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數學課日記

數學課日記

發布時間: 2021-08-02 19:44:29

數學日記(課堂日記或思維日記)200——300字

中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對其概念、理論、方法版等,並不是無動於衷權,而是常常抱有各種不同的態度,會有各種復雜的內心體驗。如果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會感到滿意、愉快和歡樂:學習失敗時,則會感到痛苦、恐懼和憎恨:遇到新奇的問題、結論和方法時,會產生驚訝和欣慰。雖然這種情感不直接參與數學的認知活動,但對數學學習起著推動、增加、堅持、調節等作用。因此,重視情感教育不僅能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而且對其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也是有益的.

⑵ 小學生關於數學課的日記怎麼

寫數學來日記首先要自聯系生活,根據平時學到的知識寫,當然,最簡單的方法是,你可以把一道應用題擴寫開來.
例如:小明有三十元錢,買了個西瓜十元,還剩多少錢?
你可以改寫為:日期 星期
今天是星期幾,天氣很熱,小明很口渴,於是媽媽就叫小明出去買一個西瓜,小明很高興,媽媽給了小明30元錢,讓他把找回的錢拿回來,小明蹦蹦跳跳的就走了.
到了賣西瓜的地方,小明看到有許多綠綠的大西瓜,賣西瓜的叔叔笑著看向小明,給他推薦了一個又甜又脆的好西瓜,小明問一斤怎麼賣,大叔說六毛錢一斤,稱了一下小明挑的西瓜是8斤,於是小明把錢給了大叔,大叔看小明挺可愛,就問他應該怎麼找給他錢,同學們,你們可以幫小明算算嗎?
列算式如下:30-0.6*8=25.2
所以賣西瓜的大叔應該找小明25.2元錢
當然,我這只是舉了個比較簡單的例子,你要根據你學的知識靈活運用阿

⑶ 數學日記。

1月20日星期三多雲錯中求解四年級的舉一反三中,有一種題型是「錯中求解」。我來舉個例子:王辰在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時,把被除數171錯寫成117,結果商比原來少2,但余數正好相同。正確的除數和余數各是多少?這道題其實很簡單:171錯寫成117,而商比原來少2,所以171-117的差=除數×2。這下除數求出來了,就簡單了。題目說余數相同,那麼我用求出的除數分別去除錯誤的被除數和正確的被除數,如果余數相同,且兩商的差是2,題就做對了。列式:(171-117)÷2=27;171÷27=6……9;117÷27=4……9;6-4=2。這下余數相同了,兩商的差也是2,答:正確的除數是27,余數是9。錯中求解真好玩! 1月27日星期三多雲七巧板這天,我在做一道題:先用三塊七巧板拼一個直角梯形,再用四塊七巧板拼一個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我是拼出來了,可等腰梯形我怎麼拼都拼不出來。我叫來爸爸,他來和我一起拼,可還是沒拼出來。我把七巧板拼成正方形放進盒子的時候,恍然大悟!啊!原來這個等腰梯形就在盒子里的那一排,而我和爸爸卻沒有發現,真是笨啊! 2月1日星期一晴錯中求解今天,又有一道錯中求解的題:小紅做題時,把被減數個位上0錯寫成6,把十位上的9錯寫成6,這樣算的差是200,正確的差是多少?這道題應該這么做:被減數個位上0錯寫成6,就說明少減了6;十位上的9錯寫成6,就說明多減了30;列式:200+6-30=176。答:正確的差是176。只要根據已知條件來一步一步推理,就能得出正確的結果,就像玩推理游戲一樣有趣! 2月4日星期四多雲優惠活動寒假裡,數學老師布置了30道趣味題的作業,其中有一題是這樣的:某商店搞優惠活動,1包味精7元,2包13元,3包17元,問4包多少錢?8包呢?一開始,我是這么想的:2包減1包也就是13-7=6,17-7=10,10-6=4,6-4=2,17+2=19,也就是4包19元,但我發現這個方法行不通,接下來5包8包的就就沒法減了。那還有什麼辦法呢?我苦思冥想,還是想不出來。沒辦法,只好上電腦查了。一查,原來是這么個道理:1包7元,2包13元=14-1;3包17=21-2×2;繼續推算下去,4包=28-3×2=22元;那麼8包就是56-7×2=42元。終於解出來了,原來是這么個道理呀!以後我還是要多多努力呀!

