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術鑒賞論文
① 西方美術鑒賞論文,1300字左右
<由宗教教淺析西方中世紀基督教美術>
中世紀時期,泛指自公元4-5世紀至公元14—15世紀的1000年。古希臘、古羅馬
是歐洲古代文明時期,文藝復興是近現代文明的起點,中間經歷了1000年從古代文明走
向現代文明的過渡期。基督教產生於公元1世紀,形成於古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猶
太民族中,宣揚天國終會來到,人人平等、互愛,反對家庭制、私有制、世俗政權,自稱
是拯救貧苦人的教法。其教義認為:人是有來世的,現世是罪孽之海,一切罪孽的根源在
於肉體的要求和邪欲,要抑肉伸靈,拋棄歡樂和享受,修行可登天國,為了將來的幸福.
歸到神的懷抱。
公元5世紀韌,著名基督教神學家奧古斯丁在北非寫就了他的不朽之作——《上帝
之城》。自人類第一次背叛上帝以來,「由陶種愛造成丁兩座城市:一座世上之城,是由
愛自己,甚至連上帝都輕視的愛造成;另一座是天上之城,是由愛上帝,甚至連自己都看
輕的愛造成。」隨著上帝之城的發展,世上之城必將消亡,上帝之城終將勝利。現在看
來,奧古斯丁的神學歷史觀似乎是基督降世以後的 千年中西方文明歷史發展的一個最通
俗的比喻。
古羅4的統一帝國崩潰丁,基督教在隨後的年代裡經歷了「被鎮壓」、「傳播」、「承
認」的過程,逐步征服了整個歐洲。基督教的教義和組織浸透了中世紀西方社會行領域,
以宗教為基礎的法學、自然科學、哲學等都在符合教義的范圍中成長,美術則充當著上帝
與教會的代言人的角色。
基督教來源於古代的各類神話傳說,5世紀前一直沒有合法的地位.處於地下秘密的
活動中。當時有一種叫做「卡塔孔堡」的地下墓室,始建於l世紀,裡面是埋葬教徒的
墓地.人口處有一大廳,是教徒聚會勃L拜的場所。地下墓室有幾千米長,在墓的牆上、
室頂上飾以簡單的壁畫和灰泥浮雕。地下墓室的壁畫多取材於《聖經》,多為寓意象徵手
法,最常見的一個形象便是基督耶壞。在基督教禁慾主義思想還沒有形成之前,早期的基
督教還是受壓迫民眾美好未來幸福生活的象徵和代表。如把耶酥描繪成牧羊人,人民是他
的羔羊;葡萄藤象徵基督教;孔雀象徵永恆;鴿子表示心靈;心象徵博愛;塢鳥象徵聖
靈;船代表教會,等等。
公元4世紀時基督教已有了合法地位。信教者在統治者的支持下,不惜錢財、人力和
物力,在各地興建起大大小小的各種教堂。於是,基督教的活動場所由地下的墓室轉為地
上傳教的教堂。最早的教堂式樣是在古老長方形神殿的基礎上形成的「巴西里卡」式。
這種教堂外觀簡朴,內飾華麗,由彩色玻璃、各色大理石在牆壁上和窗上組成富麗堂皇的
「馬賽克」鑲嵌圓,外面配有古希臘建築的「科林斯式」或「伊奧尼亞式」石柱,加上
長廊、天窗、庭院、噴泉,看似宗教祈禱之地,卻滿含人與k帝情感的詩意情趣。
值得一提的是:「巴西里卡」式教堂在布局上已有了一定的宣揚教義庄嚴、神聖的形
式構造。一條大門——祭壇的縱長中軸線,強調了一種空間的動態感受,有一種精神漸趨
興奮的過渡過程,兩旁的列柱更使這一過程有了鏗鏘的節奏感,它調整了人們凌亂的腳步
及焦躁的思想。室內裝飾的華麗減輕、消解了物質的實體感,具有一種十分輕盈而易於步
入向卜的精神氛鬧。它成為基督徒與上帝進行交流的極佳場所。而大量的馬賽克半透明玻
璃的運用又製造出無數奇異的閃光,已有了足夠的能量展示上帝的陽光普照人間的意味。
自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西羅馬由於蠻族僱傭軍的政變而宣告滅亡。西歐蠻族國
家之間戰爭頻繁,經濟衰萎,文化藝術停滯;而作為東羅馬的拜占庭帝國的美術發展則出
現了兩個繁榮期。
第一個繁榮期是查士丁尼大帝時代,東羅馬的領土一度包括義大利和北非。查士丁尼
大帝為了誇耀戰績而大興土木.建造皇宮、劇場、教堂,聖索非亞大教堂是此時最著名
的;另一座著名教堂——聖維達爾教堂內部的鑲嵌畫《查士丁尼大帝及隨從》、
《皇後西奧多拉及隨從》是早期拜占庭藝術的名作。從這兩幅畫中可以看到當時
王權與教權的統一,繪畫既歌頌了查士丁尼帝王,又把它作為教堂的組成部分。畫面表現
皇帝和皇後來教堂朝拜的情節。直立的人物,橫排的構圖,有庄嚴向上的感覺,直線的表
現和斑瀾的色彩,節奏十分鮮明,似乎包含有禁慾主義思想和對上天虔誠的不可思議的精
神力量,裝飾效果強烈。宗教的發展.使《聖經》的傳播十分廣泛,用於裝飾《聖經》
手炒本的插圖畫數量十分可觀。它表現《聖經》的內容,有精美的花邊圖案和文字造型。
袖珍畫是該時期持有的一種美術形式。
② 求中外美術鑒賞論文一篇3000字
我有的是中國美術鑒賞和西方美術鑒賞
你自己合起來怎麼樣?
