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追字在文言文

追字在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5 22:09:49

A. 求帶有君的古文(追+)

長門賦

司馬相如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獨居。言我朝往而暮來兮,
飲食樂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親。

伊予志之慢愚兮,懷貞愨之歡心。願賜問而自進兮,得尚君之玉音。奉虛言而望誠兮,
期城南之離宮。修薄具而自設兮,君曾不肯乎幸臨。廓獨潛而專精兮,天漂漂而疾風。登蘭
台而遙望兮,神(忄兄忄兄,音晃)而外淫。浮雲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晝陰。雷殷殷而響
起兮,聲象君之車音。飄風回而起閨兮,舉帷幄之(礻詹礻詹,音摻)。桂樹交而相紛兮,
芳酷烈之(門內加言,重疊,音吟)。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嘯而長吟。翡翠協翼而來萃
兮,鸞鳳翔而北南。

心憑噫而不舒兮,邪氣壯而攻中。下蘭台而周覽兮,步從容於深宮。正殿塊以造天兮,
郁並起而穹崇。間徙倚於東廂兮,觀夫靡靡而無窮。擠玉戶以撼金鋪兮,聲噌(口+宏去
宀,音宏)而似鍾音。

刻木蘭以為榱兮,飾文杏以為梁。羅豐茸之游樹兮,離樓梧而相撐。施瑰木之(木薄,
音博)櫨兮,委參差以(木康,音康)梁。時彷彿以物類兮,象積石之將將。五色炫以相曜
兮,爛耀耀而成光。致錯石之瓴甓兮,象玳瑁之文章。張羅綺之幔帷兮,垂楚組之連綱。

撫柱楣以從容兮,覽曲台之央央。白鶴嗷以哀號兮,孤雌(足寺)於枯腸。日黃昏而望
絕兮,悵獨托於空堂。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援雅琴以變調兮,奏愁思之不可
長。案流徵以卻轉兮,聲幼眇而復揚。貫歷覽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去日,音昂)。左
右悲而垂淚兮,涕流離而從橫。舒息悒而增欷兮,(足徙,音徙)履起而彷徨。揄長袂以自
翳兮,數昔日之(侃下加言,音謙)殃。無面目之可顯兮,遂頹思而就床。摶芬若以為枕
兮,席荃蘭而(艹+臣,音chai3)香。

忽寢寐而夢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覺而無見兮,魂(辶+王,重疊,音狂)若有
亡。眾雞鳴而愁予兮,起視月之精光。觀眾星之行列兮,畢昴出於東方。望中庭之藹藹兮,
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歲兮,懷鬱郁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復明。妾
人竊自悲兮,究年歲而不敢忘。

註:《長門賦序》雲,「孝武皇帝陳皇後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
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斤為相如、文君取酒,因於解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
以悟上,陳皇後復得親幸。」

B. 追其所見在文言文的意思是什麼

出自蘇軾的《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追其所見的意思是:(動手作畫,一氣呵成),來追上(畫出)他所看見的。

C. 關於追求作文文言文400字

文言文自傳400字

第1篇 文言文自傳400字
吾生於九六年六月,姓黃名子樂,未有字,人送外號曰可樂,心中好不歡喜。乃廣東珠海人氏。性格開朗,好與人交談,活潑好動。吾不汲汲於富貴,只因時時盼橫財之至!噫!朽木不可雕也。自幼愛好讀書,因而倍受贊譽。讀書時不求甚解,卻善記內容,遂精通課外之史焉,亦自稱之「天才」。嘻!臉皮之厚度,人難以匹敵哉!

吾雖瘦小,亦好舞刀弄槍,無奈身不處於亂世,志向只能破裂。嗚呼!既不得實現,只得於虛幻中嘗試。吾熱衷於電腦,亦頗有造化,只缺少時間,否則必成大事焉!好唱歌,生性膽小,常於空曠外引吭高歌,不敢擾民。

吾雖不才,相貌平平,亦不勤學,排名屢處他人之後,但亦盼成大器。「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吾不苦、不勞、不餓,如何成大器?君不見陽明之事乎?吾卻不肯為碌碌之輩,此生可成功否?將失敗否?

