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微生物與人類健康

微生物與人類健康

發布時間: 2020-11-22 04:17:00

㈠ 淺談微生物與人類健康的關系

一、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由於病毒侵染其他生物具有特異性,因此人們常常根據病毒所侵染的不同寄主對病毒進行分類,如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真菌病毒和細菌病毒(噬菌體)等。
有害的一面:
使人和其他生物患病並危及其健康。例如:人類的天花、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流感等,動物的口蹄疫、狂犬病等,以及植物的煙草花葉病、馬鈴薯退化病等。
有利的一面:
利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特點,防治某些細菌對人類的感染;利用一些昆蟲病毒殺滅害蟲;利用病毒侵染其他生物的特點,進行基因片段的轉移,開展生物學的研究等。

二、原核生物(主要是細菌)與人類的關系
除一部分致病菌外,大多數細菌對人類是無害的,甚至是有益的。例如:
1、湖底和沼澤淤泥中的細菌產生天然氣;(甲烷菌)
2、利用某些細菌的發酵製造醋、味精等調味品和酸奶、泡菜等腌制食品;(乳酸菌)
3、根瘤菌的固氮作用為豆科植物提供其生長所需要的氮素營養;
4、腐生細菌把各種生物體的殘骸分解後轉化為植物能夠吸收和利用的物質,在地球的物質循環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菌物(包括酵母菌和黴菌)與人類的關系
有利的一面:
1、食用、入葯;
2、其發酵作用可用於釀造酒、醋、醬油、腐乳和生產麵包、饅頭;
3、廣泛應用與化學工業;
4、分解動植物殘體,參與物質循環。
有害的一面:
1、引起食物的霉爛;
2、導致人類的某些疾病,中毒等。

㈡ 微生物與人類健康是自然科學課嗎

錯的,學生能夠學以致用、人與環境的關系有新的思考,鍛煉了能力;課堂實踐通過可行性報告以及登台的綜合評述進行考核、為考試而學習的弊病,理論考試和課堂實踐,對自身的健康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其教學目的就是讓同學們了解微生物與人類健康之間的關系,掌握常見疾病產生的機理以及預防和治療方法,通過學習,學到了知識。採用能全面反映學生綜合能力的學生成績評價體系。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微生物與人類健康」作為公選課,能夠引導學生對人與微生物的關系。這樣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死記硬背,提高了素養

㈢ 誰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微生物與人類健康有關系的人

您好!巴斯德和列文虎克。列文虎克自製單式顯微鏡,觀察到細菌等微生物的個體。是微生物學的先驅者。巴斯德對微生物研究從形態轉向生理,微生物致病作用的發現,對發酵的研究有突出貢獻;醫學上使免疫學成為一門獨立科學,奠定了傳染病微生物病原說的基礎,同時發明了製造疫苗的方法和預防接種;

㈣ 誰的選修課選過〈微生物與人類健康〉,沒選

享受過程,如果微生物與人類的健康都沒選的話,可以選別人。

㈤ 微生物與人類健康屬於自然科學類公共選修課嗎

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抗生素對腸道微生物的破壞,會使骨骼健康失調

來自專欄 DeepTech深科技

26 人贊同了文章

為你朗讀

3 分鍾

微生物通常被視為引起疾病的病原體,而抗生素已被成功地用於對抗這些外來入侵者。但事實上,情況要更為復雜。

在大多數時間里,生長在健康腸道中的微生物菌落,即與我們共生的腸道菌群,都能和我們和諧相處。這些共生菌群能調節宿主的生理學功能,包括骨骼健康。

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研究骨骼免疫的研究人員,嘗試探究抗生素是否會破壞健康腸道菌群從而對青春期後骨骼發育產生影響。他們的研究結果於 2019 年 1 月 16 日發表在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美國病理學雜志)上,研究顯示抗生素對腸道菌群的破壞引起了促炎症反應,導致破骨細胞活性增加。

抗生素視為一種重要外源調節劑,用於調節青春期後骨骼發育過程中的腸道菌群-骨骼免疫反應,」研究微生物組對骨骼免疫學和骨骼發育影響的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醫學院的助理教授 Chad M. Novince 博士說道,「人們已經證明了抗生素會對微生物群產生影響,但這是已知的第一個研究,評估抗生素究竟會對調節骨細胞和整體骨骼表型的免疫細胞有怎樣的下游影響。這一研究將整個事件串起來了。」

㈥ 超星網課微生物與人類健康練習題答案(復旦大學,鍾江)

