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打好小學科學

打好小學科學

發布時間: 2020-12-05 08:37:29

⑴ 怎樣學好初一科學

數學一直是人類從事實踐活動 的重要工具,是基礎教育中最基本的課程之一。每個學生都希望能掌握好數學知識,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對於數學的初步應用。然而對於一個剛從小學進入初中的初一學生來說,怎樣才能學好數學呢?我覺得可以從抓各種學習習慣入手。從小學進入初中是學習階段的一個重大轉折。根據人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初中學生正是處在各種習慣形成的關鍵階段,如不及時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形成各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很容易染上許多不良的學習習慣,嚴重地影響智力和能力的發展。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激發思維、開發能力、發展個性的重要心理要素,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基礎,所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下面從四個方面談一談如何培養和塑造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 看書習慣

這是自學能力的基本功。根據美國和前蘇聯對幾十所名牌大學的調查表明,那些卓有成就的科學家有20%~25%的知識是來自學校,而75%~80%的知識是靠他們離校後通過工作、自學和科研來獲得的。根據心理規律,初中學生已經具備閱讀能力,但由於在小學受直觀模仿習慣的影響,使眾多學生誤把數學課本當作習題集。所以從初一開始就應重視糾正自己的錯誤學習習慣,樹立數學課本同樣需要閱讀的正確思想,並注意總結如何閱讀數學課本的方法。

1. 每一節課前都務必養成預習的習慣,努力在預習中發現自己不懂的問題,以便能帶著問題聽講。課堂上注意老師如何閱讀課文,從中培養自己掌握如何分析定義、定理中的關鍵字、詞、句以及與舊知識的聯系。

2. 經常歸納總結學過的知識,培養復習習慣。剛開始時,可跟著老師總結一節課或一個單元的內容,一個階段後可根據老師提出的復習提綱,自己帶著問題去鑽研課文,最後過渡到由自己歸納,促使自己反復閱讀課文,及時復習,溫故知新。

二、 筆記習慣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中學數學內容豐富,課堂容量一般比較大,為系統學好數學,從初中時期就必須重視培養做課堂筆記的習慣,課上做筆記還可約束精力分散,提高聽課效率。一般,課堂筆記除記下講課綱目外,主要是記老師講課中交代的關鍵、思路、方法及內容概括。特別注意隨時記下聽課中的點滴體會及疑問。在「聽」與「記」兩個方面,聽是基礎,切莫只顧「記」而影響「聽」。

為了使課堂筆記逐步提高質量,同學間應進行適當的交流,相互取長補短。

三、 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習慣

「實踐出真知」。動手實踐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能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和理解。在動手實踐中,能把書上的知識與實際事物聯系起來,能形成正確深刻的概念。在動手實踐中,能手腦並用,用實際活動逐步形成和發展自己的認知結構,能形成技能,發展能力。在動手實踐中養成「做前猜想-----動手實驗-----操作結果-----歸納總結」的習慣。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同學間相互交流學習結果,各抒己見,取長補短。能達到動腦、動口、動手、激發思維、活躍氣氛、調動積極性的作用。

四、 作業習慣

數學作業是鞏固數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訓練數學能力的重要環節。有些同學視作業為負擔,課後只憑著課堂上的印象匆忙作答,往往解法單一;有的還字跡潦草、馬虎粗心、格式不規范、甚至抄襲。這就錯失了訓練良機,嚴重地響了學習效果。應該正確認識做作業的目的性,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良好的作業習慣應包括:

1. 要養成作業前看書的習慣。做作業前要認真閱讀復習課文、觀察例題的解題格式、步驟和方法。這正是「磨刀不誤砍柴功」。

2. 要養成審題的習慣。讀題後,先弄清題目是什麼題型、它有什麼條件、有哪些特點等。

3. 要養成獨立作業的習慣。若有特殊情況,不能如期完成,可向老師說明情況:如遇到難題不會做時,可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弄懂以後獨立完成。切不可為了應付任務而去抄襲。

