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的色彩
Ⅰ 美術色彩素描的基礎知識
色彩構成理論知識講義篇 編輯 | 刪除 | 許可權設置 | 更多▼ 設置置頂 推薦日誌 轉到私密記事本 ゞ-7~水墨ぐ 發表於2009年06月19日 23:30 閱讀(2) 評論(0) 分類: 色彩 許可權: 公開 一、關於色彩
視覺藝術語言的元素包括造型要素、色彩要素、肌理要素三個方面:
平面 —— 二維:點、線、面
造型要素 實空間:點、線、面
立體
虛空間:點、線、面
色相
色彩要素 明度
純度
肌理要素———視覺產生的觸覺、幻覺
視覺藝術的三大要素是相互關聯的、相互依存的整體。色彩是視覺藝術、造型藝術的重要要
素之一,色彩起著先聲奪人的作用。但色彩又不能脫離形體、空間、位置、面積、肌理等單獨存
在,所以研究色彩問題必然牽扯以上諸方面的關系。
1、色彩構成
將兩個以上的單元,按照一定的原則,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單元稱之為構成。將兩個以上的
色彩,根據不同的目的性,按照一定的原則,重新組合、搭配,構成新的美的色彩關系就叫色彩
構成。
2、繪畫色彩與設計色彩
繪畫色彩、設計色彩其原理是一致的。繪畫色彩包含著寫實色彩和裝飾色彩,設計色彩同樣
也包括裝飾色彩和寫實色彩,只是各自的側重不同而已。現代繪畫中,裝飾的配色方法被廣泛的
使用,使繪畫色彩與設計色彩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當然繪畫色彩和設計色彩存在著區別,如寫實
繪畫的色彩側重於科學再現,設計性的色彩側重於抽象的裝飾但它們都是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
二、色彩物理學
小林秀雄在《近代繪畫》中評論莫奈一章中說:「色彩是破碎的光-----,太陽的光與地球相
撞,破碎分散,因而使整個地球形成美麗的色彩-----。」
根據現代物理學證實,色彩是光刺激眼睛在傳到大腦的視覺中樞而產生的一種感覺,人對色
彩感覺的完成,首先要有光,要有對象,要有健康的大腦和眼睛,其中缺一不可,因此為了更好
的研究、應用色彩,就需要掌握光到達眼睛的物理學知識,光進入眼睛至腦引起感覺作用的生理
學知識。
1、 光譜
17世紀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用三棱鏡揭開了彩虹的奧秘。如果我們把白色日光從一夾縫倒入
黑暗的房屋中,並使這一白光穿過玻璃棱鏡,棱鏡就會將白光分離成紅、橙、黃、綠、青、藍、
紫各種顏色的光,當這些光投照在白色牆壁上時,我們就會在這黑暗之中見到與彩虹有相等顏
色秩序的光色譜。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分解或光譜。
2、 單色光與復色光
牛頓以前的學者,認為白色是最簡單的光線。牛頓用三棱鏡把白光分解為紅、橙、黃、綠、
青、藍、紫色光,如在光線分散的中途加一塊凸透鏡,使分散的光線在凸透鏡與映幕之間的某
一點集中,而集中的一點則又是白色光。所以白色光即為復色光。
經三棱鏡分解的紅、橙、黃、綠、青、藍、紫任意一個色光再經三棱鏡不再分解,映幕上
仍是原來的色光,這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單色光。
3、 可見光譜與不可見光譜
用三棱鏡分解太陽光形成的光譜,是人類眼睛所能看的范圍。從最長的紅色光波約780毫
微米,依次縮短,到紫色光波約380毫微米,這個區域為可見光譜,也就是說使我們人類所能
看到的顏色。換句話說,色彩是一種視知覺,是光作用於眼睛的結果。那麽,780毫微米以外
的則是紅外線、電波等不可見光譜,通過儀器才能觀測。
4、 光源色
由各種光源(標准光源:1、白熾燈2、太陽光3、有太陽時所特有的藍天的晝光)發出的
光,光波的長短、強弱、比例性質不同,形成不同的色光,叫做光源色。如:普通燈泡的光所
含黃色和橙色波長的光多而呈現黃色味,普通熒光燈所含藍色波長的光多則呈藍色味。那麽,
從光源發出的光,由於其中所含波長的光的比例上有強弱,或者缺少一部分,從而表現成各種
各樣的色彩。
5、 顏料色
在白紙上塗上紅顏料就可看到紅色,塗黑顏料就可看到黑色,是什麽原因呢?和電燈的
色一樣,從光源射來的光直接進入眼睛是看不到顏色的,從光源來的光若碰到紙或顏料等不
透明的物體,在那裡一部分被吸收,剩下的反射入眼睛,這才可以見到色。太陽光的白色光
遇到紙,紙完全不吸收光,全部反射,於是,紙也等比例的包含各種波長的光而可以看到白
色。灰色也是反射著等比例的各種波長的光,但是白色是全部反射照射光,而灰色則是把各
種波長的光全部少量的吸收,剩下的再反射出去,所以看著比白色暗。再一張紙上塗上黑顏
色,由於光全部吸收而不再反射,結果就看到了黑色。那麽紅顏料只反射所照射的白色光中
的紅單色光,吸收了剩餘的光才可以紅紫這樣的光譜表示,可是黃稍帶著綠和藍的色消失了。
這就是說,紅顏料是反射以紅色為中心的光譜色,吸收所剩的光色。這樣,類似顏料的物體
色雖同樣是紅色,但並不同於單光色,而是產生以幾個單光色混合為一個色的感覺,故而把
這樣的色叫做復合光的色。
其次,色玻璃等透明物體的色,是由玻璃吸收一部分光源來的光,透過所剩的光後進入眼
後所見到的色,它也是一種復合光的色。
6、物體色
這樣我們看到的色,無論是動植物的色、服飾的色還是建築和器物的色,幾乎都是取決於光源光、反射光、透射光的復合色光。把這樣的色特別命名為物體色,以與自己發光的光源色相區別。但是物體色不是一成不變的,光源色的改變也會使
物體色發生變化。
三、色彩的體系
1、色的三屬性
世界上幾乎沒有相同的色彩,根據人自身的條件和觀看的條件我們大約可看到200萬到800
萬個顏色,這些色彩大致區分的話,可以分為白、灰、黑那樣不著彩的色叫無彩色,和紅、黃、
藍等那樣有彩的色叫有彩色。
各種色彩現象都具有色相、明度和純度三種性質。對色彩三要素的理解和掌握,是學習色彩
構成的基礎。