⑷ 寫一篇關於數學的日記(500)

把所有數學名詞疊一塊就可以了
二維點線面三角形(銳鈍直)四邊形(平行,矩形正方形),圓形
三維:球體,正方體,…
函數(映射(一對一,雙對一),定義域,值域…)
……

⑸ 求一篇數學日記!

第一篇:有趣的測量
生活中到處離不開數學!
今天,我在家裡做了一個事情,就是量一元硬幣。
工具是:一套尺子,一個一元硬幣,一隻彩筆。
先用彩筆畫出一元硬幣的直徑,它的直徑是2.5厘米,要想算出圓的周長,再用2.5乘3.14等於7.85厘米如果知道圓的半徑,在求圓的周長,應是:圓的半徑乘3.14乘2。
我還知道: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直徑,一般用字母R來表示。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心的線段,叫做半徑,一般用字母D來表示。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校
今天,我在家裡沒事干,就找到了一個以前四驅車的輪子。我就開始測量它的周長。找不著圓點是一個難事,於是我借用個課堂上的幾個方法,由於這個輪子是安到這里的,所以很不好測量,最後我還是按照車輪的大小在紙上畫出了一個圓。
測出了直徑。3、14×2、5=7、85(厘米).
這可真是一次有趣的測量啊!

第二篇:巧解幾何難題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後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裡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第三篇:有趣的二十四點
星期天,我和揚文一起玩了24點游戲。游戲規則很簡單:每人分別抽四張牌,然後用「+ 、-、×、÷」這幾種計算方法最後得數一定要得24,就行了。
游戲開始了,我們各抽了四張牌。唉!我的牌怎麼這么糟呀!你看,四張都是A。這時,只聽揚文說:「我可以了,你看,5+5=10,10×2=20,20+4=24。」第一輪,我輸了。但我並沒有灰心喪氣,因為後面還有機會,我一定要把握機會,好好贏一把。我又抽了四張牌「6、5、8、3」。我激動得馬上脫口而出:「6-5=1,8×3=24,24÷1=24。現在是1比1平了。」
揚文說:「有什麼的,我一定會在下一回合勝過你的。」第三回合到了,我又抽了四張牌「10、9、6、10」。我一看傻眼了。突然,只聽揚文大聲地喊道:「6×4=24,24+1-1=24。2 比1我贏了。」我看著他那得意的樣子,無計可施。
雖然這次游戲我輸了,但是我覺得24點真有趣,同時也感到數學真的很奇妙。我今後一定要努力學習數學,靈活運用「+、-、×、÷」的混合運算,在下一次的24點游戲中,一定要用得得心應手,當個高手。

第四篇:地瓜用處多
星期六,我跟媽媽到鄉下老家。一路上,我看見農民伯伯正在收地瓜,一個個地瓜就像一個個胖娃娃,對著農民伯伯笑,媽媽告訴我: 「現在是地瓜收獲的季節」 ,然後她又自言自語地說:「今天地瓜又豐富了」 ,我說: 「收這么多地瓜有什麼用?」 ,媽媽說: 「地瓜作用可大著呢!它可以做成地瓜皮、地瓜粉、地瓜條……」
媽媽知道我學了百分數,就問我:50 千克地瓜能榨出地瓜粉5千克,這些地瓜的出粉率是多少?如果奶奶今年榨500千克地瓜,那奶奶能收多少地瓜粉? 我算了算:
5/50×100%=0.1×100%=10%
500×10%=50(千克)
我算完了,對媽媽說: 「地瓜出粉率是10%,奶奶今年能收50千克地瓜粉。」我好奇地問媽媽:「這么多地瓜粉,奶奶用它干什麼呢?」奶奶說:「我們平潭的特色小吃——咸米時就少不了它,我們一家三口人吃一頓咸米就需地瓜粉0.4千克,那奶奶送我們10斤,可供我們做幾次咸米?」 我算了算:
10÷0.4=25(次)
我對媽媽說:「能做25次」 。 媽媽說:「平均每月吃2次咸米 ,夠吃一年嗎?」我說:「還吃不完呢,過年時還可以加餐一次。 」媽媽說: 「你還真能算,其實它還可以做成茹粉湯、茹粉條、茹粉結。」