你要的話給我郵箱我發給你!完了你給我一個懸賞還有贊同就是
③ 誰有西方美術鑒賞論文,800字左右,不用很深奧,謝謝
其實,最早接觸到的印象派畫家的作品不是莫奈的《日出印象》,而是修拉的那幅《大腕島的星期日》,那是CCTV8的世界名畫鑒賞的一期節目,分析點彩法,不過當時吸引我的是畫面中那位拿傘的婦女的衣服。
後來,對印象派,後印象派有了一定了解,直到上大學選修這們課,在圖書館看這些畫家的介紹,知道現在作在這里寫這樣一篇關於印象派的文章。。。。。。。
最早的時候,我是在考慮到底是寫達 芬奇,還是凡 高,因為在整個美術史上,自己最感興趣的,最了解的就是這兩位了,但覺得達芬奇沒什麼話講,而梵谷呢,自己在高中時已經寫過了的。
上課較系統的接觸到他們後,覺得自己可以對這個流派寫點什麼,對這個流派的畫家寫點什麼。
說實話,真的不喜歡馬奈的作品,看他的作品,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詞來形容我的感覺,不是因為太震撼或是太感動的沒語言了,而是因為我的心和他的畫之間少了一座橋,沒有感覺。
關於德加,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幅舞蹈演員,其實他所話的那些舞蹈演員都不是她最美的舞姿,最優雅的那一瞬間。那都是日常生活中最不起眼的一瞬,不起眼的一個動作而已,但正是因為這些畫作的生活化,而使我們了解一種職業,一個社會層面的一段故事。
真實而不僵硬,似乎在細細的講述一個故事。
或許是因為自己審美的關系吧,我最喜歡的德加的作品是《 舞台上的舞女》。
似乎是第一眼看到那幅作品,我就被迷住了。。。。。。
那一瞬間,她舒展而自然的舞姿,沉醉於舞蹈的淡淡的微笑,象傘一般展開的芭蕾舞裙,輕盈的踏著地板的腳尖,如蒲公英般飄逸,似乎就在下一秒,在你眼前輕盈的旋轉而過,風一般。
背景一片的朦朧,檯面一片的朦朧,唯獨她的舞姿,唯獨她的微笑,與攝影中最拍給人相似的心靈美感。一切都在朦朧著,唯獨那個舞女。
凝視著,凝視著,彷彿自己就站在她的面前,如她一般的沉醉,沉醉於一個美妙的世界。
另一幅我印象極深的是戴手套的女歌手,那張畫中的歌手,有點嚇人,異地光的形式描繪的,但我很喜歡,因為她真實,真實就是喜歡的最好理由。畫面中泛用了黑色,這是在印象派作品中少用的一種顏色。而在這卻恰到好處,手套部分被有意的處理為近似黑色剪影,再加上北京的條狀裝飾,強化了形體對比,給人很強的視覺沖擊。
④ 西方美術鑒賞論文怎麼破
1首先要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選擇合適自己寫作方向的雜志很重要,這樣可以提高自己的投遞成功率.
