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學貴有恆文言文翻譯

學貴有恆文言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2-05 08:37:39

『壹』 學貴有恆的中文翻譯

學習上最難得的是有持之以恆的精神

『貳』 人貴有志,學貴有恆。用英語怎麼翻譯

what is important for a person is his ambition, what is important for the learning is his persistance.

『叄』 翻譯古文

陳仲舉言行舉止堪為士人的法則,社會的典範。他登車執韁有澄清天下內的志向。被委任為豫章容太守,剛到豫章郡,便詢問名士徐孺子的住處,意欲先去拜訪他。主簿稟告說:「眾人是想讓府君先進官署。」陳仲舉說:「周武王在車上對賢士商容所居的里們表示敬意,忙得連坐席都無暇暖熱。我尊敬賢士,有什麼不可?」希望對你有幫助(*^__^*)
嘻嘻!

『肆』 學貴有恆文言文全文翻譯

勤勉沒有別的方法,在於有恆心(持之不懈)而已。好馬雖然善於奔走,卻氣力疲乏衰竭,中途就會止步。劣馬緩慢行走、不間斷,反而先到。因此要辦一件事,學習一種技藝,真能精進不停,必然有成功的一天,(關鍵)在於善於運用精力罷了。

現在有的人有志向學習,已然發奮學習,不分白天黑夜,幾十天後,懈怠的心情漸漸生起,最後荒廢了學業。孔子說「過於性急反而不能達到目的。」孟子說「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有個種樹的人,樹的枝葉茂密、果實繁盛,別人趕不上他。有人問他種樹的經驗,便說:「我沒有什麼巧妙的方法,只是識別物性,辨別適合的土壤,培土施肥有規律,灌溉澆水按照適合的時間罷了。一般的人在剛種下樹苗時,總是早晚仔細察看,我聽其自然,好像不在意。種植果樹已經很長時間,他人早已厭倦、淡忘,我卻更加勤快了。」

宋國有個擔心禾苗長得慢、就一顆顆拔起一點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急忙跑到田裡看,禾苗卻枯死了。

考察這兩件事,就知道學習知識、鑽研學問的道理了。樹立志向如果堅定,對待事物如果專一,必然不在於只有一天的增益和進步、自己誇耀功勞和成效。以百里路為目的地,急速行走九十里就停止,不能說已經到達。事業謀求有所補益,功夫重在有所成效,做學問的人要深思啊。

原文:

勤勉之道無他,在有恆而已。良馬雖善走,而力疲氣竭,中道即止。駑馬徐行弗間,或反先至焉。是故舉一事,學一術,苟進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於學,一旦發憤,不分晝夜,數十日後,怠心漸生,終以廢學。孔子曰:「欲速則不達。」孟子曰:」其進銳者其退速。」此之謂也。

有種樹者,樹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問其術,則曰:「吾無他巧,但識物性,辨土宜,培壅有道,灌溉以時耳。凡人於初植者,恆朝夕審視,吾聽其自然,若不以為意。植之既久,人已厭忘,吾則加勤焉。」

宋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往視之,苗則槁矣。

觀此二者,則知修業之道矣。立志苟堅,執事苟專,必不在一日增進,自矜功效也。百里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謂已至。事求有濟,功貴其成,修業者其念之哉。

(4)學貴有恆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學貴有恆出自《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清朝趙翼解釋說:「語者,聖人之語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其實,「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作為儒家經典的《論語》,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范疇:倫理道德范疇——仁,社會政治范疇——禮,認識方法論范疇——中庸。

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孔子確立的仁的范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於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系與待人接物的規范,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法論原則。「仁」是《論語》的思想核心。

『伍』 翻譯 學貴有恆

譯文:
勤勉沒有別的方法,在於有恆心(持之不懈)而已。好馬雖然善於奔走,卻氣力疲乏衰竭,中途就會止步。劣馬緩慢行走、不間斷,反而先到。因此要辦一件事,學習一種技藝,真能精進不停,必然有成功的一天,(關鍵)在於善於運用精力罷了。現在有的人有志向學習,已然發奮學習,不分白天黑夜,幾十天後,懈怠的心情漸漸生起,最後荒廢了學業。孔子說「過於性急反而不能達到目的。」孟子說「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有個種樹的人,樹的枝葉茂密、果實繁盛,別人趕不上他。有人問他種樹的經驗,便說:「我沒有什麼巧妙的方法,只是識別物性,辨別適合的土壤,培土施肥有規律,灌溉澆水按照適合的時間罷了。一般的人在剛種下樹苗時,總是早晚仔細察看,我聽其自然,好像不在意。種植果樹已經很長時間,他人早已厭倦、淡忘,我卻更加勤快了。」
宋國有個擔心禾苗長得慢、就一顆顆拔起一點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急忙跑到田裡看,禾苗卻枯死了。
考察這兩件事,就知道學習知識、鑽研學問的道理了。樹立志向如果堅定,對待事物如果專一,
必然不在於只有一天的增益和進步、自己誇耀功勞和成效。以百里路為目的地,急速行走九十里就停止,不能說已經到達。事業謀求有所補益,功夫重在有所成效,做學問的人要深思啊。
望採納,謝謝!

