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題庫
A. 文言文的練習題及答案
文言文課外閱讀練習一:孟母戒子(《韓詩外傳》)
【選文】
孟子少時,誦(1),其母方織。孟子輟然(2)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訁宣 (3)也 ,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戒(4)之。自是之後,孟子不復訁宣 矣。
【注釋】
(1)[誦]背誦。(2)[輟然]突然停止的樣子。(3)[訁宣 ]xāun,遺忘。(4)[戒]警告。
【練習】
1、解釋各組中加點的詞的含義。
① 孟子輟然中止( ) ② 呼而問之:「何為中止?」( )
處士笑而然之( ) 何有於我哉?( )
2、在文中找出同義詞填在下面的橫線上。
①失:( ) ②此:( )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樣的一項是( )
A、呼而問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見之 D、自是之後
【閱讀提示】
孟軻的母親用刀割斷她自己織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誦不得遺忘,使孟子從此養成了嚴謹治學的態度,長大後終於成為戰國時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問題補充:、① 孟子輟然中止( ) 然字加點
② 呼而問之:「何為中止?」( ) 何字加點
3.處士笑而然之( ) 然字加點
4.何有於我哉?( ) 何字加點
① 孟子輟然中止(然:……的樣子 )
② 呼而問之:「何為中止?」( 何:什麼)*(因為「何為」應是「為何」,翻譯成「為什麼」,所以我覺得「何」是「什麼」的意思)
處士笑而然之(然:同意,贊同。 )
何有於我哉?(什麼 )
2、在文中找出同義詞填在下面的橫線上。 ①失:([訁宣 ]xāun ) ②此:( 是)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樣的一項是
D、自是之後(其餘皆為代詞)
B. 文言文練習題(孫權勸學)
1.①卿:古代君對臣、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以及朋友之間表示親切的第二專人稱。當塗:當道,當權。屬②孤:古時王侯的自稱。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③孰若:哪裡比得上。2.吳下阿蒙:比喻學識尚淺。刮目相待:表示用新眼光看人。3.相同點:都寫出了呂蒙的變化及魯肅的贊嘆之意。不同點:①課文主要記言,而本文則既有語言,又有人物的動作及心理描寫。②課文突出的是呂蒙的變化,而本文還表現出了魯肅對呂蒙的態度由輕視而嘆服的變化。③課文略去了兩人談話的內容,此處則作了清楚的交代。4.略
C. 文言文題庫
伶官傳序 作者:歐陽修
原 文: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於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綿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譯 文:
唉!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與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把三枝箭賜給庄宗,並告訴他說:「梁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與我約為兄弟,可是後來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交給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廟。以後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隨人官員,用豬羊去祭告祖先,從宗廟里恭敬地取出箭來,裝在漂亮的絲織口袋裡,使人背著在軍前開路,等打了勝仗回來,仍舊把箭收進宗廟。
行路難 作者:李白
原 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劍擊柱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譯 文:
金壺裝著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玉盤盛著的美味佳餚價值萬文錢。停杯投筷吃不下去,拔劍四望心中茫茫然。想渡黃河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滿了山嶺。空閑時在碧綠的溪水中釣魚,忽然又夢見乘舟從日邊經過。 行路難啊,行路難,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裡?定有機會乘長風破萬里浪,堅決掛上高帆渡過大海。
黔 之 驢 作者:柳宗元
原 文: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盪倚沖冒。
驢不勝怒,蹄之。
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譯 文:
黔這個地方沒有驢子,有個喜好多事的人用船運載了一頭驢進入黔地。運到後卻沒有什麼用處,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見到它,一看原來是個巨大的動物,就把它當作了神奇的東西。於是隱藏在樹林中偷偷地窺探它。老虎漸漸地走出來接近它,很小心謹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領。
