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惠風美術館

惠風美術館

發布時間: 2020-12-05 08:03:38

㈠ 羅金保的作品展出及獲得榮譽

《天山南北》等先後在《人民畫報》、《解放軍畫報》、《美術》、《人民日報》發表。
1975年,作品《天山南北》入選文化部《中國當代中青年美術作品展》赴歐、美文化交流展出。
《雨後山村》獲1995年加拿大國際楓葉展優秀作品獎。
《探幽圖》參加北京大學百年校慶邀請展,並被北京大學收藏及入編大型畫冊。
《太白吟》應邀參加「中國當代中青年實力派畫家作品展」。
《春霞》、《群峰凝碧》先後由毛主席紀念堂收藏。
1997年應中共中央辦公廳邀請赴京為中南海、人民大會堂作畫,《終南積翠》、《天香凝露》分別由中南海、人民大會堂收藏。
《黃土坡上》入選八屆國展。
《幽谷》入選1997年陝西省美術館首屆陳列作品展。
《閑坐榕蔭說杜詩》入選《中國跨世紀百名傑出畫家》作品集。
《無限風光在險峰》入選《毛澤東詩詞創意畫大展》作品集。
《松月圖》獲1994年李白詩意創作畫展銀獎。
《萌春》獲陝西省首屆花鳥畫展金獎。
《寒香》獲西北「人才杯」全國書畫大展金獎。
《雨潤終南》獲西部崛起九省市中國書畫藝術邀請展金獎。
《碧峰溜玉》獲陝西省迎兩會書畫精品展金獎。
《春滿長安》獲陝汽杯全國名人書畫邀請展金獎。
《萌春》入選首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全國當代花鳥畫藝術大展」。
論文《空白也是畫——淺析中國畫的計白當黑》獲國家級銀獎。
《早春》2006年獲科教興陝「十五」輝煌藝術成果展金獎。
《雲橫秦嶺》由陝西省美術博物館收藏。
2006年由陝西省政府檔案處首批建立了藝術名家檔案。
2008年7月為中共陝西省委會議室創作巨幅《滿庭芬芳》。
2008年9月為寧夏自治區政府會議室創作《塞上之春》。
2009年11月為陝西省政府會議室創作巨幅《惠風和暢》。
2011年6月,「全國首屆國土資源書畫展」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畫家羅金保創作的巨幅山水《江山如畫》被定為唯一大會主題畫,陳列在人民大會堂,並在國家大劇院展出。

㈡ 落款惠風是誰的字畫

楊學鋒(1959~ )筆名惠風。回族。山東德州人。現任山東省作協黨組專書記。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屬系,後留校任教。1988年任《走向世界》雜志社副總編輯,中共山東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處長。1999年7月在中共中央黨校一年制中青年理論宣傳幹部培訓班畢業。現任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山東省省新聞出版局副局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山東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直機關美術書法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第八屆青聯委員、第九屆常委。

㈢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斗拱像什麼,有什麼寓意

一個傳遞了兩千年的建築符號

2007年12月18日上午,浦江南岸的世博會園區內,打樁機宣告一項重大工程的啟動。它就是萬眾矚目的中國館——一個標志性建築將拔地而起。從此,它將每天迎接從東海海面噴薄而起的旭日,並代表中國人民的普遍感情與願望,向全世界致敬。

從中國上海贏得世博會申辦權那天起,人們就對世博會中國館的建築樣式猜想頗多。東道主本國的場館,歷來是該屆世博會期間的亮點,因為它代表國家形象和人民意志,也代表最新科成果以及人類通過建築所承載的種種美好遐想。世博會後,大多數場館會拆除,只有主要場館保留下來。中國館就是註定要留給子孫後代的文化遺產。

