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滲透德育教案
有意無痕原則
任何學科的內容,無論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還是其它諸學科教材中都版蘊含著德育權功能,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但是,學科教材在其內容的選擇和體系的編排上都有其學科本位的邏輯取向。這就決定了其蘊含的德育因素都是以一種隱性的狀態而存在,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德育滲透意識和水平,將學科中的隱性德育因素顯性化為較為明確的德育目標
『貳』 高二化學選修四德育滲透教案或法制滲透教案,急!!!!!!!!在線等
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案一例
課題 高中化學②必修 第二章 化學反應與能量 第三節 化學反應速率與限度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理解和掌握用濃度的變化量所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單位及實際意義。
2)了解反應速率變化與化學方程式系數的關系掌握反應速率的計算方法。
3)理解決定化學反應速率的內因是反應物的性質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因是外界條件如濃度、溫度、催化劑、固體表面積等並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觀察、對比分析和思考與交流等學習方法學會從實驗中驗證化學原理從物質結構上分析物質的性質並能應用化學原理在生活和生產實際中調控反應速率。
3.情感態度德育目標
決定化學反應速率的內因是反應物的性質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因是外界條件。它充分體現了「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這一哲學原理說明一個人的成長、成功、成才取決於自身的努力但家庭、學校、社會等環境條件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 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單位影響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是本節課的重點。
2. 化學反應速率的變化與化學方程式系數的關系及計算方法是本節課的難點。
三、教學儀器
教材實驗25、實驗26中的有關實驗儀器和葯品
四、教學方式
通過實際情景引出課題通過實驗觀察、對比分析驗證課題通過思考與交流使學生能運用課題原理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五、教學過程
1.引入 世間的物質千千萬萬物質的變化奧秘無窮。化學變化即化學反應有兩個根本問題即物質變化產生新物質和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但還有兩個實際問題即化學反應速率快慢和化學反應的限度程度。
2.提問 在生活、生產的實際中有哪些是「快」的反應離子反應、燃燒反應、炸葯爆炸哪些是「慢」的反應金屬腐蝕、食物腐敗、塑料老化、溶洞形成化學反應快慢進行的定量描述———「反應速率」。
3. 板書課題 一化學反應的速率
1 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量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量來表示。
2 反應速率的單位mol /L·min或mol /L·s固體、純液體無濃度作為1的常數。
3 反應速率的意義是平均反應速率同一反應用不同的反應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反應速率的數值可能不同但意義相同。
4 反應速率比等於化學方程式系數比。
二、決定化學反應速率的內因是反應物的性質
1內因金屬性、非金屬性還原性、氧化性酸性、鹼性等
2外因溫度、濃度、氣體壓強、催化劑等
4.滲透德育
從哲學原理可知「內因是變化的根據」。事物的變化取決於事物的內部即內因在已學過的鹼金屬Na、K、Rb、Cs分別與水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同F2、Cl2、Br2、I2分別與H2化合的條件不同及生成的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不同說明反應速率的大小決定於反應物的金屬性或非金屬性的強弱。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明一個人的成長、成功、成才取決於自身的努力同學們看到的、身邊的古代的、現代的例子很多從中可以得到那些啟發和自醒呢 「人的差異在於業余時間」愛因斯坦這句名言說明什麼道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外因是變化的條件」。一個人的成長、成功、成才取決於自身的努力之外但家庭、學校、社會等環境條件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和諧家庭、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外界條件對每個人的成長發展對國家的發展壯大、繁榮富強是何等重要。 結合學生中的事實說明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學習努力程度有關。
三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條件———溫度、濃度、催化劑、反應物接觸面積、氣體反應的壓強、紫外線、電磁波等。
5.學生實驗教材『實驗25』『實驗26』
①溫度不同對雙氧水分解速率的影響
②催化劑不同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6.思考與交流
見教材p45頁學生回答、老師點評
7.小結
升高溫度可增大反應速率增大反應物濃度可增大反應速率使用催化劑正催化劑可增大反應速率增大固體表面積z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可增大反應速率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增大壓強可增大反應速率。但並不是所有反應都必須增大反應速率有些反應需要減慢反應速率如金屬腐蝕、食物腐敗、塑料老化它可以使用負催化劑。
五、練習與作業
1.練習 ① 在一個2 L的容器里盛入8.0 mol某氣態反應物5 min後測得這種氣態反應物 還剩餘6.8 mol這種反應物的化學反應速率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的合成極大地提高了糧食的產量解決了人類生存的基本問題若在的密閉容中加入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一分鍾後測得N2的物質的量為03 mol則此反應的平均速率νx表示不正確的是 νNH3mol·-1·min-1 νmol·-1·min -1 νmol·-1·min -1 νNH3mol·-1·min -1
2.作業教材P50頁習題1、2、3、
『叄』 在各學科的教學中,滲透德育有哪些主要途徑
4、與家長的密切聯系.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班主任實施的德育工作和家長的配合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除了學校,家庭也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
5、了解學生,關愛學生.我堅信,不懂關愛學生的班主任,不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有了對學生的愛,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就有可能.
