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上的八賢王

歷史上的八賢王

發布時間: 2020-11-22 03:36:44

歷史上清朝的八賢王是什麼

康熙第八子。愛新覺羅允禩,清康熙帝的第八個兒子,生於康熙二十年(1681),卒於雍正四年(1726),自幼得康熙的喜愛,17歲封貝勒,世稱八阿哥。母良妃衛氏。
因母親的關系,身份低微,但是他工於心計,不甘心因母家卑賤而屈居眾皇子之後,不但千方百計地討得父親歡心,而且盡量交結可資利用的各階層人物,同時他很善於與其他皇子搞好關系並使其中的一些人成為自己的支持者。在爭奪儲位的諸皇子中,以八阿哥允禩聲勢最為盛大,除了皇子的允禔、允禟等外,滿大臣有佟國維、馬齊、鄂倫岱、揆敘等,漢大臣有王鴻緒等,都是他的支持者。
八阿哥很有籠絡能力。康熙在的時候就說:「乃若八阿哥之為人,諸臣奏稱其賢。裕親王存日,亦曾奏言:八阿哥心性好,不務矜誇。」意思就是八阿哥的為人,大臣們都稱贊。裕親王(聖祖之兄)也曾經說:「八阿哥心好,不務矜誇」。
八阿哥也掌握著當朝諸多官員的隱私,本身也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他指使手下從事不法行當,培養惡勢力,收集的官員的隱私達數箱之多。在銀票的引誘和隱私的威脅下,哪個官員敢不聽命於他?同時, 他處處揣度聖意,然後因勢利導, 將情況朝有利於自己的方向引導
確實,這個八阿哥允禩聲勢最為盛大,好像他就是聖祖之後下一個皇位的繼承者。果然,在八阿哥黨步步緊逼,事事刁難,皇帝看著長大的,對其期望最高,感情最深的太子允礽,最後落到被圈禁的地步。太子允礽第一次廢黜後,允禩便以為自己就要當太子了,於是妄自尊大,以東宮自居,又更廣結黨羽,收納九流術士,藏於家中的密室。

❷ 歷史上有幾個八賢王 宋朝八賢王的原型是誰

八賢王(宋太祖趙匡胤第四子)一般指趙德芳
趙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趙匡胤第四子 ,宋太宗趙光義之侄,宋真宗趙恆的堂兄,北宋宗室。歷任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檢校太尉等。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病逝,時年23歲,追贈中書令、岐王,謚號康惠。後加贈太師,改封楚王、秦王。
六世孫為宋孝宗趙眘,七世孫為宋光宗趙惇,八世孫為宋寧宗趙擴。在戲曲演義中,趙德芳也被虛構為手持金鐧,上打昏君,下打讒臣的正氣凜然的「八賢王」形象,是正義化身,出現於楊家將、包青天、三俠五義等故事中。

❸ 歷史上真實的八賢王是什麼樣的人

從八賢王的名字趙德芳來看,他的原型應是宋太祖的第四子。《宋史·宗室傳》記載:太祖有四個兒子,第四子德芳被封為秦王,任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等重要職務,太平興國六年(981)病亡,才二十三歲。他在世的時候,楊家將中老令公楊業還活著,六郎楊延昭也未任邊關統帥,因此這個趙德芳與楊家將不會發生什麼關系。
有人認為,八賢王應是宋太祖的皇位繼承人趙德昭(德芳之兄)。他聰明英武),喜慍不形於色,深得太祖信任,曾「賜金簡一柄,如不法之屬得專誅戮」。太祖傳位給皇弟太宗,德昭失去了當天子的機會,太宗雖然封他為武功郡王,朝會時位列宰相之上,但內心對這位頗有韜略的侄子存有戒心。尤其是太平興國四年(979)出征幽州時,一天夜間,一件偶發的事情使軍營中驚擾不安,軍士到處尋找太宗卻不知其蹤影,有人提出立德昭為帝。太宗得知,更為不滿。回朝後,當德昭提醒他論功行賞時,他以充滿懷疑、忌恨的口吻說:「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德昭聞言,退而自刎,因為他深知在猜忌心極重的太宗手下,決不會得到善終。人們對這位失去皇位又死於非命的皇子十分同情,就讓他化為公正無私、一忠二孝、有上殿不參、下殿不辭,上打昏君、下打讒臣特權的八賢王,幫助楊家將對付那些危害朝政的權臣。但是,德昭從未被封為八賢王,怎麼會平白無故地與八賢王沾邊?
因此,又有人認為,八賢王之稱得之於太宗第八子元儼。此人「廣顙豐頤,嚴毅不可犯,天下崇憚之,名聞外夷」,時人呼之曰「八大王」。雖然,這八大王的作為與八賢王的故事相距甚遠,但他的事跡影響、豐富了八賢王的傳說,還是有可能的。
總之,「八賢王」在歷史上找不到一個完全與之對應、吻合的人物。他是由宋初宗室的一些軼聞,加上人民群眾的感情傾向,經過劇作家的藝術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在民間傳說中,他的出現,不僅增加了戲劇性的沖突,還滿足了人們崇敬忠臣、懲處權奸的心理要求。正因為這樣,這位虛構的戲劇性人物「八賢王」趙德芳,才會如此栩栩如生地活在人們的印象中。