一天,驢子一聲長鳴,老虎大為驚駭,頓時遠遠地逃跑;認為驢子將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懼。然而老虎來來往往地觀察它,覺得驢子好象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似的;漸漸地習慣了它的叫聲,又靠近它前前後後地走動;但老虎始終不敢和驢子搏擊。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驢子,態度更為隨便,碰擦闖盪、沖撞冒犯它。
驢禁不住發怒,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欣喜,盤算此事。心想到:「驢子的本領只不過如此罷了!」於是跳躍起來,大聲吼叫,咬斷驢的喉嚨,吃完了它的肉,才離去。
菩 薩 蠻
作者:李白
原文: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譯文:
一片平遠的樹林之上飛煙繚繞有如穿織,秋天的山巒還留下一派惹人傷感的翠綠蒼碧。暮色已經映入高樓,有人獨在樓上心中泛起陣陣煩愁。
她在玉梯上徒勞無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鳥兒飛回棲宿多麼匆急。什麼地方是你回來的路程?一個個長亭接連一個個短亭。
西 湖 七 月 半作者:張岱
原文:
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其一,樓船簫鼓,峨冠盛筵,燈火優,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笑啼雜之,還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聲歌,名妓閑僧,淺斟低唱,弱管輕絲,竹肉相發,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車,不衫不幘,酒醉飯飽,呼群三五,躋入人叢,昭慶、斷橋,嘄呼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輕幌,凈幾暖爐,茶鐺旋煮,素瓷靜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樹下,或逃囂里湖,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歸,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隊爭出,多犒門軍酒錢,轎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斷橋,趕入勝會。以故二鼓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如魘如囈,如聾如啞。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興盡,官府席散,皂隸喝道去。轎夫叫船上人,怖以關門,燈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擁而去。岸上人亦逐隊趕門,漸稀漸薄,頃刻散盡矣。
吾輩始艤舟近岸,斷橋石磴始涼,席其上,呼客縱飲。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頮面,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韻友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於十里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
譯文:
西湖到了七月半,沒有一樣可看的東西,只能看看那些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成五類來看他們。一類是,坐著樓船,帶著樂師,主人戴著士人的高冠,盛筵擺設在面前,燈火通明,倡優歌妓在表演,奴僕婢女在奔忙,雜亂的聲音,晃動的燈擾亂了湖面的寧靜,名義上是欣賞月色,卻根本不看月。要看這種人。一類是,有的坐船,也有的坐樓船,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大家閨秀,帶著莢貌的少年男子,笑聲叫聲夾雜在一起,船上的人環坐在平台上,只顧盼自己周圍,身在月下卻根本不看月。要看看這種人。一類是,也坐著船,也帶著樂師和歌妓,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閑散的僧人,他們慢慢地喝酒,輕輕地唱歌,樂器低聲地吹彈,簫笛聲、歌聲相互配合,這種人也在月下,既看月,又希望別人看他們欣賞月色的姿態。要看看這種人。一類是,既不坐船,也不坐車,他們衣衫不整,連頭巾也不帶,喝醉了酒,吃飽了飯,吆喝著三五成群,擠到人叢中,在昭慶:斷橋這些景點上亂呼亂叫,裝假醉,哼唱著無腔無調的曲子,這些人,月色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但實際上什麼也不看。要看看這種人。一類是,坐上罩有薄幔的船,帶著潔凈的茶幾,燒茶的火爐,茶水當即煮起,白色的茶具慢慢地傳遞,船上坐的人是好友,或是志趣相投之人,他們邀請月亮也坐上他們的坐席,有時停船在樹影之下,有時駕船進入里西湖躲開囂雜的喧鬧,他們欣賞月色,但人們卻看不見他們欣賞月色的姿態,他們也並不注意那些看月的人。要看看這種人。
杭州人游西湖的習慣,是巳時出城,酉時回城,錯開了月色最好的時光,如同避開仇人。這一晚,常常貪求那欣賞月色的名聲,成群結隊地爭看出城,多給門軍賞些酒錢,轎夫舉著火把,排列在湖岸等著。人一上船,就催促船夫快些趕到斷橋去,好趕上那裡最熱鬧的時候。因此,二更以前,西湖上的人聲、奏樂聲,如開水沸騰,如房屋撼動,如夢魘時的喊叫,又如喃喃的夢話,如聾人叫喊,又如啞人咿語,大船小船一齊靠岸,什麼景緻都看不見,只看見船篙擊打船篙,船幫碰著船幫,人肩並著肩,臉對著臉而已。過一會兒,游興盡了,官府擺的賞月筵席散了,差役吆喝著開道,官轎離開了。轎夫呼叫船上的人,用城門要關來嚇唬那些遊人,燈籠火把像一列列星光,人們一群群簇擁著燈籠火把離開了。原在岸上的人也成群列隊地趕在關城門以前進城,湖上人漸漸稀少,不一會兒就走盡了。
