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耦合發電
㈠ 高新技術領域的新能源
1、太陽能
(1)太陽能熱利用技術
(2)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
(3)太陽能熱發電技術
2、風能
(1)1.5MW以上風力發電技術
適應中國氣候、復雜地形條件的1.5MW以上風力發電機組的總體設計、總裝技術及關鍵部件的設計製造技術等。
(2)風電場配套技術
風資源評估分析、風電場設計和優化、風電場監視與控制、風電接入系統設計及電網穩定性分析、短期發電量預測及調度匹配、風電場平穩過渡及控制等技術。
3、生物質能
(1)生物質發電關鍵技術及發電原料預處理技術
包括直燃(混燃)發電系統耦合技術,蒸汽余熱回收技術,熱效率≥85%、燃燒過程不結渣、不產生新污染,具有廣泛原料適應性的生物質直燃發電裝置;能保證生物質在燃燒設備中充分燃燒的原料裝卸、輸送技術,能有效分離生物質中的Cl等腐蝕性物質的預處理技術等。
(2)生物質固體燃料緻密加工成型技術
(3)生物質固體燃料高效燃燒技術
熱效率≥85%、不結渣、廢氣符合排放標準的生物質固體燃料高效燃燒技術與裝置等。
(4)生物質氣化和液化技術
(5)非糧生物液體燃料生產技術
(6)大中型生物質能利用技術
4、地熱能利用 1、核能技術
2、氫能技術 1、新型動力電池(組)、高性能電池(組)
2、燃料電池、熱電轉換技術 1、鋼鐵企業低熱值煤氣發電技術
鋼鐵企業余壓、余熱、余能回收利用關鍵技術,包括高爐煤氣余壓能量回收透平發電技術(TRT)、低熱值煤氣燃氣輪機聯合循環發電技術(CCPP)等。
2、蓄熱式燃燒技術
工業爐窯和電站、民用鍋爐的高效蓄熱式燃燒技術等。
3、低溫余熱發電技術
水泥、冶金、石油化工等行業低溫余熱蒸汽發電關鍵技術。
4、廢棄燃氣發電技術
沼氣、煤層氣、高爐煤氣、焦爐尾氣等工業廢棄燃氣發電關鍵技術。
* 高熱值燃氣發電技術及產品除外。
5、蒸汽余壓、余熱、余能回收利用技術
冷凝水、低參數蒸汽等回收利用新技術。
6、輸配電系統優化技術
電能質量優化(包括在先動態諧波治理、先進無功功率補償等)新技術,電網優化運行分析、設計、管理(包括企業電網優化配置、用電設備功率合理分配等)軟體及硬體新技術。
7、高泵熱泵技術
地源、水源、空氣源、太陽能復合式等高溫熱泵技術;空調冷凝熱回收利用等技術。
8、蓄冷蓄熱技術
用於剩餘能量儲存(包括與之相關轉化、移送、利用)新技術。
9、能源系統管理、優化與控制技術
工業、建築領域的能量系統優化設計、能源審計、優化控制、優化運行管理軟體技術,特別是能量系統節能綜合優化技術。
10、節能監測技術
11、節能量檢測與節能效果確認技術

㈡ 為什麼要節能減排改造電網
國家電網公司日前確定了其雄心勃勃的「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總體目標:線損率比2005年降低0.3個百分點,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30.39%、減少17.86萬噸。
線損率降低0.3個百分點,是一個什麼概念?它意味著到2010年,國家電網經營區域內一年就可減少70億度電的線路損耗。
作為關系國家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作為經營區域包括26個省份、覆蓋國土面積88%%、供電服務人口超過10億的國內輸配電主運營商,國網公司在電網規劃、設計、建設和運行全過程、全方位樹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護環境」的理念,將節能減排融入其戰略規劃和日常工作中,確保節能減排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那麼,國網公司憑靠哪些技術手段來確保這一頗具挑戰性的目標實現?