註:陽明,明朝偉大的四家,王守仁。

珠海市第七中學初二:黃子樂

第2篇 文言文自傳400字
吾生於九六年六月,姓黃名子樂,未有字,人送外號曰可樂,心中好不歡喜。乃廣東珠海人氏。性格開朗,好與人交談,活潑好動。吾不汲汲於富貴,只因時時盼橫財之至!噫!朽木不可雕也。自幼愛好讀書,因而倍受贊譽。讀書時不求甚解,卻善記內容,遂精通課外之史焉,亦自稱之「天才」。嘻!臉皮之厚度,人難以匹敵哉!

吾雖瘦小,亦好舞刀弄槍,無奈身不處於亂世,志向只能破裂。嗚呼!既不得實現,只得於虛幻中嘗試。吾熱衷於電腦,亦頗有造化,只缺少時間,否則必成大事焉!好唱歌,生性膽小,常於空曠外引吭高歌,不敢擾民。

吾雖不才,相貌平平,亦不勤學,排名屢處他人之後,但亦盼成大器。「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吾不苦、不勞、不餓,如何成大器?君不見陽明之事乎?吾卻不肯為碌碌之輩,此生可成功否?將失敗否?

註:陽明,明朝偉大的四家,王守仁。

珠海市第七中學初二:黃子樂

第3篇 文言文自傳400字
吾生於九六年六月,姓黃名子樂,未有字,人送外號曰可樂,心中好不歡喜。乃廣東珠海人氏。性格開朗,好與人交談,活潑好動。吾不汲汲於富貴,只因時時盼橫財之至!噫!朽木不可雕也。自幼愛好讀書,因而倍受贊譽。讀書時不求甚解,卻善記內容,遂精通課外之史焉,亦自稱之「天才」。嘻!臉皮之厚度,人難以匹敵哉!

吾雖瘦小,亦好舞刀弄槍,無奈身不處於亂世,志向只能破裂。嗚呼!既不得實現,只得於虛幻中嘗試。吾熱衷於電腦,亦頗有造化,只缺少時間,否則必成大事焉!好唱歌,生性膽小,常於空曠外引吭高歌,不敢擾民。

吾雖不才,相貌平平,亦不勤學,排名屢處他人之後,但亦盼成大器。「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吾不苦、不勞、不餓,如何成大器?君不見陽明之事乎?吾卻不肯為碌碌之輩,此生可成功否?將失敗否?

註:陽明,明朝偉大的四家,王守仁。

珠海市第七中學初二:黃子樂

第4篇 文言文自傳400字
吾生於九六年六月,姓黃名子樂,未有字,人送外號曰可樂,心中好不歡喜。乃廣東珠海人氏。性格開朗,好與人交談,活潑好動。吾不汲汲於富貴,只因時時盼橫財之至!噫!朽木不可雕也。自幼愛好讀書,因而倍受贊譽。讀書時不求甚解,卻善記內容,遂精通課外之史焉,亦自稱之「天才」。嘻!臉皮之厚度,人難以匹敵哉!

吾雖瘦小,亦好舞刀弄槍,無奈身不處於亂世,志向只能破裂。嗚呼!既不得實現,只得於虛幻中嘗試。吾熱衷於電腦,亦頗有造化,只缺少時間,否則必成大事焉!好唱歌,生性膽小,常於空曠外引吭高歌,不敢擾民。

吾雖不才,相貌平平,亦不勤學,排名屢處他人之後,但亦盼成大器。「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吾不苦、不勞、不餓,如何成大器?君不見陽明之事乎?吾卻不肯為碌碌之輩,此生可成功否?將失敗否?

註:陽明,明朝偉大的四家,王守仁。

珠海市第七中學初二:黃子樂

第5篇 文言文自傳400字
吾生於九六年六月,姓黃名子樂,未有字,人送外號曰可樂,心中好不歡喜。乃廣東珠海人氏。性格開朗,好與人交談,活潑好動。吾不汲汲於富貴,只因時時盼橫財之至!噫!朽木不可雕也。自幼愛好讀書,因而倍受贊譽。讀書時不求甚解,卻善記內容,遂精通課外之史焉,亦自稱之「天才」。嘻!臉皮之厚度,人難以匹敵哉!