這時候我們才攏船靠岸。斷橋上的石級才涼下來,我們在上面鋪上席子,招呼客人一同縱情飲酒。這時候月亮如同剛剛磨好的銅鏡,山也重新梳妝,湖也重新洗面,剛才那些慢慢飲酒、低聲唱曲的人出現了,那些在樹影下停船的人也出來了。我們和這些人打招呼,互致問候,拉著他們同坐一起,飲酒說笑。文雅有趣的朋友來了,有名的歌妓也到了,酒杯碗筷安放好了,樂聲、歌聲也開始傳出來。月色寒涼皎潔,東方將要發白的時候,客人才各自離開。我們讓船盪到十里荷花之中,在船中酣睡。荷花香氣催我們入睡,做了一個非常愉快的美夢。
與 陳 伯 之 書 作者:丘遲
原文:
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開國稱孤。朱輪華轂,擁旄萬里,何其壯也!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
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審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於此。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推赤心於天下,安反側於萬物;將軍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談也。朱鮪喋血於友於,張綉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況將軍無昔人之罪,而勛重於當世。夫迷塗知反,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將軍松柏不翦,親戚安居,高台未傾,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並刑馬作誓,傳之子孫。將軍獨靦顏借命,驅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強,身送東市;姚泓之盛,面縛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異類;姬漢舊邦,無取雜種。北虜僭盜中原,多歷年所,惡積禍盈,理至燋爛。況偽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攜離,酋豪猜貳。方當系頸蠻邸,懸首藁街,而將軍魚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乎生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想早勵良規,自求多福。
當今皇帝盛明,天下安樂。白環西獻,楛矢東來。夜郎滇池,解辮請職;朝鮮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強沙塞之間,欲延歲月之命耳。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總茲戎重。弔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懷,君其詳之。丘遲頓首。
譯文:
丘遲拜上,陳大將軍足下:(一向)安好,萬分榮幸。將軍的英勇是全軍之首,才能也是應世的豪傑。(您擯棄(庸人的)燕雀小志(及時脫離了齊國),仰慕(賢能的)鴻鵠高飛的遠大抱負(而投奔了梁王)。當初(您)順應機緣,(改換門庭),碰上了賢明的君主梁武帝,(才)建立功勛,成就事業,得以封爵稱孤,(一出門)有王侯們乘坐的(裝飾華麗的)車子,擁有雄兵,號令—方,又是多麼雄壯、顯赫!怎麼一下子竟成了逃亡降異族的(叛逆),聽見(胡人的)響箭就兩腿發抖,面對著北魏的統治者就下跪禮拜,又(顯得)多麼單劣下賤!
(我考慮)您離開梁朝投靠北魏的當時,並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只不過是因為自己內心考慮不周,在外受到謠言的挑唆,(一時)執迷不悟(不辨是非)行動失去理智,才到了今天(叛梁降魏)這個(局面)聖明的梁朝廷(能)寬赦(過去的)罪過而重在要你立新功,不計較過失而廣為任用(人才),以赤誠之心對待天下之人,讓所有心懷動搖的人能消除疑慮安定下采,(這)您是都清楚的,不須我再一一細說了。(記得)朱鮪曾參預殺害漢光武帝的哥哥劉演,張綉曾用刀刺殺了曹操的愛子曹昂,光武帝劉秀並不因此疑忌(朱鮪),(反而誠心誠意地招降了他),魏王曹操(在張綉歸降以後)待他仍象過去一樣,況且,您既無朱、漲二人的罪過,功勛又見重於當代呢!誤入迷途而知道復返,這是古代賢明之人所贊許的(做法),在過錯還不十分厲害的時候而能改正,這是古代經典中所推崇的(行為)。皇上轉緩刑法申明恩德,(法網寬疏得)連吞船的大魚都可漏網;您家的祖墳未被損毀,親族戚屬也都安在,家中住宅完好,妻子仍在家中。您心裡好好想想吧,還有什麼可說的呢。現在,(粱)滿朝功臣名將都各有封賞任命,井然有序;結紫色綬帶在腰,懷揣黃金大印在身的(文職官員),參預謀劃軍、國大計;(各位)武將輕車豎旄旗,接受著保衛邊疆的重任,而且朝廷殺馬飲血設誓,(功臣名將)的爵位可以傳給予孫後代。唯獨您還厚著臉皮,苟且偷生,為異族的統治者奔走效力,豈不是可悲的嗎!
憑南燕王慕容超的強橫,(終至)身死刑場,憑後秦君主姚泓的強盛,也(落得個)在長安被反縛生擒的下場。因此明白道,天降雨露,分布各地,(只是)不養育外族;我中原姬漢古國,決不容有雜種同生。北魏霸佔中原已有好多年了,罪惡積累已滿,照理說已將自取滅亡。更何況偽朝妖孽昏聵狡詐,自相殘殺,國內各部四分五裂,部族首領互相猜忌,各懷心思,(他們)也正將要從(自己的)官邸被綁縛到京城斬首示眾。而將軍您卻象魚一樣在開水鍋里游來游去,象燕子一樣在飄動的帷幕上築巢(自尋死路),(這)不太糊塗了嗎?