4. 要養成對已做作業進行再思考的習慣。不少同學不重視對已做作業進行再看、再思考,從而導致錯誤做法在頭腦中形成定勢。有的題目做錯,老師訂正過了,你還錯,就是這個原因。常此下去,在新知識和做新作業中會出現更大的錯誤,為了鞏固作業的成果,同學們在每次做新的作業之前,務必對前一天的作業進行反饋。反饋內容包括:(1)題目類型;(2)解題思路與方法;(3)出錯問題的原因;(4)訂正出錯問題;(5)收集出錯問題(就是將自己出錯的問題專門收集在一個地方,標注出以上四項內容,以便將來復習時糾錯)。

五、 思維習慣

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思維習慣是開發智力、發展能力的鑰匙。心理學告訴我們,初一階段是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重要時期,所以這時候一定要重視良好的思維習慣的培養。根據初中數學內容的特點,良好的思維習慣包括邏輯性、周密性、發散性、收斂性、逆向性。

1. 邏輯性。這是要求學生「答必有據」切忌想當然。在推理演算過程中,能夠懂得其中每一步的依據,不懂之處就不寫,設法弄懂之後再繼續推理演算。

2. 周密性。這是要求學生全面的考慮問題。如:已知點C在直線AB上,線段AB=8cm,線段BC=3cm,求線段AC的長。全面考慮問題就要分點C在線段AB上和點C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兩類進行討論:當點C在線段AB上時,AC=AB-BC=8-3=5cm;當點C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時,AC=AB+BC=8+3=11cm。培養這種習慣,應特別注意老師在課堂上指出的「易出錯或想不全」的情形與原因。

3. 發散性。這是要求學生運用多種辦法解決一個問題。培養這個習慣,要特別注意老師在講一題多解時的思考方法、問題推廣延拓時的分析,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努力養成尋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習慣。

4. 收斂性。這是在發散思維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以達到多題一解、舉一反三。發散與收斂兩種思維綜合運用可相得益彰。

5. 逆向性。這是要求學生把某些公式、法則、定理的順序顛倒過來考慮。如計算:

(-0.38)×4.58-0.62×4.58,可以逆向運用乘法分配律,就得到簡便計算的方法。

六、 質疑習慣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一貫主張學習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就是對事物不但要問「是什麼」,更要問「為什麼」。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們在接受一個新的問題時,普遍有一種弄個究竟的慾望。初中學生生處在思維活躍、好奇心強的時候,應該有刨根問底的心理要求。但由於受到陳舊的社會心理所束縛,不敢大膽的對所遇到的問題「亂想」、「亂說」,課堂上是這樣,課外也是這樣,使他們的個性受到嚴重扼殺,不利於健康的成長。要扭轉這種局面,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要大膽發言、積極討論、動手實踐,課後勤思多問,努力創造培養出喜歡質疑的良好習慣,同學們要知道老師其實最喜歡勤思多問的學生,要養成對知識刨根究底的習慣,養成隨時對疑問進行質疑的習慣。

培養學習習慣是一項系統工程。它需要同學們有決心、恆心、耐心。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久而久之的方法便成為自然的習慣,所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掌握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它所釋放出的能量將是無可比擬的。

嘿嘿

⑵ 我是小學四年級的一個學生,科學總是學不好怎麼辦我一到科學課就打瞌睡了! 上次考試才64分!