吾雖瘦小,亦好舞刀弄槍,無奈身不處於亂世,志向只能破裂。嗚呼!既不得實現,只得於虛幻中嘗試。吾熱衷於電腦,亦頗有造化,只缺少時間,否則必成大事焉!好唱歌,生性膽小,常於空曠外引吭高歌,不敢擾民。

吾雖不才,相貌平平,亦不勤學,排名屢處他人之後,但亦盼成大器。「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吾不

D. "因"在古代文言文中的意思 請告訴我-- "因"字在古代文言文中的意思. 謝謝了,又快又好追加分.

1、依靠、憑借。

引證:我行其野,芃芃其麥。控於大邦,誰因誰極?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載馳》先秦·許穆夫人

翻譯:我在田野緩緩行,壟上麥子密密遍。欲赴大國去陳訴,誰能依靠誰來援?許國大夫君子們,不要對我生尤怨。你們考慮上百次,不如我親自跑一遍。

2、沿襲,承襲。

引證: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過秦論》兩漢·賈誼

翻譯:秦孝公死了以後,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繼先前的基業,沿襲前代的策略,向南奪取漢中,向西攻取巴、蜀,向東割取肥沃的地區,向北佔領非常重要的地區。

3、趁著;乘便。

引證: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兩漢·賈誼

翻譯:秦國憑借這有利的形勢,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劃分山河的區域。

(4)追字在文言文擴展閱讀

漢字:因

讀音:yīn

筆劃:

意思:

1、原故,原由,事物發生前已具備的條件~。

2、理由:因而、因為。

3、依,順著,沿襲。

組詞:主因 、起因、 原因 、因果 、因為 、因此 、基因。

E. 文言文幾個字的解釋 追50~

三豕涉河抄
豕: 己亥。
子夏之晉
之:到。
晉師己亥涉河也
涉:渡過。

晏子使楚
楚王聞之,謂左右曰
謂:對。

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
為:開。

儐者更道
更:改變。

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宜:只好。

F. 忘記自己所追求的用古文怎麼說(最好2個字可做名字的)

無欲

G. 蕭何追韓信文言文中之字的意思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一、 作助詞用。主要用法有四種類型: 1、 結構助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作定語的標志。 其格式為:定語+之+中心語。 例如: ①故時有物外之趣。(沈復《幼時記趣》)譯:物體本身以外的樂趣。 ②於廳事之東北角。(林嗣環《口技》) 譯:在客廳的東北角。 ③水陸草木之花。(周敦頤《陋室金銘》)——各種草木的花。 ④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范仲淹《岳陽樓記》)譯:(他們)觀賞自然景物後的感情 ⑤忘路之遠近。(陱淵明《桃花源記》)譯:忘記了路的遠近。 ⑥明有奇巧人……能以徑寸之木。(魏學伊《核舟記》)譯:直徑一寸的木頭。 ⑦菊之愛,陱後鮮有聞。(陱淵明《桃花源記》)譯:對於菊花的愛好。 2、 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使原來的主謂句成為句子成分或復句的成分。不必譯出。 其格式為:主語+之+謂語。例如: 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劉禹錫《愛蓮說》)譯:我唯獨愛蓮花的從淤泥中長出而不受到沾染。 ②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劉禹錫《陋室銘》)譯:這里沒有嘈雜的音樂聲侵擾耳鼓。 ③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劉禹錫《陋室銘》)譯:我認為菊花是花是的隱士。 ④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禮記)譯:當政治上最高理想實施的時候。 3、 用在不及物動詞、形容詞或時間副詞後起協調音節、舒緩語氣作用。不必譯出。 例如: ①公將鼓之。(左秋明《曹劌論戰》)譯:魯庄公將要擊鼓進攻了。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蒲松齡《狼》)譯:時間長了, 4、 賓語前置標志。通常出現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放在動詞謂語前。 其格式為:賓語+之+謂語。例如: ①孔子雲:「何陋之有?」 (劉禹錫《陋室銘》)譯: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②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輸》)譯:宋國有什麼罪呢? 動詞「有」,賓語「陋」、「何罪」,借「之」幫助,把賓語「陋」「何罪」從動詞「有」後面提到動詞前面。這個「之」只是提賓標志,無實在意義。按現代漢語的說法,「何陋之有?」即為「有何陋?」 「宋何罪之有?」即為「宋有何罪?」。 5、定語後置標志。為了強調定語,常把定語放在中心語的後面。例如: 馬之千里者。(韓愈《馬說》)譯: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吃完一石糧食。 二、作代詞用: 1、 人稱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我」、「他們」、「她們」、「它」、「它們」。例如: ①具答之。(陱淵明《桃花源記》)譯: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們。之:代指桃花源人。 ②親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譯:親戚背叛反對他。之:代指道的君主。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左秋明《曹劌論戰》)譯:所以戰勝了他們。之:代指齊國軍隊。 ④又數刀斃之。(蒲松齡《狼》)譯:殺死了狼。之:代指狼。 ⑤箬篷覆之。(魏學伊《核舟記》)譯:用箬篷葉做成的船篷覆蓋在上面。之:代指船艙。 ⑥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魏學伊《核舟記》)譯:關上窗戶。之:它,代指窗戶。 2、 指示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這」、「這樣」「這……事」、「那」、「那樣」等。例如: ① 漁為甚異之。(陱淵明《桃花源記》)譯:漁為非常驚異這件事。之:代指桃花源的情景。 ②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陱淵明《桃花源記》)譯:聽說了這件事。之:代指桃花源事。 ②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列子《愚公移山》)譯:還不能挖掉魁父這樣的小山。 三、作動詞用,相當於「到」、「往」、「去」: 例如: ①輟耕之壟上。(《史記陳涉世家》)譯:他停止耕作,到田埂上休息。 ②杜少府之任蜀州譯:到蜀州上任。 ③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史記陳涉世家》)譯:到駐地旁的叢林里的神廟中