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長起來,各種各樣的花朵競相開放,一群一群的黃鶯振翅翻飛。(您)(如今與梁軍對壘,每當登上城牆,手撫弓弦,遠望故國軍隊的軍旗,戰鼓,回憶往日在梁的生活,豈不傷懷!(當年出亡到魏國的)廉頗仍想作趙國的將帥,(戰國時魏將)吳起(知自己離去,西河將被秦佔領)而痛哭流涕的原因,都是、(人對故國的)感情。難道唯獨您沒有(這種)感情嗎?切望您能早定良策,自己棄暗投明。
當今皇上極其開明,天下平安歡樂, (有人)從西方獻上白玉環,(有人)從東方進貢措木箭。(西南邊遠地方的)夜郎、滇池兩國,解開辮發(改隨漢人習俗),請求封官,(東方的)朝鮮,西方的)昌海兩地的百姓,都叩頭接受教化。只有北方的北魏野心勃勃,(橫行在)黃沙邊塞之間,作出執拗不馴的(樣子),企圖苟延殘喘罷了!(我梁朝)全軍統帥臨王蕭宏,德行昭明,是梁武帝的至親,總攬這次北伐軍事重任,到北方安撫百姓,討伐罪魁。倘若您仍執迷不悟,不思悔改,(等我們拿下北魏時)才想起我的這一番話,(那就太晚了)。姑且用這封信來表達我們往日的情誼,希望您能仔細地考慮這件事。丘遲拜上
D. 《三峽》文言文練習題。
先寫山,寫出山高連狹窄的特點,為下文寫水做鋪墊。作者是以江水作注,重點寫江水,而水以夏水為盛,故先寫夏水。春冬之水都顯示出清幽美,秋季之水顯示出凄婉之美,古寫四季之境時,所以不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寫。
本文寫春冬之景,用素、綠、清、影四字突出其特點。寫秋季景色,用寒、肅、凄、哀四字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出來。
第三段寫三峽的秋天,通過描寫「林寒澗肅」、高猿哀鳴且回聲久遠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峽秋天的凄清悲涼的氣氛,同時抒發了作者對峽中漁民艱險、痛苦生活的悲憫。
文末以漁歌作結有什麼作用?作用:結構上:總結全文 內容上:引用漁歌民謠,渲染出三峽秋天的蕭瑟氣氛。
第三段中「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描寫得神情兼備,試分析好在哪裡?白色的急流回映著清光,綠色的水潭倒映著景物的影子。
這里先寫俯視江中所見。「湍」是動態,「潭」為靜境。以「素」飾「湍」,水如白練,明凈輕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間青,水光變幻。深水為潭,以「綠」飾「潭」,益見深沉寧靜。水中有影,則水平如鏡,倒影入潭,更覺風光秀麗。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裡景物重重,動靜相雜,色彩各異,相映成趣,堪稱秀麗雋逸。
第三段中「清榮峻茂,良多趣味」中的「趣味」指什麼?水清、樹榮、高山、草盛(茂盛),確有許多趣味.
E. 文言文翻譯 姚戈仲 練習題等
姚弋仲文言文翻譯閱讀答案
試題參考答案:
9、【答案】B。修:修飾,裝飾
10、【答案】C。(①寫遷徙;④表現其剛正:其剛直不回,皆此類也。)
11、【答案】C。(「姚弋仲責備石季龍苛責下人」有誤,「苛責下人」是石季龍兒子的過失,是梁犢反叛的原因。)
12、【參考答案】(1)石季龍忌憚他的剛強正直,因而沒有責怪他。(「強」、「而」、賓語前置各1分)(2)我不知道皇上是死是活,如果能見上一面,即使死去也沒有遺憾。(「一見」「雖」「恨」各1分)(3)(姚弋仲)於是在庭中披上鎧甲跨上戰馬,鞭馬向南賓士。(「貫」「策」「南」各1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姚弋仲,南安赤亭羌族人。年少就英武堅毅,不謀劃經營產業,只把收容貧苦撫恤孤弱作為要務,大家都既敬畏他又親近他。永嘉年動亂,向東遷徙到榆眉,用布包著嬰兒背在背上跟從他遷徙的戎夏等民族的民眾有幾萬人,自稱護西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風公。
劉曜平定陳安的時候,讓姚弋仲做平西將軍,封為平襄公,把他分封到隴上。等到石季龍攻下上邽,姚弋仲勸說他說:「您手中擁有十萬兵眾,正是施行權力制定策略的時候。隴上有很多英雄豪傑,秦地的民風勇猛剽悍,即使是治理策略隆正他們也遲後順服,如果是治理策略不正他們會先期反叛,應該遷徙隴上的豪俊,使它的核心力量空虛,藉此來加強京城的力量。」石季龍採納了這個意見,奏報石勒讓姚弋仲代理安西都督、六夷左都督。後來晉豫州刺史祖約來投奔石勒,石勒依禮優厚的對待他,姚弋仲呈上奏章說:「祖約為害晉朝,逼死太後,對國君不忠,可是您寵幸他,我擔心姦邪之風,禍亂的萌發,這是它的開始啊。」石勒認為他的意見很好,後最終殺死了祖約。
石勒死了以後,石季龍掌權,想起姚弋仲的話,就將秦、雍等地的豪俊遷徙到關東。等到石季龍廢掉石弘自己稱王,姚弋仲借口生病不去朝賀。石季龍多次召見,才赴朝,臉色嚴厲地對石季龍說:「為什麼石勒握住你的手臂把石弘託付給你,你接受託付竟然反過來要篡奪王位呢?」石季龍畏忌他的剛強正直,因而沒有責怪他。遷任持節、十郡六夷大都督、冠軍大將軍。性格清正儉朴,為人耿直,不修飾自己的官儀,多次呈上正直的言論,沒有什麼顧忌的,石季龍非常器重他。朝廷裡面重大的議決,他沒有不參與決斷的,公卿也畏忌他而推重他放低自己的身份。武城左尉,是石季龍寵幸的姬妾的弟弟,曾經侵擾他的衙署,姚弋仲逮捕了他,列舉他欺壓威脅的情狀,下令叫手下人殺了他。左尉叩頭謝罪,頭都流血了,手下人也諫勸,才沒有殺他。他的剛正、堅毅,都是像這之類的。
石季龍末年,反叛的太子侍衛梁犢在滎陽打敗李農,石季龍非常恐懼,快馬急招姚弋仲。姚弋仲率領他的部屬八千多人駐扎在南郊,自己輕騎趕到鄴。當時石季龍病了,不能及時召見姚弋仲,屬下把他帶到領軍省,賞給他自己吃的精美食物。姚弋仲發火不吃,說:「召見我討伐叛賊,難道是來討食物的嗎?我不知道皇上是死是活,如果讓我見一面,即使死了也沒有遺憾。」屬下把這話告訴了石季龍,才引他去覲見。姚弋仲責備石季龍說:「你的兒子死了才開始發愁吧?竟然愁到生病的地步。兒子小的時候沒有讓品行端正的人好好輔佐,以致讓他們自己殘殺。你的兒子自己也有過失,責求他的手下過於嚴厲,所以反叛了。你長期生病,所立的兒子又小,如果不勤查,天下一定會亂。應當憂慮這個,不要煩勞擔心叛賊了。梁犢等人因為有想要回到故地的想法,所以一起做了姦邪的叛賊,所做的事兇殘狠毒,這是註定會被擒獲的。我請求以死效命做一回前鋒,讓我一舉而結束叛亂。」姚弋仲性情率直,習慣對別人無論地位高下都用你稱呼,石季龍寬容他也不責備他,在座上就拜授他使持節、侍中、征西大將軍,賜給他鎧甲戰馬。姚弋仲說:「你看老羌我可以擊潰叛賊還是不能?」於是在庭中披上鎧甲跨上戰馬,鞭馬向南賓士,沒有辭別就出門了,於是消滅了梁犢。因為功勛加封可以持劍步行上殿,進朝堂後不用趨行,晉封西平郡公。
