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生物葯物

生物葯物

發布時間: 2020-11-22 03:39:51

生物葯物主要有哪些

農葯中有利用生長素的兩重性利用乙烯做的催熟劑 還有利於單克隆抗體做的「生物導彈」

化學葯與生物葯如何區分

化學葯是通過人工的工藝路線設計,在反應釜中加入基礎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甲苯、醋酸、甲醇、乙醇等等)基礎原料進行化學反應合成出來的葯物;

(2)生物葯物擴展閱讀

葯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條關於葯品的定義:葯品是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包括中葯材、中葯飲片、中成葯、化學原料葯及其制劑、抗生素、生化葯品、放射性葯品、血清、疫苗、血液製品和診斷葯品等。

2013年1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出通知,決定從2013年2月1日起調整呼吸、解熱鎮痛和專科特殊用葯等葯品的最高零售限價,共涉及20類葯品,400多個品種、700多個代表劑型規格,平均降價幅度為15%,其中高價葯品平均降幅達到20%。

特性介紹

從使用對象上說:它是以人為使用對象,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有規定的適用症、用法和用量要求;從使用方法上說:除外觀,患者無法辨認其內在質量,許多葯品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而不由患者選擇決定。同時,葯品的使用方法、數量、時間等多種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使用效果,誤用不僅不能「治病」,還可能「致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葯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

1、種類復雜性:具體品種,全世界大約有20000餘種,我國中葯制劑約5000多種,西葯制劑約4000多種,由此可見,葯品的種類復雜、品種繁多。

2、葯品的醫用專屬性:葯品不是一種獨立的商品,它與醫學緊密結合,相輔相成。患者只有通過醫生的檢查診斷,並在醫生與執業葯師的指導下合理用葯,才能達到防止疾病、保護健康的目的。

3、葯品質量的嚴格性:葯品直接關繫到人們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存亡,因此,其質量不得有半點馬虎。我們必須確保葯品的安全、有效、均一、穩定。

另外,葯品的質量還有顯著的特點:它不像其他商品一樣,有質量等級之分:優等品、一等品、二等品、合格品等等,都可以銷售,而葯品只有符合規定與不符合規定之分,只有符合規定的產品才能允許銷售,否則不得銷售。

管理規范

葯品質量符合規定不僅是產品質量符合注冊質量標准,還應使其全過程符合《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簡稱GMP)。

《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GMP)是葯品生產和質量管理的基本准則,適用於葯品制劑生產的全過程和原料葯生產中影響成品質量的關鍵工序。大力推行葯品GMP,是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葯品生產過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降低各種差錯的發生,是提高葯品質量的重要措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葯品

Ⅲ 生物制葯和生物葯物的概念

生物制葯:利用細菌等微生物將原材料進行轉化
生物葯物:以生物體作為原料

Ⅳ 簡述生物葯物的特殊性

生物葯物是指運用生物學、醫學、生物化學等的研究成果,綜合利用物理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和葯學等學科的原理和方法,利用生物體、生物組織、細胞、體液等製造的一類用於預防、治療和診斷的製品。生物葯物,包括生物技術葯物和原生物制葯。
葯理學特性
(1)、治療的針對性強
細胞色素c用於治療組織缺氧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2)、葯理活性高
注射用的純ATP可以直接供給機體能量。
(3)、毒副作用小、營養價值高
蛋白質、核酸、糖類、脂類等生物葯物本身就直接取自體內。
(4)、生理副作用時有發生
生物體之間的種屬差異或同種生物體之間的個體差異都很大,所以用葯時會發生免疫反應和過敏反應。

生產、制備中的特殊性
(1)、原料中的有效物質含量低
激素、酶在體內含量極低。
(2)、穩定性差
生物葯物的分子結構中具有特定的活性部位,該部位有嚴格的空間結構,一旦結構破壞,生物活性也就隨著消失。酶,很多理化因素使其失活。
(3)、易腐敗
生物葯物營養價值高,易染菌、腐敗。生產過程中應低溫、無菌。
(4)、注射用葯有特殊要求
生物葯物易被腸道中的酶所分解所以多採用注射給葯,注射葯比口服葯要求更嚴格,均一性、安全性、穩定性、有效性。理化性質、檢驗方法、劑型、劑量、處方、儲存方式。

