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復習
A. 小學五年級(上)科學復習題
第一單元
一、填空
1、種子的萌發除了種子本身具有活力外,還必須有適宜的外界條件,一般地說,具有充足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足夠的空氣,種子可以萌發,有的種子萌發還需要光照。
2、通過實驗表明我國研製的飛船,其生命保障系統很完善,溫度、光照、空氣、水等能夠滿足植物生長的需要。
3、根據土壤中的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類,含沙多的叫沙質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質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4、通過實驗發現: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這三種土壤的滲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質土②壤土③黏質土。由土壤的滲水能力我們可以推測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質土②壤土③沙質土。
5、在黏質土裡生長較好的植物有水稻、蘆葦,適合在沙質土裡生長的有西瓜、大豆、花生,適合生長在壤土裡的植物有小麥、玉米。
6、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有土壤、陽光、水、空氣、溫度、肥力。
7、通過觀察我們認為根的共同特點是都有根尖、根毛,都向下生長、一般都長在地下。
8、"雨露滋潤禾苗壯,萬物生長靠太陽。"這說明水、光照、溫度等因素對植物生長有影響。
9、根據事實分析,我們認為根有以下作用:固著,吸收輸送水分和無機鹽,貯藏營養物質,少數植物的根也有繁殖功能。
10、我們大家的結論,植物莖的作用是:具有輸導、支持的功能,少數植物的莖也有繁殖和儲藏營養的作用。
11、有些動物只以植物為食物,叫草食性動物,如牛、羊、馬,有些動物以其他動物為食物,叫肉食性動物,如獅子、老虎、豹子,而有些動物既吃植物也吃動物,我們稱它們為雜食性動物,如猩猩、螞蟻、鼠。
12、磚廠燒磚的土之所以選黏土,是因為黏土的顆粒小,黏性好,磚的硬度大且非常牢固。
13、豆苗適合在沙土裡生長的主要原因是:沙土疏鬆,透氣性好。
14、莖有:土豆、蓮藕、姜、芋、蒜、洋蔥、水仙、荸薺,屬於根的有:山葯、甘薯(紅薯),胡蘿卜。
15、蔥根、小麥根、狗尾草根是須根,白菜根、油菜根、棉花根是直根。
二、判斷
1、蘿卜的食用部分是莖。 ×
2、莖是植物身體的一部分。 √
3、只要有水,種子就會萌發。 ×
4、種子萌發需要陽光。 ×
5、種子不幹燥,就有可能萌發。 √
6、人和其他動物的生長也離不開空氣、水、陽光等條件。 √
7、動物是我們地球家園的主人。 √
8、壤土的保水能力最高。 ×
三、問答
1、我們當地的主要農作物是什麼?為什麼當地適合生長這些農作物?
答:有花生,大豆,因為我們這里沙質土較多,而花生、大豆屬豆科植物,根部長有根瘤,沙質土壤通氣良好,根瘤菌的活動旺盛,可以固定土壤中的大量氮氣,使作物生長能得到更多的養分,長得更好。
2、我們應當給周圍的植物創造一個怎樣的生活環境?採取哪些行動使植物生長得更好?
答:我們可以根據植物所需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地給它創造合適的生活環境。
可以給植物定期除草,除蟲,鬆土,澆水,施肥,給攀援植物搭架等,這些措施都可以使植物生長得更好。
3、動物的牙齒和爪的不同特點對動物的捕食有什麼好處?
答:草食性動物的犬齒退化,門齒發達像鍘刀適於切草,腿較長,趾端有蹄,便於快速奔跑,可以躲避敵害和覓食。肉食性動物的牙齒十分尖利,便於撕咬獵物 指趾端長著能伸縮的利爪,便於抓捕食物。雜食性動物既有發達的犬齒又有像鍘刀一樣的門齒既可以吃肉類,又可以吃植物類的食物,爪較長,便於攀援,可以幫助它們摘到更高處的果實,還可以躲避天敵的捕食。
4、舉例說明"動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環境",我們應當採取哪些措施保護動物的生存環境?
答:動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的環境,例如馬、牛、羊需要廣闊的草場,肉食性動物大都需要在茂密的森林中和草原上捕食其他草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也要在森林和草原上獲取自己所需的食物。我們可以採取的保護動物生存環境的措施有:建立自然保護區,禁止捕殺,圍欄放牧,退耕還林等。
多給我點分
B. 小學五年級上冊的科學復習資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的
誰有小學五年級上冊的科學復習資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的)?
C.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復習資料答案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復習資料
一、填空
1、把一個文具盒放在手上後,會感到文具盒對手有一個 的壓力,這個力就是 。物體都有一個向下的力,這個力就是 。
2、由於摩擦,物體運動會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 。
3、我國古代把一晝夜分為 時辰,每個時辰合現在的 小時,子時是 至 。
4、群落里的各種 和 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我們把它們叫做 。
5、為了保護野生動、植物和它們的棲息地,國家建立了許多 ,還專門頒布了《 》。
6、在自然保護區里,不準 和 ,不準 。
7、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
8、在地球的南極、北極附近,太陽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 ;只有黑夜而沒有白天的日子叫 。
9、寫出人們在認識地球的歷史過程中著名科學家的名字(至少三位): 、 、 。
10、我們知道的力有: 、 、 、 、 、 。
11、我國目前統一採用的地方時是 。
12、橡筋被 或者被 時能產生力,像這樣的力叫彈力。
13、生物之間這樣一種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系,稱為 。包括生產者和 。
14、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自西向東轉動,稱為地球的 。
15、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繞著太陽轉動,稱為地球的 。
16、鍾擺每分鍾擺來回擺動的次數 有關,與 有關,與
有關。
17、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是因為 。
18、以 為食物的動物叫植食動物,以 為食物的動物叫肉食動物,兩種食物都吃的動物叫 動物。
19、麻雀、鷹、小麥這些生物構成了田野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在這條食物鏈中,生產者是 ;消費者是 。
20、將吹足了氣的氣球固定在小車上,氣球向 噴氣,小車在氣球的帶動下向前運動,像氣球這樣推動小車的力叫 。
21、我知道的野生動物有 、 、 ;野生植物有 、 、 。
22、拉力一定,小車的載重量越大,小車的行駛速度就 ;反之,小車的載重量越小,小車的行駛速度就 。
23、手按在桌子上拖動,會有一個力阻礙手的運動,這是因為手和桌面之間有 。
24、我們的小車2秒鍾行駛了60厘米,如果現在我想讓小車3秒行駛60厘米,我可以 或 。
25、寫出三種古代人們晚上計時的工具和方法: 、 、 。
26、古代的水鍾有 和 兩類。
27、我們做的螺旋槳小車,螺旋槳產生的風向後吹,小車向 方向運動。
28、認為地球居於宇宙的中心靜止不動,太陽、月球、行星和恆星都圍繞地球運動的學說稱為 。
29、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圍繞太陽運動的學說稱為 。
30、當我們同車、船、椅子一起運動的時候,看到車、船、椅子外的景物會向 方向運動。
31、升空的火箭,箭體靠 力向空中運動。
32、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採用 , 等方法來減小摩擦力;採用 來增大摩擦力。
33、工程師設計的賽車具有 , , , 等特點。