姚弋仲有四十二個兒子,常常告誡兒子們說:「我本來是因為晉朝大亂,石家對我很仁厚,所以想要討伐他們的奸臣賊子來報答他們的恩德。如今石家已經被消滅,中原沒有領主,自古以來沒有戎狄作天子的。我死後,你們就歸順晉朝,一定要竭盡為臣的節義,不要做不道義的事情。」於是派遣使者前往請求歸降。永和八年去世,時年73歲。
F. 小學文言文閱讀練習題
1、孔君復平詣其父,父不在,制乃呼兒出。 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兒曰。 示:________
曰:________
3、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聞:________
三、仔細讀下面的句子,回答問題。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對話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話精妙極了,妙在何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1、詣:拜見 乃:於是,就 2、示:給……看 曰:說 3、未:沒有 聞:聽見 三、(1)孔君平指著楊梅給楊家兒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果子。」楊家兒子答道:「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2)都根據人物姓氏來借題發揮,楊家兒子反應極快,才思敏捷。
G. 文言文練習題
2011屆廣東高考文言通假字大全
必修1
<14>《詩經》兩首
1.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通 ,含義: ; 通 ,含義: 。
2.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通 ,含義: ; 通 ,含義: 。
3.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通 ,含義: 。
4.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通 ,含義: 。
5.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通 ,含義: 。
6.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通 ,含義: 。
7.於嗟鳩兮,無食桑葚 通 ,含義: 。
8.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通 ,含義: 。
9.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通 ,含義: 。
<15>離騷
10.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通 ,含義: 。
11.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通 ,含義: 。
12.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通 ,含義: 。
13.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 通 ,含義: 。
<16>孔雀東南飛
14.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通 ,含義: 。
15.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 通 ,含義: 。
16.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 通 ,含義: 。
17.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 通 ,含義: 。
18.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 通 ,含義: 。
必修2
<15>赤壁賦
19.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通 ,含義: 。
<16>項脊軒志
20.某所,而母立於茲 通 ,含義: 。
21.比去,以手闔門 通 ,含義: 。
<17>與妻書
22.稱心快意,幾家能彀 通 ,含義: 。
23.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通 ,含義: 。
<18>逍遙游
24.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通 ,含義: 。
25.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通 ,含義: 。
26.三餐而反,腹獲果然 通 ,含義: 。
27.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通 ,含義: 。
28.此小大之辯也 通 ,含義: 。
29.德合一郡,而征一國者 通 ,含義: 。
30.旬有五日而後反 通 ,含義: 。
31.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 通 ,含義: 。
必修3
<15>蜀道難
32.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通 ,含義: 。
<16>琵琶行
33.家在蝦蟆陵下住 通 ,含義: 。
<19>元曲三首
34.蒯通言那裡是風魔 通 ,含義: 。
35.也曾與我喂牛切草,拽壩扶鋤 通 ,含義: 。
36.明標著冊歷,見放著文書
必修4
<14>孔孟兩章
37.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通 ,含義: 。
38.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通 ,含義: 。
39.塗有餓殍而不知發 通 ,含義: 。
<15>勸學
40.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通 ,含義: 。
41.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通 ,含義: ; 通 ,含義: 。
