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翠文言文
1. 翻譯文言文. 伯牙鼓琴,其友鍾子期聽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琴。剛開始彈琴時表現出攀登高山的志向,鍾子期說:「彈琴彈得太好了,就如同高山一樣巍峨。」
過了一會兒,琴聲表現出隨流水奔流的志向,鍾子期又說:「彈琴彈得太好了,就如同流水一樣激盪。」之後琴聲又出現松柏一樣的志向,鍾子期又說:「彈琴彈得太好了,就如同松柏一樣青翠。」鍾子期死以後,伯牙平摔壞了琴,折斷丁弦,終身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為之彈琴的人。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琴。剛開始彈琴時表現出攀登高山的志向,鍾子期說:「彈琴彈得太好了,就如同高山一樣巍峨。」
過了一會兒,琴聲表現出隨流水奔流的志向,鍾子期又說:「彈琴彈得太好了,就如同流水一樣激盪。」之後琴聲又出現松柏一樣的志向,鍾子期又說:「彈琴彈得太好了,就如同松柏一樣青翠。」鍾子期死以後,伯牙平摔壞了琴,折斷丁弦,終身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為之彈琴的人。

2. 求翻譯(文言文)
看那淇水彎彎岸,
碧綠竹林片片連。
高雅先生是君子,
學問切磋更精湛,
品德琢磨更良善。
神態莊重胸懷廣,
地位顯赫很威嚴。
高雅先生真君子,
一見難忘記心田。
看那淇水彎彎岸,
綠竹裊娜連一片。
高雅先生真君子,
美麗良玉垂耳邊,
寶石鑲帽如星閃。
神態莊重胸懷廣,
地位顯赫更威嚴。
高雅先生真君子,
一見難忘記心田。
看那淇水彎彎岸,
綠竹蔥蘢連一片。
高雅先生真君子,
青銅器般見精堅,
玉禮器般見庄嚴。
寬宏大量真曠達,
倚靠車耳馳向前,
談吐幽默真風趣,
開個玩笑人不怨。
亦譯 :
遠望彎彎淇河旁,綠竹青翠葉婆娑。
文采奕奕那君子,好像細切細磋過,似已精琢細磨。
光彩照人多勇武,德行顯赫美名播。
文采奕奕那君子,永不忘卻記在心。
遠望彎曲淇水岸,綠竹青翠葉婆娑。
文采奕奕那君子,美玉充耳光閃爍,帽縫鑲玉如星火。
光彩照人多威猛,德業顯赫美名播。
文采奕奕那君子,永不忘卻記心窩。
遠望彎曲淇河岸,綠竹有如柵欄密。
文采奕奕那君子,德行精純如金錫,高貴如同圭和璧。
心胸開闊多美好,斜倚重較在車里。
善於詼諧來談笑,卻不刻薄把人欺。
3. 文言文《植竹記》翻譯
秋八月,劉氏徙竹凡百餘本,列於室之東西軒,泉之南北隅,克全其根,不傷其性,載舊土而植新地,煙翠靄靄,寒聲蕭然。適有問者,曰:「樹梧桐可以代琴瑟,植楂梨可以代甘實。苟愛其堅貞,豈無松桂也,何不雜列其間也?」答曰:「君子比德於竹焉:原夫勁本堅節,不受霜雪,剛也;綠葉萋萋,翠筠浮浮,柔也;虛心而直,無所隱蔽,忠也;不孤根以挺聳,必相依以林秀,義也;雖春陽氣旺,終不與眾木斗榮,謙也;四時一貫,榮衰不殊,常也;垂蕡實以遲鳳,樂賢也;歲擢筍以成干,進德也;及乎將用,則裂為簡牘,於是寫詩書篆象之辭,留示百代,微此則聖哲之道,墜地而不用聞矣,後人又何所宗歟?至若鏃而箭之,插羽而飛,可以征不庭,可以除民害,此文武之兼用也;又劃而破之為篾席,敷之於宗廟,可以展孝敬;截而穴之,為箎為簫,為笙為簧,吹之成虞韶,可以和神人,此禮樂之並行也。夫此數德,可以配君子,故岩夫列之於庭,不植他木,欲令獨擅其美,且無以雜之乎。」
譯
八月的秋季,我(劉岩夫)移栽了共百餘棵竹子,並把它們排列在廳室的東西軒,還在竹子的南北方引來泉水
為了保全竹的根經不傷害本性,我裝了以前的泥土種在新地方,煙霧靄靄,風一吹好像有簫聲般
剛好有個人便問劉岩夫:聽說種梧桐可以用來代替琴瑟,種植山楂可以代替糧食 ,你若是崇尚堅貞如何能不種松桂呢,何不間雜其中種一些?
