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小學科學力

小學科學力

發布時間: 2020-12-05 17:00:02

A. 學習小學四年級科學力無處不在,有什麼收獲

通過學習力無處不在,我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力,知道力是物體之間的版相互作用,力
能使物權體的形狀或運動狀態發生變化,力的單位是牛頓,用符號「N」表示。
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效果與此有關。清楚了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掌握了測量力的方法,並且能夠加以利用各種力。

B. 小學科學折形狀 什麼形狀承受力重

這個是六上第一單元的內容,影響物體承受能力的因素有:增加厚度、增加寬頻、改變形狀。其中增加厚度比增加寬度的作用要大得多。
改變形狀中,w形的抗彎曲能力最強,其實改變形狀的本質還是通過增加厚度和寬度來實現增加抗彎曲能力的。

C. 小學科學,物體由於地球引力而受到的力叫什麼

在地球表面的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萬有引力的一種),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稱為重力;
顯然,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D. 小學科學《怎樣才能省力》教學設計特色簡述

怎樣才能省力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想:

本課的教學思想是先組織學生動手體驗使用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後聯系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具的事例來認識簡單機械;最後尋找生物器官與簡單機械結構的聯系。教學過程循序漸進,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設計3種以上省力的方法。

2.能說明一種簡單工具是如何省力的。

3.能通過對圖片或實物的觀察,發現在動物的行為中,哪些屬於省力行為,並對自己的觀察結果說明理由。

4.能在生活環境中找到動物省力的行為。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與其他同學探討生活中所見到的省力的方法。

三、科學知識目標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什麼是簡單機械。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選自河北遠程教育

1.能舉出2個以上使用簡單機械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實例。

2.能在生活環境中找到動物省力的行為。

教學重點和難點:

指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對簡單機械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並綜合實驗現象和生活經驗,對簡單機械的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各種有關省力工具的圖片。

課時建議: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由教材的單元頁人類使用工具的歷史過程導入。

2.提問:單元頁的內容說明了什麼?

(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發明的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

結論:我們要學會怎樣才能省力。

(二)新課教學

◆活動1:拔圖釘比賽

談話:同學們,相信大家都拔過圖釘,但是怎樣拔更省力呢?現在就讓我們親身體驗一下吧。

1.提問:

①你能用幾種辦法拔出釘在木板上的圖釘?

②體驗使用機械和不使用機械的區別?

2.組織學生小組活動

提示:在此活動中要注意安全。要求學生活動時不能猛然用力撬圖釘,防止圖釘飛起刺傷眼睛。

活動:小組中確定一種最好的方法參加小組間的比賽。

3.討論與交流

談活動中的體會。

◆活動2:簡單機械的應用

1.讀圖回答問題。

教師:大家翻開書P2,看活動2的插圖,我們怎樣才能輕松省力的完成下面的任務?

學生活動。

教師提示:可以用連線的方法將用什麼工具去完成圖上的哪項任務連起來。

2.教師總結。

①撬油桶蓋的鋼板工作時是一種簡單機械叫杠桿。

②木棍和磨盤相結合的簡單機械叫輪軸。

③架在台階上的木板所形成的簡單機械叫斜面。

④繩子與樹干組合的簡單機械叫滑輪。

杠桿、斜面、滑輪、輪軸等都是常見的簡單機械。

3.討論

教師:根據老師剛才講的知識,請大家找一找P3插圖中人們在生活中利用了哪些簡單機械?

4.交流

將自己找到的簡單機械與同學交流。

★拓展活動:動物的省力「工具」

1.觀察課本插圖回答問題。

教師:請同學們看書上P3拓展活動插圖,說說動物身體上的哪些器官或結構具有省力的作用?