1
發生率占傳染病首位的是哪種疾病?
A、傷寒
B、破傷風
C、天花
D、細菌性痢疾
正確答案: D
2
細菌性痢疾主要是通過什麼途徑來傳播的?
A、血液
B、食物
C、空氣
D、禽類
正確答案: B
3
細菌在產生芽孢之前會進行什麼來獲取最後的營養?
A、有性生殖
B、有絲分裂
C、二分裂
D、殺死周圍細胞
正確答案: D
4
傷寒沙門氏菌引起什麼類型的傳染病?
A、血液傳染病
B、呼吸道傳染病
C、消化道傳染病
D、體表傳染病
正確答案: C
5
傷寒沙門氏菌是什麼形狀的?
A、球形
B、桿形
C、弧形
D、螺旋形
正確答案: B

如上圖輸入題目就可以查答案

㈦ 有沒有選修微生物與人類健康的

不錯的。 「微生物與人類健康」作為公選課,其教學目的就是讓同學們了解微生物與人類健康之間的關系,通過學習,掌握常見疾病產生的機理以及預防和治療方法,對自身的健康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採用能全面反映學生綜合能力的學生成績評價體系,理論考試和課堂實踐;課堂實踐通過可行性報告以及登台的綜合評述進行考核。這樣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死記硬背、為考試而學習的弊病,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提高了素養。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能夠引導學生對人與微生物的關系、人與環境的關系有新的思考。

㈧ 微生物與人類健康這門通識課怎麼樣啊

不錯的。 「微生物與人類健康」作為公選課,其教學目的就是讓同學們專了解微生物與屬人類健康之間的關系,通過學習,掌握常見疾病產生的機理以及預防和治療方法,對自身的健康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採用能全面反映學生綜合能力的學生成績評價體系,理論考試和課堂實踐;課堂實踐通過可行性報告以及登台的綜合評述進行考核。這樣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死記硬背、為考試而學習的弊病,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提高了素養。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能夠引導學生對人與微生物的關系、人與環境的關系有新的思考。

㈨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是什麼

微生物的分布很廣泛,雖然它們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它們也常常使工業器材受到腐蝕,使食品及原料腐敗和變質,甚至以食物作媒介引起人體中毒、染病、致癌和死亡。

1 、微生物的作用

1.1 微生物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在生物圈內的物質循環過程中,以異樣型微生物為主的分解者,在有機物的礦質化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於生產者一起共同推動著生物內的物質循環,使生態系統保持平衡。例如,在碳素循環中,地球上 90% 的 co 2 是由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產生的;在氮素循環中,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都有微生物的活動;在磷和硫的循環中同樣也需要各種微生物的活動。

1.2 微生物與污水處理

工業迅猛發展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的環境污染。在眾多的污水、廢水處理方法中,生物學的處理方法因具有經濟方便、效果好的突出優點而被廣泛應用。在污水的生物學處理過程中,微生物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它們能將水體中的含碳有機物分解成 CO 2 、 H 2 s 、 CH 4 等氣體;將含氮有機物分解成氨、硝酸、亞硝酸和氮;能使汞、砷等對人類有毒的重金屬鹽在水體中進行轉化,以便於回收或除去,使許多病原性寄生生物常因與環境不適而死去。

1.3 有益於人體健康

人體腸道中含有很多種微生物,其中主要有大腸桿菌、產氣桿菌、變形菌、糞產鹼菌、產氣莢膜梭菌、乳酸桿菌和螺旋體等。人體為這些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而這些細菌生活在腸道中能合成核黃素、維生素 B12 維生素 K 等多種維生素以及氨基酸以供人體吸收利用。

2 、微生物的污染

2.1 工業產品中的微生物

各種工業器材,如金屬、儀表、電訊器材、絕緣材料和紡織品等,它們或含有一些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成分,或因種種原因沾染了或多或少的有機物質,因此,都會受到微生物的侵蝕,使之老化變質。

2.1.1 鋁及其合金製品受到微生物的侵蝕。例如,曾發生過飛機的油槽因受到牙枝霉、銅綠色假單胞菌和弧菌等的腐蝕而漏油。飛機機翼的內鋁壁也受到上述微生物的侵蝕。鋼鐵及其製品因長期與水或土壤接觸,受到鐵細菌、硫細菌、硫酸還原細菌等的作用而腐蝕。電子設備、集成電路、絕緣材料等均可受到黴菌的侵蝕,由於黴菌的菌絲能導電,因此常能引起有關設備的失靈。