檢驗上的特殊性
由於生物葯物具有生理功能,因此生物葯物不僅要有理化檢驗指標,更要有生物活性檢驗指標。

Ⅳ 生物葯物和生物制葯有什麼區別

生物葯物 基本概念生物葯物是指運用生物學、醫學、生物化學等的研究成果,從生物體、生物組織、細胞、體液等,綜合利用物理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和葯學等學科的原理和方法製造的一類用於預防、治療和診斷的製品。生物葯物,包括生物技術葯物和原生物制葯。
[一、生物葯物的來源正常機體之所以能保持健康狀態,具有抵禦和自我戰勝疾病的能力,正是由於生物體內部不斷產生各種與生物體代謝緊密相關的調控物質,如蛋白質、酶、核酸、激素、抗體、細胞因子等,通過它們的調節作用使生物體維持正常的機能。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從生物體內提取這些物質作為葯
生物葯物的原料來源:
天然的生物材料:人體、動植物、微生物和各種海洋生物。
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有目的人工製得的生物原料成為當前生物制葯原料的重要來源,如用基因工程技術製得的微生物或細胞。
二、生物葯物的特性
1、葯理學特性(1)、治療的針對性強
細胞色素c用於治療組織缺氧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2)、葯理活性高
注射用的純ATP可以直接供給機體能量。
(3)、毒副作用小、營養價值高
蛋白質、核酸、糖類、脂類等生物葯物本身就直接取自體內。
(4)、生理副作用時有發生
生物體之間的種屬差異或同種生物體之間的個體差異都很大,所以用葯時會發生免疫反應和過敏反應。
2、生產、制備中的特殊性(1)、原料中的有效物質含量低
激素、酶在體內含量極低。
(2)、穩定性差
生物葯物的分子結構中具有特定的活性部位,該部位有嚴格的空間結構,一旦結構破壞,生物活性也就隨著消失。酶,很多理化因素使其失活。
(3)、易腐敗
生物葯物營養價值高,易染菌、腐敗。生產過程中應低溫、無菌。
(4)、注射用葯有特殊要求
生物葯物易被腸道中的酶所分解所以多採用注射給葯,注射葯比口服葯要求更嚴格,均一性、安全性、穩定性、有效性。理化性質、檢驗方法、劑型、劑量、處方、儲存方式。
3、檢驗上的特殊性由於生物葯物具有生理功能,因此生物葯物不僅要有理化檢驗指標,更要有生物活性檢驗指標。
三、生物葯物的分類
1、按葯物的結構分類按結構分類有利於比較一類葯物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分離制備方法的特點和檢驗方法。
(1)、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類葯物
天然氨基酸和氨基酸混合物及衍生物。蛋氨酸可防治肝炎、肝壞死和脂肪肝,谷氨酸可用於防治肝昏迷、神經衰弱和癲癇。5-羥色氨酸。
(2)、多肽和蛋白質類葯物
化學本質性同,分子量有差異。蛋白質類葯物:血清白蛋白、丙種球蛋白、胰島素;多肽類葯物:催產素、胰高血糖素。
(3)、酶和輔酶類葯物
酶類葯物按功能分為: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麥芽澱粉酶)、消炎酶(溶菌酶、胰蛋白酶)、心血管疾病治療酶(激肽釋放酶擴張血管降血壓)等。輔酶類葯物在酶促反應中傳遞氫、電子和基團的作用,輔酶葯物已廣泛用於肝病和冠心病的治療。
(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類葯物
