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借琴
❶ 善琴取相文言文的翻譯!快啊!~~~~~
齊威王責問鄒忌說:「聽說先生善於彈琴,寡人喜歡聽最好聽的琴音,現在你撫琴而不彈琴,難道是嫌棄琴不好嗎?」或者有不值得給寡人彈琴的苦衷嗎?」鄒忌回答說:「我以彈琴為職業,就一定要仔細考察研究彈琴;大王作為一國之君,難道就不研究治國嗎?現在大王擁有一個國家卻不治理,這和我撫琴而不彈琴有什麼不同呢?我撫琴而不彈琴,不能滿足大王心意;大王擁有一個國家卻不治理,恐怕就不能順應萬民之意了。」齊威王很驚訝地說:「先生以彈琴之道勸說寡人治國,寡人就接受你的勸告了。」於是留下鄒忌。第二天召見他,與他談論治國之事,齊威王非常高興,封鄒忌為宰相。
❷ 文言文<<聽琴觀棋>>的翻譯
聽琴觀棋——〔清〕李漁
弈棋盡可消閑,似難藉以行樂;彈琴實堪養性,未易執此求歡。以琴必正襟危坐而彈,棋必整槊橫戈以待。百骸盡放之時,何必再期整肅?萬念俱忘之際,豈宜復較輸贏?常有貴祿榮名付之一擲而與人圍棋賭勝,不肯以一著相饒者,是與讓乘之國而爭簞食豆羹者何異?故喜彈不若喜聽,善弈不若善觀。
人勝而我為之喜,人敗而我不必為之憂,則是常居勝地也;人彈和緩之音而我為之吉,人彈噍殺之音而我不必為之凶,則是常為吉人也。或觀聽之餘,不無技癢,何妨偶一為之,但不寢食其中而莫之或出,則為善彈善弈者耳。
譯文:對弈下棋能夠完全耗盡(自己)閑暇時光與精力,似乎難以藉此得到快;彈琴確實可以修身養性,(然而)執著於此未嘗容易求取歡愉。彈琴必須正襟危坐,下棋之前必須整頓好棋子。全身骨絡關節都完全放鬆之時,有何必再期望嚴正以待?萬念俱忘之際,有豈是計較輸贏的時機?常常有那些富貴、聲名顯赫之人孤注一擲地與人下棋賭博,卻不肯因為一著差錯 饒恕他人,這些人又與那些肯將大國相讓卻簞食豆羹必爭的人有什麼區別?所以,喜歡彈琴不如喜歡聽琴,善於對弈不如善於觀棋。
別人勝利了,我為他高興,別人輸了,我不必為他憂心,那麼,做到這一點(的人)常常能夠立於不敗之境地;他人彈奏平和舒緩的音樂,我為他感到慶幸,別人彈奏悲愴肅殺的音樂,我不必為他感到焦慮,那麼做到這一點的人常常是幸運吉祥之人。有時候,觀棋聽琴之餘,不免手癢,不妨偶一為之,但不要廢寢忘食地沉溺其中,那麼,這就是善於彈琴下棋之人。
有些句子文言實詞可能翻譯得不夠准確啊~~~~~~~
❸ 「琴」的文言文翻譯
「琴」的復文言文翻譯:
琴,後加至制七根弦(亦稱「七弦琴」;通稱「古琴」);某些樂器的統稱。
在古代,人的文化修養是用琴、棋、書、畫四方面的才能表現的,彈琴為四大才能之首。
因為琴在古代泛指古琴,古琴有九德之說,君子之器,象徵正德。因此,琴亦正樂。所以請注意琴字上部的雙王不能寫作提王旁。
琴者,禁也。禁人邪惡,歸於正道,故謂之琴。《白虎通義》
❹ 此琴弗古文言文翻譯
原文:
工之抄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襲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遂去,入於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終.
譯文:
工之僑得到一根優質桐木,一番砍削作成一張琴,裝上琴弦彈奏,琴聲悠揚,宛如金玉相應和.他自認為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獻到樂官太常,太常讓高級樂師鑒定了一下,樂師說「這琴不夠老」.太常便把琴退給了工之僑.