當然,任何工作都是有困難的,實施德育工作也一樣.德育工作在實施過程中的困難有:1、經費的來源問題.我們縣是貧困縣,學校的活動經費一直是大缺口,對德育方面的投入可想而知更是少之又少.2、環境問題.環境問題包括來自社會上的,更多是來自家庭的,有的家長為了生計忙於勞作奔波無暇管教孩子,特別是一些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更是艱難.3、班主任老師的自身職業道德問題.有些班主任不重視自身的師德修養,難以勝任班主任工作.
『肆』 艾青的<我愛這土地>的教案如何滲透德育和法制教育
《我愛這土地》凝聚著詩人對祖國──大地母親最深沉的愛。學習這首詩歌版,重在體驗意象權美,情感美,誦讀是打開詩歌大門的鑰匙,無論是知識積累,還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朗讀中實現,吟誦以感其情,吟誦以會其意,吟誦以領其韻,直至產生共鳴。也就是說,以語言為落腳點,通過反復誦讀,把握作者寄予的思想感情,關注詩中飽含著詩人思想感情的具體形象,學會鑒賞詩歌。
『伍』 學科德育滲透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在學校的教育活動中,應發揮各方面的作用,積極實施德育教育。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我總結了一些實施德育教育較為有效的途徑和方法,現就幾個方面談一談。2、注重在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學科知識為基礎的,課堂教學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徑,當然也是向學生進行德育的主要途徑。如在進行《詹天佑》一課的教學時,我們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感悟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使學生感受到為國作貢獻的偉大與自豪。3、開好主題班隊會。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圍繞德育教育開展的主題班隊會是必須的。我認為,開好德育主題班隊會的關鍵除了選擇好主題內容外,選擇好方式方法也是非常關鍵的,比如交流討論、演講、故事會等。4、與家長的密切聯系。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班主任實施的德育工作和家長的配合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除了學校,家庭也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5、了解學生,關愛學生。我堅信,不懂關愛學生的班主任,不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有了對學生的愛,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就有可能。當然,任何工作都是有困難的,實施德育工作也一樣。德育工作在實施過程中的困難有:1、經費的來源問題。我們縣是貧困縣,學校的活動經費一直是大缺口,對德育方面的投入可想而知更是少之又少。2、環境問題。環境問題包括來自社會上的,更多是來自家庭的,有的家長為了生計忙於勞作奔波無暇管教孩子,特別是一些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更是艱難。3、班主任老師的自身職業道德問題。有些班主任不重視自身的師德修養,難以勝任班主任工作。
『陸』 小學數學學科里怎樣滲透德育教育參考文獻
提到德育教育,人們普遍認為「德育是在思想品德課、語文課的教學中進行的,或是在班會課,少先隊隊課中進行的。而數學是自然科學,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加一等於二,跟德育一點邊也不沾」。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深深被數學學科所蘊含著的巨大魅力所折服,它包羅萬象的內容,本身就是一門德育課。數學作為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我們除了應使學生掌握最基礎的數學知識,重視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外,還可以結合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數學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與其它學科有著密切聯系,以及它在社會實踐中有著廣泛應用,更重要的是通過數學的學習能訓練人的思維方法,完善人的個性品格。而且小學數學新課標也明確提出:「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那麼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學呢?