『陸』 學貴精專 文言文翻譯

銘刻在金人身上的文字抄說:「不要多話,多話會多失敗;不要多事,多事會多禍患。」這個訓誡對極了啊!會走的不讓生翅膀,善飛的減少其指頭,長了雙角的缺掉上齒,後部豐碩的沒有前足,大概是天道不叫生物兼具這些東西吧!古人說:「做得多而做好的少,還不如專心做好一件;鼯既有五種本事,可都成不了技術。」近代有兩位,都是聰明人,喜歡多所經營,可沒有一樣成名,經學禁不起人家提問,史學夠不上和人家討論,文章不能入選集錄流傳,書法字跡不堪存留把玩,卜筮六次才有三次猜對,醫治十人才有五人痊癒,音樂水平在幾十人之下,弓箭技能在千百人之中,天文、繪畫、棋博、鮮卑語、胡書、煎胡桃油、煉錫為銀,諸如此類,只是懂個大概,都不精通熟練。可惜啊!憑這兩位的靈氣,如果不去弄那些異端,應該很精妙了。

『柒』 學貴有恆文言文的釋義

學習貴在堅持

『捌』 文言文翻譯

譯文:
南朝宋謝晦任右衛將軍,權勢很大,從彭城(今江蘇徐州)回京接家眷,賓客車馬擁擠。他的哥哥謝瞻很害怕,說:「你名聲地位都不高,別人就如此巴結討好,這哪裡是家門的福分呢?」於是就用籬笆隔開庭院,說:「我不願看到這種情況。」又請求宋公劉裕對自己降級或免職,以便保住即將衰落的家門。等到謝晦立了建國大功,謝瞻又憂又怕,得了病,不去治療,於是就死去了。謝晦後來果然被滅族。顏竣為送孝帝立了大功,官位很高,他父親顏延之常對他說:「我平生不喜歡看到有權勢的人,現在卻不幸見到了你。」有一天早晨去看顏竣,見賓客滿門,可顏竣還沒有起床,顏延之大為惱火,說:「你出身於糞土之中,卻升到雲霄之上,現在竟如此驕傲,難道能長久嗎?」顏竣最終被孝帝殺死。顏延之、謝瞻都可以稱得上是賢明父兄了。
隋高穎被封為僕射,他母親告誡他說:「你富貴已經達到頂點,只能等一個砍頭罷了。」隋高穎因此常怕有禍變發生,等到罷官為民,欣喜異常,絲毫沒有怨恨的顏色,但後來還是難免被隋煬帝殺害。唐朝潘孟陽任侍郎時,還不到四十歲,他母親說:「以你的才能,竟當了丞郎,這實在讓我擔驚受怕。」嚴武去世,他母親哭著說:「從今以後,我知道不會當官家的奴婢了。」這三位可算是賢明的母親了。
褚淵幫助蕭道成篡奪皇位,建立齊國,褚淵的堂弟對褚淵的兒子褚賁說:「我不知道你家司空把一家的東西送給另一家,是什麼意思?」等到褚淵當了司徒,褚炤嘆息說:「家門不幸,竟又有今天的封官。」褚淵死後,他的兒子以父親失節為恥辱,服喪期滿,不再做官,把爵位讓給弟弟,自己終身隱居。王晏幫助齊明帝奪取了帝位,堂弟王思遠說:「兄將來怎麼立身?如果能現在就自殺,還可以保住門戶。」王晏被任命為驃騎將軍後,又召集子弟對王思的哥哥王思微說:「隆昌元年(494年)底,思遠弟勸我自殺,如果聽了他的話,哪裡會有今天?」王思遠說:「依我看,今天還不晚。」王晏嘆息說:「世界上竟有勸人自殺的。」王晏後來果然被齊明帝殺死。褚炤、褚賁、王思遠可以說是賢明的子弟了。

『玖』 學貴有恆文言文

《復鑿壁借光》制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車胤囊螢夜讀》
晉之車胤,家貧,不常得油。然日則耕作,無以夜讀。遇夏月,乃以練為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勤學不倦。年長,博學多通,時人譽之。
《王冕僧寺夜讀》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拾』 恆榮勤學 文言文翻譯

桓榮早年遭遇社會動亂,與同族的桓元卿同處飢渴困境之中,但桓榮卻不停地讀書版背誦,元卿嘲笑桓權榮說:「你只是自討苦吃白費力氣,什麼時候再用得上它呢?」桓榮笑著不回應他。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遺憾地說道:「我像一個農民一樣目光短淺,怎麼會料到學習的好處能像這樣啊!」


(10)學貴有恆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桓榮(生卒年不詳),字春卿。沛郡龍亢縣(今安徽省懷遠縣龍亢鎮)人。東漢初年名儒、大臣。

桓榮少時赴長安求學,拜博士朱普為師,他刻苦自勵,十五年不回家鄉,終成學業。六十多歲時方為光武帝劉秀所賞識,被任命為議郎,入宮教授太子劉庄(漢明帝),後被授任為博士。

建武二十八年(53年),桓榮升任太子少傅。建武三十年(55年),被授為太常。明帝劉庄即位後,尊桓榮以師禮,甚見親重。永平二年(59年),三雍建成,明帝拜桓榮為五更,不久後受封關內侯。

桓榮在八十多歲時去世,明帝親自為其送葬,賜冢塋於首陽山之南。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