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中國生物醫葯產業

中國生物醫葯產業

發布時間: 2022-03-29 02:47:18

① 中國哪個城市的生物醫葯研發領域最好

近年來,隨著中國醫療改革的持續推進,以及生物醫葯被納入國家戰略性新版興產業體系,中國權生物醫葯產業迎來了加速發展和布局調整的重要機遇。

中國各地區開始發展生物醫葯產業的基礎和時間不同,因而產業分布具有鮮明的特徵,當前已經初步形成以長三角、環渤海為核心,珠三角、東北等中東部地區快速發展的產業空間格局。

② 求一份報告,2018年中國生物醫葯產業園區發展現狀分析報告

可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2019-2024年中國生物醫葯產業園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③ 中國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和平台,支持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葯科技產業園等重大創新載體建設,支持澳門中醫葯科技產業發展平台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三角城市組成。

一、大灣區三大城市醫葯製造業產值破百億

根據火石創造統計數據,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9城市中醫葯製造業產值規模最大是深圳市,總產值達344億元,其次是廣州市,醫葯製造業產值達314億元。另外珠海市、佛山市、中山市醫葯製造業產值均超過100億元。目前,2019年最新數據仍未公布。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物醫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④ 國家統計局 生物/醫葯產業 包括哪些行業

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有時也稱生物工程,是指人們以現代生命科學為基礎,結合其他基礎科學的科學原理,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按照預先的設計改造生物體或加工生物原料,為人類生產出所需產品或達到某種目的。生物技術是人們利用微生物、動植物體對物質原料進行加工,以提供產品來為社會服務的技術。現代生物技術包括基因工程、酶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和蛋白質工程等,相互聯系、相互滲透,以基因工程技術為核心。現代生物技術與計算機微電子技術、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術等被列為高科技,被認為是21世紀科學技術的核心。
2008年全國生物技術產業總產值突破8000億元,同比增長26%,。生物技術的工廠數量不斷增加。目前在中國約有500多家民營的生物技術公司,其中在生物醫葯技術領域約有300多家企業。而大部分設立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專門的投資區和經濟開發區,並出台了一些優惠政策,在稅收、金融、人才引進、進出口等方面對生物技術企業給予了全面支持。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生物技術與產業已經開始了從跟蹤仿製到自主創新的轉變,從實驗室探索到產業化的轉變,從單項技術突破到整體協調發展的轉變。為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中央財政2009年安排328億元,2010年安排300億元左右,同時帶動企業投資到11個科技重大專項,其中包括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新葯創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等。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30日,國內共有18家涉及生物技術的企業獲得投資機構的投資,已披露投資金額為1.49億美元。
發展生物經濟正在成為許多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戰略措施。生物技術是我國需求最迫切、技術與國外差距較小的領域之一,我們將把生物技術作為當前科技發展的重點,把生物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培育的重點,把生物經濟作為引領新經濟發展的重點。國家要啟動「十二五」科技戰略規劃研究,生物技術和產業化將是「十二五」布局的重點,突出加強生物技術在農業、工業、人口與健康領域的應用,努力使我國成為生物技術強國和生物產業大國。
根據《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生物醫葯產業增加值將達到5000億元以上。在此基礎上,到2020年全國生物產業增加值將突破2萬億元,成為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預計到到2015年,中國生物產業的產值規模將超過3萬億,到2020年會達到6萬億左右,我國力爭到2020年,實現生物技術的跨越發展,使生物技術研發水平躍居世界先進行列。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培育生物新產業,形成2-3萬億元的產值,力爭使我國成為生物技術強國和生物產業大國。為實現這一目標,將我國實行「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技術積累階段,到2010年左右,形成5000-8000億元規模的生物技術產業;第二步,產業崛起階段,到2015年左右,生物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16000億元;第三步,持續發展階段,到2020年左右,生物產業總產值達到2-3萬億元,形成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
本研究咨詢報告主要依據國家統計局、國家海洋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國內外相關刊物的基礎信息以及生物技術行業研究單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對我國生物技術行業的發展現狀、發展前景、行業總體水平、以及生物技術相關行業的發展情況,對生物技術行業領先企業等進行了研究,並對未來生物技術行業發展的整體環境及發展趨勢進行探討和研判,最後在前面大量分析、預測的基礎上,研究了生物技術行業今後的發展與投資策略,為我國生物技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經營策略,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了准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銀行信貸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⑤ 中國的生物醫療現狀是怎樣的

