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1-22 03:59:49

⑴ 高一物理論文範文,

記不得以前怎麼寫的了
給你個格式
照著書套一下很快的
參考文獻可以不寫

1、論文格式的論文題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論文格式的目錄
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論文格式的內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論文格式的關鍵詞或主題詞
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計算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分析,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參見《漢語主題詞表》和《世界漢語主題詞表》)。
5、論文格式的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問題-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方法與步驟;
d.結論。
6、論文格式的參考文獻
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研究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
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⑵ 初中物理教學與高中物理教學的區別和聯系的論文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與科學的不斷發展,體育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與其他社會學科的聯系日益緊密。2003年人教版《物理》教材指出: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結構和運動基本規律的學科。在中學體育教學及業余運動訓練中引用物理知識進行參與教學和訓練會起到積極的輔助作用。一、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素質,促進體育與健康課目標的實現中學生處在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中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對於中學生的成長及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將物理知識貫穿到體育教學和業余訓練中,通過對一些表面現象的分析,可以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認清問題,並逐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兩個學生比賽後拋鉛球,一個力氣大,另一個力氣小,但力氣大的卻輸給了力氣小的。這時,我們就需要從物理學的角度來進行分析,讓學生明白力氣大隻是鉛球拋得遠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不是絕對因素,因為還要受到後拋鉛球技術、自身身高等因素的影響。要幫助學生正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排除思想壓力,從而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及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促進體康課教學目標的實現。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鍛煉興趣簡單講述和教授體育運動技術,教師講得比較枯燥,學生學得也比較枯燥,學習積極性不高。中學生處在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的年齡階段,善於探索、勇於探索是他們的長處。體育教師在教學與訓練中應當挖掘並發揮他們的優點,積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物理知識貫穿於體育運動技術學習和練習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技術原理、練習技術的同時,很好地應用物理知識對運動技術進行分析,從而收到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的效果。例如:在教授原地推鉛球「出手角度」這一重要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斜上拋」的力學原理對其進行分析講解,幫助學生更直觀、更理性地學習和掌握。如圖:鉛球的運動軌跡是拋物線,通過運用物理知識進行分析,學生能夠明白鉛球的水平位移計算公式為:S=v2sinθcosθ/gS取決於出手速度v和出手角度θ,當v一定時,θ就決定了S的大小。根據三角函數和極值原理,當sinθ=cosθ時,S有最大值,此時,θ取45°角。所以在理論上講,當出手角度是45度,鉛球推得最遠。但是由於外界因素的影響,在實際中39°是最適宜的角度。三、結合解剖、生理、化學等學科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在剛開始進行鍛煉時,絕大多數人會感到全身或局部酸痛,這時體育教師首先要給學生講明白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沒有必要緊張更不要輕言放棄,要鼓勵學生堅持鍛煉、持之以恆,培養學生敢於面對困難、敢於挑戰、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其次,教師要給學生講解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這時,教師就可以藉助物理、生理、解剖、化學等學科的知識來給學生講解分析,使學生從原理上弄明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例如:教師要講解進行正握啞鈴屈臂練習時大臂肌肉產生酸痛的原因,可以嘗試按下面的步驟進行講解。1、給學生一個生理解剖模型,使學生先弄明白正握啞鈴屈臂的運動原理。2、請學生思考並用物理知識解釋正握啞鈴屈臂的工作原理:正握啞鈴屈臂練習時,小臂以肘關節為軸組成杠桿,L1為阻力臂,L2為動力臂,練習時遵循杠桿原理,肱二頭肌肌肉收縮,給小臂動力,克服啞鈴的重量產生的阻力做功。根據功能轉化原理,大臂肌肉收縮做功必定消耗能量,能量從哪裡來的呢?3、運用生化原理講解能量的來源:肌肉運動所需要的能量來源於兩個部分:有氧代謝產生的能量與無氧代謝產生的能量。無氧代謝供能消耗的主要是人體內儲存的三磷酸腺苷(ATP),人體內儲存的ATP數量是有限的,在短時間內很難發生變化,當肌肉運動將人體內儲存的ATP消耗完後,便完全靠有氧代謝供能。有氧代謝功能消耗的主要是人體內的脂肪,化學反應式為:脂肪+氧氣→能量+乳酸4、脂肪分解產生的乳酸在肌肉纖維間堆積,人體便會感到肌肉酸痛。如果繼續堅持鍛煉,乳酸會繼續分解氧化:乳酸+氧氣→水+二氧化碳+熱量當肌肉纖維間的乳酸濃度降到一定值時,人體就會不再感覺到酸痛了。四、運用物理知識分析講解,促進學生明確並逐步建立正確的動作定型通過運用物理知識分析講解技術動作,促進學生對於技術動作的理性認識,並反作用於感性認識,增強其神經支配肌體的能力,有效提高學習的效率和練習的效果,使學生明確技術方法,通過積極的練習,逐步建立並鞏固正確的動作定型。例如:在講解「後蹬跑」由「充分蹬直」到「充分蹬伸」的發展變化時,教師就可以運用物理知識進行講解。1、使學生明確「充分蹬伸」與「充分蹬直」的區別與聯系。所謂聯系就是指二者都要求「蹬」。所謂區別是「伸」與「直」的區別,「蹬伸」就是不一定要求一定要蹬直,而是要求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和技術允許范圍內盡力去蹬,伸的程度因人而宜,允許「屈蹬」。蹬直則要求一定要蹬直,大小腿夾角要接近180°,忽視了人的區別以及場地、技術的影響。要不就加我的QQ我發個鏈接給你吧

