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高中語文議論文範文

高中語文議論文範文

發布時間: 2021-08-03 00:59:38

1. 高中語文的議論文該怎麼

議論文要求
1、論點
論點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對某一個問題或某一類事件的看法、觀點、主張,它要求要正確 、鮮明、有針對性。如《堅持就是勝利》一文的論點就是一個人要想取得學業上或事業上的 成功,堅持是一個重要條件。
《堅持就是勝利》
人們都想在事業或學業上有所成就,但是,只有一部分人取得了勝利,而相當一部分人卻陷入失敗的苦痛之中。這是為什麼呢?
俗語說「功到自然成」。按理說那些失敗者完全可以嘗到勝利的喜悅,但他們往往缺少一種 勝利的必要條件,那就是堅持。這就是他們失敗的原因。上邊的俗語中所提到的「功到」其 中已經隱含了「堅持」的意思。可見,一個人要想取得學業上或事業上的成功,除了個人的 努力之外,堅持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條件。

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時很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堅持到街頭去 觀察、諦聽,記下行人的零言碎語,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資料。這樣,他才在《大衛·科波菲爾》中寫下精彩的人物對話描寫,在《雙城記》中留下逼真的社會背景描寫,從而成為英國 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學事業上的巨大成功。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製蓄電池,其間不 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 被人們授與「發明大王」的美稱。

狄更斯和愛迪生就是靠堅持而取得最後的勝利的。堅持,使狄更斯為人們留下許多優秀著作,也為世界文學寶庫增添了許多精品;堅持,使愛迪生攻克了許許多多的難關,為人類的進步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可見,堅持能夠使人取得事業和學業上的成功。
那些失敗者往往是在最後時刻未能堅持住而放棄努力,與成功失之交臂。曾記得瑞典一位化 學家在海水中提取碘時,似乎發現一種新元素,但是面對這繁瑣的提煉與實驗,他退卻了。當另一化學家用了一年時間,經過無數次實驗,終於為元素家族再添新成員——溴而名垂千古時,那位瑞典化學家只能默默地看著對方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這兩位化學家,一位堅持住了,取得了勝利;另一位卻沒有堅持住,未能取得成功。可見,能否堅持是取得勝利的最後一道障礙。在最黑暗的時刻,也就是光明就要到來的時刻,越在這樣的時刻,越需要堅持。因為堅持就是勝利。(李勝)
2、論據

論據是證明論點正確的證據,要想證明論點的正確,首先,論據必須讓人覺得真實、可信,能夠充分證明論點。其次,論據要具有典型性,能收到「以一當十」的效果。第三,論據要新穎, 盡可能尋找一些新鮮的、能給人以新的感受和啟示的論據。切記那些不清楚作者的不要瞎寫上作者的名字。
如在《堅持就是勝利》一文中舉的狄更斯、愛迪生和瑞典化學家的正反兩個方面的事例,都是用來證明論點的論據,既具有典型性,又讓人覺得真實可信。
3、論證過程
論證過程是指運用證據闡釋證明論點是正確的過程。它要求論述要深刻、周密,講究說理的藝術,還以習作《堅持就是勝利》為例,這篇作文中就是運用了兩種典型的事例:狄更斯、 愛迪生和瑞典化學家的故事,從正文兩個方面證明了堅持就是勝利的這一觀點,這個過程就 是論證過程。
演繹論證法
演繹論證法是從已知的一般原理,規律出發,推知個別事物本質特徵的論證方法。如果說歸納論證法是從特殊到一般,那麼,演繹論證法是從一般到特殊。運用演繹論證法要求大前提、小前提必須真實、正確、一致,同時要求推論是合乎邏輯的,否則就會出現紕漏。如習作《堅持就是勝利》採用的就是演繹論證法,大前提是堅持就是勝利,小前提是狄更斯、愛迪生堅持了,所以勝利了,結論自然得出。