4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通 ,含義: 。
4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通 ,含義: 。
<16>過秦論
44.外連衡而斗諸侯 通 ,含義: 。
45.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通 ,含義: ; 通 ,含義: 。
46.秦有餘力而制其弊 通 ,含義: 。
47.天下雲合而響應,贏糧而景從 通 ,含義: 。
48.鋤耰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通 ,含義: 。
<17>師說
49.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通 ,含義: 。
50.句讀之不知,或之不解 通 ,含義: 。
<18>晏子治東阿
51.屬托行,貨賄至 通 ,含義: 。
52.並曾賦斂,倉庫少內 通 ,含義: ; 通 ,含義: 。
53.(晏子)再拜便辟 通 ,含義: 。
<19>諫太宗十思疏
54.雖董之以嚴武刑,振之以威怒 通 ,含義: 。
必修5
<14>鴻門宴
55.距關,毋內諸侯 通 ,含義: ; 通 ,含義: 。
56.張良出,要項伯 通 ,含義: 。
57.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 通 ,含義: 。
58.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 ,含義: 。
59.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 通 ,含義: 。
60.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 通 ,含義: 。
61.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通 ,含義: 。
<15>陳情表
62.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通 ,含義: 。
63.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通 ,含義: 。
<16>段太尉逸事狀
64.日群行丐取於市,不嗛,輒奮擊 通 ,含義: 。
65.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通 ,含義: 。
66.太尉判狀,辭甚巽 通 ,含義: 。
67.宗元出入岐周邠斄間 通 ,含義: 。
<18>鄭伯克段於鄢
68.謂之京城大叔 通 ,含義: 。
69.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通 ,含義: 。
70.姜氏欲之,焉辟害 通 ,含義: 。
71.無庸,將自及 通 ,含義: 。
72.段不弟,故不言弟 通 ,含義: 。
73.遂寘姜氏於城潁 通 ,含義: 。
74.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 通 ,含義: 。
75.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通 ,含義: 。
<19>報任安書
76.古者富貴而名磨滅摩 通 ,含義: 。
77.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通 ,含義: 。
78.思垂空文以自見 通 ,含義: 。
79.網羅天下放失舊聞 通 ,含義: 。
80.稽其成敗興壞之紀 通 ,含義: 。
81.則仆償前辱之責 通 ,含義: 。
選修2
<3>道山亭記
82.自粵之太末,與吳之豫章,為其通路 通 ,含義: 。
<5>《張中丞傳》後敘
83.此矢所以志也 通 ,含義: 。
84.及巡起事,嵩常在圍中 通 ,含義: 。
<6>六一居士傳
85.累於此者既佚矣,幸無患 通 ,含義: 。
<8>方山子傳
86.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 通 ,含義: 。
<12>寄歐陽舍人書
87.懼後世之不知,則必銘而見之 通 ,含義: 。
88.至於通材達識,義烈節士 通 ,含義: 。
89.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無以為也 通 ,含義: 。
<13>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90.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 通 ,含義: 。
<14>原毀
91.不若是,強者說於言 通 ,含義: 。
<18>心術
92.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 通 ,含義: 。
<19>鞭賈
93.則遫然枯,蒼然白 通 ,含義: 。
<20>興賢
94.然後踐五帝、三皇之塗哉 通 ,含義: 。
選修9
<13>項羽本紀
95.馬童面之 通 ,含義: 。
<14>蘇武傳
96.女為人臣,不顧恩義 通 ,含義: 。
97.畔主背親,為降虜於蠻夷 通 ,含義: 。
98.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 通 ,含義: 。
99.武卧嚙雪,與旃毛並咽之 通 ,含義: 。
100.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通 ,含義: 。
101.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 ,含義: 。
102.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 通 ,含義: 。
103.信義安所見 通 ,含義: 。
104.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通 ,含義: ; 通 ,含義: 。
105.武聞之,南鄉號哭,歐血 通 ,含義: ; 通 ,含義: 。
106.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通 ,含義: ; 通 ,含義: 。
107.異域之人,壹別長絕 通 ,含義: 。
108.士眾滅兮名已頹 通 ,含義: 。
參考答案
必修1