H. 蕭何追韓信 文言文字詞解釋 准確有把握進!!

常從人寄食飲(從——跟隨、寄——依附);嘗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 (從——跟隨、其回——代詞,他),於是信答熟視之 (熟——仔細);上未之奇也(賓語前置,未奇之);上不我用(賓語前置,不用我);不及以聞(聞後面省略了賓語,即劉邦,聞做使動用法);顧王策安所決耳(策—計劃,安——怎麼);設壇場具禮乃可耳(乃 ——才,耳——助詞);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以為 ——認為,得——得到);淮陰人為余言(為——對);然乃行營(然——仍然,然而,乃——還是); 則庶幾哉(庶幾——有幸);天下已集(集——統一、安定)

I. 誰知道含有「追趕」、「從前」的文言文詞語的成語或俗語

這是七年級下冊的語文作業本中的內容 是第25課《短文兩篇》
要求是3.從課文中找出與下列詞語意義相同的文言詞語,並各寫含有這個文言文詞語的成語或俗語。
{1}追趕{ }———— ————
{2}從前{ }———— ————
答案見最後
【原文】
誇父逐日
誇父/與日逐走①,入日②。渴,欲得飲,飲/於河、渭③;河、渭/不足,北飲/大澤④。未至⑤,道渴/而死⑥。棄/其⑦杖,化為/鄧林⑧。
選自《山海經》

【譯文】
誇父與太陽競跑,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口渴了,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喝,又到北方去喝大湖的水。還沒有到,就在半路上口渴而死。他遺棄他的手杖,(手杖)變化成為一片桃林。

【注釋】
逐:角逐;逐走:競跑,賽跑。 入日: 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
得:表示情況允許,有能夠的意思。 於:到。
河. 渭: 黃河和渭水; 不足:不夠;
大澤: 大湖。傳說其大橫縱千里,在雁門山山北。
北:向北,到北方 至: 到;
道:名詞作狀語,在半路上; 而:表順接;
道渴而死: 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其: 代詞(代誇父) ;
為:變為,成為 鄧林: 桃林。