此外,論證的方法還有很多,像借古論今法,採用數字法,排比論理法,描寫論理法等。我們掌握的方法越多,說理就越有深度,有說服力,就越具有令人折服的邏輯力量,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掌握。
議論文有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根據題目寫出一個觀點,在加以闡述說明,重要的是要有說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下面的仔細看看,以後就可以多試著寫作,這樣作文才可以有長進。此外,還要多記一些名言警句和名人事例,以便在作文中更好的應用。
議論文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
(一)論點
(1)什麼是論點:論點就是文章所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要表達的看法和主張。閱讀議論文,首要的就是尋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論點。
(2)論點有幾個:一篇文章的論點,可以是一個,也可以不止一個。如果論點不止一個,那就需要明確中心論點。這幾個論點可以是並列的,也可以是遞進的,但它們都應該服從全文的中心論點。
(3)論點的位置:文章的論點可以安排在開頭,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間或結尾。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較多情況是在文章的開頭,段落論點也是如此。
(4)論點的呈現方式:有的議論文的論點在文章中用明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我們只要把它們找出來即可;有的則沒有用明確的語句直接表述出來,需要讀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論點的提出和確立要注意:
①正確性。論點的說服力根植於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而這又取決於作者的立場、觀點、態度、方法是否正確,如果論點本身不正確,甚至是荒謬的,再怎麼論證也不能說服人。因此,論點正確是議論文的最起碼的要求。
②鮮明性。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要非常鮮明,而不能模稜兩可,含混不清。
③新穎性。論點應該盡可能新穎、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見解,不是重復他人的老生常談,也不是無關痛癢、流於一般的泛泛而談,應該盡可能獨到、新穎。
(二)論據
(1)什麼是論據:論據就是證明論點的材料、依據。
(2)論據的類型:①事實的材料,②理論的材料。
①作為論據的事實材料,可以是a. 具體的事例,b.概括的事實,c. 統計數字,d. 親身經歷、感受。
②作為論據的理論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經典著作、至理名言,b. 民間的諺語和俗語,C.科學上的公理、規律等等。
(3)使用論據的要求:①確鑿性。我們必須選擇那些確鑿的、典型的事實。引用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材料作為論據時,必須注意所引理論本身的精確涵義。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應該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代表這一類事物的普遍特點和一般性質。③論據與論點的統一。論據是為了證明論點的,因此,兩者應該聯系緊密一致。
(三)論證
(1)什麼是論證:論證就是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議論文的論點是要解決「要證明什麼」,論據是要解決「用什麼來證明」,而論證是解決「如何進行論證」的問題。論證的目的在於揭示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2)論證的類型:議論文的論證一般分為立論和駁論兩大類型。
①立論是以充足的論據正面證明作者自己論點正確的論證方式;②駁論是以有力的論據反駁別人錯誤論點的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都是一種證明,無非一個是從正面證明其正確,而另一個是從反面證明其錯誤。它們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論證方法。
(3)基本的論證方法:包括三大類五種:歸納法、例證法、演繹法、類比法、對比法。
①歸納法。歸納論證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它通過許多個別的事例或分論點,然後歸納出它們所共有的特性,從而得出一個一般性的結論。歸納法可以先舉事例再歸納結論,也可以先提出結論再舉例加以證明。前者即我們通常所說之歸納法,後者我們稱為例證法。例證法就是一種用個別、典型的具體事例實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
②演繹法。演繹論證是一種由一般到個別的論證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發推導出關於個別情況的結論,其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聯系是必須的。演繹法有三段論、假言推理、選言推理等多種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論。三段論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部分組成。如大前提「凡金屬都可以導電」、小前提「鐵是金屬」、結論「所以鐵能導電」。
③比較法。比較論證是一種由個別到個別的論證方法。通常將它分為二類,一類是類比法,另一類是對比法。類比法是將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較,從而引出結論的方法。對比法是通過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對立的不同事物之間的比較來證明論點的方法。
(4)駁論方法:駁論有三種方法,即①反駁論點、②反駁論據、③反駁論證。由於議論文是由論點、論據、論證三部分有機構成的,因此駁倒了論據或論證,也就否定了論點,與直接反駁論點具有同樣效果。一篇駁論文可以幾種反駁方式結合起來使用,以加強反駁的力量和說服力。
①反駁論點,即直接反駁對方論點本身的片面、虛假或謬誤,這是駁論中最常用的方法。②反駁論據,即揭示對方論據的錯誤,以達到推倒對方論點的目的;因為錯誤的論點論據必定得出錯誤的論點。③反駁論證,即揭露對方在論證過程中的邏輯錯誤,如大前提、小前提與結論的矛盾,對方各論點之間的矛盾,論點與論據之間矛盾等等。

2. 高中語文議論文範文

話題作文「珍惜擁有和懂得舍棄」:擁有的方式自幼就聽說猴子摘果子的故事,淘氣的小猴摘了苞谷丟了桃子,丟了苞谷去摘西瓜,結果卻一無所獲,年幼的我們都對那隻可愛的小猴付之一笑。匆匆間我們都已長大,奔忙於晨夕之間,明白了很多道理,卻依然在上演一幕幕小猴摘果子的現代劇。有人忙碌於追求自己的夢想,卻認為失去的才最珍貴;有人懷揣著許多的獲得,卻身心疲憊,不敢放棄。靜心去想,其實我們並不快樂。(用簡潔的故事切入話題,引出文章的觀點。)如果說「擁有」是寶貴的財富,我們因為擁有知識和能力而驕傲自豪,因為擁有親情和友情而幸福快樂;而不知道珍惜卻使它埋沒於凡庸,就會分文不值。花開絢爛,只因有愛花的蜂蝶才倍加美麗;漠視它,只會在花敗英殘後哀嘆感傷。日出燦爛,只因有熱愛陽光的人才倍加溫暖;藐視它,只會在黑夜裡孤寒後悔。(用對舉的語言形式,從正反兩個方面對比論證「擁有」和「珍惜」的關系和表現。)飢餓者視糧食貴於金錢,寒冷者視衣帛重於珠玉,只因他們真正體會到衣食的重要。成功的人珍惜自己的成功,失敗的人珍惜自己的付出,因為他們知道成功的不易,付出的辛勞。而智者,居陋室而自娛,無得失而自樂,他們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因為他們知道,只有現在的擁有才最值得珍惜,失去的和將來的只是水中月鏡中花,雖美卻虛幻。「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古風悠悠中陶淵明吟唱於田園菊下,坦然恬然笑嘲一切務幻望虛之子。(使用古詩,便於說理。)也有哲人說,人如負筐採石者,於歲月的崎嶇蜿蜒間采擷心愛的珍寶,載著越來越重的行囊,追趕流逝著的光陰而懷揣曾經希冀的未來。當衣食使人淪於瑣屑庸俗,成敗使人墮為鉤心斗角,擁有,竟成了累贅。或許,讓昨天隨風而逝,讓明天姍姍而至,失去些擁有,我們會更輕松。(用名人名言證明觀點,有說服力。)有登山者不幸將腿夾於兩石間,呼喚、推石都不得救,他竟勇敢地用刀剪將腿卸下,血流殷紅,浸潤石土,他忍痛爬行找人幫助。後來他得救了,雖丟失了健壯的肢體卻保住了完整的生命。面對強權富貴的逼迫誘惑,職位榮耀都成了陷阱上的屏障。李白憤然甩袖而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超凡於名利之上,慨然擺脫擁有的羈絆,名垂千古。壁虎能斷尾,所以弱小的它們勇敢地長存於世;蝸牛不舍殼,所以只能緩慢地爬於尺寸之地。(連續用事例證明,增強了文章的氣勢。)舍棄,不是浪費。當前進的步伐因行囊而蹣跚,舍掉偌重的負荷,腳步才會更堅實。甚至舍棄比擁有需要更多的勇氣,擁有是我們曾經辛苦的汗水、心愛的珍品,棄之,幾許依依之情絲痛心呵!(對所列舉的事例進行分析,證明自己的論點。)許多的選擇與行為都令人難以左右,處於昨日與明朝,總會有幾多惆悵幾多憧憬。人生就似乘車,於一站站的聚合離別而或喜或悲,成熟就在選擇中成就。珍惜自己的擁有,學會割捨自己的擁有,才能真正擁有自我。【感悟賞評】文章先通過一個故事引出觀點,然後用對舉的方式用事理、事例證明,結構完整。作文前,注重了對生活本身的思考和反思,激發了寫作的靈感,在選材上下了一番功夫,材料正反對比,有事例有分析,所以文章顯得很有生活性,有說服力。 說「安」 (議論文)觀花者心安靜待,才能看到曇花驚人的美艷;采葯者心安靜尋,才能找到舉世難求的靈芝。生活中,處處需心安。心安者,成萬事。遭遇坎坷時,需要心安。李白被貶回鄉,卻豪放不減,安心享受難得的自由。於是,有了「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瀟灑與大氣。蘇軾流放海南,卻悠然依舊,安心享受難得的悠閑,於是,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自在。李白、蘇軾仕途失意,但內心卻並不為之所動,而是依然心安自在,快樂滿懷,於是,成就了他們馳騁詩壇,流芳千古的偉業。心安者,成萬事。身處逆境時,需要心安。史鐵生,不到二十,下身就殘廢,但他卻並未被嚇倒,而是安心於寫作,終於成為現代文壇一顆耀眼的明星;海倫