2.教師舉例總結。

①啄木鳥的喙相當於鑷子和鑿,屬於簡單機械中的杠桿和斜面,在取食等活動中更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②虎的齒和爪相當於鑿,屬於簡單機械中的斜面,在捕食、切斷食物等活動中很省力,也可提高工作效率。

E. 小學科學資料

生命科學部分

[常見植物和動物] 需要閱讀課外資料
1.1.1 知道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並能夠對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北京市市花(月季、菊花)、市樹(國槐、側柏)
小葉黃楊、柳樹、銀杏、鬱金香、玫瑰、玉蘭花……
1.1.2 知道生活中常見動物的名稱,能夠用不同的標准對動物進行分類
金絲猴、大熊貓、白鰭豚、藏羚羊、東北虎等
1.1.3 能夠歸納某一類動物的共同特徵
身體構造(頭胸腹、頭軀干四肢),腿的數量,有無觸角、翅膀,食性(食肉、食草、雜食),有無毛發、羽毛,繁殖方式(胎生、卵生)

[動植物的一生和繁殖]
1.2.1 知道動植物生長的大致過程
自然界中的動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綠色開花植物生長一般都要經歷一定的生命周期:種子萌發、幼苗生長、開花結果、枯萎死亡。
蠶的一生是不斷生長變化的,要經歷蠶卵、幼蠶、蠶蛹、蠶蛾四個不同形態的變化階段。

1.2.2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徵
生命的共同特徵:新陳代謝,對外界環境刺激有反應,生長發育、會死亡,通過繁殖延續物種等。
植物傳播種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為了能將種子散布得更廣,有利於繁殖後代。(會舉例)需要閱讀課外資料 蒼耳鬼針草、椰子蓮子、蒲公英、櫻桃

1.2.3 知道常見的幾類動物的不同生殖方式需要閱讀課外資料
有的動物通過產卵來繁殖後代,有的直接產下小動物,卵生和胎生是動物產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只有哺乳動物是胎生:鯨、海豚、貓、老虎、熊。

補充一些有代表性的動物知識:
只有鱷、蜥蜴、蛇、龜這四類是爬行動物。
蛙、蠑螈是兩棲動物。
昆蟲都是6條腿的,不是6條腿的生物必定不是昆蟲。

[生物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1.2.4 知道植物的六大器官及作用
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部分構成。根吸收水分、固定植物;莖傳送水分和養料,支撐植物身體;葉子通過光合作用,製造養料和氧氣;花、果實、種子有繁殖的作用。
蘿卜、白薯、山葯屬於根,馬鈴薯、甘蔗、藕、姜、竹筍、洋蔥屬於莖,有儲藏營養的作用。
花的結構包括:花瓣、萼片、雄蕊(花絲、花葯)、雌蕊(柱頭、花柱、子房)
種子包括:種皮和胚(胚芽、胚根、子葉),子葉為種子發芽提供能量。
種子萌發先長根,再長莖、葉,根總是向下生長的

1.2.5 能夠探究根、莖的作用
實驗
設計實驗的格式:實驗主題;實驗材料;實驗方法。
設計實驗驗證根和莖的作用(根的吸水實驗,注意密封,觀察水量變化)(莖的運輸水分作用,注意莖的縱切和橫切,有顏色的水,工具的使用)

[生物的基本需求]
1.2.6 認識生物維持生命都需要從外界吸收水分和營養
種子發芽需要水、適宜的溫度和空氣。
植物對環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氣、水、陽光、養分、空間等。
動物對環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氣、水、空間和食物等。

1.2.7 認識水、陽光、空氣、溫度、肥料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並能夠設計相關實驗
實驗
設計控制變數試驗,保證只有一個條件改變,其他條件都不變,(注意研究適宜的溫度的條件時,陽光照射的情況也得一樣)

1.2.8 知道不同的動物需要吃不同的食物,動物維持生命就要消耗食物作為能量
需要閱讀課外資料動物的食性:食肉、食草、雜食。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需要閱讀課外資料
1.3.1 認識植物的形態和生活環境相聯系
1.3.2 認識動物的外形和習性相聯系
1.3.3 知道動植物適應環境的特徵和事實
如:北極狐耳朵小,有利於減少熱量流失;北方針葉林,利於減少水分流失
南非大耳狐耳朵大,有利於及時散失體內多餘熱量;南方蕉葉植物,蒸發多餘水分。