2.其次要注意自己文章的格式把握,如果格式很不規整,肯能初稿就會面臨直接退稿
3.要注意文章創新性的把握,如果你寫的論文之前已經有好多人發表成功了,這個領域這個研究方向並沒有什麼創新點可言,那退稿的概率就會大很多
⑤ 求西方美術鑒賞論文
西方美術鑒賞論文:
15世紀威尼斯畫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藝術特色
〈1〉威尼斯在15世紀成為地中海沿岸最大的商業中心,實現貴族共和制政體,整個城市充滿繁華的世俗氣氛,15世紀後半期美術題材就從宗教轉向世俗。
〈2〉世俗的題材使藝術家把目光轉向美麗的自然風光,舒適豪華的生活也帶來一種享樂主義的情調,這一切都使威尼斯畫派的藝術家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演奏了一段華麗的終曲。
〈3〉威尼斯畫派追求色彩的熱烈明朗與輝煌燦爛。
〈4〉威尼斯氣候潮濕,也使油畫得到發展。
(1)貝利尼:
A.威尼斯畫派的創始人:注重風景的描繪,把自然景色詩意化,作品充滿寧靜和淡雅的情調。
B.成功之處在於將風景的氛圍與畫中人物的精神狀態緊密結合在一起。
C.色彩和素描的表現力成為首要的因素,這也是威尼斯畫派的共性:
a.《有小樹的聖母》:用刺眼的色彩安排揭示人物內心壯麗感受和精神狀態。
b.《神的歡宴》《湖的聖母》:大膽採用外光,色彩明朗鮮艷,流暢的線條富於音樂性。
D.這種和諧優美的基調促進了威尼斯畫派的形成和發展。
(2)喬爾喬納:
A.威尼斯畫派全盛時期的人物,第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威尼斯畫派的畫家。
B.詩一般的畫面:不僅是一種優美的視覺效果,而且有豐富的人文主義內涵:
a.《三個哲學家》《沉睡的維納斯》。
b.《田園合奏》:對美麗的大自然和對幸福人生的贊歌。
C.作品有高度的抒情,這種抒情被奇特的理性精神所統領,大自然在作品也變的日益重要。
(3)提香:
a.作品顯得壯麗,熱情,富於想像,色彩強烈,用筆奔放。
b.人物更為粗曠,更加加意氣風發,也更完整:
1.《天上人間的愛》:牧歌式的情調,反映出當時在人文學者中流行的新柏拉圖主義思想。
2.《烏爾賓諾的維納斯》:追求光與色的波瀾壯闊,形象逼真,生動,情節的風俗化處理,加強對世俗歡樂的認同感,反映他的現實主義藝術觀。
3.晚年內心充滿不安的情緒,筆觸顯得凝重,色彩更加單純:《丹伊娜》。
D.藝術的優點在於筆觸的運用方法為造型的表現提高了更多可能性。
(4)委羅內塞:
作品表現世俗的歡樂與自由:《利未的家宴》《迦納的婚宴》。
(5)丁托列托:
A.藝術理想是「把提香的色彩和米開朗基羅的形體結合起來」:
a.具有宏大的構圖,復雜激烈的人物動態和異乎尋常的透視角度:《聖馬可的奇跡》。
b.《銀河的起源》:運用人物動態與光線對比創造出生動歡快的氣氛。
B.主要關心畫面的視覺效果。
(6)柯羅喬:
畫面色調明快,詩意盎然,婦女形象美麗動人:《聖夜》《麗達與天鵝》15世紀佛羅倫薩畫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藝術特色(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美術)主要是以人文主義精神來畫宗教題材
(1)喬托:
A.佛羅倫薩畫派的創始人,他的藝術是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的分水嶺:不僅表現了卓越的繪畫技巧,也奠定了文藝復興藝術的現實主義基礎。
B.主要創作形式是壁畫,用人文主義精神來理解聖經題材,塑造的是典型的人的形象,滲透著崇高的道德內容:壁畫《逃往埃及》。
C.為了表現真實的生活場面,開始探索寫實的技巧,這是現實主義藝術在技法和理論上的重要課題,作為一種全新的藝術觀念對文藝復興藝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2)繼承和發展了喬托藝術傳統的是馬薩喬:A.為了反映世俗生活,以科學的探索精神,將解剖學,透視學知識應用於繪畫,出現科學和藝術的結合,使新的現實主義藝術得以進一步成長。
a.《出樂園》:突現了造型的體積感和空間的豐富性,畫面充滿了悲劇性氣氛。
b.《納稅錢》:柔和生動的線條和單純樸素的色彩對比加強了形的表現力。
B.人物開始脫離宗教的因素,體現出一種積極入世的宇宙觀。
C.他是那個時代現實主義藝術的奠基者,在他身上凝結著確立個人尊嚴的人文思想。
(3)波提切利:
A.注重用線造型,強調優美典雅的節奏和富麗鮮艷的色彩。
B.多取材於文學作品和古代神話傳說,更能抒發個性和世俗的感情。作品中充滿柔情的詩意,表達對美好事物的愛戀,洋溢著人文主義的樂觀精神:《春》。