3. 高中語文議論文範文 800字左右 長一點 要有明確的論點

自然萬物善傾聽。盤根交錯的虯枝,靜靜地傾聽溪水的淺吟;婆娑的密葉傾聽著歌鳥的重唱;甜艷的花兒,傾聽著蜂群的低語;萬籟俱寂的黃昏,傾聽著夏蟲的嬉戲;拂掠而過的風,也會駐足,聽一聽麥浪的語絲。
山川、草木、蟲魚,皆善傾聽。正因這種內斂張揚的君子風范,才築起了和諧生輝的自然界。無論是宜人溫和的地方,還是風沙肆虐的沙漠,總有善聽的自然物。
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善聽者,才能采擷到心靈的果實。
記者,善聽。優秀的記者,不在善問,而在用心傾聽被訪者的娓娓道來,哪怕是勝似千言的一聲輕嘆,一嘆讀出人生悲苦、世態炎涼,這才是善聽者的成就。
學者,善聽。在治學之人的眼中,聽是講的基礎。無論是大師垂範,還是平民草根的文化呼聲,都為學者所聽。正如當今這個多元文明交錯的時代,有識之士在探究現代文藝之時,陽春白雪必然要應邀入席,而下里巴人也是不容摒棄的。諸如「超女」一類的草根文化,在真正治學之人的耳中,必然聽出追求自我、挑戰傳統選拔制度的不同尋常的意味。
文人,善聽。古往今來,為文者都以細膩的情思聆聽著人生的弄弦。傳來玉笛飛聲,那該是到了思鄉的時令;清角聲聲入耳,那該是明月樓高休獨倚的悲愴;又聞杜鵑啼血,恐怕是亡國之恨難當的凄涼;瀑流喧 ,這又是一段艱難的里程;青田蛙聲一片,真是難得的豐收;階前聽雨,少年到中年,聽出了命運節拍的嬗變。正因善聽,總有那樣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又有那樣多精神世界中的楷模。也正是善聽,才使大文豪擺脫了「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拘謹矯文,而真正實現了由「為章句」到「為人心」的跨步一躍。
琳琅滿目的大千世界紛亂了我們的視線,嘈雜轟鳴的機械聲堵塞了我們的雙耳。有人選擇閉目塞聽,以示其「超然的境界」。這辜負了我們雙耳的期待和心靈的渴望。
張開雙耳,總會從雜亂中循到章法,總會從紊亂中覓得些許沉澱下來的精髓。因為只有善聽者,才能從眾生中歸結為人之道、治世之策。所以,傾聽,才成為善為人、善為事、善為國者的獨道之處,獨門藝術。
普世之中,誰都善觀傾聽和風細雨。然而,只有在狂風驟雨中依舊保持高傲的身姿傾聽煩躁的一些人,最終為萬人所聽。就是他們,像茫茫大漠中的胡楊,傾聽沙礫肆虐,卻築就沙海中翩翩綠洲。
傾聽,是門藝術,那些為數不多的善聽者,才是我們偉大的藝術家。

4. 高中語文老師作文議論文怎麼寫

高中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論點:指作者的觀點。論點一般是很簡潔的,整篇文章都是為了證明這個觀點(即論點)是正確的。
定義: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事件,現象,人物,觀念等)所持的見解和主張
形式:針對話題的帶有明確的表態性的完整的判斷句
議論文的格式:議論文的格式應由三個部分組成:立論部分;論證部分;結論部分。
一般說來,議論文可分三個基本段落來寫:第一段引出話題;第二段立論且加以論證;第三段給出明確的結論。第二段是中心段落,應試者應將主要的內容放在第二段中,同時也要注意開篇及結尾段落的完整性,且應盡量做到首尾呼應,切忌前後矛盾。
段落的統一性及語篇的連貫性
1)段落的統一性英語段落有一大特點,即一個段落只涉及一個主題(甚至只是一個主題的某個方面)。段落中的一個句子點出主題並說明作者對該主題的看法,而其它所有句子都是為展開該主題而給出的事實、例證、推理,它們與主題緊密相關。段落中不應有一個與主題無關的句子。英文段落的這種各個句子與主題的關聯性被稱作段落的統一性
2)語篇的連貫性英語議論文的段落多採取直線展開式,即段落開始直接切入主題,並給出事實、例證、推理等。英語議論文段落這種展開方式是形成其語篇連貫的基礎。語篇的連貫是指段落中各句的意義通過某種有序的排列(如時間順序、因果順序、邏輯順序等)而相互關聯。在論述該段落主題的時候,每後一個句子都是建立在前面一個句子的基礎之上的。如果去掉段落中的一個句子,這種連貫便會受到影響,就會造成讀者在理解上的困難。
3.議論文中心段落的主題句及其論據、議論文中常用的詞句與短
議論文中心段落的主題句及其論據.一篇議論文能否獲得高分與其中心段落主題句的質量不無關聯,而主題句質量的高低則又取決於審題的好壞和論據的選擇(即所選的論據在邏輯性、說理性、准確性及與主題內容的關聯性等方面是否都經得起推敲)。
需要明確的是,中心段落只應有兩個組成部分:段落的主題句和支持主題句的論據。段落的主題句也應有兩個部分組成,即:主題句=主題作者對主題的看法或態度,兩者缺一不可。

