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蛟
Ⅰ 《入蛟川城》文言文寓意
庚寅冬,予自小來港欲入源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簡束書從。時西日沉山,晚煙縈樹,望城二里許。因問渡者:「尚可得南門開否?」渡者熟視小奚,應曰:「徐行之,尚開也;速進,則闔②。」予慍為戲。趨行及半,小奚撲③。束斷書崩,啼,未即起。理書就束,而前門已牡下④矣。
予爽然⑤,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敗,窮暮無所歸宿者,其猶是⑥也夫,其猶是也夫!(作者:【清】周容 選自《中華活頁文選•課外文言文專號》
寓意:欲速則不達,或在生活中要善於觀察,勤於思考,或要善於吸取經驗教訓等
課文的名字叫做《周處》,也有些版本的課本題目為《周處除三害》。
周處年少時,凶強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
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余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
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並雲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
Ⅲ 蛟的古文記載
蛟,龍之屬也。池魚,滿三千六百,蛟來為之長,能率魚飛置笱水,即蛟去。——《說文回》
有鱗曰蛟答龍。——《廣雅》
母龍曰蛟。——《抱朴子》
蛟,龍屬。無角曰蛟。——《韻會》
蛇雉遺卵於地,千年而生蛟龍屬——《續水經》
虺五百年為蛟,蛟千年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述異記》
蛟,其狀似蛇而四足,細頸,頸有白嬰,大者數圍,卵生,眉交,故謂之蛟。——《埤雅》
「翼望之山,……貺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漢,其中多蛟。」郭璞註:「似蛇而四腳,小頭細頸,頸有白癭,大者十數圍,卵如一二石瓮,能吞人。」——《山海經·中次十一經》

Ⅳ 求文言文次非殺蛟,並解釋全文意思
原文
荊有次非者,得寶劍於干遂。還反涉江,至於中流,有兩蛟夾
繞其船。次非謂舟人曰內:「子嘗見兩蛟繞容船能活者乎?」船人曰:「未
之見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寶劍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棄劍以全己,余奚愛焉!」於是赴江刺蛟,殺之而復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來自《呂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譯文
國有位勇士叫次非的人。他在干(hán)遂那個地方得到一把鋒利的寶劍。在回鄉的途中,他乘坐一隻木船過江。木船剛到江心,江水中竄出兩條惡蛟,從左右兩邊圍住了木船。次非問劃船人:「你曾見兩條蛟圍繞的船上的人有活下來的嗎?」劃船人回答:「沒有看見能倖免的。」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寶劍說:「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罷了!如果我放下寶劍保全自己,我活著還有什麼價值呢?」便縱身躍入波濤,跟惡蛟拚死搏鬥,殺了惡蛟然後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Ⅳ 求翻譯成文言文 譙水擊蛟 曹操十歲那年,有一次在龍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條兇猛的鱷魚。鱷魚張牙舞
譙水擊蛟操年十歲,有一次在潭中水,忽遇一猛之鱷魚。鱷齕地向操擊,而曹操時,沉地與鱷魚旋。鱷魚不得下。,於是亡矣。曹操既歸,不向人提鱷也。後來,有一大人見蛇而怯,曹操笑,天地曰:「我在龍潭遇鱷畏,而畏蛇,真可笑!」。」眾人問,曹操以實告,驚少之膽。
Ⅵ 文言文:次非斬蛟
次非斬蛟