⑶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 如何加強物理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

淺談如何加強物理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摘要;如何加強物理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已成為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的關所在。關鍵詞;加強;師生之間;互動教學質量是教學的生命線,課堂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所以,改革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目前實踐新課程最值得研究的一個教育課題。筆者認為: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那麼,怎樣才能加強物理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呢?一、注意課堂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加強課堂互動。一個教師對知識、對學習的看法,必然會影響他對教學的看法以及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最後通過教學實踐與行為來獲取。另外,知識紮根於

⑷ 高一物理小論文

悠久的自然學科。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物理已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內個領域。
物理學存在於容物理學家的身邊;物理學也存在於同學們身邊
科學思維方式物理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自然學科,物理科學作為自然科學的重要分支,不僅對物質文明的進步和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人類的思維發展也產生了不可或缺的影響。
這次春節的許多活動,也能從中看到物理的身影。
當我們看到從冰箱里拿出來的湯圓冒白煙,我們應該多一份思考。
那是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當我們開車去拜年時,為什麼剎車的時候會向前傾?那是因為我們具有慣性。
切菜,為什麼刀要磨的鋒利一些?那是因為要減小刀與菜的接觸面積,這樣才鋒利。
物理就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

⑸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道運動學高考題的幾種解法 人教版

一道運動學高考題的幾種解法 一題多解是培養學生准確理解和靈活運用物理規律及方法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方式之一。現以2008年高考理綜全國卷I第23題為例,說明勻變速直線類問題的多種解法。 原題:已知O、A、B、C為同一直線上的四點,AB間的距離為L1,BC間的距離為L2。一物體自O點由靜止出發,沿此直線做勻加速運動,依次經過A、B、C三點。已知物體通過AB段與BC段所用時間相等。求O與A的距離。 解法一:設物體的加速度為a,經過點A時的速度為vo,通過AB段和BC段的時間為t,對物體在AB段和AC段的運動分別運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有: …………(1)……(2),對物體在OA段的運動,運用位移速度關系式有: ……(3)解以上三式得,O與A間的距離為:點評:此解法分別以物體在OA、AB、AC段的運動為研究對象,選用位移公式和位移速度關系式列式,將物理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四元(a、vo、t、s)方程組,但方程只有三個,這就需要有較高的消元技巧(由前兩式消去vot得 ,消去at2得 ,再由這兩式和第三式消去a、vo、t,求得s),此解法為試題參考答案提供的解法。

⑹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 怎樣學好物理

{一}對於高一學生,開始學高中物理時,感覺同初中物理大不一樣,好象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間有一道鴻溝。那麼怎樣才能跨越鴻溝,學好高中物理呢?我想應該從高中物理的知識結構特點與初中物理的區別入手,找到新的學習方法。
一.高中物理知識結構特點與初中物理的區別:

1、初中物理研究的問題相對獨立,高中物理則有一個知識體系。第一學期所學的新編高級中學?試驗修訂本必修)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線運動,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第四章:物體的平衡等本身就構成一個動力學體系。第一章講述力的知識,為動力學做准備。第二章從運動學的角度研究物體的運動規律,找出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規律--加速度。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則從力學的角度進一步闡述運動狀態改變?產生加速度)的原因。第四章則分析物體的運動狀態不改變物體平衡的規律。

2、初中物理只介紹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高中物理則注重更深層次的研究。如物體的運動,初中只介紹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對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變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減速之分。又如摩擦力,高中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個難點,「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首先要分清是相對哪個面,其次要用運動學的知識來判斷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然後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問題中還要用物體平衡的知識能才得出結論。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體B,其上有一物體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體,它們剛好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求A和B之間的摩擦力。分析:A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和B之間的摩擦力為零。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體則注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難,當然也更精確。如對於摩擦力,初中只講增大和減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則要分析和計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靜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體的狀態來決定。高中物理還強調:(1)注重物理過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發生過程,分清在這個過程中哪些物理量不變,哪些物理量發生了變化。特別是針對兩個以上的物理過程更應該分析清楚。若不分析清楚過程及物理量的變化,就容易出錯。(2)注意運用圖象:圖象法是一種分析問題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點是直觀,對我們處理問題有很好的幫助。但是容易混淆。如位移圖象和速度圖象就容易混淆,同學們常感到頭痛,其實只要分清楚縱坐標的物理量,結合運動學的變化規律,就比較容易掌握。(3)注意實驗能力和實驗技能的培養:高中物理實驗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它對於我們學習知識和鞏固知識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同學們要認真觀察演示實驗,切實做好學生實驗,加強動手能力的鍛煉,注意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二.初、高中兩個階段之間的物理台階產生的原因:

初中學生畢業後,升入高中一年級學習,普遍感到物理難學,教師也感到難教,這種在初、高中兩個階段之間的物理教學中出現的脫節現象被稱之為台階。根據上述高中物理的知識結構特點與初中物理的區別,經過分析,產生台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是第一個原因。

初中物理教學對許多物理問題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進行定量計算,一般來說也是比較簡單的;而高中物理教學,大部分物理問題不單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進行大量相當復雜的定量計算。學生對這種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不適應。

2、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是第二個原因。

初中物理教學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維基礎上的,它以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直觀的實驗為依據,從而使學生通過形象思維獲得知識。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數問題看得見、摸得著。進入高中後,物理教學便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領域過度。從目前的教材來看,這個台階是較高的。如高一物理教材中的靜摩擦力的方向,瞬時速度,物體受力情況的分析,力的合成與分解等都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從人的認識過程來看,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是認識能力的一大飛躍。

3、從通常是單因素的簡單邏輯思維到多因素的復雜邏輯思維(包括判斷、推理、假設、歸納、分析演繹等)的過度是第三個原因。

初中生進入高一以後普遍不會解題,要麼就亂套公式,瞎做一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較為復雜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善於判斷和推理,不會聯想,缺乏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在這一點上,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也是很大的。

4、在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上,從單純的算術、代數方法到函數、圖象、矢量運算、極值等各種數學工具的綜合應用的變化是第四個原因。

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並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學中已經成為能否處理各種實際問題的至關重要手段了。特別應該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運算對初中學生來說是非常生疏和困難的。建立這個概念,掌握其運算需要一個過程。如果再考慮到個別數學工具的應用和學生實際掌握的數學知識存在明顯的差距這一事實。那麼,這個台階就更為突出了。

5、學習方法上的不適應是第五個原因。

初中學生更多的習慣於由教師傳授知識,而高中物理學習中在相當程度上則要求學生獨立地或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包括預習、獨立地觀察和總結實驗以及系統地閱讀教材和整理知識等)。此外,高中物理學習中的理解和記憶,越來越顯得重要。許多學生對這種學習方法上的變化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三.如何學好高中物理

物理這門自然科學課程比較難學,靠死記硬背是學不會的,一字不差地背下來,出個題目還是照樣不會作。物理課初中、高中、大學各講一遍,初中定性的東西多,高中定量的東西多,大學定量的東西更多了,而且要用高等數學去計算。那麼,如何學好物理呢?

