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片形式
A. 國產關於美術的電影
中國動畫《葫蘆兄弟》的評論:
《葫蘆兄弟》的故事家喻戶曉,說的是神奇的葫蘆山裡關著蠍子精和蛇精,一隻穿山甲不小心打穿了山洞,兩個妖精逃了出來,從此百姓遭難,據說只有種出七色葫蘆,才能消滅這兩個妖精。一位采葯的老爺爺在穿山甲的指引下,得到了寶葫蘆籽,種出了紅、橙、黃、綠、青、藍、紫七個大葫蘆,卻被妖精從魔鏡中窺見。他們幾次三番摧毀不了這七個寶葫蘆,就抓走了老爺爺。寶葫蘆成熟了,相繼落地變成七個本領超群的小男孩,大娃力大無窮,二娃生具千里眼和順風耳,三娃銅頭鐵臂,四娃五娃是水娃和火娃,六娃能夠隱身,七娃則擁有一隻無所不能的寶葫蘆,他們為了消滅妖精、救出老爺爺,前赴後繼闖進妖洞與妖精搏鬥,一場場較量扣人心弦,葫蘆娃大顯奇能,怎奈妖精們詭計多端,葫蘆娃一次次失敗。妖精還將七娃用毒汁澆灌,使七娃認賊作父。眼看七娃和與眾兄弟反目成仇,自相殘殺,妖精們漁翁得利,關鍵時刻,爺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喚醒了七兄弟,他們終於齊心協力與妖精展開殊死一搏,最終葫蘆娃們化作七色山峰,將妖精永遠鎮在了山下。
相對於美影經典動畫片大多為改編作品,《葫蘆兄弟》可說是美影最成功的原創作品了,這部動畫系列片是當時舉全廠之力傾心打造而出,集中了所有優秀的力量,藝術品位、藝術質量、製作水準都相當高,是當之無愧的國產美術動畫藝術精品。
為精心打造08影院版《葫蘆兄弟》,美影廠集結了當年的編劇、導演再次披掛上陣,再加上3D、特效、音效、作曲等新人,組成了高水準的創作新班子。他們秉承嚴謹的藝術態度,從系列片中千錘百煉提取精華,經過再次藝術加工,故事更加緊湊飽滿,更加跌宕起伏,更符合現代觀眾快節奏的欣賞特點,嶄新的配音、音樂、特效等因素,透露出更多新的時代氣息和審美趨從。
在導演周克勤看來,「《葫蘆兄弟》具有獨特的中國味道,作為導演追求的是徹底完全的民族性與傳奇性,影院版《葫蘆兄弟》更是一次美妙的創新,歡迎看著老片子長大的家長能帶著孩子到電影院關愛更加可親的《葫蘆兄弟》,因為08影院版《葫蘆兄弟》故事更精彩、情節更生動、亮點更多、人物更突出、音樂更動聽、視聽效果更強烈,更具視覺沖擊力」。從這一連串的七個「更」,不難看出周老對這部作品深厚的感情。
編劇姚忠禮認為「影院版《葫蘆兄弟》實現了一種藝術樣式的嫁接,它把原來總是十分鍾一集,最後留有懸念,但其實是有頭有尾、有懸念、有起承轉合的完整故事,成功地濃縮在80分鍾里,加上全新的技術、音效、情節處理等,把一部叫座的電視系列片變成了一部酣暢淋漓的動畫電影,一定更好看」、「真誠歡迎大孩子、小孩子和曾經的孩子們能在今年六一走進影院,一氣呵成地欣賞六個葫蘆娃與妖精進行緊張激烈、富有童趣的鬥智斗勇。因為,影院版《葫蘆兄弟》是美影廠由新老創作隊伍完成的一次製作方式與製作樣式的質的跳躍,將引領更多中國經典走進現代、登上大銀幕。」
經典永不退色,記憶再度升華--美影廠08「六一」影院版《葫蘆兄弟》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它在人們的記憶深處刻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這印記永不退色,而且一旦再現必將還會讓記憶升華。
