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文言文翻譯
㈠ 給我把文言文「山市」的全文拼音給我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原文拼音)
huàn奐 shān山 shān山 shì市 , yì邑 bā八 jǐng景 zhī之 yī一 yě也 , rán然 shù數 nián年 héng恆 bù不 yī一 jiàn見 。 sūn孫 gōng公 zǐ子 yǔ禹 nián年 yǔ與 tóng同 rén人 yǐn飲 lóu樓 shàng上 , hū忽 jiàn見 shān山 tóu頭 yǒu有 gū孤 tǎ塔 sǒng聳 qǐ起 , gāo高 chā插 qīng青 míng冥 , xiāng相 gù顧 jīng驚 yí疑 , niàn念 jìn近 zhōng中 wú無 cǐ此 chán禪 yuàn院 。 wú無 hé何 , jiàn見 gōng宮 diàn殿 shù數 shí十 suǒ所 , bì碧 wǎ瓦 fēi飛 méng甍 , shǐ始 wù悟 wéi為 shān山 shì市 。 wèi未 jǐ幾 , gāo高 yuán垣 pì睥 nì睨 , lián連 gèn亘 liù六 qī七 lǐ里 , jū居 rán然 chéng城 guō郭 yǐ矣 。 zhōng中 yǒu有 lóu樓 ruò若 zhě者 , táng堂 ruò若 zhě者 , fáng坊 ruò若 zhě者 , lì歷 lì歷 zài在 mù目 , yǐ以 yì億 wàn萬 jì計 。 hū忽 dà大 fēng風 qǐ起 , chén塵 qì氣 mǎng莽 mǎng莽 rán然 , chéng城 shì市 yī依 xī稀 ér而 yǐ已 。 jì既 ér而 fēng風 dìng定 tiān天 qīng清 , yī一 qiè切 wū烏 yǒu有 , wéi惟 wēi危 lóu樓 yī一 zuò座 , zhí直 jiē接 xiāo霄 hàn漢 。 lóu樓 wǔ五 jià架 , chuāng窗 fēi扉 jiē皆 dòng洞 kāi開 ; yī一 háng行 yǒu有 wǔ五 diǎn點 míng明 chù處 , lóu樓 wài外 tiān天 yě也 。 céng層 céng層 zhǐ指 shù數 , lóu樓 yù愈 gāo高 , zé則 míng明 jiàn漸 shǎo少 。 shǔ數 zhì至 bā八 céng層 , cái裁 rú如 xīng星 diǎn點 。 yòu又 qí其 shàng上 , zé則 àn黯 rán然 piāo縹 miǎo緲 , bù不 kě可 jì計 qí其 céng層 cì次 yǐ矣 。 ér而 lóu樓 shàng上 rén人 wǎng往 lái來 xiè屑 xiè屑 , huò或 píng憑 huò或 lì立 , bù不 yī一 zhuàng狀 。 yú逾 shí時 , lóu樓 jiàn漸 dī低 , kě可 jiàn見 qí其 dǐng頂 ; yòu又 jiàn漸 rú如 cháng常 lóu樓 ; yòu又 jiàn漸 rú如 gāo高 shè舍 ; shū倏 hū忽 rú如 quán拳 rú如 dòu豆 , suì遂 bù不 kě可 jiàn見 。 yòu又 wén聞 yǒu有 zǎo早 xíng行 zhě者 , jiàn見 shān山 shang上 rén人 yān煙 shì市 sì肆 , yǔ與 shì世 wú無 bié別 , gù故 yòu又 míng名 「 guǐ鬼 shì市 」 yún雲 。
《網路文言文翻譯》
㈡ 初一上所有文言文翻譯、(童趣、論語十則、山市、世說新語兩則、)最好配上練習題及答案(課文內容)急!!