2.1.2 羊毛、棉紗、尼龍、聚制脂及其製品,也常受到微生物的侵蝕。污染漾奶、毛的微生物主要有銅綠色假單胞桿菌、微球菌、枯草桿菌、麴黴、青黴等。污染棉織品的主要是纖維素分解菌群的微生物。污染尼龍的有球二孢和紅麴黴等。微生物不僅能使纖維及其製品變質,而且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例如,微球菌能使人的頭部生白斑,銅綠假單胞菌與支氣管炎、咽炎和耳、鼻、眼的炎症有關。

2.1.3 玻璃及其製品和顯微鏡、望遠鏡及照相機等器材的光學部分在溫暖潮濕的條件下,都會由於麴黴、青黴等的生長繁殖而受腐蝕。

2.2 農業產品中的微生物

糧、油原料極其製品,含有豐富的養分,它們是微生物的天然營養基地,如果其他條件適宜,黴菌、細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就會迅速地繁殖起來。

2.2.1 肉、蛋、奶、水果和蔬菜等食品的表面都生活著很多的微生物,如果保存不當,常引起食品的變質和腐敗。

2.2.2 罐頭是人們保存食品的方法之一,但肉類罐頭中存在著枯草桿菌、梭菌等菌群。由於芽孢的抗熱性很強,在罐頭製作過程中雖然經過了高溫處理,而在一些肉類罐頭中仍能檢測出嗜熱脂肪芽孢桿菌、耐熱厭氣性的腐敗梭菌等,它們是造成罐頭腐敗的主要原因。

3 、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3.1 防止貯糧霉變和真菌黴素污染的措施是:入倉前應降低糧食的含水量,除去破損、色變和霉變的籽粒;入倉後應創設乾燥、低溫和缺氧的環境,使黴菌失去生長繁殖的條件。

3.2 工業器材的防腐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分別採用對人和動物安全性高的高效殺菌劑,選用抗微生物腐蝕性的材料及含抗菌物質的材料做成塗膜,使器材和微生物隔離,以防止微生物的危害。

㈩ 學習微生物與人類健康有什麼好處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顯示:傳染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據第一位。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機制並不清楚。大量的廣譜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使許多菌株發生變異,導致耐葯性的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一些分節段的病毒之間可以通過重組或重配發生變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與前次導致感染的株型發生了變異,這種快速的變異給疫苗的設計和治療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耐葯性結核桿菌的出現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結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圍內猖獗起來。
微生物千姿百態,有些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乳酪,麵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須通過顯微鏡放大約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細菌,1000個疊加在一起只有句號那麼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敗的牛奶中約有5千萬個細菌,或者講每誇脫牛奶中細菌總數約為50億。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億個細菌。

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黴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黴素,這對醫葯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後來大量的抗生素從放線菌等的代謝產物中篩選出來。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並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還有一些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溫、低溫、高鹽、高鹼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著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們發現的微生物已經很多,但實際上由於培養方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人類現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佔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相當奧秘。例如健康人腸道中即有大量細菌存在,稱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細菌種類高達上百種。在腸道環境中這些細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質甚至葯物的分解與吸收,菌群在這些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以及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還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調,就會引起腹瀉。

隨著醫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人們對基因、遺傳物質等專業術語也日漸熟悉。人們認識到,是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具有的生命特徵,包括外部形態以及從事的生命活動等等,而生物體的基因組正是這些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因此闡明生物體基因組攜帶的遺傳信息,將大大有助於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奧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體的變異規律、毒力和致病性,對於傳統微生物學來說是一場革命。

以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代表的生物體基因組研究成為整個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權威性雜志《科學》曾將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評為世界重大科學進展之一。通過基因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遺傳機制,發現重要的功能基因並在此基礎上發展疫苗,開發新型抗病毒、抗細菌、真菌葯物,將對有效地控制新老傳染病的流行,促進醫療健康事業的迅速發展和壯大!

