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的講

文言文的講

發布時間: 2020-12-05 09:02:50

文言文講解技巧

首先你得有一定的基礎,要知道基本的字詞翻譯,然後通過慢慢積累,就有辦法,翻譯文言文了。

如何講文言文

題目和翻譯就算了吧,那個東西你去網上找找就好了
和你說說怎麼講吧
一般的老師講文言文的方式就是讀幾遍翻譯一下,我覺得你要重點講的內容應該是文章的大義,然後注重關鍵文字的處理,讓大家根據關鍵字的含義理解整句的意思,個人覺得容易講的文言文最好選擇議論文體的,對新手更適合
你是學生剛才說的重點也是你學習文言文需要注意的
我是業余選手,希望我說的對你有幫助

Ⅲ 用文言文講話

哈哈哈,文言文

Ⅳ 文言文請教講官的翻譯

1、那麼秦國最想得到的,各諸侯最害怕發生的,本來就不在戰事上。
2、如果(我們)不給(秦國)(和氏璧),又擔心秦國軍隊的到來。
3、不知道句子的意思,疑難不能理解,有的人詢問老師,有的不向老師請教。
4、有時天空中一縷長煙,明亮的月亮照及很遠的地方。(翻譯的不是很好)
5、雲朵霞光時明時暗,偶爾可以看到。
6、這種疾病,江南的人,常常回患有。
7、到了孝文王、庄襄王,在位的時間比較短,國家沒有什麼危難。
8、到了始皇帝,振奮六代余留下來的忠烈,揮動長鞭來統治全國。
9、(好好)侍奉自己的老人,也要如此對待別人的老人;(好好)對待自己的孩子,也要如此對待別人的孩子。
10、(他)不是來買蠶絲的,是來向我求愛的。
翻譯的不是很好,是根據我上高中時的記憶寫的,希望可以幫到你吧。