5. 高中語文作文範文

其實,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片戈壁灘,而我們一生的事業就是讓那裡開滿鮮花。

——題記

快樂的人生,也會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卻常常誇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人生之旅,而要讓我們心裡的戈壁荒原開滿鮮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一枚貝殼要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將無數的沙粒轉化成一粒並不規則的珍珠,雨後的彩虹綻放剎那的美麗卻要積聚無數的水汽。如果把這些都看成是一次又一次挫折,那麼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奪目的珍珠和美麗的彩虹。

冰心說:「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美麗。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水,灑遍了犧牲的細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奮斗的英姿與之對抗,那麼這樣的人生是輝煌的。

當蘇武被流放到北海時,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著,似在歡迎這位堅貞不屈大漢臣子。這十幾年的痛苦如果可以當作是一次挫折,那麼這次挫折無疑是痛苦的,可是這位放羊老人從未曾放大痛苦,於是十幾年後,大漢的丹青上書寫下了民族不屈的堅貞氣節。

昭君出走大漠,絲綢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駝鈴的丁冬聲,「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不應該是她真實心態的寫照吧!如果不賂畫師,終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麼是挫折換來了漢匈兩地人民的短暫安寧。

蘇武和昭君的舉動應該是對直面挫折,縮小痛苦的心理的詮釋。人生只有走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們的最佳選擇。

沒有必要因葉落而悲秋,也沒有必要因挫折而放棄抗爭。因為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廢不了整個人生。

人們常說,風雨過後,面前會是鷗翔魚游的天水一色,荊棘過後,面前會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既然如此,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放大人生的痛苦」。

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潤花的養分,沒有經歷過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沒有滋潤它養分的花遲早也會枯萎。

痛苦和挫折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兩大難題,要想讓我們的心的戈壁荒原開滿鮮花,只有在遭遇挫折時排解痛苦,積蓄人生的力量為新的目標而奮斗,生命之花才會常開不敗,生命的存在才會有新的更深刻的意義!

6. 高中語文議論文怎麼寫

高中議論文是比較難寫的一種體裁,很多學生議論文作文得分都不高。因此小編整理了高中議論文寫作格式及技巧,幫助高中生提高議論文寫作能力。



1高中議論文寫作格式:了解議論文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論點:指作者的觀點。論點一般是很簡潔的,整篇文章都是為了證明這個觀點(即論點)是正確的。

定義: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事件,現象,人物,觀念等)所持的見解和主張

形式:針對話題的帶有明確的表態性的完整的判斷句

1.議論文的格式:議論文的格式應由三個部分組成:立論部分;論證部分;結論部分。

一般說來,議論文可分三個基本段落來寫:第一段引出話題;第二段立論且加以論證;第三段給出明確的結論。第二段是中心段落,應試者應將主要的內容放在第二段中,同時也要注意開篇及結尾段落的完整性,且應盡量做到首尾呼應,切忌前後矛盾。

2.段落的統一性及語篇的連貫性

1)段落的統一性英語段落有一大特點,即一個段落只涉及一個主題(甚至只是一個主題的某個方面)。段落中的一個句子點出主題並說明作者對該主題的看法,而其它所有句子都是為展開該主題而給出的事實、例證、推理,它們與主題緊密相關。段落中不應有一個與主題無關的句子。英文段落的這種各個句子與主題的關聯性被稱作段落的統一性

2)語篇的連貫性英語議論文的段落多採取直線展開式,即段落開始直接切入主題,並給出事實、例證、推理等。英語議論文段落這種展開方式是形成其語篇連貫的基礎。語篇的連貫是指段落中各句的意義通過某種有序的排列(如時間順序、因果順序、邏輯順序等)而相互關聯。在論述該段落主題的時候,每後一個句子都是建立在前面一個句子的基礎之上的。如果去掉段落中的一個句子,這種連貫便會受到影響,就會造成讀者在理解上的困難。

3.議論文中心段落的主題句及其論據、議論文中常用的詞句與短

議論文中心段落的主題句及其論據.一篇議論文能否獲得高分與其中心段落主題句的質量不無關聯,而主題句質量的高低則又取決於審題的好壞和論據的選擇(即所選的論據在邏輯性、說理性、准確性及與主題內容的關聯性等方面是否都經得起推敲)。

需要明確的是,中心段落只應有兩個組成部分:段落的主題句和支持主題句的論據。段落的主題句也應有兩個部分組成,即:主題句=主題作者對主題的看法或態度,兩者缺一不可。

假設應試者被要求寫一篇有關吸煙的議論文,那麼smoking就是中心段落的主題一般說來,議論文要求應試者闡明自己對某問題的看法或態度。因此當我們拿到議論文的題目以後,要認真審題,權衡某事的利與弊,然後確定我們的立場。