從分子水平上對微生物進行基因組研究為探索微生物個體以及群體間作用的奧秘提供了新的線索和思路。為了充分開發微生物(特別是細菌)資源,1994年美國發起了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計劃(MGP)。通過研究完整的基因組信息開發和利用微生物重要的功能基因,不僅能夠加深對微生物的致病機制、重要代謝和調控機制的認識,更能在此基礎上發展一系列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基因工程產品,包括:接種用的疫苗、治療用的新葯、診斷試劑和應用於工農業生產的各種酶制劑等等。通過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進新型菌株的構建和傳統菌株的改造,全面促進微生物工業時代的來臨。

工業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葯、冶金、采礦、石油、皮革、輕化工等多種行業。通過微生物發酵途徑生產抗生素、丁醇、維生素C以及一些風味食品的制備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參與皮革脫毛、冶金、採油采礦等生產過程,甚至直接作為洗衣粉等的添加劑;另外還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可以作為天然的微生物殺蟲劑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通過對枯草芽孢桿菌的基因組研究,發現了一系列與抗生素及重要工業用酶的產生相關的基因。乳酸桿菌作為一種重要的微生態調節劑參與食品發酵過程,對其進行的基因組學研究將有利於找到關鍵的功能基因,然後對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適於工業化的生產過程。國內維生素C兩步發酵法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桿菌的基因組研究,將在基因組測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與維生素C生產相關的重要代謝功能基因,經基因工程改造,實現新的工程菌株的構建,簡化生產步驟,降低生產成本,繼而實現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對工業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不斷發現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謝過程和代謝產物生成相關的功能基因,並將其應用於生產以及傳統工業、工藝的改造,同時推動現代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

農業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認清致病機制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

據資料統計,全球每年因病害導致的農作物減產可高達20%,其中植物的細菌性病害最為嚴重。除了培植在遺傳上對病害有抗性的品種以及加強園藝管理外,似乎沒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積極開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組研究,認清其致病機制並由此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顯得十分緊迫。

經濟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國際上第一個發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還有一些在分類學、生理學和經濟價值上非常重要的農業微生物,例如:胡蘿卜歐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單胞菌以及我國正在開展的黃單胞菌的研究等正在進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剛剛測定完成。借鑒已經較為成熟的從人類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組學信息篩選治療性葯物的方案,可以嘗試性地應用到植物病原體上。特別像柑橘的致病菌這種需要昆蟲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種類,除了殺蟲劑能阻斷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過遺傳學研究找到毒力相關因子,尋找抗性靶位以發展更有效的控制對策。固氮菌全部遺傳信息的解析對於開發利用其固氮關鍵基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環境保護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找到關鍵基因降解不同污染物

在全面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濫用資源、破壞環境的現象也日益嚴重。面對全球環境的一再惡化,提倡環保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聲。而生物除污在環境污染治理中潛力巨大,微生物參與治理則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機物;還能處理工業廢水中的磷酸鹽、含硫廢氣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夠分解纖維素等物質,並促進資源的再生利用。對這些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謝過程的遺傳背景的前提下,有選擇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關鍵基因,將其在某一菌株中組合,構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時降解不同的環境污染物質,極大發揮其改善環境、排除污染的潛力。美國基因組研究所結合生物晶元方法對微生物進行了特殊條件下的表達譜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機物的關鍵基因,為開發及利用確定目標。

極端環境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深入認識生命本質應用潛力極大

在極端環境下能夠生長的微生物稱為極端微生物,又稱嗜極菌。嗜極菌對極端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極端微生物基因組的研究有助於從分子水平研究極限條件下微生物的適應性,加深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有一種嗜極菌,它能夠暴露於數千倍強度的輻射下仍能存活,而人類一個劑量強度就會死亡。該細菌的染色體在接受幾百萬拉德a射線後粉碎為數百個片段,但能在一天內將其恢復。研究其DNA修復機制對於發展在輻射污染區進行環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義。開發利用嗜極菌的極限特性可以突破當前生物技術領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術手段,使環境、能源、農業、健康、輕化工等領域的生物技術能力發生革命。來自極端微生物的極端酶,可在極端環境下行使功能,將極大地拓展酶的應用空間,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術加工過程的基礎,例如PCR技術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滌劑中的鹼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義。極端微生物的研究與應用將是取得現代生物技術優勢的重要途徑,其在新酶、新葯開發及環境整治方面應用潛力極大。

熱點內容
師德師風心得體會100篇 發布:2025-07-21 04:43:39 瀏覽:376
基礎課教學部 發布:2025-07-21 04:35:47 瀏覽:167
撫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07-21 04:08:43 瀏覽:736
長沙素質教育 發布:2025-07-21 04:00:17 瀏覽:33
搓澡手法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21 03:24:57 瀏覽:559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 發布:2025-07-21 03:12:09 瀏覽:498
幼兒教育認識 發布:2025-07-21 03:11:37 瀏覽:953
吉他輪指教學 發布:2025-07-21 02:59:00 瀏覽:758
2017重慶文科高考數學 發布:2025-07-21 02:41:32 瀏覽:933
七年級語文書內容 發布:2025-07-21 01:23:59 瀏覽: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