[生理與健康]
人體根據外觀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四部分。
1.4.1 知道人類需要的營養及其來源
人體保持健康需要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
蛋白質是構成我們身體的主要成分之一。
糖類和脂肪能提供身體需要的能量。
維生素和礦物質有調節身體機能的作用。
水可以幫助體內毒素排出體外

1.4.2 理解合理營養的重要性
沒有一種食物會含有所有的營養成分,各種營養成分的作用都不同,所以我們要吃各種不同的食物。

1.4.3 知道人體的消化過程及飲食衛生
牙齒有切牙、尖牙、磨牙三種,不同的牙齒有不同的功能
人體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腸和大腸
食物腐敗變質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微生物生長和繁殖需要空氣、水分和適宜溫度等條件。
破壞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條件(冷凍、曬干、滅菌、密封等方法)可以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只能減慢,不能永遠保鮮)

1.4.4 知道人體的呼吸過程及呼吸系統疾病的產生和預防
鼻腔、咽、氣管、支氣管、肺組成了呼吸系統,完成氣體交換作用。(氣體進出的順序)

1.4.5 知道心臟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
心臟收縮、舒張,將血液通過血管送往全身。

1.4.6 認識影響心跳快慢的因素
人體的運動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肺的氣體交換作用和心臟的血液輸送作用十分重要。

1.4.7 知道感覺器官的作用實驗
眼(看)、耳(聽)、鼻(聞)、舌(嘗)、手(觸摸)。

物質科學部分

[物體的特徵]
2.1.1 能夠用感官判斷物體的特徵,並進行描述
•感官包括: 眼(看)、耳(聽)、鼻(聞)、舌(嘗)、手(觸摸)。
•對物體的描述一般包括:顏色、形狀、氣味、形態、手感

2.1.2 能夠根據特徵對物體進行簡單分類或排序
顏色、硬度、沉浮、磁性、導電、導熱等

2.1.3 會使用簡單儀器和工具實驗
量杯、量筒:測量液體的體積多少
天平:測量物體質量
測力計:測量質量和受到的力
溫度計:測量溫度
鐵架台、漏斗、過濾紙、燒杯、酒精燈等

2.1.4 知道加熱或冷卻可以使物體的形狀或大小發生變化,能說出常見的熱脹冷縮現象
• 物體由冷變熱或由熱變冷的過程中會發生體積的變化,這可以通過我們的感官感覺到或通過一定的裝置和實驗被觀察到。
•大多的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具有受熱時體積膨脹,遇冷時體積縮小的性質。而重量不變。
•也有一些固體和液體在一定條件下是熱縮冷脹的。
•常見的熱脹冷縮現象:水凍成冰後體積會變大;冷的杯子倒沸水時容易炸裂;火車軌道會留有空隙;夏天自行車、汽車、摩托車、電動車的輪胎都不能充太足的氣,防止溫度高時,因氣體膨脹而引起爆胎;溫度計也利用了熱脹冷縮的原理。

[材料的性質與用途]
2.1.5 能夠判斷物體是由不同的材料組成的
•一個物體可能是單一材料組成,也可能是由多種材料組成。

2.1.6 能夠按材料對物體進行分類
•常見的材料有:紙、塑料、金屬、木頭、陶瓷

2.1.7 認識某些材料的性質(如是否導電,是否溶解,是否傳熱,是否
沉浮)實驗
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可以從:顏色、厚度、手感、氣味、硬度、吸水性、是否導電,是否溶解,是否傳熱,是否沉浮等方面進行描述)
•紙的性質:吸水,不導電,不溶解於水,能夠傳熱,
•木頭的性質:吸水、較硬,干木頭不導電,不溶解於水,可以傳熱,在水中浮。
•金屬(鐵)的性質:不吸水、硬,導電,傳熱效果好,在水中沉。
•陶瓷的性質:不吸水、硬,不導電,不溶解,可以傳熱,在水中沉。
•通過科學技術可以將自然界的各種材料利用起來,材料在生產中可以發生變化,材料經過加工可以改變它們的性質。