DNA可用於治療精神遲緩、虛弱和抗輻射,RNA用於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輔助治療,多聚核苷酸是干擾素的誘導劑。
(5)、糖類葯物
抗凝血、降血脂、抗病毒、抗腫瘤、增強免疫功能和抗衰老。
(6)、脂類葯物
磷脂類:腦磷脂、卵磷脂可用於治療肝病、冠心病和神經衰弱症。脂肪酸降血脂、降血壓、抗脂肪肝。
(7)、細胞生長因子
干擾素、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
(8)、生物製品類
從微生物、原蟲、動物和人體材料直接制備或用現代生物技術、化學方法製成作為預防、治療、診斷特定傳染病或其它疾病的制劑。
2、按來源分類有利於對不同原料進行綜合利用、開發研究。
(1)、人體組織來源
療效好、無副作用,來源有限。人血液製品類、人胎盤製品類、人尿製品類。
(2)、動物組織來源
動物臟器,來源豐富、價格低廉、可以批量生產。但由於種屬差異,要進行嚴格的葯理毒理實驗。
(3)、植物組織來源
中草葯,酶、蛋白質、核酸。
(4)、微生物來源
抗生素、氨基酸、維生素、酶。
(5)、海洋生物來源
動植物、微生物。
3、按生理功能和用途分類(1)、治療葯物
腫瘤、愛滋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2)、預防葯物
傳染性強的疾病,疫苗、菌苗、類毒素。
(3)、診斷葯物
速度快、靈敏度高、特異性強。免疫診斷、酶診斷、放射性診斷、基因診斷試劑。
(4)、其它
生化試劑、保健品、化妝品、食品、醫用材料。 四、生物葯物的制備原材料和葯物種類和性質各不性同,提取和分離方法也有很大差異。
1、生物葯物原料的選擇、預處理與保存方法(1)、原料選擇原則
有效成分含量高,原料新鮮,來源豐富、易得,產地較近,原料中雜質含量少,成本低。
(2)、預處理與保存
預處理:就地採集後去除結締組織、脂肪組織等不用的成分,將有用成分保鮮處理,收集微生物原料時,要及時將菌體與培養液分開,進行保鮮處理。
保存方法:冷凍法,適用於所有生物原料,-40℃;有機溶劑脫水法,丙酮,適用於原料少、價值高,有機溶劑對原料生物活性無影響;防腐劑保鮮,常用乙醇、苯酚等,適用於液體原料,如發酵液、提取液。
2、生物葯物的提取(1)、組織與細胞的破碎
常用破碎方法:磨切法,機械破碎法,設備為組織搗碎機、膠體磨、勻漿器、球磨機。壓力法,加壓和減壓,設備有法蘭西壓釜。反復凍融法。超聲波震盪破碎法,局部發熱,對活性有損失。自溶法或酶解法。
(2)、提取
根據具體對象選擇提取試劑,常用水、緩沖溶液、鹽溶液、乙醇、有機溶劑(氯仿、丙酮)。提取劑的用量,次數,時間,保證充分提取,且不變性。
3、蛋白質類葯物分離提取方法沉澱法(鹽析、有機溶劑、等電點);按分子大小分離(超濾、透析、層析、離心);電荷(離子交換、層析、電泳、等電聚焦);親和層析法(酶與底物、抗原與抗體、激素與受體)。
4、核酸類葯物的分離提取方法核酸類葯物生產方法提取法和發酵法。
5、糖類葯物的分離提取方法非降解法適用於從含一種粘多糖的動物組織中提取粘多糖,用水或鹽。
降解法適用於從組織中提取結合比較牢固的粘多糖,酶解。
分離用沉澱和離子交換。
6、脂類葯物的分離提取方法提取,用有機溶劑將所需成分從原料中溶解出來醇、氯仿、甲醇、水。純化,沉澱法、層析法、離子交換法。
7、氨基酸類葯物的分離純化方法氨基酸的生產:蛋白質水解,鹽酸水解迅速、完全,色氨酸被破壞,絲氨酸部分破壞;鹼水解易產生消旋作用;酶水解不完全。發酵法,從發酵液中提取。和學合成與酶促合成法,化學合成產物混旋需拆分,酶促合成效果較好。
分離方法:沉澱法(溶解度差異),吸附法(吸附能力差異),離子交換法(所帶電荷不同)。