一、 充分發揮教師示範導行的作用,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和真情實感感染學生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淵博的學識、厚重的文化底蘊透射出的高雅氣質,整潔的儀表,與人交流時得體的言行舉止,以及在教學工作中規范認真的態度等,都能從不同的側面展現出教師的人格魅力。而這種人格魅力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是直接的,是巨大而深遠的,必將對學生起到終生的榜樣作用。在教學中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學得愉快,而且在心裡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因此在課堂內外,只有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才能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對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要重視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要求孩子們作業字跡要工整、計算列豎式用尺子畫線,那麼我在板書時就會把字寫得漂漂亮亮,列豎式時會規規矩矩用尺子比齊。孩子的模仿力強,我上課從不遲到早退,學生起立問好後,我會鞠躬還禮問好,讓學生感覺到和教師是平等的,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發自內心的學會尊重自己、尊重別人。講桌上的教案、學具我總是擺放整齊有序,觀察能力較強的孩子們注意到教師的做法,並開始照老師的樣子做,我適時對這部分孩子提出表揚,其他孩子紛紛開始效仿,一學期不到,孩子們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已初見端倪。再如課後輔導「後進生」時,要耐心、細致,不粗暴、不歧視,這樣學生對數學學習不會產生排除情緒,而且在心裡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愛之情,並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對學習的責任感,這樣對他們後續的學習會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和德育素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數學課的內容表面看似乎較為枯燥,除了一些單調的符號就是一些直觀的數字,教師和學生的精力更容易被牽制到如何去解決那些數學難題上,往往忽略了題目中所蘊含的獨特的思想內容,這就要求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
1.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蘊含的數學史料,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
數學課本中有多處涉及數學史料,數學家的故事、數學發現、實際生活中的數學、數學方法、數學趣聞、環境保護、節約資源、古代的演算法……等方面的內容,以習題、註解、附錄、你知道嗎、小知識等小欄目出現,這些內容既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能使學生受到廣泛的教育。這些內容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學習目的教育的生動素材。我們可以適時結合教材,利用這些材料,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數學家的重大貢獻,了解我國在世界數學發展史中所佔的重要位置,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創造的價值,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滲透德育教育。還可以在教學中通過向學生講解一些數學家的奮斗史、介紹我國數學發展歷史中的輝煌成就、激勵學生學習數學家的非凡毅力和刻苦精神,從而從小樹立遠大的奮斗目標。例如,在學習了圓周率後,可向學生介紹我國傑出的數學家祖沖之求得的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比十七世紀的荷蘭人安托尼茲還早一千一百多年!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在學習了質數的知識後,可以向學生簡單介紹數學家陳景潤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從而讓學生從小樹立起為國家富強、為民族振興而發奮讀書、頑強拼搏、積極奉獻的責任感。又如五年級教學統計時有這樣一道題目:「我國運動員在第24——26這三屆奧運會上各獲得獎牌18塊、54塊、50塊。製成獲獎牌的統計表。」對於這道題,讓學生先仔細讀題,讓學生說說想到了什麼,好多學生都想到了我國的體育成績進了一大步,然後我就對學生介紹我國的體育事業飛速發展史及在國際上巨大影響力,運動健兒為祖國爭得了榮譽,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也應該努力學習,像運動員那樣為祖國爭光。結果,學生都受到很大的鼓舞,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被極大的調動起來。
『柒』 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教育必須遵守哪些原則
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教育必須遵守的原則有:
一、 科學性原則
二、整體性原則
三、漸進性原則
四、相融性原則
五、持久性原則
六、主體性原則
七、開放性原則
八、情感性原則
『捌』 如何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
一、在課題中滲透德育
課題即文章的標題,通常被稱作文章的「題眼」,是文章精要內容的提煉、概括與濃縮。好的課題不僅能窺探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還能透射出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此時,教師可以把課題當作德育滲透的切入點,從而進行德育滲透。如在教學《生命生命》一課時,在揭示課題後,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生命的理解,給課題加上不同的標點符號,(有的學生在課題中間加問號,有的學生加感嘆號……)再讓學生根據自己加的標點符號,有感情的朗讀、解讀課題,從而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感悟:「生命雖然很短暫,但要好好的珍惜生命,要讓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價值。」這樣學生就從課題中感悟到了生命的意義,進而願意好好地把握生命、珍惜生命。