①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區別色彩種類的名稱。指不同波長的光給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紅、橙、黃、綠、藍、紫等每個字都代表一類具體的色相,它們之間的差別屬於色相差別。在應用色彩理論中,通常用色環來表示色彩系列。處於可見光譜的兩個極端紅色與紫色在色環上聯結起來,使色相系列呈循環的秩序。最簡單的色環由光譜上的6個色相環繞而成。如果在這6色相之間增加一個過渡色相,這樣就在紅與橙之間增加了紅橙色;紅與紫之間增加了紫紅色,以次類推,還可以增加黃橙、黃綠、藍綠、藍紫各色,構成了12色環,12色相是很容易分清的色相。如果在12色相間再增加一個過渡色相,如在黃綠與黃之間增加一個綠味黃在黃綠與綠之間增加一個黃味綠,以此類推,就會組成一個24色的色相環。24色相環更加微妙柔和。色相涉及的是色彩「質」方面的特徵。
②明度: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任何色彩都有自己的明暗特徵。從光譜上可以看到最明亮的顏色是黃色,處於光譜的中心位置。最暗的是紫色,處於光譜的邊緣。一個物體表面的光反射率越大,對視覺的刺激的程度越大,看上去就越亮,這一顏色的明度就越高。因此明度表示顏色的明暗特徵。明不可以說是色彩的骨架,對色彩的結構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明度在色彩三要素中可以不依賴於其他性質而單獨存在,任何色彩都可以還原成明度關系來考慮,例如黑白攝影及素描都體現的是明度關系,明度適於表現物體的立體感和空間感。黑白之間可以形成許多明度台階,人的最大明度層次辨別能力可達200個台階左右,普通使用的明度標准大都為9級左
右。
③、 純度:指色彩的鮮艷度。從科學的角度看,一種顏色的鮮艷度取決於這一色相發射光的
單一程度。人眼能辨別的有單色光特徵的色,都具有一定的鮮艷度。不同的色相不僅明度
不同,純度也不相同。例如顏料中的紅色是純度最高的色相,橙、黃、紫等色在顏料中純
度也較高,藍綠色在顏料中是純度最低的色相。在日常的視覺范圍內,眼睛看到的色彩絕
大多數是含灰的色,也就是不飽和的色。有了純度的變化,才使世界上有如此豐富的色彩。
同一色相即使純度發生了細微的變化,也會帶來色彩性格的變化。
2、色的表示方法
由於工業的發展,在印染、塗料、裝飾材料、印刷等許多門類的工業中都需要更多種類的顏色。
面對如此發展的色彩需求,必須有一個系統的科學的色彩表示方法,以求使用中對色彩便利的選擇
和正確的應用。其中有適用於藝術家與設計師使用的通過用三維空間來表示明度、色相與純度的色
立體。色立體的科學性在於它所標示顏色,它是以精密的測色儀所測定的標准色樣,可供印刷、印
染、造紙、美術設計等各行業為配色的參照。在藝用色彩學中,色立體的用途不僅限於配色方面,
對於藝術工作者來說有色立體所顯示出的色彩體系結構,有助於對色彩進行完整的邏輯分析。為方
便藝術家、設計師、印刷技術人員使用,後又發展為色立體圖冊。
四、色彩的混合
1、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指的是色光的混合 兩種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會提高,混合色的總亮度等於相
混各色光亮度的總和,因此叫加法混合。色光混合中,三原色光是朱紅、翠綠、藍紫,這三種色
光不能用其他色光相混而產生。朱紅 翠綠=黃、翠綠 藍紫=藍、藍紫 朱紅=品紅。當三原色光按
一定的比例 相混時,所得到光是無彩色的白色光。如果只通過兩種色光相混就產生白光,那麽這
兩種色光就是互補關系。如:朱紅 藍、翠綠 紫紅、藍紫 黃都是互補關系。
2、減法混合
指的是顏料、染料的混合,透過重疊的彩色玻璃紙或色玻璃所映現的混合色。減法混合的三
原色是加法混合三原色的補色,即翠綠的補色品紅、藍紫補色淡黃、朱紅的朱紅的補色天藍色,
這三原色,是不能用任何顏色混合出來的,用兩種原色混合出來的顏色稱為間色。如:紅 藍=
紫、黃 紅=橙、黃 藍=綠。如果兩種顏色能混合出黑色或灰色,那麽這兩種色就是互補色。用
三種原色相混會產生含灰的復色如棕色、橄欖綠色等,當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可以產生黑色
或黑灰色。在減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純度也會下降。在印刷中重疊透明的油墨
所表現的混色就是減法混合的一種。
3、中性混合
無論是色光的混合還是色料的混合,都是色彩未進入眼睛之前以在視覺外混合好了,再由眼
睛看到。這種視覺外的混色為物理的混色。另一種情況是顏色在進入視覺前沒有混合,而在一定
的條件下通過眼睛的作用將色彩混合起來。這種發生在視覺內的混色為生理混色。由於視覺混色
效果在知覺中沒有變亮也沒有變暗的感覺,它所得到的亮度感覺為相混各色的平均值,因此叫中
性混合。
有兩種視覺混合的方式:①顏色旋轉混合,這是由於轉動的色盤使眼睛的視網膜在同一位置
上不斷快速更換色彩刺激的緣故。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與加法混合的規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卻是
相混各色的平均值。②空間混合,是指由於空間距離和視覺生理的限制,眼睛辨別不出過小或過
遠物象的細節,把各不同色的色塊感受成一個新的色彩,這種混合受空間距離的影響,稱為空間
混合。空間混合屬中性混合,即不加光也不減光。用空間混合的方法達到的混色效果比用顏料直
接混合的效果要明亮。印刷中的三色版網點的排列,就是這種混合原理。
五、色彩對比
1、同時對比與連續對比
當兩種或兩種以上顏色同時並放在一起,雙方都會把對方推向自己的補色。如:紅和綠放在
一起,紅的更紅,綠的更綠;黑和白方在一起,黑的更黑,白的更白,這種現象屬於色彩的同時
對比。色相對比、純度對比、明度對比都屬於同時對比整體中的各個部分。
連續對比現象與同時對比現象都是視覺生理條件的作用所造成的,它們出於一個原因,但發
生在不同的時間條件。同時對比主要指的是同一時間下顏色的對比效果,連續對比指的是不同時
間的條件下,或者說在時間運動的過程中,不同顏色刺激之間的對比。如:當我們長久的注視一
塊紅顏色之後,看到周圍的東西發綠;當我們在暖色光的環境適應後,突然來到正常光線下,會
覺得顏色發冷。這種視覺殘像屬於色彩的連續對比現象。掌握色彩的連續對的規律,可以使設計
師利用它加強視覺傳達的印象或用於減輕緊張工作造成的視覺疲勞。