Ⅳ 講文言文翻譯

【原文】
剛中集三鄉夫共疏之,累土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
【譯文】
王剛中召集三鄉壯丁共同疏通,壘土為堤,在堤防上種植榆樹、柳樹,並立石柱記載、表彰此事。
附錄:宋史王剛中傳
【原文】
王剛中,字時亨,饒州樂平人,博覽強記。紹興十五年,進士第二人。故事當召試,秦檜怒其不詣己,授洪州教授。檜死,召見,擢秘書省校書郎,遷著作佐郎。孝宗為普安郡王,剛中兼王府教授,每侍講,極陳古今治亂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遷中書舍人,言:「御敵今日先務,敵強則犯邊,弱則請盟。今勿計敵人之強弱,必先自治,擇將帥,搜戰士,實邊儲,備器械,國勢富強,將良士勇,請盟則為漢文帝,犯邊則為唐太宗。」上韙其言。會西蜀謀帥,上曰:「無以逾王剛中矣。」以龍圖閣待制知成都府、制置四川。時吳璘累官閥至大帥,其下姚仲、王彥等亦建節雄一方。惟剛中檢身以法,示人以禮,不立崖塹,馭吏恩威並行,羽檄紛沓,從容裁決,皆中機會。敵騎度大散關,人情洶洶。剛中跨一馬,夜馳二百里,起吳璘於帳中,責之曰:「大將與國義同休戚,臨敵安得高枕而卧?」而卧璘大驚。又以蠟書抵張正彥濟師。西師大集,金兵敗走。方議奏捷,剛中倍道馳還,謂其屬李燾曰:「將帥之功,吾何有焉。」燾唶曰:「身督戰而功成不居,過人遠矣。」成都萬歲池廣袤十里,溉三鄉田,歲久淤淀,剛中集三鄉夫共疏之,累土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府學禮殿,東漢興平中建,遭時多故,日就傾圮,屬九縣繕完,悉復其舊。葺諸葛武侯祠,表賢以示民。有女巫蓄蛇為妖,殺蛇,黥之。孝宗受禪,金犯淮,有旨趣剛中入見,陳戰守之策。剛中曰:「戰守者實事,和議者虛名,不可恃虛名害實事。」又奏四事:開屯田、省浮費、選將帥、汰冗兵。居政府,屬疾卒,年六十三,贈資政殿大學士、光祿大夫,謚恭簡。建炎間,詔階、成、岷、鳳四州刺壯丁為兵,眾以為憂。剛中建言五害罷之,免符下,民歡呼,聲震山谷。比去,蜀父老遮道,有追送數百里者。繇布衣至公卿,無他嗜好,公退惟讀書著文為樂。有《易說》《春秋通義》《東溪集》《應齋筆錄》等,凡百餘卷。(節選自《宋史·王剛中傳》)
【譯文】
王剛中,字時亨,饒州樂平人。見聞廣博,記憶力強。紹興十五年(1145),考中進士第二名。按照慣例,他應被召面見皇上。秦檜怨恨他不去拜見自己,只授予他洪州教授之職。秦檜去世後,皇上召見王剛中,提拔他為秘書省校書郎,又升為著作佐郎。孝宗做普安郡王的時候,王剛中兼任王府教授,每次為郡王講課,都竭力講清古今治亂的原因,講明如何分辨君子、小人與忠臣、姦邪。王剛中升為中書舍人,他對皇上說:「抵禦外敵入侵是當今的首要任務,敵人強大就會侵犯我國的邊境,敵人弱小時就會請求與我國結盟。今天不必考慮敵人的強弱,必須首先自治,選擇將帥,搜尋戰士,充實邊境的儲備,准備好兵器輜重,國勢富強,將良士勇,當敵人請求結盟時就如漢文帝所為,使之臣服;當敵人來侵犯時就如唐太宗所為,將其消滅。」皇上認為他的話很對。正巧西蜀謀求良帥,皇上說:「沒有人比王剛中合適的了。」王剛中以龍圖閣待制之身份,被任命為成都府知府、四川制置使。
當時吳璘步步升遷擔任大帥,他的下屬姚仲、王彥等也執持符節,稱雄一方。只有王剛中嚴於律己,以身作則,以禮待人,不設陷阱,管理吏屬恩威並行,緊急檄文紛沓而至,王剛中也能從容裁決,且都切中時機。敵軍騎兵越過大散關,人心惶惶。王剛中跨上一匹馬,連夜飛奔兩百里路,把吳璘從帳篷中叫起來,責問他說:「大將應與國家同悲歡共命運,面對敵軍來犯,怎能高枕而卧?」吳瞞為之震驚。王剛中又派人送蠟裹的書信給張正彥,要他前來支援。西面的軍隊一起聚集,打得金兵落荒而逃。正商議向皇上奏捷報功,王剛中兼程而行,回到自己軍中,對他的屬下李燾說:「這都是將帥們的功勞,我有什麼功呢?」李燾贊嘆說:「臨敵親自督戰,打了勝仗卻不以功臣自居,超過一般的人很遠了。」
成都的萬歲池有十里寬,澆灌著三鄉之田。因年歲久遠淤積了許多泥沙,王剛中召集三鄉壯丁共同疏通,壘土為堤,在堤防上種植榆樹、柳樹,並立石柱記載、表彰此事。州人指著萬歲池說:「這是王公的甘棠湖。」府學的禮殿,是東漢興平年間興建的,因歷時久遠,多有變故,一天天傾塌,王剛中也吩咐九縣百姓把它修繕完好,全部恢復了它的舊貌。王剛中又派人修繕了諸葛武侯祠,表彰賢者來為百姓樹立榜樣。有一個女巫養蛇施行妖法,王剛中派人殺掉了她的蛇,並對她施以黥刑。
孝宗即位後,金人侵犯淮地,皇上下旨召王剛中入宮覲見,王剛中陳述了戰守之策。王剛中說:「戰爭守備是實實在在的事,而和議只是徒有虛名,不可以依仗虛名而損害實事。」王剛中又啟奏了四件事:開屯田、省浮費、選將帥、汰冗兵。他在政府任職時患病而死,終年六十三歲,皇上贈他資政殿大學士、光祿大夫之職,贈謚號為「恭簡」。
早在建炎年間,皇上下令要在階、成、岷、鳳四州強迫征壯丁為兵,百姓深感憂慮。王剛中進言此事之五害,請求加以罷除,皇上的免除令頒布後,百姓熱烈歡呼,其呼聲震動山谷。等到王剛中離開蜀地時,蜀地的父老鄉親攔在路上,有人追送他數百里之遠。王剛中從平民而至擔任公卿,沒有其他嗜好,辦完公事之餘只是以讀書作文為樂。著有《易說》《春秋通義》《東溪集》《應齋筆錄》等,共有一百多卷。

