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研究者

歷史研究者

發布時間: 2021-08-15 03:33:42

『壹』 為什麼說易中天不是歷史研究者,也不是歷史發明家,而是歷史的搬運工

關於你們說易中天是歷史的搬運工,我想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說的不準確。

易中天對於每一個歷史事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態度,但也並不是說,他對每一個事件的態度都是和前人的想法不同的。當易中天對於一個歷史事件有他自己的想法和態度的時候,你也許會說,哦,他可能是在作秀,他可能是在炒作他想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如果說,他一切的回答都是建立在空談之上,自己隨口胡說的話,這難道就不是歷史的搬運工了嗎?這叫歷史的篡改者,這就叫胡說八道了。所以我認為他是歷史的搬運工,這句話沒錯,但他是一個有著自己思想和靈魂的搬運工。

『貳』 真正的歷史研究者是怎麼看待朝代吹和黑的

真正的歷史研究者不會讓感情傾向於理智之上。,這是一種所謂的吹一個所謂的黑的一種永遠無法理解的思維方式。如果一個人真的喜歡某個事物的話,他不會去罵他,貶低他,如果真有我的頭,我感覺是人品問題。

『叄』 歷史研究員是幹嘛的

歷史研究員招聘要求和崗位職責:
要求:
1、熱愛考古事業,在青銅器、陶瓷、石刻、字畫等領域有一定的研究;
2、熟悉政府、企業的辦事流程;
3、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和交際能力,綜合素質好;
4、具備較強的團隊協作精神,組織協調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和文字書寫能力;
5、良好的職業化商務禮儀和商務談判技巧;
6、工作細致認真,具有敬業、協作精神和服務意識;
7、具有較強的責任心、事業心、進取心,工作主動性高;
8、高尚的職業操守,作風踏實,良好的學習態度,善於思考、總結,能夠承受一定的工作壓力;
9、能適應長期出差;
10、有博物館工作經驗者優先。

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
1、承擔藏品的保管、整理和拓展;
2、負責藏品的陳列展示、維護以及臨時展覽的策劃、組織及實施;
3、負責藏品歷史文化背景、藝術價值、文化價值等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
4、負責藏品的講解和參觀者接待;
5、完成上級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工學轉文科 很容易的,如果你對歷史充滿興趣,就好好按著要求完善自己把,建議考個碩士或博士(歷史方面的),然後進研究所或高校搞研究也挺好的

『肆』 關於《歷史》,研究者們認為此書有什麼貢獻

關於《歷史》一書,研究者及歷代王朝的統治者都認為其貢獻如下:

其一,希羅多德的《歷史》在西方史學史上開創了歷史記述的先河。古代的史書,大體有三種類型:即以年代為中心的編年體;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以事件為中心的記事體。在古希臘,如前所述,編年體出現較早,其次是記事體,最晚是紀傳體。在希羅多德之前,希臘人中已出現了史詩、史話、編年,但無記述體。希羅多德博採諸家之長,在史話的基礎上,以一事為主線,將搜求到的有關資料納入一個完整的事件系統之中,這種以事件發展為經緯的編纂體例,被後來的希臘另一大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所接受、完善。此後,這種歷史記述體成為西方編纂的一種通用體裁。

其二,《歷史》具有不可估量的史料價值。《歷史》雖以希波戰爭為主題,但內容並不僅僅局限於戰爭本身。作者把目光遠遠投射到戰爭場景之外,東到伊朗高原、中亞,北到黑海,南到埃及,西到利比亞、非洲西海岸,他都不厭其詳地介紹了各地區、各民族的歷史變革、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地理人種、經濟生活。給後世留下了有關這些地區、民族,惟一的最早的文字記載,其史料價值不言而喻。

其三,《歷史》為後世樹立了客觀求實治史的榜樣。希羅多德是以希臘人身份著述《歷史》的,他雖然具有希臘人的民族感情,但他並不像時人那樣對非希臘民族抱有偏見。他尊重歷史事實,既斥責波斯對希臘的侵略,又對波斯文化作了贊揚歌頌。他認為習慣成自然,各民族都把自己的習慣視為最佳的,因此應彼此尊重。他甚至認為東方是一切文化和智慧的搖籃,特別注意到東方文化對希臘的影響。他指出埃及的太陽歷比希臘的歷法高明,希臘的字母來自腓尼基,希臘人使用的日晷最早是由巴比倫人發明的。甚至認為「幾乎所有神的名字都是從埃及傳入希臘的」。由於他對東方文化的重視,所以有人稱他為「親蠻派」。希羅多德是歷史批判方法的創始人,他的求實、客觀精神為後世嚴肅的史學家所發揚光大。希羅多德的記述原則是有聞必錄,但絕非有聞必信。他對史料的態度是:開門見山,直陳己見,肯定與否,態度明確;若對史料的真偽無法鑒別,或對同一事物有多種說法時,就承認有所不知,讓其存疑,並把不同說法都記述下來,讓後人鑒別。他說:「我的職責是我把我所聽到的一切記錄下來,雖然我並沒有任何義務來相信每一件事情。」