2、色相對比
不同顏色並置,在比較中呈現色相的差異,稱為色相對比。如:湖藍與鈷藍比較就覺得湖藍
帶綠味,鈷藍帶紫味,在對比中,這兩種顏色的特徵更明確了。
色相對比中包括:
①原色對比:紅黃藍三原色是色環上最極端的三個顏色,表現了最強烈的色相氣質,它們之間的對比屬於最強的色相對比。如用原色來控制色彩,會使人感到一種極強烈的色彩沖突。如各國都選用原色來作為國旗的色彩;京劇臉譜也使用強烈的三原色突出人物的特徵等。
②間色對比:橙色、綠色、紫色為原色相混所得的間色,色相對比略顯柔和,自然界中的植物的色彩呈間色為多,如:果實的黃橙色、紫色的花朵、
綠與橙、綠與紫這樣的對比都是活潑鮮明具天然美的配色。
③補色對比:在色環直徑兩端的色為補色。確定兩種顏色是否為互補關系,
最好的方法是將它們相混,看是否能產生中性灰色,如達不到就要對色相成分,進行調整才能找到准確的補色。一對補色並置在一起,可以使對方的色彩更鮮明。最典型的補色對是紅和綠、黃和紫、藍與橙。黃紫色對由於明暗對比強烈,
色彩個性懸殊,是補色中最突出的一對,藍橙色對明暗對比居中,冷暖對比最強活躍而生動,紅綠色對,明度接近,冷暖對比居中,因而相互強調的作用非常明顯。補色對比的對立性促使對立雙方的色相更加鮮明。
④鄰近色相對比: 在色環上順序相鄰的基礎色相,如紅與橙、黃與綠、橙與黃這樣的色並置的關系稱鄰近色相對比。屬於色相弱對比范疇。它最大的特徵是其明顯的統一調性,在統一中不失對比的變化。
⑤色相對比稱為類似色相對比,是最弱的色相對比效果。常用於突出某一色相的色調,注重色相的微妙變化。
⑥冷暖體系與對比:我們對一部分色彩產生暖和的感覺,一部分產生寒冷的感覺。從色環上看,有寒冷印象的有藍綠至藍紫的色,其中藍色是最冷的顏色;
有暖和印象的是紅紫到黃的色,其中紅橙是最暖的色。從視覺上,冷暖對比產生美妙、生動、活潑的色彩感覺。冷色和暖色能產生空間效果,暖色有前進感和擴張感,冷色有後退感和收縮感,在藝術表現中,冷暖色都又豐富的精神內涵。
3、純度對比
一個鮮艷的紅和一個含灰的紅相比較,能感覺出它們在鮮濁上的差異,這種色彩性質上的比
較,稱為純度比較。純度對比可以體現同一色相不同純度的對比中,也可體現在不同的色相對比
中,純紅與純綠相比,紅色的鮮艷度更高;純黃與黃綠相比,黃色的鮮艷度更高。
可以通過2個方法降低飽和色相的純度:①混入無彩色黑白灰②混入該色的補色。在改變一
個色彩的純度過程中無論加白、加灰還是加黑,都會在不同程度上使色彩的色相及冷暖傾向發生
變化。一般來說,冷色有些變暖,暖色有些變冷。
將一個飽和度很高的色相按一定比例不斷往裡增加和它明度相等的灰色,直至變成完全的中
性灰,就可以獲得一個完整的純度色階。利用這一色階,可以獲得純度的強中弱各種各種對比效
果。
位於純度色階兩端的飽和色或近似飽和的色與中性灰色或近似中性灰色相比較,產生純度強
對比;在色階上間隔大約3-5個等級的對比屬純度中間對比;間隔只有1-2個屬純度弱對比。
現實中的自然色彩和應用色彩大都為不同程度含灰的非飽和色,而每一色相在色相上的微妙
變化都會使一個色彩產生新的相貌和情調。
4、明度對比
每一種色彩都有自己的明度特徵。飽和的黃和紫比較,除去它們的色相不同以外,還會感覺
有明暗的差異,這就是色彩的明度對比。
明度對比與其它兩種要素的對比一樣,大體上劃分為三種對比關系。與孟賽爾色立體的明度色
階表作為劃分等級的參照標准。該表從黑至白共有11個等級,凡顏色明度差在3個級數之內的為
明度弱對比,在3-5個級數差之內的為明度中間對比,在5度以上的,為明度強對比。
色彩的認識度主要取決於形狀與周圍色彩的關系,特別是它們之間的明度對比關系。明度對
比強,色彩的認識度就高,圖形也就越清楚。
色彩的認識度向我們提供了一個有基本意義的規律:在色彩構圖中,突出形態主要靠明度對
比。因此要想使一個色彩的形態產生有力的影響,必須使它和周圍的色彩有強的明度差。反過來
說,要想削弱一個形態的影響,就應該縮小它和背景的明度差。這些
Ⅱ 美術色彩調色技巧
調色技巧:
(1)調色時需小心謹慎,一般先試小樣,初步求得應配色塗料的數量,然後根據小樣結果再配製大樣。先在小容器中將副色和次色分別調好。
(2)先加入主色(在配色中用量大、著色力小的顏色),再將染色力大的深色(或配色)慢慢地間斷地加入,並不斷攪拌,隨時觀察顏色的變化。
(3)「由淺入深」,尤其是加入著色力強的顏料時,切忌過量。
(4)在配色時,塗料和乾燥後的塗膜顏色會存在細微的差異。各種塗料顏色在濕膜時一般較淺,當塗料乾燥後,顏色加深。因此,如果來樣是干樣板,則配色漆需等乾燥後再進行測色比較;如果來樣是濕樣板,就可以把樣品滴一滴在配色漆中,觀察兩種顏色是否相同。
(5)事先應了解原色在復色漆中的漂浮程度以及漆料的變化情況,特別是氨基塗料和過氯乙烯塗料,需更加註意。
(6)調配復色塗料時,要選擇性質相同的塗料相互調配,溶劑系統也應互溶,否則由於塗料的混溶性不好,會影響質量,甚至發生分層、析出或膠化現象,無法使用。
(7)由於顏色常帶有各種不同的色頭,如果配正綠時,一般採用帶綠頭的黃與帶黃頭的藍;配紫紅時,應採用帶紅頭的藍與帶藍頭的紅;配橙色時,應採用帶黃頭的紅與帶紅頭的黃。
(8)要注意在調配顏色過程中,還要添加的哪些輔助材料,如催干劑、固化劑、稀釋劑等的顏色,以免影響色澤。
(9)在調配灰色、綠色等復色漆時,由於多種顏料的配製,顏料的密度、吸油量不同,很可能發生「浮色」「發花」等現象,這時可酌情加入微量的表面活性劑或流平劑、防浮色劑來解決。如常加入0.1%的硅油來防治,國外公司生產的各種表面活性劑,需分清用在何種溶劑體系,加入量一般在0.1%~1%。
(10)利用色漆漆膜稍有透明的特點,選用適宜的底色可使面漆的顏色比原塗料的色彩更加鮮明,這是根據自然光反射吸收的原理,底色與原色疊加後產生的一種顏色,塗料工程稱之為「透色」。如黃色底漆可使紅色更鮮艷,灰色底漆使紅色更紅,正藍色底漆可使黑色更黑亮,水藍色底漆使白色更潔凈清白。奶油色、粉紅色、象牙色、天藍色,應採用白色做底漆等。

(2)美術的色彩擴展閱讀:
調色是指將特定的色調加以改變,形成不同感覺的另一色調圖片。 調色是最容易迷惑大家,在實踐中感到非常難以把握的一項技術。讓眾多的愛好者到處討教程,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搞調色試驗。
色彩搭配:
色彩搭配的問題確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這一代的設計師比上一代的設計師,所能運用的色彩工具多了許多。如今,我們能運用好計算機為我們提供的豐富色彩,看來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就我個人而言,在我從事設計師工作以來,往往也會迷失在色彩的世界。
配色所要注意的要素實際設計時,我們經常會按照設計的目的來考慮與形態、肌理有關聯的配色及色彩面積的處理方案,這個方案就是我的配色計劃。在做配色計劃時,我們應該考慮下述幾點以突出視覺效果。
底色和圖形色在設計時我們會經常遇到用幾個色做各種形的構成,作為底的色我們往往會將它推遠,而作為圖形或文字的色我們要將它拉近。這就需要我們了解受配色關系的影響是什麼樣的。一般明亮和鮮艷的色比暗濁的色更容易有圖形效果。
因此,配色時為了取得明了的圖形效果必須首先考慮圖形色和底色的關系。圖形色要和底色有一定的對比度。這樣才可以很明確的傳達我們要表現的東西。我們要突出的圖形色必須讓它能夠吸引觀者的主要注意力。如果不是這樣就會喧賓奪主。
參考資料:
網路-調色
Ⅲ 美術色彩怎麼調色
"美術色彩"調色方來法有自很多。如三原色:"紅色、黃色、藍色"這三種顏色可以調出上百種顏色。單純的紅色可以調出,肉粉色,淺粉色,紅粉色,朱紅色,桃紅色,血紅色,玫瑰紅、等等。三基色:"橙色,紫色,綠色".就是三原色勾兌的顏色,其他諸如:
朱紅色 + 黑色少量 = 啡色 。 天藍色 + 黃色 = 草綠、 嫩綠 。
天藍色 + 黑色 + 紫 = 淺藍紫 。草綠色 + 少量黑色 = 墨綠 。
天藍色 + 黑色 = 淺灰藍。 天藍色 + 草綠色 = 藍綠。
白色 + 紅色 + 黑色少量 = 禇石紅。 天藍色 + 黑色(少量) = 墨藍 。
白色 + 黃色 + 黑色 = 熟褐 。 玫紅色 + 黑色(少量) = 暗紅。
紅色 + 黃 + 白 = 人物的皮膚顏色。 玫紅色 + 白色 = 粉玫紅
....... ..............................................
在實際繪畫中可根據色彩譜,靈活運用,即可調出自己需要的色彩。
Ⅳ 美術色彩的調色技巧
補充一下,還有就是水要干凈,要是參加高考的就把顏色背下來,要是色感好的調色要准最好不要超過三種,畫多了自然就手熟了,但是環境色就可以用你調過的顏色加點固有的色,這樣就自然了,在就調色盤干凈,不要覆蓋的落在上面嘩績糕啃蕹救革尋宮默調色,用裋褐等含粉的顏色容易臟容易灰,我是很少用,用也是在畫亮面的時候稍題一點。
Ⅳ 美術色彩用具有哪些
不論畫什麼,實物與作品比例很重要。
上色時用顏料調好的色彩與實物色彩對比,
達到協調的效果就可以。
還有一些心得:
創作時、心態極其重要。
不能急於求成。
只有隨性發揮、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Ⅵ 美術色彩
一、 色彩與視覺的原理
1.光與色
光色並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覺離不開光。
(1)光與可見光譜。光在物理學上是一種電磁波。從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長之間的電磁波,才能引起人們的色彩視覺感覺受。此范圍稱為可見光譜 。波長大於0.77微米稱紅外線,波長小於0.39稱紫外線。
(2)光的傳播。光是以波動的形式進行直線傳播的,具有波長和振幅兩個因素。不同的波長長短產生色相差別。不同的振幅強弱大小產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別。光在傳播時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種形式。光直射時直接傳入人眼,視覺感受到的是光源色。當光源照射物體時,光從物體表面反射出來,人眼感受到的是物體表面色彩。當光照射時,如遇玻璃之類的透明物體,人眼看到是透過物體的穿透色。光在傳播過程中,受到物體的干涉時,則產生漫射,對物體的表面色有一定影響。如通過不同物體時產生方向變化,稱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與物體色相同。
2.物體色
自然界的物體五花八門、變化萬千,它們本身雖然大都不會發光,但都具有選擇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 性。當然,任何物體對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實際上不存在絕對的黑色或白色。
常見的黑、白、灰物體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體對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體表面肌理狀態的影響,表面光滑、平整、細膩的物體,對色光的反射較強,如鏡子、磨光石面、絲綢織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鬆的物體,易使光線產生漫射現象,故對色光的反射較弱,如毛玻璃、呢絨、海綿等。
但是,物體對色光的吸收與反射能力雖是固定不變的,而物體的表面色卻會隨著光源色的不同而改變,有時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覺。所謂的物體「固有色」,實際上不過是常光下人們對此的習慣而已。如在閃爍、強烈的各色霓虹燈光下,所有建築及人物的服色幾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顯得奇異莫測。
另外,光照的強度及角度對物體色也有影響。
二、 色立體及表色系
1.色立體
色立體是依據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變化關系,藉助三維空間,用旋圍直角坐標的方法,組成一個類似 球體的立體模型。它的結構經了比地球儀的形狀,北極為白色,南極為黑色,連接南北兩極貫穿中心的軸為明度標軸,北半球是明色系,南北半球是深色系。色相環的位置則赤道線上,球面一點到中心軸的重直線,表示純度系列標准,越近中心,純度越低,球中心為正灰。
色立體有多種,主要有美國蒙賽爾色立體、德國奧斯特瓦爾德色立體、日本色研色立體等。