Ⅵ 其實用古文怎麼講

古文里:實、信、然都表示「其實」的意思。

1、實:真實,其實。

2、信:確實,其實。

3、然:是的,其實。

一、實拼音:shí

釋義:

1、充滿:實心。充實。虛實。

2、符合客觀情況,真,真誠:實話。實惠。實際(真實情況)。實踐(實行;履行)。實體。實情。實施。實數。實事求是。

3、植物結的果:果實。開花結實。

4、富足:殷實。富實。

二、信拼音:xìn

釋義:

1、誠實,不欺騙:信用。信守。信物。信貨。信誓旦旦。

2、不懷疑,認為可靠:信任。信託。信心。信念。

3、崇奉:信仰。信徒。

4、消息:信息。杳無音信。

5、函件:信件。信箋。信鴿。信訪。

6、隨便,放任:信手(隨手)。信步(隨意走動,散步)。信筆。信意。

7、同「芯2」。

8、姓。

三、然拼音:rán

釋義:

1、對,是:然否。不然。不以為然。

2、以為對,答應,信守:然納(以為對而採納)。然諾(許諾,信守諾言)。

3、這樣,如此:當然。然後。然則。

4、表示一種語氣(a.表決定,猶焉,如「寡人願有言然」;b.表比擬,猶言一般,如「如見其肺肝然」)。

5、用於詞尾,表示狀態:顯然。忽然。飄飄然。

6、古同「燃」。

(6)文言文的講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其樂無窮[qí lè wú qióng]

其中的樂趣沒有窮盡。指進行某一工作,感到樂在其中。

2、其中[qí/jī zhōng]

這裡面;那裡面

3、萬變不離其宗[wàn biàn bù lí qí zōng]

盡管形式上變化多端,其本質或目的不變。

Ⅶ 文言文中講論的意思

詞目:講論抄
拼音:jiǎng lù襲n

1. 講談論議。
漢 班固 《西都賦》:「講論乎六蓺,稽合乎同異。」 宋 張載 《經學理窟·學大原上》:「學者有所不知,問而知之,則可否自決,不待講論。」洪深 《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三:「講論物價問題時,重讀的當為『降低生活』。」
2. 說長道短,議論。
明 劉兌 《嬌紅記》:「外人講論,事有兩難,怎麼是好?」

Ⅷ 如何講好文言文

由老師逐句講解後過度到學生「自講」,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版。

Ⅸ 講述責任文言文

詞類活用是指某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具有的某種新的語法功能。而這種語法功能與現代漢語相比具有明顯的不同,判斷之時要參照現代漢語的一般用法推斷。具體而言,它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 的活用。

一.名詞作狀語

在現代漢語中名詞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狀語的,有些名詞在文言文中卻經常用做狀語,在句中起修飾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趨於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詞作狀語,翻譯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來引申為慢慢、逐漸。

[小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詞用作狀語的詞語,並加以解釋。

①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雲、.響、景:像雲彩、回聲、影子一樣

②人皆得以隸使之 隸:像對待奴隸一樣

③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舟:用船

④東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東、北:在東邊、在北邊

⑤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終不肯夜泊絕壁之下 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日:每天

二.名詞用作動詞

現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常出現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象,這就是名詞用作動詞。活用以後,名詞變成相關的動詞的意思。如:「始見中原氣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名詞,並解釋之。

①籍吏民,封府庫 籍:登記

②沛公欲王關中 王:統治

③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 敵:攻擊

④買五人之頭而函之。(《五人墓碑記》) 函: 用匣子裝

⑤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縞素:穿孝服

⑥大楚興,陳勝王 王:稱王

⑦范增數目項王。目:示眼色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⑩質於秦。 質: 做人質

三.名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後,表示使賓語怎麼樣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詞作動詞,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 肉:使……長肉

②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王:讓……稱王

③汗牛充棟 汗:使……出汗

④汗馬功勞

⑤齊威王欲將孫臏 任命……為將

四.名詞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後,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是什麼。如:「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中的「師」,就是「以……為老師」的意思。

