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小學科學上全套ppt課件ppt

小學科學上全套ppt課件ppt

發布時間: 2020-12-05 09:55:24

⑴ 小學科學土壤中有什麼ppt.ppt

https://wenku..com/search?lm=3&word=%D0%A1%D1%A7%BF%C6%D1%A7%CD%C1%C8%C0%D6%D0%D3%D0%CA%B2%C3%B4&org=0

⑵ 小學一年級科學上冊這是誰的葉ppt課件百度文庫

直接搜索就可以下載了,原文檔,我試過了

⑶ 小學科學光是怎樣傳播的說課ppt課件

《光是怎樣傳播的》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背景與教學設想
本課是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光》的第三課,其重點是探究光是如何傳播的。人們很早以來就是通過對光照射下的物體和影子的觀察,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認識。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就記述了光的直線傳播和小孔成像的實驗。本課也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路,在前面觀察光和影的活動後,先讓學生建立一些感性的認識,獲得一些關於光和影的信息,再研究光是怎樣傳播的。
第一部分:光是怎樣照到物體上的。這個活動的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初始想法,教科書是從學生司空見慣的情境中提出問題的,當光照亮周圍的物體時,我們是否想過它從哪裡來,又是怎樣到達被照亮的物體上的?尋找推測的依據,是本節課的重點。
第二部分:驗證光的傳播路線。教科書詳細具體地介紹了實驗的器材、方法和步驟,卡紙上藍色的點表示小孔。學生要在圖中的卡紙上直接用箭頭標出光前進的路線。教科書中左圖,小孔在一條直線上,手電筒正對最前面卡紙上的小孔把光射進去,光線能夠前進到最後的屏上,形成一個明亮的光斑;而教科書中右圖,因為不是所有的小孔都在一條直線上,手電筒射進第一個小孔,就被擋住,所以光屏上沒有光斑。實驗結果明顯地說明光是直線傳播的。
除了以上實驗方法外,還希望學生能自己想辦法證明光是直線傳播的。這有兩個用意,一是希望學生明白,一個結論的得出應該是反復驗證,最好是用多種方法驗證。二是學生想辦法證明的過程也是加深理解的過程。教科書插圖所示的方法,是直管和彎管對比的方法。如果用直管,光從這頭射進去,就會從另一頭射出來,我們的眼睛在另一頭能看見光亮。如果用的是彎管,光從這頭射進去,就不會從另一頭射出來,我們的眼睛在另一頭就不能看見光亮。這證明了光是直線傳播的。還有其他方法可以驗證,教科書沒有介紹出來,是為了給學生留一個思考的空間。
在明白了光是直線傳播的道理後,希望學生能用這個道理解釋影子是怎樣產生的,以及為什麼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這也是對本課所學知識的鞏固和運用。
(二)教學目標
●光是直線傳播的。
●有依據地推測光的傳播路徑。
●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通過實驗中的現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
●利用光的傳播規律解釋為什麼會有影子。
●培養學生愛思考的習慣,以及善於思考的能力。在實驗中能認真觀察、勤於思考,根據實驗結果實事求是

⑷ 小學科學課的PPT怎麼

科學課堂就是通過帶領學生經歷典型的學習活動,開展大量的科學探究活動。
「科學課程在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時候,重點不在於科學知識體系的傳授,而在於通過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形成科學的態度和科學探究的能力。」「以學生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這些活動應當是學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們學習興趣的、精心選擇和設計的、具有典型科學教育意義的。」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將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獲得大量的直接認識經驗,也將通過閱讀、收集資料獲得豐富的間接認識經驗,還將通過分析綜合整理信息、假設、尋找解釋和推理獲得由直接認識轉化為間接認識的經驗,通過合作、發表、討論、辯論獲得的與他人交往的經驗。學生真實在經歷這種認識與實踐相互交錯的過程中,從自己的經驗走向科學。學習科學,就是去參加、去經歷一個個的觀察、研究、認識等科學探究活動。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描述世界和解釋世界,科學課的核心內容在於這個已知規律的發現過程。讓孩子們重新走一遍科學家的發現過程。掌握了發現過程,就是掌握了科學。「過程」應成為學生學習科學的基本框架。科學課堂應是引領學生經歷探究過程,而不是指揮學生去簡單經歷探究程序。教師要不斷地通過提問題創造機會去激發學生思考,推動科學探究活動。