工之僑拿著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殘斷不齊的花紋;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裝入匣子埋在泥土中.過了一年,工之僑把琴挖出來,抱到集市上賣.有個權貴路過集市看到了琴,用一百金買了去,把它獻到朝廷上.樂官相互傳看,都說:「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寶啊!」
工之僑聽了之後,嘆道:「可悲啊,這樣的社會!難道只有一張琴是這樣的嗎?整個世風莫不如此啊.」
❺ 有哪些關於琴的古文句子
和如琴瑟
對牛彈琴
焚琴煮鶴
劍膽琴心
一琴一鶴
琴劍飄零
東漢·蔡邕《琴賦》
爾乃言求茂木,周流四垂。觀彼椅桐,層山之陂。丹華煒燁,綠葉參差。甘露潤其末,涼風扇其枝。鸞鳳翔其巔,玄鶴巢其岐。考之詩人,琴瑟是宜。爰制雅器,協之鍾律。通理治性,恬淡清溢。爾乃間關九弦,出入律呂,屈伸低昂,十指如雨。清聲發兮五音舉,韻宮商兮動徵羽,曲引興兮繁弦撫。然後哀聲既發,秘弄乃開。左手抑揚,右手徘徊。指掌反覆,抑案藏摧。於是繁弦既抑,雅韻復揚。仲尼思歸,《鹿鳴》三章。《梁甫》悲吟,周公《越裳》。青雀西飛,別鶴東翔。飲馬長城,楚曲明光。楚姬遺嘆,雞鳴高桑。走獸率舞,飛鳥下翔。感激弦歌,一低一昂。
唐·黃滔《戴安道碎琴賦》
戴安道碎琴賦(以「徒候徽響,致聚深情」為韻)
拔塵俗之能琴,共誰不欽?戴安道之擅名斯異,武陵王之慕義彌深。降使殷勤,將召來以聆雅越。持誠慷慨,爰擊碎以示胸襟。想夫名利莫羈,煙霞為賞。澗松雖聳於梁棟,野鶴不侵乎羅網。吳山越水,韜物外之清光。蜀軫虞絲,播人間之妙響。杳杳區區,何人戒途。白屋忽驚於嘶馬,朱門欲俟於啼烏。焉有平生,探樂府錚鏦之妙。爰教一旦,廁侯門戛擊之徒。於是賁出月窗,毀於蓬戶。擲數尺之鸞鳳,颯一聲之風雨。朱弦並斷,類冰泉裂石以丁零。玉柱交飄,誤隴雁驚弓而飛聚。使者焉知,宣言大非。且異鍛珠之義,寧同碎斗之譏。陌上囬塵,走清風於玉殿。堂間釋手,章素節於金徽。於時野客相高,時人或陋。梧雕桐斷以甯顧,漆解膠離而莫救。至若池亭夜月之景,岩谷春風之候,遙當野岸,肯思流水之曾彈。靜對庭蕪,待從幽蘭之不奏。向若投綠綺以無意,緬維城而有情。亡一時之高躅,矜六律於新聲。則此日知音,但仰躍魚之弄。碧山煙霧,甯留藏豹之名。則知藝至者不可以簪笏拘,情高者不可以王侯致。終挺特以驚俗,不斯須而辱志。於今人語其風,孰不揖當時之事。
《三琴記》北宋歐陽修
吾家三琴,其一傳為張越琴,其一傳為樓則琴,其一傳為雷氏琴。其製作皆精而有法然,不知是否,要在其聲如何,不問其古今何人作也。琴面皆有橫紋如蛇腹,世之識琴者以此為古琴。蓋其漆過百年始有斷文,用以為驗爾。其一金暉,其一石暉,其一玉暉。金暉者張越琴也,石暉者樓則琴也,玉暉者雷氏琴也。金暉其聲暢而遠,石暉其聲清實而緩,玉暉其聲和而有餘。今人有其一已足為寶,而余兼有之,然惟石暉者老人之所宜也。世人多用金玉蚌瑟暉,此數物者,夜置之燭下,炫耀有光,老人目昏,視暉難准。惟石無光,置之燭下,黑白分明,故為老者之所宜也。余自少不喜鄭衛,獨愛琴聲,尤愛小流水曲,平生患難,南北賓士,琴曲率皆廢忘,獨流水一曲,夢寐不忘。今老矣,猶時時能作之,其他不過數小調弄,足以自娛。琴曲不多學耳,要於自適。琴亦不必多藏,然業已有之,亦不患多而棄也。
唐·薛易簡《琴訣》
《琴史》曰:薛易簡以琴待詔翰林,蓋在天寶中也。嘗著《琴訣》七篇,辭雖近俚,義有可采,今掇有大槩著焉,曰:
「琴之為樂,可以觀風教,可以攝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悅情思,可以靜神慮,可以壯膽勇,可以絕麠麈俗,可以格免神,此琴之善者也。鼓琴之士,志靜氣正,則聽者易分,心亂神濁,則聽者難辯矣。常人但見用指輕利,取聲溫潤、音韻不絕、句度流美,但賞為能。殊不知志土彈之,聲韻皆有所主也。夫正直勇毅者聽之則壯氣益增,孝行節操者聽之則情感傷,貧乏孤苦者聽之則流涕縱橫,便佞浮囂者聽之則斂容庄謹。是以動人心,感神膽者,無以加於琴。閏其聲正而不亂,足以禁邪止淫也。今人多以雜音悅樂為貴,而琴見輕矣。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難也。」
又雲:「彈琴之法,必須簡靜。非謂人靜,乃手靜也。手指鼓動謂之喧,簡要輕穩謂之靜。又須兩手相附,若雙鸞對舞,兩鳳同翔,來往之勢,附弦取聲,不須聲外搖指,正聲和暢,方為善矣。故古之君子,皆因事而制,或怡情以自適,或諷諫以寫心,或幽憤以傳志,故能專精注神,感動神鬼,或只能一兩弄而極精妙者。今之學者,惟多為能。故曰:多則不精,精則不多。知音君子,詳而察焉。」
品閑齋閑話:「常人但見用指輕利,取聲溫潤、音韻不絕、句度流美,但賞為能。殊不知志土彈之,聲韻皆有所主也」;「今人多以雜音悅樂為貴,而琴見輕矣。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難也」;「彈琴之法,必須簡靜。……多則不精,精則不多。知音君子,詳而察焉」。所言甚是,需揣而摩之。然今人彈琴,易失其所主,徒以悅耳為能。琴道漸失,琴技流媚俗之地矣。無「多」則難精,惟有先多,然後求精。
晉·嵇康《琴賦》