34、鍾表以 , , 單位來計量時間。
35、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 。
36、傅科是 國的一位科學家。
37、草、羊、老虎這些生物個成了草原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
寫出這條食物鏈:
這條食物鏈中,生產者 ;消費者是 。
38、草、田鼠、老鷹這些生物構成了田野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
寫出這條食物鏈: 。這條食物鏈中,生產者是 ;消費者是 。
二、選擇
1、在一定的限度內,橡筋下端掛的鉤碼越多,橡筋產生的彈力 。
A、不變 B、越大 C、越小
2、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正確的解釋是 。
A、地球不動,太陽繞著地球轉 B、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 C、地球自轉 D、地球圍著太陽公轉的同時也自轉
3、下面靠反沖力運動的物體有 。
A、噴氣式飛機 B、火車 C 、汽車 D、鞭炮
4、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來黎明的城市是 。
A、北京 B、杭州 C、烏魯木齊
5、計時精確度最高的計時工具是 。
A 、原子鍾 B、日晷 C、機械鍾 D、石英鍾
6、下列動物中是雜食動物的是( )。
A、蚜蟲 B、螞蟻 C、蝴蝶
7、傅科是通過觀察 而發現地球在自轉的。
A、星星 B、擺 C、水流
8、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偉大著作是( )
A、《天論》 B、《八十天環游地球》 C、《天體運行論》
9、下面()動物已經瀕臨滅絕。
A、海豚B、麻雀C、東北虎
10、我們的小車4秒鍾行駛了60厘米,如果現在我想讓小車3秒鍾行駛了60厘米,我可以( )。
A、加大拉力 B、減小載重量 C、減小拉力
11、古代人們製作的利用太陽來計量時間的儀器有( )。
A、圭表 B、渾天儀 C、日晷
12、下列( )種植物已經瀕臨滅絕。
A、梧桐樹 B、望天樹 C、樟樹
13、傅科擺擺動時會發生( )現象。
A、加速 B、偏轉 C、減速
14、當太陽高度較小時,太陽光是斜射的,地球上被照熱的( )。
A、面積小,溫度高 B、面積大,溫度低 C、面積大,溫度高
15、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指示南北方向的線叫做( )。
A、赤道 B、緯線 C、經線
16、利用橡筋絞緊里產生的彈力使螺旋槳轉動,它產生的風向 吹,小車向前運動。
A、向上 B、向後 C、向前
17、鍾擺的快慢與 有關。
A、擺重 B、擺長 C、擺幅
18、下列城市,一天中最先迎來黎明的城市是 。
A、拉薩 B、重慶 C、北京
19、地球上指示東西方向,且平分南北半球的線是 。
A、經線 B、緯線 C、赤道
20、下列現象中與晝夜有關的是 。
A、蝙蝠捕食 B、鳥類遷徙 C、草木枯萎
21、「傅科擺」可以證明 。
A、地球圍繞太陽公轉。B、地球在不停地自轉。C、地球在自轉,並繞太陽公轉。
22、在地球公轉過程中,同一地點的正午太陽高度所以會發生變化,這是因為()
A、地球公轉軌道不斷發生變化B、地軸是傾斜的,並且傾斜的方向保持不斷C、地球自轉的軸不斷發生變化
23、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來黎明的城市是()
A、北京B、上海C、烏魯木齊
24、下列現象中與晝夜有關的是()
A、貓頭鷹捕食B、大雁遷徙C、小草枯萎
25、下面的物體已經產生彈力的有()
A、彈簧B、拉開的弓C、橡筋
26、子夜是指( )。
A晚上九點到十一點 B晚上十二點 C凌晨五點
27、擺的快慢與( )有關。
A擺錘的重量 B擺繩的長度 C擺動的幅度
28、蛇、鼠、水稻、鷹這些生物構成了田野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正確的是( )。
A、鷹→田鼠→水稻→蛇 B、田鼠→鷹→水稻→ 蛇 C、水稻→田鼠→蛇→鷹
29、當我們的手錶或者時鍾出現計時不準時,最好的校時方法是( )。
A、與同學對表 B、聽廣播報時 C、自己估測
30、拉力一定,小車的載重量越大,小車的行駛速度就減慢,小車的載重量越小,小車的行駛速度就( )。
A、減慢 B、不變 C、增大
31、同一個物體,滾動和滑動比較,滑動時的摩擦力要( )。
A、比較小 B、比較大 C、一樣大
32、小車2秒鍾行使了60厘米,如果想讓小車3秒鍾行使60厘米,可以( )。
A、加大拉力 B、減小載重量 C、減小拉力
33、使自然界生態系統不平衡的因素是( )。
A、人為因素 B、自然因素 C、人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
34、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
A、由西向東 B、由東向西 C、由南向北
35、「傅科擺」可以證明( )。
A、地球圍繞太陽公轉 B、地球在自轉 C、地球圍著太陽公轉的同時也自轉
36、使小車運動慢的因素可能有( )。
A載重量小 B摩擦力大 C拉力大
37、根據圖中樹的年輪,估計這棵樹成活了 年。
A 3 B 4 C 5
38、麻雀、鷹、小麥這些生物構成了田野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在這條食物鏈中,生產者是 ;消費者是 。
A 鷹 B 麻雀 C 小麥
39、科學家 因為擁護哥白尼的「日心說」而被羅馬教皇活活燒死 。
A 托勒密 B 伽利略 C 布魯諾
1、下面 動物已經瀕臨滅絕。
A 麻雀 B 烏龜 C 藏羚羊 D鯊魚
40、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我們把它們叫做( )系統。
A 系統 B 生態 C 生態系統
41、 F1賽車的輪胎很寬,可以 與地面的摩擦力。
A、減小 B、增大 C、變小
42、當北京奧運會開幕的時候,美國紐約的人們將會在( )通過電視觀看到盛大的開幕式直播。
A、上午 B、下午 C、晚上
三、判斷
1、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2、時間的流逝有快慢的。…………………………………………………………( )
3、擺長越長擺的速度就越慢,擺長越短擺的速度就越快。……………………()
4、創立「日心說」的天文學家是哥白尼。…………………………………………()
5、鳳仙花生長消耗水和肥料,所以它是消費者。………………………………()
6、在養魚池裡種些水草,能為草魚提供食物,還能給魚提供氧氣。……………()
7、地球向著太陽的一面是白晝,背著太陽的一面是黑夜。……………………()
8、坐在向前行駛的汽車里,會看到兩邊的樹木、房屋在向後移動。……………()
9、小車越重越不容易停下來,說明質量越大摩擦力越大。……………………( )
10、農田、城市都可以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 )
11、黑板擦和黑板的摩擦是滑動摩擦。……………………………………………( )
12、2008年8月8日晚8時北京奧運會開幕時,美國的人們將會在上午通過電視看到盛大的開幕式直播。………………………………………………………………( )
13、汽車剎車時,車輪與地面的摩擦是滾動摩擦。………………………………( )
14、在一定限度內,橡皮筋下掛的鉤碼越多,橡皮筋產生的彈力越大 。…………( )
15、用重力牽引小車,當小車剛好能運動起來時,拉力的大小相當於小車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
16、同一物體,滾動和滑動比較,滾動時的摩擦力比較大。………………………( )
17、半夜三更表示中午11點到下午1點。……………………………………………( )
18、創立「日心說」的天文家是伽利略。……………………………………………( )
19、自然界沒有植物,動物照樣能生存下去。……………………………………( )
20、母鴨能生下蛋,所以它是生產者。………………………………………………( )
21、草叢、森林、湖泊都可以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 )
22、植物生長消耗水、肥料,所以是消費者。………………………………………( )
23、自然界里一些生物瀕臨滅絕與我們毫無關系。…………………………………( )
24、大多數食物鏈是從植物開始的。…………………………………………………( )
25、浮游植物也分為植物和動物。……………………………………………………( )
26、地球上新年的鍾聲是在同一時刻敲響。…………………………………………( )
27、極地一年中有長長的白天或長長的黑夜現象。…………………………………( )
