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清朝康熙歷史

清朝康熙歷史

發布時間: 2020-11-22 04:00:04

A. 歷史:清朝康熙年間的神力王叫什麼名字(康熙的皇叔)

康熙年間的神力王,應該是小說里杜撰出來的但是原型是鰲拜。

小說載:名揚四海的神力王達摩蘇。要提起神力王來,在北京要跺一腳,城樓子亂顫,在皇上面前說一不二。他是當今皇上康熙的親叔叔。達摩蘇生在盛京就是現在的沈陽。自幼學得弓馬純熟,武藝精通。

在清兵進關的時候,前步正印先鋒官,打闖王、滅張獻忠、追趕明朝後人、統一半個中國,都是這達摩蘇立的功勞。

(1)清朝康熙歷史擴展閱讀:

鰲拜晚年

鰲拜對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三人極為惱怒,分別以蘇納海「藐視上命」、撥地遲誤,朱昌祚、王登聯「紛更妄奏」的罪名,俱論死罪。

康熙雖然年幼,但心知蘇納海等三人並無大罪,只因惹怒了鰲拜而被妄加罪名而已,於是召集輔政四大臣詢問意見。鰲拜堅持要將三人處以極刑,索尼、遏必隆附和,蘇克薩哈知道自己若反對極易惹火燒身,只好沉默不語。

但小皇帝不允鰲拜所奏,只是批准刑部擬定的處罰,即將三人各鞭一百,沒收家產。鰲拜公然無所顧忌,最終竟矯旨將三人處死。然後,鰲拜強行換地。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病死。索尼雖然在生前未能遏制鰲拜的勢力,不過他臨死前的一個動作卻在其身後造成解決鰲拜問題的良好轉機。這年,小皇帝玄燁已年滿14歲。索尼上書請小皇帝遵循先帝順治14歲親政的先例,開始親政。

七月,康熙親政,加恩輔臣,仍命佐理政務。皇帝已經親政,卻又無法應對鰲拜的威脅,蘇克薩哈便上疏請求解除輔臣之任,願往遵化守護順治陵寢。這個舉動別有意味,那就是既然蘇克薩哈已經卸任(此時他已經排名第一),那麼鰲拜、遏必隆兩人按理也應辭職。

這一招觸及到鰲拜的要害,可鰲拜卻不想就這樣退出政治舞台。於是鰲拜給蘇克薩哈羅織了心懷奸詐、久蓄異志、欺藐幼主、不願歸政等24款罪名,提出應處凌遲、族誅之刑。康熙同樣深知蘇克薩哈並不該殺,雖然自己已經親政,卻仍然無力保全蘇克薩哈一命。