2.1.8 能夠根據上述材料性質對材料進行分類,並與用途相聯系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質,材料的性質決定材料的用途。
•某些材料可以反復使用,一些廢棄的物品可以用來製造新的產品,但各種材料再利用的程度不同。
•材料的加工和使用與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需要對消費進行選擇。

[物質的變化和利用]
2.1.9 知道物質有三種常見的狀態
物質分為固態、液態和氣態。

2.1.10 知道溫度的改變可以使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
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固態可以變為液態,液態可以變為氣態;
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氣態可以變為液態,液態可以變為固態。

[位置與運動]
2.2.1能用簡單的圖表或圖形來表示距離與時間的關系
2.2.2 知道物體的運動需要用方向和快慢來描述

[常見的力]
2.2.3 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發生變化
要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對物體用力。要使物體運動得更快,必須對物體用更大的力。改變物體的狀態,必須有力的作用
橡皮筋的彈力越大,作用時間越長,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
運動的物體失去動力後自己會停止下來,是因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2.2.4 知道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徵製成的。力的單位「牛、N」

2.2.5 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力(如風力、水力、重力、彈力、浮力、摩擦力等)
重力是物體由於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彈力是物體形狀改變時產生的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
反沖力是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
摩擦力是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產生的力。
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物體受到的重力時就上浮,小於重力時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
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方式(滾動還是滑動)有關,對於相同的物體,滾動的摩擦力小,滑動的摩擦力大。
摩擦力對我們有時是有用的,有時是有害的。在工作時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需要減小摩擦力。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2.3.1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3.2 能夠區分聲音的大小與高低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聲音的兩個基本指標。
•改變物體振動的方式可以改變它產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越低。

尺子振動的頻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長度的影響。這部分的長度會引起音高的變化:越長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實驗

•聲音是通過物體以波的形式,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的。
•人的耳朵有一個膜,當聲音碰到它時它會振動;耳朵和大腦會把這些振動轉換成聲音的感覺。

2.3.3 能夠區分樂音和噪音
樂音是物體有規律的振動,噪音是物體無規律的振動。

2.3.4 知道噪音的危害和防治
過高或過強的聲音會對我們的聽力產生傷害,保護聽力就是要避免我們的耳朵聽到過高或過強的聲音並控制雜訊。

[熱現象]
2.3.5 知道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知道溫度的單位
•物體的冷熱程度,我們稱為溫度,物體的溫度可以用溫度計進行測量。
•我國使用的溫度的單位是攝氏度,用℃表示。
•對一個物體來說,物體失去熱量,溫度下降;物體獲得熱量,溫度上升。通過測量一個物體的溫度變化可以知道這個物體失去熱量還是獲得熱量。

2.3.6 會使用溫度計實驗
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1、測量前,觀察所要使用的溫度計,了解它的量程(測量范圍)、單位和分度值(每一小格對應的溫度值);
2、測量時使溫度計的玻璃泡跟被測液體充分接觸(要浸沒在被測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
3、待示數穩定後再讀數;
4、讀數時溫度計玻璃泡要留在被測液體中,不能取出來讀數,視線要與溫度計液面持平。

2.3.7 知道熱總是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直到物體溫度相等為止
•熱是一種能量的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

2.3.8 知道常用的傳熱和隔熱方法
•熱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熱傳導、空氣和液體的熱對流、無需任何媒介也能產生的熱輻射)進行傳遞,不同物質傳遞熱的本領是不同的。
熱傳導是從高溫物體到低溫物體、從物體高溫處到低溫處的傳遞方式。
•不同材料製成的物體,導熱性能是不一樣的。實驗
•像金屬這樣導熱性能好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而像塑料、木頭、空氣這樣導熱性能差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
•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物體熱量的散失。比如:加穿衣服會使人體感覺到熱。