28、小明寫了一條食物鏈:鷹→麻雀→小麥。……………………………………( )
29、非生物是沒有生命的,在生態系統中不起任何作用的。……………………( )
30、如果有一種植物滅絕,可能就會有10到30種依附於這種植物的其他生物消失。……………………………………………………………………………………( )
31、噴氣式飛機是靠反沖力運動的物體。…………………………………………( )
32、當手錶或者時鍾出現計時不準時,最好的校對時間方法是與同學對表。……( )
33、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正確的解釋是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 )
34、原子鍾是計時精確度最高的計時工具。………………………………………( )
35、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指示南北方向的線叫做緯線。……………………( )
36、我國目前統一採用的地方時是北京時間。……………………………………( )
37、「傅科擺」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 )
38、新鞋底上的花紋主要是為了增大與地面的摩擦力。…………………………( )
39、單擺的擺長越長擺動的速度就越慢,單擺的擺長越短擺動的速度就越快。( )
40、生態瓶是模擬自然界的生態系統,是觀察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相互聯系的。( )
41、農田可看做是一個生態系統。………………………………………………( )
42、在養魚池裡放適量的水藻,能為魚類提供食物,還能提供氧氣。……………( )
43、每個食物鏈中生產者一定是植物。…………………………………………( )
44、只要沒有自然災害,就不會有動植物滅絕。……………………………………( )
45、同一時間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是一樣的。………………………………( )
四、填圖題(36分)
1、寫出下面的物體是靠什麼力運動的(6分)
彈弓射石子 火箭發射 飛機扔下的炸彈
( ) ( ) ( )
2、用簡圖在下邊的方框中設計一個生態瓶,並完成框右邊的練習。(12分)
裡面的生物有
裡面的非生物有
寫出其中的一條食物鏈
3、你認識下圖中的珍稀生物嗎,寫出它們的名稱。(8分)
( ) ( ) ( )
( ) ( )
4、寫出圖中北京、上海、重慶、拉薩、烏魯木齊哪個城市先迎來黎明,請按先後順序進行排列。(10分)
五、填圖題
1、 認一認,寫出地球儀上的經線、緯線和赤道
2、如圖,太陽光能照亮整個地球嗎?( )
請用陰影表示不能被照亮的部分。
3、在下面圖中用箭頭表示出這張食物網包含的相互交叉的食物鏈。
4、如圖,A、B代表北京和紐約,北京是中午12點紐約是晚上12點,請在( )中填上北京或紐約。
A代表( )
B代表( )
5、如左圖用一支蠟燭做太陽,用一支小地球儀從西向東繞蠟燭轉。當轉道位置3時,北半球陽光_________射,是_________季;南半球陽光__________射,是_______季。
6、看圖回答問題
(1)如果大量捕殺青,會產生什麼後果?
(2)如果沒有蔬菜,會發生什麼情況?
六、連線
1、 肉食動物 植食動物 雜事動物
啄木鳥 蟬 蟋蟀 螞蟻 瓢蟲 蒼蠅 老鼠 兔子 麻雀
2、
拉力大 小轎車 人 力
使小車運動慢的因素 載重量大 玩具四驅車 內燃機
摩擦力大 自行車 電動機
使小車運動快的因素 拉力小
載重量小
3、
摩擦力
重力
彈力
反沖力
提水時,水桶對手的拉力
像筋被拉長時產生的力
升空的火箭的動力
剎車時地面和車輪之間的力
射箭時弓產生的力
使運動的小球在平地上慢慢停下來的力
4、
自行車行駛時車輪和地面的摩擦
滑動摩擦 自行車剎車時車輪和剎車片的摩擦
黑板擦和黑板的摩擦
滾動摩擦 足球在草地上滾動時的摩擦
5、
摩擦力增大了 鎖不靈活了,往鎖孔里加點油
鞋子穿舊了容易打滑
摩擦力減小了 拉鏈不靈活了,塗點蠟
足球鞋的底部有很多釘
七、實驗
1、擺每分鍾擺動的次數與什麼因素有關的研究計劃
我推測,影響擺每分鍾擺動次數的因素可能有
我選擇研究的問題是:擺每分鍾擺動的次數是否與 有關。
研究需要的材料有:
研究的方法和步驟:
2、圍繞「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這一問題設計實驗。要求:提出一個假設,圍繞這一假設設計一個實驗,實驗包括:我的假設、我的實驗設計、實驗需要的材料。
我的假設:
實驗需要的材料:
我的實驗設計:
3、設計一個記時器要求:1)給計時器取個名字;2)寫出製作該計時器所需材料;3)畫出計時器的草圖。
<
D. 速求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復習資料的答案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復習資料
一、填空
1、把一個文具盒放在手上後,會感到文具盒對手有一個 的壓力,這個力就是 。物體都有一個向下的力,這個力就是 。
2、由於摩擦,物體運動會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 。
3、我國古代把一晝夜分為 時辰,每個時辰合現在的 小時,子時是 至 。
4、群落里的各種 和 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我們把它們叫做 。
5、為了保護野生動、植物和它們的棲息地,國家建立了許多 ,還專門頒布了《 》。
6、在自然保護區里,不準 和 ,不準 。
7、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
8、在地球的南極、北極附近,太陽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 ;只有黑夜而沒有白天的日子叫 。
9、寫出人們在認識地球的歷史過程中著名科學家的名字(至少三位): 、 、 。
10、我們知道的力有: 、 、 、 、 、 。
11、我國目前統一採用的地方時是 。
12、橡筋被 或者被 時能產生力,像這樣的力叫彈力。
13、生物之間這樣一種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系,稱為 。包括生產者和 。
14、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自西向東轉動,稱為地球的 。
15、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繞著太陽轉動,稱為地球的 。
16、鍾擺每分鍾擺來回擺動的次數 有關,與 有關,與
有關。
17、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是因為 。
18、以 為食物的動物叫植食動物,以 為食物的動物叫肉食動物,兩種食物都吃的動物叫 動物。
19、麻雀、鷹、小麥這些生物構成了田野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在這條食物鏈中,生產者是 ;消費者是 。
20、將吹足了氣的氣球固定在小車上,氣球向 噴氣,小車在氣球的帶動下向前運動,像氣球這樣推動小車的力叫 。
21、我知道的野生動物有 、 、 ;野生植物有 、 、 。
22、拉力一定,小車的載重量越大,小車的行駛速度就 ;反之,小車的載重量越小,小車的行駛速度就 。
23、手按在桌子上拖動,會有一個力阻礙手的運動,這是因為手和桌面之間有 。
24、我們的小車2秒鍾行駛了60厘米,如果現在我想讓小車3秒行駛60厘米,我可以 或 。
25、寫出三種古代人們晚上計時的工具和方法: 、 、 。
26、古代的水鍾有 和 兩類。
27、我們做的螺旋槳小車,螺旋槳產生的風向後吹,小車向 方向運動。
28、認為地球居於宇宙的中心靜止不動,太陽、月球、行星和恆星都圍繞地球運動的學說稱為 。
29、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圍繞太陽運動的學說稱為 。
30、當我們同車、船、椅子一起運動的時候,看到車、船、椅子外的景物會向 方向運動。
31、升空的火箭,箭體靠 力向空中運動。
32、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採用 , 等方法來減小摩擦力;採用 來增大摩擦力。
33、工程師設計的賽車具有 , , , 等特點。
34、鍾表以 , , 單位來計量時間。
35、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 。
36、傅科是 國的一位科學家。
37、草、羊、老虎這些生物個成了草原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