其四,《歷史》崇尚民主、歌頌正義,顯示了歷史學家的高度責任感、使命感。希羅多德對希臘、尤其對雅典的民主政治推崇備至。他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號。這個口號被修昔底德借伯里克利的口而重申,成為後世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之一。希羅多德著述,意在訓世,在他看來,多行不義必自斃,那些驕橫一時、征服侵略的專制國王,無一不是過眼煙雲,身敗名裂,而希臘城邦高舉正義大旗,同仇敵愾,終究會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當然,由於時代的背景與歷史的局限,希羅多德的《歷史》難免有著濃厚的宿命論、天命觀色彩。但瑕不掩瑜,這點小小的污漬根本蓋不住《歷史》的偉大光芒。

『伍』 一個歷史研究者應具備哪些基本素質

一、注重更新知識,增強科研意識
歷史科目包括內容特別廣泛,一定時期的歷史就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綜合。因此,歷史工作者應多讀書,要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懂地理」。比如讀一些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等思想理論著作、文化常識方面的書籍,尤其是歷史方面的專業書籍(如《左傳》《戰國策》,《資治通鑒》甚至全部《二十四史》)。要想具有廣泛的知識面,就需要繼續學習,不斷給自己充電。現代社會強調終生學習觀,尤其作為歷史工作者,就更應該有一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科學、人文素養。由於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歷史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因此歷史工作者的知識要不斷更新,不斷注意汲取專業知識的營養,做到與時俱進。同時注意跨學科知識的學習,做到旁敲側擊,觸類旁通,要求加強歷史、政治和地理的學科交叉,才能形成知識的綜合和遷移能力,也才能在備課中見微知著,講課中深入淺出,才能不斷啟迪心智,培養創造思維。
除此之外,歷史工作者在新課改過程中還要不斷增強科研意識,及時把握當今史學發展動態和了解史學的新成果,同時能把史學研究的新成果吸收到歷史研究中去,深化自己的歷史知識和歷史理論水平,不斷強化自己的創新能力,在培養歷史思維能力方面有所突破。

二、有開放的思維和思想見解,具有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歷史教師頭腦要活,觀點要新,要與時俱進,把握歷史和時代發展的主題。要史論結合,允許和鼓勵有不同觀點和見解,培養自己發散思維和辯證看待歷史觀象和問題的良好習慣。

三 提高語言表達技能,順暢表達自己見解
正所謂歷史是有情感的個人和集體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進行的活動。歷史是過去時,但不是死的,而是活著的昨天,遺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歷史工作者要想方設法創設情境來一場「穿越」回到那段歷史發生的年代,體味歷史人物面臨的血雨腥風,體驗重大事件的艱難曲折。就是要學會培養角色意識,充滿激情地講故事。學者李劍鳴說過「歷史本來就是一種故事,歷史學家本來就是講故事的能手」這樣才能展現史學的魅力。高校的歷史大師無不將深奧的道理娓娓道來,這也是大師給人一種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之感。提高語言表達技能首先要區別口語和書面語,口語讓人一聽就懂,書面語咋一聽可能不懂,當看了就懂。歷史教育要講究通俗化,運用大眾語言,深入淺出。

四、具有面向世界的歷史觀和全球視野。
在當前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歷史工作者應有一定的世界眼光,培養自己的全球意識,加強對自己的國際理解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維護和促進世界的多極化發展。認識到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和獨特性。清楚,在當今世界,解決不同文明和文化沖突、民族矛盾、宗教沖突、領土爭端和地區熱點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寬容理解、平等對話和談判,而不是暴力沖突。同時還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尊重和珍視世界的多樣性和多元化,這樣才能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

五 具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和一定的業余技能
歷史真相只有一個,但是歷史學的觀念卻又很多版本,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研究歷史的歷史工作者是現實中的人,可以允許有自己的愛好的喜惡。 一個有著廣泛的興趣和愛好的人在人際交往中無疑是受到歡迎的,這無疑對於傳達自己的歷史見解是有好處的。

六 正直
治史的任務實際上是回答「是什麼」和「為什麼」這兩個問題的,前者以確定事實為主,後者側重探索原因,但回答這兩個問題,都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史學的研究對象即史料,具有不確定性和非直觀性,既無反復,也無法驗證,因此歷史的認識是具有間接性的。這就需要研究者在治史的過程中體現人文關懷,堅持以人為中心地看待問題,處理好如何為現實服務的問題,關注過去的同時要在現實面前保持獨立的意識,努力突破現在與過去之間的重重阻隔,力求准確的了解過去。但由於歷史學家歸根到底是生活在現實中的人,並且由於個人的價值判斷以及社會環境的不同,歷史學家對歷史的敘述不可避免的會存在偏私。應該怎麼看待偏私這個問題呢?作者認為,要堅持兩個原則,第一,承認和正視偏私問題。第二,盡力抑制偏私的作用,盡力抑制偏私是為了盡力做到公正,因而研究者應該保持中性的立場,慎重地審查自己觀察歷史的視角和用來解釋歷史的資源,時刻注意自己的歷史學家的身份。

