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文言文怎麼說
『壹』 急!晚上八點半古文怎麼說
晚上子復(鼠)時是制十一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丑(牛)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寅(虎)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卯(兔)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辰(龍)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巳(蛇)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午(馬)時是十一點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未(羊)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申(猴)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酉(雞)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戌(狗)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亥(豬)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
因此晚上八點是戌時正點。
『貳』 古代黑夜怎麼表達
古人把深夜稱為「三更」和「半夜」,還要從古人的計時習慣說起。古人對白天和黑夜的計時和稱呼都不相同,白天說成「鍾」,黑夜說成「更」或「鼓」
1, 「日晷」和「滴壺」。日晷在由「司南」確定南北方位後,根據太陽投射在立於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個標志刻度的圓盤上的石針的影子的指向來確定白天的時間,石針的影子在「午」這個位置左右定位「午時」,那麼相對於晚上就是「子時」了。
「滴壺」中的水則根據每個時辰(兩個小時)滴下水滴的次數經驗再確定每天12個時辰的具體時間和晚上「打更」的時間。
不過這種方法一般是皇室和貴族才用的。也是朝廷為了研究和使用「黃歷」歷法而必備的設施。
2,「動物報時」——「雞鳴」是最古老的晚上確定時間的方法,在農村一直沿用至今。它是根據土「公雞打鳴」(而不是雜交雞和養殖場的雞)的晚上打鳴規律性而確定晚上時間的。
一般有「雞叫三遍」之說,雞正半夜是不叫的,過了半夜多一點雞叫表示子時三更,第二遍寅時四更,第三遍則天要明了——辰時五更。「夜有五更」就是這樣來的。
3,「星象定時」的方法比用動物報時的方法更加古老,它是根據月亮和星星的晚上位置變化來確定晚上時間階段的。根據月亮有「初一升初二長,初三初四見月亮」「二十八九月亮一扭」開始計算時間,一般由「十五月中天」,「二十二三,月亮落在正南」等計算夜間時間,到了冬天還有「參落正南」——半夜之說(參指三星)。
另外,根據北斗星在每個季節的晚上轉動位置則更是古代晚上報時和研究四季的重要方法。北斗星在春分和秋分、冬至和夏至的黃昏6點和早6點位置和晚上12點的位置——卯時、申時和子時是十分准確的,北斗七星正好在正東西和正南北方位。
夜行的人們經常根據季節看北斗七星的位置判斷夜間的時辰應該是什麼時間,所以古人有「斗轉星移」一整套夜觀天象之術。

(2)晚上文言文怎麼說擴展閱讀:
打更 [dǎ gēng]
古代中國民間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
打更是古代中國民間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由此產生了一種巡夜的職業——更夫,更夫也俗稱打更的。打梆子或敲鑼巡夜報時(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
打更是個較為普遍的職業。在古代,人們缺少精確的報時手段,晚上的報時就幾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農村城鎮都有打更的。那時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娛樂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聽到更夫的打更聲,便知道了時間,按慣例該做什麼。
舊時夜間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鑼報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打更
『叄』 晚上八點和九點半用古文怎麼表示
晚上八點是戌時范圍;晚上九點半是亥時范圍。
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19:00-21:00是戌時,21:00-23:00是亥時。同時古代的夜晚是按照「更」的說法計算的,19:00-21:00為一更,21:00-23:00為二更。

擴展掘慧資料:
古代其它的時間計算方法:
1、二十四時辰制
宋以後把十二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2、十時辰制
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即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銷豎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虧散大五點。
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鍾,所以每更里的每點只佔24分鍾。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
「五更三點」相當於現在的早晨3時又72分鍾,即4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於現在的晚上11時又96分鍾,即0時36分。
2、十五時辰制
其名稱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還、鋪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東、黃昏、定昏。參閱《淮南子.天文訓》。
『肆』 請問:晚上好!早上好!文言文怎樣說
我國古代沒有問候時加上時間的習慣,「早上好,晚上好」的說法,是西方人的習慣,因此並無文言文的說法。
我國古人打招呼是行禮,一般不說什麼話。
例如秦朝時期兩人初見,晚輩要向長輩行大禮,大禮指的是叩拜之禮,再次見面者行小禮,即緊走兩步,拱手,作揖,頭要下底,腰要下彎,見面說的第一句話,大多以足下,或者是夫子,不才為主。
明朝時期的禮儀有回歸到了之前,文人同輩之間見面,拱手,作揖,為了保證尊重,雙手從額頭開始下移至胸口,45度彎腰行禮,明朝的禮儀可謂是針對各種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禮儀。至於文人之間的稱謂,小可,賢弟,賢兄,或者是敝人為主。
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又再一次的把封建制度推向了頂峰,平時的朝拜要跪,見到上級要跪,見到主家也要跪,清朝文人之間大多以先生為稱謂,禮儀一般也都是拱手為主。清朝的禮儀復雜是體現在官場,君臣之間。文人之間清朝時期的稱謂和禮儀已經很簡化了。

(4)晚上文言文怎麼說擴展閱讀:
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大文學家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回歸通俗古文。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注標點符號。
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參考資料:網路-文言文
『伍』 晚上十點之前用古文怎麼說
亥時三刻之前
『陸』 晚上不想去了用文言文怎麼說
說法很多,大致上可以用「不欲夜往」來表示。
『柒』 傍晚向別人問好文言文該怎麼說
【現代文】傍晚向別人問好
【文言文】暮鼓問安
(古時清晨擊鍾,夕陽西下敲打暮鼓俗稱:「晨鍾暮鼓」。)
(請晚安)
(晚上安好)
晚上向人問好的用語。多用於道別時的客套話。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三回》:「只苦了二奶奶,要還他做媳婦的規矩,天天要去請早安,請午安,請晚安。」
『捌』 晚上12點半用古文怎麼說
子時
『玖』 文言文(古文)中 "晚上" 怎麼說
夜
『拾』 「晚上想你想得睡不著」用文言文怎麼說
晚上想你想得睡不著
夜思不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