寫出這條食物鏈:
這條食物鏈中,生產者 ;消費者是 。
38、草、田鼠、老鷹這些生物構成了田野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
寫出這條食物鏈: 。這條食物鏈中,生產者是 ;消費者是 。
二、選擇
1、在一定的限度內,橡筋下端掛的鉤碼越多,橡筋產生的彈力 。
A、不變 B、越大 C、越小
2、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正確的解釋是 。
A、地球不動,太陽繞著地球轉 B、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 C、地球自轉 D、地球圍著太陽公轉的同時也自轉
3、下面靠反沖力運動的物體有 。
A、噴氣式飛機 B、火車 C 、汽車 D、鞭炮
4、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來黎明的城市是 。
A、北京 B、杭州 C、烏魯木齊
5、計時精確度最高的計時工具是 。
A 、原子鍾 B、日晷 C、機械鍾 D、石英鍾
6、下列動物中是雜食動物的是( )。
A、蚜蟲 B、螞蟻 C、蝴蝶
7、傅科是通過觀察 而發現地球在自轉的。
A、星星 B、擺 C、水流
8、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偉大著作是( )
A、《天論》 B、《八十天環游地球》 C、《天體運行論》
9、下面( )動物已經瀕臨滅絕。
A、海豚 B、麻雀 C、東北虎
10、我們的小車4秒鍾行駛了60厘米,如果現在我想讓小車3秒鍾行駛了60厘米,我可以( )。
A、加大拉力 B、減小載重量 C、減小拉力
11、古代人們製作的利用太陽來計量時間的儀器有( )。
A、圭表 B、渾天儀 C、日晷
12、下列( )種植物已經瀕臨滅絕。
A、梧桐樹 B、望天樹 C、樟樹
13、傅科擺擺動時會發生( )現象。
A、加速 B、偏轉 C、減速
14、當太陽高度較小時,太陽光是斜射的,地球上被照熱的( )。
A、面積小,溫度高 B、面積大,溫度低 C、面積大,溫度高
15、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指示南北方向的線叫做( )。
A、赤道 B、緯線 C、經線
16、利用橡筋絞緊里產生的彈力使螺旋槳轉動,它產生的風向 吹,小車向前運動。
A、向上 B、向後 C、向前
17、鍾擺的快慢與 有關。
A、擺重 B、擺長 C、擺幅
18、下列城市,一天中最先迎來黎明的城市是 。
A、拉薩 B、重慶 C、北京
19、地球上指示東西方向,且平分南北半球的線是 。
A、經線 B、緯線 C、赤道
20、下列現象中與晝夜有關的是 。
A、蝙蝠捕食 B、鳥類遷徙 C、草木枯萎
21、「傅科擺」可以證明 。
A、地球圍繞太陽公轉。B、地球在不停地自轉。C、地球在自轉,並繞太陽公轉。
22、在地球公轉過程中,同一地點的正午太陽高度所以會發生變化,這是因為( )
A、地球公轉軌道不斷發生變化 B、地軸是傾斜的,並且傾斜的方向保持不斷 C、地球自轉的軸不斷發生變化
23、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來黎明的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烏魯木齊
24、下列現象中與晝夜有關的是( )
A、貓頭鷹捕食 B、大雁遷徙 C、小草枯萎
25、下面的物體已經產生彈力的有( )
A、彈簧 B、拉開的弓 C、橡筋
26、子夜是指( )。
A晚上九點到十一點 B晚上十二點 C凌晨五點
27、擺的快慢與( )有關。
A擺錘的重量 B擺繩的長度 C擺動的幅度
28、蛇、鼠、水稻、鷹這些生物構成了田野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正確的是( )。
A、鷹→田鼠→水稻→蛇 B、田鼠→鷹→水稻→ 蛇 C、水稻→田鼠→蛇→鷹
29、當我們的手錶或者時鍾出現計時不準時,最好的校時方法是( )。
A、與同學對表 B、聽廣播報時 C、自己估測
30、拉力一定,小車的載重量越大,小車的行駛速度就減慢,小車的載重量越小,小車的行駛速度就( )。
A、減慢 B、不變 C、增大
31、同一個物體,滾動和滑動比較,滑動時的摩擦力要( )。
A、比較小 B、比較大 C、一樣大
32、小車2秒鍾行使了60厘米,如果想讓小車3秒鍾行使60厘米,可以( )。
A、加大拉力 B、減小載重量 C、減小拉力
33、使自然界生態系統不平衡的因素是( )。
A、人為因素 B、自然因素 C、人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
34、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
A、由西向東 B、由東向西 C、由南向北
35、「傅科擺」可以證明( )。
A、地球圍繞太陽公轉 B、地球在自轉 C、地球圍著太陽公轉的同時也自轉
36、使小車運動慢的因素可能有( )。
A載重量小 B摩擦力大 C拉力大
37、根據圖中樹的年輪,估計這棵樹成活了 年。
A 3 B 4 C 5
38、麻雀、鷹、小麥這些生物構成了田野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在這條食物鏈中,生產者是 ;消費者是 。
A 鷹 B 麻雀 C 小麥
39、科學家 因為擁護哥白尼的「日心說」而被羅馬教皇活活燒死 。
A 托勒密 B 伽利略 C 布魯諾
1、下面 動物已經瀕臨滅絕。
A 麻雀 B 烏龜 C 藏羚羊 D鯊魚
40、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我們把它們叫做( )系統。
A 系統 B 生態 C 生態系統
回答者:帥氣的磊兒 2007-06-16 16:30:00
在網上找不如去學校找
回答者:3527381yxy 2007-06-12 15:30:00
五年級科學下冊測試題
一、填空:
1、動物的基本生活需要有( )、( )、( )等。
2、動物棲息地包括它生活區域內的各種( )和( )。
3、太陽光在沒有碰到物體之前是沿著( )傳播的。
4、將一束陽光投射到三棱鏡上,光會被分解成( )、( )、( )、( )、( )、( )、( )種顏色,形成太陽( )。
5、鏡面能夠反光,鏡面的這一性質叫( )。
6、當陽光照射到一個不透明的物體上時,光會被物( )和( )。我們看到的物體的顏色就是被( )的光,而其他顏色的光被物體( )了。
7、太陽是一種自然光源,它在發出光的同時也產生( )。
8、容易傳熱的物體叫熱的( ),不容易傳熱的物體叫熱的( )。
9、健康食品是指安全、無( )、優質、有( )的食品。
10、血液是人體的運輸兵,它在身體( )流動,把( )和( )輸送到全身,又把( )和( )運送到一定的部位排出體外。
二、判斷:
1、種子發芽不需要陽光。 ( )
2、棲息地是能滿足動物生活需要的地方。 ( )
3、顏色淺的物體比顏色深的物體吸收光的能力強 ( )
4、陽光下物體影子長度會隨著太陽位置改變而改變。( )5、太陽能是一種沒有污染的潔凈能源。 ( )
6、做雨傘要選擇吸水性好的布料。 ( )
7、科學課本的封面是一種復合紙。 ( )
8、我們每天攝取的能量應和消耗的能量平衡。 ( )
9、空氣污染指數越大表示空氣質量越好。 ( )
10、人體內水分損失超過20%,生命就不能維持了。 ( )
三、選擇:
1、在非洲叢林里和黑猩猩生活在一起,觀察研究黑猩猩的生物學家是( )。
A 法布爾 B 珍妮古德爾 C 達爾文
2、紅和藍兩種顏色的光能合成 。
A 紫色 B 藍色 C 橙色
3、紅色物體反射的是 顏色的光 。
A 綠色 B 紅色 C 紫色
4、下面物體中 反射光的本領最強。
A 白紙 B紅布 C 錫紙
5、一天早晨,小明測得一棵小樹在陽光下的影子長5米,過一小時再去測量,小樹的影子 。
A 不變 B 大於5米 C 小於5米
6、下面的材料中穩定性強,不容易變化的是: 。
A 棉布 B 鐵片 C 泡沫塑料
7、現代人用來做衣服的材料主要是 。
A 化纖 B 絲綢 C 毛皮
8、下面的材料中 是經過加工合成的人造材料。
A 石塊 B 泥沙 C陶瓷
9、在食物的營養成分中,能為人體提供能量的是 。
A 維生素 B 水 C 脂肪
10、水占我們身體體重的比例大約是( )。
A 60%-70% B 50%—60% C 40%-50%
11、我們應該經常飲用( )。
A 純凈水 B 蒸餾水 C 白開水
四、連線:
1、區別熱的良導體和熱的不良導體:
玻璃
熱的良導體 銅片
熱的不良導體 橡膠
不銹鋼
2、分析以下材料的特點:
電線的塑料外皮 彈性好
牙刷 份量輕
水杯 絕緣性好
塑料拖鞋 防水性好
五、分析:
1、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到中秋人們總會買一些月餅送給親朋好友或自己品嘗,如今市場上的月餅包裝越來越精緻,然而當人們吃完月餅,這精美的包裝就成了廢品,你對這種現象有什麼看法或建議?