童趣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視力好極了,每遇見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脫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夜裡,蚊群發出雷鳴似的叫聲,我心裡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現了千百隻白鶴;抬頭看著它們,連脖子也變得僵硬了。我又留幾只蚊子在白色帳子里,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邊飛邊叫,構成一幅青雲白鶴圖,果真像鶴群在青雲邊上發出叫聲一樣,這使我感到高興極了。
我常在土牆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檯子一般高,把叢草當成樹林,把蟲子、蚊子當成野獸,把土塊凸出部分當成丘陵,低陷部分當成山溝,我便憑著假想在這個境界中游覽,愉快而又滿足。
有一天,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鬥,(便蹲下來)觀察,興味正濃厚,忽然有個極大極大的獸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隻癩蝦蟆,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全被它吃掉。我那時年紀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聲驚叫起來。待到神智恢復,捉住癩蝦蟆,抽了它幾十鞭子,把它趕到別的院子去。
論語十則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間去溫習,不也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卻不發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徑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呢?」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憑借這一點當老師了。」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孔子說:「仲由,教導你對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智慧。」
孔子說:「見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看齊。見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同樣的毛病。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選擇他們的優點學習,(發現自己也有)他們那些缺點就要改正。
曾子說:「士不能不剛強勇毅,(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嗎?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遙遠嗎?」
孔子說:「在嚴寒的冬天,才會知道松柏是最後才凋謝的。」
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山市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常好幾年也不出現一次。(有一天)孫禹年公子跟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並沒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瓦是碧綠的,屋脊高高翹起,這才醒悟到原來是(出現)「山市」了。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的城牆,(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短牆,連綿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忽然颳起大風,煙塵彌漫,全城的景象變得模糊不清了。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上與天接,(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敞開著,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一層一層地指著數上去,房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麼小;再往上就變得暗淡了,似有若無,看不清它的層次。(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著(欄桿)的,有站著的,形狀不一。過了一段時間,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成為豆粒一般大小,終於完全消失。 我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鋪,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人們又管它叫「鬼市」。
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正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後,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那人便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那人便發起脾氣來,罵道:「真不是東西!跟別人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元方說:「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里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㈢ 山市文言文
一、層次:奐山山市……不一見。‖孫公子禹年……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鬼市」雲。
文章起筆奇特說明山市難得,文章是根據目擊者的敘述寫成。主體部分描繪山市出現的全過程,結尾一段寫山上的「鬼市」,這是補筆,有照應開頭的作用,說明奐山這個地方確實能看到這種奇異的現象。
二、統觀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三個階段。
1.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
這是目擊者眼中的畫面。文章還描寫了目擊者的心理變化:見孤塔時,彼此「相顧驚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現的,而且跟實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驚」,但一想到「近中無此禪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宮殿出現,才悟出原來這是「山市」。這樣寫就把讀者帶到目擊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寫仍是目擊者所見畫面,但讀者在感覺上發生了變化:一切都如同親見。
2.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
先總寫一筆:「高垣睥睨,連亘六七里。」頗有恢宏的氣象。然後分寫:「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雖然寥寥數語,卻可以誘發讀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圖》相似的畫卷來。這幅畫卷最後在風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悵然。