餘少好音聲,長而玩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猷,而此不倦。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於聲也。是故復之而不足,則吟詠以肆志;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歷世才士,並為之賦頌。其體制風流,莫不相襲。稱其材幹,則以危苦為上;賦其聲音,則以悲哀為主。美其感化,則以垂涕為貴。麗則麗矣,然末盡其理也。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覽其旨趣,亦末達禮樂之情也。眾器之中,琴德最優,故綴敘所懷,以為之賦必。其辭曰:惟椅梧之所生兮,托峻岳之崇岡。披重壤以誕載兮,參辰極而高驤。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郁紛紜以獨茂兮,飛英蕤昊蒼。夕斤納景於虞淵兮,旦唏於於九陽。經千載以待價兮,寂神躊而水康。且其山川形勢,則盤紆隱深,璀嵬岑目。玄嶺峻岩,蚱鱷嶇嶺。丹崖峻蠼·青譬萬尋。若乃重秈增起,偃蹇雲覆。邈隆崇以極壯,崛巍巍而特秀。蒸靈液以播雲,據神淵麗吐溜。爾乃顛波奔突,狂赴爭流。觸岩觚隈,郁怒彪休。洶涌騰薄,奮沫揚濤。沁汩澎湃,蟹嬗相糾西。放肆大川,濟乎中州。安囬徐邁,搴爾氐浮。澹乎洋洋,縈抱山丘。詳觀其區土之所產毓,奧宇之所寶殖。珍怪琅玎,瑤瑾翕赤色。叢集累積,奐衍於其側囝。若乃春蘭被其東,沙裳殖其西窖。涓子宅其陽,玉醴涌其前。玄雲蔭其上,翔鸞集其巔。清璐潤其膚,惠風流其問圓。竦市肅以靜謐,密微微其清閑。夫所以經蕾其左右者,固以自然神麗,而足思願愛樂矣。
於是遁世之士,榮期綺季之畸,乃相與登飛梁,越幽壑,援瓊枝,陟峻嶗崿,以游乎其下。周旋永望,邈若淩飛。邪睨昆侖,俯闞海湄。指蒼梧之迢遞,臨囬江之威夷。寤時俗之多累,仰簛山之餘輝。羨斯岳之弘敞,心慷憾以忘歸。情舒放而遠覽,接軒轅之遺音。慕老意之魂隅,飲泰容之高吟。顧茲桐而興慮,思假物以托心。乃磯孫枝,准量所任。至人攄思.制為雅琴。乃使離子督墨,匠石奮斤。夔襄薦法,般佳騁神。鎪會衰廁,朗密調均。華繪彤琢,布藻垂文。錯以多象,藉以翠綠。弦以園客之絲,徽以鍾山之玉。愛有龍鳳之象,古人之形:伯牙揮手,鍾期聽聲,華容灼爍.發采揚明,何其麗也。伶倫比律,田連操張,進御君子,新聲慘亮,何其偉也。及其初調,則角羽俱起,宮徵相征,參發並趣,上下累應,堪踔碣硌,美聲將興,固以和昶而足耽矣。爾乃理正聲,奏妙曲,揚白雪,發清角。紛淋浪流離,奐淫衍而優渥。粲奕奕而高逝,馳岌岌以相屬。沛騰邏而競趣,翕晡煜而繁縟。狀若崇山,又像流波,浩兮湯湯,郁兮峨峨,怫惘煩冤。紆余婆娑國。陵縱播逸,霍瀅紛葩,檢容授節。應變合度。兢名擅業,安軌徐步,洋洋習習,聲烈遐布。含顯媚以送終,飄餘響手泰素。
若乃高軒飛觀,廣廈閑房;冬夜肅清,郎月垂光。新衣翠粲,纓徽流芳,足器泠弦調,心閑手敏。觸媲如志,惟意所擬。初涉《淥水》,中奏《清徵》,雅昶《唐堯》,終吹《微子》寬明宏潤。優游躇躊。拊弦安歌,新聲代起。歌曰:「淩扶搖兮憩瀛洲,要列了兮為好仇。,餐沆薤兮帶朝霞,眇翩翩兮薄滅游。齊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激清響以赴會,何弦歌之綢繆。」於是曲引向闌,眾音將歇,改韻易凋,奇弄乃發。揚和顏,攘皓腕,飛纖指以馳鶩,紛礎矗以流漫。或徘徊顧慕,擁鬱抑按,盤桓毓養,從容秘玩。闥爾奮逸,風駭雲亂。勞落淩厲,布濩半散。十融披離,斐鏵韡奐爛。英聲發越,采采粲粲。或問聲錯糅,狀若浼赴,雙美並進,駢馳翼驅。初若將乖,後卒同趣。或曲而不屈,直而不倨。或相淩而不亂,或相離不殊。時劫掎以慷慨,或怨而躊躇。忽飄飄以輕邁,乍留聯而扶艫,或參譚繁促,復疊攢仄,從橫駱驛,奔遁相逼。拊嗟累贊,間不容息,壤豔奇偉,帥不可識。若乃閑舒都雅,洪纖有宜。清和條昶,案衍陸離。穆溫柔以怡懌,婉順敘而委蛇。或乘險投會,邀隙趣危。嚶符離鴣鳴清池,翼若游鴻翔曾崖。紛文斐尾,琳繆離緬。微風餘音,靡靡猗猗。或摟抱櫟捋,縹繚澈冽。輕行浮彈,明嫡隙惠囬。疾而不速,留而不滯。翩綿飄邈,微音迅逝。遠而聽之,若鸞風和嗚戲雲中;迫而察之,若眾葩敷榮曜春風。既豐贍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終。嗟姣妙以弘麗,何變態之無窮。若夫三春之初,麗服以時,乃攜友生,以邀以嬉。涉蘭圃,登重基,背長林,臨清流,賦新詩。嘉魚龍之逸豫,樂百卉之榮滋。理重華之遺操,慨遠慕而長思。若乃華堂曲宴,街友近賓,蘭餚兼御,旨酒清醇。進南荊,發兩秦,紹陵陽,度巴人,變用雜而並起,竦眾聽而駭神。料殊功而比操,豈笙龠之能倫。
若次其曲引所宜,則廣陵止息,東武太山。飛龍鹿嗚,鵾雞游弦。更唱疊奏,聲若自然,流楚窈窕,懲躁雪煩。下逮滔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別鶴。猶有一切,承間篷乏,亦有可觀者焉。然非夫曠遠者不能與之嬉遊,非夫淵靜者小能與之閑止。非放達者不能與之無吝,非至精者不能與之析理也。若論其體勢,詳其風聲:器和故響逸,張急故聲清;閑遼故音癉,弦長故徽嗚。性沽靜以端理,含今德之和平,誠可以感盪心志,而發泄幽情矣。足故懷戚者聞之,莫不憯懍慘凄,愀愴傷心,含哀懊咿,不能自禁。其康樂者聞之,則歟愉歡釋,撲舞踴溢,留連瀾漫,嗡噱終口。若和平者聽之,則怡養悅念,淑穆玄真,恬虛樂古,齊事遺身。足以伯夷以之廉,顏囬以之仁,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惠施以之辯給,萬石以之訥慎。其餘觸類而長,所致非一。同歸殊途,或文或質。總中和以統物,咸日用而不失。其感人動物,蓋亦弘矣。於時也,金石寢聲。匏竹屏氣。王豹輟謳,狄牙喪味。天吳踴躍於重淵,王喬披雲而下墜。舞磁鸑鷟瓷於庭階,游女飄焉而來萃,感人地以致和,況蚑行之眾類。嘉斯器之懿茂,詠茲文以*。永服御而不厭,信古今之所貴。