所以 追逐在其中應該是 入 字 應與 逐 字區分
逐字是競跑的意思 而入字是追趕的意思
題目中只要求寫含有入的成語或俗語就行了。
所以有很多參考資料
昂然直入 昂首挺胸地徑直走進去。形容態度傲慢
病入骨隨 骨隨:骨髓。病到骨頭里。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或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乘隙而入 趁著其空虛而侵入
乘虛而入 虛:空隙。趁著空隙或無人防範而進入
刀槍入庫 沒有戰爭,不用武備;和平麻痹,解除武裝,不作戒備
放龍入海 比喻放走敵人,留下後患
鶻入鴉群 鶻:同「隼」,一種兇猛的大鳥。比喻驍勇無敵
把臂入林 把:指挽著;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親熱。舊指相偕歸隱。
白魚入舟 比喻用兵必勝的徵兆。
半截入土 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內。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悖入悖出 悖:違背、胡亂。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財物,也會被別人用不正當的手段拿去。胡亂弄來的錢又胡亂花掉。
鞭辟入裡 鞭辟:鞭策,激勵;里:最里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病從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
病入膏肓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病入骨髓 病到骨頭里。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也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不堪入耳 堪:可,能;入耳:聽。指說的話使人聽不進去(多指臟話)。
不堪入目 指形象丑惡,使人看不下去。
不入時宜 時宜:當時的需要和潮流。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焉:怎麼。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長驅直入 長驅:不停頓地策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長距離不停頓的快速行進。形容進軍迅猛,不可阻擋。
嘗出入 曾經來往於。
超凡入聖 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達到聖賢的境界。形容學識修養達到了高峰。
趁虛而入 趁力量虛弱時侵入。
出將入相 出征可為將帥,入朝可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職位都很高。
出口入耳 指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
出神入化 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極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學藝術達到極高的成就。
出入人罪 指法庭裁判錯誤,把有罪的人認為無罪,把無罪的人認為有罪。
出生入死 原意是從出生到死去。後形容冒著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
穿房入戶 在人家內室里出出進進。形容和主人的關系極為密切。
撮鹽入火 撮:以指取物。鹽一放在火里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
大含細入 原指文章的內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氣,又概括了極微小的事物。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單刀直入 用短柄刀直接刺入。原比喻認定目標,勇猛精進。後比喻說話直接了當,不繞彎子。
登堂入室 堂、室:古代宮室,前面是堂,後面是室。登上廳堂,進入內室。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達到很高的水平。
遁入空門 遁:逃遁;空門:指佛教,因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開塵世而入佛門。
飛熊入夢 原指周文王夢飛熊而得太公望。後比喻聖主得賢臣的徵兆。
格格不入 格格:阻礙,隔閡。形容彼此不協調,不相容。
高唱入雲 原形容歌聲嘹亮,直上雲霄,後也形容一種論調或消息社會上傳說很盛。
鬼出電入 比喻變化巧妙迅速,不易捉摸。
故入人罪 故意把罪名加於人。
猢猻入布袋 猢猻:猴子。猴子進了口袋。比喻行動失去約束。
恨之入骨 形容痛恨到極點。
扞格不入 扞:絕;格:堅硬;扞格:相互抵觸,格格不入。過於堅硬而難於深入。形容彼此意見完全不合。
恨入骨髓 形容痛恨到極點。
虎入羊群 老虎跑進羊群。比喻強大者沖入柔弱者中間任意砍殺。