3.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因「風定天清,一切烏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漢的危樓,所以樓的形狀看得格外清楚,連樓外天空也顯現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距離比先前的城郭縮短了一些。更為特殊的是,樓上還有來來往往的人,或憑或立,與人世無異,這又給人以親切感,增強了觀賞的興趣。最後寫幻景的消失,跟影視中的漸隱鏡頭頗為相似,又使人感到餘味無窮。
結尾一段寫山上的「鬼市」,這是補筆,有照應開頭的作用,說明奐山這個地方確實能看到這種奇異的現象。
三、山市的變化是以時間為線索展開敘寫的,標示性的詞語是: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
四、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山市的特點:變幻莫測。
小朋友,學習要多用功啊……
㈣ 山市文言文翻譯
《山市》原文
作者:蒲松齡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譯文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常好幾年也不出現一次。(有一天)孫禹年公子跟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並沒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瓦是碧綠的,屋脊高高翹起,這才省悟到原來是(出現)「山市」了。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的城牆,(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短牆,連綿六七里,竟然像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樓閣的(建築),有像廳堂的(建築),有像街坊的(建築),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忽然颳起大風,飛揚的塵土很廣大的樣子,全城的景象變得模糊不清了。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剩下一座高樓,直接接觸雲霄與天河,(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敞開著,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
一層一層地指著數上去,房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麼小;再往上就變得暗淡了,似有若無,看不清它的層次。(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著(欄桿)的,有站著的,姿態各不相同。過了一段時間,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成為豆粒一般大小,終於完全消失。
我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鋪,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人們又管它叫「鬼市」。
賞析
縱觀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三個階段。
1.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
這是目擊者眼中的畫面。文章還描寫了目擊者的心理變化:見孤塔時,彼此「相顧驚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現的,而且跟實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驚」,但一想到「近中無此禪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宮殿出現,才悟出原來這是「山市」。這樣寫就把讀者帶到目擊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寫仍是目擊者所見畫面,但讀者在感覺上發生了變化:一切都如同親見。
2.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
先總寫一筆:「高垣睥睨,連亘六七里。」頗有恢宏的氣象。然後分寫:「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雖然寥寥數語,卻可以誘發讀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圖》相似的畫卷來。這幅畫卷最後在風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悵然。
3.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因「風定天清,一切烏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漢的危樓,所以樓的形狀看得格外清楚,連樓外天空也顯現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距離比先前的城郭縮短了一些。更為特殊的是,樓上還有來來往往的人,或憑或立,與人世無異,這又給人以親切感,增強了觀賞的興趣。最後寫幻景的消失,跟影視中的漸隱鏡頭頗為相似,又使人感到餘味無窮。
結尾一段寫山上的「鬼市」,這是補筆,有照應開頭的作用,說明奐山這個地方確實能看到這種奇異的現象。
作者介紹
蒲松齡(1640年—1715年),清代著名文學家、短篇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淄川區)蒲家莊人,蒙古族。舊志稱其「性厚朴,篤交遊,重名義,而孤介峭直,尤不能與時相俯仰。」所著有詩詞、文賦、雜著、俚曲、戲等,其文言小說《聊齋志異》膾炙人口,廣為流傳,飲譽海內外。他生於明末,卒於清初,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聰慧,學識淵博,19歲即考得全縣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後參加科舉考試,屢考不中,盡管其學識名聞鄉里,但追求功名卻始終沒能如願。直到71歲,才按例補為貢生(清代對考了一輩子都沒有取得功名,而年齡超過七十歲的考生的安慰性的功名)。四年後,蒲松齡去世。 在科舉考試中和官宦仕途上,蒲松齡屢屢受挫,終生不得志。為生活所迫,蒲松齡只好去做私塾先生。他對仕途失落同時,便把精力轉到寫作上去了。他一邊教書,一邊開始了文學創作。從20歲起,蒲松齡就開始收集、寫作志怪小說。 科場仕途的失敗使蒲松齡滿腔悲憤,一生的窮困潦倒使他接近和熟悉勞苦平民,身不在官場,反而使他對科舉和官場的黑暗腐敗有了深刻的認識。他滿腹實學,卻屢不中舉,他牢騷滿腹,卻無處可發,於是他把牢騷悲憤寄託在《聊齋志異》的創作中,這本書就成了蒲松齡「觸時感事」、「以勸以懲」的孤憤之書。
到蒲松齡40歲時,他的代表作《聊齋志異》一書的大部分已經完成,此後他還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可以說《聊齋志異》這部小說凝聚了蒲松齡一生的心血,是他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高峰。
所以有人說:若是蒲松齡中舉了,最多多一個清官,但中國文學卻少掉了一個里程碑,世人也無人知曉蒲松齡。禍福就是這么難於理解的轉換,這也是有所失才會有所得。
除《聊齋志異》外,蒲松齡還有不少詩、詞、散文、俚曲,他的作品還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以及《歷家文》、《農桑經》、《葯崇書》等關於歷法、農業、醫葯等通俗讀物,著有《宋七律詩選》和長篇白話小說《醒世姻緣傳》。
蒲松齡大事記:
明崇禎十三年( 1640年)
農歷四月,蒲松齡生。
明崇禎十七年( 1644年)
清順治元年
蒲松齡 5歲。
李自成軍陷北京,崇禎帝自縊。清兵入關;李自成軍敗走。清定都北京。
順治 14年(1657年)
蒲松齡 18歲。與劉氏成婚。
順治 15年(1658年)
蒲松齡 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第一進學,受知山東學政施閨章。
順治 16年(1659年)
蒲松齡 20歲。與張篤慶、李堯臣結郢中詩社。
順治 17年( 1660年)
蒲松齡 21歲。應鄉試未中。
康熙元年( 1662年)
蒲松齡 23歲。長子蒲箬生。
康熙二年( 1663年)
蒲松齡 24歲。應鄉試未中。
康熙四年( 1665年)
蒲松齡 26歲。在本邑王村王永印家坐館。
康熙九年( 1665年)
蒲松齡 30歲。八月,應江蘇寶應知縣、同邑友人孫蕙之聘,南遊做幕。
康熙十年( 1671年)