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86年傾情傾力原創出品的十三集系列剪紙動畫片《葫蘆兄弟》,是中國動畫的第二個繁榮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至今已經成為中國動畫經典。該系列片在當時一經放映,就深受廣大觀眾、尤其是少年兒童的喜愛。於1988年獲廣播電影電視部1986—1987年優秀影片獎;1989年獲第三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童牛獎」優秀系列美術片獎、首屆中國影視動畫節目展播三等獎;1992年獲埃及開羅國際兒童電影節銅獎。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中國,70、 80年代出生的少年兒童,很少有沒看過《葫蘆兄弟》的。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每當這首歌響起的時候,人們眼前總會浮現出七個活潑可愛、神通廣大的葫蘆娃,浮現出善良勇敢的老爺爺和穿山甲……,至今,它仍舊是人們心目中永久的經典,20多年來始終沒有離開過觀眾的視線,它的電視銷售以及音像製品銷售成績都是一個很好的佐證,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每年有2000萬左右的影片VCD銷售,其中這部片子的銷售額就佔了18%。足見經典作品除了當年產生的巨大價值,時至今日仍舊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
2006年4月,國家廣電總局的領導到美術電影製片廠就當前卡通形勢作專題報告時,特地建議美影廠應該給過去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明星拍續集,並特地提到《葫蘆兄弟》,希望美影廠用對藝術的一顆真誠之心讓中國原創的卡通明星在新的時代再度煥發新的光彩,美影廠的藝術家們毅然接受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因為重拍經典作品,不僅僅是響應政府的扶植與號召,更是符合電影市場規律和要求的、行之有效的獲益方式。
2008,《葫蘆兄弟》作為中國原創動畫經典新片,也將更上一層樓,從一部十三集、每集十分鍾的系列片,成功蛻變為一部酣暢完整的動畫影院新片,其中,全新的技術加工、全新的音效烘托、全新的節奏處理、全新的配音歌曲,一定會令觀眾沉醉不已。如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試圖通過《葫蘆兄弟》影院版的全新拍攝,將電影的製片、發行、放映,音像製品、相關圖書及玩具等後期產品開發,以及與電影相關的演藝經紀、廣告、電影頻道、新媒體等相關產業有效地串聯起來。這樣,「葫蘆兄弟」這個曾經擁有億萬「粉絲」中國卡通明星,必將再現「勇敢、善良、正義和團結」的時代品質,再度令新世紀的孩子們遐想、贊嘆和快樂,使中國的經典卡通明星煥發新活力。
B. 中國傳統美術片的優缺點
中國傳統美術就是水墨畫還有剪紙動畫木偶動畫這些
這種題材比較注內重意境和空間感能夠容讓看動畫的人體會到作畫的人的境界而不是注重寫實 並且色彩豐富,特色明顯,往往將一些情景能夠展現的淋漓盡致
但缺點同樣很多:比如做工比較費力啊,無法適用於新的動畫技術,並且更習慣快節奏生活的現代人,很難去慢慢體會那種只存在於傳統美術片中的意境
C. 動畫片與美術片的區別
美術片是統來稱,美術片包含動畫片。動自畫片就是純粹的用筆畫出來的圖畫製作成的影片。剪影,皮影,木偶,泥偶等做定格拍攝的影片不是純粹畫出來的(嶗山道士,阿凡提等都是這類型),這些剪紙,木偶泥偶,插畫,繪畫等技術稱為美工技術,簡稱美術,所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電影叫美術電影,而不僅僅是動畫電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美術電影就用了眾多的美術形式來製作影片,完美地提現了美術二字,而不僅僅只是動畫。
D. 美術片的歷史起源