❹ 歷史上真實的八賢王是什麼樣的人

  1. 八賢王(清朝愛新覺羅·胤禩)一般指愛新覺羅·胤禩。專

  2. 愛新覺羅·胤禩(禩同祀,為屬祀異體字;1681—1726年),清朝宗室,清聖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異母弟,生母良妃衛氏。少時為胤禔母惠妃撫養,諸臣奏稱其賢。

    胤禩自幼備受康熙喜愛,17歲的時候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岳廟,署理內務府總管等等,一廢太子時,胤禩及其同黨躍躍欲試。但是康熙帝對胤禩利用張明德相面為自己立嗣的行為深惡痛絕,導致胤禩在他心裡的形象大損。胤禩的個人威望和私黨勢力元氣大傷但胤禩本人並不肯認輸,康熙朝的最後十年裡,他都沒有放棄對太子之位的爭奪。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燁駕崩,本以為自己的同黨胤禵能入承大統的胤禩,見胤禛嗣位如五雷轟頂,氣急敗壞,卻又無可奈何。雍正上位後,將其改名為允禩。為穩定人心,先進封其為和碩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穩根基後,找各種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

❺ 歷史上的八賢王是否真的是趙德芳

歷史上存在趙德芳這個人,但沒有八賢王的說法。趙德芳過早離世,相關的史料很少。八賢王是不存在的,是小說演義和戲曲藝術上虛構的人物。

趙德芳是宋太祖趙匡胤第四子,宋太宗趙光義之侄,宋真宗趙恆的堂兄,北宋宗室。歷任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檢校太尉等。太平興國六年,病逝,時年23歲,追贈中書令、岐王,謚號康惠。後加贈太師,改封楚王、秦王。

在戲曲演義中,趙德芳也被虛構為正氣凜然的「八賢王」形象,是正義化身。出現這么一個賢王,跟北宋朝的歷史背景脫不了關系,北宋戰爭頻繁。百姓需要一個忠臣賢君,需要一個開明盛世,於是八賢王這個形象應運而生。他更多的是承擔著百姓厚望,滿足了群眾聖君賢相的需求。

(5)歷史上的八賢王擴展閱讀:

趙德芳的父親是北宋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作為皇族宗室的一員,受過良好的教育,年紀輕輕人品德行頗為讓人稱頌。在當時許多人都以為,他很可能會成為北宋的第二任皇帝。但趙匡胤突然暴斃,趙光義弟繼兄位,成為了宋太宗。至尊之位與趙德芳也就沒多大關系了。

隨後沒多久,趙德芳的哥哥趙德昭,這個曾經極有繼承皇位的人,被宋太宗猜忌,隨後自刎而死。公元981年,趙德芳病逝,年僅23歲,謚號康惠,又被追封為楚王。雖然在他死後,宋太宗曾來哭祭,但很多民間野史說前者很可能是被後者所害。