盡入彀中 彀中:弓箭射程以內,比喻牢籠、圈套。盡數網羅,全部就範。
漸入佳境 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從上到下,越吃越甜。後比喻境況逐漸好轉或興趣逐漸濃厚。
酒入舌出 形容人喝酒以後喜歡嘮叨。
驚蛇入草 形容草書寫得矯健而活潑。
刻畫入微 微:細小。精心細致地描摹,連極小之處也不大意。形容認真細致,一絲不苟。
籬牢犬不入 籬笆編得結實,狗就鑽不進來。比喻自己品行端正,壞人就無法勾引。
量入為出 根據收入的多少來定開支的限度。
老僧入定 和尚靜坐,使心定於一處,不起雜念,叫入定。形容人靜靜地端坐著。
鋃鐺入獄 鋃鐺:鐵索鏈。用鐵鏈鎖起來,投入監獄。
明月入懷 比喻人心胸開朗。
泥牛入海 泥塑的牛掉到海里。比喻一去不再回來。
凄入肝脾 形容非常悲傷。
窮鳥入懷 窮鳥:困窘的鳥;懷:投入懷抱。比喻處境困難而投靠別人。
入吾彀中 彀:張滿弓弩;彀中:指箭能射及的范圍,比喻牢籠,圈套。進入了我的弓箭射程之內。比喻就範。
入情入理 入:合乎。合乎常情和道理。
入鄉隨俗 到一個地方,就順從當地的習俗。
入主出奴 原意是崇信了一種學說,必然排斥另一種學說;把前者奉為主人,把後者當作奴僕。後比喻學術思想上的宗派主義。
入木三分 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三過其門而不入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後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入境問禁 境:國境;禁:禁止,指法令或習俗所不歡物事項。進入一個國家或地區,先要問清楚那裡有什麼禁令。
請君入瓮 瓮:一種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別人的辦法來整治他自己。
日月入懷 舊稱生貴子的吉兆。形容心胸開闊。也比喻光彩奪目。
入室操戈 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到他的屋裡去,拿起他的武器攻擊他。比喻引用對方的論點反駁對方。
深入人心 指理論、學說、政策等為人們深切了解和信服。
入鐵主簿 比喻有才能有經驗的官員。
入門問諱 古代去拜訪人,先問清楚他父祖的名,以便談話時避諱。也泛指問清楚有什麼忌諱。
如入無人之境 境:地方。象到了沒有人的地方。比喻打仗節節勝利,沒有遇到抵抗。
入不敷出 敷:夠,足。收入不夠支出。
升堂入室 古代宮室,前為堂,後為室。比喻學識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達到很高的成就。
入國問俗 國:原指都城,後多指國家。到別的國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風俗習慣。
入井望天 比喻眼光狹小,看到的有限。
深入淺出 指講話或文章的內容深刻,語言文字卻淺顯易懂。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形容無路可走的窘迫處境。
隨鄉入鄉 到一個地方就按照這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生活。也比喻到什麼地方都能適應。
痛入骨髓 痛到骨頭里。比喻痛恨或悲傷之極。
體貼入微 體貼:細心體諒別人的心情和處境,給予關心和照顧;入微:達到細微的程度。形容對人照顧或關懷非常細心、周到。
絲絲入扣 絲絲:每一根絲;扣:織機上的主要機件之一。織布時每條絲線都要從筘齒間穿過。比喻做得十分細致,有條不紊,一一合拍。
痛心入骨 形容傷心到了極點。
聳入雲霄 形容山或建築物很高,都進了雲端。
想入非非 非非:原為佛家語,表示虛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虛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脫離現實地胡思亂想。
無孔不入 孔:小洞。比喻有空子就鑽。
下喬木入幽谷 從高樹上下來,鑽進幽深的坑谷里。比喻棄明從暗,或從良好的處境轉入惡劣的處境。
誤入歧途 誤:受惑;歧途:錯誤的道路。由於受煽惑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
先入之見 指在對某事物進行調查研究之前就形成或接受的看法。指成見。
先入為主 指先聽進去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往往在頭腦中佔有主導地位,以後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就不容易接受。
熊羆入夢 舊時用於祝人生子。
羊入虎群 比喻好人落入壞人的手中,處境極端危險。
引狼入室 引:招引。把狼招引到室內。比喻把壞人或敵人引入內部。
誘敵深入 把敵人引進來,使它處於孤立而又不易逃跑的不利地位。
鑿隧入井 比喻費力多而收效少。
英雄入彀 入彀:指進入弓箭的射程以內,比喻就範。天下英雄均已就範。
魚貫而入 象游魚一樣一個跟著一個地接連著走。形容一個接一個地依次序進入。
怨入骨髓 恨到骨頭里。形容怨恨到極點。