蒲松齡 31歲。春、夏在寶應、高郵。秋辭幕返里。三子蒲笏生。
康熙十一年( 1672年)
蒲松齡 32歲。四月,隨本邑縉紳高珩、唐夢賚游嶗山。秋應鄉試未中。
康熙十二年( 1673年)
蒲松齡 33歲。在本縣豐泉鄉王觀正家坐館。
康熙十四年( 1675年)
蒲松齡 35歲。應鄉試未中。四子蒲筠生。
康熙十八年( 1679年)
蒲松齡 40歲。開始在本縣西蒲村畢際有家坐館。三月,已作成之狐鬼小說初步結集,定名《聊齋志異》。高珩為之作序。
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
蒲松齡 44歲。作《婚嫁全書》。長孫蒲立德生。
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
蒲松齡 45歲。作《省身語錄》。
康熙二十六年( 1687年)
蒲松齡 48歲。春,結識大詩人王士禎。夏,王士禎來信索閱《聊齋志異》。秋,蒲松齡應鄉試,因「越幅」被黜。
康熙二十九年( 1690年)
蒲松林 51歲。秋應鄉試,再次犯規被黜。
康熙三十二年( 1693年)
蒲松齡54歲。春,山東按察使喻成龍慕名邀請,到濟南作客數日。館東畢際有病逝,蒲松齡作《哭畢刺史》八首。
康熙三十六年( 1697年)
蒲松齡58歲。選《庄列選略》。朱緗寄詩、札,續借《聊齋志異》未讀到的稿本。
康熙四十一年( 1702年)
蒲松齡63歲。暮春赴濟南,滯留數月,應鄉試未中。王觀正病卒。
康熙四十五年( 1706年)
蒲松齡67歲。作《葯祟書》。朱緗抄錄《聊齋志異》全書畢,題詩三首。
康熙四十八年( 1709年)
蒲松齡70歲。歲暮,撤帳歸家,結束在畢家三十年的西賓生涯。
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
蒲松齡71歲。十月,與張篤慶、李堯臣同舉鄉飲介賓。
康熙五十年( 1711年)
蒲松齡72歲。五月,王士稹病逝,蒲松齡有《五月晦日夜夢漁洋先生枉過,不知爾時已捐客數日矣》四首挽之。十月,赴青州考貢,為歲貢生,受知山東學政黃書琳。作俚曲《牆頭記》。
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
蒲松齡74歲。八月,劉氏病卒。
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
蒲松齡76歲。正月,病逝。
㈤ 《山市》文言文翻譯
譯文
蒲松齡(清代)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常好幾年也不出現一次。有一天,孫公子禹年跟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驚訝又疑惑,心想這附近並沒有寺院呀。過了一會兒,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瓦是碧綠的,屋檐高高翹起,這才知道原來是出現「山市」了。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低低的城牆,有六七里長,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量可以用億萬來計數。忽然颳起了大風,煙塵彌漫,全城的景象都變得模糊不清了。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高聳彷彿與天相接,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打開著,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裡是樓外的天空。一層一層地用手指指著數上去,已經不能計算層數。房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麼小;再往上就昏暗地看不分明了,數不清它的層次。低層樓上的人們來往匆匆,有靠著(欄桿)的,有站著的,姿態各不相同。過了一段時間,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小成為豆粒一般大小,終於完全消失。
我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鋪,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人們又管它叫「鬼市」。
選自《聊齋志異》蒲松齡
㈥ 蒲松齡《山市》 【原文及翻譯(一字一字對照)】
作者:蒲松齡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méng),始悟為山市。
未幾,高垣睥(pì)睨(nì),連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譯文
蒲松齡(清代)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常好幾年也不出現一次。有一天,孫公子禹年跟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驚訝又疑惑,心想這附近並沒有寺院呀。過了一會兒,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瓦是碧綠的,屋檐高高翹起,這才知道原來是出現「山市」了。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低低的城牆,有六七里長,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量可以用億萬來計數。忽然颳起了大風,煙塵彌漫,全城的景象都變得模糊不清了。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高聳彷彿與天相接,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打開著,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裡是樓外的天空。一層一層地用手指指著數上去,已經不能計算層數。房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麼小;再往上就昏暗地看不分明了,數不清它的層次。低層樓上的人們來往匆匆,有靠著(欄桿)的,有站著的,姿態各不相同。過了一段時間,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小成為豆粒一般大小,終於完全消失。
我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鋪,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人們又管它叫「鬼市」。
㈦ 山市文言文的翻譯,急要
山市》譯文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常好幾年也不出現一次。(有一天)孫禹年公子跟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並沒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瓦是碧綠的,屋脊高高翹起,這才省悟到原來是(出現)「山市」了。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的城牆,(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短牆,連綿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忽然颳起大風,煙塵彌漫,全城的景象變得模糊不清了。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上與天接,(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敞開著,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
一層一層地指著數上去,房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麼小;再往上就變得暗淡了,似有若無,看不清它的層次。(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著(欄桿)的,有站著的,姿態各不相同。過了一段時間,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成為豆粒一般大小,終於完全消失。
我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鋪,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人們又管它叫「鬼市」。
對了嗎?