劉達到:君子的品德能比得上竹子嗎?
竹子的氣節不受風霜壓迫,這是剛正.
它的綠葉繁茂,青翠可愛 這是柔
它空心而上長毫無隱蔽,這是忠
它不孤傲獨立完全相依而生,這是義
即使春天萬物生長,他也不會與眾木爭榮,這是謙遜
四季不變,榮盛一般 這是常.
低垂著果實等待鳳凰 這是樂賢
每年長出竹筍成為竹竿 這是進德
等到被用時變裂為 竹簡,於是詩書辭文寫在上面才能流傳百代,大概這是聖哲之道
墜落了不求聞名 後人又怎能不尊崇呢
至於變成箭矢插羽飛射,可以征戰不平之地
可以為民除害,這真是文武雙修啊
劃開又可以變成篾席子,鋪到宗堂,祭祀可以用來跪拜是用,打上小孔 可以作為笙簫邵樂的樂器,這真是禮樂具備。
這幾種品行能夠配的上君子,所以我在廳外排列竹子不種其它植物,就是想只學習竹子的品德。只發揚竹的魅力 怎麼能過種其它的植物呢?
4. 文言文,各種表示顏色的字/詞,像玄這樣的
1,黯 形聲字.從黑,音聲.本義是:「深黑色」.《說文》:「黯,深黑色也.」《廣雅》:「黯,黑也.」《史記·孔子世家》:「黯然而黑.」現在仍有「黯然」(黑暗的樣子)等詞語.常泛指黑色.
2,赫 會意字.從二赤.《說文》:「赫,火赤貌.」火赤.本義是「火燒的顏色」,泛指「赤色和火紅色」 .如《詩經·邶風·簡兮》:「赫如渥赭.」現在仍有「赫日(紅日),赫赤(深紅,火紅)」等詞語.
3,黛 形聲字.從黑,代聲.《說文》:「黱,畫眉也.從黑,朕聲.」「黱」也寫作「黛」.鍇本作畫眉墨.本義是「青黑色的顏料.」古代女子用以畫眉.後來泛指「青黑色 」,如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現在仍有「黛黑」等詞語.
4,黑 會意字.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囪」字,即煙囪;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燒出煙之盛.合起來表示煙火熏黑之意.《說文》:「黑,火所熏之色也.」本義是:「黑色」.《小爾雅》:「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後經常表示「黑色」.如「黑洞洞」「黑暗」等.
5,紅 形聲字.從糸(表示與線絲有關),工聲.《說文》:「紅,帛赤白色也.」本義是:「粉紅色.」段註:「按,此今人所謂粉紅、桃紅也.」《釋名·釋采帛》:「紅,絳也,白色似絳者也.」後來也表示各種紅的顏色.如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現在紅色使用極為普遍,結合其他表示紅色的詞語使用,如「緋紅」「絳紅」等.
6,緋 形聲字. 從糸(表示與線絲有關),非聲.本義是「(帛)紅色」.《說文新附》:「緋,帛赤色也.」後常表示「紅色,深紅色 」,如韓愈《送區弘南歸》:「佩服上色紫與緋.」現在有「緋紅」等詞語.