亂曰:愔愔琴德,不可測兮,體清心遠,邈雄極兮。良質走手,遇今世兮。紛綸翕響,冠眾藝兮。識音者希。孰能珍兮。能盡雅琴,唯至人兮。
有關琴的古文太多。。。。。。
❻ 高中語文課文文言文過琴論翻譯
過秦論》參考譯文
秦孝公占據著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地勢,擁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衛著,藉以窺視周王室(的權力),有席捲天下、征服九州、橫掃四海的意圖和並吞八方荒遠之地的雄心。在那時候,(有)商君輔佐他,對內建立法規制度,大興耕作紡織,修造防守和進攻的器械;對外實行連衡策略,使山東諸侯自相爭斗。這樣,秦人毫不費力地奪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孝公死後,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後)繼承已有的基業,沿襲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漢中,向西吞並巴、蜀,向東割取肥沃的地盤,向北佔領要害的郡邑。諸侯恐慌害怕,開會結盟,謀求削弱秦國的辦法。不吝惜奇珍貴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饒的土地,用來招致天下的優秀人才,訂立合縱盟約,結成一體。在這個時候,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這四位封君,都見事明,有智謀,心地誠而講信義,待人很寬厚,對賢能之士很敬重,(他們)以合縱之約擊破秦的連橫之策,將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的部隊結成聯軍。在這時,六國士人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等人為他們出謀劃策,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等人(為各國)溝通意見,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等人統率他們的軍隊。他們曾經以十倍於秦的土地,上百萬的軍隊,開往函谷關去攻打秦國。秦人大開關門引敵深入,九國的軍隊(卻)遲疑起來,不敢入關。秦人沒有丟失一支箭那樣的消耗,天下的諸侯(卻)已陷入狼狽不堪的境地了。這樣一來,縱約解散了,各諸侯國爭著割地來賄賂秦國。秦有富餘的力量利用對方弱點來制服他們,追趕(九國的)敗兵,百萬敗兵橫屍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秦人)憑借這有利的形勢,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劃分山河的區域。強國主動表示屈服,弱國(按時)入秦朝拜。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繼位,他們統治的時間不長,秦國沒有什麼大事。
到始皇的時候,他大大地發展了前六代君主的功業,揮舞著長鞭來駕馭全中國,將東周、西周和各諸侯國統統消滅,登上最尊貴的寶座來統治天下,用種種刑具來迫害全國人民,威風震懾四海。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劃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著頭,頸上捆著繩子,性命聽憑秦的下級官吏處理。於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築長城,守衛邊境,擊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邊來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來報仇。接著就廢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燒諸子百家的著作,為的是使百姓變得愚蠢;毀壞著名的城邑,殺掉英雄豪傑;收繳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陽,去掉刀刃和箭頭,用來鑄成十二個金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後踏上華山修城牆,借用黃河做護城河,上有億丈高的城牆,下臨不可測量的深淵,作為堅固(的防禦工事)。好的將領手執強弩守衛著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員、精銳的士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過往行人。天下已經安定,始皇心裡自以為關中的險固地勢,方圓千里的銅牆鐵壁,正是子孫萬代的帝王基業。