在我國,生物制葯產業已經成為一個具有極強生命力和成長性的新興產業,也是醫葯行業內中最具容投資價值的子行業之一。隨著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以及整個醫葯行業的快速發展,生物制葯行業仍具備較大的發展空間。未來5年,中國生物制葯產值將以不低於15%的速度蓬勃發展。
目前,中國的生物醫葯產業仍然處於發展期。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06-2015年我國生物制葯行業產銷規模均穩步增長,年均增速在14%以上。2015年我國生物醫葯行業市場規模為2979億元,占生物技術產業的42.7%。2016年生物醫葯行業市場規模為3299.28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0.7%,仍維持較強勁增長。

⑥ 經濟危機對生物制葯市場的影響中國的生物制葯產業的前景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下,新興國家醫葯市場卻表現得風光這邊獨好,中國作為「金磚四國」之一,生物制葯市場也分外亮麗。國家發展改革委安排新增中央投資4.42億元,支持生物醫葯、生物育種、生物醫學工程高技術產業化專項以及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公共服務條件建設專項的建設。此舉為今後生物制葯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生物醫葯產業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但是與世界先進國家的生物醫葯產業相比,中國生物醫葯產業還存在不少差距。中國生物醫葯產業的發展從科研到產業化,將是一條艱難的路。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力度支持生物醫葯產業的發展。到2020年,中國將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制。同時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將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醫療衛生體系。這兩個因素將為生物醫葯產業創造巨大的市場空間和良好的發展環境。
總體而言,中國生物制葯產業未來充滿希望,前景看好。展望今後,中國的生物制葯產業將呈繼續增長態勢。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生物、生化製品行業將依然呈現較快發展態勢。
中投顧問2009-2012年中國生物制葯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⑦ 生物醫葯的行業現狀

2015年上半年,醫葯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案例達149起,較去年同期的109起增長36%。從標的資產來看,回以化葯、中答葯生產為主的制葯領域並購案高達47起,約占上半年並購案總數的三成。同時,生物技術、醫療設備、醫療服務、移動醫療等細分領域的並購也有明顯增長
2015年我國醫葯市場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葯市場,但國內醫葯產業結構分布並不合理,醫葯企業「多小散亂差」的局面多年來一直沒有多大改變。中國生物醫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制葯企業達1.3萬家,葯品商業企業達42萬家,葯品仿製葯比例則多達90%。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業內企業家、專家及研究員後發現,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醫葯行業未來一段時期的並購步伐將加快。
我國制葯企業中,70%以上的企業營收不足5000萬元,近20%企業處於虧損狀態。若按照新版GMP投入300億元-500億元技改花費測算,平均每家醫葯企業將投入600萬元-1000萬元,改造費用將使中小企業付出2-3年的經營利潤。但從行業角度來看,新版GMP改造將加速淘汰落後的中小企業,為上市公司、龍頭企業提供並購和擴張的機會,促進行業集中度提高。

⑧ 國內生物制葯市場的現狀

行業規模波動變化,增速高於醫葯行業整體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推動下,2013年後我國生物葯品製造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近年來增速有所放緩,行業進入平穩發展階段。從行業主營業務收入走勢來看,2013-2016年我國生物制葯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逐年上升,2017年後整體呈波動趨勢。

2019年我國規模以上生物制葯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79.2億元。2020上半年,生物制葯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192.6億元。



——更多數據來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物制葯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⑨ 我打算轉型做生物醫葯,想了解下中國生物醫葯的發展,有沒有相關的論壇可以推薦一下

可以參加2018深圳國際BT領袖峰會,裡面會講到中國生物醫葯創新發展的機遇和挑戰,還邀請了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及國際學術和工業界權威,闡述生物醫葯領域的前沿動向及未來發展方向,探討生物醫葯產業學術和產業界交流合作中的熱點問題,我感覺很適合你。

⑩ 中國生物醫葯產業面臨哪些挑戰

(一)我國葯企整體規模偏小,較為分散,研發力量薄弱,發展層次和水平不高。回
(二)盡管國家制答訂了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物醫葯產業的宏觀決策和政策,但具體的法律、制度以及產業扶持政策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完善。
(三)仿製葯對市場沖擊很大,企業缺乏自主研發創新的動力。
(四)生物醫葯產業缺乏高精尖的研究技術人才。
(五)跨國醫葯企業一方面通過仿製葯不斷影響和控制我國醫葯工業的研發積極性和能力,一方面通過合資控股等方式不斷搶占利潤較豐厚的國內醫葯市場的中高端品種。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