荊有次非者,得寶劍於干遂,還反涉江,至於中流,有兩蛟夾繞 其船。次非謂內舟人曰:「容子嘗見兩蛟繞船能兩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見也 。」次非攘臂祛衣,拔寶劍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棄劍以全己,余奚愛焉? 」於是赴江刺蛟,殺之而復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Ⅶ 或說處殺蛟的古文名是什麼
《晉書·周處傳》
周處,字子隱,義興陽羨人也。父魴,吳鄱陽太守。處少回孤,未弱冠,膂力絕人,好答馳騁田獵,不修細行,縱情肆欲,州曲患之。處自知為人所惡,乃慨然有改勵之志,謂父老曰:「今時和歲豐,何苦而不樂耶?」父老嘆曰:「三害未除,何樂之有!」處曰:「何謂也?」答曰:「南山白額猛獸,長橋下蛟,並子為三矣。」處曰:「若此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則一郡之大慶,非徒去害而已。」處乃入山射殺猛獸,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數十里,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人謂死,皆相慶賀。處果殺蛟而反,聞鄉里相慶,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吳尋二陸。時機不在,見雲,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將無及。」雲曰:「古人貴朝聞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處遂勵志好學,有文思,志存義烈,言必忠信克己。
Ⅷ 入蛟川城文言文閱讀理解
入蛟川城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指鎮海),命小奚以木簡(用木板做的書夾子)束書從。 時,西日沉山,晚煙縈樹,望城二里許。因問渡者:「尚可得南門開否?」渡者熟視小奚,應曰:「徐行之,尚開也;速進則闔。」予慍為戲。 趨行及半,小奚仆(摔了一跤),束斷,書崩,啼,未即起。理書就束(把書理齊捆好),而前門已牡(門閂)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哲理)。天下之以躁急自敗,窮暮而無所歸宿者,其猶是也夫,其猶是也夫!
譯文:順治七年冬天,我從小港想要進入鎮海縣城,吩咐小書童用木板夾好捆紮了一大疊書跟隨著。 這個時候,偏西的太陽已經落山,傍晚的煙霧纏繞在樹頭上,望望縣城還有約摸兩里路。趁便問那擺渡的人:「還來得及趕上南門開著嗎?」那擺渡的人仔細打量了小書童,回答說:「慢慢地走,城門還會開著,急忙趕路城門就要關上了。」我聽了有些動氣,認為他在戲弄人。 快步前進剛到半路上,小書童摔了一跤,捆紮的繩子斷了,書也散亂了,小書童哭著,沒有馬上站起來。等到把書理齊捆好,前方的城門已經下了鎖了。 我醒悟似地想到那擺渡的人說的話接近哲理。天底下那些因為急躁魯莽給自己招來失敗、弄得昏天黑地到不了目的地的人,大概就像這樣的吧,大概就像這樣的吧!
Ⅸ 文言文《佽非斬蛟》的翻譯
次非斬蛟【原文】
次非斬蛟①
Ⅹ 文言文 次非殺蛟 翻譯!!
楚國有個名叫次非的人,在一次旅遊時來到吳國干遂這個地方,得到了一柄非常鋒利的寶劍,高高興興地回楚國去。
次非在返回楚國的途中要過一條大江,便乘船渡江。當渡江的小木船行到了江中心時,忽然從水底游來兩條大蛟,異常兇猛地向這條小木船襲擊過來,很快地從兩邊纏住渡船不放,情況非常危急,所有乘船過江的人都嚇呆了。這時,次非向擺渡的船夫問道:「您在江上搖櫓擺渡多年了,您曾經見到或聽到過有兩條大蛟纏住船不放而船上的人還能夠有活下去的可能嗎?」船夫回答說:「我駕船渡江幾十年,也不知送過多少人過江,不說沒見到,還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這樣的事情而船上的人是沒有危險的。」次非想:如果不除掉這兩條惡蛟的話,全船的人就會有生命的危險。於是他立即脫去外衣,捋起衣袖,抽出從吳國干遂得到的寶劍,對船上的人說:「這兩條大蛟如此凶惡,也只不過是這江中一堆快要腐爛了的骨和肉,還怕它干什麼?為了保全船上所有人的生命,我即使丟掉了這柄剛剛得到的上好寶劍,哪怕是我個人的生命,也沒有什麼可惜的。」說完,他就毫無猶豫地手持寶劍跳到江中向纏住渡船不放的大蛟砍去,經過一場緊張、激烈的人與惡蚊的爭斗,次非揮劍斬了那兩條大蛟,從容不迫地上到船上來。就這樣,次非斬除了兩條大蛟,保住了渡江的小木船,挽救了全船人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