如何構建段落的主題句呢?拿到議論文的題目以後,經認真審題後,列出你所能想起的與主題有關的例證。

2議論文寫作技巧
1.「角度」要精準

只有角度准,才能確立正確的論點;只有角度精,才能使論證有力。

(1)命題寫議論文

題目就是論點的不談。如《勿以惡小而為》、《毀樹容易種樹難》等。

如果題目只是論題,論點需自行提煉。「提煉」論點的角度有:

①未限制處

例如題目:說小

題目限制的是只准論述「小」,但它並未限制一定要論述「小」的什麼方面。這正是可以發揮的地方。

於是便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論點:

「小」並不小 ;

勿以善小而不為;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②抓修飾語

例如題目:開動思維機器

題目的重心在修飾語「思維」二字上。抓住了它,就明確了「開動」的「機器」是人的腦筋。

③剖析喻義

例如題目:不要拒絕陽光/在轉彎中創造/讓我們串起愛的環鏈/真味是嘗出來的

「陽光」、「轉彎」、「環鏈」、「味」都取其比喻義。

④揭示關系

例如題目:樹木·森林·氣候

題目中三者之間既是並列的,又存在著一種互為因果、環環相扣的關系,暗示著人類社會生活中的某些關系。

(2)供材料寫議論文

①材料常常是多義的

例如:仔細閱讀下面這篇短文,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以「讀《畫蛋》有感」為題寫一篇讀後感。

畫 蛋

達·芬奇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義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不是先教他創作什麼作品,而是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幾天。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一千個蛋當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形狀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比方說,把頭抬高一點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點看,這個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善地表現出來,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佛羅基奧還說:反復地練習畫蛋,就是嚴格訓練用眼睛細致地觀察形象,用手准確地描繪形象;做到手眼一致,不論畫什麼就都能得心應手了。後來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期的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成為一代宗師。

分析

材料起碼有以下4個含義:天才出於勤奮;要打牢基礎,練好基本功;學會全面看問題;名師出高徒。

②同一個材料可以有不同的認識

例如:寫《失街亭》的讀後感。

從孔明的角度,既可提煉出「執法如山」、「嚴於律已」的觀點,又可圍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去發表感想;

7. 如何寫高中語文作文議論文

要列提綱
先寫題目,題目即為論點,
確定論點,
然後是論據,
根據古今中外,從小到大列舉。
再加上一些社會事實,
高考作文沒有單純的記敘或者單純的議論的,
都是夾敘夾議,
總之,在舉了一個例子後,
都要拐回中心,
這叫出處點題。
還有切忌講空道理,
這都是沒例子寫的表現,
老師最討厭了。
除非是很新穎或者很深刻的道理,
如果自己體會不到這么深刻,
可以在平時多積累,即背一些經典的言論。
作文字說不夠,
結構也有問題。
一般可以詳細謝3個例子,
後面的例子用排比的方法列出。
顯示你的水品。
要問不懂寫什麼,
那沒人幫得了你。
自己要收集,
去買那些作文素材多看,多背。
文采不可能短時間內提高,
但以例子取勝在考試中並不少見。
希望可以幫到你。

8. 高中語文議論文 題目自擬 800字 急需

�毛主席說我們是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他又說:「一代不會變,兩代不會變,三代四代就說不準了。」我們就是這八九點鍾的太陽,我們就是這說不準的急劇變化的一代。歷史書上說我們處於過渡時期,政治書上說我們正在轉型階段,電視廣告上說我們這一代不得了,了不得,有關的調查又說我們這一代是溫室里的花朵。而我們自己怎麼說呢?�我們是虛擬的一代。我們像春花那麼爛漫,我們像雲彩那麼多變,我們像百慕大三角那麼神秘……�

要求:請以「我們這一代」為話題,自選角度,聯系實際,文體不限,題目自擬,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精彩構思�
虛擬的一代 用抒情散文的方式塑造我們這一代的群像。
��毛主席說我們是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他又說:「一代不會變,兩代不會變,三代四代就說不準了。」我們就是這八九點鍾的太陽,我們就是這說不準的急劇變化的一代。歷史書上說我們處於過渡時期,政治書上說我們正在轉型階段,電視廣告上說我們這一代不得了,有關的調查又說我們這一代是溫室里的花朵,而我們自己怎麼說呢?我們是虛擬的一代。我們像春花那麼爛漫,我們像雲彩那麼多變,我們像百慕大三角那麼神秘……�

青春剪影 片斷組合,選取身邊的某些人物,點明我們這一代的優點。�
��敏是我們班的學習委員,她學習刻苦認真,她關心幫助成績不好的同學,在她的身上體現了我們這一代勤學好問、助人為樂的特徵;飛是我們班的運動健將,他不僅是學校的長跑冠軍還積極組織班上的體育活動,在他的身上體現了我們這一代積極向上、頑強拼搏的特徵;梅是小小歌唱家,曉是畫畫能手,剛會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在他們身上體現了我們這一代全面發展的特徵。�

我們與時代 反向思維,從思考我們這一代的生存空間入手反思其對我們的影響。�
��我們這一代是「獨生」的一代,愛的呵護為我們摭擋了人生路上的許多風雨,但也容易讓我們以自我為中心、不會關心他人;我們這一代是蜜罐中長大的一代,是溫室中的花朵,但和父輩們相比我們也是學習負擔最重的一代;我們這一代是生活在文明環境中的一代,但正因為這樣我們也得拿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抵制外在世界的不良影響……。

9. 高中語文,這篇議論文怎麼寫

可以這么寫,但卻過於表明和膚淺。
建議:題目——「最」有何用
思考點:1、為什麼會出現「最美」,邏輯上是沒有「最」,只有「更」。這說明一個普遍的社會現在,即社會生活中文化的缺失,所以社會才會花力氣去尋找發現。美好的事物不會央求你去發現她的美,我們不僅沒有去發現,而且是在拋棄,背離。
2、此「最」是否有代表性,報道的那些人真的就是「最」?
3、觀察這些「最」光環的人群,會發現一個共同點,都是基層民眾,普通百姓。為什麼?文化產生於民,卻隨著階層的變化而變化了?