㈧ 山市原文翻譯
1. 奐山 解釋:縣。舊淄州縣有奐山,也做煥山。
2.然數年恆不一見 解釋:但是經常是多年看不見一次。恆,經常。然:但是。
3.青冥 解釋:青色的天空。
4.相顧 解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5.近中 解釋:附近。
6.禪院 解釋:寺院。禪,佛教用語,表示與佛教有關的事物。
7.無何 解釋:不一會兒。
8.飛甍 解釋:兩端翹起的房脊。甍,屋檐。
9.始悟 解釋:才明白。
10.未幾 解釋:不久,過一會。
11.高垣睥睨 解釋:高高低低的城牆。高垣,高牆。睥睨,指女牆,即城牆上呈凹凸形的矮牆。
12.連亘 解釋:接連不斷。
13.居然城郭 解釋:竟然變成城郭了。居然,竟然。城郭,城市。
14.中有樓若者 解釋:其中有的像樓台的。
15.堂若者 解釋:有像廳堂的。堂,廳堂。
16.坊若者 解釋:有像牌坊的。坊,牌坊。
17.歷歷在目 解釋:清晰的出現在眼前。
18.莽莽然 解釋:一片迷茫的樣子。莽莽,廣大。
19.依稀 解釋:隱隱約約。
20.烏有 解釋:虛幻,不存在。
21.危樓 解釋:高樓。危,高。
22.霄漢 解釋:雲霄與天河。
23.窗扉 解釋:窗戶。
24.洞開 解釋:敞開。
25.裁如星點 解釋:僅僅像星星點點。裁,同「才」,僅僅。
26.黯然縹緲 解釋:黯淡下來,隱隱約約,若有若無。黯然,昏暗的樣子。
27.屑屑 解釋:忙碌的樣子。
28.憑 解釋:靠著。
29.不一狀 解釋:形狀不一樣。
30.逾時 解釋:過些時候。逾,越過。
31.倏忽 解釋:突然。
32.人煙市肆 解釋:人家和商店。
33.遂 解釋:終於。
通假字
烏有:沒有。烏,通「無」。
裁:通「才」。
然數年恆不一見:「見」同「現」
㈨ 山市重點字詞翻譯
原文
奐(huàn )山山市,邑(yì)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yǔ)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míng),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chán)院。無何,見宮殿(diàn)數十所,碧瓦飛甍(méng),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yuán)睥(pì)睨(nì),連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mǎng)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 ( fēi ) 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shǔ),樓愈高,則明漸少。數(shǔ)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piāo)(miáo),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xiè)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yú)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suì)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sì),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譯文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經常好幾年也不出現一次。(有一天)孫禹年公子和他的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附近沒有這寺院。不久,(又)看見幾十座宮殿,青色的瓦片,屋檐高高翹起,這才明白到原來是山市蜃樓。沒多久,(又出現)高高低低的城牆,連綿不斷有六七里長,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忽然颳起大風,塵土之大,城市變得隱隱約約。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朗,一切都沒有了,只有一座高樓,直接入青天。(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打開著,每層樓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一層一層地指著數上去,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才只有星星那麼小;再往上就變得暗淡了,似有若無,數不清它的層次。(低層)樓上的人們來往匆匆,有的人靠著欄桿,有的人站著,形狀不一。過了一段時間,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變得像拳頭一樣像豆粒一樣,於是什麼也看不見了。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塵世上的情形沒有區別,所以又管它叫「鬼市」。