六、實驗:
根據你的經驗,請你說說鳳仙花喜歡陽光充足的環境還是陰暗的環境?請你設計一個對比實驗,進行實驗驗證。
(1)我認為鳳仙花喜歡 的環境。
(2)我的實驗計劃:
我研究的問題
我的猜想
相同條件
不同條件
實驗方法
E. 急求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復習計劃
一、復習目標:
1. 通過復習,進一步突破教材重難點,加強語文實踐活動,有效地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 對課文重難點知識進行梳理歸類,通過教規矩和方法,培養自己復習的能力和主動復習的良好習慣。
3. 對教學中掌握不好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幫助牢固掌握新學知識。
4. 講練結合、精講精練,輕負擔、高質量。注重能力培養,使得喜歡學語文、會學語文。
二、復習內容:
本冊八個單元32篇課文,其中精讀課文17篇,略讀課文15篇,8次習作訓練和8個語文園地。
三、復習要求
1、復習鞏固本冊要求學會的200個生字和會認的200個生字,會使用字典、詞典,有一定的識字能力。
2、熟練掌握音序和部首兩種查字典的方法,能在字典中選擇恰當的意思。
3、在復習過程中,應注意語言的積累,進一步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語文園地」中滲透語文課外知識的題目,應注意復習鞏固。
4、復習檢測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出不同的語氣,能背誦或默寫指定的課文內容。
5、本冊閱讀訓練重點「理解內容,體會感情;領悟表達的方法」,應復習強化,能遷移運用。
6、口語交際的復習,要求能認真傾聽別人說話,了解主要內容,能用普通話清楚明白地講述一件事情,做到語句完整通順,說話有禮貌。
7、習作的復習訓練,要注意激發自己對生活的熱愛,調動自己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重點在打開思路,不拘形式自由表達。寫真要實,寫想像要放,使自己無拘無束地放開來寫。
8、在復習過程中,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憑借教材,進一步培養自己的愛國主義感情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培養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從小樹立為祖國刻苦學習的思想;培養自己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陶冶愛美的情趣。
復習形式:
9.先進行分類復習,再進行歸類復習和綜合復習。
10.加強課外積累,增強閱讀能力。
11.多閱讀一些課外書,從而幫助自己提高寫作水平。
12. 復習200個字,基本上能做到准確地拼讀音節;復習鞏固詞語盤點中的詞語,採用競賽的形式,激發自己的學習積極性。
F. 科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中有哪些章節是重點
最重要的章節應該是第四單元運動和力,需要學生掌握重力、彈力、反沖力、摩擦力。以及有關力學的基礎概念。
其次重要的章節應該是第一單元,探究種子發芽的條件以及植物生長條件,動物的生長的條件,食物鏈和食物網。
五上教學復習點
第一單元
1.種子發芽的必須條件是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
2.種子發芽可以不需要陽光,但生長需要陽光。
3.植物生長需要泥土、水份、陽光、空氣、適宜的溫度。
4.蚯蚓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
5.各種動物都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也是互相依賴,互相影響的。
7.食物是動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系叫食物鏈。
9.食物鏈中能自己製造食物的生物叫生產者,直接或間接消費別人製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費者。
10.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結束。
11.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以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一個網狀結交食物網。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區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的整體叫生態系統。
14.如果生態系統的一個環節受到破壞,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態瓶一樣,如果環境條件受到破壞,生物的生存就會受到影響。
16.寫食物鏈。草、兔、鳥、蛇、螳螂、鷹
1草—兔—鷹 2草—蝗蟲—鷹
3草—鳥—蛇 4草—鳥—蛇—鷹
5草—兔—蛇—鷹 6草—蝗蟲—蛇—鷹
第二單元
1. 向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 像這樣,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須有光源、屏幕和遮擋物。
4. 影子的長短與光源的位置、角度有關。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體的距離有關。
6. 影子的形狀和被照射的物體側面有關。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觀測儀計時。
8. 小明發現大樹的影子朝西,那太陽在東邊。
9. 光以直線形式傳播,速度以每秒30萬千米。
10.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線形式傳播的。
11.運用光的反射的有額鏡、反光鏡。
12.太陽表面溫度達6千多攝氏度,內部則達2千多萬攝氏度。
13.吸熱本領最強的是黑色的粗糙物體。
14.物體和太陽光垂直升溫快。
15.對太陽能的利用有:太陽灶、太陽能電板、點燃奧運聖火、太陽能熱水器。
16.匯聚太陽光的方法有凹面鏡、凸透鏡。
17.光弱時瞳孔放大,光強時瞳孔縮小。
第三單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點:
地形
特點
平原
地貌寬廣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
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較緩,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
山地
地勢較高,蜿蜒起伏,層巒疊嶂
盆地
四周地勢較高,中間低平
2、地球上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大;我國西部多高山,東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絕大部分的地震發生在地殼內,火山活動與地幔和地殼的運動有關。
4、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地表形態發生不斷的變化,這種變化有時表現出來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時是極其緩慢的變化,像喜馬拉雅山年復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變化都是在流水、風、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緩慢的進行的,我們在短時間內難以察覺。
5、很多的高山是因為板塊的擠壓後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峽谷是板塊拉伸後形成的斷裂谷。
6、岩石變化的原因有冷和熱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動物的活動等。
7、由於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這種現象叫風化。
8、土壤分層實驗中,最底層是沙礫(小石子),中間是沙和粉沙,最上層是顆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殘體。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著幾十億個生物體。土壤為他們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間,也為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來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殘體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質更豐富。動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動土壤,為空氣和水營造空間。