題目——你在我心中最美
半抒情半議論類寫作:情——美好的事物總有人記下,文字,相片,畫卷。可我卻不想去拍照,去書寫,去描繪,當我個人喜歡的時候,因為我不願這些去分了我的心。
議——好的事物是否需要被傳播。有的事情需要被大眾所知道,但有些卻不是。與其花力氣來報道,不如實際上、行動上去踐行。例如報道貧窮地區的貧窮?你報道何用?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已經得區域,都有一定的限制,報道是會增強我們的同情心,但除此以外呢?我們幫不上忙。政府或者相關部門是否更應該採取更直接有效的行動?

10. 高一語文議論文怎麼寫

議論文是指以議論說理為主的文章,在高考中,作為寫作的一種主要文體,一直是學生們學習訓練的重點之一。一篇「以理服人,以理取勝」,推理邏輯性強的議論文往往在高考中更能獲得高分。
應當說,議論文的寫作,總體上來講,可能它的難度顯得要比記敘文大一點。上句下句之間有一種什麼邏輯聯系呀?材料跟觀點之間是不是有個嚴密的因果關系呀?好多同學這一方面好像水平不太高,注意得不夠。議論文很需要語言的連貫,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語氣很流暢地下去,把一個理講了,才能服人,但是不少同學那個語言疙疙瘩瘩的,不是很好。
議論文要以理服人,那麼以理服人,人家怎麼服你呀?覺得你這個理對他才服你,沒理攪理誰服你?怎麼才能讓人覺得你的理對?你要用材料證明你的觀點,你的材料跟你的觀點之間必須有一種很嚴密的因果關系。你在用每一個材料甚至於你在寫每一句話的時候,你都要考慮:這個是不是能得出那個果來呀?因為什麼什麼所以什麼啊,要考慮這個;我寫的這個跟因果關系能搭得上嗎?你要琢磨這個。打個簡單的比方,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或者兩邊加一角,或者兩角加一邊,角A等於角AP,角B等於角BP,AB等於AB,所以兩個三角形全等。你寫了這個,對證明這個結論就管用。我發現有的同學寫作文,我仍然用這個比方,角A36度,角BP71度,這玩意跟三角形全等有什麼關系?沒關系,沒關系你寫它幹嘛?咱們這個注意得不夠。議論文裡面,這是一個問題。
咱們許多同學寫作文有一個習慣,給我一個觀點我立刻一個例子、兩個例子、三個例子,還有什麼理嗎?沒了。有的同學再多,四個例子五個例子,只是寫成了證明文,沒有寫成議論文。論證論證,要論要證,你不論哪行?當然事實論證是一種方法,但是,僅僅是一種啊,你只用這個,不大容易使人服。我們有的同學一到寫艱苦樸素,張三艱苦樸素,李四艱苦樸素,王五艱苦樸素,所以我們要艱苦樸素。為什麼所以我們要啊?你這個文章能讓人服嗎?要學會講理就是要變單純舉例為就例說理。就例說理,就是結合著這個例子,就著這個例子我來講一點理。咱們要學會掌握這種方法,例子舉完了,然後馬上我緊接著這個例子我來講一點理,使得這個例子更好地為證明觀點服務。而我講這個分析這個例子說的話,也是更好地為觀點服務,把這個例和理拴得緊緊的。要做到這一點,或者,我換句話來說,你們不是以例代理嗎?用例子代替道理嗎?怎樣就例說理。第一種方法,叫做假言因果法。就是說,用假設性的語言,把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講出來,使得人們服你。先說一個例子,你聽一聽。歐立西為了發明一種新葯,堅持進行實驗,失敗了,總結教訓再干,一直實驗了606次,才獲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實驗次數命名的新葯606。我們有的同學寫到這兒可能底下就來,「由此看來,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應當說這個例子是能說,證明這個道理,但是覺得不夠。你為什麼不對這個例子再進行一點分析呢?好,大家接著往下聽。「新葯的問世是堅持的結果。假如歐立西僅僅實驗一次,失敗後就撒手不幹了,新葯當然不會問世。就是他實驗了605次,失敗了以後不再堅持,也絕不可能有新葯的製成;正是因為他堅持到了最後,才獲得了最後的勝利。所以,可以說,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你看看假如他僅僅實驗一次就停下來了,是不是假設,進行假設性的分析?那麼,進行假設性的分析,它當然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大家要注意:進行假設性的分析,就是你舉的例子是正面的,那麼你就從反面來假設分析;你舉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從正面來進行假設。基本要求,因為它是假設性的,所以叫做假言因果法。是吧,用假設性的語言,這是第一個辦法。
第二個辦法叫做論據引申法。你舉了一個例子,是吧?這個例子是不是論據呀?由這個論據裡面你可能看到了一定的苗頭,看到了某種苗頭,然後你就就著這個苗頭你給它引申出去,這是看出苗頭來了。而你由這個事例裡面,你可以設想出某種結果,你就往那個方向引申一下。那麼它跟假言因果有什麼不同呢,或者說區別在哪兒呢?就是這個例子裡面,它已經有某種苗頭可以看出來了,剛才那個是不是完全假設,是不是?人家沒有停過,第一次沒停,到605次人家也沒停。下面要講的就是這個例子裡面它有一種苗頭,好,現在先把這個例子說一說。
繆賢心胸開闊,他發現藺相如的才德,並不因為他出生卑賤而瞧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藺相如推薦給趙王,得以出使秦國。藺相如此去吉凶難料,雖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開得勝,若是此去非但沒有換回秦國的城池,連「天下所共傳寶」的和氏璧也被秦國奪走了,辱沒了趙國的威名,那麼趙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殺了藺相如一個了事,連繆賢也將因推薦庸才之過而受到牽連。但繆賢並不懼怕這些,他識才敢用,非常信任藺相如,置個人安危於不顧,毅然把藺相如推薦到趙王面前。若非出於對國事的關心,是難以做到的。
