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基礎
㈠ 奠定了經典物理學基礎的科學家是()A.牛頓B.伽利略C.愛因斯坦D.哥白
A、偉大的英國科學家牛頓,曾在力學、光學、天文學、數學等方面作出卓越的貢獻,奠定了經典物理學的基礎,符合題意;
B、義大利天文學家、物理學家伽利略於1609年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台天文望遠鏡,不符合題意;
C、愛因斯坦的著名貢獻是相對論和質能方程,不符合題意;
D、哥白尼的貢獻是提出著名「日心說」,不符合題意.
故選A.
㈡ 奠定了經典物理學基礎的科學家是() A.牛頓 B.伽利略 C.愛因斯坦 D.哥白
A、偉大的英國科學家牛頓,曾在力學、光學、天文學、數學等方面作出卓越的貢獻,奠定了經典物理學的基礎,符合題意; B、義大利天文學家、物理學家伽利略於1609年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台天文望遠鏡,不符合題意; C、愛因斯坦的著名貢獻是相對論和質能方程,不符合題意; D、哥白尼的貢獻是提出著名「日心說」,不符合題意. 故選A. |
㈢ 物理學基礎 哈里德(D.Halliday) 電子書
物理學基礎(第8版).part 1-7.rar
很大 可直接下載
http://iask.sina.com.cn/u/1656202504/ish?folderid=130492&page=0
㈣ 基礎物理學的教材哪個好
大學基礎物理學
第二版
(張三慧
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不錯,與高中只是銜接較好。適合做高中競賽教輔。
㈤ 物理學基礎
熱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因此,可以用其他形式的能量來描述熱能的數量,即熱量。對於一個給定的系統,設該系統對外界所做的功為W,而系統內能的改變為δ,則該系統所吸收的熱量是
Q=W+δ (7-1-1)
式中:Q為熱量,J,與功的量綱相同。
實驗證明,物體有儲存熱能的能力。為了定量地描述這種能力,定義單位質量的物質溫度升高一度時所吸收的熱量為物質的比熱容。如果令c代表物質的比熱容,則
岩石物理學基礎
式中:m為質量;ΔT為溫度增量。比熱容的單位是J/(kg·K),或J/(kg·℃)。
熱能在物體中以三種方式傳播,即傳導、對流和輻射。其中,在熱傳導方式中沒有物質的遷移,而在對流過程中熱能是通過物質輸運傳遞的。在熱輻射方式中溫度較高的物體將其所含熱能以電磁波的形式輻射出去。
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的熱量稱為熱流。令j代表熱流,令T代表絕對溫度,則j和T的梯度之間通過傅立葉定律聯系在一起,即
j=-λ▽T (7-1-3)
式中,比例系數λ稱為熱導率,其物理意義是沿熱傳導方向,單位厚度的岩石兩側的溫度差為1K時,在單位時間通過單位面積的熱量。熱導率的單位是W/(m·K),或W/(m·℃)。另外,上式中的負號代表熱流的方向與溫度梯度的方向相反,即由溫度高的地方流向溫度低的地方。
熱擴散率表示岩石在加熱和變冷時各部分溫度趨於一致的能力。令a代表熱擴散率,則其數學表達式為
岩石物理學基礎
熱擴散率的單位是m2/s。
固體中的熱傳導機制主要由兩部分組成:①電子傳導;②晶格原子傳導(晶格傳熱)。金屬中的傳熱主要由電子傳導;硅質物質中的傳熱主要由晶格原子完成。
固體的導熱理論由Debye建立。其概要是:①介電體及大多數半導體的導熱由晶格激發(聲子)引起;②聲子散射可以發生在聲子與聲子、聲子與晶體邊緣及聲子與缺陷之間,由此可見,固體的傳熱能力與固體的結構有關;③固體的比熱容是溫度的函數,其中稱為Debye溫度的參量起很大的作用(與磁學中的居里溫度類似);④在Debye溫度以上,熱導率隨溫度的上升而下降,即k∝T-1;⑤玻璃質(非晶質)的物質的熱導率隨溫度上升而上升,即k∝T。
㈥ 物理學基礎原書第6版過時了嗎
物理學基礎原書第6版過時了嗎?