7,赤 會意字.甲骨文,從大(人)從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紅紅的.一說「大火」為赤.本義是「火的顏色」,即紅色.《說文》:「赤,南方色也.」《書·洪範·五行傳》:「赤者,火色也.」後指「紅色」,如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椒》:「色赤椒好.」
8,朱 指事字.小篆字形,從木,一在其中指出這種木是紅心的.《說文》:「朱,赤心木,松柏屬.」本義是:「赤心木」.後用來指「硃色,大紅色」 .如《韓非子·十過》:「墨染其外,而朱畫其內.」《莊子·達生》:「紫衣而朱冠.」古代又稱「朱」為正色,如「朱門」「朱紅」等 .
9,丹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礦井形,里邊的一橫是加上的符號,表示那裡有丹砂.《說文》:「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本義是「辰砂,硃砂」.後表示「紅色,赤色」.《周禮·考工記》:「染羽以朱湛丹秫.」
10,藍 形聲字.從艸,監聲.本義是:「蓼藍」.《說文》:「藍,染青草也.」藍在上古漢語中並不表示顏色,一般都是表示染料「蓼藍」,如《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用來表示藍色的形容詞是「青」.「藍」表示顏色是後起義,指「暗藍色」.如杜甫《冬到金華山觀》:「上有蔚藍天.」現在仍有「藍天」「蔚藍」等詞語.
11,綠 形聲字.從糸(表示與線絲有關),錄聲.《說文》:「綠,帛青黃色也.」本義是:「青中帶黃的顏色」.如《楚辭·橘頌》:「綠葉素榮.」後也用來表示「烏黑色 」,如杜牧《阿房宮賦》「綠雲擾擾.」(綠雲:女子烏黑光亮的秀發).現在仍有「碧綠」「翠綠」「綠樹」等詞語.
12,白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陽之明為白,從「白」的字多與光亮、白色有關.《說文》:「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 古人還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本義是:「白顏色」.如《荀子·榮辱》:「目辨白黑美惡.」
13,黃 象形字.金文象蝗蟲形.當是「蝗」的本字.本義是:「蝗蟲.」後常指:「黃色」.《說文》:「黃,地之色也.」《論衡·騐符》:「黃為土色,位在中央.」《易·坤》:「天玄而地黃,解得黃矢.」《詩·邶風·綠衣》:「綠衣黃里.」
14,褐 形聲字.從衣,曷聲.《說文》:「褐,編枲襪.」(枲:粗麻.)本義是:「用粗麻織成的襪子」.後表示「黃黑色」 ,如白居易《三適贈道友》:「褐綾袍厚暖.」現在仍有「褐煤,褐鐵礦」等詞語.
15,灰 會意字.從手,從火.意思是火已熄滅,可以用手去拿.《說文》:「灰,死火余燼也.」本義是:「火灰」.後指「灰色」,白色和黑色的混合色 .
16,絳(絳) 形聲字.從糸,夅聲.《說文》:「絳,大赤也.」本義是:「大紅色」,《廣雅》:「纁謂之絳.凡九旗之帛皆用絳.」(纁:紅色)後表示「深紅色」.如《三國志·吳書·呂蒙傳》:「為兵作絳衣行縢.」(行縢:綁腿.)
17,紫 形聲字.從糸,此聲.《說文》:「紫,帛黑赤色也.」本義是「紫色」,也就是「藍和紅組成的顏色」.後常指「紫色」,如《論語·鄉黨》:「紅紫不以為褻服.」現在仍有「紫棠色」(黑里帶紅的顏色)等詞語.
18,彤 會意字.從丹,從彡.丹就是丹砂.彡表示裝飾.本義是:「彩色裝飾」.《說文》:「彤,丹飾也.」《荀子·大略》:「諸侯彤弓.」(按:「丹漆也.)本來是動詞,後用作形容詞指「朱紅色」,如 《書·顧命》:「麻冕彤裳.」《詩·邶風·靜女》:「貽我彤管.」現在仍有「彤日」「彤雲」「紅彤彤」等詞語.
19,青 會意字.從生,從丹.金文字形上面是個「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變.「青」是漢字部首之一.《說文》:「青,東方色也.」本義是:「藍色」.如《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後也用來指「深綠色」,如劉禹錫《陋室銘》:「草色入簾青.」現在仍有「青山」「青翠」等詞語.形容「黑色」的較少,如「青牛」等.