好了,這個例子,請看從這兒開始,「若是此去非但沒有換回秦國的城池,連天下所共傳寶的和氏璧也被秦王奪走」,這個是不是出現苗頭了?這個璧丟了就不是假設吧?差一點丟,苗頭出現了,就此我來引申。假如這個璧丟了,倒霉的恐怕不只是藺相如了,是不是?你這個繆賢怎麼把這個大草包推薦給我呀?必然除了藺相如要被殺,繆賢也要倒霉。繆賢沒有顧慮,是吧?推薦人才要出於公心,從國家利益出發,不要考慮個人,一引申把這個道理是不是講得很清楚了?更能服人了,是吧?所以,第二種方法我把它叫做論據引申,就是它是有這個苗頭的,有這種可能性。
第三個方法,叫做例後解說法。這個例後解說法,怎麼用?用在哪兒?要提醒大家。你舉了一個例子,當這個例子比較長的時候,可能你有一個擔心:對於這個事例的中心,別人認識會不會和我不一樣呢?你把它解說一下;二,同樣你舉的那個例子比較長了,可能你會有一個考慮,我這個例子跟觀點是個什麼關系,別人會不會跟我認識不太一樣?或者覺得我這個例子跟我要講的觀點關系不那麼密切。這個時候你來把這個例子解說一下,這個例子或者解說它的中心是什麼,或者解說這個例子跟中心有什麼關系,在這個范圍內你解說一下。同樣用一個事例來說話。
從前有一種病,這種病使人食慾不振,最後導致人死亡,在當時幾乎是不治之症。有一位化學家,也得了這種病。有一天他路過一個村子,村裡的人聽說他有這個病,於是乎告訴他,我們這個村裡面有一種神水,一口井裡的水,能治你的病。化學家聽了,照辦了,就去喝那個水,結果病好了。病好了以後,化學家就想:為什麼這個水能救我啊?結果就是這么一個村子裡的人們從來不曾想過的問題,促使化學家去研究,最後化學家發現水裡含有芒硝,芒硝救了他,因此他發現了芒硝的葯用作用。
大家聽到這個故事了,這故事的中心是什麼,你清楚嗎?也許你想到一點。用這個想證明哪個觀點呢?好,下面往下聽,正所謂「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宋代張載語)古人的話,在別人沒有產生疑問的地方,你產生疑問了,你這就是比別人前進了一步了。村裡的人就知道能治病,想了沒有,從來不想;化學家想了,發現芒硝了,說什麼,正所謂「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宋代張載語)。「疑」是發現矛盾的鑰匙,「思」與「學」是解決矛盾的方法,發現矛盾是解決矛盾的開端,「疑」便是「思」與「學」的「端」和「始」了。
一個人要善於質疑,善於質疑你才會去學,才會去思,最終可能才能解決問題。這兒講什麼,善於質疑和學、思的關系,因為你善於質疑了,你才會去學,才會去思,還暗含著一個才可能得出一個最終結果。解說一下目的是為了說明這個。好了,這樣子這個例子就能很好地為中心服務了。
第四個方法,我把它叫做正反對比法。這個正反對比可不像學生那個作文裡面,一個正面的例子,一個反面的例子,還是兩例子往這放在一塊。當然,免不了要舉例,因為我這說了正反對比,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我可能一個正面的例子,一個反面的例子擱在這里。但是,並不是擱在這兒就算數了,要對這個例子還要進一步進行分析。或者,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裡面含有正反兩種因素,這個例子舉完了,從正反兩個方面來加以對照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跟你們說舉一個例子、舉兩個例子一對比就完了不是一回事。好,用一段文章來告訴你們。
孫臏與龐涓同出於鬼穀子門下。他們二人可說是精於謀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當孫臏來到龐涓任職的魏國時,龐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內心狠毒,多次向魏王進讒言,以致使孫臏被挖去膝蓋骨,不得展其才志。而,轉到另外一個方面。而齊王聽說孫臏之才,不惜費盡心力,將孫臏請到齊國,委以重任。齊軍終於有了馬陵道之勝。例子是不是完了?想說什麼,想說「好集體不會埋沒人才」?但是人家沒有就此而止,下面做對比性分析。要害在這兒呢。
同是孫臏,為何落得兩種境遇呢?就是因為他效勞於優劣不同的兩個統治集團。在魏國,龐涓只為私利,妒賢嫉能,魏王昏庸,偏聽偏信,而且缺乏識別千里馬的伯樂眼光。試想孫臏在這么一個集體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齊王任賢用能,身邊的臣子也不像龐涓那樣謀私,因而上下齊心,孫臏在此,可說計出即行,正得以充分發揮作用。可見,好集體不會埋沒人才。你看看,如果僅僅是剛才這個例子,跟多了這個對於事例的對比性分析,你覺得效果怎麼樣?是不是多了分析,說服力就更強了?議論文,議論文,你要議論,這就是議論。
順便再介紹另一種方法,這個不叫事例分析。同學們寫作文,還有一個習慣,喜歡引用名言名句。某某某說得好,說什麼什麼,說的正是這個意思,就完了。某某某這么這么說,他的這個說法不是證明了這個道理嗎,這就證明道理了。那麼你要不要對某某某的話分析一下呢?要分析,不能簡單地引一下就完。簡單地引一下就完效果不好。給大家舉個例子說說。這個例子幹嘛?告訴你,這個方法叫做披文示意。披露一段文字解釋它的含義。披露文字解釋含義在解釋含義過程當中,使得這一段話更有說服力,更能證明觀點。當然解釋意思本身也是在證明觀點,我給大家讀一個你聽一聽。