11、雨點降落時的力可以打散並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動時,攜走了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帶走了,這就是侵蝕。雨點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蝕的開始。
12、影響土壤被侵蝕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會被侵蝕;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會發生沉積。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時每刻都由侵蝕和沉積的現象發生。侵蝕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積卻填平了一些低窪的地方,侵蝕和沉積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風、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蝕土地。
16、房屋應該建在坡度比較平緩的地方,在坡度較大的地方應該植樹和種草,減少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第四單元
1、物體都有一個向下的力,這個力就是重力。
2、用橡皮筋作動力的小車,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多,行駛速度越快,行駛距離越遠;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少,行駛速度越慢,行駛距離越近。
3、橡皮筋、彈簧這樣的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很容易改變,在形狀改變時,它們會產生一個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這個力叫彈力。
4、衣褲松緊帶、票夾、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樣的彈簧都是利用了物體的彈力。
5、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沖力。噴氣式飛機、火箭都是靠噴氣發動機產生的反沖力運動的。
6、要使精緻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對物體用力;要使物體運動的更快,必須對物體用更大的力。
7、科學技術上統一規定用「牛頓」作力的單位,簡稱「牛」,用「N」表示。1牛約等於100克的力。
8、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應注意:(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不是指在「0」位置;(2)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最大中數值。
9、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運動時,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發生摩擦,運動物體要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10、我們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一個物體,剛好能使這個物體運動起來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1、物體間接觸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體間接觸面粗糙,摩擦力越大。物體重,運動時摩擦力越大;物體輕,摩擦力越小。
12、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和滾動兩種方式。滑動摩擦力要遠遠大於滾動摩擦力。
13、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總是有摩擦力伴隨著。
14、自行車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後輪胎、腳蹬的表面、剎車橡皮、手柄做成花紋;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軸、中軸、後軸、腳蹬的軸、大小齒輪與鏈條。
15、賽車的設計特點:(1)輪胎很寬,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要設計力量很大的發動機;(3)車身重心很低,輪與輪之間的距離較寬,可以使行駛穩定;(4)設計流線型車身,使阻力減到最低。
G. 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期中考試卷及答案 急~~~~~~~~~~~~~~
期中檢測小學五年級科學試題
班級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一、我會填空(共22分)
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彼此之間也是 , 的。
2、種子發芽需要 和適宜的 。
3、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 。
4、光是 傳播的;傳播的方向是向著 的。
5、太陽是地球最大的 源和 源。
6、太陽能是一種清潔、 、 的能源,人們正在大力開發和使用。
二、我能判斷(20分)
( )1、所有的生物都會引起它們所生存的環境的變化。
( )2、環境影響著植物的生長,但是植物的生長不會影響周圍的環境。
( )3、仙人掌原產於熱帶荒漠地區。
( )4、企鵝適合在亞熱帶地區生活。
( )5、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是我們人類的責任。
( )6、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
( )7、奧運會聖火火種是用凹面鏡取得的。
( )8、物體離光源距離越遠,被照射物體的影子越小。
( )9、教室的牆壁塗成白色是因為能聚光。
( )10、宇航服一般都是銀色的是為了減少輻射。
三、我分我連(18分)
1.【把下面的食物網分解成食物鏈】
2.【用線把下面的科學家與他們的發現連起來】
牛 頓 紫外線
赫歇耳 七色光
胡 克 紅外線
四、我能選擇(20分)
1、螢火蟲發的光屬於( )。
A、冷光源 B、熱光源 C、強光源
2、蚯蚓喜歡在( )的環境里生活。
A、溫暖、乾燥 B、寒冷、潮濕 C、明亮、乾燥 D、陰暗、潮濕
3、下面不在食物鏈中的是( )。
A、薔薇 B、瓢蟲 C、蚜蟲 D、小鳥 E、花壇
4、以下自然保護區中,在漢中境內的是( )。
A、紅樹林保護區 B、 三江源保護區 C、王朗自然保護區 D、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5、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的變化,太陽最高時,( )。
A、最長 B、較長 C、較短 D、最短
6、下列物體中,屬於光源的是( )。
A.螢火蟲、彩虹 B.鏡子、打火機
C.點燃的火柴、太陽 D.開著的電燈、月亮
7、光傳播的速度是每秒約( )
A、30萬千米 B、1.5億千米 C、384403千米
8、我們的眼睛有一個能控制入射光線的器官是( )
A、睫毛 B、眼瞼 C、瞳孔
9、 下面的材料在陽光下( )升溫最快。
A 白色紙 B 粉色紙 C 黑色紙 D鋁箔紙
10、以下沒有利用反光原理的是( )。
A 汽車反光鏡 B 五官科醫生用的額鏡 C 家用穿衣鏡 D放大鏡
五、我要呼籲(20分)
1、人類對自然環境干擾破壞可能引發沙塵暴,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們應該:
2、維護生態平衡,從我做起,我要:
H. 小學五年級科學上冊
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實驗基本操作
1—1種子發芽實驗(一)
一、實驗內容:
種子發芽實驗
二、器材:
(每生)放大鏡1個、綠豆種子4粒、塑料盒2個、標簽4張、紙巾1塊
(每組)水1杯、滴管1個
三、規范操作要點:
按照教材第4頁的圖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實驗。
四、操作建議:
1、實驗前要先觀察種子形狀,記錄下相關的特徵和數據,並把它們畫下來;
2、按照實驗計劃用標簽給種子分組編號;
3、要告訴學生隔一段時間就去觀察一次,及時做記錄。
五、還需要配什麼器材:
盒子或黑色塑料袋1個、一些潮濕的土壤、(冰箱)。
1— 2種子發芽實驗(二)
一、實驗內容:
整理分析實驗記錄的信息
二、器材:
(每組)實驗後發芽的和不發芽的種子、放大鏡1個。
三、規范操作要點:
略。
1—4蚯蚓的選擇
一、 實驗內容:
探究蚯蚓生長環境實驗
二、 器材:
(每組)長方形扁紙盒2個、蚯蚓10條左右、干土和濕土若干。
三、 規范操作要點:
1、學生先談談對蚯蚓生活環境的了解,做出自己的猜測。
2、分組設計對比實驗方案,並驗證自己的猜測。
1—6做一個生態瓶
一、 實驗內容:
生態瓶的設計和製作
二、 器材:
(每組)做生態瓶的容器1個、半桶水、一些洗凈的沙和小石子、一些捕撈工具。
三、 規范操作要點:
1、討論建造生態瓶所需的的生物和非生物自然環境。
2、准備材料,做一個生態瓶。
四、 操作建議:
1、討論時要考慮生物和非生物的種類、數量、食物和其他關系等。
2、建造好的生態瓶要進行管理和長期的觀察、記錄。
1—7改變生態瓶
一、 實驗內容:
改變生態瓶的生態環境實驗
二、 器材:
(每組)已建造好的生態瓶1個、小魚若干、水草若干、漏網1個。
三、 規范操作要點:
每個小組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其中一個內容進行預測、實驗、觀察記錄和分析。
2—1光和影
一、 實驗內容:
研究影子變化的規律的實驗
二、 器材:
(每組)手電筒1個、4K白卡紙1張、長方體小木塊1個、鉛筆1枝、尺子1根。
三、 規范操作要點:
按照教材25頁的圖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實驗。
四、 操作建議:
1、活動1要控制手電筒到木塊的距離不變,只改變照射的角度和方向。這個活動難度較大,教師要演示實驗和記錄的方法。其中,手電筒垂直照射在物體的上面時,要提高物體,才能看到影子。
2、活動2中屏最好垂直豎起來,屏和手電筒的位置保持不變,只改變木塊到手電筒的距離。
3、實驗時要求學生先在屏上用鉛筆畫下實際的影子,再把結果畫在課本上。
2—2陽光下的影子
一、 實驗內容:
觀測陽光下的影子及變化
二、 器材:
(每組)10厘米長的筷子1根、平滑的木板1塊、白紙1張、橡皮泥1塊鉛筆1枝、尺子1根。
三、規范操作要點:
1、 做一個簡易的日影觀測儀,並把它放在校園能照到陽光的地方。
2、 記錄時,先看看太陽的位置和方向,再量出影子的長度,然後在白紙上描下影子。
四、操作建議:
課堂上每10分鍾觀察1次,課後每1小時觀察1次。
2—3光是怎樣傳播的
一、 實驗內容:
探究光是怎樣傳播的實驗
二、器材:
(每組)手電筒1個、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3張、無孔卡紙1張、票夾4個。
三、規范操作要點:
按照教材28-29頁的圖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實驗。
四、操作建議:
1、 每張卡紙之間距離最好為15厘米左右,並保持卡紙上的小孔在同一高度上;
2、 教材要求畫出光前進的路線有一定難度,第一次需在教師指導下進行;
五、還需要配什麼器材:
空心彎管2個、直管3根等。
2—4光的反射
一、 實驗內容:
光的反射實驗
二、器材:
(每組)手電筒1個、小鏡子1面、書1本。
三、規范操作要點:
按照教材30頁的圖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實驗。
四、操作建議:
同時將手電筒和小鏡子提供給學生,特別是在活動2時,提示學生使用小鏡子。
五、還需要配什麼器材:
自製潛望鏡1個。
2—5光與熱
一、 實驗內容:
研究光的強弱與溫度關系的實驗
二、器材:
(每組)小鏡子5面、溫度計1支、白紙1張。
三、規范操作要點:
1、先用鏡子將陽光投射到紙上,觀察比較使用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時反射光的強弱並記錄。
2、用溫度計分別測量紙上光斑處的溫度,比較用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時溫度計顯示的溫度並記錄。
四、操作建議:
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1、手拿溫度計的上端,且要拿穩。
2、鏡子的反射光斑調整集中到溫度計的玻璃泡部位。
3、讀數時,視線與溫度計的液面持平。
4、在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時再讀數。
5、靠近溫度計讀數時,盡量屏住呼吸,因為呼出的熱氣能使溫度計中的液柱上升,影響測量的准確性。
2-6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實驗1——
一、 實驗內容:
物體的顏色與吸熱關系的實驗
二、器材:
(每組)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學具中有)對折做成的紙袋各1個、每個紙袋配溫度計1個。
三、規范操作要點:
1、把不同顏色和材料的紙袋分別插上溫度計平放在陽光下。
2、每隔一定的時間觀察、記錄、比較一次。
四、操作建議:
除了紙的顏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外,擺放的地點、方式、時間和觀察的時間、方法等盡量要保持一致。
實驗2——
一、 實驗內容:
陽光直射、斜射與吸熱關系的實驗
二、器材:
(每組)黑色紙袋3個、每個紙袋配溫度計1個。
三、 規范操作要點:
1、把三個同樣的黑色紙袋分別插上溫度計,按照與地面水平、垂直、與陽光垂直這三種方式擺放在陽光下。
2、每隔一定的時間觀察、記錄、比較一次。
四、 操作建議:
除了擺放時的角度不同外,擺放的地點、時間和觀察的時間、方法等盡量要保持一致。
2—7做個太陽能熱水器(講解原理,但要求學生都要做)
一、 實驗內容:
設計並製作太陽能熱水器
二、器材:
(每組)帶蓋大紙盒1個、泡沫塑料若干、飲料瓶1個、塑料薄膜1張、黑色紙1張、鏡子或錫箔紙若干。
三、規范操作要點:
按照教材40頁的圖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進行設計和製作。
四、操作建議:
1、引導學生弄清教材中的設計方案的思路,在此基礎上完成本組的設計和製作;
2、升溫措施有:塑料瓶直接吸熱、盒子內外塗成黑色、盒內瓶子背面貼錫紙、盒蓋用塑料薄膜、盒子裝上支架、盒子後面用鏡子或錫箔紙反光照射等;
3、保溫措施有:盒子加蓋、瓶子加蓋、瓶子周圍放泡沫塑料等。
2—8評價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一、 實驗內容:
展示並檢驗太陽能熱水器
二、器材:
(每組)自行設計製作的太陽能熱水器1個、溫度計1個、冷水1小桶。
三、規范操作要點:
1、各組展示製作的太陽能熱水器;
2、在各組熱水器的瓶子中裝好相同溫度的冷水200毫升;
3、各組同時將熱水器放到指定的場地中;
4、每隔5分鍾測出水溫並如實記錄。
四、操作建議:
1、教師事先對活動日期、場地的選擇、布置、劃分、活動的程序、方法等方面要作充分的考慮和准備;
2、比競賽更重要的是每個組的自我評價和各組間的交流、反思和改進。
3—3岩石會改變模樣嗎
一、 實驗內容:
探索岩石變化原因的實驗
二、器材:
1、(每組)較小的岩石塊1塊、酒精燈1盞、火柴1包、鑷子1個、燒杯1個(裝半杯水);
2、帶蓋的塑料瓶或玻璃瓶1個、碎磚塊若干。
三、規范操作要點:
實驗1——
1、點燃酒精燈,用鑷子夾著岩石塊在酒精燈上加熱。(注意捏的方法)
2、將加熱的岩石塊立即放入冷水中進行冷卻。
3、如此反復進行數次,直至岩石塊分裂成更小塊的岩石為止,才熄滅酒精燈。
實驗2——
1、在瓶子中裝上大半瓶水,放入一些碎磚塊,蓋好瓶蓋。
2、兩手分別握緊瓶蓋和瓶底部分,用力搖晃瓶子,讓磚塊互相摩擦、碰撞。
3、取出磚塊觀察,並與原磚塊進行比較。
四、操作建議:
1、酒精燈應用火柴點燃,用外焰加熱,用燈蓋熄滅,蓋兩次為好。
2、搖晃瓶子的時間要稍長一些,最好是磚塊明顯變小為宜。
3—4土壤中有什麼
一、 實驗內容:
尋找土壤成分實驗
二、器材:
(每組)一些新鮮濕潤的土壤和乾燥的土壤、小鏟子1個、塑料盒1個、報紙1張、放大鏡1個、塑料杯、鑷子1個、筷子或小棍1根、水半瓶、牙簽1根。
三、規范操作要點:
按照教材52到53頁的圖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進行三個步驟的實驗並觀察。
四、操作建議:
做沉積實驗時,土壤倒入水中時應該先觀察一下,再攪拌靜置、觀察。
3—5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一、 實驗內容:
雨水對土地侵蝕模擬實驗
二、器材:
(每組)一側有小孔的長方形塑料水槽1個、濕潤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報紙1張、塑料薄膜1張、小鏟子1個、臉盆1個、噴水器1個、水1瓶。
三、規范操作要點:
按照教材55頁的圖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進行實驗並觀察。
四、操作建議:
1、造斜坡時要將土拍緊,防止噴水時整體滑坡。
2、噴水時應離開斜坡一定距離,保持較大的噴水面積,也不宜過高,防止沙土濺出太遠。
3、提醒學生對土坡和徑流都要仔細觀察。
五、 對一些實驗器材的替代:
噴水器可用瓶蓋上扎有一些小孔的飲料瓶替代。
3—6探索土地被侵蝕的因素
一、 實驗內容:
探索土地侵蝕原因的模擬實驗
二、器材:
(每組)一側有小孔的長方形塑料水槽1個、濕潤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有植物生長的土壤若干、報紙2張、塑料薄膜2張、小鏟子1個、臉盆或水桶2個、噴水器2個(孔有大小之分)、水2瓶。
三、規范操作要點:
按照教材58到59頁的圖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進行實驗並觀察。