二、在創設情境中滲透德育
情境教學是教師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而創設的能幫助學生學習的一種常見的教學形式。在教學時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常常因為學生入不了「境」,而不容易理解和接受,這就需要教師用各種方法創設一種符合課文內容的情境,使學生似親眼所見,親身經歷。讓學生與作者能夠產生在情感上的「親」,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做到入境悟情,受到教育。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當學習英法聯軍入侵圓明園這段時,我播放了一段《火燒圓明園》的視頻,學生看著熊熊大火把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化為灰燼,臉上的表情頓時變成了憤怒。視頻放完了,我立即讓學生說說心中的感受,有的學生說:「圓明園的景色太美了,但是被英法聯軍毀滅了,我恨英法聯軍」。有的學生說:「圓明園的奇珍異寶不是被侵略者掠走,就是被燒毀,侵略者太可惡了……」此時,學生已被侵略者的所作所為激怒,對侵略者的仇恨可以說是不言而喻,同時也深刻地體會到因為國家貧窮落後才會任人宰割、任人欺負,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在指導朗讀中滲透德育
古語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朗誦一些聲情並茂、文質兼美的課文佳作,有利於他們體驗祖國文學的音韻美,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品味,並培養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如《再見了,親人》一文的語言是充滿感情的。作者有意識地在陳述的語氣中,較多地運用了祈使句、感嘆句,以及設問、反問等句式,表達了贊美、感激、關切、崇敬等感情內容,字里行間洋溢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為了讓學生體會這種感情,我讓學生弄明白朝鮮人民給志願軍做了哪些事,為此而付出了什麼代價後,指導學生朗讀重點句、重點段,從多次反復的朗讀中,激發他們的感情,使他們產生共鳴,從而體會到中朝人民的友誼確實是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是用鮮血凝成的。
四、在課外閱讀中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一本好書相當於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成績,而且還能培養刻苦學習、戰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
五、在寫作中滲透德育
作文是對生活的反映,所以我們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的過程就應該視作德育的過程。如:我們可以讓學生利用周末到大自然中去,讓學生去觀察、感受大自然。學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對大自然,會產生創作的沖動,這樣既能寫出一篇優美的文章,鍛煉了寫作能力,也能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達到德育的目的。同時,還可以讓小學生在作文中寫真人真事,抒發真情實感。用葉聖陶先生的話說,就是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這是對小學生最起碼的要求,也是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的基礎。我認為,作文教學是兩條線交織在一起的,一條是傳授作文的基本知識,一條是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忽略了哪一條線,都會導致作文教學的失敗。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應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小學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切實把握語文教學過程中德育滲透的切入點,結合有效的方法,以情入理,情理交融,靈活自然地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這樣,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中,逐漸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對真善美和假惡丑的辨別能力,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和健康的道德情感,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玖』 小學二年級語文《我是什麼》德育滲透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能按筆順規則,在田字格中正確、端正、整潔地書寫災、害、黑、器4個生字。並通過觀察與書寫,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同時在老師的提醒下,自覺糾正不當的寫字姿勢,養成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2、藉助圖片、動作演示、等不同方式朗讀課文,讀出水的神奇。3、在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知道雲、雨、雹子、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評價方案的設計:1.對於目標1,可通過觀察學生的寫字姿勢和書寫習慣、學生在課本上書寫的生字、巡視學生寫生字的情況等方式來評價寫字目標落實情況。