20,碧 形聲字.從玉,從石,白聲.《說文》:「碧,石之青美者.」本義是「青綠色的玉石」.後表示「青綠色」,如《孔雀東南飛》:「綠碧青絲繩.」也表示「青白色,淺綠色 」,如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芳》:」接天蓮葉無窮碧.」現在仍有「碧綠」「碧草」等詞語.
21,蒼(蒼) 形聲字.從艸,倉聲.《說文》:「蒼,草色也.」本義是「草色」.《廣雅》:「蒼,青也.」後引申為「深綠色」或「深藍色」 ,如《莊子·逍遙游》:「天之蒼蒼,其正色耶?」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謝公行處蒼苔沒.」也表示「灰白色 」,白居易《賣炭翁》:「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1,「絳、朱、赤、丹、紅」的區別
「絳、朱、赤、丹、紅」五個詞都表示紅色,按其由深到淺的不同程度排列,「絳」的程度最深,《說文》:「絳,大赤也.」本義是:「深紅色」.「朱」的程度其次,《說文》:「朱,赤心木,松柏屬.」本義是:「赤心木」,後用來指「硃色,大紅色」 .「赤」本義是「火的顏色」,即紅色.「丹」本義是「辰砂,硃砂」,後表示「紅色,赤色」.「紅」的程度最淺,《說文》:「紅,帛赤白色也.」本義是:「粉紅色.」到後來,「紅」和「赤」沒有區別.
2,「青、蒼、碧、綠、藍」的區別
「青、蒼、碧、綠、藍」五個詞在現代漢語中都是形容詞,表示顏色.但在古代漢語中是有區別的.「青」古代和現代都表示「藍色」,「蒼」的本義是「草色」,表示「深藍色」或「深綠色」,程度最深,「碧」的本義是「青綠色的玉石」,表示「淺藍色」或「淺綠色」,這三個詞本來是有區別的,有時也可以混用.如青天又叫蒼天,青草也叫做碧草,青苔也叫做蒼苔.「綠色」和「青色」意義相差較遠,混用的較少.「藍」在上古漢語中只作為「蓼藍」的意思,是名詞,後來才具有「藍色」的意思.
5. 古文中的「青」是什麼顏色
漢語色彩詞「青」,在表義上呈現出多樣而復雜的狀態,「青」大概可以表示三種內顏色:
兩岸青山相對出。—容—綠色。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藍色。
朝如青絲暮成雪。——黑色。
如果從光譜分析來說,顏色本身是一定的,
但其所指錯雜不一,大概有兩種可能,一是染色工藝的發展,二是對自然界顏色的心理認知並不單一,這些認知各行其是的發展下去,同一個字就有不同的含義了。
從認知次序來說,綠色應該是青最初的意義。

(5)青翠文言文擴展閱讀
《荀子·勸學》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譯文
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藍的顏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凍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繩,如果給它加熱使它彎曲做成車輪,它的彎度就可以合乎圓規,即使又曬幹了,也不會再挺直,這是因為人工使它彎曲成這樣。所以木材經墨線量過就筆直了,金屬刀具在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照檢查自己,就智慧明達,行動不犯錯誤了。
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6. 給我幾篇文言文及翻譯,越多越好!!