四、操作建議:
1、噴水器噴水的高度要相同,噴水的量也要相同。
2、作為對比實驗,實驗時不能再動土坡的模型,而且只能改變實驗計劃中所選的那一個條件。
3、實驗後觀察、比較的重點是土坡被侵蝕的程度(被侵蝕的土壤的多少、所接的水的多少和清澈程度、土坡的變化情況等)。
五、對一些實驗器材的替代:
2個噴水器可分別用瓶蓋上扎有一些小孔或大孔的飲料瓶替代。
3—7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一、 實驗內容:
河流對土地侵蝕原因的模擬實驗
二、器材:
(每組)一側有小孔的長方形塑料水槽1個、濕潤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報紙1張、塑料薄膜1張、小鏟子1個、臉盆1個、大飲料瓶1個、杯底側邊扎孔的塑料杯1個、高10厘米的木塊1塊、水1瓶。
三、規范操作要點:
按照教材58到59頁的圖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進行實驗並觀察、測量、記錄。
四、操作建議:
倒水是要保持帶孔塑料杯中的水始終是滿的,即保持河道中的水量和水的流速基本一致,無較大的變化。
3—8減少對土地的侵蝕
一、 實驗內容:
設計和建造模擬家園
二、器材:
(每組)長方形塑料水槽1個、濕潤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報紙1張、塑料薄膜1張、小鏟子1個、噴水器1個、水1瓶、小泡沫塊10塊左右、小草4棵左右。
三、規范操作要點:
按照教材63到64頁的圖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進行設計、交流、實驗、觀察。
四、操作建議:
實驗前的設計和交流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可將目標明確指向設計的意圖、目的。
4—1我們的小纜車
實驗1——
一、 實驗內容:
安裝一輛小纜車
二、器材:
(每組)實驗用小車1輛、粗線或細繩1根、掛鐵墊圈的小鉤(可用回形針彎制)1個、兩大盒鐵墊圈(五金店買)。
三、規范操作要點:
按照教材70頁的圖示的方法和樣子進行安裝。
四、操作建議:
1、拴繩線的位置一般在車頭的正中,否則小車容易跑偏。
2、繩線的長度應約等於桌子的高度。
3、桌子的邊緣可用鉛筆袋或夾子攔住,避免小車沖出桌面掉下桌子。
實驗2——
一、 實驗內容:
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關系實驗
二、器材:
(每組)實驗用小車1輛、粗線或細繩1根、掛鐵墊圈的小鉤(可用回形針彎制)1個、鐵墊圈若干、秒錶1個。
三、規范操作要點:
按照教材71頁的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進行實驗、觀察和記錄。
四、操作建議:
1、小車動起來之前要一個一個地增加墊圈,才能發現不是任何小的力都能使小車運動起來,也才能比較准確地找到使小車運動起來的最小的力。
2、小車動起來之後要多個多個地增加墊圈,才能更容易用秒錶測量或目測出小車運動的快慢。
4—2用橡皮筋作動力
一、 實驗內容:
橡筋圈數與小車行駛距離關系實驗
二、器材:
(每組)帶車軸套的實驗用小車1輛、橡皮筋4根、測量距離的皮尺1根。
三、規范操作要點:
1、推測橡皮筋纏繞圈數與小車行駛距離的關系,並根據推測設計實驗。
2、安裝小車後,觀察和感覺橡皮筋產生的彈力大小和作用在小車上的時間因纏繞圈數的多少而不同。
3、到室外平坦的場地上進行實驗,驗證推測。
四、操作建議:
1、安裝時,車軸套應位於後車軸的中間部位,使產生的力量均勻作用於車輪。
2、如果沒有車軸套,可在軸上纏上幾圈膠布或膠帶來解決。
3、室外實驗場地要平坦但不很光滑,並用尺子在地上畫好表示距離的格子。
4、實驗後可以讓學生討論怎樣使小車行駛得更遠,並讓學生實施自己的設想。
4—3像火箭那樣驅動小車
一、 實驗內容:
氣球驅動小車的實驗
二、器材:
(每組)實驗用小車1輛、支架1個、噴嘴1個、氣球1個。
三、規范操作要點:
1、按照教材75頁的圖示的方法和樣子安裝一輛噴氣小車。
2、試一試:給氣球吹足氣,放開氣嘴,小車能否運動起來。
3、到室外平坦的場地上進行實驗,測量行駛的距離。
四、操作建議:
1、氣球吹足氣安裝到小車上時,要避免與碰到車輪,否則會影響小車的運動。
2、想辦法將氣球固定在小車上,以保持小車在運動時基本處於一條直線上。
4—4測量力的大小
一、 實驗內容:
測力計測量物體重力的實驗
二、器材:
(每組)彈簧測力計1個、鉤碼1盒、用於測量重力的小物體若干。
三、規范操作要點:
1、學生拿起測力計,檢查指針是否在「0」位置,不準的話請教師調整。
2、測量物體重力時,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測量,作好記錄進行比較。
3、測量拉文具盒勻速前進要用多大的力,為下一課做技能准備。
四、操作建議:
1、測量前只要求檢查而不調整,強調的是檢查計量工具的意識;請教師調整,目的是避免學生自行亂調指針。
2、在測量時要慢慢提起物體,不要用力過猛。如果指針已經達到最大數值還沒有提起重物,應停止測量,或改用測量范圍更大的測力計。
3、 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這一點與讀溫度計的要求是一樣的。
4、 要求學生盡量估計准確一些,促使學生建立實際的「牛」的大小的概念。
五、還需要配什麼器材:
幾種不同樣式的彈簧測力計。
4—5運動與摩擦力
實驗1——
一、 實驗內容:
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關系的實驗
二、器材:
(每組)彈簧測力計1個、線繩1根、紙盒1個、鉤碼1盒、砂紙1張、兩塊木板。
三、規范操作要點:
1、推測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關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設計實驗,討論要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條件並記錄。
3、在光滑程度不同的平面上分別用測力計拉動裝有相同數量鉤碼的紙盒,讀數、記錄、比較。
四、操作建議:
1、對比實驗時,光滑程度的差別要大些才好。可以同時把接觸的兩個面都弄粗糙,摩擦力就會大大增加。
2、這一個實驗做兩次也可以了。
實驗2——
一、 實驗內容:
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關系的實驗
二、器材:
(每組)彈簧測力計1個、線繩1根、紙盒1個、鉤碼1盒。
三、規范操作要點:
1、推測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的關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設計實驗,討論要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條件並記錄。
3、在同一平面上分別用測力計拉動裝有不同數量鉤碼的紙盒,讀數、記錄、比較。
四、操作建議:
1、對比實驗時,物體重量的差別要大些才好。
2、這一個實驗較容易,可以多做幾次再比較。
4—6滑動與滾動
一、 實驗內容:
測量滾動與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實驗
二、器材:
(每組)彈簧測力計1個、實驗用小車1輛、線繩1根、紙盒1個、鉤碼1盒、膠帶。
三、規范操作要點:
1、推測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運動方式的關系。
2、利用提供的材料設計實驗,討論要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條件並記錄。
3、在同一平面上分別用測力計拉動輪子滾動前進和滑動前進的兩輛小車,讀數、記錄、比較。
四、操作建議:
1、在小車上加一些重物,測量滾動摩擦力就會容易些,兩種摩擦力的差別也會大一些。
2、小車運動的接觸面應粗糙些為好,若輪子與桌面打滑,就測不出多大區別了。
4—7運動與設計
一、 實驗內容:
觀察自行車上與摩擦有關的設計
二、器材:
(每組)自行車或兒童車的實物1輛。
三、規范操作要點:
1、觀察實物和教材85頁的圖示,確定應觀察的與運動密切有關的部件。
2、區分這些部件中需要摩擦力和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
3、從這些部件的設計特徵中找出增加和減少摩擦力的方法。
四、操作建議:
1、操作實物活動前要強調注意安全,不能快速轉動輪子。
2、研究時只要學生說得對就應給予肯定。
3、教學目的不是要找盡自行車上好的設計,可以適時中止討論。
4—8設計製作小賽車
一、 實驗內容:
設計並製作小賽車
二、器材:
(每組)製作小車的材料和工具。
三、規范操作要點:
1、利用教材87頁提供的設計任務和要討論的問題,指導學生進行設計。
2、分組進行設計,寫出方案,交流和反思、改進。
3、引導學生分析教材88頁提供的四個小車和一個製作流程圖,指導學生製作。
4、各組介紹交流製作好的小賽車,進行小賽車比賽。
四、操作建議:
1、設計時重要的是要增大動力,減少阻力,啟發學生在實際中運用已學的知識。
2、實際製作一般放在課後進行,教師的督促和及時指導極為重要。
3、小賽車製作和測試的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