字詞解釋
1、 奐山 :山名。舊淄川縣渙山,也寫作「煥山」。
2 、然數年恆不一見 :但是經常是多年看不見一次。恆,經常。
3、 青冥 :青天,天空。
4、 相顧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5 、近中:近處
6、 禪院 :寺院。禪,佛教用語,表示與佛教有關的事物。
7 、無何 :不久,不一會兒。
8 、飛甍 :飛檐。甍,屋檐。
9 、始悟 :才明白。始:才,悟:明白
10、 未幾 :不久,不一會兒。與「無何」意思相同
11 、高垣睥睨 :高高低低的城牆。高垣,高牆。睥睨,又寫做「埤堄」。指女牆,即城牆上呈凹凸形的矮牆。
12 、連亘 :連綿不斷。
13 、居然城郭 :竟然像一座城市。居然,竟然。城郭,城市。
14 、中有樓若者 :其中有的像樓。
15 、堂若者 :有的像廳堂。堂,廳堂。
16 、坊若者 :有的像街巷。坊(fāng),街巷,店鋪。
17 、歷歷在目 :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18 、莽莽然 :這里形容塵土之大。莽莽,廣大。
19 、依稀 :隱隱約約。
20 、既而:一會兒。
21 、烏有 :沒有。烏,同「無」。
22 、危樓 :高樓。危,高。
23、直接:直通。(一直到頂)
24、 霄漢 :雲霄與天河。
25、 窗扉 :窗戶。
26 、洞開 :名作狀,「像洞一樣大開」。
27、裁如星點 :僅僅像星星點點。裁,同「才」,僅僅。
28、黯然縹緲 :昏暗得看不分明。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29 、往來屑屑 :形容來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樣子。
30 、憑 :靠著。
31 、不一狀 :形狀不一。
32 、逾時 :過了一會兒。逾,越過。
33 、倏忽 :突然。
34 、人煙市肆 :人家和商店。市肆,集市。肆,店鋪。
35 、遂 :終於。
36 、邑 :縣。這里指清代淄川縣,今屬淄博市。
37 、孤 :孤零零
38 、聳 :聳立
39 、驚疑 :驚奇,疑惑
40 、碧 :青綠色
41、 甍 :屋檐
42、 同人:共事的人或志趣相同的人。
43 、恆:經常
44 、、然:但是
45 、數:幾
46 、明(出自文中「則明漸少」):光亮,
47 、行(出自文中「又聞有早行者」):出行 (另一說行也為走的意思) 48、 與世無別: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
49 、孫公子禹年:對孫禹年的尊稱。
50、公子:舊時用來稱呼豪門貴族的子弟。
51、風定天清:大風停止,天空晴朗。
52 、碧瓦飛甍:青色的瓦和翹起的屋檐
53 、孤塔聳起:意思是孤零零的一座塔聳立起來。
54 、一切烏有:這個詞用來形容什麼都沒有,或者也可以用來形容漏得或者消磨、消耗得所剩無幾。烏,同「無」。
56、直接霄漢: 古意: 無限接近於天河,形容山高。 今意: 直直的插入雲霄與天河,比喻山高景色美。
57、市肆:集市。肆,店鋪。
通假字
裁:同「才」,僅僅,只有。
烏:同「無」,沒有。
詞類活用
窗扉皆洞開(名詞做狀語,像洞一樣)。
古今異義
直接 (原文: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古義:一直連接到 今譯:不經過中間的事物。
危 (原文: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古義:高,高聳。 今譯:危險。
睥睨 (原文:未幾,高垣睥睨)
古義:指女牆,即城牆上呈凹凸形的矮牆。 今譯:眼睛斜著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或 (原文:或憑或立,不一狀)
古義:有的人 今譯:或者
一詞多義
然 (原文:然數年恆不一見) 但是,然而(表轉折)
(居然城郭矣) 竟然(放詞尾)
(塵氣莽莽然) ……的樣子
數 (原文:見宮殿數十所) 幾,幾個
(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表示計數。
一 (原文:惟危樓一座) 數詞,表數目
(原文: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 動詞,統一。
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有疑問請在線交談 望採納 謝謝
㈩ 山市文言文字詞解釋
青冥:青天,天空。 相顧:互相看;你看我,我看你。 近中:近處,附近。 無何:不多久。 飛甍:飛檐,形容屋檐高高翹起。甍,屋檐(有時指屋脊)。 始:才。 悟:明白。 為:是。 高垣:高牆。 居然:竟然。 城郭:城,城市(郭,外城)。 以:用。 依稀:隱隱約約。 而已:罷了(此處「已」不可單獨解釋)。 洞開:大開。 數:計算,點數。 裁:通「才」,僅僅,只。 或:有的。 憑:靠著。 遂:終於。 市肆:商店,店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