三峽
(北魏)酈道元
原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翻譯:
在三峽的七百里的區域,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岩石和疊層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擋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假如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 到了夏季,大水漲上兩岸的丘陵,順流而下的船隻、逆流而上的船隻被阻礙而不能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急需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騎上賓士的駿馬,駕馭長風飛翔。也沒有船快。
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迴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著兩岸山色。極為陡峭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姿態奇特的柏樹,懸掛著的泉水和瀑布,飛流沖盪,江水清澈,樹木繁盛,群山峻峭,綠草豐茂,確實很有趣味。
每逢雨後初晴或霜天清晨,樹林山澗清冷而寂靜,常有猿猴在高處長聲鳴叫,聲音連續不斷,異常凄異。回響在空曠的山谷中,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右溪記
道州城西百餘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屈,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
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已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
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
翻譯:
在道州城西邊一百餘步的地方,有一條小溪。它向南流幾十步遠,與營溪匯合。溪水到達兩岸,全都是怪石,有的傾斜,有的凹陷,極不規則,不能用語言來形容。清澈的溪流沖擊到岩石,便激起旋渦和騰空的浪花有的激盪傾注。岸邊還有美樹奇竹,垂下的蔭影相互遮蔽。這條溪水如果在空曠的山野,那是很適合隱士游覽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煙稠密的地方,就可以作為游覽的勝地,愛靜者休憩的地方。可是自從道州成為州治以來,卻無人欣賞和喜愛它;我在溪水旁徘徊,為此而感到悵然若失!於是進行疏通挖掘荒廢之地,使它變成亭台、屋宇,;又種植上了松樹、桂樹,還鋪種了岸邊香草,來增益它優美的景緻。因為溪水在州城之右,便命名它為「右溪」。現在把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明白地告訴後來的游者。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
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直插雲霄,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下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i)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 )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成林的竹子,就能聽到水聲,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碰撞發出的聲音,(我)心裡對此感到高興 。於是砍伐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看到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整個潭底是一整塊石頭,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形成了坻,嶼,嵁,岩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盪。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依靠似的。陽光直照到譚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潭底的石頭上,獃獃地樣子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和游覽的人互相逗樂。
順著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流的岸勢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有的地方露出水面,有的地方被淹沒了,或現或隱。那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無法看到潭水的源頭。
我坐在小石潭的岸邊,四周竹子和樹木包圍著,靜悄悄得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深寂靜 得使人感到憂傷。由於這里的環境過於凄清,不能長久的停留,(我)於是記錄下這番情景便離開了。
同我一起游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作為隨從跟著來的人,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元豐六年(1083)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解衣想睡覺。(此時)月色透過門窗射進室內。我高興地起身在散步。想到沒有與自己一同行樂的人,於是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入睡,我們一同漫步在承天寺的庭院中。庭中灑滿月光,如同積滿清水,晶瑩而清涼。水中交錯著藻和荇菜,這是月光照射竹子和柏樹投下的影子。哪一夜沒有月亮,哪一處沒有竹柏?只是缺乏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來欣賞罷了。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一小舟,擁毳(cuì)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sōng hàng dàng),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qiǎng)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三天,湖中人鳥聲都已斷絕。這天更定之後,我劃著一條小船,披裹著皮袍,升起了爐火,獨自往湖心亭看雪。天地都籠罩在迷迷濛蒙的大霧和冰雪之中,天空和浮雲和山巒和湖水,上下一片白色。湖上的影子只有長長的白堤一道痕跡,湖心亭一個點點,和我的船如一片草葉,船上的人如兩三點顆粒,此外再沒別的了。
來到湖心亭上,那裡有兩個人鋪上毛氈相對而坐,一個小童點起酒爐,酒正好燒沸。見了我,他們十分高興地說:「湖上怎麼還有這樣的人!」拉我一同飲酒。我盡力飲了三杯而與他們作別。詢問他們的姓名,都是金陵人,客居杭州。及至回到船上,船夫小聲嘟噥著說:「不要說先生您是痴迷人,還有比您更痴迷的。」
滿井游記
袁宏道
燕 (yān) 地寒,花朝(zhāo) 節後,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lì)。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zhé)返。