始皇去世之後,他的餘威(依然)震懾著邊遠地區。可是,陳涉不過是個破瓮做窗戶、草繩做戶樞的貧家子弟,是氓、隸一類的人,(後來)做了被遷滴戍邊的卒子;才能不如中等人,並沒有孔丘、墨翟那樣的賢德,也不像陶朱、猗頓那樣富有。(他)臍身於戍卒的隊伍中,從田野間突然奮起發難,率領著疲憊無力的士兵,指揮著幾百人的隊伍,掉轉頭來進攻秦國,砍下樹木作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人如同雲一樣聚集起來,回聲似的應和他,都帶著糧食,影子似地跟著他。崤山以東的英雄豪傑於是一齊起事,消滅了秦的家族。
可以斷言,一統天下的秦王朝並不是弱小得(無力抵抗),雍州的地勢,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還是從前那個樣子。陳涉的地位並不比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的國君更尊貴;鋤頭木棍並不比鉤戟長矛更鋒利;那遷滴戍邊的卒子的(作戰能力)並不比九國部隊更強;(至於)深謀遠慮,行軍用兵的策略,(陳涉)也比不上九國的武將謀臣。可是條件好者失敗而條件差者成功,功業完全相反,為什麼呢?假使拿山東諸國跟陳涉比一比長短大小,量一量權勢力量,那簡直是天淵之別了。然而秦憑借著它的區區之地,發展到兵車萬乘的國勢,招致八州的列國諸侯來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然後將天下作為一家私產,用崤山、函谷關作為宮牆;一個戍卒發難就毀掉了天子七廟,皇子皇孫都死在人家手裡,被天下人恥笑,是什麼原因呢?就因為不施行仁義而使攻守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啊。
秦孝公占據餚山,函谷關那樣險固的地方(關隘),擁有雍州一帶那樣遼闊的地方,(秦國的)國君臣子牢固據守來(窺探)周王朝,(象卷席日子那樣捲起,象用布包一樣)有並吞天下,佔領海內,控制全國的意圖,吞並八方的野心。在這時,商鞅輔佐秦孝公,在國內建立法律制度,致力於耕種紡織,修造防守進攻的武器,對外實行連橫,來使諸侯各國相鬥。於是秦國人毫不費力地取得了黃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後,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繼承先輩的舊業,沿襲前人留下的策略,向南佔領了漢中,向西攻取了巴蜀一帶,向東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向北收取了險要的城池和地區。各諸侯國驚恐害怕,集會結盟來想方法削弱秦國,不惜珍貴的器物、貴重的寶貝、肥沃富饒的土地,來招納天下的志士能人,採用合縱的策略締結盟約,互相援助結為一個整體。在這個時期,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這四位君子,都既聰明智慧又忠誠守信,既寬厚道又友愛待人,既能尊敬能人,又能器重謀士,共同約為合縱,離散了秦國的連橫,聚集了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的力量。於是六國的謀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這一班人替他們謀劃;有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這一類人溝通他們的意見;有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這一些人統率他們的軍隊。他們曾經憑著十倍大的土地,上百萬的軍隊,直逼函谷關去進攻秦國。秦國人敞開關口迎敵,九國的軍隊,徘徊著不敢前進。秦國沒有耕費一支箭,一個箭頭,可是天下的各諸侯國已經十分困窘了。於是合縱解散盟約破壞,各國爭著割讓 土地去賄賠秦國。秦國有充足的力量利用他們的弱點,追逐敗逃的軍隊,使無數屍體橫卧,流淌的血可以使盾牌漂浮起來;趁著有利的形勢和方便的條件,侵略諸侯各國,分割天下的土地。因而強國請求歸服,弱國前來朝拜。
傳到孝文王、庄襄王,他們在位的時間很短,國家沒有大事。到了秦始皇,發揚六代祖先遺留下來的功業,像揮動長鞭趕馬那樣來駕御天下,吞並了西周、東周,滅掉了諸侯國,登上了尊貴的皇位而統治全中國,用殘酷的刑罰來奴役天下的百姓,威勢震懾四海。向南方奪取了越族各部落的土地,把它改設為桂林郡和象郡;越族各部落的頭領,俯首投降,聽眾秦國小官吏的擺布。秦始皇就派大將軍蒙恬在北方築起長城守衛邊防,擊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到南方來牧馬,已亡六國的遺民不敢拿起武器仇雪恨。
鴻門宴