「一特三大」:靠特高壓提升整體效率
「一特三大」戰略,就是國網公司正在大力實施的「特高壓電網+大煤電、大水電、大核電基地的開發和外送」,這是著眼於電網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快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幹網架的堅強國家電網,著力提高電網大范圍、大規模、高效率優化配置資源的能力,提高電力工業整體效率的治本之策。
專家介紹,同現有500千伏主電網相比,特高壓輸電在提高輸送容量、減少輸電損耗、節約線路走廊、節省工程投資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1000千伏交流線路自然輸送功率是500千伏線路的4—5倍;使用相同鋁材時,1000千伏交流線路的線路損耗僅為500千伏線路的四分之一;採用同樣塔形時,1000千伏交流線路單位容量走廊寬度是500千伏線路的50%。
2006年11月,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開工建設;2007年5月,四川—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範工程奠基儀式在上海舉行,中國電網即將迎來「特高壓時代」。
技術與設計:最終解決問題的「殺手鐧」
節能減排要在現有基礎上有新突破,最終賴以解決問題的「殺手鐧」還是技術手段,而先進適用技術和通用設計居其核心地位。
和節能減排相關的先進適用技術主要包括特高壓輸電、同塔多回線路、串聯補償、大容量變壓器等。
在技術層面,交、直流特高壓輸電技術總體上不存在難以逾越的障礙,特高壓設備國產化的條件也日趨成熟。以往國內研發和製造起步較晚的500千伏GIS(即特高壓開關設備高壓斷路器中的氣體絕緣全封閉組合電器)、產品質量和運行經驗等同國外存在差距的特高壓設備重要部件500千伏套管尤其是直流套管,一年多來在設計和關鍵技術上已經取得很大突破,現正在投料生產階段。
同塔多回線路,是指在同一個線路鐵塔上架設兩回及以上線路,目的是節省輸電線路走廊、降低工程造價。在環境資源日趨緊張的形勢下,充分利用輸電線路走廊的空間,架設同塔多回線路,可以實現在佔用同樣環境資源的情況下更多地輸送電能。
串聯補償,是指在長距離輸電線路上裝設電容器,以對線路的電抗進行補償,縮短電氣距離提高系統的穩定水平。通過加裝串聯補償裝置,可以提高遠距離大容量系統的送電能力,實現更大范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
所謂通用設計,屬電網建設標准化范疇。2005年底,《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典型設計》系列技術專著發布,標志著我國500—110千伏輸變電工程規劃設計從「隨意裁剪」轉向「成衣定製」。和傳統設計相比,它具有四大特點:一是目的性、實用性強,所有設計內容均針對工程建設實際情況,可以直接應用於具體工程建設,時間短、見效快。二是設計理念先進,採用集約化管理的思想、模塊化設計手段,有效解決了統一性和適應性的關系。三是適用范圍廣,涵蓋了110—500千伏各個電壓等級的變電站和輸電線路工程。四是經濟、社會效益明顯,變電站典型設計,平均減少佔地面積5%—10%,平均減少建築面積5%左右,靜態投資可以節省2%—5%;輸電線路典型設計,平均減少鋼材消耗5%—10%,靜態投資可以節省5%左右。
推廣通用設計,還可以構建完整的與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相適應的工程建設標准,引導推廣佔地少、污染輕、能耗低、可靠性高的技術設備,以提高電網工程建設質量,降低電網工程建設成本。
技術改造:「電網大提速」提高輸送能力
建設堅強國家電網,近年來主要靠「兩條腿」走路,一是新建特高壓輸變電工程,一是對現有電網實施以提高電網輸送能力為主的技術改造,也就是俗稱的「電網大提速」。
現有電網技術改造和節能減排掛鉤,除了強化節能減排指標管理之外,主要技術手段就是以跨區電網、受端電網技術改造和高低壓電磁環網解環為重點,加強現有老舊設備的更新改造,提升設備裝備水平、健康水平。
電磁環網,是指兩個不同電壓等級的電網通過變壓器形成環網,並通過變壓器的磁耦合傳輸電能。電磁環網是高一級電網發展初期必然要出現的一個事物。隨著高一級電壓等級電網結構逐步加強,需要解開電磁環網運行,一般稱為電磁環網解環。電磁環網中高壓線路斷開後,電力將向低壓線路轉移,由於低壓線路的輸送能力與高壓線路有較大差距,造成電磁環網中的高壓線路輸送能力受到限制。實施電磁環網解環後,高壓線路的輸送能力能夠得到更好地發揮,可以提高電網輸送能力。
截至2007年9月底,國家電網系統改造高耗能變壓器437萬千伏安,投資近8億元,年節省電量約1億千瓦時,累計提高現有電網輸送能力1.1億千瓦。
國網公司還按照國家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的有關要求,積極主動實施所屬小火電機組的關停;積極採用先進適用的脫硫工藝,優先安排地方政府已列入脫硫整改及國家「兩控區」內的機組、燃煤硫分較高的機組進行脫硫改造。