神出鬼入 出:出現。象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後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出凡入勝 指超出了一般,進入了極高的境界。形容造詣精深,也指超脫世俗進入仙界。
引人入勝 勝:勝境。引人進入佳境。現多用來指風景或文藝作品特別吸引人。
避井入坎 見「避坑落井」。
避阱入坑 指避過了井,又掉進了坑裡。比喻避去一害,又受另一害。阱,異「穽」
避穽入坑 見「避坑落井」。
賓入如歸 賓客來此如歸其家。形容招待客人熱情周到。
兵藏武庫,馬入華山 兵器藏進武庫,軍馬放入華山。指天下太平。
病由口入 見「病從口入」。
操戈入室 比喻深入了解對方,找出其紕漏,又以對方的論點來批駁對方。
操矛入室 比喻深入了解對方,找出其紕漏,又以對方的論點來批駁對方。
長驅深入 猶言長驅直入。
出鬼入神 謂變化多端,不可捉摸。
出奴入主 唐韓愈《原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入於墨,不入於老,則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後以「出奴入主」謂挾門戶成見。
出淺入深 猶言深入淺出。
出入將相 猶出將入相。
出入神鬼 猶言神出鬼沒。
出入生死 出生入死。
出入無間 出入無間隔,猶言進出自由。
出神入定 形容聚精會神。
出聖入神 謂神奇高妙。
出死入生 ①從死亡里獲救。②猶出生入死。
出文入武 謂文武兼備。
出夷入險 出入於安危之中。
出有入無 出入於有無之中。
出輿入輦 謂動必乘車。
出雲入泥 謂自己一旦青雲直上,便不惜將舊時朋友踩入泥中。喻人情澆薄,世態炎涼。
撮鹽入水 形容立刻消滅干凈。也形容大而化之,什麼都不在乎。
旦暮入地 旦:早晨。暮:晚上。地:地府。早晚就要進入地府。表示年齡已高,隨時都可能死去。
東風入律 謂春風和暢,律呂調協。常用以稱頌盛世。
返虛入渾 ①謂詩作空靈,入於渾然之境。②謂人無知無識,渾渾噩噩。
放魚入海 比喻放走敵人,留下禍根。
高聳入雲 聳: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雲端。形容建築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格不相入 猶言格格不入。
孤軍深入 孤立無援的軍隊深入到敵作戰區。
鬼出神入 見「鬼出電入」。
過門不入 經過家門而不回家。形容忠於職守,公而忘私。
酣然入夢 很舒適地進入夢鄉
含笑入地 面帶笑容而死。猶言死而無憾。
回邪入正 猶言改邪歸正。
賤入貴出 低價買進,高價賣出。
景入桑榆 比喻垂老之年。
精義入神 精研事物的微義,達到神妙的境地。
量入計出 見「量入為出」。
馬入華山 《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後因以「馬入華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披發入山 謂離開俗世而隱居。
破門而入 砸開門進去。多指盜賊行為。
岐出岐入 謂出入無固定的處所。
沁入心脾 同「沁人心脾」。
請先入瓮 謂請先受審認罪。
入邦問俗 見「入國問俗」。
入地無門 形容陷入無路可走的困境。
入閣登壇 猶命相拜將。謂榮任高官顯爵。
入骨相思 形容思念之深,歷久難移。
入海算沙 ①到海底數沙子。喻白費功夫。②又喻用力精勤。
入火赴湯 喻不避艱險。
入竟問禁 竟:境的古字;禁:禁忌。進入一個國家或地區,先要問清楚那裡有什麼禁令,以免觸犯。
入境問俗 進入別的國家,先問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風俗習慣,以免違犯。
入理切情 合乎道理,切合實情。
入幕之賓 幕:帳幕;賓:客人。比喻關系親近的人或參與機密的人。
入聖超凡 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達到聖賢的境界。形容學識修養達到了高峰。
入室升堂 比喻人的學識技藝等方面有高深的造詣。
入死出生 形容冒著生命危險。
入土為安 舊時土葬,人死後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屬方覺心安。
入文出武 稱人兼備文武之才,入朝為文臣,出朝為將帥。
入鄉問俗 進入一個地方,先要問清那裡的習俗,以求適應當地的情況。
入孝出弟 見「入孝出悌」。
入孝出悌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謂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
上天入地 ①升上天空,鑽入地下。形容神通廣大。②比喻為實現某種目的而四處奔走。
深入膏肓 謂毛病已經無可救葯。
深入骨髓 形容達到極深極重的程度。
深入顯出 見「深入淺出」。
鼠入牛角 比喻勢力愈來愈小。
隨鄉入俗 見「隨鄉入鄉」。
體貼入妙 謂體會領悟深刻細致,而使描寫或模仿巧妙逼真。
體恤入微 同「體貼入微」。
梯愚入聖 謂啟迪引導凡夫俗子成為聖人。
條入葉貫 比喻深入精微,融會貫通。
無空不入 見「無孔不入」。
下喬入幽 原指鳥兒從高樹上下來,鑽進幽深的山谷。比喻棄明從暗,或從良好的處境轉入惡劣的處境。
陷入僵局 指僵持的局面
玄妙入神 形容技藝學問已進入高超而神奇的境界。
尋幽入微 尋幽:探究深奧難明的事理。入微:達到極其細致、深刻的地步。形容對深奧的事理探求達到非常深刻的程度。