1.愛通薆,隱藏,遮掩;見通現,出現。2.說通悅,喜愛;女通汝,你,這里代指彤管。3.歸通饋,贈送。4. 匪通「非」,不是。5.蚩蚩通媸媸,笑嘻嘻的樣子。6.無通毋,不要。7.於通吁,表感嘆。8.說通脫,解脫。9.泮通畔,邊,岸。10.錫通賜,賜給。11.辟通僻,幽僻。12.道通導,引導13.正通證,作證。14.取通娶,娶妻。15.簾通奩,古代婦女梳妝用的鏡匣。16.紉通韌,柔韌牢固。17.藏通臟,臟腑。18.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無光的樣子。
必修2
19.屬通囑,勸酒。20.而通你,第二人稱代詞。21.闔通合,關閉。22.彀通夠。23.念通廿,二十。24.冥通溟,海。25.垂通陲,邊際。26.反通返,返回。27.知通智,智慧。28.辯通辨,區別。29.而通能,能耐。30.有通又,反通返。31.辯通變,變化。
必修3
32.匪通非,不是。33.蝦通蛤。34.那通哪。35.壩通耙,一種平地碎土的農具。36.見通現,現成的。
必修4
37.無通毋,不要。38.頒通斑。39.塗通途,道路。40.輮通煣,使……彎曲。41.有通又,暴通曝,曝曬。42.知通智,理智。43.生通性,本性,這里指天生的資質。44.衡通橫。45.從通縱;舉通與,交好。46.弊通敝,困頓。47.景通影,影子。48.棘通戟,一種兵器。49.受通授,傳授。50.讀通逗,停頓。51.屬通囑,囑托。52.曾通增,增加;內通納,交納。53.辟通避,退避。54.振通震,震懾。
必修5
55.距通拒,把守;內通納,接納。56.要通邀,邀請。57.豪通毫,細毛。58.倍通背,違背,背叛。59.蚤通早。60.卻通隙,隔閡。61.參通驂。62.閔通憫,這里指所憂愁的事。63.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64.嗛通慊,滿足,快意。65.椎通槌,打。66.巽通遜,謙恭。67.斄通邰,今陝西武功。68.太通太。69.參通三。70.辟通避,躲避。71.庸通用。72.弟通悌,合乎做弟弟的道理。73.寘通置,安置。74.闕通掘,挖掘。75.錫通賜,賜予。76.摩通磨。77.底通抵。78.見通現,表現。79.失通佚,散失。80.紀通記,歷史記錄。81.責通債。
選修2
82.粵通越。83.志通識,標志,標識。84.常通嘗,曾經。85.佚通逸,安逸。86.陽通佯,假裝。87.見通現,顯現,表彰。88.材通才,才學。89.畜通蓄,積蓄,富於。90.軸通舳,船尾把舵處,代指船。91.說通悅,高興。92.暴通曝,暴露。93.遫通速,極短時間,極快速。94.塗通途,指治世的境界。
選修9
95.面通偭,以背相向。96.汝通汝,你。97.畔通叛,背叛。98.縣通懸,懸掛。99.旃通氈,毛織的氈毯。100.去通弆,收藏。101.亡通無,沒有。102. 亡通無,沒有。103.見通現,表現。104.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辭別。105.鄉通向,向著;歐通嘔,嘔吐。106.宿通夙,早;昔通夕,晚。107.壹通一。108.頹通頹,毀壞。
H. 文言文練習題,帶答案的
初中語文總復習基礎百題::古文閱讀題
(一)課內文言文語段閱讀題
第一篇 閱讀《三峽》,完成1-4小題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湖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囐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詞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組是 ( )
A.之:春冬之時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其:其間千二百里 其真無馬邪
C.以: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以其境過清
D.故:故漁者歌曰 故自號曰醉翁也
2.試解釋加點詞的詞義。
①略無闕處( ) ②不見曦月( )
③良多趣味( ) ④晴初霜旦( )
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
② 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
4.(鏈接題)選出下面不是寫「水清」的一項 ( )
A.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B.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
D.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第二篇 閱讀《小石潭記》(節選),完成第1—4題。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傲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在文中的意義。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悄愴:
2.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劃有橫線兩處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3.請用第④段中的兩個四字短語,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樹蔓青翠,魚兒在清澈的潭水中暢游,面對如此美景,遭貶而游歷於此處的柳宗元卻到 , 。
4.如果你能經「時空隧道」返回到唐朝,並與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見,聽他傾訴內心的郁悶悲愴之情後,說幾句勸慰的話。其中要恰當引述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或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相關名句。(限在40字以內)
第三篇 閱讀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完成1--6題。
①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②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錄畢,走送之( ) (2)腰白玉之環( )
