理想美的創造。而在人文主義大師們的藝術創造中,更為重視的是對生活美的發現,他們在藝術描繪的一切美中都具有現實美感。
基督顯聖》又名《基督變容圖》,是拉斐爾應紅衣主教朱利奧·美第奇邀請為法國納博納教堂繪制的祭壇畫,也是拉斐爾臨終前的最後一幅傑作。內容取材於馬太福音: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暗暗地上了高山,突然間就在他們的面前變了形象,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此時,忽有摩西、以利亞向他們顯 現,並同耶穌說話。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從雲彩里傳出來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門徒聽到了,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耶穌進來,撫摸著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這里。
在拉斐爾的這幅畫中,地面上的光線雖然是陰暗的,但人群卻被基督顯靈的光所照亮。在空中捲起的風暴中,聖光和雲朵將基督托起,猶如從天而降來到人間。在基督兩邊飛騰著的是摩西和以利亞,在山頂上躺卧著的是嚇壞了的門徒。
畫家在這里運用了螺旋形造型技法,造成一種旋轉的運動感,三個門徒中姿態各不相同:雅各掩面伏地,彼得驚恐萬狀,而約翰則被驚嚇得暈頭轉向,都表明在神力面前無能為力。 畫面劃分為天上和人間兩部分,據記載,畫的上部分出自拉斐爾本人手筆,而人間的人群則是以羅馬諾為首的學生們畫的。但據考證,畫面左下角的那位聖安德魯是拉斐爾所畫,他的姿態動作前伸轉首,身體的明暗對比強烈,這種大反差造型,為70年後的卡拉瓦喬所發展。畫面色彩鮮明、響亮且豐富,這表明他吸收了威尼斯畫派的色彩成就。

列奧納多·達·芬奇,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為了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廣泛地研究與繪畫有關的光學、數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他的藝術實踐和科學探索精神對後代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象徵人類智慧的義大利畫家、科學家,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他給後人留下了眾多傳世名畫,以及其它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
在列奧納多·達·芬奇逝世之後的500年間,人類一直對他進行研究與探索,歐美各國、以色列等亞洲國家設立了研究達·芬奇的專門機構,他的祖國義大利更是把他作為文化的象徵。人們學習科學知識也只是學習像《聖經》一樣的亞里士多德理論,只相信文字記載。達·芬奇反對經院哲學家們把過去的教義和言論作為知識基礎,他鼓勵人們向大自然學習,到自然界中尋求知識和真理。他認為知識起源於實踐,應該從實踐出發,通過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他說「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實踐應以好的理論為基礎」。達·芬奇提出並掌握了這種先進的科學方法,採用這種科學方法去進行科學研究,在自然科學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提出的這一方法,後來得到了伽利略的發展,並由英國哲學家培根從理論上加以總結,成為近代自然科學的最基本方法。 達·芬奇堅信科學,他對宗教感到厭惡,抨擊天主教為「一個販賣欺騙與謊言的店鋪」。他說:「真理只有一個,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學之中。」達·芬奇的實驗工作方法為後來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牛頓、愛因斯坦等人的發明創造開辟了新的道路。
天文
達·芬奇對傳統的「地球中心說」持否定的觀點。他認為地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行星,太陽本身是不運動的。達·芬奇還認為月亮自身並不發光,它只是反射太陽的光輝。他的這些觀點的提出早於哥白尼的「日心說」,甚至在當時,達·芬奇就可能在幻想利用太陽能了。物理

達·芬奇留給後世的文明理論遺產(圖)(5張)達·芬奇重新發現了液體壓力的概念,提出了連通器原理。他指出:在連通器內,同一液體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體的液面高度不同,液體的高度與密度成反比。15世紀,他最早開始了物體之間的摩擦學理論的研究。他發現了慣性原理,後來為伽利略的實驗所證明。他認為一個拋射體最初是沿傾斜的直線上升,在引力和沖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線位移,最後沖力耗盡,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運動。還預示了物質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動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東西將從地底下爆起,使人在無聲的氣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徹底毀壞,看起來在空中似乎有強大的破壞力。」
醫學