①稍稍賓客其父 賓客:把……當作賓客。

②魚肉百姓 魚肉:以……為魚肉

③孟嘗君客我 客:把……當作門客

④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⑤友風而子雨

⑥幕天席地

⑦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鑒:意動用法,以……為鑒

五.動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動詞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櫓」中的「亡」「北」均為動詞用作名詞,意思是敗逃的人。

①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出、入:產品、收入

②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收獲、心得

③作有利於時,制有便於物者,可為也 作、制:措施、制度

④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讒、譏:誣陷、嘲諷的話

⑤鉤黨之捕遍於天下 捕:搜捕活動

⑥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 收藏、經營:動詞作名詞,金玉珍珠

⑦司馬子反渴而求飲 飲:飲料、湯食

⑧少仲尼之聞 問:見識

六.動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出者是後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如:「項伯殺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①外連橫而斗諸侯 斗:讓……爭斗

②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彎腰

③以夭梅病梅為業 夭、病:使……彎曲,使……生病

④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鳴:使……發出聲音

⑤李牧連卻之 卻:使……退卻

⑥中軍置酒飲歸客 飲:使……飲酒

⑦生死而肉骨

⑧驚天動地

⑨可燒而走也

⑩焉用亡鄭以陪鄰 《左傳》

⑪既來之,則安之。

七.動詞為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因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麼樣。如:「余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中的「哀」,就是「為……哀憐」之意。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 泣:為動用法,為……哭泣

②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死國:為國事而死

③秦不哀吾之喪而伐吾同姓 哀:為……哀悼

④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哀:為……哀嘆

⑤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

八、動詞活用作狀語

動詞在謂語前,修飾或者限制謂語。

例如:

登高而招 《勸學》登高在這里修飾後面的招,表示招手的方式。

執刃而立

棄甲曳兵而走

兒懼,啼告母

九、容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當形容詞擔任主語或賓語時,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質或特徵,而是表示具有某種性質或特徵的人或事物。如:「將軍身披堅執銳」中的「堅」「銳」,指的是堅固的鎧甲和銳利的兵器。

①秦孝公據餚函之固 固:堅固的地勢

②曉看紅濕處 紅:紅花

③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綠、紅:綠葉、紅花。

④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夷」「近」:平坦、距離近的地方

⑤小學而大遺

⑥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 「遠近」:天下的人

⑦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高:高處

⑧問其深,則好游者……

⑨常在於險遠。

⑩聖益聖

⑪亦以明死生之大

十、容詞用作動詞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直接帶賓語時,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質,而是表示相應的動作行為或變化發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窮也」中的「窮」,是走到盡頭的意思。

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窮:看盡

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 美:贊美

④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高:升高

⑤此誠雕蟲之戲,不足為多也 多:推崇,贊許

⑥高其直 <促織〉 抬高

⑦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愛

⑧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十一、形容詞使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賓語時,它表示附加某種特徵於賓語所表示的事物上,這種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詞使動用法。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就是「使……變綠」的意思。

①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弱:使……削弱

②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 高:使……高,抬高

③昂其直,居為奇貨 昂:使……高昂

④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

⑥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戰國策》

⑦富國強兵

⑧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俄其體膚……

十二、形容詞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上賓語時,它表示主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認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種性質或特徵。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認為……小的意思。

①孔子登東山而小魯 小:認為……小

②予怪而問之 怪:認為……怪

③漁人甚異之 異:認為……奇怪

④貴貨而易土 易:認為……容易

⑤患志之不立 患:以……為憂患

⑥不恥下問

⑦是古非今

⑧不遠萬里

十三、數詞用作動詞(或形容詞、名詞)

在文言文中,數詞往往用來擔當謂語,陳說事情的狀況,或表示具有某個數量的事物。如:

六王畢,四海一 一: 統一(動詞)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貳:背離(動詞

十四、數詞用作形容詞

①余觀乎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一:全、滿(形容詞)

②蚓無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專一(形容詞)

③二三其德 二三:不專一,不忠誠(形容詞)

十五、數詞用作名詞

1其一犬坐於前 一隻狼(名詞)。

Ⅹ 用文言文講的笑話段子

有父子俱性剛,不肯讓人。一日父留客飲,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將出城門,值一人對面而來,各不相讓,隨挺立良久。父尋至見之,謂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飯。待我與其對立在此。」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