現在謎底揭曉了,一個巨大的斗拱將冉冉升起。它是紅色的,在中國人的色譜中,象徵富足、文明、吉祥與進步。

與西方古建築的磚石結構體系相比,中國古代建築的最大特點就是採用木結構體系。數千年來,中國木結構體系的建築,與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或者說互為影響,它對中國文化的建樹與傳播起著明顯的標志性作用。中國古代建築在形態上的最顯著特徵就是有一個大屋頂,這種屋頂不但體形碩大,而且還是曲面形的,屋頂四面的屋檐也是兩頭高於中間,整個屋檐形成一條曲線。碩大的屋頂,經過曲面、曲線的處理,顯得不那麼沉重和笨拙,再加上一些裝飾,就成了中國古代建築富有情趣的一部分,古代文人欣然稱之為「如鳥斯革,如翚斯飛」。如果我們走進故宮,看太和殿、保和殿等體量龐大的建築,居然一點也沒有沉重感。在嚴謹與莊重中還能透出幾許靈動,就因為凌空翹起的飛檐劃出了一道弧形的輪廓線,使覆蓋面積很大的屋頂變得輕巧起來,成為極富神韻和表現力的一部分。

中國古代建築屋身的最上部分,在柱子上樑枋與屋頂的構架部分之間,有一層用零碎木料拼合的構件,它們均勻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著伸出的屋檐。這種構件就是斗拱,它是中國木結構建築的精靈。

斗拱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到唐宋趨於成熟。根據國家意志,宋代頒布的《營造法式》在定義斗拱的同時,還給了它尊崇的地位。從此,斗拱的式樣趨於統一。到了明清兩代,斗拱的使用有了嚴格的規定,用不用斗拱,成為區分建築等級高下的一種標志。斗拱至此進一步散發出強烈的意識形態,它的文化屬性和階級屬性也得到了強調。封建王朝土崩瓦解之後,梁思成他們這代人對中國古建築的價值發現和人文關懷,常常聚焦在他拉著林徽因爬上應縣木塔的瘦羸身影上。如果我們看得更深一層的話,那麼可以斷定,從他開始,結在中國建築飛檐之下的智慧之果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我們今天驚嘆於斗拱的精巧,不再聯想到刻板的秩序,而更容易為中國建築曾有的輝煌和眼前展開的復興之路發出一聲聲感慨。

去年,以「超設計」為主題的第六屆上海雙年展上,藝術家復原了一件碩大的斗拱部件,緊貼在上海美術館西式樓宇的外牆,這是一件極其特殊的參展作品。藝術家故意隱去了自己的姓名,以此向中國古代工匠表達深深的敬意。在宣揚「超設計」的一系列活動中,觀眾感到了中國文化的源頭活水正滾滾而來。

現在,世博會為什麼也選擇斗拱?

斗拱結構

一個謎語的幾種答案

中國館位於世博園區南北、東西軸線交匯處的核心地段,東接雲台路,南鄰南環路,北靠北環路,西依上南路,軌道8號線在基地西南角地下穿過。中國館由國家館、地區館和港澳台館三個部分組成。國家館高63米,架空層高33米,架空平台高9米,上部最大邊長為138米乘以138米,下部四個立柱外邊距離70.2米,建築面積約為2.7萬平方米。地區館高13米,建築面積約4.5萬平方米,港澳台館建築面積約3000平方米。地區館和港澳台館將為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及港澳台地區提供展覽場所,展示中國多民族的風采及城市變遷。中國館將向世界展現中國的形象,讓世界更直觀地了解中國。兩個展館可以同時寬松地容納7000名觀眾。

世博會後,中國館將作為我國中華歷史文化藝術的展示基地,地區館將轉型為標准展覽場館,與周邊世博軸、世博中心、主題館、演藝中心「一軸四館」和星級酒店等共同打造以會議、展覽、旅遊、活動和住宿為主要功能的現代化服務聚集區。