達·芬奇生理解剖圖(14張)達·芬奇在生理解剖學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認為是近代生理解剖學的始祖。他掌握了人體解剖知識,從解剖學入手,研究了人體各部分的構造。他最先採用蠟來表現人腦的內部結構,也是設想用玻璃和陶瓷製作心臟和眼睛的第一人。
他發現了血液的功能,認為血液對人體起著新陳代謝的作用,並認為了血液是不斷循環的。他說血液不斷的改造全身,把養料帶到身體需要的各個部分,再把體內的廢物帶走。達·芬奇研究過心臟,他發現心臟有四個腔,並畫出了心臟瓣膜。他認為老年人死因之一是動脈硬化,而產生動脈硬化的原因是缺乏運動。後來,英國科學家哈維證實和發展了達·芬奇這些生理解剖學的成果。
建築
理想中的米蘭(達芬奇)在建築方面,達·芬奇也表現出了卓越的才華。他設計過橋梁、教堂、城市街道和城市建築。在城市街道設計中,他將車馬道和人行道分開。設計城市建築時,具體規定了房屋的高度和街道的寬度。米蘭的護城河就是他設計和監工建造而成的。
軍事
達·芬奇的研究和發明還涉及到了軍事領域。他發明了簧輪槍、子母彈、三管大炮、坦克車、浮動雪

達芬奇的軍事設計(20張)鞋、潛水服及潛水艇、雙層船殼戰艦、滑翔機、撲翼飛機和直升機、旋轉浮橋等等。2008年4月26日,在瑞士西部城市帕耶訥,36歲的瑞士人奧利維耶·維耶提-特帕使用由達·芬奇設計的金字塔型降落傘從距地面600米高的直升機上成功跳下。
水利
達·芬奇對水利學的研究比義大利的學者克斯鐵列早一個世紀。為了排除泥沙,他作了疏通亞諾河的施工計劃。他設計並親自主持修建了米蘭至帕維亞的運河灌溉工程。由他經手建造的一些水庫、水閘、攔水壩便利了農田灌溉,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有些水利設施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地質
達·芬奇根據高山上有海中動物化石的事實推斷出地殼有過變動,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跡是海陸變遷的證明,這個思想與300年後赫頓在地質學方面的發現頗為近似。並且在麥哲倫環球航行之前,他就計算出地球的直徑為7000餘英里。
說到藝術創作,在文藝復興時期當數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成就最高。他們的藝術成就達到了西方造型藝術繼古希臘之後的第二次高峰,僅繪畫而言,則達到了歐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達·芬奇最為突出,恩格斯稱他是巨人中的巨人。在藝術創作方面,達·芬奇解決了造型藝術三個領域——建築、雕刻、繪畫中的重大問題:
1、解決了紀念性中央圓屋頂建築物設計和理想城市的規劃問題;
2、解決了15世紀以來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騎馬紀念碑雕像的問題;
3、解決了當時繪畫中兩個重要領域——紀念性壁畫和祭壇畫的問題。
達·芬奇的藝術作品不僅能像鏡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還以思考指導創作,從自然界中觀察和選擇美的部分加以表現。壁畫《最後的晚餐》、祭壇畫《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
《蒙娜麗莎》的原型是威尼斯公爵夫人,當時威尼斯公爵請達·芬奇為其夫人畫一幅肖像,而當這幅畫作完成之後,達·芬奇因為太喜歡這幅畫,不捨得交工,就連夜打包,和僕人一起逃跑了。蒙娜麗莎的右手更被稱為「美術史上最美的一隻手」。
《最後的晚餐》繪制在米蘭格雷契修道院飯廳的牆壁上。達·芬奇一改前人繪制「最後晚餐」圍桌而座的布局,讓所有人物坐成一排面向觀眾,而耶穌基督坐在最中間。
達·芬奇晚年被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邀入法國,弗朗索瓦一世給予了他至高的

最後的歸宿克魯克斯庄園(8張)接待,將其安置於昂布瓦斯城堡中的克魯克斯庄園,並時不時地去請教。1519年5月2日,年事已高的達·芬奇因病逝世了,據說他是在趕來的弗朗索瓦一世懷中咽下了最後一