「常見有這種人,遇事總是自慚形穢。我認為,做人還是不要妄自菲薄。」觀點出來了沒有?出來了。「俄國作家契訶夫曾經說過:「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無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我們有的同學寫作文,到了這兒,契訶夫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啊,完了。你能有說服力嗎?不行。好,你聽下面,人家有一句話過渡了一下,「天下人也是如此這般。「有大狗,有小狗」就如人世間存在有能力、有風度、有才華的人們,也存在各方面略有些不足的人。天下事紛繁復雜,天下人更是多種多樣,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但小狗無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是的,小狗的存在自有其價值,自有其自然選擇的位置,何必因為「小」就在「大」者面前惶惑不安呢?大狗是小狗長成的,如果小狗們自輕自賤,縱使長成大狗,也會在自卑的壓迫下碌碌無為。何況,小狗的嬌媚,表演技能的高超,也是大狗們望塵莫及的。」
大家聽出來了,是不是還是沿著契訶夫那個比喻的意思繼續延伸比喻下去的,是不是?下面再告訴你一個例子,就這一段話引用完了,有的同學用比較直白的語言就說,不是用比喻了,把這個道理也說出來了。
契訶夫曾經說過:「有小狗,有大狗,但小狗無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小狗,比喻那些初出茅廬的青年人,大狗則比喻那些有名望的老前輩。青年人應該尊重老前輩,虛心向他們學習,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正像契訶夫所說的:「小狗無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有些青年人把老前輩歷年言語作為金科玉律,哪怕是錯誤的言論,也不敢加以評論。這種做法只能使他們的思想凝滯,缺乏創造性活力。這種現象在自然科學界和社會科學界尤其明顯。老前輩的理論被奉為金科玉律,無人敢提出異議,而真正有作為的青年人向來是自信的,他們敢向科學權威挑戰,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就。因此,勸君不要妄自菲薄,應該有自己的主見。
你看這段是不是用比較直白的話,把道理說出來了,是吧?「不要自慚形穢,不要妄自菲薄,要有主見。」人家不只是說把名人的話一引就完。這種方法也該學一學,這會增加議論文的說服力。
第二個大題,變換一下思路求變求新。也就是說,改變一下習慣性思維。有的同學一看到這個試卷上給了一個材料,馬上就想起了一個什麼東西。但是呢,缺乏創新,習慣性思維起作用了。我們是不是能夠改變改變思維的方向,一個材料一個話題,你是不是要想到許多相關的方面?
比方說這個成語,濫竽充數。你們是不是腦子里邊馬上反應到那個南郭先生不怎麼樣,湊數呢,不學無術,不求上進。但是僅僅想到這個行嗎?還有新的方面可以想。齊王能不能想到,比方講,齊王是不是冒充內行?他假如真正地懂音樂,一個樂隊裡面那個嘰哩哇啦的聲音他發現不了,他的聽覺不敏銳,並不是很懂音樂,還是外行。好了,話題出來了,擔任領導工作的人要盡量使自己成為內行,不要僅僅靠權力去領導,要靠學識去領導。這個話題是不是出來了?好了,上百人的樂隊大家想一想看,是不是得有一個隊長吧?這個隊長為什麼沒有發現南郭先生那個聲音吹得那麼難聽?好了,用人不當,這個話題是不是又找出來了?領導幹部要把人放到適合他的位置上去,讓他充分發揮作用,尤其不要讓那種不大負責任的人去負責某項工作。這個話題是不是又出來了?用人不當,不是說用南郭先生。你這個隊長不行,又有新話題了,比方說,從樂隊的其他竽手那兒能不能找到話題?也能找到,他南郭先生身邊的人是不是能聽出南郭先生吹得不怎麼樣?好了,為什麼不揭發?「報告隊長,這位南郭同志不怎麼樣,混事呢。」不揭發,混下去了,好了,老好人要不得,是吧?又有話題來了。我們需要的就是這個,要向多向去想去,去聯想。這個材料里邊能看出這個來,能看出那個來,你能看出來,看到一個新的,你這個作文絕對有新意了。但是同學們有的時候缺乏這個,從新角度去考慮。
第三個問題叫做不要端著金飯碗討飯。有好多同學手裡端著金飯碗,這個金飯碗多值錢,但是他卻討飯:「老爺爺給點吧,太太給點吧。」你那麼富有。這里說的富有是什麼?許多同學手裡有理,沒有自覺地想到用。「老師,怎麼說理呀?我不會,我哪來那麼多理?」其實你手中理有的是。因此,怎麼改變端著金飯碗討飯的現象?建議你把你手頭掌握的理,梳梳辮子,整理整理看看你有哪些方面的理,到考場上根據需要你來用。下面,舉幾個例子來說說,你手頭有哪些理。
比方量變和質變的理,內因和外因的理,原因和結果的理,現象和本質的理,目的和手段的理……你們手頭掌握這么多理,梳理梳理,把它梳成辮子。到考場上,講這個事的時候,要說個什麼理,講那個事的時候我要講個什麼理,哪幾種理可以用上。

熱點內容
蘋果平板哪個好 發布:2025-07-19 21:30:33 瀏覽:339
少兒美術分班名稱 發布:2025-07-19 19:44:27 瀏覽:870
2016應用統計暑期學校 發布:2025-07-19 18:49:42 瀏覽:80
小學教師調動申請 發布:2025-07-19 18:28:09 瀏覽:737
安徽是哪個省 發布:2025-07-19 16:10:52 瀏覽:167
每當走過老師窗前伴奏 發布:2025-07-19 15:37:17 瀏覽:183
晉商歷史 發布:2025-07-19 00:08:49 瀏覽:421
安大歷史考研 發布:2025-07-19 00:02:57 瀏覽:382
教師幫扶學生記錄 發布:2025-07-18 20:01:06 瀏覽:677
運動鞋哪些好 發布:2025-07-18 18:41:48 瀏覽: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