宋太宗死後,皇權重歸太祖一系,後來的宋孝宗便是趙德芳的後代。出於美化這位宋初皇子的目的,趙德芳便成為了民間藝術家筆下的八賢王,流傳於後世。

❻ 歷史上有幾個八賢王八賢王是怎麼死的

陳道明版北宋八賢王 提到「八賢王」三個字,我們會很快的想到楊家將、包青天的相關影視或者戲曲,那麼八賢王指的是誰呢?歷史上有幾個八賢王,他最終又是怎麼死的呢? 歷史上有兩個八賢王,一個指的是北宋的八賢王趙德芳,另個一指的是清朝時期,《步步驚心》中所提到的八爺,即愛新覺羅·胤禩。接下里讓我們具體的了解一下這兩個人。 北宋的八賢王 歷史上的八賢王,是一個很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手執開國寶劍,上打昏君,下打佞臣,很受後人敬仰。他究竟是誰,始無定論,不過,從後來的南宋高宗趙構重立趙匡胤之後代為皇帝的史實來看,這個八賢王實際上就是趙匡胤要立的太子。 據山東的一些民間老藝人講,趙光義殺趙匡胤之時,趙匡胤已經預感到了,所以,他事先先作了一系列的重要的安排以備不測。當他在血光之中臨咽下最後一口氣時,他問了趙光義這樣的話,你殺了我不要緊,你把我兒德芳如何。趙光義心裡多少還是意識到了一點手足之情,他保證說不會殺掉他的後代。於是,趙光義說,我當皇帝,封你子德芳為賢王。這里的賢王,實際上也就相當於輔政大臣。 可是,趙匡胤知道,趙光義心狠手辣,終究會除掉德芳,為了爭取最大的可能,他說,這個王不能同於一般的王。趙光義說,他當然知道,就許諾讓這個賢王享受八個王爺的俸祿,一個人領八個王爺的工資並且詔告天下。這實際上就是八賢王的稱號來歷。不過,趙匡胤還是不放心,就說,百年之後,你把皇帝位子當然是傳給你的兒子,那我的兒子,也就是八賢王的位子也得代代相傳。也就是說,趙匡胤的理想就是一代一個皇帝,然後跟著是一代一個八賢王,代代相傳,不得違背。 宋朝八賢王是怎麼死的?因太祖駕崩之時,宋皇後召他入宮,德芳深恐太宗皇帝追究此事,惶惶不可終日,加上唯一的兄長自殺身亡,心理受到了極大壓力,終於一病不起。太平興國六年三月去世,謚康惠,年僅二十三歲。

❼ 歷史上有八賢王嗎,原型是誰

「八賢王」在歷史上找不到一個完全與之對應、吻合的人物。
從八賢王的名字趙德芳來看,他的原型應是宋太祖的第四子。《宋史·宗室傳》記載:太祖有四個兒子,第四子德芳被封為秦王,任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等重要職務,太平興國六年(981)病亡,才二十三歲。他在世的時候,楊家將中老令公楊業還活著,六郎楊延昭也未任邊關統帥,因此這個趙德芳與楊家將不會發生什麼關系。
有人認為,八賢王應是宋太祖的皇位繼承人趙德昭(德芳之兄)。他聰明英武),喜慍不形於色,深得太祖信任,曾「賜金簡一柄,如不法之屬得專誅戮」。太祖傳位給皇弟太宗,德昭失去了當天子的機會,太宗雖然封他為武功郡王,朝會時位列宰相之上,但內心對這位頗有韜略的侄子存有戒心。尤其是太平興國四年(979)出征幽州時,一天夜間,一件偶發的事情使軍營中驚擾不安,軍士到處尋找太宗卻不知其蹤影,有人提出立德昭為帝。太宗得知,更為不滿。回朝後,當德昭提醒他論功行賞時,他以充滿懷疑、忌恨的口吻說:「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德昭聞言,退而自刎,因為他深知在猜忌心極重的太宗手下,決不會得到善終。人們對這位失去皇位又死於非命的皇子十分同情,就讓他化為公正無私、一忠二孝、有上殿不參、下殿不辭,上打昏君、下打讒臣特權的八賢王,幫助楊家將對付那些危害朝政的權臣。但是,德昭從未被封為八賢王,怎麼會平白無故地與八賢王沾邊?
因此,又有人認為,八賢王之稱得之於太宗第八子元儼。此人「廣顙豐頤,嚴毅不可犯,天下崇憚之,名聞外夷」,時人呼之曰「八大王」。雖然,這八大王的作為與八賢王的故事相距甚遠,但他的事跡影響、豐富了八賢王的傳說,還是有可能的。
總之,「八賢王」在歷史上找不到一個完全與之對應、吻合的人物。他是由宋初宗室的一些軼聞,加上人民群眾的感情傾向,經過劇作家的藝術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在民間傳說中,他的出現,不僅增加了戲劇性的沖突,還滿足了人們崇敬忠臣、懲處權奸的心理要求。正因為這樣,這位虛構的戲劇性人物「八賢王」趙德芳,才會如此栩栩如生地活在人們的印象中。

❽ 歷史上的八賢王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八王爺,被人尊稱「八賢王」,是古典文學名著《楊家將傳》、《楊家府演義》、《三俠五義》和《萬花樓》的人物。
熊大木《楊家將傳》中的「八王」署名是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後世的楊家將評書、戲劇中的「八王爺」則大多署名趙德芳,這是趙匡胤的另一個兒子),趙匡胤臨終前傳位給其弟趙光義,賜其子趙德昭金鐧一把,朝中如有不正之臣得專誅戮,曾多次救楊家將眾人。《楊家府演義》中的「八王爺」署名是趙德崇(這是趙光義長子趙元佐的原名)。
石玉昆《三俠五義》里,「八王」小說第一回就出場了,但未署名,他住在南清宮,妻子狄娘娘,「狸貓換太子」的時候陳琳救下小仁宗抱到南清宮交給八王爺撫養,後來過繼給宋真宗繼承皇位。
《三俠五義》、《萬花樓》、《楊家將傳》中的「八王爺」的故事與歷史人物趙德昭、趙德芳、趙元佐的生平不符,他可能是由宋初宗室趙元儼(人稱「八大王」)、趙元佐(宋真宗賜他帶劍上殿和詔令上書不稱名的待遇)等人的一些軼聞,加上人民群眾的感情傾向,經過劇作家的藝術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