代表作有《蒙娜麗莎》《受胎告知》《維特魯威人》 壁畫:《最後的晚餐》《安吉里之戰》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藝術品能像《蒙娜麗莎》那樣譽滿全球,同時引來各式各樣的說法和評價。我們根據瓦薩里的記載,可以確定,畫中人為佛羅倫薩銀行家弗朗斯柯·捷列·佐貢多的妻子麗莎。她出生於1479年,達·芬奇為她畫像時間是1503年,正是麗莎24歲的時候。畫中人的主要神情是「微笑」,世人稱之為「神秘的微笑」。
銀行家佐貢多以豐厚的酬金請達·芬奇為夫人作畫。當夫人出現在畫家面前時,她身著華貴的連衣裙,梳著時髦的發式,一綹綹卷發散在雙肩,明亮的眼睛閃閃發光,身體顯得豐滿,兩頰緋紅,頸項和手臂佩帶著名貴珠寶,全身充溢著唯美但奢靡的貴族氣息。當她用目光注視  蒙娜麗莎著這位鼎鼎大名的畫家時,一顆能容無限智慧的蘇格拉底式的腦袋映入眼簾,面孔下面布滿銀白色的胡須,看上去像是暫留人間的神,這與她終日見到的粗俗商人大不相同。一瞬間發自內心的微笑,使她的臉顯出奪人的光彩,令人神往,靦腆、調皮,似乎失去的青春又回來了。模特靈魂深處的奧秘,被觀察敏銳的畫家一下子抓住了。「我同意馬上著手工作。」達·芬奇向蒙娜麗莎點了點頭。
為了維持麗莎的微笑,畫家動用了智慧的腦袋,為她講了精彩的愉快的故事,還請了各式各樣的小丑、琴師、街頭藝人為夫人表演,藉以喚醒這位消沉、淡漠、昏昏欲睡的少婦。麗莎坐定以後把一隻手放在另一隻手上,作出一個少婦的姿態,畫家注意到夫人裸露的頸項和豐腴雙手,可惜被金銀珠寶所佔有,畫家對麗莎說:「如果夫人不反對的話,我想描繪不加任何裝飾的頸項和手臂,這是屬於您最純真的美,請夫人去掉一切象徵財富的飾物,讓我盡情描繪屬於你本人的一切麗質。」於是麗莎急忙褪掉所有飾物。我們現在看到的正是一位毫無修飾、情趣天然的少婦。
蒙娜麗莎勾起了達·芬奇對後母阿格琵耶娜的回憶。有一次,畫家深情地向少婦傾訴了自己的身世,似乎從麗莎的身影中看到後母的形象。當講到母親在24歲就死去時,他的聲里充滿憐憫和悲痛。麗莎說:「我也是24歲,我使你想起了她」,麗莎成了阿格琵耶娜的神秘化身。因此,達·芬奇在畫麗莎時,是用真誠而純潔的情感去描繪的,他用對母親和情人的雙重情感來盡情描繪此人的肖像。不僅如此,他還把她作為一種理想,一種美的象徵,作為人類世界的歡樂和光明來描繪。他要把自己的美感和體驗,用畫筆傳達給所有的人。文藝復興的到來使神從神壇上走下來,成為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成為這一新時代的標志而載入史冊。