沛公(劉邦)的軍隊駐扎在霸上,沒有能跟項羽相見。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就派人去告訴項羽說:「劉邦想佔領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他的)國相,(相所有的)珍珠寶器都歸為自己所有。」項羽(聽了)非常生氣地說:「明天用酒肉犒勞士兵,要(讓他們)打敗劉邦的軍隊。」在這時,項羽的軍隊有四十萬人,駐扎在新豐縣鴻門;劉邦的軍隊有十萬人,駐扎在霸上。范增勸告項羽說:「劉邦在山東時,貪圖財物,受好美女。現在進入關中,財物一點都不要,婦女一個也不親近,這(表現)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過他那裡的雲氣,都是龍虎形狀,成為五彩的顏色,這是天子的雲氣啊。(你)趕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時機!」
楚國的左君項伯這個人,是項羽的叔你,平時和留候張良友好。張良這時候跟隨著劉邦。項伯就連夜騎馬趕到劉邦軍中,私下會見了張良,詳細把事情告訴(張良),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劉邦),說:「不跟(我走)將會一被殺。」張良說:「我替韓王護送沛公(入關),沛公現在有急難,(我)逃跑離開是不講道義的,(我)不能不告訴(他)。」張良就進去,(把情況)詳細告訴劉邦。劉邦大吃一驚,說:「怎樣應付這件事呢?」張良說:「誰替大王獻出這個計策的?」(劉邦)回答說:「淺陋無知的人勸我說:『把守住函谷關,不要讓諸侯進來,秦國所有的地盤都可以由你稱王了。』所以(我)聽信了他的話。」張良說:「估計大王的軍隊能夠抵擋住項王的軍隊嗎?」劉邦沉默(一會兒)說:「本來不如人家,將怎麼辦呢?」張良說:「請(讓我)去告訴項伯,說沛公不敢背叛項王。」劉邦說:「你怎麼和項伯有交情的?」張良說:「在秦朝的時候,項伯和我有交往,項伯殺了人,我救活了他;現在有了緊急的情況,所以幸虧他來告訴我。」劉邦說:「他你年齡,誰大誰小?」張良說:「他比我大。」劉邦說:「你替我(把他)請進來,我得用對待兄長的禮節待他。」張良出去,邀請項伯。項伯立即進來見劉邦。劉邦就奉上一杯酒為項伯祝福,(並)約定為親家,說:「我進入關中,極小的財物都不敢沾染,登記官吏,人民,封閉了(收藏財物的)府庫,以等待將軍(的到來)。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的進出和意外變故。日日夜夜盼望著將軍的到來,怎麼敢反叛呢!希望你(對 項王)詳細地說明,我是不敢忘恩負義的。」項伯答應了,跟劉邦說:「明天你不能不早些來親自向項王謝罪。」劉邦說:「好。」於是項伯又連夜離開,回到(項羽)軍營里,詳細地把劉邦的話報告項王。就趁機說:「劉邦不先攻破關中,您怎麼敢進來呢?現在人家有大功(你)卻要打人家,這是不仁義的。不如就趁機友好地款待他。」項王答應了。
劉邦第二天帶領一百多人馬來見項羽,到達鴻門,謝罪說:「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然而自己沒有料想到能夠先入關攻破秦國,能夠在這里再看到將軍您。現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將軍和我有了隔閡……」項羽說:「這是你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的話,我怎麼會這樣呢?」項羽當天就留劉邦同他飲酒。項羽、項伯面向東坐;亞你面向南坐——亞父這個人,就是范增;劉邦面向北坐;張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給項羽,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向項羽示意多次,項羽默默地沒有反應。范增站起來,出去召來項庄,對項庄說:「君王的為人(心腸太軟),不忍下手。你進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請求舞劍助興,順便把劉邦擊倒在座位上,殺掉他。不然的話,你們都將被他所俘虜!」項庄就進去祝酒。祝酒完了,說:「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里沒有什麼可以用來娛樂,請讓我舞劍助興吧。」項羽說:「好。」項庄就拔出劍舞起來。項伯也拔出劍舞起來,並常常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劉邦,項庄(終於)得不到(機會)刺殺(劉邦)。
於是張良到軍門外去見樊噲。樊噲說:「今天的事情怎樣?」張良說:「非常危急!現在項庄拔劍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噲說:「這太緊迫了!請讓我進去,和他們拚命。」樊噲就帶著劍拿著盾牌進入軍門。拿戟交叉著守衛軍門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讓他進去。樊噲側舉盾牌一撞,衛士跌倒在地上。樊噲就進去了,揭開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著項羽,頭發直堅起來,眼眶都要裂開了。項羽手握劍柄跪直身子說:「客人是干什麼的?」張良說:「他是沛公的衛士樊噲。」項羽說:「壯士!——賞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給他一大杯酒。樊噲拜謝,立起,站著(一口氣)把酒渴了。項羽說:「賞給他一隻豬腿。」