C.《維納斯的誕生》:有獨創性的作品,雖然缺乏真實的空間透視,但沒有平板的印象,主要是線條的使用,利用有動感的線條來營造形體的體積感。
⑥ 西方美術流派鑒賞論文
我就隨便談談看法,事物都是在不斷發展運動的,繪畫學也一樣,當巴洛克與洛可可的產物新古典主義發展到巔峰之時還是寸步難行的,藝術家們渴望革新,在一片混沌黑暗的道路上緩慢摸索,但是無濟於事,應為自文藝復興以來諸多巨人已將這一領域的繪畫藝術推向了最高潮,再也無法上升,古典派最後希望就是德拉克羅瓦,安格爾,大衛等,可時還是很混沌很黑暗,沒有可以超越的了,然而繪畫界的頂級代表都沒有預見到一股蓄勢待發的思潮,他們的眼光始終停留在學院派3個字上,一片寧靜之時一道強光猶如閃電一般打破了西方繪畫界許久的沉靜,那便是印象主義,前期大師莫奈,雷諾阿,華沙羅,西斯萊等運用物理學中光學的研究成果將自然界中的7中原色搬入繪畫,但僅是表帶視覺沖擊,講究瞬間視覺,無思想性可言。如果說前期是動搖了學院派色彩理論,那麼後印象派則是空前的大巨變!後印象主義的3位大師高更塞尚與梵谷,直接動搖了上層學院派的根基,完全表現個人主觀情感,就如同音樂領域的貝多芬,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如同巨人拿起手中火把點名新的道路,具有開天闢地的意義。塞上被譽現代繪畫之父,他的構圖模式與繪畫中的注重物體塊面結構與透視直接影響了後來的立體主義開創者畢加索。印象派的成果猶如大樹長出不斷細枝,誕生了表現主義,野獸派,超現實主義等一系列抽象的繪畫派別,是里程碑式的,是空前的!藝術的新時代宣告到來,文學受其影響,音樂也受到波及,德彪西的印象主義音樂就是如此。它就如同洪水一樣,最後發展為海洋
⑦ 西方美術鑒賞論文
——文森特•威廉•梵高
始終無法忘記初中時剛接觸繪畫,聽老師講起梵高,在美術書上看到他的向日葵,我說不出他的畫那裡好,但他的畫就是讓我著迷,如痴如醉。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也許是他的熱情感染了我,我希望我就是那朵向日葵,永遠向著太陽。
後來慢慢的對梵高有了深入的了解,他生性善良,熱愛生活,但在生活中屢遭挫折,艱辛倍嘗。他獻身藝術,大膽創新,在廣泛學習前輩畫家倫勃朗等人的基礎上,吸收印象派畫家在色彩方面的經驗,並受到東方藝術,特別是日本版畫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創作出許多洋溢著生活激情、富於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向日葵》、《星夜》、《麥田群鴉》等代表作,大都是在他生命最後的六年中完成的,表現了他心中的苦悶、哀傷、同情和希望,透過這些作品,我可以看到一個更加真實的梵高,更加理解畫家的精神和思想。
文森特•威廉•梵高,出生於荷蘭贊德特鎮一個新教牧師家庭。24歲之前曾在海牙、倫敦、巴黎等地的古匹爾畫店當店員,後來成為傳教士,在比利時西南部的博里納日礦區傳教,由於同情和支持窮苦礦工的要求而被解職。在度過了一段極度失望和貧困的生活後,他決定在藝術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脫。1880年以後,他到處求學,向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求教,向荷蘭風景畫家安東•莫夫學畫,但最後還是決定自學。在1886年以前,他的作品還都處於探索的時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紡織工》等。1886年梵高隨他擔任古匹爾畫店高級職員的弟弟來到巴黎,結識了圖魯茲一勞特累克、高更、畢沙羅、修拉和塞尚,並參加印象主義畫家們的集會,在色彩方面受到啟發和熏陶。1888年2月,他同高更結伴同行,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寫生作畫,長達一年之久。這是他藝術風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時期,南國的強烈陽光和陽光照耀下的市鎮、田野、花朵、河流、農舍和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 「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 但後因兩人意見不合,高更離去,梵高的精神也開始逐漸分裂。梵高於1888年12月23日發病後,病情時好時壞,時重時輕,一次次住進醫院。1889年5月他被送進離阿爾一公里的聖雷米神經病院,成了徹頭徹尾的精神病人。但就在這時,奇跡出現了,梵高的繪畫竟然突飛猛進,風格迅速形成。然而這奇跡的代價卻是一個靈魂的自焚。