鰲拜氣勢洶洶,竟在御前「攘臂上前,強奏累日」,最終將蘇克薩哈處以絞刑,並誅其族。蘇克薩哈的被殺,使鰲拜與康熙之間的矛盾急劇上升。

B. 中國清朝康熙皇帝歷史

康熙 出生年月:1654年 卒年:1722年
(1661—1722) 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代皇帝即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
俗稱清聖祖為康熙皇帝、康熙帝。因為明清之帝王時多隻有一個年號,因而往往以年號代稱帝王。
清聖祖康熙,名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康熙的稱謂來自其年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康熙繼位時只有八歲,是順治的第三子。順治接受湯若望的意見因其出過天花最有可能不夭折而把他選為繼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儀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後孝庄文皇後的幫助下,在康熙八年贏得了與顧命大臣鰲拜的斗爭,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康熙執政期間,撤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1673年),統一台灣(1684年),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1688年-1697年),並抵抗了當時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簽定了中俄《尼布楚條約》,維持了東北邊境一百五十多年的邊界和平。在雅克薩戰役,康熙派遣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成功驅逐沙俄對黑龍江流域的侵略(此戰清兵三千多人,在中國東北與遠離後方的俄羅斯數百哥薩克作戰,然而久戰不下,最後以圍困戰術迫使沙皇同意和談,一定意義上顯示出了清朝在軍事科技上與西方的差距),收復了雅克薩城(現俄羅斯聯邦斯科沃羅丁諾)和尼布楚城。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莊,將其作為蒙古、西藏、哈薩克等部王公貴族覲見的場所,但是也為清朝大規模的修建皇家園林開了先河,增加了人民的痛苦。
他曾多次舉辦博學鴻儒科,創建了南書房制度,並親臨曲阜拜謁孔廟。康熙帝還組織編輯與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歷象考成》、《數理精蘊》、《康熙永年歷法》、《康熙皇輿全覽圖》等圖書、歷法和地圖。康熙帝還褒封道教白雲觀方丈王常月,並依於門下。
康熙向來華傳教士學習代數、幾何、天文、醫學等方面的知識 ,並頗有著述。對基督教也很有好感,後來卡康熙逐漸發現羅馬教廷試圖過多的干預清朝的政治,並且皇子皈依基督後以此作為爭權奪利的工具,遂開始有所抵制基督教,但是,康熙在推廣西方學術上無所作為,從而使中國科技遠落後於西方。 康熙自幼習武,精於騎射。多倫會盟他開硬弓命中很遠的靶子令到場的蒙古王公驚駭不已 ;每每圍場狩獵康熙總是所獲野獸甚多。頭天晚上還在作幾何證明題,第二天一早盡興馳騁以至累垮兩三匹馬,足見康熙精力旺盛,康熙曾經自稱一天打死了三百隻兔子,可見其對自身武力的自信(今天人民也非常懷疑,以弓箭在一天內獵殺如此之多的兔子,是否可能)。
康熙在收復台灣後在開放了海禁但是不久沒有繼續,後來此政策持續了整個清朝歷史(利用「文字獄」這種殘酷的方式打擊了江南一帶的文化學者, 例如康熙五十年發生過戴名世的南山案文字獄事件。
4、親征朔漠,和善蒙古
蒙古曾經分為三個大部分就是(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經過兩代人的努力完全臣服了漠南蒙古也就是內蒙古。漠西蒙古就是准噶爾蒙古。准噶爾的噶爾丹率領軍隊南進威脅了中央王朝。康熙決定親征,打敗了噶爾丹。漠北蒙古,康熙通過一系列的籠絡的措施全完解決了喀爾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所以康熙說:「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成,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中國從秦漢時的匈奴到明朝,蒙古這個歷史難題兩千年來沒有解決,康熙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這是一個很大歷史貢獻。
5、重農治河,興修水利
明未清初經過長期的戰亂,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康熙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他下命停止圈地,他六次下江南巡察黃河和水利,修黃河、淮河、永定河。康熙的重農治河,興修水利,取得了前無古人的成就。
6、移天縮地,興修園林
康熙修建了暢春園、承德避暑山莊、熱河木蘭圍場,他的孫子乾隆又繼續興修三山五園(三山:香山、玉泉山、萬壽山 五園:暢春園、圓明園、靜明園、靜宜園、清漪園也就是頤和園)這樣就把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推到了一個最高峰,清朝園林的興修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的遺產。承德避暑山莊這座比北京的頤和園大一倍的皇家園林,決不只是一般意義上的休息場所,它與木蘭圍場一樣是康熙政治大棋盤上的一顆至關重要的棋子。這些按照蒙古西藏等民族風格修建的宮殿廟宇,它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讓蒙藏等各種上層人物進入山莊能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受,透過這一片片幽靜淡雅的山水人們似乎又回到了二百多年以前。
