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吳文言文翻譯
① 晏子使吳的文言文
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一部記敘春秋時代齊國晏嬰的思想、言行、事跡的書,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說集。相傳為晏嬰撰,現在一般認為是後人摭集其言行軼事而成。書名始見於《史記·管晏列傳》。《漢書·藝文志》稱《晏子》,列在儒家類。全書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內、外篇。主要記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語言簡煉,情節生動,寫出了晏嬰形象,具有較高的藝術性。書中寓言多以晏子為中心人物,情節完整,主題集中,諷喻性強,對後世寓言有較大的影響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晏子(?—前500),名嬰,夷維(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春秋時齊國大夫,後為卿,歷任靈公、庄公、景公三世。博聞強識,善於辭令。他主張以禮治國,力諫齊景公輕賦省刑,是當時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漢代劉向《晏子春秋》敘錄,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並論。
編輯本段原文
原文 晏子使吳,吳王謂行人曰:「吾聞晏嬰,蓋北方辯於辭、習於禮者也。」命儐者曰:「客見則稱『天子請見』。」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請見。」晏子蹴然。行人又曰:「天子請見。」晏子蹴然。又曰:「天子請見。」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將使於吳王之所,所以不敏而迷惑,入於天子之朝。敢問吳王惡乎存?」然後吳王曰:「夫差請見。」見之以諸侯之禮。
翻譯 晏子出使吳國時,吳王對手下說:「寡人聽說晏嬰善於言辭,熟悉禮制,等晏嬰晉見寡人時,命接待人員以天子尊稱寡人。」第二天晏子進宮見吳王,命人通報,負責迎接的人說:「天子有令,命晏嬰晉見。」晏子顯出局促不安的樣子,通報人又說:「:天子有令,命晏嬰晉見。」晏子幾次顯出局促不安的樣子:「我受齊王之命出使吳國,不知怎麼搞的怎會來到周天子的宮廷,請問到底這個世上有沒有吳王呢?」吳王立刻說:「夫差有請。」於是以合於諸侯身份的禮儀接待晏子。
本段評點
這個寓言故事,表現了晏子的機智敏捷、能言善辯的才幹,同時也表現了他熱愛祖國、維護祖國尊嚴的可貴品質。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應該懂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② 關於文言文18個常見虛詞
18個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以、因、於、與、也、則、者、之。
其中部分虛詞的用法如下:
1、何:
(1)副詞,用在動詞前,表疑問,怎麼。
(2)疑問代詞,表原因,後面常帶語氣助詞「哉」「也」;相當於「為什麼」、「什麼」、「什麼原因」。
(3)代詞,做賓語,什麼。
(4)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相當於「多麼」。
2、而
(1)連詞,表並列。
(2)復音詞,即「何況」,用反問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3)連詞,表假設。
(4)代詞,通「爾」。你,你的。
3、乎
(1)句末語氣助詞,表揣測,相當於「吧」。
(2)介詞,相當於「於」,「在」。
(3)句末語氣助詞,表感嘆,相當於「啊」「呀」。
4、乃
(1)副詞,表承接,於是。
(2)代詞,用作第二人稱,「你」、「你的」。
(3)副詞,表判斷,相當於「為」、「是」、「就是」。
5、其
(1)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或許。
(2)連詞,表假設,如果。
(3)指示代詞,其中的。

(2)晏子使吳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虛詞的注意點:
1、通假字
在古代漢語中,有些字可以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代替,這種現象叫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假借。古漢語中的通假字有三種情況:同音通假、近音通假和變音通假。通假字的讀音應讀被通假字的讀音,解釋也應按被通假字的字義解釋,表達時一般用「通」的解說形式。
2、一詞多義
我國的文字用法極為復雜,一個字詞往往有很多的意義與用法。一詞多義的現象在古代漢語乃至現代漢語都是極其普遍的。一詞多義也是我們平時在閱讀文言文、考試中經常遇到的問題。
把握一詞多義,要注意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了解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是掌握一詞多義的基本方法,一個詞的基本義稱為「本義」,由本義生發延伸出來的意義稱為引申義。另外,比喻義是通過打比方產生的詞義,假借義是利用假借字形成的詞義。
3、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與現代漢語句式基本相同。他們都分單句和復句,都有主謂賓和定狀補六大成分。句子的語序也基本相同。當然,他們之間還有相異的地方,學習文言句式,要努力把握它和現代漢語句式的相異點。
雖然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句子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由於文言文有些實詞和現代漢語用法不同,因此就出現了一些特殊句式。要想學好文言文,正確理解句子含義,領會文章內容,就必須掌握文言特殊句式。我們常講的文言特殊句式就是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被動句和固定句式。
③ 麻煩幫我翻譯一段古文~~
吳範字文則,會稽上虞人。因其擅長風水卜卦而在郡中出名。被舉薦為有道之士,要去京城,而由於世道很亂所以沒有成行。剛好孫權在東南崛起,吳范就歸附孫權了,每當有災禍或者祥瑞時,吳范就可以占卜出。他的占卜很多應驗了,於是因此而名聲大振。
一開始,孫權還是將軍的時候,吳范曾對他說:江南有王者之氣,亥子(天乾地支,古歷紀年法)的時候會有大好事。 孫權說 如果果然如你所言,就封你為侯。 等到孫權自立為吳王時,吳范當時侍奉宴席,說:當初在吳時,曾說了這件事,大王還記得么?孫權說:有這事 於是叫來左右臣子,把侯綬戴在吳范身上,吳范忖度到孫權不想履行當時的諾言,就用手推開不接受。等到之後論功行賞時,封吳范為都亭侯,可詔書正要出來時,孫權對他喜歡評論自己這事很生氣,就削除了他的名字
吳范為人剛直,喜歡誇耀自己,但和那些朋友親人的交往都有始有終。平素和魏滕在一個縣里,兩人關系很好。魏滕曾犯罪,孫權很生氣,責罵得很厲害,有敢進諫求情的就死。吳范對魏滕說,我要和你一起死 魏滕說 死了也沒有一處,何必要死呢?吳范說,怎麼能因為考慮這個就讓你去死呢?於是剃了光頭把自己綁起到孫權門前 叫鈴下去通知、、告訴孫權 鈴下不敢,說 我要是說了肯定會死,不敢說 吳范說 你有兒子不?鈴下說 有 吳范說 假如你因為我這件事而死了,你的兒子就是我的兒子 鈴下說 好吧 於是進去,還沒說完,孫權大怒,想用戟投死他。猶豫了一下走出來,吳范就突然進去,磕頭磕到流血,話和要累一起出來。過了好久,孫權放開他,於是就赦免了魏滕。魏滕見到吳范感謝道:父母能生我養我,卻不能讓我免於死罪,男兒的相知,像你這樣的就夠了,還要那麼多幹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