動畫片最早誕生於法國。1877年,巴黎的光學家兼畫家E.雷諾根據「視覺暫留」的原理,製成一種新的玩具活動視鏡。1878年在巴黎世界博覽會里獲獎。1879年他對活動視鏡又作了改進,根據動畫片的基本原理,利用一隻餅干筒,發明了活動視鏡影戲機,可以使連續圖畫的畫帶無限地延長,能夠表現更長的活動圖畫。雷諾繪制了《喂小雞》、《游泳女郎》、《猴子音樂家》等20多個動畫小節目。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動畫片。隨著後來幻燈放映機的發明,1888年10月,雷諾運用幻燈機的技術,製成了光學影戲機。他繪制的動畫片《一杯可口的啤酒》,成為在電影發明以前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動畫片。此片描寫一個遊客在鄉下一家小酒店裡胡鬧的故事,共有 700多幅畫面,畫帶長32米,以每秒 3個畫面的速度放映,可放12~15分鍾。之後,他又繪制了許多動畫片。1892年10月,雷諾將這些片子在巴黎格雷萬蠟像館公開演出,獲得成功。雷諾以他非凡的創造,成為世界動畫片的最早創始人。他在動畫片製作技術上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人物和布景分開繪制,每張畫面上打兩個洞眼使人物位置得到固定,用透明紙疊在一起描繪人物動作演變及動作重復等等,為後來動畫電影的進步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電影發明以後,動畫片隨著電影技術的進步而發展。1906年,美國的J.S.勃拉克頓攝制了第一部拍攝在膠片上的動畫電影《一張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態》,從此,動畫電影首先在美國發展起來。W.迪斯尼可以稱為美國早期最有代表的著名動畫藝術家。1923年,他拍攝了動畫片《愛麗絲漫遊仙境》,從此走上了動畫藝術的道路。他的大量作品,不僅在美國,而且在世界上都有很大影響。法國動畫先驅者E.科爾於1917年根據福爾頓的有名漫畫攝制了動畫系列片《鍍鎳的腳》,漫畫家B.拉皮埃攝制了《糖果》,沃迦洛普攝制了《小山雞》等,開創了法國動畫片的歷史。蘇聯在十月革命勝利後,動畫片發展迅速,1922年在莫斯科國立電影專科學校成立動畫片實驗工作室,同年,攝制了蘇聯第一部動畫片《炮火中的中國》,這是一部政治雜文式的動畫片。30年代初期,蘇聯產生了有聲動畫片。1936年以後,開始攝制彩色動畫片。40年代初期,布倫別爾格姐妹導演的《沙皇薩爾坦的故事》,是蘇聯早期動畫片中一部有影響的長片。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動畫片迅速發展起來,在數量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手治蟲導演的系列片《鐵臂阿童木》、松本零士導演的《宇宙戰艦大和號》、大康生導演的《太陽王子》、浦山桐郎導演的《龍子太郎》等,都是有影響的影片。此外,南斯拉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動畫片創作都很發達。
中國動畫電影開始於1920年。動畫先驅者萬氏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從中國的走馬燈、皮影戲和美國卡通中得到啟發,試制動畫廣告片。1926年完成了他們的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1934年他們拍攝了第一部有聲動畫片《駱駝獻舞》,在技術上有了較大進步。1941年萬氏兄弟攝制了大型動畫片《鐵扇公主》,片長80分鍾。