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xié)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jiā)堤(dī),土膏(gāo)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hú)。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zhà)明,鱗(lín)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xiá)滿井之游
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juān)然如拭,鮮妍(yán)明媚,如倩(qiàn)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 (liè) 寸許。遊人雖未盛,泉而茗(míng)者,罍(léi)而歌者,紅裝而蹇(jiǎn)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jìng),然徒步則汗出浹 (jiā) 背。凡曝 (pù) 沙之鳥,呷(xiā)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 (liè) 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fú)不能以游墮 (huī) 事而瀟(xiāo)然於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wū)能無紀?己亥(hài)之二月也。
譯文:
北京一帶氣候寒冷,花朝節過後,冬天餘下的寒氣還很厲害。冷風時常颳起,颳起就飛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風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氣略微暖和,偕同幾個朋友出東直門,到滿井高大的柳樹夾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一望空曠開闊,(覺得自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這時河的冰面剛剛融化,水光才閃爍發亮,像魚鱗似的浪紋一層一層,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鏡剛打開,清冷的光輝突然從鏡匣中射出來一樣。山巒被晴天融化的積雪洗過,純凈新鮮,好像剛擦過一樣;嬌艷明媚,(又)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梳好的發髻一樣。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軟的梢頭在風中飄盪,麥苗破土而出,短小如獸頸上的毛,才一寸左右。遊人雖然還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風力雖然還很強,但走路就汗流浹背。舉凡(那些)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魚,都悠然自得,羽毛鱗鰭當中都透出喜悅的氣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裡的人(卻)不知道啊。
大概說是不能因為遊玩而耽誤公事的,流連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間的,只這個官兒罷了。而此地正好離我近,我將從現在開始出遊,怎能沒有記錄?(這是)萬曆二十七年二月啊。
7. 中國經典詩詞文言文都有哪些
【觀滄海】(曹操·東漢)東臨碣石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詠志
【次北固山下】(王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愛湖東行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棄疾·南宋)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片 七八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頭忽見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元)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天涯 課外古詩詞背誦:
【龜雖壽】(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 蛇乘霧終土灰 老驥伏櫪志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已 盈縮之期天; 養怡之福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詠志
【過故人庄】(孟浩·唐)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桑麻 待重陽日還來菊花
【題破山寺禪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余鍾磬音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唐)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隱·唐)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巴山夜雨時
【泊秦淮】(杜牧·唐)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曲新詞酒杯 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望月有感】(白居易)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骨肉流離道路弔影分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夜鄉心五處同
【雁門太守行】(李賀·唐)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起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君死
【卜運算元·送鮑浩之浙東】(王觀·宋)水眼波橫山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別雲間】(夏完淳·明)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8. 文言文翻譯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所有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把唐代名人和現代人的詩詞歌賦刻在上面。他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我看那巴陵郡的優美的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銜接著遠山,吞吐著長江,浩浩盪盪,寬闊無邊,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多變化,景色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敘(已經)很詳盡了。