第五篇:大樹有多高
星期六上午,我和媽媽、姐姐去亮山公園玩,一棵大樹映入我的眼簾。媽媽問:「歡歡,你能量出這棵樹的高度嗎?」「行,用一根跟它一樣高的竹竿,再量那根竹竿的長度。」媽媽反駁道:「哪來那麼長的竹竿?」「我……我……」我撓了撓頭。忽然瞥見地上樹的影子,一個念頭從我的腦子里閃過:對了,老師不是剛教過比例知識嗎?我興奮地說:「姐姐!借你一用!」姐姐滿臉疑惑:「怎麼求?」「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影子的長度和物體的長度成正比例。先量出你的身高,再量出你影子的長度,算出你的身高和你影子的比,再量出這棵大樹的影子長度,就能算出這棵大樹的高度了。」我得意地說。
因為我平時喜歡製作小製作,所以身上總是帶著一卷皮尺。我先量出姐姐的身高是1.56米,再量出她影子的長度是0.52米,他們的比是:1.56:0.52=3:1,量出這棵大樹的影子長度是1.1米,再算出高度:1.1×3=3.3(米),這便是大樹的高度了。媽媽和姐姐看著我,直豎大拇指。我樂呵呵地想:數學真有用!

⑹ 安靜的數學課日記200字

今天來上午第一節是數學課.這節課源和平常不一樣,特別有意思,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班的同學們都來到電教館.我的心怦怦地跳得非常快——十分激動呀!由於,我要走上講台朗讀自己編的「數學童謠」呢!
上課的鈴聲響了,老師在講台上問我們:「同學們,你們都預備好了吧」「預備好了!」同學們齊聲回答,響亮的聲音,看出了大家的預備一定很充分.老師微笑地點點頭,說:「那麼,我們這一節自編『數學童謠』課,現在就開始吧!」
同學們按照順序上講台,有的講述自己編的「數學故事」,有的朗誦自己編的「數學童謠」,有的敘說自己寫的「數學日記」……小朋友們一個接著一個,課堂里一次次地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很快就要輪到我了,我全身都有點兒發抖了.然而,當我邁開大步走上講台時,我反而不緊張了.於是,我就大聲地朗讀了我精心編寫的「數學童謠」:
數學算式真不少,
加減乘除須用好;
基礎知識要記牢,
很多題目解決了.
朗讀完了我在同學們鼓勵的掌聲中走下講台,心中一陣輕松.……同學們的故事、童謠、日記等,都離不開「數學」,內容豐富多彩,非常有趣.這節特別的「數學課」讓我得到了很多知識,真是太好了,我希看老師多上一些這樣的「課」,讓我們學起來更有愛好!

