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訴學科特點
① 法考客觀題題型是什麼
客觀題題型是: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和不定項選擇題。
2020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考試共兩卷。分為試卷一、試卷二,每張試卷100道試題,分值為150分,其中單項選擇題50題、每題1分,多項選擇題和不定項選擇題共50題、每題2分,兩張試卷總分為300分。具體考查科目為:
試卷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中國法律史、國際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二:民法、知識產權法、商法、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1)民訴學科特點擴展閱讀:
報名客觀題人員報名時應當具有以下材料:
1、有效居民身份證。
2、畢業證書。本人畢業證書應當能夠在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網站查詢或認證。
3、申請享受放寬政策人員,須具有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方戶籍。網上報名時,應上傳戶口簿首頁及本人頁電子照片。
4、電子證件照片。報名人員應當提供符合規定格式(寬413像素×高626像素)要求的本人近三個月內彩色(紅、藍、白底色均可)正面免冠電子證件照片。
5、司法行政機關要求的其他材料。普通高等學校、軍隊院校2021年全日制應屆本科畢業生和以同等學力報考的應屆碩士畢業生網上報名時,應當簽署《應屆畢業生承諾書》等等。
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怎麼樣
北航法學院定位清晰,借鑒國際著名法學院的辦學經驗,確立了以長效發展、全球視野為支點,以規范化辦學為基準,以發展高水平法學教育和研究為取向的辦學思路,依託北航強大的理工科及自然科學技術文化優勢,旨在培養法學基礎扎實,特色鮮明,應用能力強,兼具理工科背景,掌握一定的航空航天科學技術知識的復合型法律人才,為我國法治事業服務。2008年8月,法學院取得「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跨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平台。
現有教職員49人,專任教師44人,教授14人(博士生導師8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佔90%以上,具有留學經歷的佔40%以上。其中,8人為教育部三級崗以上教授,3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3人為美國富布萊特學者,1人為德國洪堡基金學者,1人獲得寶鋼優秀教師獎,1人為北航藍天學者,3人為北京市優秀教師,5人以上獲得省部級以上優秀教師稱號。
學院學科布局完整,重點與特色突出。下設民商法、國際法、訴訟法、法學理論與法律史、憲法與行政法和刑事法6個學科研究中心以及法律基礎和法律實踐2個教學中心。同時,依託學校在航空航天和知識產權領域的特殊優勢,設立了「外層空間法研究所」、「航空法研究所」、「知識產權與科技法研究所」3個國內聞名的特色學術研究機構。
③ 學校介紹里有法學院,學科叫法學,那法學包括的刑事訴訟法 民事訴訟等,是全部都要學,還是大幾開始分化
專科來考碩士,一般需要畢業兩年自後才有報考資格。法學專業一般包括十三門核心課程,不同的學校專業的設置也不一樣。但通常會包括:法理學,憲法,民法,刑法,行政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經濟法,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中國法律思想史,外國法律思想史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等
④ 司法考試有多難
司考,全稱是國家司法考試,目前叫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簡稱法考)。2018年下發的《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將原來的國家司法考試改為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最直接的不同,就在於法考的范圍加大了,原本只是司法人員參加的考試,擴大到不僅法官、檢察官、公證員需要通過該考試,從事行政處罰決定審核、行政復議、行政裁決的工作人員,以及法律顧問、法律類仲裁員也需要參加並通過考試。

從司法考試誕生至今,司法考試通過率最低的年份是2002年,這一年通過率僅為6.68%,而2005年至2008年的通過率逐漸升高,最高年份是2008年達到了25%,近些年的司法考試的通過率基本在10%左右,所以要說司法考試比較難,那僅指90%沒有通過的人群,畢竟還有10%的人通過了法考。
⑤ 法考應該先學哪幾科
第一輪:3月-7月上旬(聽課+做少量真題,主要跟循來勝的安排)
3月和4月我主要學民法、刑法,通過視頻的方式補來勝年前的民刑課程,同時每周六日去來勝上面授課,面授課也是以民刑為主,聽完一節課我會做一做講義上附帶的法考真題,或查一查老師課上說的法條,把法條標記在講義上(有的同學可能喜歡用本子記筆記,都可以)。一開始做真題會很痛苦,其一因為真題的綜合性很強,四個選項涉及到不同章節的知識,可能你才學了一個知識點,做起題來會比較困難;其二因為剛開始接觸真題還沒有感覺,錯誤率會很高,畢竟法考被稱為天下第一考,真題還是具有難度性的。
民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並且民刑打好基礎也有助於其它部門法的學習。民刑的分值高、難度大,一定要盡早復習,仔仔細細認認真真的打好基礎。我記得在3月份剛開課的時候,來勝的民法曹興明老師就跟我們說過一句話:每年總有一些別人看來一定能考過的人,偏偏考不過,也總有一些大家都覺得考不過的人,偏偏考過了。這句話一直伴隨著我的法考之路,它讓我認識到法考的不確定性很大,我不敢鬆懈,害怕自己成為「偏偏考不過」的那種人。
5月—7月上旬,這段時間我也是按照來勝的排課順序去學,民訴、刑訴、行政法、理論法學、三國、商經。學習方法與民刑無異,都是先聽面授課,等來勝工作人員把視頻課上傳後還要再聽一遍,把課堂上遺漏的筆記補全,聽課的過程也是在記憶,當有些知識點已經深入人心的時候,它就變成你的常識,後期再記憶更容易一些,所以對我來說聽課這個過程至關重要。聽完課可能還不太理解,這時就需要做法考真題來幫助你理解,這一階段我做的是講義上附帶的真題。
第二輪:7月中旬-8月底(真題為主+背講義)
說實話,從7月中旬雖然是我的二輪復習開始,但其實我的時間非常緊張,由於前面我一直在同時准備法考和考研,時間安排的不夠合理,再加上學校本身的課程,我法考就相當於只聽了兩遍課,做了少量真題,遠遠不夠,因此暑假選擇留校復習,每天的作息大概如下:
早上7點或不到7點坐在教室里開始正式的學習,學到上午10點左右,我會准時犯困,然後沖一杯咖啡繼續學習,一直持續到中午12點左右,12點到1點用來背單詞或聽聽政治課,1點以後繼續學法考的內容,下午5點左右去食堂吃飯,通常20分鍾內解決,吃完飯回來繼續學法考的內容,一直持續到晚上10點半教室關門,其中要抽一個小時的時間做考研英語真題,教室關門後我會去教學樓的一個過道里背法考的內容,一直到12點左右回宿舍洗簌睡覺。
這段時間確實很拼,中午不吃飯不午休,每天平均學習16個小時以上,倒不是我自己有多努力,而是由於前期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我不得不這么拼,不然真的時間不夠。期間來勝也有安排二輪復習,我是以一輪的老師和講義做基礎,二輪的作為一個補充。
第三輪:9月初-9月22號(查缺補漏+持之以恆)
進入9月份壓力驟增,距離考試還有一二十天,這是一個很尷尬的數字,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這也是心態變化最大的一個階段,尤其最後十天,通常上午信心滿滿,下午就垂頭喪氣,怎麼背了那麼多遍還是忘,覺得自己肯定考不上了!所以那幾天我經常上網路搜法考前X天的心理狀態,壓力實在大了就去找同學聊聊,真的很難熬。但學習不能停,無論是做真題還是背書,這個階段不要太在意正確率有多高,只要前面足夠努力,這一二十天只要照常堅持下去就好!貴在堅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