1890年,經過聖雷米的德莫索爾精神病院的長期住院治療,病勢稍有好轉後,梵高回到巴黎,住在瓦茲河畔的奧韋爾,接受伽塞醫生的專門治療,並勤奮作畫,作有《伽塞醫生肖象》、《奧韋爾的教堂》等。但是,在1890年10月27日,在同伽塞醫生發生爭吵之後,梵高在麥田裡開槍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梵高一生留下了豐富的作品,直到去世之後才逐漸被人們所認識。這些作品中作者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現,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躍和扭動。這樣的藝術對20世紀表現主義影響甚深,特別是蘇丁和德國表現派畫家,從梵高的作品中吸取了不少重要的原則。他是繼倫勃朗之後荷蘭最偉大的具有世界性影響的畫家。但是,當他還活著的時候,一共只賣出過1幅畫。
提起梵高的經典作品,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往往是《向日葵》。它是梵高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現藏於倫敦國家畫廊。畫面上那種彷彿是從作者內心裡流淌出來的金黃色肆意渲染,單純的陶罐花瓶,粗糙的檯布,層層疊疊的陽光交織成的背景,在檯布上泛動著光暈;充滿朝氣的9朵向日葵正值盛開時節,花盤未盡顯露出來,甚至帶著嬌嫩的綠色,而另外幾朵向日葵則是蒼老的、成熟甚至是行將頹敗的,花瓣殘缺不齊,枝椏僵硬並扭曲傾斜。這似乎暗示著某種宿命,雖然在強烈陽光的沐浴底下,向日葵還是逃脫不了蒼老頹敗的結局,彷彿一切都那麼短暫地輝煌,世間萬物都不可能像太陽一樣永恆放光,短暫似乎是一切萬物的宿命。然而,梵高將陽光的金黃色強加給了所有的背景物,空氣、花瓶和檯布等等。當他一筆筆仔細地完成從調色板到畫布的顏料轉移時,他應該看到,整個畫室里已經被那種耀眼的金黃色所照亮了,包括他的臉,他那嚴肅的表情,他的精神世界。在梵高的筆下,那一團團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他們更狂放地表現出畫家對生活的熱烈渴望與頑強追求,宣洩著畫家對生命的盡情體驗與永久激動。
梵高的另一幅代表作品《星夜》,畫於1890年6月,現藏於紐約現代美術館。《星夜》呈現兩種線條風格,一是彎曲的長線,一是破碎的短線。二者交互運用,使畫面呈現出眩目的奇幻景象。這顯然已經脫離現實,純為梵高自己的想像。在構圖上,騷動的天空與平靜的村落形成對比。柏樹則與橫向的山脈、天空達成視覺上的平衡。暗黑的龍柏樹巫一樣飄舞著,渦旋般的星雲、旋轉的大小星體、甚至是新月都在快速旋轉中。那種獰厲的流紋彷彿是宿命的流向,一切都是動盪不安的,搖搖欲墜的。而教堂的尖頂顯得那麼渺茫無助,它的尖頂幾乎被夜空的渦漩所淹沒。梵高的世界其實就是如此脆弱無助,而他陷入了一個無法擺脫的渦漩中。全畫的色調呈藍綠色,畫家用充滿運動感的、連續不斷的、波浪般急速流動的筆觸表現星雲和樹木;在他的筆下,星雲和樹木象一團正在熾熱燃燒的火球,正在奮發向上,具有極強的表現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梵高曾在給弟弟迪奧的信中寫道「凝望著璀璨的星空,我總是不由得浮想聯翩……我不禁問自己,為什麼夜空中閃爍的亮點不能像法國地圖上的黑色標志那樣容易到達呢?我們只需坐上火車就可以到達特魯斯肯或盧昂,而到達星星那裡卻要經歷一次死亡之旅」。梵高所描繪的那些攪動著的漩渦似的星辰,在我們看來也許只是新奇創意的景色,但事實上那是作者心中的暗涌,以及對死亡的詮釋。或許對於梵高來說,死亡並不是災禍,而是通向天堂的隧道,是種精神的解脫。
梵高的最後一幅油畫是《麥田群鴉》,這是他生命中最後一幅逼真而可怕的寫照,也是他留給世人一份刺目的圖像的遺書。那是一個令人不安的畫面:一塊被三條岔道切割成兩等分的麥田,最左邊的道路幾乎呈現出一種邊界的狀態,中間一條道路以令人無限遐想的S形向遠方延伸,道路的盡頭全是一片迷茫與陰森,道路旁邊是充滿敬意的綠草,另一條道路向右邊遽然偏離並消失。它彷彿一個舉著雙臂的人,平躺著,雙肩上舉著豐收的麥田。那種令人激動並慰藉的金黃色,彷彿太陽照耀的聖域,它點燃了一個人的內心的喜悅。而卻在此時,天空令人不安地被烏雲遮住了,准確地說,那是一群會飛動的陰影,它是一群烏鴉,純黑色的烏鴉以及遠處天空中出現的陰霾彷彿是女巫的黑色大氅一樣遮住越來越少的陽光和麥田的光芒。它是一種矛盾的心情,是一種內心深處隱約的恐懼。這就是瀕臨死亡之前的梵高的世界,他眼裡的世界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令人激動的金黃色,它是屬於他那執著的精神的陽光色彩,另一種是令他恐懼的陰影和失望,他對那個世界失去了最後的信心,他的心情因此被切割瓦解,一塊麥田因此陷落,一片陽光因此而支離破碎。