Ⅵ 生物葯物的葯物特性

(1)、治療的針對性強
細胞色素c用於治療組織缺氧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2)、葯理活性高
注射用的純ATP可以直接供給機體能量。
(3)、毒副作用小、營養價值高
蛋白質、核酸、糖類、脂類等生物葯物本身就直接取自體內。
(4)、生理副作用時有發生
生物體之間的種屬差異或同種生物體之間的個體差異都很大,所以用葯時會發生免疫反應和過敏反應。 (1)、原料中的有效物質含量低
激素、酶在體內含量極低。
(2)、穩定性差
生物葯物的分子結構中具有特定的活性部位,該部位有嚴格的空間結構,一旦結構破壞,生物活性也就隨著消失。酶,很多理化因素使其失活。
(3)、易腐敗
生物葯物營養價值高,易染菌、腐敗。生產過程中應低溫、無菌。
(4)、注射用葯有特殊要求
生物葯物易被腸道中的酶所分解所以多採用注射給葯,注射葯比口服葯要求更嚴格,均一性、安全性、穩定性、有效性。理化性質、檢驗方法、劑型、劑量、處方、儲存方式。 按結構分類有利於比較一類葯物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分離制備方法的特點和檢驗方法。
(1)、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類葯物
天然氨基酸和氨基酸混合物及衍生物。蛋氨酸可防治肝炎、肝壞死和脂肪肝,谷氨酸可用於防治肝昏迷、神經衰弱和癲癇。5-羥色氨酸。
(2)、多肽和蛋白質類葯物
化學本質性同,分子量有差異。蛋白質類葯物:血清白蛋白、丙種球蛋白、胰島素;多肽類葯物:催產素、胰高血糖素。
(3)、酶和輔酶類葯物
酶類葯物按功能分為: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麥芽澱粉酶)、消炎酶(溶菌酶、胰蛋白酶)、心血管疾病治療酶(激肽釋放酶擴張血管降血壓)等。輔酶類葯物在酶促反應中傳遞氫、電子和基團的作用,輔酶葯物已廣泛用於肝病和冠心病的治療。
(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類葯物
DNA可用於治療精神遲緩、虛弱和抗輻射,RNA用於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輔助治療,多聚核苷酸是干擾素的誘導劑。
(5)、糖類葯物
抗凝血、降血脂、抗病毒、抗腫瘤、增強免疫功能和抗衰老。
(6)、脂類葯物
磷脂類:腦磷脂、卵磷脂可用於治療肝病、冠心病和神經衰弱症。脂肪酸降血脂、降血壓、抗脂肪肝。
(7)、細胞生長因子
干擾素、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
(8)、生物製品類
從微生物、原蟲、動物和人體材料直接制備或用現代生物技術、化學方法製成作為預防、治療、診斷特定傳染病或其它疾病的制劑。 有利於對不同原料進行綜合利用、開發研究。
(1)、人體組織來源
療效好、無副作用,來源有限。人血液製品類、人胎盤製品類、人尿製品類。
(2)、動物組織來源
動物臟器,來源豐富、價格低廉、可以批量生產。但由於種屬差異,要進行嚴格的葯理毒理實驗。
(3)、植物組織來源
中草葯,酶、蛋白質、核酸。
(4)、微生物來源
抗生素、氨基酸、維生素、酶。
(5)、海洋生物來源
動植物、微生物。 (1)、治療葯物
腫瘤、艾滋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2)、預防葯物
傳染性強的疾病,疫苗、菌苗、類毒素。
(3)、診斷葯物
速度快、靈敏度高、特異性強。免疫診斷、酶診斷、放射性診斷、基因診斷試劑。
(4)、其它
生化試劑、保健品、化妝品、食品、醫用材料。

Ⅶ 生物葯品有哪些

1、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類葯物

天然氨基酸和氨基酸混合物及衍生物。蛋氨酸可防治肝炎、肝壞死和脂肪肝,谷氨酸可用於防治肝昏迷、神經衰弱和癲癇。5-羥色氨酸。

2、多肽和蛋白質類葯物

化學本質性同,分子量有差異。蛋白質類葯物:血清白蛋白、丙種球蛋白、胰島素;多肽類葯物:催產素、胰高血糖素。

3、酶和輔酶類葯物

酶類葯物按功能分為: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麥芽澱粉酶)、消炎酶(溶菌酶、胰蛋白酶)、心血管疾病治療酶(激肽釋放酶擴張血管降血壓)等。輔酶類葯物在酶促反應中傳遞氫、電子和基團的作用,輔酶葯物已廣泛用於肝病和冠心病的治療。

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類葯物

DNA可用於治療精神遲緩、虛弱和抗輻射,RNA用於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輔助治療,多聚核苷酸是干擾素的誘導劑。