它根據中國神話小說《西遊記》改編而成,曾在日本、東南亞地區產生較大影響東北電影製片廠1947年和1948年先後完成的木偶片《皇帝夢》和動畫片《瓮中捉鱉》是標志中國美術片復興的代表作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美術電影得到迅速發展,並在國際影壇上產生重要影響。中國漫畫家特偉從1949年開始從事美術電影工作,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美術電影的主要開拓者和領導人之一,也是動畫片的著名導演。1954年和1956年,他先後導演的《好朋友》和《驕傲的將軍》,是50年代有代表性的動畫片。1955年,錢家駿導演的《烏鴉為什麼是黑的》,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片。1960年攝製成功的水墨動畫片是一項重大成就,它把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形式搬上了動畫片銀幕,由於水墨畫沒有明確的邊緣線,打破了動畫片歷來的繪制方法,是動畫電影史上的一個創舉。特偉、錢家駿分別擔任藝術和技術指導的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和1964年由他們導演的《牧笛》,在國際影壇上獲得很高獎譽。1961~1964年萬籟鳴導演的《大鬧天宮》是一部長達 120分鍾的動畫片,分上下兩集,繪制10萬余張畫面,是一部規模巨大的作品,它創造的孫悟空形像,聞名世界。1979年,王樹忱、嚴定憲、徐景達導演的《哪吒鬧海》(第一部寬銀幕長片),1980年徐景達導演的《三個和尚》,1982年唐澄、鄔強導演的《鹿鈴》等動畫片,都是有世界影響的作品。 木偶片是動畫電影產生後發展起來的一個片種,它在創作方法和藝術形式上與動畫片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20世紀初,美國動畫電影的創始人J.S.布萊克頓曾運用動畫片「逐格攝影」的方法拍攝了一把小刀自動切一條臘腸和一支鋼筆自動進行繪畫的鏡頭。逐漸變動小刀和鋼筆的位置,拍成許多畫格,連續放映時同樣能獲得動的視覺印象。這兩個簡單的實驗,概括了拍攝木偶片的基本原理。1910年,法國的動畫片先驅者E.科爾攝制了木偶片《小浮士德》。17世紀以後,木偶戲在捷克民間廣泛流行。20世紀初,他們的木偶戲藝術已有較高水平。1929年,捷克的K.特律姆爾博士攝制了一部以舞台木偶戲明星卡許帕雷克為主角的木偶片,很有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捷克的木偶電影藝術居世界首位。J.特倫卡是捷克木偶電影家的主要代表,他導演的《好兵帥克》和《仲夏夜之夢》是優秀的代表作。H.梯爾洛娃和K.齊門導演的《聖誕夢》、梯爾洛娃導演的《玩具暴動》、B.波耶爾導演的《多喝了一杯》等。都是捷克木偶片發展史中的重要作品。蘇聯的木偶片也產生較早,1935年,A.普圖什柯將木偶與一個真人演員組合在一起,攝制了《新格利佛游記》,是第一部木偶與真人合成的大型有聲木偶片。此外,法國、德國、匈牙利、日本等,在木偶片創作上也較有影響。
中國木偶電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發展起來的。美術家靳夕是木偶片研製的領導人和著名導演。他導演的《神筆》(1956)、《孔雀公主》(1963)、《一隻鞋》(1959)、《誰唱得最好》(1958)和《阿凡提》(1979,與劉蕙儀合作)等木偶片,在創造木偶藝術風格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此外,尤磊導演的《半夜雞叫》(1964),章超群、詹同導演的《奇怪的球賽》(1979),方潤南導演的《愚人買鞋》(1979),虞哲光、章超群導演的木偶紀錄片《掌中戲》(1962)等都是木偶片中的優秀作品。 剪影片起源於歐洲。受古老的人影戲影響。