那麼,處於如此搶眼的地理位置,又擔負著如此重要的文化指認使命,中國館的形態就顯得尤其重要了。它是世博會園區的核心建築與點睛之筆。

在國家建設部、中國建築學會和上海世博局的指導下,上海世博(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中國館業主單位,於今年4月25日向全球華人發出徵集設計方案的強烈信號。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內,收到344件方案。最終在多位中科院院士、建築學家的主持下進行兩輪評審,確定8件方案入圍。然後又圍繞「唯一性、標志性、地域性和時代性」標准,進行最後一輪評審。通過投票表決,確定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院的「東方之冠」方案、清華安地建築設計公司和上海建築設計院的「疊篆」方案、北京市建築設計院的「龍」方案勝出。9月初,對3個方案進行整合深化。光是部級領導參加的討論會就召開了20多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有過3次討論,最終確定了現在這個建築形態。世博集團董事長戴柳對本刊記者反復強調一點:「這是領導、專家、民眾以及外國同行智慧的結晶。」

電腦顯示屏上,一個超級斗拱在關注的目光中緩慢旋轉、翻騰,整體與細部、鳥瞰與側面、個體與環境,無不展現中國文化的內在魅力和哲學思考。

「其實,這個建築只是外形像斗拱,並沒有相互穿插依託的梁、栱、栔等部件,它是一個整體。」在世博集團的小會議室里,世博集團董事長戴柳接受了《新民周刊》的專訪,他以儒雅的語調向記者闡述了這個建築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取向。

「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狀的主體建築。遠處眺望或在下面仰視的話,也會發現它像一個古代的冠帽,也像一個裝糧食的斗,所以有人稱它為『東方之冠』、『天下糧倉』。一個好的建築,可以給人多方位的觀察和理解,引發豐富的聯想。當然,人們會發現,它從中國古代建築的斗拱中直接獲得了藝術靈感和精神依託。斗拱是層層疊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緊,看似零碎的部件,卻有難以估量的承載力,可以托起千鈞重量。你想想,中國這么一個人口眾多的多民族國家,數千年來不就是依靠一種超常的凝聚力和忍辱負重、和衷共濟精神,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嗎?斗拱是一個極具象徵性、並能引發散發性思維的意象,我想中國人都願意賦予它這樣的意義。同時,前來參加世博會的外國人一望便知它是中國的。世界上有三大建築體系,只有中國古代建築極其智慧地採用了斗拱。透露一下吧,雖然設計團隊是清一色的中國人,但世界上最優秀的建築設計師對最後方案發表了重要意見。」
在新技術中體現深切的人文關懷

在戴柳董事長的闡述過程中,這個巨大斗拱也彷彿在記者眼前徐徐轉動。

「作為代表國家形象的中心展館,它必須在特定的場合讓人享受儀式感,領略大國風范。」戴柳說,「國家館前面是城市廣場,在大型活動中,人們要登上台階進入坐北朝南的國家館,會享受到與周邊環境一起上升的愉悅感。在恰如音樂行板的節奏中,美景在我們眼前次第打開。如果是電視直播的大型活動,這里的景觀也非常好,水平展開的地區館是一個挑空的建築,在33米高的平台上有開闊的水面和層次豐富的綠化,惠風和暢,天高雲淡,它可能成為上海最能出鏡的公共空間之一。然後,我們可以通過兩台自動電梯和四根立柱內的垂直電梯(每根立柱內有三台)進入國家館各個層面。每個電梯口的朝向都是順時針的,便於遊人辨識,而且通過台階來提升每個樓層,旋轉上升,設計很人性化。如果我們登上最上層平面酷似九宮格的觀景平台——這邊風景獨好,在63米的制高點上,浦江兩岸美景盡收眼底。」

按規定,所有參展國的展館高度均不能超過25米。

當然,如果我們從盧浦大橋和南浦大橋去浦東世博園區,在行進的過程中,會發現這個建築隨車行路線而升起在前方視野,並展現多個側面。如果我們來到它的面前,也會感受到一種恢宏的氣勢,並產生高山仰止的感覺,它向外最遠至43米的挑出層給我們及時的庇護。