最後的晚餐》是基督教傳說中最重要的故事,幾乎被所有宗教畫  最後的晚餐家描繪過。但在達·芬奇為米蘭格雷契修道院飯廳畫《最後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畫家對畫面藝術形象處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把猶大與眾門徒分隔開,畫在餐桌的對面,處在孤立被審判的位置上。這是因為畫家們對人的內心復雜情感無法表現,從形象上難以區別善惡。由於達·芬奇對人的形象和心理作過深入的觀察和研究,能從人物的動作、姿態、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並表現出來。
畫家選擇的瞬間情節是耶穌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猶大出賣,差弟子彼得通知在愈越節(猶太民族的主要節日)的晚上與眾弟子聚餐,目的並非吃飯,而是當眾揭露叛徒。當耶穌入座後即席說了一句:「你們中間有一個人出賣了我。」說完此話,引起在座的眾弟子一陣騷動,每個人對這句話都作出了符合自己個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師表白自己的忠誠;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誰;有的向長者詢問,整個場面陷於不安之中。過去的畫家無法表現這一復雜的場面和弟子們各不相同的內心精神活動,唯達·芬奇從現實生活中對各種不同個性人物的觀察,獲得不同的個性形象,於是在畫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
在耶穌右邊的一組中,我們看到一個黑暗的面容,他朝後倚著,彷彿從耶穌前往後退縮似的。他的肘部擱在餐桌上,手裡抓著一隻錢袋。我們知道他就是那個叛徒,猶大·伊斯卡里奧特。
猶大手中的錢袋是他的象徵,它使我們想起,他就是為耶穌和其他門徒保管錢財的人,錢袋裡裝著出賣耶穌得來的三十塊銀幣的賞錢。
即使他沒有拿著那隻錢袋,我們也能通過達·芬奇的繪畫方式,辨別出這個罪惡的敵人猶大。
猶大的側面陰影旁是聖·彼得,我們也可以看見他一頭銀絲與一副白皙的手,他向年輕的聖·約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著一把刀,彷彿在偶然中,刀尖對著猶大的背後。
聖·約翰的頭朝彼得垂著。在所有門徒中,他是耶穌最喜愛的一個。約翰象耶穌那樣平靜,他已經領悟了他主人的話。
耶穌左邊是小雅各,他力圖去理解他所聽到的可怕的話,他兩手攤得大大的驚叫了起來。
從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們看到了聖·托馬斯,疑惑不解的托馬斯,他懷疑的神色通過他豎起的手指表現出來。
小雅各的另一邊,聖·菲利普往耶穌靠去,雙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說:「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遠不會出賣你的。」他的臉由於愛和忠誠而顯出苦惱的神情。
圍著耶穌的這三個門徒,處於故事的發生的中心。
巴塞洛繆與老雅各的身體向他們傾著,而他們身旁的老安德魯並沒有站起來,但他想聽聽,於是便舉起手似乎要求安靜。
右邊還剩下最後三個門徒,他們正在討論有關耶穌說的那句話,他們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他們所看到的這一切,均發生在這幅偉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當我們欣賞它時,都會從門徒的感情與性格中獲得新的含義。
聖··約翰和耶穌穿的還是「情侶裝」耶穌穿的是紅衣服,綠外掛,而聖··約翰穿的是綠衣服,紅外掛,暗喻這耶穌和聖··約翰之間神秘的關系。而且他們身體位置的形狀像一個M,M也是marry(結婚)的第一個字母,這也隱喻著耶穌和聖··約翰之間神秘的關系。
《維特魯威人》是一幅達·芬奇依照維特魯威定律所作的鋼筆畫素描,畫在一張13.5×9.5英寸的紙上,現藏於威尼斯的學院美術館。之所以藏在威尼斯,大概是因為弗拉·喬康多於1511年在威尼斯印刷了關於維
特魯威的作品的對開本,裡面有一張依照這幅素描所作的版畫。素描的上面和下面都是手寫的小字,畫中描繪了一男子,他擺出兩個明顯不同的姿勢,這些姿勢與畫中兩句話相互對應。第一個雙腳並攏、雙臂水平伸出的姿勢詮釋了素描下面的一句話:「人伸開的手臂的寬度等於他的身高。」另一個疊交在他身後的姿勢是將雙腿跨開,胳膊舉高了一些,表達了更為專業的維特魯威定律:如果你雙腿跨開,使你的高度減少十四分之一,雙臂伸出並抬高,直到你的中指的指尖與你頭部最高處處於同一水平線上,你會發現你伸展開的四肢的中心就是你的肚臍,雙腿之間會形成一個等邊三角形。畫中擺出這個姿勢的男子被置於一個正方形中,正方形的每一條邊等於24掌長,而正方形被包圍在一個大大的圓圈裡,他的肚臍就是圓心。這幅素描中所畫的男子形象被世界公認為是最完美的人體黃金比例。