在學校里,我們見到學習好的學生,哪科都學得好,學習差的學生哪科都學得差,基本如此,除了概率很小的先天因素外,這里確實存在一個學習方法問題。

誰不想做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呢,但是要想成為一名真正學習好的學生,第一條就要好好學習,就是要敢於吃苦,就是要珍惜時間,就是要不屈不撓地去學習。樹立信心,堅信自己能夠學好任何課程,堅信「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堅信有幾分付出,就應當有幾分收獲。關於這一條,請看以下二條語錄:我決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後天的才能,可以無需堅定的長期苦乾的品質而得到成功的--狄更斯(英國文學家);有的人能夠遠遠超過其他人,其主要原因與其說是天才,不如說他有專心致志堅持學習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頑強精神。--道爾頓(英國化學家)。

以上談到的第一條應當說是學習態度、思想方法問題。第二條就是要了解作為一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如下七個環節: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總結→課外學習。在以上七個環節中,存在著不少的學習方法,下面就針對物理學的特點,針對就「如何學好物理」這一問題結合以上七個環節,提出幾點具體的學習方法:

(一)課前預習。就是在上課的前一天晚上對第二天所要學習的課本內容進行預習,通過課前的閱讀了解知識重、難點和疑點,以便上課時有目的地聽講,提高學習效率。通過課前預習,還可以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

(二)專心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請教,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維能力。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一直保存。

(三)及時復習。要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對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後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並與大腦里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如果有矛盾就說明還沒有真正弄懂。這時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書學習。在弄懂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要及時完成作業,有能力的同學還可適量地做些課外練習,以檢驗掌握知識的准確程度,鞏固所學知識。

(四)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完成一些題目。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另外,對於完成作業要有如下的五點要求:①書寫工整;②作圖規范;③表達清楚;④推理嚴密;⑤計算準確。還有作業批改完發下去以後,有錯的要認真訂正並裝訂保存好,留待以後復習時用。

(五)解決疑難。有什麼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要隨手拿專門的本子記下,然後通過再思考琢磨或請教老師和同學來解決。專門的本子命名為「疑難問題記錄本」,記完一本要再換一本,每本都要編號保存著。

(六)系統總結。每學完一個板塊,要把分散在各章的知識點連成線、鋪成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想活躍。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

(七)課外學習。閱讀適量的課外書籍,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實踐表明,物理成績優秀的同學,無不閱讀了適量的課外書籍。這是因為,不同的書籍,不同的作者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來闡述問題,閱讀者可以從各方面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學到很多巧妙簡捷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見識一多,思路當然就活了。

總之,學習物理大致有六個層次,即:首先聽懂,而後記住,練習會做,逐漸熟練,熟能生巧,有所創新,這樣才能最終達到學習物理的最高境界。
{二}物理這門自然科學課程比較比較難學,靠死記硬背是學不會的,一字不差地背下來,出個題目還是照樣不會作.物理課初中,高中,大學各講一遍,初中定性的東西多,高中定量的東西多,大學定量的東西更多了,而且要用高等數學去計算.那麼,如何學好物理呢?

要想學好物理,應當能夠做到不僅是能把物理學好,其它課程如數學,化學,語文,歷史等都能夠學好,也就是說學什麼,就能學好什麼.實際上在學校里,我們見到的學習好的學生,哪科都學得好,學習差的學生哪科都學得差,基本如此,除了概率很小的先天因素外,這里確實存在一個學習方法問題.

誰不想做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呢,但是要想成為一名真正學習好的學生,第一條就要好好學習,就是要敢於吃苦,就是要珍惜時間,就是要不屈不撓地去學習.樹立信心,堅信自己能夠學好任何課程,堅信"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堅信有幾份付出,就應當有幾份收獲.

關於這一條,請看以下三條語錄:
我決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後天的才能,可以無需堅定的長期苦乾的品質而得到成功的.
——狄更斯(英國文學家)
有的人能夠遠遠超過其他人,其主要原因與其說是天才,不如說他有專心致志堅持學習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頑強精神.
——道爾頓(英國化學家)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忽視而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
——高爾基(蘇聯文學家)
以上談到的第一條應當說是學習態度,思想方法問題.

第二條就是要了解作為一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如下八個環節:制定計劃→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總結→課外學習.這里最重要的是: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總結,這五個環節.在以上八個環節中,存在著不少的學習方法,下面就針對物理的特點,針對就"如何學好物理",這一問題提出幾點具體的學習方法.