既然洞庭湖北面直通到巫峽,南面到達到瀟水和湘水,被貶官流遷的人和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那麼觀賞景物的心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像那陰雨連綿的時候,幾個月都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桿倒下,船槳斷折;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哀啼,登上這座樓,就會有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一眼望去,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極了,內心十分悲傷。至於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和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烈,顏色青翠。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子般的光點,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此唱彼和,這種樂趣哪有窮盡!(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會有一種心胸開闊、精神愉快,榮耀和恥辱全都忘記了,舉起酒杯麵對清風而喜氣洋洋的感覺。唉!我曾經探求過古時候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和上面兩種人的心情不同,這是為什麼呢?(他們)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他們在朝廷做官就為黎民百姓擔憂,離開朝廷身處偏遠的地方就替君王擔憂。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會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在一道呢?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
9. 文言文大全
《韓非子》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y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多知(zhī)乎?」
10. 翻譯文言文
這里是過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屬於翼,軫兩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連結著衡山和廬山。以三江為衣襟,以五湖為衣帶、控制著楚地,連接著閩越。物類的精華,是上天的珍寶,寶劍的光芒直沖上牛、斗二星的區間。人中有英傑,因大地有靈氣,陳蕃專為徐孺設下幾榻。雄偉的洪州城,房屋象霧一般羅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樣的活躍。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與賓客,集中了東南地區的莢俊之才。都督閻公,享有崇高的名望,遠道來到洪州坐鎮,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暫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傑出的友人雲集,高貴的賓客,也都不遠千里來到這里聚會。文壇領袖孟學士,文章的氣勢象騰起的蛟龍,飛舞的彩鳳,王將軍的武庫里,刀光劍影,如紫電、如清霜。由於父親在交趾做縣令,我在探親途中經過這個著名的地方。我年幼無知,竟有幸親身參加了這次盛大的宴會。
時當九月,秋高氣爽。積水消盡,潭水清澈,天空凝結著淡淡的雲煙,暮靄中山巒呈現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駕著馬車,在崇山峻嶺中訪求風景。來到昔日帝子的長洲,找到仙人居住過的宮殿。這里山巒重疊,青翠的山峰聳入雲霄。凌空的樓閣,紅色的閣道猶如飛翔在天空,從閣上看不到地面。白鶴,野鴨停息的小洲,極盡島嶼的紆曲回環之勢,雅浩的宮殿,跟起伏的山巒配合有致。披開雕花的閣門,俯視彩飾的屋脊,山峰平原盡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驚訝。遍地是里巷宅舍,許多鍾鳴鼎食的富貴人家。舸艦塞滿了渡口,盡是雕上了青雀黃龍花紋的大船。正值雨過天睛,虹消雲散,陽光朗煦,落霞與孤雁一起飛翔,秋水和長天連成一片。傍晚漁舟中傳出的歌聲,響徹彭蠡湖濱,雁群感到寒意而發出的驚叫,回盪在衡陽的水邊。
放眼遠望,胸襟剛感到舒暢,超逸的興致立即興起,排簫的音響引來的徐徐清風,柔緩的歌聲吸引住飄動的白雲。象睢園竹林的聚會,這里善飲的人,酒量超過彭澤縣令陶淵明,象鄴水贊詠蓮花,這里詩人的文采,勝過臨川內史謝靈運。(音樂與飲食,文章和言語)這四種美好的事物都已經齊備,(良展美景,嘗心樂事)這兩個難得的條件也湊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極目遠眺,在假日里盡情歡娛。蒼天高遠,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無窮無盡。歡樂逝去,悲哀襲來,我明白了興衰貴賤都由命中註定。西望長安,東指吳會,南方的陸地已到盡頭,大海深不可測,北方的北斗星多麼遙遠,天柱高不可攀。關山重重難以越過,有誰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爾相逢,大家都是異鄉之客.懷念著君王的宮門,但卻不被召見,什麼的候才能夠去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時機不同,人生的命運多有不順。馮唐容易衰老,李廣難得封侯。使賈誼遭受委屈,貶於長沙,並不是沒有聖明的君主,使梁鴻逃匿到齊魯海濱,難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時代?只不過由於君子安於貧賤,通達的人知道自己的命運罷了。年紀雖然老了,但志氣應當更加旺盛,怎能在白頭時改變心情?境遇雖然困苦,但節操應當更加堅定,決不能拋棄自己的凌雲壯志。即使喝了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潔;即使身處於乾涸的主轍中,胸懷依然開朗愉快。北海雖然十分遙遠,乘著羊角旋風還是能夠達到,早晨雖然已經過去,而珍惜黃昏卻為時不晚。孟嘗君心地高潔,但白白地懷抱著報國的熱情,阮籍為人放縱不羈,我們怎能學他那種窮途的哭泣!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個書生。雖然和終軍一樣年已二十一,卻無處去請纓殺敵。我羨慕宗懿那種"乘長風破萬里糧"的英雄氣概,也有投筆從戎的志向。如今我拋棄了一生的功名,不遠萬里去朝夕侍奉父親。雖然稱不上謝家的"寶樹",但是能和賢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將見到父親,聆聽他的教誨。今天我饒幸地奉陪各位長者,高興地登上龍門。假如碰不上楊得意那樣引薦的人,就只有撫拍著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嘆惜。既然已經遇到了鍾子期,就彈奏一曲《流水》又有什麼羞愧呢?
呵!名勝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會難以再逢。蘭亭宴集已為陳跡,石崇的梓澤也變成了廢墟。承蒙這個宴會的恩賜,讓我臨別時作了這一篇序文,至於登高作賦,這只有指望在座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盡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韻字賦詩,我已寫成了四韻八句。請在座諸位施展潘岳,陸機一樣的才筆,各自譜寫瑰麗的詩篇吧! 滕王閣序》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