Ⅲ 美術名人名言

1.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列賓

2.人生就像順小河漂流的軟木塞。 ——雷諾阿

3.美術是揭示真理的謊言。——畢加索

4.藝術並不是真理。藝術是謊言,然而這種謊言能教育我們去認識真理。——畢加索

5.應從習作中尋求快樂。——塞尚

6.我欠你的繪畫真理,我將在畫中告訴你。——塞尚

7.一遍又一遍地看手工作,來它二十來次,但每次都得從頭開始,直到完全滿意為止。——馬蒂斯

8.我早已達到技精藝熟,可是如今我在研究自己的表現手段時,似乎覺得自己剛開始學習. ——馬蒂斯

9.誰想獻身繪畫,誰首先就得通曉語言。——馬蒂斯

10.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徐悲鴻

11.繪畫有兩種:一種為物質的,一為精神的。——康定斯基

12.那些長於表現技巧的藝術家則不能稱真正的藝術家,因為他們的目的是在於滿足人的慾望,因此他將自然的藝術、寫實藝術的藝術統稱做「無目的的藝術」。這類藝術「是一種遭到閹割藝術,不可來。」 ——康定斯基

13.雖然建築的形態、空間及外觀要符合必要的邏輯性,但建築還應該蘊涵直指人心的力量。這一時代所謂的創造力就是將科技與人性完美結合。而傳統元素在建築設計中擔任的角色應該像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它能加速反應,卻在最終的結果里不見蹤影。——丹下健三

14.將自己的職業作為武器,去抗爭,去爭取自由,要相信自己,負己之責,憑借自己的力量去與社會斗爭。——安藤忠雄

15.藝術,就是自然與人。——培根

16.繪畫愈像雕刻,映在我眼裡愈覺得它是出色的作品,雕刻愈像繪畫,我就愈覺得它是拙劣的作品;雕刻是繪畫的火把,它們就如太陽與月亮的光,有天壤之別。——米開朗琪羅

17.傑出的藝術家懷有的任何心思,都有本事透過一塊大理石表現無遺。——米開朗琪羅

18.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羅丹

19.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

20.藝術是大自然映現在人間的東西,重要的是要好好磨鏡子。——羅丹

Ⅳ 為什麼拉斐爾、達芬奇、米開朗琪羅被稱為美術三傑而不是其他的藝術家

拉斐爾、達芬奇、米開朗琪羅都是古典式平衡的藝術的巔峰藝術家,達芬奇的現實主義,米開朗琪羅的浪漫主義,拉斐爾古典主義的.再現,表現,形式,這是三大藝術家之所以被稱為藝術三傑最主要的原因。

Ⅳ (書畫美術類)《馬拉之死》《拿破崙加冕禮》是達維特畫的還是米開羅基(琪)朗畫的還是另有其人呢急求

馬拉之死
雅克·路易·大衛
創作時間:1794年
現藏: 布魯塞爾 比利時皇家美術館藏

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
雅克·路易·大衛

創作時間:1805~1807年
現存處:巴黎盧浮宮和凡爾賽宮(各一幅)

Ⅵ 《名人傳》中介紹道,在翡冷翠的國家美術館中,有一座為米開朗琪羅稱為什麼的白石雕像。

勝利者

Ⅶ 文藝復興三傑繪畫的特點及其代表作

達.芬奇、米開朗琪抄羅、拉斐爾被稱為「文藝復興美術三傑」。
達·芬奇:目前為止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首創空氣透視法。擅長在繪畫中運用數學、透視學和解剖學。
代表作:《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
米開朗琪羅:超級擅長雕塑和建築。在他的手中,普通的石塊凝固成一種極具張力的堅硬。
代表作:《大衛》
拉斐爾:最擅長畫聖母的畫家,風格安靜和諧,一種完美的恬靜。相當有才華,但掛的太早了,嚴重可惜。
代表作《西斯庭聖母》

http://ke..com/view/81274.html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