(左右的人)就給了他一隻半生的豬腿。樊噲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豬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劍切著吃起來。項羽說:「壯士!能再喝嗎?」樊噲說:「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裡值得推辭!秦王有象虎狼一樣兇狠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處罰人惟恐不能用盡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懷王曾經和諸將領約定: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一絲一毫都不敢佔有動用,封閉了官室,退軍駐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來,特意派遣將士把守函谷關, 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的出入和發生意外的事變。象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讒言,要殺有功勞的人,這是滅亡的秦國的後續者啊!我自己認為大王不(應該)採取這樣的做法」。項羽無話可答,說:「坐吧。」樊噲使挨著張良坐下。坐了一會兒,劉邦起身上廁所,順便招呼樊噲(一道)出去。
劉邦已經出去,項羽派都尉陳平去召呼劉邦(回來)。劉邦(對樊噲)說:「剛才出來沒有告辭,這怎麼辦呢?」樊噲說:「做大事情不必顧慮細枝末節,講大禮不必講究小的禮讓。現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們是魚和肉,為什麼(還要)告辭呢?」於是就走了。就叫張良留下(向項羽)辭謝。張良問道:「大王來時帶些什麼(禮物)?」(劉邦)說:「我拿一對白玉璧,准備獻給項王,一對玉酒杯,要送給范增。正趕上他們發怒,不敢獻上去,你替我獻給吧。」張良說:「遵命。」在這個時候,項羽的軍隊駐扎在鴻門,劉邦的軍隊駐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劉邦丟下隨從的車輸、人馬,離開這兒,獨自一人騎馬,同持劍拿盾徒步跑著的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一起,順著驪山腳下,取道芷陽,抄小路逃走。劉邦(行前)對張良說:「從這條路到我軍營不過二十里罷了。請你估計我到了軍營,你再進去(見項王)。」
劉邦已經走了,(估計)抄小道(已經)回到軍中,張良進去辭謝,說:「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經醉了,不能(前來)告辭。謹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對,敬獻給大王;玉杯一對,敬獻給大將軍。」項羽說:「沛公在哪裡?」張良說:「聽說大王有意責備他,他脫身獨自離開(—鴻門),已經回到了軍中。」項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丟在地上,拔出劍砍碎了它,說:「唉!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謀大業!奪走項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們這些人就要被他俘虜了!」
沛公回到軍中,立即殺了曹無傷。
永和九年,是癸丑年,暮春三月的開初,(我們)聚會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在一起)做修禊的事情。許多賢人都到了,年紀輕的和年輕老的都聚集在一起。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嶺,(有)茂密的樹林和高高的竹子,還有清澈的激流,(溪流)輝映環繞在(亭子)的四周,引來作為流觴的曲水,(眾人)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管樂演奏的熱鬧,(但)飲一杯酒吟一首詩,也足以暢快地抒發內心的感情。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春風徐徐吹來,舒暢極了。抬頭觀看天地廣大,低頭審察物類的繁盛,這樣來縱目流覽,舒展胸懷,足以盡情地(享受)看和聽的樂趣,確實很愉快呢。
人們相聚在一塊,周旋應付度過一生。或者把自己的胸懷抱負,在室內暢談;或者寄情於山水,放縱無羈地生活。雖然取捨有差別,(性情有)安靜和躁動的不同,當他高興地接觸所遇到的事物,一時有所自得,(就感到)高興和滿足,竟不知道老年將要到來;等到他對所嚮往的事物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轉移,感慨就隨之而生了。過去(自己)所喜愛(的事物),頃刻之間已經成為陳跡,還不能不因此發生感慨;何況(人的壽命)長短聽憑自然的變化,終於要歸於消滅。古人說:「死生是件大事哩。」豈不令人悲痛嗎!