六世班禪為乾隆祝壽就住在這里,派遣駐藏大臣,明確靈童轉世和金瓶掣簽制度也在這里。蒙古王爺們朝見皇帝住在這里,皇帝接見外國史臣也在這里。卷秩浩繁的《四庫全書》存放在這里,嘉慶和咸豐兩位皇帝先後死在這里,它見證了清王朝所經歷的風風雨雨。
7、興文重教,編纂典籍
康熙重視文化教育]。。親自主持編纂了許多重要的典籍譬如說《康熙字典》《佩文韻府》《清文鑒》《康熙全覽圖》《古今圖書集成》康熙主持編纂的典籍有六十多種,大約有二萬卷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財富。康熙朝使清帝國屹立於世界東方。當時俄國有彼得大帝,法國有路易十四,康熙與他們比有偉大過人之處,康熙時候人口最眾多,經濟最富裕,文化最繁榮,疆域最開闊,國力最為強盛。康熙時候清朝的疆域,東起大海,西到蔥嶺,南至曾母暗少,北跨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么湖,東北到庫葉島,總的面積大約有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
8、對自己講學習,對朝政講勤慎
他可以說在帝王當中,他是最勤奮學習的一個,可是他在幼年時的不幸,激勵著他努力學習。康熙八歲時父親死了,10歲母親也死了,兩年之間父母雙亡。一個孤兒形影相弔,實在是可憐。他祖母負責撫養他,康熙身上有三種血統,有三種文化,有三種品格,康熙的三種血統,他父親是滿州人,他祖母是蒙古人,他母親是漢人,他又受了三種文化的影響,他的滿族師傅給他講滿語,較他寫滿文,教給他騎射,他的漢族師傅給他講四書五經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康熙對朝政講勤慎,康熙的親政就是從他14歲的時候開始的,當時親政叫「御門聽政」什麼叫御門聽政呢?就是皇帝親自主持朝廷會議,議商和決定軍國大事。御門聽政在乾清門前,參加御門聽政的主要是:九卿(禮、吏、戶、兵、刑、工)六部的尚書,和左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還有大學士,參加御門聽政的還有起居注官。什麼時候開始呢?就是早上晨時開始(七點-九點)晨時是八點,每天早上晨時開始與大臣們討論奏報,議商一些軍國的大事,無論寒暑無一例外。北京的冬天是很冷很冷的,就在乾清門前,舉行最高朝廷會議,這個實在是不容易。而且清朝的皇帝御門聽政從康熙一直到光緒堅持下來,以上這時康熙勤政的「勤」,底下就說以下,康熙第二個就是「慎」, 康熙這個人在處理軍國大事的時候非常的謹慎,可以說慎之又慎,不是腦門一熱一排板就這么辦了。不是這樣的,我想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康熙慎政的情況,我就舉治河的例子,康熙早年在他宮廷的柱子上寫了什麼呢?寫了三藩及河務,漕運三件大事。康熙親自派侍衛逆黃河而上一直到黃河源頭星宿海往返行程兩萬里,繪制了黃河全圖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經過實際踏勘繪製成的黃河圖,把黃河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了,任用賢能的官員來治河,那庸他治不好河還貪污啊!他任用了兩個重要官員,一個叫靳輔,一個叫陳潢,他任用靳輔做河道總督,靳輔每天給康熙上八個奏章,陳述自己對治河的意見。 治河當時發生了意見分歧,主要有兩個問題,第一治了黃河以後就多出了一些土地,靳輔的意見就是把這些土地屯田,收入的錢再續繼治河。多出的土地給當時的豪坤。第二黃河的河口部分水流入海不暢,靳輔的意見是把河堤加高,讓河水沖沙,泥河沖入海中,他的對立一面,於成龍不同意,把黃河入海中那裡挖浚挖深,沙子不就流下去了嗎。靳輔說不行,說你那樣的話就海水倒灌。於成龍說你那不行,河堤高的話,那房子在河堤底下,那河堤一泛濫人不就跑到魚肚子里去了嗎。康熙呢怎麼辦呢,讓他們倆個人御門前辯論,開朝廷會議到康熙面前各抒已見,互相駁難,都各說各的道理,康熙還是不能決定,他沒有支持一方,反對一方集思廣益。下令在京的大臣,凡是你的家鄉在黃河有關地方,你們每人要寫一個意見你的看法,上奏於康熙,康熙看了各個方面的意見後就支持於成龍的意見,免去了靳輔河道總督的職位。
康熙是清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文武雙全,既精通傳統文化,又涉獵西方科學;既能上馬左右開弓,御駕親征擊退噶爾丹,又能治國安邦善於管理。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收復台灣,顯示了康熙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另一方面,康熙有著過人的政治眼光和手腕。康熙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以條約確保了國家在黑龍江的領土不被侵犯;康熙還特別重視教育,包括自己子女,奠定了持續100多年的「康乾盛世」。
傳位的爭議
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帝立皇後所生的一歲的皇次子胤礽為太子,但數十年後由於太子本身的素質問題及其在朝中結黨而廢太子。廢太子後眾皇子覬覦皇位,矛盾更加尖銳,故太子廢而復立,但康熙仍無法容忍其結黨,三年後再廢太子。最終在康熙六十一年臨終時傳位於皇四子胤禛。傳位給胤禛的理由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康熙是希望精明干練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寬縱積弊,也有人認為康熙是因為鍾愛胤禛之子弘歷(未來的乾隆帝)而傳位於他,還有傳說是顧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矯篡遺詔,故有「傳位十四皇子」竄改為「傳位於四皇子」之傳說,但按清宮秘檔分析,遺詔是由滿、漢、蒙三種語言並列寫成,「傳位十四皇子」改為「傳位於四皇子」之傳說符合漢字書寫邏輯,卻無法符合滿文及蒙文書寫邏輯。繁體漢字十和於大相徑庭。此為誤解
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4個兒子、7個女兒活到成年。