[光的傳播]
2.3.9 知道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光是直線傳播的。擋光物體會有影子,是因為光是直線傳播造成的。
•影子產生的條件是光源、擋光物體和屏。實驗
•在光的照射下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離有關。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會隨著太陽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變而改變。

2.3.10 知道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光在傳播過程中碰到物體,會發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線傳播的。
•光的反射原理在生產生活中廣泛應用。汽車反光鏡、潛望鏡等都是人們對光反射原理的運用。
•利用凹面鏡和凸透鏡會聚光線的特性,可以得到強光和高溫。著在實際生活中已得到廣泛運用。
•物體吸熱的本領與物體的顏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陽光的照射角度有關。
•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在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太陽能是一種清潔、節能、安全的能源,人們正在大力開發和使用太陽能。

[簡單電路]
2.3.11 認識電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源
生活中有很多靜電現象,通過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體帶電。
帶同種電荷的物體相互排斥,帶異種電荷的物體相互吸引。
電荷在電路中持續流動起來可以產生電流。

2.3.12 知道安全用電常識
人體安全電壓36伏,中國的交流電源是220伏。不能用手去接觸電源。
電池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在一起,就會發生短路。

2.3.13 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迴路
只有電流流過燈絲時小燈泡才會發光。利用電來點亮一隻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
電從電池的一端經過導線和用電器返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叫做:閉合的迴路

2.3.14 知道開關的功能
開關可以通過閉合或者斷開電路,來控制電路。

2.3.15 知道簡單電路主要是由電池、導線、燈泡和開關連接成的。
簡單電路包括:電源、用電器、導線、開關

2.3.16能夠用一些基本組件連接一個簡單電路
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是兩種用不同連接方法組成的電路。
串聯電路:所有的用電器都在同一個電路中(一個斷開,全都斷開)
並聯電路:所有的用電器不在同一個電路中(用電器之間不會相互干擾),如紅綠燈(三個開關)、路燈(一個開關控制所有的燈泡)

實驗利用閉合的迴路點亮一隻小燈泡、電路檢測器,會畫電路實物連接圖(注意小燈泡的兩個連接點)

[磁現象]
2.3.17 能夠探究並知道磁鐵的性質
磁鐵能吸引鐵制的物體,這種性質叫磁性。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磁鐵上磁力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實驗
在磁鐵的不同位置懸掛大頭針或曲別針,觀察數量的多少,找到磁性最強的部分。

磁鐵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極叫南極,用「S」表示;指北的磁極叫北極,用「N」表示。實驗
將條形磁鐵懸掛在空中,觀察其運轉後停下來的方向。

磁鐵的同極相互排斥,異極相互吸引。兩個磁極的作用是相互的。實驗
兩個或多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會發生改變。實驗
觀察一塊磁鐵、兩塊磁鐵……的磁力大小(吸引曲別針數量的不同)

指南針是利用磁鐵能指南北的性質,製成的指示方向的儀器。
鋼針經過磁鐵摩擦可以變成磁鐵。

地球與宇宙科學部分

[地球的概貌]
3.1.1 知道地球的形狀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3.1.2 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陸地和大部分水域構成的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地表約有四分之三的面積被水覆蓋著。
流水、風力、海浪、冰川等都會對地表產生侵蝕和沉積作用,並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會影響土壤被侵蝕的程度。

3.1.3 知道地球的內部有熾熱的岩漿
地球內部的運動和外力作用的影響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種地形的原因。
內部運動包括:火山、地震

3.1.4 知道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歷史
麥哲倫、哥倫布的航海,證明了地球球形說的正確性。

[岩石、沙、土壤]
3.1.5 知道常見岩石的特徵
岩石在顏色、花紋、顆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點。
礦物在顏色、條痕、軟硬、透明度、光澤和形狀等方面有各自的特點。

3.1.6 能夠用不同的分類標准對岩石進行分類
初步認識頁岩、砂岩、花崗岩、石灰岩、大理岩等幾種常見岩石的顯著特徵及用途。

3.1.7 知道土壤的構成
風化作用會使岩石最終變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實驗會利用一定的方法來觀察土壤的成分:
加水攪拌,靜置後觀察大小顆粒的分層,同時看到氣泡;燃燒後聞到氣味,觀察到腐殖質;衛生紙包裹土壤,發現有水。