此外,國網公司還積極開展「以大代小」發電權交易工作。截至9月底,國家電網經營范圍內,共有18個省(市)政府出台了「以大代小」發電權交易辦法(四川出台「水火電置換」發電權交易辦法)。前三季度,國網公司經營區域累計完成「以大代小」發電權交易電量351億千瓦時,實現節約標煤30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5.67萬噸。
■新聞緣起
國家電網公司日前確定了其雄心勃勃的「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總體目標:線損率比2005年降低0.3個百分點,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30.39%%、減少17.86萬噸。
其將通過特高壓輸送電能,採用先進設計技術,對現有電網實施以提高電網輸送能力為主的技術改造來實現這一目標。
相關鏈接
國家電網加大生物質發電
按照國家電網的「十一五」規劃,在2010年末,國家電網將建成總200萬千瓦的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
據悉,國家電網的生物質發電項目,交由旗下國能生物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能發電」)具體負責投資興建。國能發電已獲核準的生物質發電項目39個;其中,已並網發電項目8個,發電裝機容量20萬千瓦;在建項目11個,在建裝機容量15.8萬千瓦。
目前國能發電已掌握國內最先進的生物質發電技術。如我國第一個生物質發電項目———國能單縣生物質發電工程在今年10月13日就完成了全年的計劃發電量。據了解,國能單縣生物質發電工程共完成1.75億千瓦時綠色電量,已經消耗農林廢棄物20多萬噸,節約標煤約1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0萬噸以上。
剛剛完成並網發電的國能望奎生物質發電項目,是一個利用秸稈直燃進行發電的項目,計劃總投資5.53億元,目前一期工程已投資2.8億元,由國能生物發電有限公司本部在國家電網公司內部調劑資金建設。
㈢ 廢棄的生物質能做什麼
1、廢棄的生物質能制備氫氣、沼氣、發電等。
2、生物質是指利用大氣、水、土地等通過光合作用而產生的各種有機體,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長的有機物質通稱為生物質。特點:可再生性。低污染性。廣泛分布性。資源豐富。碳中性。生物質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3、生物質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質能的高效開發利用,對解決能源、生態環境問題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尤其是經濟發達國家都對此高度重視,積極開展生物質能應用技術的研究,並取得許多研究成果,達到工業化應用規模.本文概述了國內外研究和開發進展,涉及到生物質能固化、液化、氣化和直接燃燒等研究技術。
4、中國對生物質能源利用極為重視,己連續在四個國家五年計劃將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列為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開展了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如戶用沼氣池、節柴炕灶、薪炭林、大中型沼氣工程、生物質壓塊成型、氣化與氣化發電、生物質液體燃料等,取得了多項優秀成果。政策方面,2005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起已經正式實施,並於2006年陸續出台了相應的配套措施。這表明中國政府已在法律上明確了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質能在現代能源中的地位,並在政策上給予了巨大優惠支持。2007年,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制訂的《中國對應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確認,2010年後每年將通過發展生物質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0.3億噸CO2當量。因此,中國生物質能發展前景和投資前景極為廣闊。
㈣ 生物質燃料能替代煤嗎
我來告訴我答案,能,沒有問題。
㈤ 新能源技術國家重點支持了那些優惠政策是什麼