C. 關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歷史

1、比如太子被廢是那2次分別在什麼時候為什麼被廢?

答: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以「賦性奢侈」、「暴虐淫亂」、「語言顛倒,竟類狂易之疾」為由第一次廢黜太子。

康熙五十年十月,又以「狂疾益增,暴戾僭越,迷惑轉甚」的借口,再將胤礽廢黜禁錮。

2、還有康熙活了幾歲?幾歲當皇帝?幾歲死的?

答:康熙8歲登基(7周歲),活了69歲(68周歲)。

3、還有太子逼宮是什麼時候?

答:野史杜撰,歷史上並無此事。

4、雍正活了幾歲!什麼時候被封了親王?在什麼情況之下!

答:雍正活了58歲(57周歲)。康熙四十八年封親王。至於什麼情況下,就是太子第一次被廢掉不久。很多人以次認為雍正在太子被廢問題上作了手腳才會如此的。不過我倒覺得不一定。因為當時同時晉封的還有誠親王、恆親王、淳郡王等人,這是康熙大病初癒後對兒子們的一次大規模冊封,有穩定人心的作用。

5、還有八啊哥的死鷹之事是什麼時候!

答:正史無記載。野史的話,我可以去查查。

6、雍正當皇帝是什麼時候?

答:他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登基的。

7、他分別給八啊哥 9啊哥賜了什麼稱號

答:八阿哥的「阿其那」是他自個兒改的名字,意思是「刀俎上的魚」,寓意自己奪嫡失敗,任人宰割。他兒子改名叫「菩薩保」,祈求雍正能放他一馬。至於九阿哥,雍正給他改名叫「塞斯黑」,意思是討厭的人。

D. 清朝康熙到2014是多少

清朝康熙到年是352年。

康熙 是清朝第四位、清軍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康的意思是安寧,熙的意思興盛,取自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

康熙皇帝從1662年繼承皇位以後開始使用康熙這個年號,因此從康熙皇帝開始使用康熙年號的時間算起,到2014年,一共是352年。

(4)清朝康熙歷史擴展閱讀:

康熙皇帝在位期間大清帝國幾乎成為世界上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逐步恢復經濟,清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最富庶的帝國。

清初人口從明末的五、六千萬急劇下降,1661年全國人丁數字是1913萬,康熙五十年,增為2462萬。

另一方面,康熙平定三藩,統一台灣,使清朝的疆土進一步擴大。當時大清疆域,東起大海,西至蔥嶺,南到曾母暗沙,北達外興安嶺。

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陸地總面積為1300萬多平方公里,在位期間平定三藩,收復台灣,遏制沙俄擴張,親征准噶爾,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康熙有豐富的水利知識。他六巡江南視察河工,對每項水利工程都能作出具體指示。他最後一次南巡是親自考察泗州西溜淮套是否可以開河才去的。