[水和空氣]
3.1.9 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實驗溶解的實驗(加快溶解速度的三種方法,注意控制變數的實驗:攪拌的姿勢,不能觸碰杯底,只能使用一種方法)
過濾的實驗(過濾紙、鐵架台等器材的使用)
一貼:即濾紙緊貼漏斗內壁。
二低:1.濾紙邊緣低於漏斗邊緣。2.液面低於濾紙邊緣。
三靠:1.盛混合物的燒杯緊靠玻璃棒。2.玻璃棒下端緊靠濾紙三層處。3.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物質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質不能夠溶解在水中。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無限的溶解)
溶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不會自行沉降,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把物質從水中分離出來。
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與物體的顆粒大小(即表面積的大小)、水的溫度、液體是否被攪動等因素有關。
可以用蒸發的方式,將食鹽從水中分離出來。

3.1.10 能夠用一定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空氣存在於我們的周圍,能被我們的感官感知;空氣能占據空間,空氣有重量。
實驗空氣能占據空間(杯子倒扣浸入水中,杯底的紙團不會濕)

3.1.11 知道人類對空氣性質的利用需要閱讀課外資料

3.1.12 知道人類活動對大氣層產生的不良影響,及保護大氣層的重要性
需要閱讀課外資料

[天氣變化]
3.2.1 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如溫度、風向、風力)
天氣特徵主要包括雲量、降水量、風力、風向、濕度和氣溫、。

3.2.2 會用溫度計進行觀測,搜集有關數據,並能夠分析數據得出某些結論
溫度計、雨量器、風向標和風速儀是測量天氣的工具。

3.2.3 能夠列舉天氣變化對動植物行為影響的實例需要閱讀課外資料
動物的冬眠、換毛;植物發芽的時間受氣溫的影響。

3.2.4 體驗並列舉天氣變化對人類工作、生活產生影響的實例需要閱讀課外資料

F. 小學科學中學了哪六種力

小學科學中學的六種力
1、重力 2、彈力(拉力、支持力、壓力、推力) 3、摩擦力(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 4、電場力 5、磁場力 6、分子力

G. 小學科學:什麼是大氣壓力

大氣壓力是地球表面覆蓋有一層厚厚的由空氣組成的大氣層。在大氣層中的物體,都要受回到空氣分答子撞擊產生的壓力。大氣壓力的產生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結果,由於地球引力,大氣被「吸」向地球,因而產生了壓力,靠近地面處大氣壓力最大。
氣壓是隨大氣高度而變化的。海拔愈高,大氣壓力愈小;兩地的海拔相差愈懸殊,其氣壓差也愈大。

H. 小學三年級科學:力的兩個重要特性

力的兩個重要特性
1、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2、力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變化
運動狀態指物體運動的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物體運動狀態發生變化指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發生變化。

I. > 引出如何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_小學科學五年級上:測量力的大小 教學設計

·力和機械抄(第一節)《彈力、彈簧測力計》教案 力和機械(第一節)《彈力、彈簧測力計》教案 一、教材分析 ⒈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了解彈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②探究彈簧伸長長度與拉力的關系。 ③探究彈簧測力計的製作方法,學會它的製作及使用。 ⑵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力和機械—彈力彈簧測力計》教學設計 小學科學:《測量力的大?方萄?杓?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 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 受力大,伸長長 的特徵製成的; 力的單位是 牛 。 過程與方法: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細致、有步驟做實驗的態度。 二、教學重點...·小學科學五上:《測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學科學五上:《測量力的大?方貪?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認識測力計的各個部分,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 2、技能目標:經歷測力計產生,改良的過程。科學規范地使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

J. 小學四年級科學力有很多種分為哪兩類

力有很多種按作用效果分為動力、阻力兩類
動力:使物體加速的力,力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的夾角小於90°
阻力: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力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的夾角大於90°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