❾ 歷史中的八賢王是怎樣一個人

宋代是否有八賢王這個人物,現在主流的觀點認為是有的,但是這個八賢王到底是誰,則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趙匡胤幼子秦王趙德芳,也有人認為是趙匡胤的二兒子趙德昭,究竟是誰,還沒有定論,但基本上傾向於八賢王為趙匡胤的兒子。

八賢王因為楊家將的小說演義而為大眾所熟知,如今又因為一些電視劇的播放,比如包青天系列電視連續劇的熱播而更為廣泛關注。

為什麼不是八賢王繼位,也就是為什麼趙匡胤的兒子沒能繼位,這就涉及到歷史上另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燭光斧影,即趙匡胤的非正常死亡和其弟趙光義的繼位,因而不管八賢王是趙德芳還是趙德昭,都不可能再正常繼位。而趙德芳和趙德昭的悲慘結局使得當時的人們對於太祖一系的後代充滿了同情,因而文學化、戲劇化的八賢王的賢者形象就誕生了。

雖然到了宋代,嫡長子繼承製度已經松動,但是父死子繼依然是皇位繼承的最主流觀點,趙德昭,趙德芳作為趙匡胤的兒子,理應是宋太祖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也許是人們對這兩位皇子十分同情,人們為了尋求心靈的慰籍,於是就讓他化為一個手提金鐧,公正無私、一忠二孝、可以制約皇權的理想「賢王」,這可能是八賢王手持金鐧這一高大形象產生的的根源以及以後演變成擁有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特權的由來。南宋趙構之後,宋朝的皇位又傳到了太祖一系。

有人認為,八賢王應是宋太祖的皇位繼承人趙德昭(德芳之兄)。他聰明英武,喜慍不形於色,深得太祖信任,曾「賜金簡一柄,如不法之屬得專誅戮」。太祖傳位給皇弟太宗,德昭失去了當天子的機會,太宗雖然封他為武功郡王,朝會時位列宰相之上,但內心對這位頗有韜略的侄子存有戒心。尤其是太平興國四年(979)出征幽州時,一天夜間,一件偶發的事情使軍營中驚擾不安,軍士到處尋找太宗卻不知其蹤影,有人提出立德昭為帝。太宗得知,更為不滿。回朝後,當德昭提醒他論功行賞時,他以充滿懷疑、忌恨的口吻說:「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德昭聞言,退而自刎,因為他深知在猜忌心極重的太宗手下,決不會得到善終。人們對這位失去皇位又死於非命的皇子十分同情,就讓他化為公正無私、一忠二孝、有上殿不參、下殿不辭,上打昏君、下打讒臣特權的八賢王,幫助楊家將對付那些危害朝政的權臣。但是,德昭從未被封為八賢王,怎麼會平白無故地與八賢王沾邊?

因此,又有人認為,八賢王之稱得之於太宗第八子元伊。此人「廣顙豐頤,嚴毅不可犯,天下崇憚之,名聞外夷」,時入呼之日「八大王」。雖然,這八大王的作為與八賢王的故事相距甚遠,但他的事跡影響、豐富了八賢王的傳說,還是有可能的。

總之,「八賢王」在歷史上找不到一個完全與之對應、吻合的人物。他是由宋初宗室的一些軼聞,加上人民群眾的感情傾向,經過劇作家的藝術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在民間傳說中,他的出現,不僅增加了戲劇性的沖突,還滿足了人們崇敬忠臣、懲處權奸的心理要求。正因為這樣,這位虛構的戲劇性人物「八賢王」趙德芳,才會如此栩栩如生地活在人們的印象中。

熱點內容
特教老師師德材料 發布:2025-07-20 13:44:24 瀏覽:346
師德師風學習活動總結 發布:2025-07-20 13:43:51 瀏覽:862
密度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20 12:02:52 瀏覽:578
幼兒教師德能勤績個人總結 發布:2025-07-20 11:03:41 瀏覽:869
一年級班主任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20 10:31:03 瀏覽:210
我的師德師風觀 發布:2025-07-20 04:56:00 瀏覽:677
江蘇教師與13歲 發布:2025-07-20 02:03:48 瀏覽:935
軍魂老師 發布:2025-07-20 00:40:21 瀏覽:665
雪教學實錄 發布:2025-07-19 23:16:59 瀏覽:929
2017安徽中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發布:2025-07-19 22:04:16 瀏覽: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