經過實地考察,他正確地予以否決。但是,晚年因選擇繼承人失誤,兩度廢立皇太子,造成長達20餘年的諸皇子為奪儲位的結黨爭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黨派林立,官場腐敗之風頗盛,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安定。

E. 清朝康熙年間發生了什麼大事 歷史上的

康熙二年:康熙生母慈和皇太後逝世,史稱「孝康章皇後」
康熙四年:太皇太後下旨,令康熙與索尼之孫女赫舍里氏成婚,以達到拉攏索尼的目的
康熙五年:輔臣鰲拜與蘇克薩哈發生斗爭,鰲拜勝,從此專權:索尼恭請皇上親政,未通過:鰲拜以圈地一案誣告大學士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連,12月,三人被殺
康熙六年:康熙開始了他名義上的親政
康熙八年:除鰲拜,開始了真正的親政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殺巡撫朱國治,反:自此開始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三藩之戰
康熙十四年:立太子胤礽
康熙十五年:耿精忠降
康熙二十年:吳三桂之孫吳世璠自殺身亡,自此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被徹底平定
康熙二十三年:正式收復台灣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親率六師,親征葛爾丹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再次親征葛爾丹與寧夏,葛爾丹敗,服毒葯而死
康熙四十二年:裕親王福全有疾,康熙帝連日視之。內大臣索額圖挑唆皇太子,被宣布為「天下第一罪人」,拘禁於宗人府。
康熙四十七年:捕獲明崇禎帝後裔,年已七旬的朱三太子及其子,斬於市。召集廷臣於行宮,宣示皇太子胤礽罪狀,命拘執之,送京幽禁。還京。廢皇太子胤礽,頒示天下。 議政大臣會議,議皇八子胤禩謀求儲位罪,削其貝勒爵。皇三子胤祉告皇長子胤禔咒魘皇太子,削其直郡王爵,幽禁
康熙四十八年:復立胤礽為太子,昭告宗廟,頒詔天下。 大封諸子
康熙五十一年: 皇太子胤礽復以罪廢,禁錮於咸安宮。以復廢太子告廟,宣示天下。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逝

F. 清朝康熙年間九王奪嫡的歷史

這段故事其實到至今都沒有一個完整版的故事,只能從正史一些只言片語去推猜。

就是說這九個兒子互相陷害的故事,康熙這輩子生了三十五個兒子,有二十四個存活下來,只有九子爭奪的原因是因為有的怕死,而不敢去爭,有的是在康熙晚年才出生,沒機會爭。

有參與爭奪皇位者,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祀、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

大家爭權奪利,而四阿哥為人最為低調,名義上像是幫著太子的,但常常在緊要關頭陷害他,手短非常厲害,連太子自己也不知道四阿哥的心中的真正想法,八阿哥最有人望,連與四阿哥同母所生的十四阿哥都投靠了他,而太子也是很有手段。

康熙每次出外尋游時,都會帶著幾個兒子,有被帶著的兒子都是受康熙寵愛的人,但自康熙47年開始,事情就有點變化了,通常,一個皇帝自在位到死為止,最多也三四十年而已,那時已經是康熙47年,康熙諸子有些也已經上了年紀了,只要康熙一去世,皇位即是二阿哥這個太子的,但這一年,康熙一個小兒子十八阿哥病逝,康熙這時已年老,老年喪子特別悲痛,太子平日為人惡劣,做威做福,康熙早就看他不順眼很久了,這時十八阿哥死,他竟毫無悲傷之色,雖不是同一個母親所生,怎麼說也是兄弟,康熙就把怒氣發洩到他身上,以平日做威做福的名義,治太子之罪,廢了太子。