在地區館的外牆,設計者採用中國古老的文字——篆書來記錄中國漫長的朝代,傳達中華人文地理信息。在外牆上還會適時地鑲嵌一個2.7米見方的窗口,用簡稱來標明牆體後面展館所屬的省份。建築邊界引入江南園林的理念,以現代園林空間園柔化建築與城市的關系。「當然,我們也可以種植一些農作物,讓遊人參與或目睹它們的成長過程,然後到了收獲的季節就加工成糧食或新能源,完成一次現代農業的實驗,全面提高中國館的科技生態環保示範作用。」戴柳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富有想像力的構思。

為順應世界潮流,承接時代精神,中國館的設計還引入了最先進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環保節能的理念。挑出層如此寬闊的建築本身就是對力學和材料學的有力挑戰,難度自不待說。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廳是東西南北皆可通風的空間,在四季分明的上海,無論展會期間各種氣候如約而至,讓觀眾都能感到有一股股與人體相宜的氣流在撫摸自己的肌膚。外牆材料為無放射、無污染的綠色產品,比如所有的門窗都採用LOM-E玻璃,不僅反射熱量,降低能耗,還可能會噴塗一種塗料,將陽光轉化為電能並儲存起來,為建築外牆照明提供能量。地區館平台上厚達1.5米的覆土層,可為展館節省10%以上的能耗。國家館頂上的觀景台也可能引進最先進的太陽能薄膜,儲藏陽光並轉化為電能。頂層還有雨水收集系統,雨水凈化用於沖洗衛生間和車輛。主體建築的挑出層,構成了自遮陽體型,已經為下層空間遮陰節能了。所有管線甚至地鐵通風口都被巧妙地隱藏在建築體內。

特別值得一說的是,中國傳統建築體現的是圍牆思維,內斂而封閉的文化暗示影響深遠,但國家館突破了這個數千年來的「城牆」,它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場館,沒有「行人止步」的命令。它的挑空設計為民眾自由進入與穿行提供了極大方便。紅色的斗拱以前所未有開放度和包容度,展現了改革開放30年後中國人民的自信心及親和力。

「到時候,我們還會引進先進的互動信息技術,創造最新的、令人難忘的博覽參觀體驗。它的功能延伸不可估量。」戴柳還透露,將來民眾可從地鐵8號線站點直接上來進入展館,進行各種公共活動。「這就是古風今形,既融入傳統元素,從中國文化的源泉中汲取靈感,同時每個細節又散發出現代精神,傳遞中華民族和平崛起之時那種積極的、溫和的、開放的、勇往直前的姿態。中國館是面向未來的,中國館的設計與建設要把握建築本身與展覽展示的發展趨勢,確保50年不落後。」

兩年後,這個巨大的紅色斗拱將如期升起在我們的視野中,它的標志性、力學美感和文化內涵必將大大提升中國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每天每天,它的一角會挑起從東海海面噴射而來的一抹朝霞,傳送中國改革開放的最新消息。

㈣ 中國美術館最近展覽是什麼名稱

江蘇省美術館老館原為「國立美術陳列館」,建於1936年,是中國近現代第一座國家級美術館、首批國家重點美術館,也是中國美術館事業發展的開端,1960年正式更名為江蘇省美術館。春節前,老館經過修繕改造調整升級,恢復其「美術陳列館」的身份,於1月20日盛大開館,四大展覽同時展出:「玄英·五色之約——江蘇歷代書畫大家經典作品特別展」「經典·呂鳳子:紀念呂鳳子先生誕辰一百三十周年特展」「惠風和暢——江蘇省美術館職工畫展巡禮」「80歷程——江蘇省美術館館史文獻特展」。高水平的展覽吸引了絡繹不絕的參觀人群,據統計,江蘇省美術館春節假期開放期間共接待觀眾近2萬人次,為廣大市民及外地遊客帶來了一場豐富的視覺文化盛宴。