(一)三個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關於基本概念,舉一個例子.比如說速率.它有兩個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如在勻速圓周運動中),而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指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關於基本規律,比如說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有兩個經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義式,適用於任何情況,後者是導出式,只適用於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情況.再說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說研究中學問題是常採用的整體法和隔離法,就是一個典型的相輔形成的方法.最後再談一個問題,屬於三個基本之外的問題.就是我們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總結出一些簡練易記實用的推論或論斷,對幫助解題和學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降低";"同一根繩上張力相等";"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洛侖茲力不做功"等等.

(二)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盡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系.
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

(四)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思或盡量少走思.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學習.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入門以後,有了一定的基礎,則允許有自己一定的活動空間,也就是說允許有一些自己的東西,學得越多,自己的東西越多.

(五)筆記本.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終生保存.

(六)學習資料.學習資料要保存好,作好分類工作,還要作好記號.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作記號是指,比方說對練習題吧,一般題不作記號,好題,有價值的題,易錯的題,分別作不同的記號,以備今後閱讀,作記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七)時間.時間是寶貴的,沒有了時間就什麼也來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時間,而利用時間是一門非常高超的藝術.比方說,可以利用"回憶"的學習方法以節省時間,睡覺前,等車時,走在路上等這些時間,我們可以把當天講的課一節一節地回憶,這樣重復地再學一次,能達到強化的目的.物理題有的比較難,有的題可能是在散步時想到它的解法的.學習物理的人腦子里會經常有幾道做不出來的題貯存著,念念不忘,不知何時會有所突破,找到問題的答案.

(八)向別人學習.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向同學們學習,向周圍的人學習,看人家是怎樣學習的,經常與他們進行"學術上"的交流,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千萬不能自以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訴別人,這樣別人有了好方法也會告訴你.在學習方面要有幾個好朋友.

(九)知識結構.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

(十)數學.物理的計算要依靠數學,對學物理來說數學太重要了.沒有數學這個計算工具物理學是步難行的.大學里物理系的數學課與物理課是並重的.要學好數學,利用好數學這個強有力的工具

⑺ 求一篇高中物理小論文,1000字左右

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與改革對策摘 要:
物理教學必須以實驗為基礎,實驗在物理教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在現今職業高中物理教學中,實驗仍是薄弱環節。本文在分析職業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現狀的基礎上,闡述了促進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幾個配套措施。
[關鍵詞] 職高物理 實驗教學 現狀 改革對策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回顧物理學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可以看出物理實驗自始至終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無論是經典物理學的建立和發展,還是現代物理學的進展都與物理實驗息息相關。可以預言,未來物理學的發展一定離不開物理實驗。在職業高中的各門基礎課程中,物理課在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方面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實驗在物理教學中更是佔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加強實驗教學,提高物理教學效果和開發學生創造能力,在加強素質教育的今天,顯得更加突出,尤為重要。 全文地址:
http://www.17net.net/Article/elink/1970.html

⑻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怎麼寫需要注意什麼

論文如何寫還是應該要看題目吧。
我記得曾經寫過一篇「高中教學中是否應表述出經典物理學的非普適性」的論文。
個人意見是,高中教學在實際中很難脫離高考的壓力和背景,所以論高考應試的論文多如牛毛。但單就論文來講,並不局限於應對高考,相比較而言,針對於學生的興趣培養,特色教學等更加適合論文題目。
僅代表個人意見。

⑼ 高中物理論文怎麼寫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興趣

興趣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並在其中產生積極情緒體驗的心理傾向,也是人才成長的起點。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在實踐中,興趣對人的活動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濃厚的興趣將是人們刻苦鑽研、勇於攻關的強大動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楊振寧博士也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從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加強和改革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與物理規律的發現,都以實驗事實為依據。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視實驗,才能使物理教學獲得成功,學生只有通過實驗觀察物理事實,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

1.通過趣味新奇的物理實驗演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激發他們思索的慾望。

例如,在講授"大氣壓"一節時,可在裝滿水的杯上用硬紙片蓋住並倒過來,發現水並不流出,紙片也不下落,使學生確信大氣壓的存在。接著讓兩個學生做馬德堡半球實驗,使他們感覺到巨大的大氣壓力,這樣就會使學生對這節課感興趣、印象深、易理解、記得牢。又如在講授水不善於導熱的內容時,在裝滿水的大試管里,放入一條小金魚,並用網狀物將其隔在試管的底部。當在試管上部加熱直到沸騰時,底部的魚還在自由自在地游動,說明水不善於導熱。當在試管底部加熱時,不一會小金魚就會肚子朝天--死了,這說明水傳熱主要是通過對流來實現的。通過實驗演示,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