2.蒙賽爾表色系
三、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對比
<一>.色相對比的基本類型
兩種以上色彩組合後,由於色相差別而形成的色彩對比效果稱為色相對比。它是色彩對比的一個根本方面,其對比強弱程度取決於色相之間在色相環上的距離(角度),距離(角度)越小對比越強,反之則對比越強。
1.零度對比
(1)無彩色對比 無彩色對比雖然無色相,但它們的組合在實用方同很有價值。如黑與白 、黑與灰、中灰與淺灰,或黑與白與灰、黑與深灰與淺灰等。對比效果感覺大方、莊重、高雅而富有現代感,但也易產生過於素凈的單調感。
(2)無彩色與有彩色對比 如黑與紅、灰與紫,或黑與白與黃、白與灰與藍等。對比效果感覺既大方 又活潑,無彩色面積大時,偏於高雅、莊重,有彩色面積大時活潑感加強。
(3)同種色相對比 一種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純度變化的對比,俗稱姐妹色組合。如藍與淺藍(藍+白)色對比,橙與咖啡(橙+灰)或綠與粉綠(綠+白)與墨綠(綠+黑)色等對比。對比效果感覺統一、文靜、雅緻、含蓄、穩重,但也易產生單調、呆板的弊病。
(4)無彩色與同種色相比 如白與深藍與淺藍、黑與桔與咖啡色等對比,其效果綜合了(2)和(3)類型的優點。感覺既有一定層次,又顯大方、活潑、穩定。
2.調和對比
(1)鄰接色相對比 色相環上相鄰的二至三色對比,色相距離大約30度左右,為弱對比類型。如紅橙與橙與黃橙色對比等。效果感覺柔和、和諧、雅緻、文靜,但也感覺單調、模糊、乏味、無力,必須調節明度差來加強效果。
(2)類似色相對比 色相對比距離約60度左右,為較弱對比類型,如紅與黃橙色對比等。效果較豐富、活潑,但又不失統一、雅緻、和諧的感覺。
(3)中差色相對比 色相對比距離約90度左右,為中對比類型,如黃與綠色對比等,效果明快、活潑、飽滿、使人興奮,感覺有興趣,對比既有相當力度,但又不失調和之感。
3.強烈對比
(1)對比色相對比 色相對比距離約120度左右,為強對比類型,如黃綠與紅紫色對比等。效果強烈、醒目、有力、活潑、豐富,但也不易統一而感雜亂、刺激、造成視覺疲勞。一般需要採用多種調和手段來改善對比效果。
(2)補色對比 色相對比距離180度,為極端對比類型,如紅與藍綠、黃與藍紫色對比等。效果強烈、眩目、響亮、極有力,但若處理不當,易產生幼稚 、原始、粗俗、不安定、不協調等不良感覺。
<二>明度對比的基本類型
兩種以上色相組合後,由於明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對比效果稱為明度 對比。它是色彩對比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決定色彩方案感覺明快、清晰、沉悶、柔和、強烈、朦朧與否的關鍵。
其對比強決於色彩在明度等差色級數,通常把1——3劃為低明度區,8——10劃為高明度區,4——7劃為中明度區。(圖)在選擇色彩進行組合時,當基調色與對比色間隔距離在5級以上時,稱為長(強)對比,3——5級時稱為中對比,1——2級時稱為短(弱)對比。據此可劃分為九種明度對比基本類型。(圖)
(1)高長調 如10:8:1等,其中10為淺基調色,面積應大,8為淺配合色,面積也較大,1 為深對比色,面積應小。該調明暗反差大,感覺刺激、明快、積極、活潑、強烈。
(2)高中調 如10:8:5等,該調明暗反差適中,感覺明亮、愉快、清晰、鮮明、安定。
(3)高短調 如10:8:7等,該調明暗反差微弱,形象不分辯,感覺優雅、少淡、柔和、高貴、軟弱、朦朧、女性化。
(4)中長調 如4:6:10或7:6:1等,該調以中明度色作基調、配合色,用淺色或深色進行對比,感覺強 硬 、穩重中顯生動、男性化。
(5)中中調 如4:6:8或7:6:3等,該調為中對比,感覺較豐富。
(6)中短調 如4:5:6等,該調為中明度弱對比,感覺含蓄、平板、模糊。
(7)低長調 如1:3:10等,該調深暗而對比強烈,感覺雄偉、深沉、警惕、有爆發力。
(8)低中調 如1:3:6等,該調深暗而對比適中,感覺保守、厚重、朴實、男性化。
(9)低短調 如1:3:4等,該調深暗而對比微弱,感覺沉悶、憂郁、神秘、孤寂、恐怖。
另外,還有一種最強對比的1:10最長調,感覺強烈、單純、生硬、銳利、眩目等。
<三>純度對比的基本類型
兩種以上色彩組合後,由於純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對比效果稱為純度對比。它是色彩對比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但因其較為隱蔽、內在,故易被。在色彩設計中,純度對比是決定色調感覺華麗、高雅、古樸、粗俗、含蓄與否的關鍵。
其對比強弱程度取決於色彩在純度等差色標上的距離,距離越長對比越強,反之則對比越弱。
如將灰色至純鮮色分成10個等差級數,通常把1——3劃為低純度區,8——10劃為高純度區,4——7劃為中純度區(圖)。在選擇色彩組合時,當基調色與對比色間隔距離在5級以上時,稱為強對比;3——5級時稱為中對比;1——2級時稱為弱對比。據此可劃分出九種純度對比基本類型。(圖)
(1)鮮強調 如10:8:1等,感覺鮮艷、生動、活潑、華麗、強烈。
(2)鮮中調 如10:8:5等,感覺較刺激,較生動。
(3)鮮弱調 如10:8:7等,由於色彩純度都高,組合對比後互相起著抵制、碰撞的作用,故感覺刺目、俗氣、幼稚、原始、火爆。如果彼此相距離離大,這種效果將更為明顯、強烈。
(4)中強調 如4:6:10或7:5:1等,感覺適當、大眾化。
(5)中中調 如4:6:8或7:6:3等,感覺溫和、靜態、舒適。
(6)中弱調 如4:5:6等,感覺平板、含混、單調。
(7)灰強調 如1:3:10等,感覺大方、高雅而又活潑。
(8)灰中調 如1:3:6等,感覺相互、沉靜、較大方。
(9)灰弱調 如1:3:4等,感覺雅緻、細膩、耐看、含蓄、朦朧、較弱。
另外,還有一種最弱的無彩色對比,如白:黑、深灰:淺灰等,由於對比各色純度均為零 ,故感覺非常大方,莊重,高雅,樸素。
<四>色彩的面積與位置對比
形態作為視覺色彩的載體,總有其一定的面積,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面積也是色彩不可缺少的特 性。藝術設計實踐中經常會出現雖然色彩選擇比較適合,但由於面積、位置控制不當而導致失誤的情況 。