梵高以自己的生命為賭注作畫,像荊棘鳥般用靈魂與鮮血譜寫生命的最後華章。在這幅絕筆畫中表達出梵高的「悲傷與極度的寂寞」, 他的結局似乎早就註定了。於是在奧維爾,七月燦爛的夏天,他朝自己的胸膛扣動了扳機,倒下的一剎那他的靈魂歸於永恆的金黃色大地,這位癲狂的天才畫家終於得到了解脫。
我要向我靈魂深處最愛的藝術家致敬,梵高一生坎坷,尤其是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的精神世界已經完全破碎。一如大海,風暴時起,顛簸傾覆,沒有多少平穩的陸地了。然而與之相對的,卻是他對藝術的愛。在面對不可遏止的疾病的焦灼中,他說:「繪畫到底有沒有美,有沒有用處,這實在令人懷疑。但是怎麼辦呢?有些人即使精神失常了,卻仍然熱愛著自然與生活,因為他是畫家!」「面對一種把我毀掉的、使我害怕的病。我的信仰仍然不會動搖!」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對繪畫有著偏執信仰的「瘋子」,用其短暫的一生向我們描繪了他對生命的熱愛與追求,訴說著他的激情與理想,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永恆的色彩。
⑧ 中外美術鑒賞論文, 求中外美術鑒賞論文一篇3000字
論 文 在線網(論文下載,大量免費資源)
論 文 帝國[(論文資源)
論 文 資料網內(各專容業論文下載)
論 文 快車網(各專業論文下載)
畢 業 論文網(論文發表等,不錯的地方)
專 業 論文網(專業論文下載,職稱考試)
大學生論文庫(看看吧挺好)
輕 松 論文網(論文網站)
易 起 論文網(不錯的地方
⑨ 外國美術欣賞的小論文急
奴隸社會時代
進入奴隸社會,那些文明古國譜寫了人類美術史的輝煌篇章。 美索不達米亞(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地區,又稱兩河流域)的雕塑,如巴比倫王國的「漢漠拉比法典」浮雕,亞述王國那些表現戰爭和狩獵的緊張場面、手法極為寫實、充滿激烈動勢的浮雕。 古埃及的龐大金字塔建築,按照正面律程式雕刻的人像雕刻和神秘威嚴的獅身人面像。 古希臘的自由民主創造了具有民主思想的建築、雕刻和繪畫作品,其中留存於世的不少健美而優雅的雕刻形象,如《擲鐵餅者》、《米洛斯的維納斯》等,尤其具有無窮的魅力。 古羅馬美術承繼著古希臘的傳統,但羅馬人的美術更傾向於實用主義。規模巨大的科洛西姆競技場和萬神廟是古羅馬建築的傑出代表。而曾被維蘇威火山灰掩埋達1700多年的龐貝壁畫,則給我們展示了古羅馬繪畫的獨特面貌。
封建社會時代
自公元476年開始,歐洲歷史進入封建中世紀。受基督教制約,中世紀美術不注重客觀世界的真實描寫,而強調所謂精神世界的表現。建築的高度發展是中世紀美術最偉大的成就。拜占廷教堂、羅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各具藝術上的創造性。與宗教建築相結合,雕刻、鑲嵌畫和壁畫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
14-16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美術以堅持現實主義方法和體現人文主義思想為宗旨,在追溯古希臘古羅馬藝術精神的旗幟下,創造了最符合現實人性的嶄新藝術。 義大利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是文藝復興美術的三位代表。達"芬奇既是藝術家又是科學家,其傑作《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皆被譽為世界名畫之首。米開朗基羅則在雕刻、繪畫和建築各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鼎盛期文藝復興藝術水平的典範之作。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雄偉健壯,氣魄渾宏。拉斐爾則以其塑造的秀美典雅的聖母形象最為成功。他的聖母像寓崇高於平凡,被譽為美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理想。
17世紀時期