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與良好的寫字習慣應達95%以上。2.對於目標2,可採取傾聽、觀察、品讀等手段,通過自由朗讀、指名朗讀,小組讀,動作演示、創設情景讀等方式來評價。最終落實目標的應達95%以上。3、對於目標3,在學生讀懂句子,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通過指名說、以及傾聽學生的讀書聲落實情況,目標達成度應95%以上。教學重點:認識生字、朗讀課文。教學難點:知道雲、雨、雹子、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教學准備:字卡、多媒體課件。教學流程預設:一、復習鞏固,板書課題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30課的生字寶寶,還能叫出他的名字,並為他們找一個朋友嗎?(請兩至三列孩子讀。)2、同學們的生字掌握得真好,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30課《我是什麼》,(板書課題)。我是什麼呢?老師貼小水珠圖。(設計意圖:讓孩子在回顧生字同時,喚醒孩子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激起孩子學習興趣。)二、品讀課文(一)朗讀感悟第一自然段。1、多麼可愛的小水珠呀!它還會變魔術呢?就讓我們看看小水珠都會變成什麼呢?(課件展示)那文中又是怎麼說的呢?請孩子們自由讀讀課文的1—3自然段,找出小水珠變成了什麼?2、小水珠能有這么多變化,真神奇!那它是怎樣變的呢?課文中是怎麼說的呢?我請一位小朋友來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邊聽邊找小水珠是怎樣變成汽的句子?(一名學生讀文,其他學生聽、找。)交流:誰能說說小水珠是怎麼變成汽的?多神奇呀!誰能讀出它的神奇?指名讀,齊讀。3、「汽」又是怎樣變成「雲」的呢?誰來讀讀汽變成雲的句子?(指名讀)「雲」多像一位愛美的小姑娘啊!哪一句話告訴我們了?(有時候穿著白衣服,有時候穿著黑衣服,有時候又把紅袍披在身上,)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愛美的姑娘吧!(課件展示)穿白衣服的雲叫什麼雲?那穿黑衣服的呢?早晨把紅袍披在身上叫什麼?晚上把紅袍披在身上又叫什麼?這樣美麗的姑娘你喜歡嗎?(喜歡)讓我們來讀一讀,讀出對她的喜愛吧!(自由讀、指名讀、齊讀。)(二)、品讀學習第二自然段1、飄浮在空中的雲還會變呢?請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二自然段吧!交流:我又變成什麼了呢?(雨、雹子、雪)(1)你能從文中找出變成「雨」的句子讀一讀嗎?雨是怎樣從天上下來的?你能邊讀邊加上動作嗎?(2)你能從文中找出變成「雹子」的句子讀一讀嗎?「雹子」是怎樣從天上下來的?那你也能加上動作讀一讀嗎?(3)雪又是怎樣從天上下來的?你能從文中找出變成「雪」的句子,邊讀邊加動作讀出來嗎?(4)出示第二段,生齊讀,邊做動作邊朗讀。3、三個不一樣的動作,就彷彿讓我們看到了三種不一樣的變化,雨落下來,雹子打下來,雪花飄下來,還會變成水的模樣,水就是這樣循環變化著,多麼有趣的水呀!你在生活中看到過水在變嗎?(生說後,教師補充。)山谷中總是彌漫著……(霧)冬天的早晨,草地上都有一層……(霜)雨過天晴,天空會出現……(彩虹)夏天的早晨,荷葉上會有……(露珠)冬天很冷,河裡會……(冰)(三)學習第3自然段過渡:水有這么多的變化,可他總有居住的地方吧,那你們知道我平時生活在哪裡嗎?我的家在哪呢?(池子里、小溪里、江河裡、海洋里。)1、現在孩子們都累了,請趴在桌子上睡一會兒吧!好!該起床了,剛才孩子們睡覺的時候沒有一個人亂動、也沒有一個人講話,這就叫做——安靜對!叫安靜,那咱們去看看池子里的水安靜不安靜,(課件展示)大家看,這里的水好像在睡覺,安靜嗎?那誰能把這句話讀得讓大家覺得安靜?(指導: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覺----讀得真好,輕輕的就像在睡覺呢!你的聲音有點大了,會吵醒他的,你輕輕的讀一下。)2、大家再來看看小溪在散步的樣子,誰能說說他是怎樣散步的?對!誰能讀出水在慢慢散步的語氣。3、請孩子們再來看看水在江河裡是怎樣奔跑,在大海里是怎樣跳舞、唱歌、開大會。(課件展示)。看圖:你感覺到水在江河裡奔跑的速度怎樣?那跳舞呢?唱歌、開大會呢?誰能來讀一讀讓大家感覺到水在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讀得真好,我彷彿到了江河裡;在江河裡跳舞、唱歌、開大會!多熱鬧的場面,請你大聲讀出來吧!)3.指名練讀、分組讀、比賽讀、齊讀。(四)學習第四自然段過渡:同學們的朗讀讓我感覺這些水好像都有了生命一樣,可是他還有一點小脾氣呢!1.請自由讀一讀第4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麼說的?誰來介紹一下水的脾氣呢?(有時候我很溫和,有時候我很暴躁。)誰知道什麼是「溫和」?什麼是「暴躁」?溫和----暴躁還是一對反義詞呢!2.那麼,我什麼時候我很「溫和」?指導讀;什麼時候又很「暴躁」呢?指導讀。讀得真好!看來水的脾氣的確時好時壞,溫和時,他灌溉田地,發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是人類的好朋友;可發起脾氣來卻也無情,給人們帶來災難。3.課件出示資料印尼在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中死亡的人數達16萬6千人,全世界在此次海嘯中死亡的人數竟高達22萬5千人。(圖片展示)同學們,了解了水的脾氣,你想對她說點什麼呢?4、那我們來讀一讀最後一句話,看看人們是怎樣管理它的。交流:人們都想出了什麼法來管理它的?(課件展示)修建水壩,排洪、蓄水,發電;修建水渠,合理利用水資源。5、談話小結是呀!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面對世界上水資源的不斷減少,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你想對身邊的同學和老師說點什麼嗎?(節約用水)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節約每一滴水,爭做「節水小衛士」吧!(設計意圖:加強讀書實踐。語文學習的過程不在於接受系統的語文知識,本課我試圖通過指導觀看色彩鮮艷的圖畫、動作演示朗讀等,使學生的情緒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把有趣的東西學得更有趣。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三、寫字指導1.觀察字的結構,重點指導災、害、黑、器2.師范寫,生書空寫。3.生描紅、練習,師巡視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