㈤ 山西美術館近期有畫展嗎

江蘇省美術館老館原為「國立美術陳列館」,建於1936年,是中國近現代第一座國家專級美術館、首批國屬家重點美術館,也是中國美術館事業發展的開端,1960年正式更名為江蘇省美術館。春節前,老館經過修繕改造調整升級,恢復其「美術陳列館」的身份,於1月20日盛大開館,四大展覽同時展出:「玄英·五色之約——江蘇歷代書畫大家經典作品特別展」「經典·呂鳳子:紀念呂鳳子先生誕辰一百三十周年特展」「惠風和暢——江蘇省美術館職工畫展巡禮」「80歷程——江蘇省美術館館史文獻特展」。高水平的展覽吸引了絡繹不絕的參觀人群,據統計,江蘇省美術館春節假期開放期間共接待觀眾近2萬人次,為廣大市民及外地遊客帶來了一場豐富的視覺文化盛宴。

㈥ 家裡適合掛哪些書畫作品

陳發源《和諧明善》*137cm

陳發源《樂能養壽》69*137cm

陳發源《鴻運當頭》69*137cm

陳發源,河南夏邑人,1933年生,中原老一輩國畫家傑出代表。1950年曾入室劉海粟門下學習油畫。1952年又入室潘天壽先生門下學習國畫。曾在潘天壽、吳佛之等主持下在上海舉辦個展,多幅作品被多家機構和愛好者收藏。曾任河南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廣州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河南老子書畫研究院副院長等職。同時也是書法大家。

他遍訪各畫派名流、廣收博取,師法自然於國內名山大川之間,視野開闊、心胸豁達,筆墨嫻熟、意境高遠。其為人坦誠、率真,藝術思維敏捷、不拘成法、創作激情旺盛、藝術作品始終洋溢著青春的脈動。處事低調,但聲名不脛而走,真正做到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陳發源作品」的藝術境界。

蘇士澍《春華秋實》69*137cm

蘇士澍《寧靜致遠》69*137cm

蘇士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69*137cm

蘇士澍,1949年3月生於北京,滿族,中國當代書法家。2015年12月8日蘇士澍當選第七屆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

現兼任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國家文物局出版社長,中國書協中央國家機關分會副會長、中央國家機關書畫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副會長、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長、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會長、中國書協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書法培訓中心教授、藝術品中國網資深顧問。作品參加2011年8月23日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幕的「光榮的使命——全國新聞出版行業書畫展」。

楊傑《上善若水》69*137 cm

楊傑《厚德載物》67*137 cm

宋華平《錄李白名句》69*69cm

宋華平《古人名句》136*34cm

宋華平《書法中堂》138*70cm

宋華平,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名城(之鄉)聯誼會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河南省政協常委『河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第七屆副主席。

馬國強《和平簡靜》68*137cm

馬國強《書緣》70*140cm

馬國強《鳳鳴朝陽》34*137cm

馬國強《行書對聯》136*69cm

馬國強,當代中國畫壇具有重要影響的實力派水墨人物畫畫家。曾任河南畫報美術編輯,總編輯。河南日報副總編輯兼大河報總編輯,河南省廣電局常務副局長,河南省文聯主席,河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現為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委員,河南省文聯名譽主席,河南省美協名譽主席,河南省中國畫學會會長。

從事中國人物畫的創作與研究二十餘年,其作品多取材於現代生活、民族風情和歷史人物。畫面人物造型准確生動、誇張適度,線條流暢飄逸、風動遒勁,墨色濃淡有致、虛實相應,具有較強的東方韻致與較強的現代審美情趣。

2011年8月21日,馬國強個人作品展「生活,生活——馬國強水墨人物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這是河南畫家第一次在這全國藝術最高殿堂舉辦的高規格的個人展覽。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