17世紀在歐洲出現了巴洛克美術,它發源於義大利,後風靡全歐。其特點是追求激情和運動感的表現,強調華麗絢爛的裝飾性。這一風格體現在繪畫、雕塑和建築等各個美術門類中。佛蘭德斯的魯本斯是巴洛克繪畫的代表人物,他的熱情奔放、絢麗多彩的繪畫對西方繪畫具有持久的影響。同時代的現實主義大師如荷蘭的倫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貴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特色。
18世紀時期
18世紀羅可可風格在法國興起,隨後波及歐洲其他國家。羅可可美術的特點是追求華麗纖巧和精緻。代表畫家有法國的瓦托、布歇和弗拉戈納爾。隨著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到來,進步的美術家們又一次重振了古希臘古羅馬的英雄主義精神,開展了一場新古典主義藝術運動。其代表畫家是法國的大衛和安格爾。浪漫主義隨著新古典主義的衰落而興起。法國的熱里柯的《梅杜薩之筏》被視為浪漫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而這一運動的主將卻是德拉克洛瓦,其繪畫色彩強烈,用筆奔放,充滿強烈激情,代表作有《希阿島的屠殺》和《自由領導著人們》等。法國呂德的《馬賽曲》和卡爾波的《舞蹈》都是傑出的浪漫主義雕塑作品。
19世紀時期
19世紀中期是現實主義美術蓬勃興旺的時期。法國畫家庫爾貝是現實主義的倡導者,他的代表作《奧南的葬禮》堪稱繪畫中的「人間喜劇」,而《石工》則深刻揭示了社會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勤勞朴實的農民畫家米勒,以醇厚真摯的感情,歌頌了辛勤勞作的農民。政治諷刺畫家杜米埃創作了大量思想深刻而形象誇張的石版畫和油畫。德國女版畫家柯勒惠支,以社會民主主義思想和鮮明的個人風格創作了反映工人運動和農民革命的系列銅版畫和石版畫。俄羅斯的批判現實主義產生了列賓、蘇里科夫等傑出畫家。法國雕塑大師羅丹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現實主義品質。 19世紀後期在法國產生了印象派。此派繪畫以創新的姿態出現,它反對當時已經陳腐的古典學院派的藝術觀念和法則,受到現代光學和色彩學的啟示,注重在繪畫中表現光的效果。代表畫家有馬奈、莫奈、雷諾阿、德加、畢沙羅、西斯萊等。繼印象派之後還出現了新印象派(代表畫家是修拉和西涅克)和後印象派(代表畫家是塞尚、凡"高和高更)。而實際上後印象派與印象派在藝術主張並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其中凡"高的繪畫著力於表現自己強烈的情感,色彩明亮,線條奔放。高更的畫多具有象徵性的寓意和裝飾性的線條和色彩。法國畫家塞尚(1839-1906)是後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畢生追求表現形式,對運用色彩、造型都有新的創造,他的繪畫則追求幾何性的形體結構,他因而被尊稱為「現代藝術之父」。他的繪畫源泉是自然、人和他生活在其中的現實世界的事物,而不是昔日的故事和神話。
20世紀時期至今
20世紀以來,現代美術呈現出流派迭起,千姿百態的局面。1905年誕生的以馬蒂斯為代表的野獸派繪畫,強調形的單純化和平面化,追求畫面的裝飾性。1908年崛起的以布拉克和畢加索為代表的立體派繪畫繼承了塞尚的造形法則,將自然物象分解成幾何塊面,從而從根本上掙脫傳統繪畫的視覺規律和空間概念。隨著德國1905年橋社和1909年藍騎士社的先後成立,表現主義作為一種重要流派登上畫壇,此派繪畫注重表現畫家的主觀精神和內在情感。1909年在義大利出現了未來主義美術運動,此派畫家熱衷於利用立體主義分解物體的方法表現活動的物體和運動的感覺。抽象主義的美術作品大約於1910年前後產生,其代表畫家有俄羅斯畫家康定斯基和荷蘭畫家蒙德里安,而兩人又分別代表著抒情抽象和幾何抽象兩個方向。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產生的達達主義思潮,此派藝術家不僅反對戰爭、反對權威、反對傳統,而且否定藝術自身,否定一切。杜尚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畫上胡須,並將小便池作為藝術品,便是達達主義思想的體現。隨著達達主義運動消退,在此基礎上出現了超現實主義藝術思潮。此派畫家以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和夢幻心理學為理論基礎,力圖展現無意識和潛意識世界。其繪畫往往把具體的細節描寫與虛構的意境結合在一起,表現夢境和幻覺的景象。代表畫家有恩斯特、馬格利特、夏卡爾、達利、米羅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產生的以波洛克、德"庫寧為代表的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綜合了抽象主義、表現主義的特點,強調畫家行動的自由性和自動性。 