5、糖類葯物

抗凝血、降血脂、抗病毒、抗腫瘤、增強免疫功能和抗衰老。

(7)生物葯物擴展閱讀

葯物來源

正常機體之所以能保持健康狀態,具有抵禦和自我戰勝疾病的能力,正是由於生物體內部不斷產生各種與生物體代謝緊密相關的調控物質,如蛋白質、酶、核酸、激素、抗體、細胞因子等,通過它們的調節作用使生物體維持正常的機能。根據這一特點,可以從生物體內提取這些物質作為葯。

生物葯物的原料來源:

天然的生物材料:人體、動植物、微生物和各種海洋生物。

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有目的人工製得的生物原料成為當前生物制葯原料的重要來源,如用基因工程技術製得的微生物或細胞。

Ⅷ 生物技術葯物的特性有哪些

生物葯物是指運用微生物學、生物學、醫學、生物化學等的研究成果,從生內物體、生物組容織、細胞、體液等,綜合利用微生物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葯學等科學的原理和方法製造的一類用於預防、治療和診斷的製品。生物葯物原料以天然的生物材料為主,包括微生物、人體、動物、植物、海洋生物等。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有目的人工製得的生物原料成為當前生物制葯原料的主要來源。如用免疫法製得的動物原料、改變基因結構製得的微生物或其它細胞原料等。生物葯物的特點是葯理活性高、毒副作用小,營養價值高。生物葯物主要有蛋白質、核酸、糖類、脂類等。這些物質的組成單元為氨基酸、核苷酸、單糖、脂肪酸等,對人體不僅無害而且還是重要的營養物質。生物葯物的陣營很龐大,發展也很快。 目前全世界的醫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特別是合成分子結構復雜的葯物時,它不僅比化學合成法簡便,而且有更高的經濟效益。

Ⅸ 目前臨床應用的生物類葯物有哪些

1、在醫學中的應用
免疫學的發展及其向醫學各學科的滲透,產生了許多免疫學分支學科和交叉學科
1)免疫學的縱向發展:由單一層次發展到多層次,群體免疫學、個體免疫學、細胞免疫學、分子免疫學、原子免疫學。
2)免疫學的橫向發展:由單一學科發展成多分支多邊緣的學科
免疫化學、免疫生物學、免疫生理學、免疫病理學、免疫遺傳學、免疫血清學、分子免疫學、免疫組織學、免疫理學、免疫毒理學、臨床免疫學、免疫血液學、移植免疫學、腫瘤免疫學、生殖免疫學、神經免疫學、營養免疫學、神經內分泌免疫學、免疫分類學、數學免疫分類學、光免疫學、免疫酶學、免疫生物工程

這些分支學科的研究極大地促進了現代生物學和醫學的發展。免疫學的發展必將在惡性腫瘤的防治、器官移植、傳染病的防治、免疫性疾病的防治、生殖的控制,以及延緩衰老等方面
推動醫學的進步。
2、在生物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免疫學技術的發展,為生命科學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單抗的應用給生物科學的發展帶來了突破性的變革;免疫組化技術與分子雜交技術的結合,使得對基因及其表達的研究可達到定量、定性、定位的程度。二十世紀前後,免疫學在抗感染方面的巨大成功,促進了生物製品產業的發展。人工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的應用,有力地控制了多種傳染病的傳播。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免疫學的巨大進展在更深的層次和更廣闊的范圍內,推動了生物高技術產業的發展。用細胞工程產生的單克隆抗體用基因工程產生的細胞因子為臨床醫學提供了一大類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新型物。

熱點內容
七年級語文書內容 發布:2025-07-21 01:23:59 瀏覽:674
丑石教學設計 發布:2025-07-20 23:56:06 瀏覽:989
貝拉國際教育 發布:2025-07-20 23:17:16 瀏覽:581
線上一對多教學 發布:2025-07-20 22:04:59 瀏覽:771
安全教育班會心得 發布:2025-07-20 20:57:23 瀏覽:957
三年級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20 19:31:26 瀏覽:816
黨員師德演講稿 發布:2025-07-20 19:19:14 瀏覽:4
生物質鏈條爐 發布:2025-07-20 17:50:30 瀏覽:938
青年教師師德徵文 發布:2025-07-20 17:44:47 瀏覽:596
高一數學教學視頻全套 發布:2025-07-20 17:21:18 瀏覽: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