2.用實驗導入新課的方法,使學生產生懸念,然後通過授課解決懸念。

每節課的前十幾分鍾,學生情緒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師能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根據欲講內容,做一些隨手可做的實驗,就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如在講動量和沖量時,讓兩支相同的粉筆分別從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鋪墊的桌面上,可以發現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筆斷了,落到厚毛巾墊上的另一支卻完好無損,老師由此引人動量和沖量知識的講授。又如在講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時,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實驗,按照常規認識,當易拉罐運動到最高點時,水必往下灑,但從實驗結果看卻出乎意料之外,水並沒有下落。接著使轉速慢下來,學生們會發現慢到一定程度後水會下落,接著提出問題:要使水不落下來,必須滿足什麼條件?從而引入課題,使學生在好奇心理的驅使下進入聽課角色。

⑽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 淺談如何提高投稿命中率 蘇教版

一、 改進寫作方法 提高稿件質量 質量是決定稿件能否被刊物錄用的關鍵,「人情稿」對編輯、對刊物、對讀者、對自己都是傷害。所以,端正心態、把精力放在提高稿件質量上,是提高投稿命中率基本要求。寫作時,要注意了以下幾點: 1. 厚積薄發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要寫出好的文章,就要不斷累積,不能急於求成。平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注意積累。首先是從學習中積累,多學習別人的文章:學寫作經驗、尋寫作靈感,拙作《為何多了490N——兼與劉老師商榷機械效率的變化》① 就是這樣寫成的。其次是從教學中積累,教學相長,課堂上學生的質疑、師生的討論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拙作《「兩元器件串聯」題型的通用解題技巧》② 就是在課堂討論中誕生的,這些稍縱即逝的素材要堅持勤記多思。再次是從教研活動中積累,活動中對教材重點難點的看法、對教學方法的討論、尤其是對公開課不足之處的爭論都是寫作好的材料,千萬不能錯過。拙作《編制物理試題應注意的幾個問題》③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總結而成的。第四,在批改中積累,學生試卷中不同的解答、作業中的錯誤以及導致錯誤率偏高根本原因等情況分析都可以使我們獲得不少的積累,我們曾因此撰寫了《電流與電路常見錯誤枚舉》④,這類對症下葯的輔導文章,很受讀者歡迎。 2. 橫嶺側看 常言道:「橫看成嶺側成峰」,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往往會有不同的感受。當大家都在從正面看問題時,你從側面看,就會獲得新意!比如,大家都在研究一題多解時,你研究多題一解,拙作《注角標,易求物理求比題》⑤就是得益於此。再如,在他人都耐心思考如何指導解題方法時,我把解題技巧與兵法上的三十六計類比點撥,生動形象、別具一格,從而寫成了《如何解物理動態題》⑥。說白了,就是要善於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問題。 學科滲透是提高投稿命中率另一技巧。因為大部分稿件都是在本學科內討論問題,所以學科滲透的稿件就比較匱乏,我們可以在這個方面多做研究。為此我寫成了《淺談用數學思想解物理作圖題》⑦和《水火之中侃理化》⑧,效果十分明顯,一位老師收集了近四十首著名的今詩古詞,寫出了《詩情畫意說物理》就很吸引人的眼球。

熱點內容
師德師風心得體會100篇 發布:2025-07-21 04:43:39 瀏覽:376
基礎課教學部 發布:2025-07-21 04:35:47 瀏覽:167
撫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07-21 04:08:43 瀏覽:736
長沙素質教育 發布:2025-07-21 04:00:17 瀏覽:33
搓澡手法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21 03:24:57 瀏覽:559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 發布:2025-07-21 03:12:09 瀏覽:498
幼兒教育認識 發布:2025-07-21 03:11:37 瀏覽:953
吉他輪指教學 發布:2025-07-21 02:59:00 瀏覽:758
2017重慶文科高考數學 發布:2025-07-21 02:41:32 瀏覽:933
七年級語文書內容 發布:2025-07-21 01:23:59 瀏覽: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