1.色彩對比與面積的關系
(1)色調組合,只有相同面積的色彩才能比較出實際的差別,互相之間產生抗衡,對比效果相對強烈。
(2)對比雙方的屬性不變,一方增大面積,取得面積優勢,而另一方縮小面積,將會削弱色彩的對比。
(3)色彩屬性不變,隨著面積的增大,對視覺的刺激力量加強,反之則削弱。因此,色彩的大面積對比可造成眩目效果。如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一般建築外牆、室內牆壁等都選用高明度、低純度的色彩,以減低對比的強度,造成明快、舒適的效果。
(4)大面積色穩定性較高,在對比中,對它色的錯視影響大;相反,受它色的錯視影響小。
(5)相同性質與面積的色彩,與形的聚、散狀態關系很大的是其穩定性,形狀聚集程度高者受它色影響小,注目程度高,反之則相反。如戶外廣告及宣傳畫等,一般色彩都較集中,以達到引人注意的效果。
2.色彩對比與位置的關系
(1)對比雙方的色彩距離越近,對比效果越雖,反之則越弱。
(2)雙方互相呈接觸、切入狀態時,對比效果更強。
(3)一色包圍另一色時,對比的效果最強。
(4)在作品中,一般是將重點色彩設置在視覺中心部位,最易引人注目。如井字形構圖的4個交叉點。
<五>色彩的肌理對比
色彩與物體的材料性質、形象表面紋理關系很為密切,影響色彩感覺的是其表層觸覺質感及視覺 感受。
(1)對比雙方的色彩,如採用不同肌理的材料,則對比效果更具情趣性。
(2)同類色或同種色相配,可選用異質的肌理材料變化來彌補單調感。如將同樣的紅玫瑰花印製在薄尼龍沙窗及粗厚的沙發織物上,它們所組成的裝飾效果,既成系列配套,又具材質變化色彩魅力。
(3)繪畫及色彩表現中,應用各種色料及繪具可產生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如水彩、水粉、油畫、丙稀等各色顏料及蠟筆、麥當勞、鋼筆、毛筆等各類畫筆。
(4)同樣的顏料採用不同的的手法創造出許多美妙的肌理效果,以強化色彩的趣味性、情調性美感。如拓、皴、化、防、拔、撒、塗、撒、塗、染、勾、噴、扎、淌、刷、括、點等上色手法。
<六>色彩的連續對比
(1)發生在同一時間、同一視域之內色彩對比稱為色彩的同時對比。這種情況 下,色彩的比較、襯托、排斥與影響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如在黃色紙張上塗一小塊灰色,這種感覺越強,出現所謂的補色錯視。再如在黑紙上塗一灰色小方塊,白紙上塗一同樣面積及深淺的灰色小方塊,同時對比的視覺感受是黑紙上的灰色更顯明亮,形成所謂的明度錯視。
(2)色彩對比發生在不同的時間、不同視域、但又保持了快捷的時間連續性,自然數為色彩的連續對比。
人眼看了第一色再看第二色時,第二色會發生錯視。第一色看的時候越長,影響越大。第二色的錯視傾向於前得的補色。這種現象是視覺殘像及視覺生理、心理自我平衡的本能所致。如醫院中手術室環境及開刀醫、護人員工作服都選用藍綠色,顯然是為了「中和」血液 紅色,巧妙地利用色彩的連續對比,使醫生注視了藍綠色後,不但可減少、恢復視覺的疲勞,同時更易看清細小的血管、神經等,從而有利於保證手術進行的准確性和安全性。
三 .色彩推移
<一>色彩推移的特點和種類
色彩推移是將色彩按照一定規律有秩序地排列、組合的一種作品形式。種類有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純度推移、互補推移、綜合推移等。其特點是具有強烈的明亮感和閃光感,富有濃厚的現代感和裝飾性,甚至還有幻覺空間感。
1、色相推移 將色彩按色相環的順序,由冷到暖或由暖到冷進行排列、組合的一種漸變形式。為了使畫面豐富多彩、變化有序,色彩可選用色相環(似地球赤道),也可選用含白色或淺灰的色相環(似地球北半球的緯線),亦可選用含中灰、深灰、黑色的色相環(似地球南半 球的緯度)。
2、明度推移 將色彩按明度等差級系列的順序,由淺到深或由深到淺進行排列、組合的一種漸變形式。一般都選用單色系列組合,也可選用兩個色彩的明度系列,但也不宜擇用太多,否則易亂易花,效果適得其反。
3、純度推移 將色彩按等差級數系列的順序由鮮到灰或由灰到鮮進行排列組合的一種漸變形式。互補推移是處於色相環通過圓心180度兩端位置上一對色相的純度組合推移形式。
4、綜合推移 將色彩將色相、明度、純度推移進行綜合排列、組合的漸變形式,由於色彩三要素的同時加入,其效果當然要比單項推移復雜、豐富得多。
<二>色彩推移的基本構圖形式
色彩推移是一種特殊的作品形式,其構圖及形象組織亦有相應的特點和基本規律 。
1.平行推移 將色彩按平行的垂直線、水平線、斜線、曲線或不規則進行等間隔或不等間隔條紋狀、有秩序地安排、處理。
2.放射推移
(1 )定點放射 又稱日光放射、離心放射、畫面應確定 一個或多個放射點,然後將色彩圍繞入射點等角度或不等角度排列、組合。
(2)同心放射 又稱電波放射,畫面有一個或多個放射中心,將色彩從放射中心作同心圓、同心方、同心三角、同心多邊、同心不規則等形象,向外擴散處理、安排。
(3)綜合放射 將定點放射和同心放射綜合在一個畫面中進行組織、處理。
3.綜合推移 將平行推移和放射推移的手法同時出現、安排在一個畫面中,使作品的形態形成曲、直、寬、窄、粗、細等對比,構圖復雜、多變、效果更為豐富、有趣。但為防止產生散、亂、花、雜的弊病,畫面一般只應有一個中心或主體,或一主一次,切忌多中心和多主體。
4.錯位、透疊及變形
(1)錯位 有整體錯位和局部錯位兩種情況 。整體錯位是為了進行色相的冷暖對比、明度的明暗對比、純度的鮮灰對比,將底、圖的色彩作整體的、相反的排列。例如底色冷到暖,則圖色暖到冷,底色明到暗,則圖色暗到明,底色鮮 到灰,圖色灰到鮮。
局部錯位是處理有規則塊狀色綵排列時採用的方法。例如第一排用1、2、3、4號色,第二排用2、3、4、5號色,第三排用3、4、5、6號色等,每排錯開一級或多級。有時,為了某種光感及立體感處理需要,也可同時向左右兩邊錯位,例如第一排用1、2、3、4號色,左右第二排同時都用2、3、4、5號色作對稱式錯位。
(2)透疊 是一種當兩個形體相重疊時,處理成兩者都能顯現形體、輪廓的表現手法。色彩透疊可產和透明、輕快的效果,趣味性和現代感很強。當底形和面形重疊時,如果設色相差級數小,則兩者小有緊貼感。當色彩級數差增大時,則兩者的空間感也隨之增大而有遠離感。