人在一塊白色的幕布後面表演,通過燈光將演員表演形像投射到幕布上。這種藝術稱為「人影戲」。動畫電影發明後,產生了類似人影戲形式的剪影片。它只能通過一個黑影來演戲。藝術家們必須嚴格而精細地設計人物的每個動作和姿態,以表達角色的情緒。德國的動畫先驅者L.賴尼格從1919年開始,拍攝了《阿赫邁德王子歷險記》、《巴巴格諾》和《卡門》等著名的剪影片。法國的動畫藝術家羅爾培克和歇伐從1920年開始合作,每月攝制一部名叫《電影中的鴨子》的剪影系列片。這是最早的一批剪影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民主德國攝制了如《魔鬼的名字》等一批有影響的作品。歐洲的剪紙片主要用於動畫片,在繪畫形式上與動畫片基本相同,有時在一部動畫片中採用一部分剪紙的方法,目的是運用這種簡易方法來代替動畫片中繁重的工作。
中國的剪紙片來源於中國皮影戲和窗花剪紙等民間藝術。皮影戲是中國古老的民間戲劇,相傳在10世紀宋代以後已在民間流行。它用驢皮或牛皮鏤刻成各種人物形像,在白色幕布上由人用支棒操縱表演。演出的節目都是中國傳統戲曲,因此人物和布景的造型具有中國戲曲藝術的裝飾美。中國民間剪紙是反映民間風俗的裝飾圖案。中國剪紙片開始於1958年。藝術家萬古蟾是剪紙片的主要創始人。他導演的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一舉成功。之後他導演的《金色的海螺》(1963)、《人參娃娃》(1961)等,在世界上獲得好評。錢運達導演的《紅軍橋》(1964),胡雄華導演的《狐狸打獵人》(1979),周克勤導演的《猴子撈月》(1981),胡進慶導演的《鷸蚌相爭》(1983),王桕榮導演的《火童》(1984)等。都是中國剪紙片的優秀代表。
中國折紙片開始於1960年。虞哲光導演的第一部折紙片是《聰明的鴨子》。它和1980年拍的《小鴨呷呷》,都是適合幼兒欣賞的作品。折紙片情節簡單,具有兒童情趣。
中國台灣省的美術片自70年代後有所發展,1979年蔡明欽導演了動畫長片《三國演義》。

E. 美術片的製作有哪些過程
美術片包括動畫片、剪紙片、木偶片等。
拍動畫片的程序是這樣的:當導演拿到電影劇本後,要同創作人員一起,對整個影片的人物造型、音樂環境、攝影處理、對話等進行構思設計,把故事內容按照電影的要求,畫成連環畫式的分砂畫面,使文字變為圖畫形象。然後畫出各種人物形象的靜止圖、動作圖、表情圖以及人物比例圖、背景草圖等,經攝制組討論定稿後,再把每個角色的動作姿勢,用鉛筆畫在紙上,動一點就畫一張。一部放映一小時的動畫片,幾乎要畫六七萬張。畫面畫完以後,描線上色人員再把紙上的形象描在化學片上,塗上各種不透明的顏色,配上背景,然後再進行拍攝。拍攝時,要用逐格攝影機,拍一格,換一張畫面或一個動作,再拍一格,再換一張畫面或一個動作。
影片拍完以後,再請配音演員配上對白,加上各種需要的音響效果,並請音樂家根據劇情寫出曲譜,由樂隊配合放映在銀幕上的畫面,演奏配樂。然後,把這幾種錄好的聲音合並成一條聲帶後,再復制到電影畫面上,這樣的電影底片,經過洗印,翻製成拷貝,在銀幕上我們就看到能動會說的動畫影片了。
用木偶拍攝出來的美術片,稱木偶片。同理,用剪紙拍攝出來的美術片叫做剪紙片。
1900年,美國紐約比塔格拉夫公司委託詹姆斯·斯圖瓦特·布拉克頓拍攝的《奇怪的臉》是世界上最早的動畫片。
木偶一般只有60厘米高,用鋼絲連接關節以便於活動,操縱者用線或木棍操縱木偶的四肢,使木偶做出一個個按順序分解的工作,再逐格拍攝下來,便製成了木偶片。
F. 美術片、動漫、動畫、卡通片有什麼區別
網路說美術片,一種特殊形式的電影。美術片是中國的名詞,在世界上統稱animation,【是動畫片、 木偶片、剪紙片的總稱】。美術片主要運用繪畫或其他造型藝術的形像(人動物或其他物體)來表現藝術家的創作意圖,是一門綜合藝術。
動漫是動畫漫畫的簡稱,廣義上來說是指二次元范圍的作品
動畫就是會動的畫!