20世紀50年代初萌發於英國、50年代中期鼎盛於美國的波普藝術,繼承了達達主義精神,作品中大量利用廢棄物、商品招貼、電影廣告和各種報刊圖片作拼貼組合,故又有新達達主義的稱號。代表人物有美國畫家約翰斯、勞生柏、沃霍爾等。 而70年代興起的超級寫實主義(或稱照相寫實主義)運動,其主要特徵是利用攝影成果,進行客觀的復制和逼真的描繪。代表畫家有克洛斯、佩爾斯坦,雕塑家中,安德烈、漢森最為著名。除上述之外,可以歸入現代藝術范疇的還有偶發藝術、大地藝術等。其許多藝術活動已經超出了美術的范圍。
⑩ 求一篇西方美術欣賞論文
大學開設選修課,旨在拓展大學生的素質和綜合能力,雖然體制上存在很多缺陷,但出發點還是很好的,這些姑且不談。選修《西方美術鑒賞》這門課,已經不是我第一次接觸藝術了,但卻是印象、收獲最大一堂課。
首先,來了解一下藝術:在藝術分類中,美術又稱造型藝術、視覺藝術、空間藝術。它是指藝術家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顏色、紙張、畫布、泥土、石頭、木料、金屬等,塑造可視的平面或立體的視覺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思想觀念和感情的一種藝術活動。它主要包括繪畫、雕塑、工藝、建築等類型。
在《西方美術鑒賞》老師給我們講解了許多畫派的畫家以及許多不同風格的作品。我不能夠真正懂得畫家的畫卻欣賞他們的生活,他們的作品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似懂非懂,有所感悟卻又無法言語。
就課上老師講解的內容,談談梵高和畢加索,他們的人生可以說是截然不同,但他們都是值得後人敬仰的畫家,他們畫我看不透但卻可以隱約的感覺到藝術家那可不平靜的心。梵高生性善良,熱愛藝術,但在生活中屢受挫折,艱辛倍嘗。他獻身藝術,大膽創新,在廣泛學習前輩畫家的基礎上,吸收印象派畫家在色彩上的經驗,並受到東方藝術,特別是日本版畫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創作出許多洋溢著生活激情,富於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然而卻得不到世人的認可,最後鬱郁而終。然而畢加索的一生卻是輝煌之至,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畫被盧浮宮收藏的畫家,他性情奔放,對於生活非常的樂觀,一生中畫法與風格幾經變化,似乎是一
位一生都沒能找到他的特殊藝術風格的畫家。
美術鑒賞課走進大學校園是為了更好的培養大學生,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最根本的問題是要提升大學生的精神境界。美術鑒賞的最終意義,就在於使大學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凈化,品格得到完善,從而使身心得到和諧發展,精神境界得到升華,自身得到美化。
美術鑒賞有益於大學生靈魂的雕鑄和人格的完善。藝術教育注重開發和挖掘人自身的潛能,並致力於培養人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立、自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質量,從而不斷提升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完善。
美術鑒賞有益於陶冶大學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學生的精神境界。通過美術鑒賞對美和藝術增進理解,無疑對提高文化素質和思想境界,都會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美術鑒賞可以幫助大學生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領域。在這種鑒賞活動中,是美術作品為我們提供了種種與他人產生共鳴的經歷與感受,能夠以一種藝術的眼光和態度看待周圍的一切事物,並獲得一種全新的洞察力。
在這堂課上印象最深的是:欣賞一幅畫不能看它像不像,要用心去感受畫家所要表現的心情、場景、意義,去感受當時畫家那顆不平靜的心。其實我們的生活中從來都不缺少藝術,要看你用什麼樣的眼光去欣賞、去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