其中的大部分內容都不會過時。
㈦ 奠定現代物理學基礎的人是誰
奠定現代物理學基抄礎的人是阿襲爾伯特·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曾提出影響深遠的相對論學說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
相對論:是關於時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論,它是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之一。相對論是20世紀初由愛因斯坦等在總結實驗事實(如邁克耳孫—莫雷實驗)的基礎上所建立和發展。分為狹義相對論(特殊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一般相對論)。相對論的基本假設是光速不變原理,相對性原理和等效原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
㈧ 物理學基礎理論是不是面臨瓶頸
一、研究現狀[1]
目前物理學的研究主要分以下幾個領域(包括但不限於):
高能物理(High Energy Physics )
凝聚態(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分子、原子和光學(Atomic, Molecular and Optical Physics ,簡稱AMO)
天體物理學及宇宙學(Astrophysics and Cosmology )
其他(如:地球物理學,生物物理學,etc)
高能物理學目前主要研究希格斯機制、量子色動力學(QCD)以及尋找粒子物理標准模型以外的理論;
凝聚態物理學正在尋找超導的本質,更寬泛地說,是尋找新的物態(物相);
AMO目前的研究深入了更精密的世界(如組成原子核的誇克)以及量子力學和光的量子性。
天體物理學及宇宙學主要研究大爆炸理論,暗物質,暗能量和量子宇宙學。
二、研究困境[2]
在凝聚態物理學領域,一個很重要但尚未有解答的問題是高溫超導;至今,解釋高溫超導性質的理論仍舊沒有廣泛地被學術界的接受。很多凝聚體實驗的目標是在製造出可使用的自旋電子學元件和量子計算機。
在粒子物理學領域,自從標准模型被接受之後,更先進物理的實驗結果已開始陸陸續續地出現。在這些結果之中,比較重要的是中微子具有非零質量的徵象。這實驗結果似乎已合理解答了這矚目良久的太陽中微子缺失問題,因為有些中微子在從太陽傳播到地球的路途中,已經轉換為實驗無法偵測的別種類中微子。但是,關於有質量中微子的物理研究還是很熱門的理論與實驗領域。粒子加速器已開始偵測TeV能量域,希望能夠找到希格斯玻色子和超對稱粒子的一鱗半爪[19]。
理論物理學家嘗試將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統一成為量子引力理論。這研究已延續了大半個世紀,但至今仍未得到滿意的答案。現今幾個比較成功的理論為M理論、超弦理論、圈量子引力論。許多天文和宇宙現象仍舊沒有找到合意的解答,這包括GZK極限、重子不對稱性、宇宙加速膨脹、星系自轉問題等等。
雖然,在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天文物理等等領域,有很大的突破與進展,對於許多涉及復雜系統、混沌、湍流 等等日常發生的現象,科學家仍然是一知半解。一些似乎能夠使用靈巧的力學方法解析的問題還是難以如願。
自1970年以來,這些復雜現象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主要原因有很多。這包括現代數學方法和電子計算機的出現,能夠以新方式模擬復雜系統。還有,復雜物理學已成為一門多學科研究領域。在空氣動力學里,關於湍流的研究,和在生物系統里,觀測到的模式形成(pattern formation),這兩個範例都代表了這樣的發展趨勢。
[1]斯坦福大學教授Jay Wacker在Quora的回答:http://www.quora.com/Physics/Where-does-Physics-stand-today/answer/Jay-Wacker
[2]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9%A9%E7%90%86#.E7.95.B6.E4.BB.8A.E7.A0.94.E7.A9.B6
㈨ 物理學基礎和哈里德大學物理學一樣嗎
物理學基礎和哈利德大公物理學是不一樣的,後者要更深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