七 研究技能
首先要肯定的是,史學的核心任務是建構歷史解釋,人們所知的歷史實際上就是解釋的結果。治史的過程是一個闡釋的過程。而理解是歷史解釋的前提,是構建歷史解釋的關鍵。陳寅恪曾說,對前人的思想和行為要抱有一種"了解的同情",就是這個意思。歷史解釋的第一項任務是確定歷史事實,在這個基礎上闡釋事實的意義,歷史事實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需要史料支持的,史料是史學的基礎,是史家認識和重建過去的中介。所以史學家要有"泛史料意識",要注重對史料的解讀,從文本考辯和意義闡釋上下功夫。是不是擁有了史料,就意味著我們能夠在史學領域有所建樹?當然不是。在對史料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很重要的思路就是既要有所繼承,又要突破創新。兩者既是相輔相成,又具有特別的張力。要學有所成,便要注意兩者的平衡。利用好二手文獻對於充分的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二手文獻的旁雜性又時常讓研究者不知所措,對待二手文獻比較可取的辦法,作者認為,應該是交代各種不同的意見,認真比較各種說法,然後可以採用其中的某種觀點,並說明取捨的依據,也可以不接受任何一種看法,轉而提出自己的見解。帶著問題去做研究則是學術創新的關鍵,一個歷史學者的學術素質,首先表現為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的方向主要有「提出新問題」和「就老問題闡發新見解」。而一個真正的歷史問題,必須置於特定的歷史時空之中,依託一定的知識框架,並符合史學的範式要求,否則就只能是偽命題或者非歷史問題了。

『陸』 歷史研究者請進

很明顯,你對歷史學存在誤讀。歷史學家只是還原歷史,但是歷史已經過去了,我們不可能百分百的看到真實的歷史。歷史不是自然科學,沒有真理,所以史學存在爭鳴。
關於你說的宗教問題,這不是一個問題。宗教與科學不矛盾,因為還有很多科學不能解釋的東西。宗教不是迷信,他是人心靈的慰藉。歷史學家有很多也是宗教信仰者,特別是西方。
真理就是真理,不是人少還是人多的問題。
我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估計也是你發的,如果還有疑問,可以給我留言

『柒』 歷史研究者請進

我認為是發生在科學領域的,如果沒有說錯應該是像柏拉圖一類的哲學家說的,但是歷史結論不一定就是真理得出的,裡面還是包含一些客觀性的結論,例如受時代背景的影響,就算是國家組織編纂的正史也是與事實有一些出入的,至於說一些野史,裡面的大眾或個人的影響就更多了。歷史是讓人去做去評價的東西,本身就有多種因素在其中,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只要對人類 社會 人民 自然有益,就可以用真理得出結論。

『捌』 歷史研究者請進

沒有人能預知真理,真理是從錯誤中走出來的。任何領域中,創新和突破在一開始都是孤獨的,真理在剛被發現的時候的確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客觀的歷史研究者不會以為自己的理論就是真理,而是通過不斷的證據分析驗證自己的推斷。科學研究就像破案一樣,和推理小說不同的是,科學的突破不靠天才,而是靠許多科學人(我不喜歡科學家這個字眼)不斷積累的。福爾摩斯不是天生,而是19世紀末的英國創造了福爾摩斯。 至於有些科學家獲得「天才式的成就」也多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玖』 歷史人物生平研究者

研究歷史文物 歷史人物事跡 歷史走向 事物是相互聯系的 研究他就得研究他身邊的一切

『拾』 現當代歷史研究者請進

這個問題很復雜,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技術層面的。
首先,史籍的編纂往往要打上時代和政治的烙印,對比一下現在和二十年前的歷史教科書都會發現不少差異,借古喻今或者為現在的事情尋找考古學依據並不是中國的專利,國外也是如此。但對普通人而言,可以通過橫向和縱向研究成果的對比得出中間項,盡可能的趨近真實。
其次,就技術層面而言,研究歷史就像搞刑事偵查,各種文獻和文物就是定案的證據,但要認定歷史事實除了「證據」充分並形成並互相印證的鎖鏈外,還要確保每一個證據的客觀真實,否則整個證據鏈就會斷裂,就會得出虛假的結論。由於方法和技術的問題出現失誤,從人類認識的非至上性來看,也是難以避免的,但隨著技術手段的提高會逐漸縮小誤差。但有一點必須承認,我國的不少歷史學家甚至是大家,研究歷史習慣於鑽進故紙堆,而缺乏考古實證研究,這就像搞偵查只注重「書證」甚至是「供述」這一種證據,而忽視物證等其它證據,就難免會出現歷史研究的「錯案」。這確實需要反思,需要向歐美國家學習。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