說實話,你不喜歡不如不學,何必強要求自己,你應該把精力放在你愛學的上面,為你以後打基礎

⑶ 我是小學生很喜歡化學但是 不是很懂 只知道一些科學小知識 怎麼樣才能學好化學打好基礎

小學生離化學還很遠呢,如果自己喜歡,可以看一些科普性的數據,如果是為了考試,則現在沒有必要看

⑷ 小學生科學小論文!!急急急

魚會說話嗎?
您相信魚會說話嗎?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事,我想知道魚是否會說話?
我家買了兩條小金魚,一條是全黑的,黑的叫樂樂,因為它很快樂。一條紅白相間的名字叫欣欣,因為它懂得欣賞,很好玩吧!他倆生活在魚缸里,這個魚缸可「非比尋常」。裡面有山、花、樹、貝殼、彩色石頭……。很美吧!讓我們一起來觀察它!
9月23日凌晨五點左右,我正要去餵食,我看見這么一個現象,我把魚食撒到魚缸里,樂樂吃了一點就不吃了。
9月23 日傍晚5 點15分,我看見魚缸里的貝殼反過來了,小欣欣看見了,好像以為它——這個小貝殼要死了,連忙游過去,用它的頭去抵,抵了近三、四分鍾,它就不抵了,它游到樂樂旁邊,用自己的尾巴掃了掃樂樂,然後互相碰了一下頭,樂樂和欣欣一起游過去,把那塊貝殼一起弄回原樣了,這一點證明了「團結力量大」。
通過兩次的觀察,讓我知道了人類有人類的表達方式和交流語言,動物也有自己王國的表達方式和交流,這也告訴了我們,如果你不團結,那麼你將一無所有,朋友之間的友誼真偉大。同時,我們也要多觀察,多發現,但是不能因為你在動物身上作試驗,就傷害小動物,因為動物是人類的朋友。 採納一下嘛!謝謝!

⑸ 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麼有關(最是3個)

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四個,一是纏繞在鐵芯上線圈的圈數,二是線圈中電流的強度,三是纏繞的線圈與鐵芯的距離,四是鐵芯的大小形狀。

首先要了解電磁鐵的磁性是如何產生的,通電螺線管的磁場,由畢奧-薩伐爾定律應為B=u0*n*I,B為磁感應強度,u0為常數,n為螺線管匝數,I為導線中的電流,所以磁場大小是由電流大小與螺線管匝數決定的!

(5)打好小學科學擴展閱讀:

電磁鐵:利用電流的磁效應,使軟鐵(電磁鐵線圈內部芯軸,可快速充磁與消磁)具有磁性的裝置。

(1)將軟鐵棒插入一螺線形線圈內部,則當線圈通有電流時,線圈內部的磁場使軟鐵棒磁化成暫時磁鐵,但電流切斷時,則線圈及軟鐵棒的磁性隨著消失。

(2)軟鐵棒磁化後所生成的磁場,加上原有線圈內的磁場,使得總磁場強度大為增強,故電磁鐵的磁力大於天然磁鐵。

(3)螺線形線圈的電流愈大,線圈圈數愈多,電磁鐵的磁場愈強。

低軸阻發電機在原理設計上雖然只能將50%左右的負轉矩磁能轉化為正轉矩磁能,但是所產生的正轉矩也足以去抵消負轉矩了(因為實際上是不可能將負轉矩磁能全部轉化為正轉矩磁能的)。

通過對常規發電機的構造及工作原理進一步研究分析後,我們最終找到了突破口,既是在常規發電原理構造的基礎上運用「能量緩存轉移法」來實現上述目的。

也就是將部分固定方向的感應電流進行暫存處理後,再在滯後的時間內釋放,所釋放的能量不僅可以繼續輸出供給負載,而且在電樞續流繞組中所產生的附加磁能還可以對轉子做正功(產生正轉矩)。這就是低軸阻發電機正轉矩磁能的來源。

失磁危害:發電機失磁故障是指發電機的勵磁突然全部消失或部分消失。引起失磁的原因有:轉子繞組故障、勵磁機故障、自動滅磁開關誤跳、半導體勵磁系統中某些元件損壞或迴路發生故障以及誤操作等。

由於非同步運行,發電機的轉子機械轉速大於同步轉速,由於出現轉差,定子繞組電流增大,轉子繞組產生感應電流,引起定、轉子繞組的附加發熱。分析表明,發電機失磁後對電力系統及發電機本身都會造成程度不同的危害。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