網路說「卡通」一詞是由外文中的(源自英文:Cartoon,義大利文:cartone,荷蘭語:karton)音譯而來。本身即具有多種含義在內。主要以漫畫,動畫為主。狹義的是指美國和歐洲等地的漫畫和(帶有兒童向的幽默動畫作品)動畫。廣義的指各國各地中有著各自的風格,隨著時代的發展,會不斷變化的卡通漫畫、動畫。【一般會通過歸納,誇張,變形的手法來塑造各種形象】
G. 動畫片山水情的繪畫方式有哪幾種
劇情概況:
《山水情》是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8年出品的水墨動畫電影。由內特偉、馬克宣任,王樹容忱任編劇。
《山水情》講述了老琴師在歸途中病倒,並在荒村野渡遇到漁家少年,漁家少年在幫助老琴師康復後,老琴師傳授琴技,並把古琴贈予少年,老琴師離開時,少年撫琴相送,兩人敘寫純潔師生之情的故事。
劇情簡介:
老琴師在歸途中病倒在荒村渡口,漁家少年留老人在自己的茅舍里歇息,老人感到寬慰。翌日,老人病體康復,取出古琴,彈奏一曲,琴聲把少年引到他的身邊。少年學藝心切,老人誨人不倦,兩人結為師徒。秋去春來,少年技藝大進,老人十分欣喜。但慰藉之餘,思慮如何使弟子更上一層樓。一日,老人偶爾看到雛鷹離開母鷹獨自展翅翱翔的情景,豁然開朗。於是攜少年駕舟而去,經大川而登高山,壯美的大自然,使少年為之神往。臨別時,老琴師將心愛的古琴贈送給他,然後獨自走向山巔白雲之間。少年遙望消失在茫茫山野中恩師的身影,頓時靈感突來,他盤坐在懸崖峭壁之上,手撫琴弦,彈奏著心之曲,傾吐著對人生的贊美,悠揚的琴聲在山間回響 。
H. 美術片的製作過程是怎樣的
美術片包括動畫片、剪紙片、木偶片等。
拍動畫片的程序是這樣的:當導演拿到電影劇本後,要同創作人員一起,對整個影片的人物造型、音樂環境、攝影處理、對話等進行構思設計,把故事內容按照電影的要求,畫成連環畫式的分砂畫面,使文字變為圖畫形象。然後畫出各種人物形象的靜止圖、動作圖、表情圖以及人物比例圖、背景草圖等,經攝制組討論定稿後,再把每個角色的動作姿勢,用鉛筆畫在紙上,動一點就畫一張。一部放映一小時的動畫片,幾乎要畫六七萬張。畫面畫完以後,描線上色人員再把紙上的形象描在化學片上,塗上各種不透明的顏色,配上背景,然後再進行拍攝。拍攝時,要用逐格攝影機,拍一格,換一張畫面或一個動作,再拍一格,再換一張畫面或一個動作。
影片拍完以後,再請配音演員配上對白,加上各種需要的音響效果,並請音樂家根據劇情寫出曲譜,由樂隊配合放映在銀幕上的畫面,演奏配樂。然後,把這幾種錄好的聲音合並成一條聲帶後,再復制到電影畫面上,這樣的電影底片,經過洗印,翻製成拷貝,在銀幕上我們就看到能動會說的動畫影片了。
用木偶拍攝出來的美術片,稱木偶片。同理,用剪紙拍攝出來的美術片叫做剪紙片。
I. 兒童美術電影有哪些形式
兒童美術電影主要有下列幾種形式(A.B.C.D)。
AA、卡通片
BB、木偶片
CC、折紙片
DD、剪紙片
J. 美術片是電影四大片種之一,是什麼,什麼,什麼和什麼的總稱
電影四大片種是指:美術片、故事片、新聞記錄片和科學教育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