⑺ 寫一篇100字的數學日記

數學日記

今天,我一早就做完了作業,媽媽見了,便走過來,對我說:「紫妮,跟你玩個游戲吧!」「好呀!」我爽快地答應了。

媽媽拿來一塊圓紙板,紙板中心用釘子固定一根可以轉動的指針。紙板被平均分成24個格,格內分別寫著1—24個數。「媽媽,游戲規則是什麼?你快說呀!」我心急地說。「游戲規則很簡單,就是:指針轉到單數格或雙數格,都要加上下一個數。假如加起來是單數就是我贏,假如加起來是雙數就是你贏。」媽媽笑著說。

我見游戲規則這么簡單,就一連玩了十多次,可是每一次都贏不了媽媽,媽媽笑了起來。「為什麼總是單數呢?」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說:「你自己想一想吧!」於是,我絞盡腦汁地想呀想,終於讓我想起了老師曾經講過的公式:奇數+偶數=奇數。這下我可明白了,假如指針轉到單數格,那麼加下一個數就必然是偶數;假如指針轉到雙數格,那麼加下一個數就是奇數,所以,無論指針轉到任何一格,加起來的數都是奇數。媽媽就是利用這個規律獲勝的。

在數學的世界裡,有著許多奇妙的規律,只要我們學好數學、善用數學,它,就是無處不在的!

數學日記

10月15日 星期日 天氣晴

今天,爸爸到糖鋪店裡買了24顆糖。我、弟弟和妹妹看見了迫不及待地向爸爸去討糖。爸爸說:「那好吧!」我們聽了高興萬分。可是,這么多糖我們該怎麼分呢?於是我們就為了這點小事而爭吵起來。吵著吵著,我忽然想到數學課上老師教我們的平均分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於是我大聲說道:「好了,不要再吵了,我已經有辦法了。」弟弟和妹妹說:「真的?」他們似乎不太相信我。我又說:「你們不相信就聽我的解釋,我們這里不是有3個人嗎?」弟弟妹妹說:「是呀?」我說:「那不是很簡單,24÷3=8(顆),所以我們應該每人分到8顆糖。」弟弟和妹妹聽了,先是楞了一下,接著就快如閃電地向桌子上各拿走了8顆糖。我們個個都吃得津津有味。啊!我真要感謝數學中的平均分,要不然我們可能還在爭吵呢!

⑻ 寫一篇數學日記

今天,我放學回家,突然看見一家店前圍著許多人。我走近一看,原來店家在版進行促銷活動,只要交一權元錢便可回答一個問題,要是能在30秒內答對者可獲獎金30元。我看見其它人紛紛敗下陣來,便想:到底什麼題這么難呢?便懷著好奇心的心理交了一元錢。

我跟著老闆走進店內,他便開始提問:「小明去書店買書,買了17本99元錢的書,他一共花了多少錢?」他一說完,便露出了狡詐的目光,接著開始計時。時間一秒一秒的過去,我的汗水也一滴一滴地流下來,這99乘17不用豎式計算怎麼算得出來呢?就在這時,我靈光一閃,《口算速算天天練》里有一頁不是這樣寫到:一個100以內的數乘99的速算方法是:用這個數先乘100,再減去這個數即可。想到這,我便脫口而出:「1683。」我剛說完,那位老闆差點摔倒在地,他一看計時器,才28秒,無可奈何地給了我錢。

我拿著30元走出商店,望著別人那羨慕的目光,別提有多高興了。這時,我想:數學並不僅僅是1+1的計算,它在生活中用途也很廣,除了這件事外,買東西等事都用得到數學。所以,我再次想說:「數學,真有用。」

熱點內容
青年教師師德徵文 發布:2025-07-20 17:44:47 瀏覽:596
高一數學教學視頻全套 發布:2025-07-20 17:21:18 瀏覽:567
壽寧教育網 發布:2025-07-20 15:43:36 瀏覽:296
歷史研究性學習課題 發布:2025-07-20 15:41:08 瀏覽:513
學校暑期防汛預案 發布:2025-07-20 15:21:41 瀏覽:743
特教老師師德材料 發布:2025-07-20 13:44:24 瀏覽:346
師德師風學習活動總結 發布:2025-07-20 13:43:51 瀏覽:862
密度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20 12:02:52 瀏覽:578
幼兒教師德能勤績個人總結 發布:2025-07-20 11:03:41 瀏覽:869
一年級班主任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20 10:31:03 瀏覽: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