(3)寓逆旅主人 ( ) (4)皆被綺綉( )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余幼時/即嗜學 B.益慕聖賢/之道
C.無/鮮肥滋味之享 D.燁然/若神人
3.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
4.第②段將同捨生的豪華穿戴和作者的 作對比,體現作者
的精神追求。
5.選段寫了作者幼時求學的艱難和成年後求師的艱難這兩方面的內容,其中"求師的艱難"表現在哪三個方面?
6.宋濂無書讀,天寒抄錄;求師難,恭敬詢問;生活苦,以學為樂。這種求學精神對你有什麼啟示?請結合實際,談談認識。
第四篇 閱讀《岳陽樓記》(節選),完成1—3題。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至若春和景明( )(2) 把酒臨風 ( )
2.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微斯人,吾誰與歸?
3. 作者認為一個人應當具有怎樣的抱負,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五篇 閱讀《曹劌論戰》(節選),完成1—4題。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
①肉食者鄙( ) ②小惠未徧( )
③犧牲玉帛( ) ④雖不能察( )
2.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肉食者謀之 聚室而謀日
B.又何間焉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C.弗敢加也 萬鍾於我何加焉
D.忠之屬也 屬予作文以記之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
(1)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譯文:
(2)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譯文:
4.曹劌認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在戰前曹劌與魯庄公的論戰中,魯庄公的「鄙」表現在哪裡?曹劌的「遠謀」又表現在哪裡?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答:
第六篇 閱讀孟子的《魚我所欲也》,完成1--4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巳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A.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B.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
C.呼爾而與之 與:
D.萬鍾於我何加焉 加: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由是則生而不用也 B.蹴爾而與之
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行道之人弗受
C.所惡有甚於死者 D.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項燕為楚將,數有功
3.翻譯下面的句子。
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4.請說說畫線句子中的「是心」具體指什麼?
答案:
第一篇
1.D
2.①缺 ②太陽或(陽光)③真、實在 ④早晨
3.①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②懸泉和瀑布在那裡飛流沖盪
4.B
第二篇
1.(1)魚的影子。(2)憂傷(的樣子)。
2.(1)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流水聲,好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心中為之一樂。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
(每小題只要意思表達基本符合原意,語句通順,即可得分。)
3.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4.所寫的句子含有勸勉安慰之意,能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當地融合於內容之中。
第三篇
1.(1)跑 (2)腰裡系著 (3)寄居(或:居住、住在) (4)通"披"
2. B
3.(1)因此,人家多願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書。
(2) 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4.縕袍敝衣(粗袍敝衣) 不畏生活艱難刻苦讀書
5. 叩問之難;旅途之艱;生活之苦。
6. 例:雖然我們現在的學習條件優越,遠遠超過了宋濂,但刻苦學習的精神卻比不上他。因此,應該向他學習,不在生活上攀比,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
第四篇
1.(1)日光 (2)執 持
2.略
3.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第五篇
1.①鄙陋。目光短淺.②同「遍」,遺及,普遍。③古代祭祀用的豬、牛、羊等。④明察,弄清楚。
2.A
3.①這只是小信用,不能為神所信服(信任),神靈是不會賜福(保佑)你的。
②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4.魯庄公把戰爭取勝的希望寄託在少數人的支持和神靈的保佑上。曹劌認為取信於民是獲勝的保證。
第六篇
1.①禍患,災難 ②這,這樣 ③給 ④增加,益處
2.A( A 轉接 B 代乞人;結構助詞,的 C 比;在 D 為了;是 )
3.(我)所喜歡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意思對即可。)
4.在「生」和「義」不能兼顧的情況下,應該捨生取義。(或直接摘錄原文「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