第二篇是
共工怒觸不周山
【原文】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選自《淮南子》
【譯文】
從前,共工與顓頊爭奪部落首領,共工憤怒地撞擊不周山,支撐著天的柱子折斷了,拴系著地的大繩子也斷了。(結果)天向西北方向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動;地向東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湖流水和泥沙都向東南方向匯集。
【注釋】
顓頊(zhuān xū):傳說中的五帝之一,黃帝的後裔。 水潦(liǎo)塵埃歸焉,水潦:泛指江湖流。 共工怒觸不周山:選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撰寫的一部著作。共工,傳說中的部落領袖,炎帝的後裔。觸,碰、撞。不周山,山名,傳說在昆侖西北,《山海經,大荒西經》載:「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昔者:從前。 為:做。 帝:部落首領。 觸:碰、撞。 天柱折,地維絕:支撐天的柱子折了,系掛地的繩子斷了。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撐,地的四角有大繩系掛。 維:大繩子。系掛大地的繩子.共工怒觸不周山 2絕:斷。 折:(zhé)斷.受力而斷。這里應遵循古意,讀 zhé 傾:(qìng)傾向。 故:所以。 焉:這里。 滿:夠,達到 潦:積水。 塵埃:塵土,這里指泥沙。 歸:匯集。 而:表修飾,不譯。 焉:這里 移:移動。 東南:向東南方向。
所以,從前是 昔者,而一個昔字也可以 是從前的意思
含昔的成語有
今不如昔 現在不如過去
今昔之感 從今天的現實回憶過去的事
非昔是今 昔:過去。今:現在。認為過去是錯誤的,現在是正確的。
撫今追昔 撫:拍,摸,引伸為注意,注視;追:回想;昔:過去。看看現在,想想過去。
感今懷昔 對當前的事物有所感觸而懷念過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今非昔比 現在不是過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勢、自然面貌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撫今悼昔 因眼前事物而引起對往事的追思。
撫今思昔 見「撫今悼昔」。
撫今痛昔 見「撫今悼昔」。
感今思昔 見「感今懷昔」。
感今惟昔 見「感今懷昔」。
今是昔非 見「今是昨非」。

最後答案是
(1)追趕{入} 出雲入泥 深入顯出 等 在上文中選擇
{2}從前{昔} 今非昔比 感今惟昔 等 在上文中選擇

J. 文言文高手請進!好的追!!!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注釋

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履——音呂,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奪,忖度,這里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後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詞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詞,這里指量好的尺碼。
坐——同座,就是座位,這里指椅子、凳子一類的傢具。
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
罷——罷了,完結的意思,這里指集市已經解散。
無——虛無,沒有,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譯文:

鄭國有個想買鞋子的人。他先在家裡拿根繩子量好自己腳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卻忘了帶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經選好了一雙鞋,想比比大小,發現量好尺寸的繩子忘記帶來了,於是又急忙趕回家去取。等他帶著繩子跑回來時,集市已散,他最終沒能買到鞋。別人知道後對他說:「為什麼不用你自己的腳試一試呢?」他固執地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評點

這個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連鞋子也買不到。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也許是不會有的吧?但類似這樣的人,倒確是有的。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本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本本上寫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本本上寫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要碰壁。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