⑸ 小學科學課程標准評價ppt課件

淺談新課標下的小學科學課評價方法
摘要:新的教學形式給科學課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給科學課的評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教育形勢下,科學課的評價必須注重解決評價主體的問題,並且要端正對評價功能、評價目的的正確認識,同時注重在評價方法的多樣性方面做好工作。 關鍵詞:小學科學 評價 方法
正文
一節科學課的教學效果評價是本學科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鼓舞學生不斷提高學習質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師及時接收反饋信息,改進教學工作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正式啟動,在基礎教育的價值取向上,重心發生了轉移。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日漸上升為最重要的教育目標。新教學模式需要發展學生許多新能力,因此傳統的評價標准對於新能力有相當的局限性,學生的能力已經不適合用過去的評價方法去評價。面對新的目標要求,科學課如何以一種新的理念,新的尺度去衡量學生?怎樣才能通過科學的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和教育質量的提高?這是擺在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突出的,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新課題。
一、 新課程背景下的科學課評價理念
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課程評價要「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1. 評價的目的: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利於改進教學、促進學習 ,最終實現課程宗旨,即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 2.評價的內容:全面化。評價要涵蓋科學素養各個方面的內容,既要考察學生對科學概念與事實的理解,又要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探究的方法能力、科學的行為與習慣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
3. 評價的手段:注重多樣性和靈活性。強調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凡是有利於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評價方法都應得到肯定與贊賞。 4.評價的主體:多元化。評價不只是教師權利,更應是學校、社區、家長、同伴、自我主動參與的過程。教師不再是裁判員的角色,而是學生科學學習的夥伴和激勵者。 5.評價的時機:全程化。評價要伴隨在教學過程之中,而且學生在科學課程的學習中形成科學素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二、新課標下的小學科學課評價方法的實施及探索

⑹ 如何上好小學科學實驗課解析.ppt

---雜阿含經卷二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

⑺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益交流文章ppt課件

一、做好課前充分准備。 有效的教學,始於期望達到的目標。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我們首先要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深刻理解教材的重點、難點,應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有利於學生做探究為原則,選擇實驗操作的材料,設計恰當的課堂形式。教學內容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我們利用導學案的優勢指引學生自己去找適合課堂中所需要的實驗材料。對於學生不常見的比如像《細菌和病毒》這樣的課,我們可以利用課件來輔助學生學習。不同的學習內容我們要設計恰當的課堂形式,讓學生貼近科學,不感覺生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改進科學探究措施,保證有效課堂。 增強課堂教學中的探究性是實現科學探究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攻堅戰。如何通過有效的教與學的手段促進學生科學探究力發展的措施尤為重要:一是依據探究程序,明確課堂探究的重點。探究教學的一般過程是「形成問題——建立假設——制定研究方案——檢驗假設——作出結論——交流評價。」雖然不必環環緊扣,或在一節課中讓學生經歷所有的步驟,但內在的程序不能顛倒;二是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探究時間。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學生需要有時間提出問題、有時間作出各種猜想、預測、假設、需要有時間進行設計方案、計劃、實驗、需要有時間進行表達與交流、需要有時間相互評價……與此同時,教師應合理分配時間,規劃好小組學習、個別學習和師生互動學習的時間之比,策劃好每一單位時間學生做什麼、學生有什麼問題、教師從哪裡入手予以幫助和支持。三是把握好探究的開放度,實現由扶到放。實際上,學生不可能一開始就能獨立從事探究學習,年需要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 另一方面,我們應引導學生抓住主要的問題進行探究、步步為營層層深入、把一堂課的重點定位於探究的某一環節上,教師倡導「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因勢利導,及時疏導學生思維盲點,促使學生的思維泛起層層漣漪,教學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最終達成理想的目標。 三、課堂中要培養合作探究的協調性。 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在剛開始,就要重視學生科學學習常規的養成,讓學生討論制定探究、合作、交流等各種活動的規則,讓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有章可循;做到細致入微,(心得體會)放手而不是放任,自主而不是自流。 1、不過分強調合作,提倡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必須建立在個體思考的基礎上,否則往往會產生個別思維活躍的學生包辦或掩蓋了其他同學,「陪客」現象自然產生。課堂中能夠自主探索解決的問題不一定要合作探究。如:小游戲活動時,讓學生獨立思考,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潛能。 2、小組合作探索中,既要分工又要合作。 首先要有分工,小學科學強調分工,這有利於探究活動的有效性。分工中要有必要的合作,在探索中「觀察結果」應該是每一個學生共同的任務,也是第一任務,是建立在個體任務之上的。 3、對於小組內得出的結論要得到小組內一致的認同,有異議的要反復論證,這樣就凸顯了科學課的文化現象特點。同樣,全班學生得出的結論也須全體同學的認同,對於結論概括不能老是停留在口頭上,更多的要考慮讓每一個學生動口說、動手填一填、寫一寫,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科學知識。

⑻ 小學科學,雨是怎樣形成的ppt課件

雨的形成
由液態水滴(包括過冷卻水滴)所組成的雲體稱為水成雲.水成雲內如果具回備了雲滴增答大為雨滴的條件,並使雨滴具有一定的下降速度,這時降落下來的就是雨或毛毛雨.由冰晶組成的雲體稱為冰成雲,而由水滴(主要是過冷卻水滴)和冰晶共同組成的雲稱為混合雲.從冰成雲或混合雲中降下的冰晶或雪花,下落到0℃以上的氣層內,融化以後也成為雨滴下落到地面,形成降雨.
在雨的形成過程中,大水滴起著重要的作用.當水滴半徑增大到2—3mm時,水分子間的引力難以維持這樣大的水滴,在降落途中,就很容易受氣流的沖擊而分裂,通過「連鎖反應」.使大水滴下降,小水滴繼續存在,形成新的大水滴.這是上升氣流較強的水成雲和混合雲中形成雨的重要原因 .
簡單點說,就是水蒸發形成水蒸汽,水蒸汽遇冷,凝結,落到地面,形成雨.你洗澡的細心觀察一下屋頂,水大到一定程度會掉下來,這個過程就是下雨的過程了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