(3)變形 色彩推移的可變性及創造性開發餘地很大,在掌握基本構圖形式、鳳色規律後進行種種變化,充分發揮個人的構思想像,將會產生無窮無盡的佳作。
變化的形式很多,例如定點放射的放射線一般都處理成直線,可作弧線變形處理,成有單向轉動感的風車狀,也可作雙向交叉處理,則效果更復雜豐富等等。
四、綜合對比及色調變化
<一>綜合對比
多種色彩組合後,由於色相、明度、純度等不同差別,所產生的總體效果稱為綜合對比。這種多屬性、多差別對比的效果,顯然要比單項對比豐富、復雜得多。事實上,色彩單項對比的情況 很難成立,它們不過是色彩對比中一個側面,因此,在創作和設計實踐中都較少應用。設計師在進行多種色彩綜合對比時要強調、突出色調的傾向,或以色相為主,或以明度為主,或以純度為主,使某一主面處於主要地位,強調對比的某一側面。從色相角度可分為淺、、深等色調傾向。從明度角度可分淺、 中、灰等色調傾向。從感情角度可分冷、暖、華麗、古樸、高雅、輕快等色調傾向。
<二>色調傾向的種類及處理
綜上所述,色調傾向大致可歸納成鮮色調、灰色調、淺色調、深色調、中色調等。
1.鮮色調
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距離後,尤其是中差(90度)以上的對比時,必須與無彩色的黑、白、灰及金、銀等光澤色相配,在高純度、強對比的各色相之間起到間隔、緩沖、調節的作用,以達到既鮮艷又直轄市、既變化又統一的積極效果。感覺生動、華麗、興奮、自由、積極、健康等。
2.灰色調
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距離後,於各色相之中調入不同程度、不等數量的灰色,使大面積的總體色彩向低純度方向發展,為了加強這種灰色調傾向,最好與無彩色特別是灰色組配作用。感覺高雅、大方、沉著、古樸、柔弱等。
3、深色調
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距離時,首先考慮多選用些低明度色相,如藍、紫、藍綠、藍紫、紅紫等,然後在各色相之中調入不等數量的黑色或深白色,同時為了加強這種深色傾向,最好與無彩色中的黑色組配使用感覺老練、充實、古雅、朴實、強硬、穩重、男性化等。
4、淺色調
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距離時,首無考慮多選用些高明度色相,如黃、桔、桔黃、黃綠等,然後在各色相之中調入不等數量的白色或淺灰色,同時為了加強這種粉色調傾向,最好與無彩色中的白色組配使用。
5、中色調
是一種使用最普遍、數量最眾多的配色傾向,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距離後,於各色相中都加入一定數量黑、白、灰色,使大面積的總體色彩呈現不太淺也不太深,不太鮮也不太灰的中間狀態。感覺隨和、朴實、大方、穩定等。
在優化或變化整體色調時,最主要的是先確立基調色的面積統治優勢。一幅多色組合的作品,大面積、多數量使用鮮色,熱必成為鮮調,大面積、多數量使用灰色,勢必成為灰調,其他色調依此類推。這種優勢在整體的變化中能使色調產生明顯的統一感,但是,如果只有基調色而沒有感到單調、乏味。如果設置了小面積對比強烈的點綴色、強調色、醒目色,由於其不同色感和色質的作用,會使整個色彩氣氛豐富。活躍起來。但是整體與對比是矛盾的統一體,如果對比、變化過多或面積過大,易破壞整體,失去統一效果而顯得雜亂無章。反之,若面積太小則易被四周包圍的色彩同化、融合而失去預期的作用。
<三>色調變化及類型
變調即色調的轉換,是藝術設計中色彩選擇多方案考慮及同品種多花色系列設計的重要課題,變調的形式一般有定形變調、定色變調、定形定色變調等。
1、定形變調
實質為保持形態(圖案、花形、款式等)不變的前提下,只變化色彩而達到改變色調傾向的目的,是紡織、服裝、裝潢、包裝、裝幀、環藝等多種實用美術中,經常採用的產品同品種、同花形、多色調的設計構思方法。
定形變調主要有兩種形式。
(1)同明度、同純度、異色相變調 即根據原有設計色調,保持明度、純度不彎,只變化色相(原有色相對比距離不變)而改變色調的傾向。其色彩選擇與組合的關鍵實質,在於要將原有整組色彩的結構保持不變,然後在色立體中圍繞中心N軸,沿色相環作水平移動,基調色移到某一色相區,就形成某一色調。如移至紅色相區組成紅色調,移至藍色相區且成藍色調等。
(2)異色相、異明度、異純度變調 根據原有色調將色相、明度、純度做全面改變,使其完全不同的色調類型。如鮮調…灰調(…表示左右箭頭)、淺調…深調、中調…鮮調、中調…淺調、深調…中調、灰調…中調、灰調…淺調、淺調…鮮調、深調…灰調、鮮調…深調等。
2、定色變調
定色變調實質是保持色彩不變,變化圖案、花形、款式等,即變化色彩的面積、形態、位置、肌理等因素,達到改變總體色調傾向之目的,是實用美術中產品、作品同色彩多方案多品種的系列設計構思方法
色調轉變的關鍵最 要在於大面積基調色的變化,其次是將色彩作小面積點、線、面形態的交叉、穿插、並置組合,利用色彩的空間混合效應,少色產生多色的效果,鮮色產生含灰色的感覺 ,使色彩之間互相呼應、取代、置換、反轉與交織,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色調既有變化又很統一,既有整體性又有獨立性,從而增強系列配套之感。
3、定形定色變調
在各色調的花形與色彩都相同的前提下,可考慮大小、位置、布局進行適當變化的系列設計構思方法。
五、色彩混合
將兩種或多種色彩互相進行混合,造成與原有色不同的新色彩稱為色彩的混合。它們可歸納成加色法混合、減色法混合、空間混合、空間混合等三種類型。
< 一>、加色法混合
加色法混合即色光混合,也稱第一混合,當不同的色光同時照射在一起時,能產生另外一種新的色光,並隨著不同色混合量的增加,混色光的明度會逐漸提高將紅(橙)、綠、藍(紫)三種色光分別作適當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其他不同的色光。反之,其他色光無法混出這三種色光來,故稱為色光的三原色,它們相加後可得白光。
加色法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視覺器官來完成的,因此它是一種視覺混合。加色法混合的結果是色相的改變、明度的提高、而純度不並不下降。
加色法混合被廣泛 應用於舞台燈光照明及影視、電腦設計等領域。