這件事一發生,朝野震驚,本來大家都以為太子一定是未來大清之主,平日都極盡討好他,希望日後能沾點好處,現在太子被廢,各阿哥還不幸災樂禍,八阿哥迎合朝中大臣,想奪下太子之位,而大阿哥又在康熙耳邊挑撥,因為這場廢太子風波,反而引起反效果,導致康熙不滿,這場劫難,很有可能是康熙的計謀,想看看太子一被廢,眾人有什麼反應,不料竟都落井下石,大阿哥更是叫康熙殺了廢太子,康熙震怒,軟禁大阿哥,三阿哥則是替廢太子說好話,說是大阿哥詛咒廢太子,才會導致廢太子如此的,讓康熙有理由恢復太子之位,並加深對八阿哥反感。

但也因為這次事件,讓太子對自己的皇位失去了自信,怕快吃到口的一塊肉,就這麼飛了,於是想快點拿下皇位,而且想以非法的手段,康熙震怒,於康熙51年,廢了太子,終身軟禁,八阿哥加緊努力,始終要不回康熙的好感,康熙對諸子爭權奪利,感到厭倦,而四阿哥就看上這一點,自稱天下第一閑人,於是康熙就把皇位傳給他。

四阿哥雍正繼承皇位後,重用十三阿哥,也重用八阿哥,但重用八阿哥之行乃是想封眾人的悠悠之口,八阿哥最後不得善終,故事就是這樣羅。

G. 清朝康熙皇帝的簡介

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內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台灣的明鄭政權;三征噶爾丹,並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標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現吏治敗壞的現象。另外,眾位皇子因為廢太子事件而爭奪皇位,對康熙帝晚年政治產生了不良影響。

(7)清朝康熙歷史擴展閱讀

康熙帝功績

1、削平三藩,鞏固統一。

三藩是指三個降清的明將:平西王吳三桂,鎮雲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鎮廣東;靖南王耿繼茂(父仲明、子精忠),鎮福建。三藩占據要地,擁兵自重,成為清初的三個地方割據勢力,其中以吳三桂實力最強。

國家錢糧,大半耗於三藩。經過八年平叛戰爭,終於取得削平三藩的勝利。群臣請上尊號,康熙帝嚴辭拒絕。他認為,八年戰火,生民塗炭,應該務實,切戒虛名。隨後,他開始著手統一台灣。

2、統一台灣,開府設縣。

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台灣一直處於鄭氏子孫的統治之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抓住鄭經死後,其子鄭克塽年幼、部屬內訌、台灣政局不穩的時機,命福建水師提督施琅進軍台灣,率軍統一了台灣。第二年設台灣府,隸屬於福建。

台灣府下設三縣——台灣縣(今台南)、鳳山縣(今高雄)、諸羅縣(今嘉義),派總兵官一員、率官兵八千,駐防颱灣。從而加強了中央對台灣的管轄,促進了台灣經濟文化的發展。

3、抵禦外侵,締結和約。

黑龍江地域在皇太極時已經歸屬清朝。清軍入關後,沙俄兵東進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地區,佔領雅克薩(今阿爾巴津)、尼布楚(今涅爾琴斯克)、呼瑪爾(今呼瑪)等城。康熙統一台灣後,調派軍隊進行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取得勝利。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俄國在尼布楚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了中俄兩國的東段邊界,從法律上劃定了以額爾古納河、格爾畢齊河和外興安嶺為界,整個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都是中國的領土。

熱點內容
師德師風心得體會100篇 發布:2025-07-21 04:43:39 瀏覽:376
基礎課教學部 發布:2025-07-21 04:35:47 瀏覽:167
撫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07-21 04:08:43 瀏覽:736
長沙素質教育 發布:2025-07-21 04:00:17 瀏覽:33
搓澡手法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21 03:24:57 瀏覽:559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 發布:2025-07-21 03:12:09 瀏覽:498
幼兒教育認識 發布:2025-07-21 03:11:37 瀏覽:953
吉他輪指教學 發布:2025-07-21 02:59:00 瀏覽:758
2017重慶文科高考數學 發布:2025-07-21 02:41:32 瀏覽:933
七年級語文書內容 發布:2025-07-21 01:23:59 瀏覽: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