(一)可再生清潔能源技術1、太陽能(1)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包括新型高效、低成本的太陽能熱水器技術;太陽能建築一體化技術及熱水器建築模塊技術;太陽能採暖和製冷技術;太陽能中高溫(80-200℃)利用技術等。* 簡單重復生產的產品除外。(2)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 簡單太陽電池組件的封裝和低水平的重復性生產除外。(3)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高溫(300-1500℃)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產品和工程開發,包括塔式熱發電,槽式熱發電,碟式熱發電和菲涅爾透鏡聚光式太陽能熱發電等。2、風能(1)1.5MW以上風力發電技術適應中國氣候、復雜地形條件的1.5MW以上風力發電機組的總體設計、總裝技術及關鍵部件的設計製造技術等。(2)風電場配套技術風資源評估分析、風電場設計和優化、風電場監視與控制、風電接入系統設計及電網穩定性分析、短期發電量預測及調度匹配、風電場平穩過渡及控制等技術。3、生物質能(1)生物質發電關鍵技術及發電原料預處理技術包括直燃(混燃)發電系統耦合技術,蒸汽余熱回收技術,熱效率≥85%、燃燒過程不結渣、不產生新污染,具有廣泛原料適應性的生物質直燃發電裝置;能保證生物質在燃燒設備中充分燃燒的原料裝卸、輸送技術,能有效分離生物質中的Cl等腐蝕性物質的預處理技術等。(2)生物質固體燃料緻密加工成型技術噸成型燃料的加工過程能耗低於80Kwh/t,成型燃料密度1~1.4g/cm3,水分小於12%,加工過程機械化和自動化的生物質緻密加工成型技術。包括木質纖維碾切搭接技術,成型模板設計技術,一體化、可移動顆粒燃料生產設備的系統耦合技術等。(3)生物質固體燃料高效燃燒技術熱效率≥85%、不結渣、廢氣符合排放標準的生物質固體燃料高效燃燒技術與裝置等。(4)生物質氣化和液化技術(5)非糧生物液體燃料生產技術非糧生物液體燃料包括非糧(糖)的甜高粱、薯類原料生產的乙醇,以及用非食用油原料生產的生物柴油。甜高粱生產乙醇技術包括原料保存技術,高效產乙醇菌種的篩選與構建技術,快速固體發酵技術與機械化生產和自動化控制裝置;低能耗的高粱稈榨汁、保存與發酵技術;發酵時間≤48小時,糖轉化率≥92%,乙醇收率≥90%(相對於理論值),噸燃料乙醇能耗≤500Kg,水耗≤5噸,無廢水排放。薯類澱粉原料生產乙醇技術包括無蒸煮糖化技術、濃醪發酵技術、纖維素利用技術、廢水處理技術;發酵時間≤60小時,糖轉化率≥95%,乙醇收率≥92%(相對於理論值),噸燃料乙醇能耗≤500Kg,水耗≤8噸,廢水COD≤100ppm。非食用油原料生產的生物柴油技術包括超臨界、亞臨界、共溶劑、固體鹼(酸)催化、酶催化技術與裝置;生物柴油收率≥99.6%(相對於理論轉化率),甘油純度≥99%,噸生物柴油水耗≤0.35噸,能耗≤20Kg標煤。(6)大中型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生物質固體燃料緻密加工成型設備能力≥500Kg/h,沼氣裝置日生產能力≥1000M3,甜高粱燃料乙醇廠生產能力≥5萬噸/年,薯類燃料乙醇廠生產能力≥10萬噸/年,生物柴油廠生產能力≥3萬噸/年。4、地熱能利用高溫地熱能發電和地熱能綜合利用技術,包括:地熱採暖,地熱工業加工,地熱供熱水,地熱養殖、種植,地熱洗浴、醫療等;以及利用地源熱泵實現採暖、空調的技術。
㈥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獲獎名單
你可以到官網上查啊 現在好像都出來了,http://jnjp.ustb.e.cn/newsdetail.asp?id=53
陝西環保產業集團還不錯。工資待遇、發展前景都挺不錯的。
陝西環保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陝西環保集團」)是陝西省人民政府發起組建的全國首家省屬環保企業,由陝西省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負責監管,陝西省生態環境廳負責業務指導。
2015年3月12日正式運營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對集團的功能定位,陝西環保集團緊緊圍繞陝西環境保護發展規劃,努力打造以政府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投融資平台,充分發揮國有資本的導向作用,吸引和帶動社會資本參與污染減排、水污染防治、大氣環境質量改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截至2020年底,全集團共有20家子公司和2家區域分公司,職工人數4000餘人。2020年完成投資11.32億元,實現營業收入32.02億元,利潤總額1.48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19.17%、27.70%、38.75%,資產總額達到105億元。
㈧ 永泰能源實施生物質耦合發電這是什麼技術屬於新能源
生物質發電屬於新能源,沒有什麼高大上的,就是用柴火類生物質在鍋爐里燃燒熱,產生蒸汽,然後推動汽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