<二>減色法混合
減色法混合即色料混合,也稱第二混合。在光源不變的情況下,兩種或多種色料混合後所產生 新色料,其反射光相當於白光減去各種色料的吸收光,反射能力會降低。故與加色法混合相反,混合後的色料色彩不但色相發生變化,而且明度和純度都會降低。所以混合的顏色種類越多,色彩就越暗越濁,最後近似於黑灰的狀態。
人們平時在繪畫、設計、染色、粉刷中的色彩調合,都屬減色法應用。
<三>空間混合
亦稱中性混合、第三混合。將兩種或多種顏色穿插、並置在一起,於一定的視覺空間之外,能在人眼中造成混合的效果。故稱空間混合。其實顏色本身並沒有真正混 合,它們不是發光體,而只是反射光的混合。因此,與減色法相比,增加了一定的光刺激值,其明度等於參加混合色光的明度平均值,既不減也不加。
由於 它實際比減色法混合明度顯然要高,因此色彩效果顯得豐富、響亮,有一種空間的顫動感,表現自然、物體的光感,更為閃耀。
空間混合的產生須具備必要的條件。
(1)對比各方的色彩比較鮮艷,對比較強烈。
(2)色彩的面積較小,形態為小色點、小色塊、細色線等,並成密集狀。
(3)色彩的位置關系為並置、穿插、交叉等。
(4)有相當的視覺空間距離。
六、強刺激調及形式美手法
<一>色彩刺激調和
色彩的美感能提供給人精神、心理方面的享受,人們都按照自己的偏好與習慣去選擇樂於接受的色彩。以滿足各方面的需求。從狹義的色彩調和標准而言,是要求提供不帶尖銳的刺激感的色彩組合群體,但這種含義僅提供視覺舒適的一方面。因為過分調和的色彩組配,效果會顯得模糊、平板、乏味、單調,視覺可辯度差,多看容易使人產生厭煩、疲勞的不適應等。
但是色相環上大角度色相對比的配色類型,對人眼的刺激強烈,過分眩目的效果,更易引起視覺疲勞,而產生極不舒服的不適應感,使人心理隨著失去平衡而顯得焦躁、緊張、不安,情緒無法穩定。
因此,在很多場合中,為了改善由於色彩對比過於強烈而造成的不和諧局面,達到一種廣義的色彩調和境界,即色調既鮮艷奪目、強烈對比、生機勃勃、而又不過於刺激、尖銳、眩目,這就必須運用強刺激調和的手法。
1.面積法
將色彩對比特點是色相對比強烈的雙方面積反差拉大,使一方處於絕對優勢的大面積狀態,造成其穩定的主導地位,另一方則為小面積的從屬性質。如中國古詩詞里的「萬綠叢中一點紅」等。
2.阻隔法
又稱色彩間隔法、分離法等。
(1)強對比 阻隔 在組織鮮色調時,將色相對比強烈的各高純度色之間,嵌入金、銀、黑、白、灰等分離色彩的線條或塊面,以調節色彩的強度,使原配色有所緩沖,產生新的優良色彩效果。
(2)弱對比阻隔 為了補救因色彩間色相、明度、純度各要素對比過於類似而產生的軟弱、模糊感覺,也常採用此法。如淺灰綠、淺藍灰、淺咖啡等較接近的色彩組合時,用深灰色線條作勾勒阻隔處理,能求得多方形態清晰、明朗、有生氣,而又不對比色調柔和、優雅、含
Ⅶ 美術色彩知識有哪些
水粉畫應注意兩大點:
1.色相搭配
素描畫時不用考慮色彩搭配,水粉不同,要考慮色彩之間的搭配和諧,和穿衣服差不多,都是灰的要搭配些純的東西,都是純的要搭配灰的,靜物中沒有就要製造和改造,如襯布太純,顯不出水果,要主觀調低襯布的純度,兩塊布都太純了,要調低其中一塊,兩塊布都太灰,要提高一塊純度。造成畫面的和諧(常用的辦法是變調或改變他們的面積)來達到畫面和諧。(水平高的老師擺出來的靜物本身就很和諧,也有老師不太注意這些只考慮了素描中的構圖聚散穩定,所以畫起來不主觀調整怎麼畫都一般)。 其實認真觀察光源色,環境色,就算不和諧的色塊也能統一起來,從多色相當中組織好色調。當然對於初學還是盡量用同類色作畫容易出效果。
2.視覺中心(主次分別)
素描中視覺中心很容易定,特別頭像,那個角度都可以是五官為中心,其它地方減弱了對比。而畫色彩時就散了,看那都是花花綠綠,不知道表現什麼了,所以心中要定一個視覺中心,它的對比強度最強,別的都不能超過它,超過來也要主觀的減弱它,反過來中心對比不明顯,也要主觀的拉大它的對比。這樣就有主次之分了。和頭像的道理一樣,突出五官,突出主體嗎。 一般視覺中心的對比強,周邊對比弱,中心的投影重,周邊的弱。中心純度高,周邊低。
3.不掌握色彩三要素
看一個物體或一塊襯布還是一顆大樹,由一端向另一端的變化,除了明度變化,還有色相和純度的變化,如一個罐子左端暗右端明,伴隨著還有左端冷右端暖,左端純右端灰。所以觀察點更要放在對物體兩頭的觀察,把握大的色彩傾向,中間的細節或過度色塊就容易把握了,就算看不清楚蒙也可以,只要大傾向正確局部錯誤也不會太影響整體效果。
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是一個主觀取捨的問題和對比統一的問題。切不可最求和對象一致,最求的目標是比對象更和諧更美。
Ⅷ 美術色彩顏料基本色都有哪些呢水粉顏料
基本色也就是色彩三原色,有品紅、黃、青三種。
美術上的色彩原料有:白色、檸檬黃、淡黃、中黃、土黃、桔黃、桔紅、肉色、朱紅、大紅、土紅、桃紅、玫瑰紅、深紅、黃綠、粉綠、淡綠、淺綠、中綠、草綠、橄欖綠、翠綠、墨綠、湖藍、天藍、鈷藍、群青、普藍、紫羅蘭、青蓮、普蘭、灰色、赭石、熟褐。
水粉顏料多數較不透明,由粉質的材料組成,用膠固定,覆蓋性比較強。
水粉顏料:土黃、土紅、赭石、桔黃、中黃、淡黃、橄欖綠、粉綠、群青、鈷藍、湖藍、深紅、玫瑰紅、青蓮、紫羅蘭、檸檬黃、玫瑰紅、青蓮。

(8)美術的色彩擴展閱讀:
顏料的選擇
美術用的顏料基本要求顆粒越細膩越好,顏色越鮮艷越好,越持久不變色越好。水彩顏料的水彩顏料除了白色,幾乎都是透明的,這樣才能滿足水彩罩染的需要。
水粉顏料最初是在水彩顏料里添加白色的粉料,使顏色不透明而發明的。由於水彩顏料是透明的,所以一旦畫錯很難修改。而水粉顏料由於不透明就可以很輕易的修改。
後來在水粉顏料中又添加了阿拉伯膠等原料進一步改善了它的性能。阿拉伯膠能讓水粉顏料干後表面有一層光澤,但是在需要平塗的特殊場合,膠會在色表面形成不規則的斑點,或者讓顏色不均勻,所以有專門的脫膠顏料。
Ⅸ 美術色彩中都有哪36種顏色
可以按色系分。有土紅。赭石,孰赫。這是3個
藍色系的有,群青,普藍,鈷藍,湖藍。深藍。(5)
黃色:中黃,橘黃,淡黃,檸檬黃,土黃(5)
紫色系:玫瑰紅,紫羅蘭,青蓮(3)
紅色系:深紅,大紅,朱紅,橘紅,曙紅,螢光桃紅……6
綠色系:深綠,淺綠,草綠,粉綠,橄欖綠,中綠,翠綠,墨綠(8)
黑色,
碳黑,白色,鈦白,
肉色,灰色,金色
銀色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