每看到古人(對生死)發生感慨的原因,就像符契一樣相合,未嘗不面對古人的文章悲嘆,心中不能理解為什麼這樣。本來知道把生和死等同起來的說法是虛假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後代人看今天的人,就像今天的人看從前的人一樣,(想起來真)可悲啊!所以一個一個地記敘當時參與蘭亭集會的人,記錄他們所著述(的詩篇)。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人們對他們)所發出的感慨(是理解的),(因為)人的情趣是一樣的。後代的讀者,也會從這些詩文中引發感慨。
❼ 文言文:興國中,琴待紹朱文……字詞的翻譯
義海習琴
興國中,琴待詔朱文濟鼓琴為天下第一。京師僧慧日大師夷中盡得其法,以授越僧義海。海盡夷中之藝,乃入越州法華山習之,謝絕過從①,積十年不下山,晝夜手
不釋弦,遂窮其妙。天下從海學琴者輻輳②,無有臻其奧。海今老矣,指法於此遂絕。海讀書,能為文,士大夫多與之游,然獨以能琴知名。海之藝不在於聲,其意
韻蕭然,得於聲外,此眾人所不及也。
注釋①過從:來往,交往。 ②輻輳(fú còu):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車輻集中於車轂一樣。
1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4分)
(1)晝夜手為釋弦
(2)遂窮其妙
(3)指法於此遂絕
(4)士大夫多與之游
答案:(1)放下(2)窮盡(3)斷,斷絕(4)交往
15.下列句子中的「以」的用法與「然獨以能琴知名」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B )。(2分)
A.扶蘇以數諫故
B.可以一戰
C.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D.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16.翻譯句子。(2分)
天下從海學琴者輻輳,無有臻其奧。
各地聚集到義海身邊學琴的人很多,卻沒有一個人達到義海那種精妙的境界。
17.「此眾人所不及也」中「此」具體指代什麼?用文中內容作答。(2分)
答案:其意韻蕭然,得於聲外,此眾人所不及也。
18.你認為在義海習琴的過程中,有哪些因素是他成功的關鍵?聯系文段用簡要的話回答。(4分)
答案:勤奮:晝夜手不釋弦;堅持:積十年不下山。 能領悟精髓:其意韻蕭然,得於聲外,此眾人所不及也。
譯文:
北宋太平興國年間,琴待詔朱文濟彈琴技藝天下第一。京城僧人慧日大師夷中完全學到了朱文濟的技法,將彈琴技法傳授給了越地的僧人義海。義海全面掌握了夷中
的彈琴技藝,於是來到越州法華山中潛心練習,謝絕人際交往,累計十年不曾下山,白天黑夜手不離弦,終於掌握了彈琴的奧秘。各地師從義海學習彈琴的人會聚而
至,但是沒有人能夠完全達到義海的水平。義海現在已經老了,他的彈琴技法就此失傳了。義海愛好讀書,能寫文章,士大夫們多與之交遊,然而唯獨以擅長彈琴而
聞名。義海的琴藝不僅僅在於聲音,那種蘊涵於琴音之外的冷靜深邃的意韻,是一般人所無法達到的。
❽ 文言文《師曠調琴》翻譯
譯文
晉平公讓人造了一張琴,大弦、小弦全部一樣。讓師曠(名叫曠的樂師,古代著名音樂家)調弦校音。調了一整天,總是彈不出和諧的音調。晉平公責怪師曠。
師曠說:「琴,它的大弦好比是君主,小弦好比是臣子。大弦、小弦的作用不同,配合起來才能發出動聽的聲音。不互相侵奪各自的職能,陰陽才能調和。現在您把弦都弄成一樣,那就失去它們應有的職能了,這難道是樂師所能調好的嗎?」
原文
晉平公作琴,大弦與小弦同。使師曠調之,終日不能成聲。公怪之。師曠曰:「夫琴,大弦為君,小弦為臣,大小異能,合而成聲,無相奪倫,陰陽乃和。今君同之,失其統矣。夫豈瞽師所能調哉?」

(8)文言文借琴擴展閱讀
背景
《師曠調琴》選自明·劉基創作的《郁離子·省敵》。《郁離子》,郁,有文採的樣子;離,八卦之一,代表火;郁離,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謂天下後世若用他的言論,必可抵文明之治。
思想內容以道為本兼與儒家相結合。立意與行文變幻奇詭,頗得莊子精髓。「郁離子」是劉伯溫的托稱,劉寫作《郁離子》的時候,是在他47—50歲,一生中最鼎盛之際,此前的半生他鬱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負,後來被奪去兵權,遂棄官歸隱家鄉青田山中,發憤而著《郁離子》。
書成不久,他即出山離家,成為朱元璋的親信謀士,協助朱元璋建立了統一的明王朝。
❾ 關於琴的古文句子有哪些
1、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蘇軾 《琴詩》
釋義:如果說琴聲發自琴,那把它放進盒子里為什麼不響呢?
2、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劉基 《工之僑獻琴》
釋義:有一個名字叫工之僑的人得到一塊上好的桐木,砍來做成了一把琴,裝上琴弦彈奏起來,發聲和應聲如金玉之聲。
3、清琴再鼓求凰弄,紫陌屢盤驕馬鞚。——賀鑄《木蘭花·清琴再鼓求凰弄》
釋義:我愛上了一位姑娘,卻沒有機會和她接近。
4、鳥棲魚不動,月照夜江深。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白居易《船夜援琴》
釋義:晴朗之夜,鳥與魚都不動了,那輪皓月浸在幽深的江水裡,入了它們的夢吧?此刻身心澄凈,除了舟中的琴,沒有任何事情的騷擾,且獨坐,淡然一曲吧!
5、國初,有喬山人者善彈琴。——徐珂《喬山人善琴》
釋義:在開國初年,有個喬山人善於彈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